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中医是怎么搞事情哒》亿万年为我所有·第二


  爱讲天真的《黄帝内经》,天真到不知道是谁写的。托名黄帝。成书时间争议很大。
  宋代的林亿认为是先秦时期。爱算命的邵雍觉得战国可能性更高。砸过缸的司马光说是周、汉之间……
  各路名人,不管学不学医,都来品鉴了一番,莫衷一是。
  到了现代,有专家论证是外星人写的。原因很简单,古人没有苹果手机这种高科技,写不出来有三五维世界观的东西。
  有个信佛教的师姐,斩钉截铁说,达摩面壁面出来的。
  总之扯不清。非要扯,扯来扯去有点当年《辟邪剑谱》的感觉。江湖上都在传,谁谁谁有了剑谱,夺来杀去,捡了点残谱,辛辛苦苦练了十年,使出来没有一点威力。
  常听人说,能悟透《内经》一两句话,包你一辈子吃喝不愁。
  两千年过去了,头悬梁锥刺股,把一本书韦编万绝,终于读出了中六合彩的感觉。怎么看,都有点范进再中举的味道。
  可能当年编书的人,宅心仁厚,把“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之类的关键给删了。
  一本不知道来历的书,走过两千年,经历无数战火纷飞,王朝兴衰,各家各派的宗师在不同时间、空间耗尽毕生心血解读,还有可能一无所获。即使如此,燕南赵北剑客奇才前仆后继,誓死追随,杀身成仁。此种精神无异于荆轲刺秦王,士为知己者死。两千年来多少荆轲欲窥《内经》堂奥,被斩秦廷,死不瞑目啊!
  《黄帝内经》分上下两册,上册《素问》,下册《灵枢》,每册八十一篇,二十多万字。最早记载这本书的书,是西汉人搞的《七略》。
  
  《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经学家、天文学家、目录学家刘歆在公元前5年间编成,为政府新校本图书的总目录。(百度)
  就是说《七略》是比较有可信度的。由此得出《内经》这本书最迟最迟,在西汉诞生了。距今至少两千年了。
  为了把《内经》的来龙去脉搞得专业一点,花了不少时间查阅资料,最后索性不查了。查了半天,《七略》已经挂了,据说挂在唐末。最后怎么就知道《内经》把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给了《七略》呢?
  东汉的班固跳出来说他看过《七略》。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艺文志》)
  翻译一下:刘歆是非常牛逼的,才能牛出《七略》。今天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根据《七略》来的。把原文删了,留下名字。
  《艺文志》相当于班固写了份菜单,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燕窝鱼翅……报了一溜菜名,听着直流口水,吃不到菜。
  仔细查看《艺文志》,除了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七个字,还有“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旁篇二十五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等等书目。
  《艺文志》出自《汉书》。
  班固跟刘歆一样热衷搞文字工作,搞了几十年,搞出一本《汉书》。大概在建初七年(公元82年)搞出来的。在史学界的地位非常牛逼,跟《史记》相提并论。
  扯了这么多,可以下个结论《内经》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在西汉搞出来的。西汉人搞的证明材料虽然挂掉了,东汉人的证明材料还是非常给力的。
  搞这种证明过来,证明过去的事,相当不好玩,甚至是在玩文字游戏。刘歆在公元前5年写了一笔,班固在公元82年再写,这中间有多少事说不清,朝都改了,代都换了,首都从长安搬家到洛阳了。所以这种证据有多可靠呢,永远说不清。
  聊这些东西的意义,是想让大家看到《内经》的不容易,写书人的不容易,历朝历代守护者的不容易,不同的人,不管是搞医的人,还是搞历史的人,都在为传承中华民族的血脉拼尽全力。
  二十多万字在汉朝搞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写,想想都掉头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这样一波接一波的传下来的。我们身在其中,早已习惯,稍微对比一下埃及等等文明古国,就能看出我们祖先的智慧、毅力。同时无比强烈地感受到这帮人的精神世界。孤独,孤独到博爱,只有通过文字和未来连接,要用思想的光辉驱散前路的无尽黑暗,为后来者照亮一切。
  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代,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泻。(《素问·三部九侯论·第二十》)
  这是要有何等的自信和担当,才敢在两千年前登高一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无来者的魄力。这是要把《内经》中的每一个字打入子孙血液,注入民族灵魂,永不泯灭。这种无所阻挡,继往开来的精神,其他民族也有。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
  惟其有天真,才可以无限接纳自己的存在,才可以不停突破与这个世界的边界,敞开怀抱亿万年为我所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