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和青音老师一起录制的视频节目,里面包含了很多读者平时会问到我的,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我将它们发表到了视频号“黄启团”,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转发!我也会将文字版连载到公众号,方便大家观看。
本期要点
1.如何应对情绪?
2.本性可以改变么?
3.命运可以改变么?
4.什么是被“讨厌的勇气”?
5.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如何应对情绪】
青音:我们说现代人有很多情绪问题,所以这几年情绪管理这个词也特别热,焦虑、抑郁这些都很常见。那您怎么看待这些情绪问题?
黄启团:很多人会把它定义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我想纠正一个观念,情绪它其实没有正面和负面,就像钟摆,如果这面是负面,那面是正面,你把负面的这边压抑下来,正面那边也弹起不来。所以一个感受不到负面情绪的人,他正面情绪的感知能力也会慢慢降低。
这就是以前为什么我太太会称呼我为“木头”的原因,因为我原来是没有情绪的,我所有情绪都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我感觉不到悲伤,我同样感觉不到快乐。我感觉不到痛苦,我也无法感觉到幸福。
所以学心理学的话,要有一个准备,学完心理学你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情绪没有正面和负面,每一个情绪都是有用的。当然如果我们陷在抑郁、焦虑、愤怒这种情绪中的话,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不良行为,所以我们要对情绪保持觉察。
如果你有一些会伤害你的情绪怎么办呢?
要改变我们的身体,因为身体跟心理是一个系统,当我们改变了身体,我们也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情。因为在身体活动之后,我们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会让你的心情变好,所以运动是改善心情最好的一种方式。在世界范畴的心理研究内,它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好的药物。
如何面对我们现代人的焦虑、愤怒、悲伤这些所有的我们叫负面情绪的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转念,我们要对我们的信念保持一个觉察。第二个就是我们要让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当我们身体能动起来,我们内在的荷尔蒙会让我们变得更开心、更快乐。
【本性可以改变么】
青音:我们经常说这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刚才您在说的时候,一直在说改变一个人很容易。为什么会这么说?
黄启团:其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对的,因为本性是真的不能改的。
什么叫本性?心理学又把它叫做先天气质。
你有没有发现你与生俱来就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的话是改不了的,改了之后你会痛苦的,这叫做先天的特质。这种先天的特质我们就没必要改了,就像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一个指头都有每一个指头的功能。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内向跟外向,有一些人很喜欢在外面跟人交流,有一些人他就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好坏,每一种性格都是有帮助的,对人生都是有它的意义的。
问题是我们心理学要改变的是什么?不是改变我们天生的那些短板,而是我们在后天,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某种经历而造成的某种固化的想法。
这种固化的想法就会产生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它会让人失去生命的意义,它会让人变得退缩,它会让人变得过敏,它会让人屏蔽,它会让人隔离,这个部分我们就需要改变了,并且这个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青音:所以改变一个人的核心不是改变他的先天的东西,而是去改变他的认知。
黄启团:改变他后天受某些挫折性的经历所导致的限制性的信念和想法。
那为什么有些人说改变很难,而我认为改变很容易呢?这里有一个秘密,大多数人的改变都是认知层面的改变,不是真正的改变。
