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经典之战之八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 杰
第八篇章:展开对决
1月14日黎明前的夜幕中,张景华副团长和刘新元副参谋长率团前指人员从团指挥所627高地出发,前往662.6高地开设团前指。
此次“102行动”我到团前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杭州向战区机动集结到提前进入阵地,我就一直跟着张副团长在团前指。而这次的团前指不一样,是指挥打进攻的。我在感到能得到“重用”(我自己认为是“重用”,前指就我一个作训参谋),有几分兴奋庆幸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份责任。在平时注重积累的基础上,我抓紧时间把最新完善的有关作战方案和协同计划的重点又看了几遍,以便首长问到什么能够立马回答。出发时,我按自己常去前沿的标配携带战斗装具,把54式手枪装在军上衣右下口袋(上阵地几天后我就不用手枪套,感到不方便,还可能成为敌狙击手猎杀的目标),手拎56式冲锋枪,胸挂弹夹袋(主袋放满3个满弹弹匣,左右2个小袋一边放了擦枪布,一边放了个急救包),左肩右斜是防毒面具,右肩左斜是装满了水的水壶,大衣绑在背上。当然那个绿色军用挂包少不了,里面装了指挥尺、三棱尺、指北针、铅笔、彩笔和作战地图等必要的参谋作业工具,还放了压缩饼干等食品。这就是我出征上阵的几大行头,有参谋作业工具也有战斗装具。我明白团一级的参谋不可能老是呆在洞内,要有随时离开指挥坑道去前沿阵地的准备。所以,我把该带的都带齐,在洞内当参谋,出洞外能战斗。
走出团指挥所,我就感到云遮雾罩的空气中寒意阵阵,这个被叫做热带山岳丛林地的战区,白天热得可以打赤膊,晚上照样把你“冻成狗”。穿多穿少都难办,为了行动灵敏我还是能少穿就少穿,虽然感到冷嗖嗖的,也没有解开背在身上的军大衣穿上。山路崎岖,行动不便,再说走着走着就热了。那为什么还带上军大衣?睡觉打盹用得上。
我们沿着坎坷不平的山间小路和曲折蜿蜒的交通壕静悄悄地向南行走。作为参谋就不能只是跟着走,要眼观耳听,保持警惕,主要是防敌随时可能的炮击和敌特工渗透袭击。两个多月(包括提前进入96团阵地的时间)我多次往返团指挥所与前沿阵地,虽然敌特工渗透还没碰上,但不得不防,而遇到炮击是家常便饭。我早已能从敌炮火袭击规律和从炮弹飞行到落地爆炸的声音变化判断炮弹离自己所处位置的远近和危险程度,感到危险时立马钻洞或利用地形防炮。我摸索的规律是,炮弹从发射到落地有3种声音,炮弹出膛声(也叫炮口声)、弹丸飞行声和爆炸声。出膛声和爆炸声短促,飞行声音拖得较长。炮弹出膛声不同炮种区别较大,迫击炮出膛声音不大,稍远点就听不到,所以前沿阵地防敌迫击炮要特别注意;榴弹炮炮弹出膛声低沉粗犷,加农炮炮弹出膛声清脆高亢,声音都很响,传得也远,如果听到敌方传来的炮弹出膛声,就要注意防炮。记得刚上阵地,不少人把我们自己炮阵地射击时炮弹的出膛声,误以为是敌人向我炮击的爆炸声,因为出膛声和爆炸声都是短促响亮,加之多炮齐射响声就非常大,没有经验的人就以为是爆炸声。特别要注意关乎生命的是,对弹丸飞行声音的判断。弹丸在飞行中发出“嘘——”的尖叫长声,这是弹丸在高空中划破空气的声音,离自己较远,没有威胁。如果是“嘘、嘘...”或“噗、噗...”的急促略低沉的声音,弹丸离自己就很近了,得立马防炮。而爆炸声主要是判断炮弹口径和杀伤半径,口径大、声音大、爆烟也大,杀伤半径就大,反之则小;如果炮弹空爆,声音比落地爆炸声音要清脆响亮,在近处有雷鸣般炸裂声的感觉。当然,根据炮弹口径、风向风速和山峰山谷等,这些声音声调会有一些不同变化。
