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为何惨败?唐生智替蒋介石背黑锅,指挥失误葬送数万人



01-临危受命
1937年11月16日,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如何保卫南京。会场气氛一片沉寂,在座的高级将领谁也不敢表态。唐生智突然站了起来,极其严肃地说:
“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如果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能对得起国父在天之灵?本人愿意守卫南京,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的主动表态,让蒋介石喜不自胜,当即就任命他为南京卫戍司令官。老蒋手底下那么多文臣武将,军事才能在唐之上的人有的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唐生智守南京呢?
蒋介石先后召开3次军事会议上,研究南京的弃守问题。但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因为大家心知肚明——南京守不住!
上海陷落后,南京从军事上来讲属于“绝地”,无险可守,无路可退。国民政府既已决定迁都重庆,南京就失去了防守的战略意义。多数将领主张不守南京,或只以少量部队做象征性防守。
李宗仁认为:“南京在战术上是绝地,敌人可以进行合围,它的后方又阻于长江,根本无路可退,不能坚守。”白崇禧对李宗仁的看法表示支持:“我军经过淞沪战役,部队残破,减员尤其严重,根本无力防守南京。”其他高级将领如何应钦、陈诚等也都主张放弃南京。
蒋介石无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南京外围阵地70多公里,至少需要40万军队才能勉强抵抗来势汹汹的20多万日军精锐。然而,能够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民党军队仅有15万人。

太原会战,国民党军队投入了40余万部队;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队又投入75万部队,在付出军民30万人的惨重代价后,还是失守。因此,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曾断言:“南京是不设防的城市,如果守,没有重兵集团可用,就算拿出重兵集团来打也必败无疑。”
不战而退,何况丢弃的还是首都,必然落下千古骂名。从战略上来讲,应该放弃南京;但是站在蒋介石的角度,南京必须守!派谁守卫南京呢?蒋介石想到了一直负责筹划抗日准备工作,主持起草了上海、南京抗战计划的唐生智。
根据唐生智后来的回忆,上海撤退前夕,蒋介石召他去谈话。见面后,蒋介石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孟潇兄,守卫南京,要么就是我留下,要么就是你留下。”唐生智说:“您怎能留下呢?与其您留,还不如我留呢!”
蒋介石这是将了唐生智一军,委员长点将,他焉敢不从?蒋介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唐生智回答:“我只能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蒋介石选中了唐生智,就是让他替自己背“丢掉南京”的这口黑锅。谁扛下守卫南京的职责,谁就注定是替罪羊。这个道理,唐生智自然也明白,但是他已经是“骑虎难下”。
11月20日,唐生智临危受命,宣誓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02-死守南京
南京城要怎么守?蒋介石提出“短期固守”的方针,以一部分兵力守卫南京,尽量拖住日军,以阻止和延缓敌人西进,让国军主力部队转移和集中在适当地方设立战场与日军会战。
因此唐生智守卫南京,便是尽可能拖住日军的大部队。如果能守一两个月,就达到了战略意义。为了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唐生智向南京全体军民发布公告。在防卫战打响前,他每天到南京周围各设防阵地视察备战状况。唐生智晓谕官兵:
“我们平时常说抗战,难道只是叫人家牺牲的吗?我们作为长官,更应该以身作则。作为军人,守土有责,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我们应该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难能可贵的是,在疏散市民时为稳定军心和民心,唐生智决定将家眷留在南京。日军的飞机天天轰炸,炸弹直接落到了唐家的院子里,所幸只是炸死了一条狗,没有伤到人。在这种情况下,唐生智仍不允许妻儿离开南京避难。
11月27日,唐生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重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事最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但其实在唐生智的心中,也认为南京不易长久坚守。晚年时他曾对人讲,当时川军将领刘湘曾问过他:“你真的要跟南京共存亡?”他说:
“南京我明知不可守,这是任何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的,也有人说我办蠢事,但我觉得世上有些事情也是要蠢人去办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把它送给敌人。”

