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年,总督张经剿灭倭寇1900余人,然而,嘉靖却火冒三丈:“立刻抓捕张经!”



1555年,总督张经剿灭倭寇1900余人,取得王江泾大捷。然而,当捷报传回朝廷,嘉靖却火冒三丈:“立刻抓捕张经!”张经得知消息后,坐立不安,明知此事必有蹊跷,但是又实在想不明白。 他灵机一动,看着面前的锦衣卫,冷冷地问:“两位,这是陛下的旨意,还是严首辅的命令?”其中一个锦衣卫小心翼翼地回答:“自然是陛下的。” 张经听后摇头苦笑,跟着锦衣卫往外走。此时,奉命祭海的兵部侍郎赵文华以及胡宗宪恰巧走了进来。赵文华笑着对张经说:“张大人此去一路走好。”张经看着“笑面虎”赵文华,心底暗道: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他接着看向后面的胡宗宪:“胡汝贞,此事你早就知道?”胡宗宪低着头一言不发。随即,张经自嘲一声说:“看来是我挡了别人的路了,也罢,你好好干。”说完,张经头也不回地跟着锦衣卫离开。 胡宗宪看着张经远去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志向,那一丝愧疚感便荡然无存。 而在张经被抓捕的时候,北京城里有一群人已经吵翻了天。 张经歼灭1900余倭寇,堪称大明东南灭倭第一功,此时正是乘胜追击剿灭倭寇的好时候。如果把张经抓了,那之前的战果和训练不就白费了吗? 因此,给事中李用敬、阎望云等人上书嘉靖:“朝廷大军气势正盛,此时更换主帅,会打击士气,希望陛下三思。” 嘉靖看后却十分愤怒,大骂道:“张经骗朕,你们竟还敢为他说话,是何居心?”然后命人将李用敬等人各打五十廷杖,并且贬斥为民。 严嵩在一旁附和说:“陛下不必动怒,张经他养寇自重,早有不臣之心,这些给他说话的人恐怕都是同党。”嘉靖听严嵩说得言之凿凿,心里更加确信之前得到的消息。 原来,在张经捷报传来之前,嘉靖就收到了赵文华的弹劾奏疏。赵文华禀告嘉靖,张经在东南养寇自重,放任倭寇肆虐,危害百姓。然而,实际情况是,当时狼土兵还没有到位,张经手下既没有士兵,也没有做好训练,根本无法出兵。 而赵文华之所以构陷张经,是因为张经曾让他难堪。赵文华被嘉靖派去浙江祭海,竟敢开口向张经索贿20000两白银。张经乃是二品大臣,总督江南抗倭军务,哪里会怕一个小小的侍郎?于是就把赵文华给骂了出去。 赵文华因此怀恨在心,打算报复张经。他是严嵩的干儿子,和严世蕃沆瀣一气。所以,当赵文华把奏疏递到京师后,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立刻知道了干儿子的用意,和他里外联手把张经逼上了死路。 严嵩先是告知嘉靖,张经养寇自重,放任倭寇肆虐。随后,又说张经出兵是为了减轻嘉靖的怀疑。最后,在张经大胜之后,他又造谣说,这一切都是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功劳,是他们敦促张经用兵,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样一套“连环组合拳”的重击下,嘉靖早就半信半疑。因此,在收到张经的捷报书后,他立刻派人把张经抓捕回京。 张经回到京师之后,受到了严格审查,全都查无实证。他刚正不阿,上书自辩说:“我在担任总督这半年时间里,杀了倭寇5000余人,希望陛下明察。”不过,嘉靖始终不信,他最相信的还是严嵩,和他自负的判断。 于是,张经最终还是被杀。 张经死后,东南倭寇之患日益严重,狼土兵也不再听朝廷调令,此前积累的大好局面不在。直到胡宗宪统兵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善。 张经一生,平叛荡寇,堪称大明灭倭第一人。没想到一封给大明的捷报书,却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实在让人惋惜......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
公众号:【狐沐说】,每天和你分享历史故事。关注后有福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