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经典之战之六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 杰
第六篇章:一触即发(上)
前面讲到越军对我防御阵地持续不断的炮击行动和侦察渗透、袭扰偷袭活动,均系其“第三战役”的重要前奏,其目的是为下一步大规模反扑进攻掀起高潮做足准备。从越军这回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举动看,他们是急于在军事上捞上一把,企图志在必得。
在我看来,越军已从当面中国军队对其堑壕延伸开始出招反制感到了压力,看到了必须抓住堑壕延伸体系仍对中国军队具有威胁的有利时机尽快出手,拼尽全力一搏实施反扑。否则,一旦其“围圈卡脖”被中国军队继续松绑甚至彻底解套,要想重演“奠边府”的一幕那可真是白日做梦。
武立这个越军二军区司令毕竟师从中国军队,又经多年战争历炼,还有这几次与中国军队交手的经验,当然知道时间在中国军队这边,也应该察觉了中国军队正在连环出招对其堑壕延伸进行反制,抓紧时间完成其苦心经营的“第三战役”计划,尽早实施大规模反扑进攻作战,才是他应该干的事。
果然,从情报获悉,在“停火烟幕”的掩护下,越军二军区司令武立中将已迫不及待地亲赴前线坐镇督战指挥。武立说来也算中国军队的学生,上世纪60年代初曾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号称“中国通”,对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颇有研究。记得我们股长李林有一次从军指挥所落水洞开会回来讲,说来也巧,武立跟我们军长傅全有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同学,军长说武立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爱琢磨问题,有点老谋深算。我想这俩位邻邦同学肯定没有想到,20多年后的80年代他们会在中越边境的老山战场展开生死对决,一决高下。
实际上越军施放“停火烟幕”之时,就是“进攻准备”完成之日。武立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已经完成了兵力部署。在我662.6高地和那拉方向当面集结部署了第356师153团、876团、198特工团1营和第313师14团、122团、266团及821特工团1营,与我形成对峙防御态势。其防御前沿已经推到南嘎、牛昆塘、138号阵地、411高地、251高地、156高地、爬颔及汉杨一线,而且在利用堑壕延伸不断向前秘密推进。对峙状态下的敌我双方防御前沿从进攻角度看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敌我双方的进攻出发阵地或冲击出发阵地。
可以这么看,上述敌兵力部署在我右翼1营方向主要是越军356师,就是打“排球半决赛”的那个师。在我左翼2营方向主要是越军313师,是当初盘踞老山对我边疆开枪开炮气焰嚣张惹事生非、被我14军收复老山之战遭到痛打并丢掉老山的那个师。切莫以为手下败将都是一蹶不振,不堪一击。战场上的败军之师往往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复仇心态,就是希望打一场复仇之战。尤其是越南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与法军、美军过招多年,打出了一些实战功夫,加之好勇斗狠的民族本性,有这种心态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对手你得特别小心,而且古今中外复仇成功之役比比皆是。武立和他的这2个师就是在做这样的复仇梦,他们也会想,万一实现了呢?当然,他们真不是仅仅在做梦,而是实实在在练了一番功夫准备再大打一场。所以,就有了我前面讲到的“堑壕延伸”和围绕“堑壕延伸”采取的持续不断的炮击作战和侦察渗透、袭扰偷袭以及不同规模的试探性进攻行动。