进犯南京的日军,兵力约有10万人。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守军,有15万人。从兵力上来讲,国民党军队占据优势。即使军事装备和训练上稍微次了点,但是凭借城墙和防线的掩护,总不至于实力悬殊太大。
淞沪会战,上海没有南京那样的坚固城墙,侵华日军还有来自海军的支援。种种劣势之下,上海保卫战也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从南京保卫战的实际情况来看,唐生智有死守南京的本钱。
为了背水一战,断绝一切侥幸心理,做好死守南京的准备,唐生智还调走了南京大多数的运输船,命令第一军驻守浦口,禁止任何部队北渡。
这番破釜沉舟的勇气,一时之间让所有人都相信唐生智的部队会战斗到最后一刻,与南京共存亡。12月初,指挥部的官兵都深感使命的沉重,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提前写好了遗书,大家都做好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准备。
与此同时,侵华日军朝南京城步步紧逼而来。日军方面的指挥官,是臭名昭著的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在11月下旬,侵华日军突破了有东方“马奇诺”之称的四道防线,进犯到了南京的边上。
唐生智在接下防守南京的任务后,就开始在南京城内外查看地形。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唐生智以南京城为中心,布置了两条防线,用于纵深防御。唐生智的作战计划是:先在外围打,外围防线守不住了,就进外廓。外廓不行了,就退到内廓。内廓还顶不住,就在城里打巷战。

03-血战南京
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侵华日军在空军和海军的协助下,五天时间就进攻到了南京城的外围,中国守军在南京城外围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12月8日,日军对南京城发起攻击,用大炮轮番轰击紫金山上的中国守军。守卫紫金山防线的教导总队,仅有1.1万人。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教导总队官兵拼死抵抗,敌我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日军以飞机狂轰滥炸,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人人都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的士兵把大腿绑在碉堡的大铁环里,以身体为武器。激战到第四天,教导总队阵亡4000余人,日军也付出了死亡2000余人的代价。但终因兵力过于悬殊,紫金山失守。
12月9日上午,松井石根命令飞机在南京上空抛撒《投降劝告书》,要求南京守军必须于10日正午前投降,否则将对南京城发动总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南京城将无法免于战火。
面对日军的恐吓,唐生智再次表明死守南京的决心。他在当天的作战命令中说:“各部队应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动摇军心。”
唐生智重申,各军运输船只一律由运输司令部保管,严禁私自乘船渡江。而司令部保管这些船只的办法,就是统统向江北转移。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唐生智下令对城外的日军开炮回击。
12月10日,南京保卫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东方杂志》记载:“日军在南京四周实行总攻击,我们拼死抵御,血战之烈,为中日战争发生以来所未有。唐生智将军坐坦克车,亲自督战,驱驰战火中。一时京人称之为首都的疯子。”

日军向雨花台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以飞机、重炮猛烈轰炸雨花台。守卫雨花台的是第88师两个旅,兵力约6000人。日军方面,则有2.2万人对雨花台展开疯狂进攻。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双方厮杀异常惨烈,战斗持续到11日,日军还是没有攻下雨花台主阵地。
12月12日,日军增援部队全部抵达雨花台,中国守军奋勇苦战,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无奈弹尽粮绝,外无援兵。最终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轮番轰炸之下,雨花台失守,第88师全体官兵600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日军用重炮轰击中华门,时间长达30分钟,城墙被炸毁了一部分,日军趁机突进,冲破了城门。12日中午,中华门失守。唐生智调动第154师阻击从中华门进入的日军,雨花门、中山门也被敌人炸毁,日军趁机钻进城门,万千中国士兵自发迎上去与日军展开巷战,用血肉之躯阻止敌人的长驱直入。
尽管中国守军官兵誓死血战到底,但由于各项救援措施没能及时跟上,战斗人员伤亡极其惨重,又得不到补充,尤其是尚未来得及迁移的兵工厂、火药库等重要军事设施被日军占领。此时,南京局势急转直下,坚守的希望十分渺茫,甚至已到了根本不可能的地步。
12日下午5时,唐生智召开了南京保卫战最后一次会议。不得已,他向在座的官兵公布了前一天晚上蒋介石发来的电文:“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

