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年,杨继盛触怒嘉靖被打残,用破碗将自己身上的腐肉一点一点地割下,让狱卒毛骨悚然



公元1553年,杨继盛触怒嘉靖,被打残后投入诏狱。当晚,狱卒持刀查房,却听见牢房里传来杨继盛微弱的声音:“麻烦借个火。”狱卒好奇,举灯望去,看到了让他毛骨悚然的一幕,转身就想逃跑。
 然而,他强止住了,只是举着灯的手微微颤抖。微弱的灯光下,杨继盛正拿着吃饭用的破碗一点一点地刮着自己身上的烂肉。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有些地方已经腐烂了。 杨继盛认真地刮着,刮掉烂肉后,又开始刮骨头上的筋膜,直到把溃烂处彻底刮干净,然后抬头对狱卒微微一笑说:“多谢。”狱卒这才回过神来,对着杨继盛注视良久,然后抹泪离开。 狱卒提着灯慢慢往回走,脑子里全是杨继盛刮骨的模样。一路上,他越想越觉得惊悚:一个人究竟是怎么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条件下,狠心刮掉自己身上的肉的? 当他走出牢房,同僚看他魂不守舍,连忙追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狱卒这才缓过神来,怔怔地回答:“陛下可能错了。”然后,他把牢房里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同僚,同僚们无不动容。 杨继盛在牢里的情况很快传了出去,清流言官们得知消息,纷纷上书请求赦免杨继盛,他的妻子也是以泪洗面。嘉靖却无动于衷,严嵩知道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在严嵩看来,他是杨继盛的恩人,是杨继盛背叛了他。 杨继盛1547年中了进士,和张居正、王世贞等人都是同年。只是杨继盛的名次不如他们,家里也是普通农户,十分贫寒,根本没有资源为他谋得一个好的差事。 1550年,鞑靼劫掠京师后,大将仇鸾主张开“马市”,与鞑靼人进行商贸,实际上是一种妥协手段。杨继盛愤而上书,直斥仇鸾不作为,惹怒了仇鸾。仇鸾一纸黑状,把杨继盛发配到偏远的狄道为官。 等到仇鸾密谋败露,嘉靖才想起了敢于直言的杨继盛,把他调离了狄道。而在这个过程中,出力最大的却是严嵩,连调三次将杨继盛升为了刑部员外郎。 严嵩并非欣赏杨继盛,只是和仇鸾有仇。在他看来,他帮助杨继盛脱困,杨继盛就会和他站在一条线上,当时抱上他严嵩的大腿就意味着荣华富贵。然而,他小看了杨继盛。 杨继盛自幼贫苦,他在当官之后却没有变得骄奢。他依然过得清苦,是真正的清流。同时,在苦难的岁月里,他更是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在狄道为官的日子里,他和妻子一起教导当地的少数民族,教给他们儒家义理,教给他们国家大义,被当地人尊称为“杨父”。在杨继盛看来,严嵩才是国家的蛀虫。 于是,在1553年,杨继盛上书“严嵩五奸十大罪”,痛斥严嵩,请求嘉靖涤清吏治,并且采取了最决绝的方式,死谏——你不死,我不休。 在他上疏之前,同僚唐顺之曾劝他不要这么激烈,扳倒严嵩需要慢慢图之。杨继盛没有听,他已经决心用自己的血唤醒嘉靖。然而,嘉靖并不关心这些。 严世蕃抓住了杨继盛奏疏中要求召“裕、景二王”的漏洞,构陷他有不臣之心。嘉靖立马派人抓了杨继盛,询问他是何用意。杨继盛坦荡地说:“朝中除了二王,还有谁不怕严嵩吗?”嘉靖听后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没有放过杨继盛。 在把他投入诏狱之前,嘉靖命令锦衣卫将他廷杖一百。在行刑之前,徐阶找到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请求他能放过杨继盛。陆炳遗憾的表示这是陛下的命令,徐阶只好说:“那就请尽量保全他的性命吧。” 陆炳为杨继盛动容,不顾严世蕃要杨继盛死的暗示,暗中让行刑的锦衣卫留手。即便如此,杨继盛还是被打得血肉模糊。在行刑之前,有好友曾塞给他蛇胆,告诉他吃下去可以止痛。杨继盛笑道:“我自有胆,哪里还需要蛇胆?” 被投入诏狱后,杨继盛一直没有服软。因为嘉靖也没想好是否杀杨继盛,杨继盛就这样被关了三年。三年里,同僚友人四处奔走,都没有把杨继盛救出来,因为掌权的还是严嵩。 杨继盛的妻子曾托王世贞写过一封奏疏:“如果我丈夫一定要死,请让我以死相替。”严嵩看到奏疏后就丢到了一边,嘉靖连看都没看到。 1555年,严嵩已经动摇,严世蕃却坚定地必杀杨继盛。于是,他们把杨继盛的名字夹杂在两个得罪他们的官员的名字之后一同递了上去。嘉靖下旨,将罪臣斩立决。 杨继盛死后,妻子随后自缢而死。京城百姓感念他们,给他们立祠配祀。嘉靖或许想不到,他这一纸杀令,杀掉了一个忠臣,也杀消了大明风骨;严嵩也不会想到,他阴谋杀掉杨继盛,只是他自己覆灭的前奏。 杨继盛死前,把自己的文稿交给了儿子,其中有一句诗荡气回肠:“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丹心千古,他从未死去。因为他的丹心之名已经传了500年,甚至还会更久更久......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
公众号:【狐沐说】,每天和你分享历史故事。关注后有福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