师首长为确保步兵第1团在军师的主要防御方向遂行任务,增强在83号阵地、153号阵地、南榔地域的防御稳定,坚决扼守662.6高地、634高地、146号、153号阵地诸要点,阻敌在662.6高地和那拉口子方向的进攻,加强了1团的作战力量。将师炮兵团的全部,步兵第2团的步兵1连、3连(欠1排)、100迫击炮连、107火箭炮连及步兵第1、2营炮兵连82迫击炮排(6门制),师工兵连1排(欠2班),师防化连化侦6班、喷火13班、观察2班等部(分)队配属1团作战,编入1团战斗编成,由1团指挥。
根据上级赋予的任务,针对敌随时可能发起的大规模反扑进攻行动,1团首长司令部在深入研究敌堑壕延伸战术、进攻战斗特点和下步可能采取的反扑行动以及战场地形的基础上,周密制定了《防御作战预案》。
之所以想到要说这个作战预案,不仅因为作战预案是作战行动的重要指导和依据,也让大家了解打仗这个事指挥机构有大量繁重的组织计划工作要抢在战斗发起前完成。尤其是制定事关全局的作战预案,亦称“作战方案”,即对作战进程和战法的设想。主要内容包括:作战阶段划分,敌方企图和可能行动,己方对策与战法,各军兵种、部队的行动方法和协同事项,指挥组织等。显然,这不只是看看地图、围着沙盘,红蓝铅笔勾勾画画就能完成的,而是首长要亲自带着参谋深入前沿侦察敌情勘察地形,并对各种相关作战资料深入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反复讨论、反复推演、数易其稿方可定案,并报上级批准才能下达部队执行。
前沿阵地干部战士的危险艰苦大家已深有感触,而在团指挥所的首长和参谋人员在指挥协调部队常态防御作战行动的同时,还在不休不眠、通宵达旦地研究各种作战方案可能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我讲这些,不是诉苦,而是让大家了解前沿的战友们在阵地上战斗,团指挥所的首长参谋们在干什么。
就我们这几个作训参谋而言,如果不去前沿执行任务,通常情况下在团指挥所吃上饭是没问题的,尽管不能按时吃,但总能吃上。我记忆深处的是,最缺的是睡眠,最想的是睡觉,最苦的是犯困。我们作训股1个股长5个参谋,既要担负作战值班(双人值班,股长责任重大不值班,幸亏有2名防化学院的见习学员担任见习参谋,可以顶上来),又要到前沿执行任务,还要掌握每天的敌情我情、梳理分析战况,参与研究作战方案,并要根据首长决心意图起草拟制各类战斗命令、指示、计划、通报和战斗简报、详报等作战文电。所以,睡觉的时间少的可怜。我只要有觉睡,趴着、躺下都能立马睡着,这个“立马”不会超过29秒。只要睡着了,连炮弹都炸不醒。团指挥所也挨炸?是的,团指挥所所在的627高地距前沿阵地最近的100号阵地仅1000米左右,敌炮火射程可轻松抵达。627高地的炮弹爆炸声每天都有,有时还挺猛烈,震得悬在作战室坑道顶上的汽灯乱晃,不时有石子泥土掉落,还真以为是敌人发现了团指挥所。当然,比起前沿来,这些炮弹还算“稀松”,炸不醒我也属正常。
言归正传,下面以最精简的方式对作战预案的核心部分作个介绍。没有任何穿鞋戴帽的空话套话废话,这个30多页1万3千多字的《防御作战预案》,是首长的智慧心血,也有我们这些小参谋付出的不休不眠的“瞌睡”。
讲到防御作战预案,就得先讲“阵地编成”。注意,不要以为是“阵地编号”。不是一般人搞错,背手枪的也有搞错的。
阵地编成,是防御战斗中各种阵地的组合,是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把各阵地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抗击敌人的进攻,对增强作战部队的防护力、生存能力、作战能力和防御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阵地编成是兵力部署作业的第一步。
1团作战预案的阵地编成为:第1阵地由100号阵地、124号阵地、634高地、146号阵地、151号阵地西侧无名高地、153号阵地诸要点组成;第2阵地由83号阵地、129号阵地、128号阵地、131号阵地、156号阵地、627高地诸要点组成;斜切阵地在83号阵地东北300米地段组成;侧方阵地在156号阵地北侧300米地段组成。防御前沿位置在115号阵地、116号阵地、138号阵地、142号阵地南侧无名高地、168号阵地、169号阵地、154号阵地。
