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插在蒋介石心口的“钢刀”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发起了济南战役,攻城主力部队加上打援部队,共32万人,经过8个昼夜的激烈攻坚战,打下了济南。
解放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后,王耀武自知大势已去,带着几名警卫员从城内的地堡逃出,躲进了一里外的一个村庄。
因为担心被解放军发现,王耀武特意将自己乔装了一番。他头裹毛巾、身穿蓝布夹袄,还在腿上包了许多层白布,装成被子弹打伤的模样,盖着两床大棉被,躺在马车上哼哼唧唧……
就这样,王耀武和手下顺着胶济路东行,满心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是到了寿光县张剑昌桥头时,王耀武却因为使用外国进口的卫生纸暴露了身份。
当被解放军问及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时,王耀武佯装出病重吃力的模样,谎称自己是济南开餐馆的小老板,不幸被炮火所伤,准备前往青岛投亲求医。
可当被问到饭馆字号时,王耀武却答不上来。解放军问起他的4个随从,王耀武更加紧张,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到最后王耀武知道瞒不住,只好承认身份,可是负责审讯的同志却很惊愕。因为就在刚刚,有报告说王耀武已在临沂被抓,这里怎么又多了个王耀武?
审讯人员立即向司令部报告,没想到司令部回话说,他们那里也抓了个王耀武。
原来早在济南战役打响之初,王耀武就料定败局,为了逃生他想了个金蝉脱壳之计,买通了几个与他长相相似的部下,加以训练。
城破之日,他让几个“王耀武”分头出逃,本以为只要一个假的“王耀武”被抓住,他这个本尊就能逃之夭夭。没想到解放军在城外布下天罗地网,竟一口气把三个“王耀武”都给抓住了。
不同于个别冥顽不化、愚忠于蒋的国民党将领,当了俘虏后的王耀武很识时务。
被俘后不到一个月,他就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畅谈自己在解放区的观感,对共产党的宽大政策表示衷心感谢。
王耀武还曾在解放军官训练营里作了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是:“你也来了。”
淮海战役前后,王耀武曾多次向南京政府广播。在《向蒋先生进一言》的讲话中,他直接分析了国民党屡战屡败的原因,喊话蒋介石停止内战。
不久,王耀武又联合一批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写了一封《告国民党官兵书》,希望曾经并肩作战的同袍们能够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王耀武的广播讲话和信件,就像发射的榴霰弹一样,杀伤力十足,气得蒋介石在听到广播后大骂:“王耀武是我的学生,我待他不薄,他在困难的时候却来反对我,还要下面的人也反对我,岂有此理!”
说着说着,蒋介石恨恨地把一个茶杯砸在了收音机上。
王耀武的投诚倒戈,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插在心口上的一柄钢刀。
02-一路逆袭的“黄埔小弟”
如果要给国民党将领排座次,王耀武名列前茅,大抵无人不服。
王耀武出身黄埔三期,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官衔高于许多一期、二期的师兄。在党内一直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说,即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个黄埔一期生不如王耀武这个黄埔三期的小弟。
王耀武,1904年生于山东泰安,原名王哲让,从军后改名“耀武”。他崇拜孙中山,忠于蒋介石,孝敬老母亲,一生不沾烟酒,不近女色,算是国民党内的一股清流。
王耀武之所以出色,还在于他的战斗力。陈诚、胡宗南、汤恩伯这些名将,他们出道以来战功赫赫,但多表现在和杂牌的对阵上,遇上红军战绩往往要大打折扣;王耀武却是少数能与红军交手却不落下风的一位。
第二次宜黄战斗中,国军独立32旅面对林彪的红一军团,旅长柏天明一心想跑。毕竟此前陈诚的王牌第11师都在林彪手下折戟,他这小小的32旅怎会是对手?
