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死后,19岁妻子为他守寡70多年,晚年写28字碑铭表白亡夫


2007年4月28日,孟良崮战役过去整整60年之后,79岁高龄的王玉龄登上了孟良崮,来到亡夫张灵甫被解放军击毙的那个山洞,默默放上了一束花环。
张灵甫死的那一年,王玉龄只有19岁,如今转眼60年过去了。有记者问她:“如果早知道婚姻如此短暂,还会嫁给他吗?”王玉龄说:“如果早知道,我就要早一点嫁给他,这样可以多一点相处的时光。”
谈及和丈夫之间最大的遗憾时,王玉龄表示:“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在他最痛苦的时候、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个山洞的时候,我心里感慨很多。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我爱他,他死了以后,我一直后悔莫及。我就觉得我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一句简单的话都不会讲,不曾讲。”
可是,她对张灵甫的感情还需要讲吗?从19岁到往后余生的70多年光阴里,这个风华绝代的奇女子再也没有另嫁他人。当人们替她感到惋惜时,王玉龄只是淡淡地回应,“人一生爱过一次,同时被爱过一次,就够了。”

01-相见恨晚
王玉龄1928年出生湖南长沙,祖籍安徽,幼时随家迁居湖南长沙。由于祖辈经商有道,父辈又为官起家,到了王玉龄出生的时候,王家已有良田千亩,富甲一方,是湖南当地名副其实的望族。
加上王玉龄又是家中的独女,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锦衣玉食,泡在蜜罐里长大的王玉龄可谓不食人间烟火。
直到王玉龄念书念到四年级的时候,抗战爆发,长沙陷落。期间,小小年纪的王玉龄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在这之后,她便被父母带着远赴贵州避难。可是不久后,父亲却在颠沛流离之中病故。
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的体悟和父亲之死,让这位千金小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日的种子,她也正是从这时起下定决定“一辈子不买日货,不正眼看日本人。”
十五岁那年,王玉龄还曾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地向家人提出求去当兵。母亲又是欣慰,又是苦笑。最终,由于年龄和性别的问题,王玉龄的从军计划还是半路夭折了。这时候的她还没想到,两年后的自己将会嫁给一个抗日的国民党将领。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玉龄跟随家人回到了故乡长沙。这一年,年仅17岁的王玉龄已经出落得气质非凡。她生得明眸皓齿、亭亭玉立,当地人无不知长沙王家有个聪慧美丽的女儿。前来王家拜访,想要提亲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当中就有张灵甫。
这一年,张灵甫已经43岁,作为第七十四军副军长他正好受命驻扎长沙。朋友见他孑然一身,有心牵线搭桥,安排了张灵甫和这位当时还在沅陵读中学的王姑娘“偶遇”。
那一日,王玉龄和三两个好友相约在一家理发店,张灵甫也“正好”光顾,他的位置正好坐在王玉龄的椅子身后。当张灵甫第一眼见到王玉龄的时候,只觉得这个女孩生得漂亮,他盯着镜子许久,竟看得晃了神。

当时,张灵甫在外在形象也是一等一的。他一身戎装,一米九的大高个子,加上长相英武,在国民党将领中是公认的美男子。但是王玉龄第一次见到张灵甫竟全然无视这些,她只觉得这个一直盯着自己看的陌生男人好生讨厌。为此,她瞪了张灵甫一眼。
这是第一次,张灵甫被一个女性如此对待。在两人婚后,张灵甫还曾拿这件事打趣说,“假如你当时对我笑一笑,我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
正是王玉龄这一眼,注定了她和张灵甫一生的缘分。
不久后,经过周围的人的介绍,王玉龄才知张灵甫是个军长,而且打起日本人来不要命。然而,王玉龄对这些身份标签都不以为意。大家越是撮合,她的表现就越是冷淡,甚至好几次特意避开登门拜访的张灵甫。
一直以来,张灵甫在国民党内是出了名的恃才傲物,任谁都不放在眼里。无论是在战场还是情场,他向来都喜欢速战速决。可如今这个大胆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姑娘,却偏偏激起了张灵甫非凡的耐心。
从那之后,他越发频繁地去拜访王家,想方设法哄这个小姑娘开心,引起她的注意。王玉龄不躲着他的时候后,张灵甫就发挥曾经北大历史生的学历优势,开始给王玉龄讲历朝历代的文化名人、野史传奇。他讲得生动,王玉龄也听得入迷。
久而久之,王玉龄也对这个博古通今,体贴入微的男人产生了好感。但与此同时,她听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言:张灵甫是个杀妻犯。