记得有一次军作训参谋胡如华、沈伟光到前沿勘察地形,由我带路。一路上,敌人也不时有对我前沿和纵深阵地的炮击,我跟两位高参说到防炮经验,如果听到“嘘——”很长的尖叫声,那是炮弹从你头顶天空飞行或离你还有点远,你该干啥干啥;如果听到“嘘、嘘”连续短促的声音,立马防炮,越快越好,这炮弹就是冲着你来的。当我们来到地处前沿的左9号阵地观察了一会时,突然伴随着“嘘——”的尖叫长音中有个连续短促“嘘、嘘”的声音直刺耳膜。到底是军作训参谋,两位高参根本不用我叫唤,更不用我拉,一个转身两步跃进,就钻进了刚才察看过的旁边排指挥所工事,我紧随其后进洞,“咣”地一个震耳欲聋且撕心裂肺的爆炸声在洞口不远处炸响,一股呛人的硝烟飘进鼻孔。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哇,真悬啊”!胡高参还不忘跟我吹牛:“看我们反应多快,战术动作利索吧”。多年以后只要见面,胡高参必提这次历险,这两句话肯定少不了。我承认且佩服俩位高参真的利索,我几乎是贴着他们的后背扑进来的。当我们从工事出来时,看到就在我们刚才勘察位置十几米的壕沿边炸出一个焦黑的弹坑时,仍心有余悸。
以往沿途经过这些山头和阵地或多或少都能听到看到或近或远的炮弹划破天空的飞行呼啸、落地爆炸的声响火光。而此时一路前行却寂静无声,只是经过一些哨位或阵地,有战士压低声音问口令,走在前面的警卫员随即小声应答。天亮前我们顺利到达662.6高地,便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展开工作。这个团前指,因直接负责指挥“102行动”,我感觉有“三个特别”,阵容特别加强,上头特别关注,责任特别重大。作训股长李林、炮兵股长程正芳、通信股长高敬俊都编入团前指,作战方案中这样的指挥所编成,在此之前我没听说过,之后也没见过。尤其是三大股长是跟团长政委参谋长运筹帷幄于一室的关键人物,通常在团基本指挥所协助主要指挥员实施作战指挥,此次都入列团前指。我感到定下这样的指挥编成方案,既是一个打破常规的阵势,又是一场双向作战的架势,更是一种志在必得的气势。
离开627高地团指挥所作战坑道之前,我还给师侦察科打电话,问有没有关于越军的反扑进攻时间的最新情报,回答是“这个真没有”。实际上我也知道没有,有的话肯定立即通报。只是不问不死心,我还是佩服那些“听风者”的。我在作战值班时,多次接到师敌情通报“越军准备对我某某阵地炮击,立即通知部队防炮”,刚把通报传达下去,果然几分钟就有炮弹落到这些阵地上,真的太神了!几次下来,我把那些戴着耳机战斗在电波中的“听风者”当“神仙”了。这帮“神仙”这回怎么就不灵了呢?我想了想,不是“神仙”不灵,而是越军“密不透风”,这个“密不透风”无疑就是无线电静默,这也是我军玩剩下的。我军不是不玩了,而是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时候还有无线电佯动。直觉告诉我,敌人这是要暗渡陈仓准备发起进攻了。那么这场对决究竟谁先出手?