但是当时还是团长的王耀武认为,红军作战长于运动、拙于强攻。如果国军贸然突围,军心大乱,反而会进入林彪的埋伏,倒不如依仗宜黄城垣的火力死守。
柏天明见王耀武分析得有理,索性就把守城的职权交给了他。黄耀武重新布防,又设置了一支机动精兵,在城内一守就是24天,等来援军,林彪只能郁闷而返。
谭家桥战斗中,王耀武率领补一旅紧追红军十团。红十军团的领导人方志敏、刘畴西等经商议,认为补一旅缺乏战斗经验,且是孤军追击,于是在乌泥关一带设下伏击。
让方志敏等红军指挥没想到的是,王耀武的部队一遇到伏击,立即收缩,就地抵抗。很显然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处变不惊的劲旅。
王耀武指挥后续部队不退反进,迅速抢占两边高地,控制了乌泥关一带的公路,红军反而陷入了被动。
王耀武随后催动兵马,指挥部下进行反冲锋,且专挑部队之间的结合部下手,很快就将红军的阵型打乱。此战红军19师师长寻淮州不幸牺牲,21师师长胡天陶被捕,红十军团从此元气大伤。
可以说,王耀武早年作为毫不起眼的“黄埔小弟”,就是通过“围剿红军”发迹的。在这中间,蒋介石渐渐看到了他不凡的军事才能,开始对他予以重任,不久王耀武就晋升为了51师师长。
当然,真正让王耀武扬名的,还是在抗日战场上。
03-八年抗战打全场的“虎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王耀武率部参战。
在国民党阵营中,王耀武是数一数二的爱国将领,也是少有的打满抗战全场的将军。抗战八年,王耀武在抗日前线驰骋了七年。
淞沪会战,王耀武接到电令,率51师赴上海作战时,他激动地向部下训话:“为国捐躯,当在此时,宁死沙场,不丢寸土!”
王耀武所部51师驻守罗店阵地,日军若要占领上海,这里是必经的入口。为了快速拿下罗店,日军展开了海陆空立体攻击,来势汹汹,51师则在王耀武的指挥下奋起阻击,坚守阵地。
王耀武料定日军不擅夜战,多次组织小部队展开夜袭,打死敌人步、炮兵联队长各一人,军心大振。虽然此战以国军败退作结,不过王耀武因其骁勇还是受到了政府的褒奖。
在王耀武的抗战履历中,南京保卫战是最狼狈的一战。51师在南京外围阻击日军6天后,接到了唐生智要求撤往江北的命令。
为了防止部队混乱,王耀武撤在全师的最后。到了江边,发现已经无船,好在老上级俞济时在危急时刻派船接应,王耀武才虎口脱生。
眼见51师万余名热血男儿被打得仅剩4000人。王耀武发誓:“一定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那些殉难的官兵报仇,一雪前耻。”很快,他带着这一腔愤懑上了武汉会战的战场。
1938年,万家岭战役中,王耀武率部死守张古山,重挫日寇的第106师团,歼灭日军4000余人,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国军第74军一战成名,王耀武升任副军长,一年后又升任军长,成为最早担任军长的黄埔三期学生之一。
抗日战争中,王耀武打得最精彩的一战当属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在赣西布下口袋引日军入套,王耀武率74军驻防上高。
日军第34师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分三路进攻。双方激战数日,死伤惨重,杀红了眼的王耀武亲自带敢死队上阵杀敌,毙敌2000余人。74军官兵见军长如此,也都豁出性命。
日军有了溃势后,竟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施放毒气,尽管这样,74军依旧奋勇冲杀。上高会战,歼灭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余人,何应钦称赞这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74军也因此被誉为“抗日铁军”,获授“飞虎旗”。
此后从1942年到1943年,王耀武又率部先后参加了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屡战屡胜。
蒋介石对王耀武更为厚爱,先后擢升其为29集团军副总司令、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73、74、79、100军共10万人。1944年12月,王耀武又被蒋介石破格提升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老将平起平坐。
1945年2月,王耀武被授中将军衔。是年5月,他指挥74军、18军等王牌主力,创造了湘西雪峰山大捷,一举歼灭日寇近3万人。
王耀武在党内的荣耀也达到了巅峰,因为这一仗,他当选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仅40岁。
04-打走日本人,不想再打中国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王耀武作为第四方面军司令,代表中国军队在长沙接受盘踞在湖南长沙、岳阳和衡阳一带的日寇第20军的投降。
经过8年抗战,王耀武第一次体会到一个胜利者的骄傲。但是这种兴奋持续不久,王耀武的心头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刚刚得知蒋介石要发动内战。
倘若战事再起,蒋肯定会将他推到前线。可是王耀武经过这八年抗战,早已心力交瘁,不愿再打了。
有朋友劝告他,既然功成名就,何不急流勇退?以抗日名将的身份流芳百世,如涉内战,恐将身名难两全。王耀武心领神会,还未等蒋介石交代新的任务,他便称病请假,住进了武昌的一家医院。
