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沈炼:怒骂严嵩,名垂青史



1565年,严世蕃将要被斩时,忽然有一个书生手持白布闯进法场,怒目而视。等到严世蕃被杀后,他才举着手中的白布仰天长叹道:“沈公,你可以瞑目了!”
 在他手里的白布上,写着一个名字,沈炼。沈炼,明朝嘉靖时期锦衣卫,以小吏身份被写入明史,和一众名臣并列,他凭什么有这种待遇? 在沈炼的一生中,最痛快也最无奈的事,便是骂严嵩。严世蕃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放言:谁能整治了沈炼,就封他做大官。 沈炼的仕途很不顺。他是军户出身,却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做了溧阳知县。他为人刚正不阿,处事公平,得罪了御史后被调任。 后来沈炼的父亲去世,在守孝期结束后,沈炼竟然进了锦衣卫。 严格来讲,锦衣卫是皇帝亲卫,但是在名声上不如文官。好在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是嘉靖亲信,不用对东厂趋炎附势。 而且,陆炳也很看重沈炼。锦衣卫替皇帝干私活,本身就不是很干净。可是沈炼偏偏为人正直,对朝政多有抨击。陆炳只好经常替沈炼说好话、打掩护。究其原因,是他和沈炼一样,也有着理想抱负。 陆炳背后有嘉靖撑腰,严嵩对他也唯唯诺诺。因此,陆炳和严家走得很近。作为陆炳的心腹,沈炼一开始也和严世蕃交好。可是,很快两人就发生了冲突。 一次,沈炼和严世蕃两人喝酒,其间有人作陪。严世蕃是个纨绔,见来人身份不高,就有意灌酒难为人,把这当作游戏一样。来人不敢忤逆严世蕃,只能一杯又一杯的接着喝。 性情刚烈的沈炼,见不惯严世蕃这种跋扈行为,拿起酒杯站起来说:“严公子只会难为人,自己喝不了酒吗?”说完把酒一喝,酒杯一摔,直接走人。 严世蕃嚣张惯了,看到沈炼这么打他的脸,气不打一处来。可是,沈炼是陆炳的心腹,他也不敢和沈炼明着翻脸。再说,沈炼会武功呢,他打不过。 只是从此之后,两人便形同陌路。严世蕃也恨上了沈炼,总想找机会报复回来。 沈炼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在朝中待得越久,他对严氏父子越痛恨。 简单来说,沈炼是个有理想有良心的好人。他亲眼见到严氏父子搜刮钱财,卖官鬻爵,朝政废弛,俺答攻入京城如入无人之地,严氏父子却只管捞钱,十分痛心。 在沈炼看来,大明落到如此境地,全都是因为有严嵩这样的奸臣。他对严嵩的态度毫不避讳,每日必痛骂严氏父子。严世蕃听后也只能恨得牙痒痒,却只能静待时机。很快,机会来了。 一次,沈炼和友人喝酒。当酒喝到一半时,他开始痛骂严嵩。只是这一次,沈炼明显喝高了,也或许是心中郁气难以消解。于是,沈炼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地写下奏折,细数了严嵩十大罪状。末了,连同尸位素餐的吏部尚书一块告了,请求嘉靖处置佞臣。 而嘉靖在看到奏疏后,却是另一番心情。你一个小小的七品锦衣卫,竟敢上书请求罢免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谁给你的胆子? 我们之前说过,嘉靖是一个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往往自负,通常并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尽管沈炼通篇没有斥责嘉靖,但是在嘉靖看来,你这不是在说我识人不明吗?否则,又怎么会让奸臣做高官,还需要你一个七品小吏来指点? 于是,嘉靖立刻下令,命人打了沈炼几十棍,然后把他贬到河北保安县为民。嘉靖发话了,这一次连陆炳都救不了沈炼。 而沈炼来到保安后,当地百姓却待他非常好。百姓们都知道他是因为痛斥严嵩而获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他刚来这里没房子住,一个商人便腾出房子给他。也有人送来米面柴薪,替他把生活料理好。 沈炼很感激百姓们,经常和他们一块讲学,议论朝政,探讨国家大义。沈炼曾经师从王阳明,他的言论受到百姓们的喜欢,有人就将孩子送来让他教导。开篇那个太学生,就是沈炼的学生。 沈炼每日除了教导学生,还做了很多李林甫、秦桧和严嵩样子的草人靶子,供学生和自己练箭使用。同时,还经常策马跑到居庸关,面朝京城方向怒骂严嵩。 沈炼的所言所行,很快传到了京城。严世蕃没想到沈炼被贬了还不忘骂严家,心中一横:那你就去死吧。 当时的总督杨顺也是严家的人,曾经杀良冒功被沈炼讥讽过。于是,在和严世蕃合计之后,给沈炼扣上了白莲教的帽子,将沈炼杀害。不仅如此,杨顺为了讨严世蕃的欢心,还把沈炼之子沈衮、沈褒用棍子活活打死。只有沈襄因为被发配逃过一劫。 忠臣喋血,含冤而亡。 沈炼是一个小人物,他的名气不及海瑞,作为不及于谦,功劳不及胡宗宪。可是这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名耀青史。 然而,他却被严世蕃连同一个小人合谋害死了,可惜。 在他痛骂严嵩的背后,泉涌的是他对大明的赤胆忠心。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曾以他为原型创作了一篇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在小说最后,沈炼沉冤得雪,被天庭授予为南京城隍。 我很喜欢作者在小说最后的两句诗:生前忠义骨犹香,魂魄为神万古扬。让每一个忠义善良的人,都有好下场。这是中国人的朴素愿望,也是中国文化最真诚的解答。因此,文明才能长存不灭。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
公众号:【狐沐说】,每天和你分享历史故事。关注后有福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