而“火力配系”更是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1团对此次防御作战的火力配系,着眼通过各种火器的密切协同,在防御阵地的全纵深、全方位构成多道、多层、立体的火力网。具体是:
1. 炮兵3层火力:第1层由团炮群火力组成,负责打击防御前沿前300米以外的目标,重点打击开进、展开之敌,压制敌指挥(观察)所和炮兵阵地;第2层由团轻便炮群火力组成,负责打击防御前沿前100米以外的目标,重点打击展开、冲击之敌;第3层由一线营属炮兵火力组成,负责打击防御前沿前50米以外的目标,重点打击破障冲击之敌。
有人可能要问,1个团有多少火炮?此役由1团可以直接指挥使用的本团和加强的82毫米口径以上的曲射炮102门(450管),直射火炮29门。当然,真打起来向敌人怒吼咂向敌群的就不只这100多门火炮,还有军师掌握的炮兵群数百门大口径火炮。
2.步兵5层火力:第1层由高射机枪和狙击枪火力组成,负责射击防御前沿前1000米内的目标;第2层由轻、重机枪火力组成,负责射击防御前沿前400米内的目标;第3层由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火力组成,负责射击防御前沿前200米内的目标;第4层由抛射集束手榴弹、枪榴弹火力组成,负责射击防御前沿前100米内的目标;第5层由定向地雷、操纵雷群、投掷手榴弹火力组成,负责打击防御前沿前50米内的目标。
同时,师在我防御前沿前指定了3个火力控制区,分别是第3号火力控制区:100号阵地至115号阵地之间;第4号火力控制区:138号阵地至146号阵地之间;第5号火力控制区:166号阵地至150号阵地之间。并在143号阵地、145号阵地、126号阵地、148号阵地之间构成1个火袋。并明确各阵地均要组织倒打火力,打击穿插、迂回和突入之
3.步炮构成4个火网:第2号火网:111号阵地、95号阵地、南嘎地带内;第3号火网:157号阵地、398高地、106水准点、162号阵地地带内;第4号火网:146号阵地、432高地、汉杨、217高地地带内;第5号火网:139号阵地、140号阵地、136号阵地、226高地地带内。
预案要求各营、连要在确保完成师、团指定火力打击任务的同时,根据阵地地形和敌情,周密计划组织本级的火力配系。这样的“火力配系”,敌人能受得了?后面战斗再见分晓。
下面划重点的重点,战斗编成、配置和任务区分。
战斗编成、配置和任务区分,无论是进攻战斗还是防御战斗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1团此次防御作战的战斗编成、配置和任务区分是:
步兵第1营配属3机连1、7班、2团1炮连迫击炮排,团工兵排8班,师化侦6班1个组,为团的右翼营。在100号、左4号、104号阵地地域组织防御。坚决扼守100号阵地、662.6高地、634高地诸要点,阻敌在662.6高地方向的进攻。
步兵第2营配属3炮连迫击炮排、3机连2、8、9班、团工兵排9班、2团2炮连迫击炮排、师化侦6班1个组,为团的左翼营,在142号阵地、154号阵地、128号阵地地域组织防御。坚决扼守146号、153号、128号阵地诸要点,阻敌在那拉口子方向的进攻。
步兵第3营(欠炮兵连迫击炮排,机枪连1、2、7、8、9班),配属团工兵7班、师喷火连13班为团二梯队。主要兵力配置在129号阵地、131号阵地、130号阵地地域。7连(欠1排)配置在627高地西侧,主要任务是增援或接替一梯队营战斗,向128、146、148号阵地方向和662.6高地、634高地方向实施反冲击;坚守团的第二阵地,阻敌向纵深扩张,配合上级反冲击。7连1排、8连1排分别在83号阵地西北侧300米地段和156号阵地北侧300米地段,组织团斜切侧方阵地防御。
团炮兵群由师炮团编成,配置在三转弯第8号道班、那马、芭蕉坪、白石岩地域,群指和群基本观察所在627高地开设。
团轻便炮兵群由团100迫击炮连,107火箭炮连编成,阵地配置:100迫击炮连两个排分别在南榔东南侧和130号阵地北侧;2团100迫击炮连2个排分别在627高地西侧和东南侧;1团和2团107火箭炮连分别配置在南榔北侧和东北侧。