02-曲折的爱
传言是真的,这也是谈张灵甫绕不开的一段历史。在遇见王玉龄之前,张灵甫其实有过三段极具悲情色彩的婚姻。
张灵甫的第一任妻子,是父母替他包办的邻村姑娘刑凤英。比起时代新青年、北大高材生张灵甫,刑凤英是个大字不识、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精神层面不同,两人自然很难发生感情,但是极重孝道的张灵甫不愿违逆父母,还是和这个目不识丁的姑娘成了亲。
只是两人成亲不久后,张灵甫便离开家乡从军去了,刑凤英只被留在老家侍奉公婆。
1933年,张灵甫在四川驻守期间,经人介绍,与当地姑娘吴海兰相识相爱。同年冬天,张灵甫和吴海兰在广元拜堂成婚。一年后,吴海兰生下了大女儿张清芳。
一家三口,原本其乐融融,却在1935年发生了重大变故——张灵甫在回家探亲期间举枪杀死了吴海兰。
这桩公案在当时的西安古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就连张学良妻子于凤至对张灵甫杀妻一案也深感愤怒,甚至找到宋美龄要求严惩张灵甫。关于张灵甫杀妻的真正原因,众说纷纭。坊间传言是张灵甫误以为妻子红杏出墙,背叛了自己,一怒之下将其枪杀。
王玉龄在晚年的口述中表示,张灵甫称吴海兰当年拿了他的重要文件,加上各种矛盾激化,他在盛怒中开枪杀死了妻子。

不管真相更接近那一种,总之,张灵甫因为这桩公案最后被吴家人告上法庭,后来被判10年有期徒刑。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因前线战事吃紧,张灵甫获释出狱率部抗日。
在重归部队之前,张灵甫在一个恩师的介绍下,娶了西安大户高家的小姐高艳玉,开启了他的第三段婚姻。
高艳玉上过学,爱读书,和张灵甫同属知识分子。按理说,两人的婚姻生活应该会比较和谐。然而,高艳玉有知识、有文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在两人的八年婚姻中,高艳玉为张灵甫生下两儿一女,可两个儿子却都因为母亲的疏忽先后遭难。大儿子因为母亲喜欢在床头点油灯读书的习惯,在一场意外中葬身火海;二儿子因为母亲迷信求神拜佛,生病后未被及时送医,最终夭折。
两个孩子相继意外死亡,让张灵甫再也难以忍受妻子的愚昧和迂腐,最后一纸休书将她赶回了高家。
从刑凤英、吴海兰到高艳玉,三任妻子,三段婚姻,分别留给张灵甫的是无奈、背叛和丧子之痛。
正因不惑之年的张灵甫已经经历了坐牢、丧子的半生巨变,也见惯了太多人情世故,利益纷争,王玉龄身上那种未经世故的天真,任性妄为的率直反而深深吸引着张灵甫那颗沧桑的心。不久后,他向王玉龄求婚了。
然而,就在王玉龄摒弃年龄、过去等一切复杂因素,下定决心要嫁给张灵甫时,婚事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王玉龄的母亲已经守寡半生,动荡的年代里,她深知军人的生命无常,因而不希望女儿嫁给张灵甫。可即便如此,同样执着的两人最后还是把婚事定了下来。