吊诡奇异的是,敌我双方进攻战斗的钟摆神谋魔道般地悄然重叠在“1.15”这天,也就是各自都把进攻对方的日期锁定在1月15日。而且从进攻一方看,打的都是“右勾拳”,攻击的都是对方防御左翼。
我们不妨先认识一下这个即将出场担负反扑进攻被称之为“胶皮糖”的越南人民军步兵313师。该师先后在扣林山作战和老山作战中与我军交手,多年在老山与我缠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韧顽强,死缠烂打,堪称不折不扣的“胶皮糖”。曾有网文称313师是越军“王牌师”,曾与美军打了很多年,这就纯属演绎了。实际上313师是1979年3月才在越南河宣省北光地区由344生产师抽调第二军区部分部队组建为313步兵师,考虑其转型之初官兵素质比较差的状况,越军总部陆续给该师调入步兵14团、122团等老牌部队。其中122团曾被越南国防部授予“决胜团”称号,装备精良,能攻善守,擅长夜战近战,实战经验丰富,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官兵战斗作风顽强。这些老牌部队的加入,使313师脱胎换骨,战斗力快速提升,成为越军一线主力。1984年4月28日我14军40师收复老山时,313师所部打得非常顽强,118团攻占老山主峰打得非常惨烈。据40师参战人员回忆,敌在表面阵地失守后,残敌躲进地堡、坑道、掩蔽部和草丛中拼死顽抗,与我军反复周旋。防守老山主峰阵地的越军122团2营6连拼得最凶猛,在连长阮文通指挥下,依赖炮火支援固守阵地,并多次组织了小股兵力反扑。当我围歼50号高地之敌时,在该高地指挥的连长阮文通连连呼叫“向我开炮”,被我军击毙。在我军全部攻占了老山主峰地区的8个高地的情形下,越军的抵抗并没有停止。其主峰坑道里的残余人员在2天后仍拒不投降,夜晚还潜入阵地配合援兵反击。越军步、炮观察员在战斗结束后数十小时仍在树上隐蔽观察,呼唤炮火,直到被我军发现并消灭。即使侥幸逃脱的越军士兵也表现了出乎寻常的军人血性,他们每支冲锋枪配弹300发打到平均剩下不足3发,手榴弹和定向地雷全部打光,能带走、隐藏和销毁的武器也大都处置完毕,可谓拼到了弹尽援绝!在日后的反扑作战阶段,313师一直是主力,骁勇敢斗,与我军反复纠缠。当时越军中比较有名的实战将领裴尼乐、阮雄良、杜清池等,都出自这个步兵313师。
越军此次担负主攻任务的是该师149团7、8营,122团1、2、3营,876团2营和821特工团1营,攻击兵力达7个营。这是对担负1团防御左翼任务的2营大打出手、置于死地的阵势,用今天拳击场上话就是要把1团2营给KO了。
1月14日07时30分开始,敌人对我阵地行零星炮击,打破了沉寂的黎明。10时10分至13时00分,敌突然对我防御左翼那拉口子方向加大了火力密度,疯狂地向我2营142号、145号、146号诸阵地进行猛烈炮击,致我阵地工事大部被毁。坚守在145号阵地的4连代理排长汪东洲跟我描述的是“表面阵地被炸得如灰尘一般,脚踏下去即刻陷入,脚拿起来,脚印自动浮平。”
敌14日在对我实施炮击的同时,于11时12分,以1个排的兵力在146号阵地东侧树林向我255高地行火力佯动射击。此举不只是敌引诱我防守人员占领阵地,再以炮火杀伤我占领阵地人员的惯用花招,而且以摆出一种常态对峙时的常规打法,掩盖其即将发起的大规模进攻。
在14日敌实施预先炮火打击和玩了一套“迷踪拳”之后,15日双方展开激烈对决,越军先行出招进攻。
凌晨3时35分,敌开始对我2营诸阵地再次有重点地进行猛烈炮击,并对142号、145号诸阵地实施火力急袭。
越军打出的这记重磅“右勾拳”,首先兵分三路对我防御第一道屏障145号、142号及146号东南侧无名高地实施攻击。
4时15分,敌步兵利用炮击效果,以1个加强连的兵力在部分特工配合下,向145号阵地发起攻击,敌一边冲击一边投掷TNT炸药包。
玩的什么魔法?我军步兵没有“投掷炸药”冲击法,我看是越军多年在山岳丛林地作战中煞费苦心独创的一个“招术”。这个“招术”,在视界射界受限的山岳丛林地进攻作战,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企图造成防御前沿连续不断的爆炸声诱骗我误判为其炮火准备仍在持续的假象;二是可以引爆冲击路线上防步兵地雷等障碍物,起到开辟通路的作用;三是能够起到近距离火力侦察并驱散杀伤对方潜伏在冲击路线上的警戒兵力。
