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问病重的母亲:大哥的父亲是谁?曾志:长得跟夏明震一个样


1998年,已经在重病中卧床多年的曾志渐渐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面对当时87岁高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的母亲,病榻边的女儿陶斯亮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大哥的父亲是谁?他是不是夏明震的儿子?”
众所周知,陶斯亮是曾志与陶铸的女儿,而她口中的大哥,指的其实是和她同母异父的哥哥——石来发。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28年3月20日,28岁的夏明翰在给世人留下这首慷慨的就义诗后,英勇就义。
次日,他的弟弟夏明震也在敌人煽动的一场暴动中牺牲,年仅21岁。
这一年,夏明震和妻子曾志结婚还不到一年。同年11月,17岁的曾志在井冈山上诞下一名男婴,而彼时守护在她身边的却已经是第二任丈夫蔡协民。
自从陶斯亮在母亲的自传中看到这段往事后,她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疑问——大哥的生父究竟是夏明震还是蔡协民?夏家究竟有没有“后来人”?
令陶斯亮不解的是,当母亲多年后与大哥相认时,她只是默认了儿子将名字改成蔡石红,却从来没有正面说起过他的身世,这又是为何?一切还要从曾志当年那段战火中残酷的革命青春说起。

01-她和夏明震的结合,纯属偶然
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由于家境殷实,父母也较为开明,童年的曾志不仅不用像同时代的女子一样缠足,还得以像男孩子一样进学校念书。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曾志活泼独立的性格,也让她早早受到了革命的启蒙。
在时代的腥风血雨中,曾志在15岁就投身革命,成为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年纪最小的一位学员,也是后来唯一的女学员。
在报名表的姓名栏里,曾志没有用自己的原名,而是填上了“曾志”二字,同学问她为什么要改名,她说:“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
在革命新思潮的洗礼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迅速在曾志心中扎根,加上她当时一心认为婚姻会影响自己的革命道路,于是毅然给去信给母亲,要求解除家里为她定下的包办婚姻。
母亲十分了解曾志从小到大,凡事自己做主的脾气,索性备下酒席,又请了几个有德的中人,给亲家退回聘礼,挽回了女儿的婚姻自由。
1927年3月,已经成功解除了封建婚约的曾志不仅正式入了党,还以总分第八的好成绩从讲习所毕业,而后成为了衡阳农协的一名妇女干事。
那时的曾志已经长到16岁,风华正茂,又出落地娉婷美丽,可在他人眼中却是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汉子”,一心想着革命,似乎遗忘了个人感情,直到有天一觉醒来,夏明震睡在了她的床边。

那是一场偶然的组织会议,夏明震和曾志都参与其中。那天,因为会议开到太晚,曾志像往常一样在机关里自顾自睡了。可是醒来后,却发现身边多了个夏明震。
原来那晚夏明震因住的地方太远,又赶上戒严,没法像其他人一样回家,于是阴差阳错地同曾志共处一室。虽说两人都是和衣而眠,但是共度一夜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曾志作为一个未婚的女同志,倍感委屈。有人劝说她,既然事已至此,骑虎难下,倒不如真的就和夏明震结为夫妇。
对于众人的说合,曾志苦恼不已。夏明震在当时虽说是个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但在曾志看来却锋芒太露,性格又热情过盛,并非她理想的伴侣。反倒是夏明震一直对曾志这个活泼美丽、作风爽辣的革命女同志很是欣赏。在不久后的一天,他向曾志求婚了。
“我是真心爱你的,你就不要拒绝了,同我结婚吧!”看着一个向来不低头的男人以爱之名,跪在自己面前,哪个女人能心无所动呢?曾志到底还是心软了。
当时正值“四一二”政变的风暴前夕,两人在确定关系后挑了一个日子,既无仪式,也无酒宴,只在几名同志熟人的见证下,结为了夫妇。
这就是曾志的第一次婚姻,那样偶然,那样简单。那时的曾志没有想到,后来她和夏明震的生离死别竟也会来得那么快,那么猝不及防……

02-丈夫牺牲后,她出乎意料接受了蔡协民
自1927年两人成婚不久后,“马日事变”随之爆发,白色恐怖很快席卷了湘江大地。曾志和夏明震还未来得及享受新婚的甜蜜,就不得不各为革命事业奔走。
关于婚姻生活,两人仅有的记忆是一同被调任郴州,转入地下工作的那段短暂时光。但是这段回忆在曾志看来却是狼狈而苦闷的,她回忆说:
“由公开斗争转入地下斗争后,我很不适应;小家庭的家务我根本不会做,最苦闷的是不能随便上街;我整天待在家里,经常对夏明震发火。”
这就是曾志本人的性情底色。如果把她放在战场上,她绝对会是个“臂上能跑马,拳头能站人”的飒爽巾帼;但是一让她面对不擅长的细碎家务,挫败之余,她的急脾气就要上来。
好在夏明震倒也理解曾志的苦闷,每次被骂了不仅从不还口,还反过来劝慰她。那段时间,虽说物质条件琐碎艰苦,夫妻俩的感情却也相较先前各忙各的要亲密许多。
1928年,随着各地的暴动形式越发紧张,曾志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革命热情。她特意剪短头发,脱下旗袍,换上了男装,背上一把红缨大刀就轰轰烈烈奔赴了革命前线。
那时的曾志和党内的很多同志一样,都在节节胜利中对革命的未来信心十足,不曾想却遭到了国民党的新一轮残酷镇压。当时国党方面为了维护自己在当地的统治,煽动当地的土豪劣绅和愚昧农民暴乱,导致了大批共产党人不幸罹难。

