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命运就算坎坷崎岖我也不在意



公元1553年,一支倭寇在普陀山扎寨,经常劫掠附近百姓,袭扰明朝官兵,过得非常舒服。一天晚上,忽然有一群官兵闯入寨中突袭。倭寇匆忙接战,心中却满是不解:明军吃错药了吗?
 
明军当然没有吃错药,只是因为这次领军突袭的将领名叫俞大猷(you)。俞大猷,明朝抗倭名将,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而在这次突袭之前,俞大猷已经准备了两个月。
 
趁着夜色,俞大猷带着一支精兵悄悄潜入。倭寇们想不到,明军竟然敢主动攻打他们。在他们看来,明军就像是一群软弱的羊。他们遇到的明军,要么一触即溃,要么不战而逃。因此,他们在晚上几乎没有警戒。
 
可是,俞大猷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俞大猷出身军户,以武举人身份加封千户,被派往金门抗倭。除此之外,俞大猷还是个武林高手,剑术高超,曾经踢馆少林寺,指点僧人们学习武艺。最为奇特的是,他从小喜欢阅读《易经》,竟然从中领悟出兵法,堪称奇人。
 
俞军冲进匪寨之后,纵火焚烧。一时间,杀声震天。许多倭寇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被斩杀,甚至溺水而亡。
 
这些倭寇第一次遇到这么能打不怕死的明军,只好向海边突围。然而,此时参将汤克宽已经严阵以待,等着倭寇入网。明军前后围堵,想要把这些倭寇一举歼灭。
 
但是,海面上突然刮起一阵飓风,把明军的船只吹得七零八落,倭寇趁机逃脱。俞大猷乘坐的战船也差点被毁,他连忙拿出十数只猪羊做祭品祭奠海神。
 
汤克宽在一旁忍不住吐槽:“你怎么不多准备点呢?”俞大猷回答说:“我穷,买不起那么多祭品!”说着,又是一阵狂风刮来,士兵都以为要葬身海底了。没想到俞大猷却笑道:“痛快,大家一同投海,也不枉做一场兄弟。”
 
可是,老天似乎不想让俞大猷如愿。转瞬间风平浪静,明军安然无恙。战后统计,除了少量倭寇侥幸逃走外,大部分倭寇不是被杀,就是溺水而亡。
 
这是俞大猷第一次与倭寇交锋。在这之后,俞大猷又接连取胜,在军中名声越来越大。不过,他的仕途却依然坎坷。
 
1542年,俺答进攻山西,嘉靖命令从军中选拔对敌人才。俞大猷进献了自己的计策,选拔大臣听后十分满意,但是却坚决不录用他。
 
当他在金门驻守后,俞大猷给按察使献上治安计策,没想到按察使却对他一通大骂:“你一个小小的军校也敢上书提建议?”说完,不仅命人把俞大猷打了一顿,还剥夺了他的千户职位。
 
尽管如此,俞大猷还是不改他耿直的性格。
 
倭患愈加严重后,朝廷派张经总督东南的抗倭事务。1555年初,20000多倭寇进犯江南,新任总督在赵文华的逼迫下急于求成,命令俞大猷率兵剿匪。俞大猷收到命令后,郁闷不已。
 
当时,俞大猷手下还不到300人。以300对20000,纵使俞大猷神明附身,也打不过。于是,俞大猷坚决不出兵,还专门给张经写了一封信——《论不应张总督之调》,信里调侃张经的命令是“儿戏”。
 
俞大猷还说,想要歼灭这支倭寇,你得有三万精兵屯于金山,二万精兵屯于青南,三万精兵屯于黄浦,然后三面合围才能成功。你要是给我七八万兵力,我二话不说放手去干,可是你有吗?
 
好在张经也知道自己急于求成了,虚心接纳俞大猷的建议,不再理会赵文华的吠言,不断积蓄兵力,调来两广狼土兵作战。最终,在王江泾一战歼灭倭寇,取得大胜。
 
按理说,这一次俞大猷功劳很大,该升官了吧?可是命运弄人,因为张经得罪了赵文华,而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所以在严嵩的帮助下,赵文华不仅阴谋杀害了张经,还将功劳据为己有。
 
而俞大猷因为在此战中功劳很大,赵文华认为他是张经的人。因此,俞大猷不仅没有得到该有的封赏,还被贬了职,要求他戴罪立功。不过,这些对于已经52岁的俞大猷来说,已经毫不在意。
 
俞大猷是一个名将。早生一百多年,他未必比不上明初开国那群猛人。
 
他的一生,一直在平叛荡倭,立了很多功勋。独创独轮车战法,专破敌军骑兵。著有《兵法发微》《 洗海近事 》《 续武经总要 》等军事,即使戚继光也敬佩不已。
 
然而,他的仕途又十分不顺。抗倭功劳被抢,被弹劾,被下狱,被贬官等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只要抗倭出现问题,把责任推给俞大猷就对了。好像他就是一个专门背黑锅的替罪羊,奇也怪哉。
 
不过,他又是幸运的。尽管在仕途上坎坷不断,可是总能化险为夷。与他同时期的名臣,比如张经、胡宗宪等,哪一个都比他官大,可是下场又是如何呢?俞大猷活到77岁,告老还乡病逝于家中,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好结局呢。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们猜不透命运,那就随遇而安吧。人生终季,总能收获属于你的那份落定时刻......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
公众号:【狐沐说】,每天和你分享历史故事。关注后有福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