蒋介石知道王耀武住院后,连电慰问,还动用飞机将他接到了重庆。
王耀武后来在《自述》中还原了当时的对话。蒋问:“看你的气色、精神都很好,你有什么病?”王答:“胃病咯血,这是多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
蒋说:“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很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王耀武思来想去,抱着对老蒋的敬畏,还是领命上任了。蒋介石给他的任务是到山东建立第二绥靖区司令部,遏制山东境内的解放军,切断山东解放区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
但是这次上任,王耀武没有半点喜悦,甚至有点颓靡。
一方面,抗日战争他是主动请战,内战却是被老蒋推上了战场;另一方面,蒋介石这一次把王耀武74军和100军的老部队全调走了,连他使得顺手的18军和新六军也没给他留下。
加上党内各种派系争端,各方面因素掣肘着王耀武。解放战争中的王耀武,没了抗日战场上的锋芒。
1947年初,莱芜战役,王耀武麾下李仙洲军队被粟裕歼灭。这一战,王耀武一下子失去了7个师共5.6万余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他恨铁不成钢地骂道:“就是5万头猪,你让他们抓三天也抓不完!”
3个月后,王耀武起家的整编74军在孟良崮被粟裕全歼,悍将张灵甫也被解放军击毙。
李仙洲、张灵甫先后兵败,无异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王耀武已经预测到,山东已成败局。于是他向蒋介石请求撤离,但是等来的命令却是:“济南决不可放弃,如有意外,你要负责!”
05-决战前后的识时务者
王耀武的预判很准确。1948年9月16日晚,华东野战军开始进攻济南。
在济南城坚守的关键时刻,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部起义,王耀武只得重新布防,固守城内。可是济南城防的西线还是被解放军撕开了口子。
迟迟等不到援军的王耀武陷入了绝望,考虑再三,他向南京发电报请求向北突围,却遭到了斥责。
9月20日,在等待援军无望的情况下,面对即将被攻破的济南城,王耀武做出了两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第一,他将全城百姓疏散出城,以防他们被枪炮误伤;第二,他释放了原先被扣押在济南城的我军战俘,还给他们都发放了回家的路费,并严令部下不许伤人。
做完这些,王耀武只是率部草草抵抗了一番,而后对手下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今日是对内作战,大与抗日之对外战争不同,诸位不必自寻短见。”
此外王耀武还鼓励部下“自寻出路”,其实说白了就是投诚。从济南战役期间,王耀武的一些列举动看来,不得不说他是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
作为一个军人,王耀武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国家和平、百姓安乐至上。因此,在个人前途命运渺茫的情形下,他也不愿殃及无辜。
俗话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王耀武的这些举动,其实也为他后来的特赦埋下了伏笔。
1956年,被俘后的王耀武因为学习积极、追求上进,被挑选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加速改造”。
对此,王耀武最初还稍有不解和顾虑,毛泽东便特意委托罗瑞卿转告王耀武:“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
一番话,让王耀武一颗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当张治中向他传达了毛泽东“一律宽大处理,拟分批释放”的指示后,王耀武感慨道:“拨开雨雾见青天,就在眼前了!”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第一批特赦战犯名单,王耀武名列其中。1961年,获释后的王耀武进入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负责写文史资料。王耀武所写的史料,包括北伐、抗日、“围剿”等战役资料达20万字,为史学工作做出了贡献。
1964年冬王耀武被推举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人民医院辞世,终年64岁。
1980年7月29日,统战部和全国政协为王耀武开了追悼会,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代名将,终于盖棺论定。
END.
好书推荐:
往期文章:
1950年,郑洞国想回乡当农民,周总理: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军火大盗”高崇德:帮八路军输运弹药,隐姓埋名55年才被人知晓
童养媳不堪丈夫毒打怒参军,30年后成开国少将回乡,点名要见前夫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