团反坦克预备队由82炮连编成。配置在627高地西侧。
团反步兵火力队由高机连编成。1排(加8班)、二排、三排(欠8、9班)、9班分别配置在510高地东北侧300米、偏马西侧无名高地、马店南侧无名高地和123号阵地前沿。
团基本指挥所设627高地,团后勤指挥所位于南榔。
作战预案对侦(观)察保障、通信保障、工程保障、防化保障、后勤保障、军工保障和阵地管理及指挥权限等都作了具体详实的规定。当然,敌变我变,根据具体变化的情况,对作战预案作相应调整。
尤其是在作战预案中的第九部分专门拟制了《防御作战1至5号企图立案》,着眼于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立足在不同方向打、不同地段打、不同时机打,对敌方进攻企图进行了5种构想,对其可能选择的不同主要进攻方向、突破口和战术手段时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充分设想,并依此制定了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体现了一个方案多种构想、一个构想多种情况、一种情况多种打法。
1号立案敌方企图:敌以主要兵力沿清水口子、164号阵地、156高地向那拉方向发起进攻,以一部兵力依托432高地,沿241高地、141号阵地向148号阵地方向迂回进攻,分割包围我146号阵地要点,配合主力夺占那拉地区,和汉杨相配形成门户,控制船头地区交通要道,为后续部队夺占662.6高地攻占老山创造条件。在进攻那拉地区的同时,以小股兵力在662.6高地方向实施佯动。
2号立案敌方企图:敌以主要兵力依托南嘎地区前沿阵地,利用我一线团接合部的防御间隙,向83号阵地方向发起进攻,同时以一部兵力向662.6高地方向发起辅助攻击,夺取我新寨地区的骑线点,对662.6高地和南榔方向形成防御正面,掩护主力夺占老山。在进攻662.6高地地区的同时,以小股兵力在146号阵地方向实施佯动。
3号立案敌方企图:敌以主要兵力依托黄罗地区前沿阵地,在我一线营接合部发起攻击,企图迂回侧后向662.6高地发起进攻,一部兵力从牛昆塘方向发起攻击,割裂我一线营左翼连的联系,配合主力夺占662.6高地,为后续部队进攻老山建立桥头阵地。在进攻662.6高地地区的同时,以小股兵力在清水方向实施佯动。
4号立案敌方企图:汉杨之敌强行渡江,主力从13号界碑沿国境线向那拉北侧实施侧后攻击。一部兵力从爬颌前出,支援主力夺占那拉口子,对我防御纵深形成威胁,配合清水方向的正面进攻。
5号立案敌方企图:敌在不同方向进行偷袭、渗透,并在多方向,对我防御阵地发起多路、连续进攻,企图一举攻占662.6高地地区,进而扩大战果,夺占老山。
限于篇幅,这里只对敌方企图5种构想作个简介,旨在让大家有所了解,筹划制订作战预案是着眼于多种复杂情况进行多手准备,在每个立案对敌方企图构想之后,按敌接近展开时、敌火力准备时、敌在我阵地前沿开辟、通过通路时,敌对我阵地多路冲击时,敌夺占我前沿阵地时,敌向我防御纵深迂回穿插时,敌突破我第一(侧方)阵地时等不同战斗时节,设想了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明确了各营连、团炮兵群、轻便炮兵群和诸预备队针对每种情况的任务行动及相互间的协同动作,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叙述。可以这么理解,企图立案中“敌方企图”和“情况设想”,是替敌人“出谋划策”,即站在敌方的立场考虑,他们准备怎么同我们打,往哪里打,打成什么态势,再基于此制定应对之策,明确我方任务行动及协同动作。企图立案构想的敌方企图、情况设想和我方任务行动“三部曲”就是所谓传说中的“运筹帷幄”在团一级指挥机构应该完成的基本作业。但仅此还不够,根据作战预案,还要拟制战斗命令、协同动作计划和各种战斗保障指示。
有读者会问,不是“攻防一体”吗,你怎么不讲进攻准备?《一触即发》(下)将重点围绕“攻防一体、双向作战”,不仅要讲进攻战斗组织,还要讲防御部署的调整等一系列直前准备。
【敬请关注连载第7篇:一触即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