进攻之敌采取投掷TNT炸药包的冲击方法,企图造成炮火准备仍在继续的假象并没有骗过我前沿坚守分队。当敌进至145号阵地西侧时,被我坚守阵地的4连5班发现,在通信联络中断的情况下,代理排长汪东洲采取边打边报告的方法,令5班向敌投手榴弹,并起爆定向地雷大量杀伤冲击之敌。
4时20分,团炮兵群按火力协同计划,以1个榴炮连的火力对A114(敌迫击炮)、D20(暴露步兵)号目标实施射击,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我145号阵地与敌接火后,4时21分,敌之另一部兵力向142号阵地和14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发起攻击。坚守142号阵地的5连2排在副连长杨少华和排长邵选指挥下,待敌进至20米时,即以手榴弹和突然猛烈的步机火力向冲击142号阵地之敌开火。同时,团轻炮群以2个82迫击炮连及时对冲击之敌行压制射击,以3个100迫击炮排的火力对145、142号阵地前沿70米处行压制射击。
经10分钟激战,在炮火的有效压制和步兵有力抗击下,敌对145号、142号阵地及14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的首次攻击,先后被我击退。团轻炮群根据团长命令,继续以82迫击炮对前沿进行火力封锁,制止敌行动。
敌首次攻击为什么选择由步兵4连防守的145号、142号及146号阵地(东南侧无名高地)?这里我利用敌被击退的战斗间隙,从145号、142号及146号阵地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简要作个介绍,有助于帮助大家看清楚接下来更加激烈的对抗。
145号阵地为东西走向的土质山梁,犹如那拉门户的一道门坎横卧于146号阵地西侧,土质松软无植被,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15至20米。紧靠145号阵地东南的142号阵地镶嵌于146号阵地底部南侧,低于146阵地约100米,亦为土质山梁,虽然地势低,面积小,不足0.01平方公里,但战术上则是我146号之核心阵地南侧唯一的“卫星阵地”,与146号阵地唇齿相依,3个阵地互为依托。而142号、145号阵地地势低洼,易攻难守。
此外,145号阵地西南侧(面向敌右前方)一谷之隔是敌140号高地,该高地山腰向东北延伸的山腿与145号阵地相连,且植被较为茂密,明显高于145号阵地。坚守在145号阵地的2机连1班长谢康生告诉我:“140高地之敌,你看不见他,他看得清你。敌经常居高临下用60炮、火箭筒、冲锋枪袭击我145号阵地”,实际上142号阵地也受到同样居高临下的火力威胁,这无疑增大了145号、142阵地防守的难度。
由此可知,敌首先从145号、142号阵地及146号阵地东南侧实施主要攻击,就是从要害开刀,弱处下手,且第一刀就捅向145号阵地和与之紧邻的142号阵地,企图打开通向我那拉地区防御纵深的门户。
仅仅5分钟后,4时46分,敌又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以2个营的兵力分多路向142、145号阵地实施轮番攻击,其主力沿142号阵地南侧和西南侧向142号阵地攻击,另以一部兵力沿141号阵地东侧的通道向145号阵地攻击。团得到2营情况报告后,陈传发团长即令2营沉着应战,坚决消灭冲击之敌;令100迫击炮连对145和142号阵地前沿70米处行压制射击;令团炮群以火力打击敌冲击步兵,压制黄罗、清水口子一线,阻敌后续梯队;并将情况通报团前指,令1营密切监视当面情况。
1团团长陈传发和炮兵团团长唐全东接防后就同在一个指挥所、同用一幅作战图,面对面定决心、搞协同、指目标、下指令,配合黙契,指挥果断。两位步炮指挥员针对敌第2次发起的更加凶猛的攻势,决定团炮兵群以猛烈的火力压制A166、A180、67号目标敌冲击步兵,并以1个火箭炮连的火力封锁清水口,拦阻敌后续梯队。与此同时,令团轻便炮兵群指挥2个100迫击炮连和1个82迫击炮连以及2营2个82迫击炮连采取分片承包、重点打击和火力围圈的方法压制攻击之敌,在我步兵坚守分队顽强抗击及炮兵火力压制打击下,敌第2次进攻又被击退。
