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6卷,汉纪二十八
王莽居摄二年(丁卯,公元7年)
【原文】
五有,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然卒不与直。
【译文】
五月间,改铸货币:错刀,一枚值五千钱;契刀,一枚值五百钱;大钱,一枚值五十钱,跟五铢钱同时流通。民间有很多私铸货币的。王莽下禁令,从列侯以下不准私藏黄金,送交御府可以得到相当的代价。然而始终没有付给代价。
【解析】
读咱们中国的历史有这么个好处。
你拿现在发生的事情,对比中国古代历史,都或多或少发现有些事情有那么点相似,稍微揣摩分析一番,也能从中收获一些经验,甚至窥见未来端倪。
以上是王莽众多改革之一,也是最为人所诟病的之一,货币改革。
这事情放到现在,对于每个政府而言都是头等的大事,但是在王莽手中却和喝水一样简单,来回折腾。
结果也可想而知,整个天下的经济情况被搞的一团乱。
而这个乱可以说是多个维度的,甚至为王莽最后的垮台埋下了祸根。
1.经济上的乱,收割财富
王莽为什么要搞货币改革,问题很复杂,长话短数无非就是没钱了。
但细看王莽的措施很成问题。
要知道,货币天然没有价值,货币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中承担交换的作用。
就好比说,你手上100块钱,并不是他真的价值就是100块钱,而是在交换过程中他能够充当100的价值。
原本汉朝的货币中五铢钱、布帛算是主流,现在王莽搞一个错刀、契刀,大钱,一个就抵得上原来5000、500、50个五铢钱。
看起来好像是减少五铢钱流通过程中大宗交易带来的困难,但是实际上呢?
错刀、契刀、大钱,每一个铸造的成本比五铢钱高不了多少,但是却比五铢钱有更高的交换价值。
这就意味着,一个错刀能够从百姓手上获得更多物质,相当于收重税,而百姓最后留下的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
而这也势必会造成有人贪图其中利益,而将五铢钱熔化铸成这些新币种来套利。
最后的结果就是市面上的错刀、契刀、大钱越来越多,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出现,手中的钱不值钱,经济活动转为以物易物,不再使用这些货币。
毕竟这些钱留在家中,说不定明天就贬值一半。
2.政令上的乱,朝令夕改
王莽在货币改革中最大的问题,还并不是弄出大面值货币,而是他想一出是一处,数次朝令夕改。
先搞错刀、契刀、大钱,然后又搞金银币龟贝、还搞小钱,等等一大堆货币好多种
每次搞出新货币还把以前的货币给废掉。
之前说了货币的主要价值在于承担交换,而起价值体现在于政府信用背书。
现在,王莽铸出来的币他不认了,取消了,结果就是百姓手中一大堆这些货币,花不出去,成了破铜烂铁。
这不是要人命吗?
用不了留着又没有,那还能干什么?直接私铸成新钱嘛。
如果只是以此,或许凭借着王莽在民间所谓的声望还能扛一下,咬咬牙就过去了。
但是,王莽来回折腾了可不止一次。
每一次折腾都是百姓财富被掠夺收割,甚至伴随家破人亡。
而且,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朝令夕改,人们一定会想一个问题:“谁知道你这次说的是真的?会不会和以前那样没几天又变卦。”
这个问题的产生就直接影响到王莽的威信、朝廷的可信度。
当一个组织最高层他说的话别人怀疑、不相信时,组织崩溃也不远了。
3.统战上的乱,离心离德
说统战,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多种方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让他们站到自己这里。
而核心就是对方利益与我方利益的共存和折中。
王莽货币改革初心或许是好的,但是咱们做事并不能一味单纯地看初心,更要看实际效果。
对于王莽而言,一连串的货币改革,已经使得他的威望、信用被大量消耗,连带着各个阶层对王莽也有失望。
本来王莽上位算是众望所归,如此搞下来却与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或许关系不大,王莽如此搞法让本来就生活困难的百姓更是水深火热。
对于官僚士大夫豪族来说,让王莽上位是为了创造一个相对稳定,有利自身利益稳定的环境。
结果环境没有稳定下来,反而越来越乱,这就不得不思考拥立王莽是否正确。
用一个更大的历史角度来看,历史上无论古代、近代、现代,但凡是搞货币改革,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及时扭转,甚至还火上浇油的,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莽也不会例外。
【闲扯】
其实看王莽的货币改革这事,对于咱们来说更多是看个热闹。
真要搞什么鉴古知今,那也是顶层决策的事,他们能坐那个位置,自然是见识、经验极其丰富,而且还有一大堆智囊出建议。
不像王莽,就自己一个人拍脑袋决策,不出问题是个鬼!
所以啊,很多事情对于老百姓而言,尤其是独立个体,能做的就是随波逐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大方向听政府的,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当然,这也得益于咱们在中国,也只有在中国,上层对历史、对民众负责,政令坚持一贯如一,才能如此。
真要说王莽这事有啥细品的,只能稍微点一下,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你不能全放股市或楼市,更不能全存银行。
钱贬值是必然,不找升值保值渠道,这个钱最后就变成废纸。
其实感觉读《资治通鉴》最大的收获并不在于学会了某件事怎么做,而是在于面对一个环境、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这才是我最大的启发。
顺着这个方向,再进行细致深入地思考,最后得出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