那天,当曾志在一片横尸的河滩上找到夏明震的尸体时,只见他的面色青紫,双手紧握,衣服被撕得七零八碎,身上被暴乱分子捅了几十刀,血几乎都流干了。
一旁的战友们看了忍不住落下眼泪,但是曾志却是生生忍住了一腔悲恸。她默默找来棺材,将丈夫和同志们狼狈的尸身入殓;在夏明震的葬礼上,她克制着肝胆俱裂的悲哀,没有去送最后一程。
这就是曾志,她宁可一个人躲起来任泪水决堤,也不要旁人看见她的软弱。
同年4月,化悲愤为斗争热情的曾志跟着第七师上了井冈山,担任党委办公室秘书。凭借突出的工作能力,曾志很快成长为了队伍里的优秀干部,也因缘际会地结识了第二任丈夫蔡协民。
蔡协民是当时第七师的党代表,和曾志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在朝夕相处之中,蔡协民很快对曾志产生了好感,并向曾志求爱,而曾志却也出乎众人意料地答应了。她晚年回忆这个决定时说:
“当时形势恶劣,战斗即将打响,而我又成为年轻的寡妇,不想再陷入是非,不想再谈恋爱。蔡协民是我的领导,有理论有文化,是一个成熟的有水平的革命家,人又温文尔雅,因此我答应了他的求爱。对夏明震,当然是刻骨铭心的,但是我想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永远留在心中。”

03-为了革命,五年时间忍痛送走三子
在这之后,曾志和蔡协民正式结为夫妇,婚礼和她的第一段婚姻一样,没有仪式,也没有喜宴。
1928年11月7日,曾志在井冈山上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由于是难产,又是第一胎,曾志痛了三天,历经几次生死考验才将孩子生了下来。
产子之后,曾志的身体变得极其虚弱,好不容易经过中药的调理,才有所好转。然而,她的命虽然保住了,喂养孩子却成了一个难题。直到有一天,一位姓石的副连长的妻子来看望她,对这个孩子喜爱不已,曾志便提出把儿子送给他们家。
就这样,曾志看着才出生26天的儿子就这么离开了自己,一向坚强的她流下了眼泪。
后来,曾志的这个孩子被石副连长夫妇收养后,起名叫石来发,从此根植于井冈山。
1929年1月,井冈山的天气还十分寒冷,红军却要在这种天气中向赣南进发了。由于组织上的命令十分紧急,那天曾志还没来得及去看自己的孩子一眼,就匆匆上路了。
1931年11月,时隔近两年后,曾志生下了第二个儿子“铁牛”。当时,曾志与丈夫蔡协民被调到福州开展地下工作,由于经费欠缺,夫妻俩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苦。小铁牛的降生则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到了难得的天伦之乐。

好景不长的是,蔡协民因为工作调动,不得不到厦门工作,曾志工作繁忙又无暇照顾孩子,于是产生了将儿子带回家乡给母亲帮忙抚养的念头。
可是因为革命形势严峻,曾志当时没有机会回老家。为了革命需要,组织决定将刚刚出生两个多月的铁牛送给了当地一户不能生育的中医人家。
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志怔了半晌。她在沉默思索良久后,没有哭闹,只是对同志说了句“服从组织的决定……”。遗憾的是,在这不久后,小铁牛却因不幸染上天花“夭折”,二儿子的死也因此成为曾志一生的痛。
1933年5月,曾志奉命到闽东开展游击斗争,可是要打仗就带不了孩子,思前想后,她又一次忍痛送走了自己的刚刚生下来的第三个孩子蔡春华。
就这样,在不到5年时间里,曾志先后经历了和3个孩子的诀别,为革命斗争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是命运却并没有因此眷顾她。
1934年4月,当时正在厦门工作的蔡协民,被从闽西回来的叛徒苏文波发现告了密,落入敌手。同年5月,33岁的蔡协民在漳州英勇就义。
两任丈夫接连为革命牺牲,深深刺痛了曾志的心,也坚定了她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蔡协民牺牲后,曾志继续留下福建进行地下工作,和陶铸以假夫妻的身份作为掩护,获取重要情报。在一次次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患难经历中,两人渐渐有了感情。
这对假夫妻后来假戏真做,结成了一对真夫妻。