有一个乌鸦它觉得自己的羽毛黑,不好看,它非常羡慕孔雀的羽毛,于是它到处去孔雀出没的地方,捡起孔雀掉落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然后变得很漂亮,它就不屑于跟同类打交道了,于是它就混到孔雀群里。但是很快就被孔雀发现了,然后孔雀就把自己的羽毛啄走了,把它赶出了雀群。乌鸦很伤心,但是它又回不到原来的鸦群了,于是它只能够孤独的生活,但是它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它就美其名曰:我是在修炼。
很多人也是这样,我们叫回避型社交,是为自己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认知的改变就像插在乌鸦身上的雀羽,是没效的。真正的改变是发自我们内在的,改变由我们内在而生出来的想法和信念,这样的改变,才能真正的改变。
心理学的课程,有很多的体验,如果你没有去体验你的痛,你没有释放那些让你的信念执着的情绪,你的信念是很难扭转的,这就是为什么改变难的原因。我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知道了改变的核心在于,第一步要释放情绪,要让他进入到体验。
第二步很关键,改变不是老师来帮你改变。因为别人是不能让你改变的,因为信念就像金刚石一样坚硬。要打磨钻石,必须要用钻石,只能用他自己的信念才能够改变他的信念。
所以改变的秘密,第一步,释放情绪。第二步,觉察。觉察就是看见。
我经常用一个比喻,假设你的位置上有把锋利的水果刀,你没看见它,你坐下来,这把刀是不是会对你造成伤害?但如果你看见了。你就会把刀拿开,就不会伤害到你。信念也是一样,当我们看到一个错误的信念,一个对我们造成不良影响的信念,我们就会重新选择。
改变是释放情绪之后的重新选择,首先要释放情绪,第二个是看见,第三是重新选择。在我的课堂为什么发生那么多改变,就是因为我们先让学员释放情绪。第二步,让他去看见,就像看见那把锋利的水果刀一样,然后让他重新做一个选择。因为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帮我改变的,因此我也用老师传给我的方法,去帮助我的学员改变,没有体验,就没有改变。
另外,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改变,除非他感觉到你是爱他的。因为你的爱会让他感到温暖,他感到温暖了之后,他就会愿意去重新看自己,他才会发生改变。风没有办法让人脱衣服,风吹得越大,人裹得越紧,只有太阳能够让人改变,因为太阳温暖,人自动就会把衣服脱掉。为什么我说改变很容易,因为我知道了这个秘密。
【“命运”可以改变么?】
青音:从您的观点来看,到底什么才是命运?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赚钱了,这个人嫁得好,是命,这个命运到底怎么回事呢?
黄启团:我还是蛮相信的,但是我会把它分开。命是名词,名词是不能改变的,比如说我是男的,你是女的,我出生在乡村,你出生在城市,我从小都没有鞋穿,你住着温暖的房子,而我读书的课室是漏风的,这些都是命。
但是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我能从农村来到城市,我能够走出国门去周游世界,它有偶然的因素,但是也有我主动性的部分,所以我把这个能变的部分叫运。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命运。
青音:就如原生家庭,我们原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我能改变我的认知。
黄启团:对,我可以改变对原生家庭的看法。
青音:对,改变我们的限制性信念,我们的运势就发生了改变。
黄启团:对,有一个小故事,说在美国有两个双胞胎的兄弟,一个是哥哥,是流落在街头里的一个酒鬼,是个乞丐,他的弟弟是在某律师楼里工作的律师。于是很多记者就很好奇,采访这俩兄弟。
首先问哥哥:据说你有个弟弟,是个大律师,可是为什么你却沦落到今天在这里做乞丐,是个酒鬼呢?这个哥哥说:我有什么办法,因为我爸也是个酒鬼。
然后记者又去律师楼问他弟:据说你有个哥哥沦落街头,但您是个大律师,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弟弟回答几乎跟哥哥一样:我有什么办法,因为我爸是个酒鬼。
这两句话一样,但是潜台词、想法不一样。对于哥哥来说,他认为因为我爸是酒鬼,所以我只能是个酒鬼。但弟弟的潜台词呢?因为我爸是酒鬼,所以我只能靠自己努力。所以想法不同,人生的际遇就不同。老爸是酒鬼这是命,但是是做酒鬼还是做律师,这就是运。
改变命运其实就是改变我们的想法,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看法。当你的看法改变了,你的行动就改变了,你的行动改变了,人生的结果就改变了,所以我相信命运是可以改的,至少是有部分可以改的。
【什么是被讨厌的勇气?】
青音:有一本非常畅销的心理学的书,我也读过,很喜欢,叫做《被讨厌的勇气》。那您觉得什么才是被讨厌的勇气?