04-仓促撤退
蒋介石在山西,日夜关注南京战局。南京形势危急,为了保存有生力量,12月11日,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令唐生智:停止抵抗,从速撤退。到了晚上蒋介石不放心,又接连给唐生智发了两封电报,令其撤离。
蒋介石一天之内连发三道电令,由此可知南京局势的危急。唐生智再不撤离,恐怕就在城内被敌人包围了,想走也走不了。
12月12日上午,唐生智召集少数幕僚草拟了撤退计划。下午5时,唐生智召开军事会议下令撤退。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将领,全都缄默无语,有人当场泪下,场面悲怆至极。死了那么多弟兄,就这么撤退了?唐生智表示:
“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
根据唐生智的书面命令,要求“大部突围,一部渡江”,除司令部直属部队和第36师渡江外,其他各部队从正面突围。
可是由于之前打算死守南京,破釜沉舟,撤走了下关到浦口的运输船,撤退命令又过于突然,以致于部队要过江时根本找不到船只。短短一晚上的时间,超过10万人的部队要从挹江门撤走,压根没有那么多船只。很多士兵或掉入水中淹死,或被自己人开枪打死。
晚上9时许,唐生智在长官部人员和第36师的掩护下,乘船渡江。驻守长江北岸的胡宗南不知道撤退时间,竟向江中船只射击,差点击中唐生智乘坐的渡轮。唐生智到了对岸,胡宗南才知道撤退已经开始。

唐生智支撑着病体过江后,坐上一辆沾着牛粪的板车连夜赶到浦口车站登上火车,于次日早晨抵达徐州。后来唐生智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夜晚。
唐生智在撤退时,确实因为指挥失误而造成了数万人的无谓伤亡。
南京城破之际,唐生智才下令撤退,以致于各部队联络不畅,指挥系统瓦解,大批中国军队没能及时撤离,滞留在南京城中而被日军杀害。甚至出现了孙元良、宋希濂、王敬久等高级军官丢下部队,率先逃走的局面。几万部队失去指挥,如同一盘散沙。
此外,唐生智在下达了“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的书面命令后,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就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
十万部队土崩瓦解,只有66军、83军一共2.6万人按照计划从正面突围,其它部队未能按照命令执行,都在往长江边上的下关跑。几万国军、无数市民一下子涌向了下关。把守挹江门的36师不放其他部队通过,于是发生枪战,自相残杀,部队、百姓混作一团。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攻入南京城,那些留在城里的老弱妇孺,以及没有来得及撤离、放下武器的士兵,他们只能听天由命。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军民遇难。

05-是非功过
唐生智主动请战守卫南京,是形势所迫。如果没有蒋介石的甩锅行为,或者关键时刻有人主动站出来,或许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就得换个人。国民党那么多将领中,只有唐生智临危受命,愿与南京城共存亡。
尽管最终唐生智没有做到死守南京,但他至少履行了对蒋介石“临危不乱,临难不苟”的承诺。松井石根用飞机撒下劝降单,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唐生智没有退缩分毫,更没有舍弃民族大义。
南京不可守,在当时是所有人的共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因为南京时当时的首都,是国父孙中山的陵寝所在,唐生智自告奋勇守卫南京,这份勇气与担当足以让当时与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汗颜。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的功绩不能忽视,那些誓死守卫南京的官兵,他们的鲜血不能白流。虽然南京保卫战持续时间仅有12天,但是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壮烈殉国,他们的牺牲值得后人铭记!
撤离南京抵达武汉之后,唐生智在12月24日呈送给了蒋介石一份战报:
“职等奉令卫戍南京,既不能为持久之守备,又不能克为从容之撤退,以致失我首都,丧我士卒,比以戴罪之身来鄂晋谒,反承温慰,并觉惶悚。”
唐生智没有逃避,他提到自己的指挥失误,做好了被处罚甚至被杀头的准备。但是蒋介石没有处分唐生智,反而好言相慰。因为他明白,南京惨败不是唐生智一个人的错。做出死守南京决策的人,以及在11日连下三次命令,要求撤退的不是别人,而是蒋介石他自己。
然而,虽然蒋介石没有处分唐生智,但是后来也没有再重用过他。经历了南京惨败,唐生智也对蒋介石失望至极。不久之后他就辞去一切职务,回东安老家办学,此后一直担任闲职。
1949年,唐生智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彻底与蒋介石决裂。建国后,唐生智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曾担任湖南省副省长。1970年4月6日,唐生智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END.
往期文章:
1978年,李云龙原型王近山去世,临终遗言:死后不许前妻参加追悼会
张灵甫要吃饺子,妻子亲自下地割韭菜,他趁机朝她的脑后开了一枪
张纯如:用英文将“南京大屠杀”告诉全世界,7年后她却绝望自杀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