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政法记忆:跨年夜



 

中南政法学院时代,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连娱乐方式都很单调的时代。直到和财大合并前夕,互联网刚刚起步,QQ对很多人来说是新生事物,见面留个E-mail都是非常潮的一件事——至少证明你有电脑,你有条件“触网”。
 
那个时代,时间很慢,慢得一辈子只够谈一次恋爱。慢时光对校园恋人来说是一种浪漫,但对单身狗来说却有些煎熬。尤其是跨年夜,许多单身狗无处可去,又不甘悄悄的就到“明年”,于是想方设法,把跨年夜过出境界、过出情怀、过出特色。

中南财经政法教学楼
 
最励志的过法:上图书馆
 
一般来说,元旦到了,寒假也就不远了。要过一个安心的寒假,先把期末考试过了再说。中南政法学院是文科院校,很多课本上的东西,平时听听也就记个大概,真正要应付期末考,还必须靠考前“开夜车”。当然,绝大多少同学不会选择元旦夜上自习——时间再紧,也不在乎跨年夜啊!
 
但偏偏有一些同学,真的连跨年夜都不放过。有个元旦之夜,我们在外头喝了几瓶二锅头,回到宿舍继续胡侃神吹,同宿舍刘同学顶着雪花、抱着课本推门进来。哥几个瞬间石化:这也太励志了!

 
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同学是有追求的人,后来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现在中央某国家机关,已经妥妥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当年的勤奋,也绝非扮骚做秀——人家是真的励志、真的勤奋。至今想来,不得不佩服。
 
最颓废的过法:拖拉机大赛
 
大学时,每个宿舍都有扑克牌。这是大学时代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中南政法时代,扑克打法五花八门,拖拉机、打“红星”、斗地主、扑克牌算命什么的,都有。

 
之所以冠以“最颓废”的说法,是因为元旦夜漫长,并且学校居然开恩不熄灯。为了用好用足学校给的“不熄灯”政策,很多宿舍扑克一打就一个通宵。为了保持精力体力,往往会加点“刺激”的项目,比如赌注。
 
当然,赌注不一定是钱——即使是钱,也是小钱。通常输的人请吃餐饭、到楼下买个方便面、买个小吃,或者义务给大家抄写课堂笔记之类。不瞒各位,在下曾经创下一个人三天内抄写12本刑事诉讼法课堂笔记的记录。并且,还使用了5种不同的字体,带课老师检查笔记,愣是没看出来。
 
最简单的过法:看通宵录像
 
元旦夜是录像厅老板最开心的时候。每个元旦夜,录像厅几乎爆满。有情侣的带情侣,没情侣的带兄弟。同一部录像,情人可以看出情人的感觉,单身狗可以看出单身狗的欢乐,反正个取所需。
 
通宵录像首选“小香港”的南湖、威达、政院,播放的片子根正苗红,都是好莱坞大片或经典名片,再不济,也是曾风靡一时的连续剧,比如射雕英雄传、侠客行、上海滩什么的。带女友的,通常会到这些地方。
 

当然,选择不仅于此,还有位置偏僻的“红苹果”。通宵录像放到半夜,通常会“加料提神”,很多政院男同学,正是在红苹果完成了生理卫生的“启蒙课”。
 
每年元旦,几乎都是武汉最寒冷的日子。印象中,有两场初雪就是元旦夜下的。看录像看到半夜,出去上个洗手间,隔着昏黄的路灯,发现已经满天雪花飞舞,那种感觉比看了“提神片”还带劲。
 
最享受的过法:寒夜火锅
 
风险提示:这种过法易引起火灾,未成年人请勿模仿。附带声明,这种过法有违反校方纪律之嫌。当然,这并不妨碍当年的我们享受宿舍火锅之乐。
 
寒冷的天气,吃学校饭堂很遭罪。别看刚打上来的饭菜热气腾腾,没一会就冰成了渣,馒头比石头还硬,根本难以下咽。所以,冬天打火锅成了不少宿舍改善伙食的必备项目。

打火锅的原料来源很简单,南苑菜场食材无比丰富,鸡鸭鹅肉,牛羊猪杂,萝卜白菜,蘑菇豆腐,应有尽有。12月31日还没下课,负责采购的舍友已经携带现金直奔菜场而去。下课后,大家分工,洗菜的洗菜、生火的生火,到饭堂打米饭的打米饭,很快一锅香气四溢的乱炖就出炉了。
 
唯一遗憾,是因为学校限制用电,使用高功率电器打火锅是不可能的。最常用的,就是酒精火锅。通常,一顿火锅打下来,3、4瓶酒精是少不了的。添酒精、点火是个技术活,在宿舍里,搞不好会引起火灾。据说,有一年单教楼失火,就是打火锅引起的。

 
最奢侈的过法:酒店聚餐
 
跨年夜是南苑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学校连电话都没有,更谈不上电话订餐。往往去得晚了,一个宿舍兄弟在南苑绕一圈,都找不到位置。热情的老板会招呼:再等等,很快就有位了!但往往等了半天,却依然一位难求。
 

南苑印象比较深的酒店有三家,一是学友餐厅,出品不错,走的是低端奢华路线,物美价廉,米饭免费,菜价3至5元。二是古月餐厅,那里的红烧凤爪,糖醋里脊,豆瓣鲫鱼、鱼香肉丝,蚂蚁上树和锅巴肉片,是今天很多学子的回忆。还有就是茂源餐厅,价格稍贵,但物有所值,菜品多、味道好。
 
跨年夜的饭特别有意思,一餐饭吃到11、12点是正常的,往往这边晚餐没结束,那边宵夜的已经在排队了。
 

南苑市场
 
有好菜必须有好酒。当年学校流行二两装的二锅头,56度。这种酒最大的特点,是喝了不上头,即便喝得烂醉,第二天头不痛,课照上,书照读。
 
最浪漫的过法:通宵舞会
 
在学校期间,记得有两年学校在跨年夜开了通宵舞会。一次是在地下舞厅,一次是在行政楼前开的露天舞会。
 
地下舞厅的舞会音响设备好,不挨冻,播放的舞曲鼓点鲜明,跳累了还可以找个角落休息一下。露天舞会可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不仅要顶着寒风跳舞,累了还没地方落脚。但奇怪的是,印象中露天舞会的参加人数,竟然比地下舞厅要多了一倍!
 

当然,露天也有露天的好处,空气质量高,还有,就是乐队现场演奏。记得那场舞会的演出乐队叫Echo乐队,从晚上9点一直演奏到凌晨2点,真是精力充沛。尤其敲鼓点那哥们,长发披肩,一甩长发,顺势把架子鼓一通击打,特别帅气。
 
参加政法学院露天舞会的,不局限于政院学子,还有旁边民族学院、纺织工学院的。多年过去,还记得当年在现场一位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的女生,几乎没有停息时间,一曲刚结束,马上有男同学等候邀请跳下一曲,后来才知道,人家是真有资本:纺院模特队的。
 
你在大学,是怎么过跨年夜的?不妨留言谈谈。
 
公众号邮箱:2976333505@qq.com
如果觉得好,点点“在看”,鼓励下辛勤的小编
拓展阅读专栏:中南政法记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