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经典之战之一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杰
停火烟幕
我在《在老山打了一场“排球半决赛”》讲述了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中越两军在老山战场662.6高地方向打了一场由越军发起、越军主场、越军代号称之为“排球半决赛”行动的“12.20”战斗。20日打“上半场”敌实施营规模反扑进攻,21日接着打“下半场”敌实施团规模反扑进攻,均遭我迎头痛击,一败再败。越军主动发起这场营团规模的反扑进攻,恰好发生在我团接防的第13天,于是有网文称这是越军趁我1军刚刚接防立足未稳发动了这次反扑进攻。
据我所知,实际上当时没有任何情报反映越军对我军的换防有任何察觉,真实的情况是打完“1.15”战斗,越军才反应过来,对手换了。据技侦情报得到越军的反应是“这个部队跟之前交过手的部队打法不同,连走路都不一样,哪里来的部队?”所以,对越军趁我“立足未稳”发起进攻的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
那么,越军策划实施“排球半决赛”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在老山打了一场“排球半决赛”》我已提及,在越军看来“排球半决赛”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1984年的越军被我军打得灰头土脸,形象很差,真的抬不起头来。先是于4月28日、30日在我军强大攻势下,丢掉了老山、者阴山等多个极具军事价值的边境骑线要点,接着在7月12日组织的师以上大规模反扑又遭到惨败。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和民族自尊心,特别需要在年终收官打一场反扑作战的胜仗,以牵制中苏对话并企图作为在12月22日越南人民军建军节炫耀“胜利”的献礼之仗,提振军心士气,挽回失败形象,这是政治仗的需要。从军事上看,此时,越军欲图反扑的“第三战役计划”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全面准备,其围绕“堑壕延伸”的兵工火障体系基本完工。我在先期提前进入我团接防阵地(当时属于96团阵地)时,越军就利用作战地区复杂地形和延伸堑壕,频繁对那拉、662.6高地方向进行偷袭、渗透、侦察活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数次试探性进攻。这个“排球半决赛”显然是越军精心策划实施的“第三战役”计划打响的首波进攻行动,蓄谋已久的开局之战。只是开局即开败局、“献礼”成了“献丑”。此役,越军步兵356师153团在步兵313师122团、198特工团各一部配合下,突然对我1团防御右翼662.6高地方向实施主要攻击。初上战场的我1团1营在炮兵火力支援和友邻配合下,2天打敌7次反扑,以负伤48人、牺牲17人的代价,毙伤越军153团团长、副参谋长以下官兵433人。可以说初来乍到,立足即稳,寸土未失,首战告捷,取得了这场“排球半决赛”的完胜。
越军这场“输球”惊动了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他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北方的军事形势,号召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支援北方的军事行动。二军区副司令兼河江前指司令黎威密气得直蹦,怒骂下属部队进攻战术呆板,组织指挥无能。二军区司令武立急赴河内当面向越南领导人黎笋请罪并表决心后立即返回河江召集二军区高层开会研究,并在苏联军事顾问团指导下密谋了新招。
应该说输掉“排球半决赛”的越军,被打懵之后似乎还被打清醒了,他们明白虽然有“堑壕延伸”,但想要在中国军队全面戒备的状态下发起攻击仍无胜算。所以从1月13日起,越南电台开始广播:“为了使越中两国人民过好传统的春节,建议从1月16日起至2月26日,双方在边界停火……”
因为中越两国历法计算不同,中国1985年的春节是2月20日,越南的春节是1月20日。难得“春节停火”炮制者考虑这么周全,让对峙的中越两军部队把两国春节都享受一下,前后停火40天,这个“长假”超级长啊,你不信吗?这可是越南国家电台向全世界播出的,不能说是谣言,但绝对是谎言。如此拙劣的欺骗伎俩刚刚表演,军首长通过电子侦听截获的越军情报和掌握的越军动向立判真伪,作出了应对越军偷袭行动和大规模反扑,并相机主动出击,准备拔掉当面之敌的几个军事据点决心部署。实际上一线基层指挥员也非常清楚,你那个“堑壕延伸”都挖到我鼻子底下了“你想停火还是开火”不是明摆着吗?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越军企图迷惑麻痹我军,为继续实施其“第三战役”计划,即将在近期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攻势行动,以“安度春节”为名施放的“停火烟幕”。
那么,输掉“排球半决赛”的越军企图借“停火烟幕”对我再次发动大规模反扑行动的动因何在、底气何来?网上有文章称,越军自“7.12”大反扑惨败后,就再也没有组织过较大规模的反扑进攻,实际情况如何呢?
1984年“7.12”越军对我662.6高地(俗称松毛岭)地区大反扑惨败之后,于1984年8月召开了第三次北光会议,吸取了“7.12”失败的惨痛教训,制定了“第三战役”计划,在清水、黄罗等地集结重兵与我662.6高地地区形成对峙状态,并为此做了长达5 个月的作战准备。如果说这5个月的作战准备时段内没有组织较大规模的反扑作战行动,应该还算确切。
越军的这个新版“第三战役”计划,不仅“味口大”,确定了“收复失地”的战役企图;而且“吃法新”,采取的是“堑壕延伸”的战术手段。其“收复失地”能否得逞,打了才知道。但这个“堑壕延伸”对我防御阵地形成的“围圈卡脖”之势实实在在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一度带来局部的被动。这里暂且不表,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专门叙述。
不仅仅是给我制造麻烦和带来被动,“围圈卡脖”形成的紧贴逼近、犬牙交错之势,极有利于越军擅长的偷袭进攻,如果施展欺骗伎俩得逞,加之隐蔽行动得当,战术运用得法,兵力火力得势,达成较大规模反扑进攻的突然性是完全可能的。若我应对不当,其“收复失地”或部分“收复失地”可能性完全存在,这就是“堑壕延伸”战术的厉害之处,也是越军输掉“排球半决赛”之后,企图通过施放“停火烟幕”突然对我发动大规模反扑进攻的底气所在,“堑壕延伸”还是他们“挽回败局”唯一可以打出的一张底牌。
【敬请关注连载第2篇:堑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