敌连续攻击受挫,经短时间的部署调整,5时05分,又以2个连的兵力重点对142、145号阵地发起了第3次攻击。
在坚守分队以步机火力杀伤向前沿冲击之敌的同时,步炮指挥员决定,团炮兵群以大部火力对D17、A131、D18、A166、D19、D154号敌步兵和炮兵目标射击,以小部火力压制183高地附近敌炮兵,加农炮1连对544高地敌直射炮和清水口行标定射击。在我步炮火力协同打击下,冲击之敌大部被歼或击退,有约1个班的小股兵力突破我142号与145号阵地之间通道。
小股不能“小觑”。这一个班的小股兵力,能够从层层密集的步炮火力封锁中突入通道,应该说展现了其过硬的实战素质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勇猛的战斗动作,这样的兵往往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此其一。其二,小股不能“小觑”,关键是其“突入通道”,兵力不多威胁不小。“夺点控道,掌握主动”是山地进攻战斗的要则。对防御一方而言,重点防守便于瞰制和封锁通道的高地,是控制通道、山谷和隘路,以保证防御稳固的必然举措。因而,“夺点控道”便成为攻防双方的战斗焦点和制胜关键。显然,这小股兵力打的是明白仗,他们明白只有占领并控制通道,为其后续梯队进入战斗,攻占通道两侧的145号、142号阵地和前沿制高点146阵地,达到其“夺点控道”进而“卡路制谷”,向我防御纵深推进,割裂我防御部署,瘫痪我防御体系之目的。
4连连长杨宣桥察觉了突入通道之敌对自己防御阵地的威胁,即请求营属炮兵向142号与145号阵地接合部行集火射击,打击突入通道之敌;团得知情况后,令轻炮群继续对142号、145号阵地前沿行压制射击,支援步兵战斗。
5时30分,敌再次向142号阵地西北侧接近,被我炮火击退。此时,5连6班与142号主阵地排指联络中断,敌向142号阵地西北侧接近的同时,以约2个排的兵力直逼145号阵地南侧。坚守在142号阵地的5连6班主动以侧射火力支援145号阵地战斗。经1个小时的激战,击退了敌人的第4次进攻。
313师的“胶皮糖”之誉真不是浪得虚名,表现了极强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死缠烂打”劲头。这里我用“死缠烂打”来形容313师绝无贬义,我查了百度对“死缠烂打”解释:死,表示态度坚决,至死不改变、不放弃;缠,纠缠、搅扰;烂,表示十分使劲,这个解释用在313师的表现上非常贴切。怪不得二军区司令武立会把该师摆在老山当面,就是让这样的部队跟我死磕。3个小时之内对我发起的4次进攻均被我击退的情况下,313师又组织了更为凶猛的第5次进攻。
6时45分,敌炮兵再次对142号、145号、146号诸要点实施猛烈炮击。我146号高地炮前观观察台被炸塌,与此同时,敌纵深大口径火炮对1团炮兵群行压制射击,我榴炮2连、3连、加农炮1连阵地遭敌大口径火炮袭击。团炮兵群的炮兵战友兄弟冒着炮火坚持战斗,当即组织火力压制637、738高地敌直射炮,同时压制朗首地域敌纵深炮兵阵地。
7时10分,敌炮火向我纵伸延伸,在411高地、160号阵地和负2号高地直射火器的掩护下,敌又以1个营的兵力同时对142号、145号阵地及14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发起攻击。这是敌15日从4时15分、4时46分、5时05分、5时30分发起的4次进攻经3个小时激战被我击退后,连续发起的第5次攻击。
此时,我142、145号阵地一片焦土,战斗工事基本被毁,堑壕被炸平。我4、5连坚守分队利用残存工事顽强抗击,经26分钟激战,7时36分,我142号阵地5连2排坚守分队在伤亡多人、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被迫退守坑道,142号阵地大部分表面阵地被敌占领;紧接着7时37分敌先头不足1个班的兵力突破了145号阵地西侧的防御,并占领了该阵地3、4、5、6号哨位,情况十分危急,一场从炮火到肉搏的短兵相接在前沿阵地惨烈上演。
【敬请关注连载第9篇: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