中南政法记忆:政院广播台那些事儿



本文节选自《中南政法学院野史演义》

当我还是一个大一新生时,某一天,受人引见与一位师兄兼老乡见面,师兄问我开学以来是否当了什么学生干部或者参加了什么社团,我说一个都没有,他说:“你来广播台吧。”于是,我就走后门进了广播台编辑部。
前些日子,我偶然路过活动中心和广播台大门口时,见这两个地方都有四五百人聚着,还有人组织秩序并点名,原来是广播台在招新,她的魅力之大实在令人惊叹。不过即使在当年,广播台招人一样火暴,一样严格,又要笔试,又要面试,形式跟考公务员一模一样。
笔试在教室里,限定时间,有人监考,试题出得奇难无比;面试在广播台总部,应聘者坐在三个考官的对面,常常紧张得汗如雨下。经过笔试、面试,从中筛选出参加复试的人选,予以公告,复试通过者还要有三个月的试用期,称实习生,期满表现合格者才予以正式录用。

我在当年捡了一个便宜,恰逢广播台编辑部招的十几个新成员全是女生,而老编辑中男生又全部因为升入大四而光荣退休,结果台领导认为编辑部男女失衡不利于工作,且女性化严重无法保证男性化栏目诸如体育节目编辑工作的质量,正挠头之际,我钻空子进来了。
于是我被派去了做体育节目——“1004体坛时空”的编辑。别的栏目都至少两到三个编辑在做,我命苦,一周播出一次的体育栏目就只有我一个人在撑着。想把体育节目做好很不容易,如果稿子光知道抄《体坛周报》什么的,不被听众骂死也要被台领导掐死。一定要有创意,是在做编辑,而不是做剪报。
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节目播音速度快,同样的时间长度,散文栏目的稿子可能只要五页纸就够了,体育节目却至少要写十页纸。基本上每编一期节目都要准备一个星期,并花上一天写稿子。

中南政法老照片
1004体坛时空在星期五中午播出,而那时《体坛周报》等报纸只在周一出一期,星期五是个尴尬的时间,上周赛事诸如欧洲足球联赛、甲A联赛、CBA等结果早已出来,下周赛事却还没打,所以节目只能以评论和专题为主,新闻性的只能靠边站。
每个星期一中午,南北教之间的莲花池旁的海天报亭的《体坛周报》都会一扫而空,全政院的人都从此获取最新的体育消息。那时我们既无电视可看,又好象不大爱听调频,天下事只有全靠报纸才知道。
编1004体坛时空的稿子要避开《体坛周报》谈何容易,我只好买《足球报》和《中国足球报》,并在广播台编辑部翻阅《中国体育报》,加上自己胡说八道,骂鸡骂狗,总算每周能按时交上稿件。

中南政法老照片
1996年的亚洲杯对中国足球伤害太大了,于是,我在节目中少不了狂贬中国足球队的一干人等。记得那期节目,刘越被骂了个半死,骂得主持人一边播一边笑;戚务生自然也逃不掉,被我列入中国年度十大最差教练排行榜榜首。由于每期的稿件通篇的内容都被我用自己的语言加工过了,或者不如说加了胡椒粉,弄得常常是台内师兄们拿我的稿子当笑话来读,而我的“足球流氓”文风也自此奠定基础。到现在我也是不看球则已,一看球就忘了场合忘了身份,不管多难听的脏话都能从口里飞出来。唉!
广播台当年行政楼十楼,而行政楼也可恶,电梯只在上下班时间开,平时一直停在五楼,供院领导备用,其他人办事只好爬楼梯。我们广播台的最命苦,每次都要喘气爬上十楼,不过也好,要不然怎么大一时我一年内瘦了二十斤呢?
由于编辑部上下除了我全是女生,开会时自己总是感到很别扭。那时编辑部的每周例会有时在十楼会议室开,有时在教室开,更多的时候在行政楼一楼大厅里开。台领导不时会来视察(他们下楼梯出门必经大厅,想不看见我们都难)。

中南政法老照片
一次例会上,出席会议的副台长因为工作问题当着众人面批评编辑部部长,部长是女生,当场被领导训哭了。当时的工作中也确实是不敢有半点马虎,如果稿件出了问题,不仅播音部方面会兴师问罪,台领导也会点名批评,而部长副部长自然饶不了捅娄子的小编辑们。
大一在广播台当小编的一年,那时台内的福利还不多,平时是按月发稿纸,还会有免费的点歌卡和电影票,逢年过节还有别的东西,如月饼、贺卡、磁带等,有一年还给大家发了烟花爆竹。但台内有评奖学金的名额,有上党校的名额,有评优秀团干标兵、团干和团员的名额,有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名额,有评优秀毕业生的名额,而且,每年党委宣传部还会评优秀记者、优秀宣传部长(台长、社长)、政苑艺术工程突出贡献奖等。

这些是重要的奖项,小奖无数,此处不提。因此可以说,广播台成员精神上得到的奖励是远强于物质上的,也补偿了他们长期从事“对台工作”而对本班贡献不多导致班上评优时排挤“在台工作人员”所造成的缺憾。
编辑部在十楼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同时也是值班室。每天下午,编辑部都要安排四人分两组两个时段在此值守,同时值班的还有记者团的人和“广播台办公室”的人。编辑部对门是播音室,平时是不让播音部和台领导之外的人进入的。播音室旁边是“驻台人员”卧室,一位播音员和一位机务部工作人员长年驻守于此。卧室对面是厨房和卫生间。台长的卧室在电梯左侧的一个小房间内。

值班的事务主要有:办公室的人开信箱取每天的报刊、点歌卡,并且负责接电话以及需要人跑腿儿的事务;记者团的人收集当天自行采访的稿件和整理各单位送来的稿件,编成当晚播出的新闻节目;编辑部的人开投稿箱取投稿并整理,编入当天的专题节目;总之,各部门开不同的箱子,各有各的钥匙,分工明确,运作井井有条。
编辑部房间内有书架、报夹,还有有线电视、VCD,工作之余可以小娱一下,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忙过一下午,感觉非常充实。现在回想起在广播台的第一年,留下的还是美好的回忆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