04-多年后相认,几个孩子命运迥异
1941年,曾志在延安为陶铸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陶斯亮。
在陶斯亮四岁那年,由于组织上的需要,陶铸和曾志双双受命前往沦陷区展开工作,恰逢这时曾志患了阑尾炎。在做手术前,她考虑到敌后的斗争会很残酷,也不忍再重蹈一次次送走孩子的骨肉分离之苦,于是提出要做绝育手术。
医生坚决不同意,曾志却义正言辞地继续向组织申请。最终,陶铸支持她做了这个手术。
术后,夫妇俩立即要奔赴敌后战场,曾志只能依依不舍地将女儿交给了一位叫做杨顺卿的伤残军人,她含泪交代,如果自己和陶铸回不来了,请杨顺卿把陶斯亮当做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
作为一个34岁,且已经做过绝育手术的女性,前面三个孩子均已送人,或死或杳无音讯,如今要与女儿分别,曾志何尝没有经历过犹豫,但最后一刻还是下了决心。因为她不仅是一个母亲,更是一名战士!
也许是天可怜见曾志的牺牲,两年后,已经40多岁的伤残军人杨顺卿竟带着小斯亮跋涉数千里,历经千辛万苦,将这个女儿重新送到了这对夫妻手中,给她保留下了失而复得的骨肉。陶斯亮从此也得以留在父亲和母亲的身边。
相比之下,曾志的另外两个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

她的三子蔡春华因在4岁时患上淋巴腺结核,全身溃烂,却一直到14岁那年才得以到教会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可是命虽然保住了,蔡春华却从此落下终身残疾。因为被养父母嫌弃,受尽歧视,蔡春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流落街头,日子过得很苦。
曾志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17岁,个头却不过一个10岁孩子那么高,穿着破衣烂衫,拖着一条残腿。曾志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送他上学、工作,后来蔡春华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成为一名工程师,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曾志的长子石来发则在8岁那年,遭逢养父养母被国民党杀害,从此只能乞讨度日。一直到解放后,石来发才分了田,讨了媳妇,从此成为井冈山上拿公分的一个农民。解放后,曾志经过多年苦寻,才和长子相认。
至此,当人们以为石来发找到了已经位高权重的生母,可以不用再当农民时,曾志却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
石来发后来也谨记母亲的教诲,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

05-杀了夏明震,还有后来人
六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一直到1988年,77岁的曾志才重回故里,当年那个背着红缨大片刀,英姿飒爽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人生即将进入终点之际,曾志此番回乡,是为了找到夏明震当年的墓,想祭扫亡夫的英灵,以深埋心中的那份未了情。
然而,时隔多年,沧海桑田,当年埋葬夏明震的山头却早已变成了一条平坦的公路。曾志无论如何再也找不到亡夫的一丝遗迹,这也成了她晚年最大的痛。
一晃又一个10年过去,1998年3月,在纪念湖南起义70周年之际,郴州人民在烈士园内为夏明震立了一个墓。此时的曾志已经是重病之身,陶斯亮作为女儿,义不容辞地代母亲出席了纪念活动。
在夏明震的墓前,陶斯亮怀着无比崇敬虔诚的感情,将鲜花放在夏明震遗像前,并向他深深三鞠躬。
也是从那之后,陶斯亮决定要向母亲吐露那个深埋心间多年的疑问,那就是大哥石来发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

根据大哥的出生日期1928年11月7日,想到夏明震于牺牲的时间又是当年3月份。陶斯亮推算,大哥应该是夏明震的遗腹子,只不过出生时的父亲是蔡协民,而真正养育他是石连长。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想,陶斯亮忍不住问母亲:“大哥是不是夏明震的儿子?这很重要,爸爸有我,蔡协民有春华,可是夏家几乎满门抄斩,都那么年轻,没来得及留下后代就遇害了。‘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只是烈士的豪言壮语,可如果大哥真是夏家的后代,那对在中国革命史上牺牲最惨重的家庭来说该是多大的安慰啊!”
听了女儿的一席话,曾志在沉默良久后,突然说了句:“石来发长得就跟夏明震一个样子!”陶斯亮不解母亲为什么不早说,曾志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都是烈士的后代”。
至此,石来发的身世谜团才被真正揭开。虽然这一切来得太晚了些,但是倘若夏明震泉下有知,大抵也会欣慰吧。此时的石来发不仅有了儿子,还有两个孙子,一个重孙子,四个重孙女,还有两个第五代孙儿孙女。这正是:杀了夏明震,还有后来人!
END.
往期文章:
空军英雄陈怀民:22岁与敌撞机牺牲,爱人跳江殉情,母亲哭瞎眼睛
张灵甫要吃饺子,妻子亲自下地割韭菜,他趁机朝她的脑后开了一枪
童养媳不堪丈夫毒打怒参军,30年后成开国少将回乡,点名要见前夫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