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水稻的生长旺季,也是早稻抽穗期,这穗抽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水稻的产量,所以在这个时期,农民们也是特别的忙,几乎每天或者每隔几天,就要下田去对水稻进行及时施肥,避免因养分、水分不足而影响了抽穗。
而除了施肥,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要预防病虫害,因为预防了病虫害也可以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利用率,从而使水稻高产且籽粒饱满。这个时期一过,基本上就只需要等着丰收了。
等到收获之后,有些地方的农民会在水稻田里养些小鱼,有些地方的农民则会把水抽干,撒一些紫云英种子,等来年再种水稻,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民则会继续种下一季水稻。
那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在水稻收获之后,若是水田里的水没有抽掉,也没有种养其他东西,在水稻田里还会长出一种特殊的美味,这种美味在过去的稻田里很常见,一捞一箩筐,但如今却不常见了,也使得它百元一斤成了稀罕货,这种特殊的美味就是“天仙菜”。
天仙菜是个啥?
听到这个名字,很多朋友肯定很好奇,毕竟天仙可不是一般的称谓啊,但其实这天仙菜的外形很普通,很不起眼,很多朋友或许也在稻田,或者浅水的湖泊里见到过,却没有过多的关注。
天仙菜的学名叫做“拟球状念珠藻”,是念珠藻科念珠藻属的一种藻类,其形状为球体,直径一般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颜色多为蓝绿色或者黄褐色,外部有胶质包被,藻丝细胞之间有异形胞,顶端有多幼藻丝体。
多数天仙菜在繁殖的时候,都会产生厚壁孢子,且经常成串的并连成链状,看起来就像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一般,故而在民间也有“珍珠菜”的美称。
至于它为何叫天仙菜,跟古人葛洪有关。相传在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了一种稻田里的藻类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
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于是将这种藻类赐名为了天仙菜、葛仙米,并沿称至今,《野菜博录》还有关于地耳、地踏菇、鼻涕肉、田木耳等这些别名。
从传说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天仙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事实上这天仙菜不仅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还非常美味,同时还有着很不错的食疗价值。
在《纲目拾遗》中对天仙菜就十分详尽的记载:“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干则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真味。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
天仙菜目前的情况
在笔者儿时那会,我们这边的稻田里就很常见,每年水稻收获之后,等到11月份左右,或者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大家就会拿着竹篓子或者网兜子和箩筐去水稻田里捞天仙菜,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不打农药吧,田里总是会生长特别多的天仙,随随便便一捞就能捞个一箩筐。
可如今想要去水稻田里捞天仙菜可就难了,别说捞天仙菜了,就连青蛙等小动物都看不到了。很多人都怪打农药,其实想想也不能这么说,要知道打农药是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为了填饱大家肚子,只能说天仙菜这类东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太高了。
也是因为天仙菜越来越少见了,使得它在市面上也成为了稀罕货,笔者查了下,目前市面上天仙菜的价格,新鲜的在100到130元一斤左右,而干品的话能达到1000到1300元一斤,说它是稀罕货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人都觉得这价格太贵了,但你可能不知道,天仙菜如今在我国分布区域可是很少的,除了湖北恩施的鹤峰、房县还能有万亩左右的水稻田能产之外,其他地区如四川、陕西、广东、广西、江西都极为稀少,基本上不足以供给市场,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其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天仙菜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因为它除了能够食用之外,还有着很好的深加工价值,如在食品领域中可以开发成葛仙米果冻、葛仙米饮料,所以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的对它进行研发,相信在不久的某一天,天仙菜不仅能够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还能出现在街市上的甜品店、商店里。
最后说一句,天仙菜除了能够生长在水稻田里之外,还能够生长在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它的生长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大家以后若有幸遇见,可别错过了哦。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或者吃过天仙菜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