黄启团:这个要一分为二,这本书我也读过,但这本书只讲了一个部分,说我们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但是我想补充另外一个点,有一些人确实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被人讨厌的行为。
青音:要改变自己。
黄启团:我们不能够以这本书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这样就读错这本书了。什么样的人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呢?你发现有一些人他蛮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说一句话他就高兴,别人说一句话他就难过。所以为了得到别人的喜欢,他就委曲求全,然后处处讨好别人,于是就把这个情绪压得很深,去迎合别人。
他的人生是不自由的,因为为了迎合别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喜欢,他就必须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做一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是不自由的。所以这样的人需要拥有一种被讨厌的勇气,这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
那这个被讨厌的勇气来自于哪里呢?就来自自我价值,因为他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确定你的价值你就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如果你不确定你的价值,你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如果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就很容易被别人操控。很多的妈妈、很多的爸爸会用爱来操控孩子:我不喜欢你!孩子就紧张,为了得到父母的喜欢,孩子只能够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是很可悲的。
为什么这样?因为他的自我价值较低。所以我们需要提升自我价值,才能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青音:说到幸福,您觉得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比如说是有钱,还是有个好身体,还是什么其它的因素?
黄启团:其实关于幸福的课题,哈佛大学早有研究成果了。哈佛大学用了62年做过一个研究,去跟踪一个应届毕业生,每年只问一个问题,你感到幸福吗?然后搜集他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数据去做一个比照。他们发现金钱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幸福,在钱不够的时候,增加一点金钱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以我为例,小的时候我很穷,如果能得到一颗糖,我就很幸福。但今天的话,可能就没什么感觉了,甚至得到一部车、一个房子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了。另外,当钱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的部分就无法增加幸福感了。
另外一个是关于疾病。很多人有个误解,我有个好的身体,我就会幸福。青音,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的亲朋好友都非常关心你的那一刻,你幸不幸福?
青音:觉得偶尔发个烧,在床上窝着,然后家人给打个蛋,做个面,这也是挺幸福的事情。
黄启团:对。哈佛的研究发现其实有一些人身体不健康,他感觉到蛮幸福的。反而有些人身体很健康,他不幸福。那究竟幸福跟什么有关呢?最后他们的落点落在一个点上,关系。
比如说我回到家里,我能够得到太太一个拥抱,我女儿能够很开心地跑过来跟我说话,我在公司里得到同事的认可,我讲课的时候,能得到掌声,那我就感觉到幸福满满。
幸福更多来自于我们跟人相处的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就像过去的我,回家跟老婆吵,在单位跟同事吵,出门跟路人吵,再有钱,能幸福吗?
但是这个研究成果有点遗憾,它没有提供怎么样让你改善关系的方法,我想做一个补充。
一个关系好的人,首先要心中有爱,心中有爱,才能够目中有人。当你目中有人之后,你跟人的连接就开始变得和谐幸福了。
当你心中没爱,你的内心是匮乏的,就像我们肚子饥饿,焦点都在寻找食物一样,当我缺爱的时候,我一定会伸手要爱,当我伸手要不到,我就会变成指责:你怎么不爱我!伴侣之间就会有冲突。
夫妻关系不好的原因,很多就是因为内心缺爱,要疗愈得回到那个起点,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怎么来?我们的身体要长大,我们需要吃到很多物质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糖等等。那我们心理要不要长大?心理要变得成熟,其实也需要营养。我有个老师叫林文采博士,她提出一个词挺有意思,叫做“心理营养”,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当一个人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精神的粮食,就是被认可、被肯定、被爱、被接纳、被关怀、被看见,那他的心理就是富足的。一个富足的人,他就会分享,所以爱是一种分享,是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索取。
一个缺爱的人就会索取,一个索取的人是没有人际关系的,只有一个奉献的人才会有关系。
第二个点也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够打开。如果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样我们就容不下别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容不下别人的观点,我们就会争执,吵架,冲突。
通过学习,我开始慢慢打开了我的思维的宽度,基本上能做到孔子说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在心理学上是有前提的,就是能有足够的包容心。
有一个社会学家叫托利得,他发展的托利得定律说,看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脑子里面是否能容纳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但不妨碍他行事处世。
这个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中国的太极,太极不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吗?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两点,心中有爱,自我价值足够高。第二个,思想维度足够大。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好,幸福就是很自然的事。
青音: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调整自己的认知,然后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当我们成长了之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提升了,我们认知的边界拓宽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让关系更和谐,就会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