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全身是刺的野草,可别当杂草,它的价值十分高,现在了解还不晚


在农村地区,除了农民们种植的农作物之外,最多的就是野生植物了,它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路边、水边及山野林区随处可见,可很多人却对它们不太了解,只要是不认识的,往往都统一当成杂草看待。
其实很多野生植物并不是杂草,相反,它们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甚至是有些看起来像杂草的野草,价值还十分的高,就如农村里的一句俗语所说“山中无闲草,百草皆灵药”。
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一种全身是刺的野草,见到这种野草可别当成杂草了,它的价值十分高,现在了解还不晚。

(大蓟幼苗)
说到有刺的植物,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喜欢吧,毕竟有刺就代表这些植物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它们扎伤,而若是生长在农作物田附近,还会对农民们耕种造成一定的影响,可有很多有刺的植物却十分有价值,大蓟便是其中之一。
大蓟的学名叫做“蓟”,是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了和小蓟作区分,民间通常都把它叫做大蓟。大蓟算得上是我国农村地区十分常见的野草之一了,在我国河北以南的地区均有分布,多生长于海拔400米到21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灌丛中、草地、荒地、田间、路旁或溪旁。

(开花的大蓟)
大蓟虽然是菊科植物,但特点也十分的明显,基本上只要见过一次,你就很难认错它,因为大蓟全身上下都长满了刺。大蓟一般在每年2月底3月初开始从土壤里冒出头开始生长,这时候的大蓟其实还好,可一旦到了4月,它就开始变得“狰狞”。
这时候的大蓟首先会在茎秆上长出细长且坚硬的小刺,接着会在叶子边缘长满刺,等到花期时,它的花托就是个妥妥的“刺球”,虽然看着美丽,却让人不敢靠近,更别说采摘了,生怕一不小心没站稳,就会被它的刺扎伤了手。
大蓟和小蓟一样,是一种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厉害的野草,所以一般都是成片的生长,尤其是在农作物田附近,经常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长,这对于不认识它,不了解它的人来说,就是妥妥的杂草。

(感受下大蓟花托上的刺,是否很狰狞?)
不过,可别把大蓟当成普通的杂草了,因为它的价值可是十分高的哦!大蓟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而且还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奇药”。
首先说“食”,食自然就是吃。这里肯定有朋友会好奇,大蓟身上这么多刺,还能吃?这能下下去嘴吗?不怕嘴被扎烂吗?诶,还别说,大蓟还真能吃,而且味道还不赖。
大蓟刚长出来的幼苗,以及还未长出刺的嫩茎叶就可以作为野菜来吃,而作为野菜,大蓟在民间还有着“大刺儿菜”的俗称。至于味道嘛,笔者曾经吃过,不焯水的话比较苦,而焯过水之后则是苦中回甘。
在过去,大蓟作为野菜,大多是饥荒年间用来救饥的,而在平时则很少会有人采摘它来吃,所以大家不知道它能吃也很正常,也不建议大家采摘来吃,了解一下就好。

(大蓟茎上的刺,是不是也很吓人?)
再说“药”,或许是因为大蓟的刺太过锋利,让它在百草之中显得尤为叛逆,让人不敢亲近,故而古代很少有诗词提到它。但大蓟却不是默默无闻的植物,虽然在喜爱花草的人们之中,大蓟的名气不大,可在另一个领域当中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那便是药用领域。
大蓟在很早就被发现其药用价值了,关于它的药用,最早记载于梁时陶景弘所著的《名医别录》当中,里面写道:“大蓟是虎蓟......叶多并刺。”但据说最早将其作为草药使用是在汉代的时候,由此可见,大蓟在我国作为草药使用的历史有多悠久了。

(做药材使用的大蓟)
而在古代,大蓟不仅是民间常用的草药之一,还是一种“奇药”,奇就奇在它的止血效果极好。在《本草新编》中就有记载:“大蓟,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证大获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证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蓟用于止血去毒都有非常厉害的效果,但是只针对于刚刚出现的伤口有奇效,对于久伤却效用不佳。
不过在民间,大蓟的应用还是颇为广泛的,不知道在大家的家乡那里是如何看待它的,在笔者家乡这边,很多老一辈人就知道它是一种止血草药。
记得小时候有次和父母去山上捡菌子,或许是当时的天气太闷热了,我居然流鼻血了,刚好附近就有一片野生的大蓟丛,母亲就拿着镰刀把大蓟的花弄了下来,然后将大蓟花整朵塞到我鼻孔里,瞬间就止住了血。

(采挖大蓟,它的根是否像萝卜呢?)
另外,在我们老家这边还会挖大蓟的根来煲汤喝,主要用于跌打肿痛,比如在山里干农活时不小心摔伤了,就用它的根。哦对了,说起大蓟根,笔者还想到了大蓟的一个别名“山萝卜”,这是因为大蓟的根是块根,看起来就像个萝卜一样,故而得名。
对于大蓟的药用价值,总结来说就是全草及根均能入药,有着凉血、止血、散癖消肿的作用,对于各种出血症状有着十分不错的效果。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大蓟又有了新的认识呢?所以说,可别把大蓟当成杂草了,它的价值还是十分高的,现在了解还不晚,或许以后去山里游玩时,还能用得到它呢!
各位朋友,你们了解大蓟吗?欢迎留言交流探讨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