03-相知相爱
在他们决定结婚之际,张灵甫被升任为第七十四军军长和南京卫戍司令,即刻前往南京报到。于是,两人的婚礼地点选在了上海。
由于时间紧迫,王玉龄穿着大一号的婚纱,张灵甫穿着借来的西装就完成了这场仪式。婚礼结束当晚,张灵甫就带着王玉龄踏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两个人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就这样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内战爆发之前,张灵甫和王玉龄在南京也度过了一段平静而快乐的新婚生活。婚后,夫妻俩经常携手同游金陵名胜。由于两人都喜欢看书,都热爱古典文学,因此常常一起作诗,一个人作前两句,另一个作后两句。
游莫愁湖时,两人就合写了一首诗。张灵甫作前两句:“欲遣闲愁且登楼,槛外山青水自流”,王玉龄接写后两句:“莫愁不知何处去, 空留斯楼忆千秋”。
张灵甫在南京期间,只要一有空就带着王玉龄去他的军部所驻扎的中山陵骑马。通常情况下,都是张灵甫早起去军营升旗,而后打电话给王玉龄,让她前去学习骑马。只要看到妻子在马背上的兴奋劲,张灵甫就特别快乐。
作为文人的一面,张灵甫还特别热衷于收藏字画古器。和王玉龄婚后,他就常常带着妻子去逛古董店。张灵甫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把自己的收藏一件一件拿出来展示给王玉龄看。
在众多藏品中,有一块是齐白石给张灵甫刻的鸡血石印章。1949年,王玉龄离开大陆前带走了这枚印章纪念。这枚印章也跟了她一辈子。

张灵甫和王玉龄之间虽然有24岁的巨大年龄差距,但是相投的脾性和契合的感情,却让他们的爱情在跨越年龄和阅历后,显得更为浓烈、纯粹。
众所周知,张灵甫在国民党将领中是出了名的脾气大,对待前三任妻子,婚姻中的张灵甫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他大男子主义的一面。但是独独面对王玉龄,他从未发过脾气,两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他让着妻子,像宝贝一样宠着她。
有一次,张灵甫的上司王耀武来京,官太太们全部要去接站,唯独王玉龄不肯,张灵甫却毫不介意,表示自己又不是靠太太吃饭。
还有一次,张灵甫和王玉龄之间闹了很严重的矛盾,王玉龄提出要离婚,吓得张灵甫连夜赶回南京给太太道歉,他当着王玉龄的面给她敬了一个礼,立誓说如果王玉龄离开,自己宁可老死山沟。
可以说,张灵甫将自己一生的怜爱和柔情,全部用在了王玉龄身上。
他本不是个浪漫的男人,但是却一次次真挚地表白王玉龄:我讨了一个好老婆,这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
由此可见,这段一生之中迟来的爱情让张灵甫有多么陶醉。然而,这种神仙眷侣的生活才过了短暂的两年,一切便都要结束了。

04-余生守候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张灵甫被任命为74师师长,率领所部前往山东参加内战,此时王玉龄已经身怀六甲。
次年春天,已经怀孕9个多月的王玉龄不顾一路舟车劳顿,执意要赴前线探望丈夫。在历经17个小时的周折辗转,王玉龄终于从南京抵达山东。
当时正值孟良崮战役前夕,张灵甫和他的整编七十四师在此全军休整。见到妻子拖着沉重的身子千里迢迢赶来探望自己,张灵甫心中又是动容,又是怜爱。
由于当时腿上的旧伤复发,张灵甫难以站立,大着肚子的王玉龄就陪丈夫躺着在山洞里聊天。这次相会,成了他们的永诀。孟良崮战役很快打响,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张灵甫一意孤行,很快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
一个月后,王玉龄为张灵甫生下了一个男孩,她立即打电话告诉丈夫这个喜讯。电话另一头的张灵甫乐得哈哈大笑,忙问儿子的声音响不响亮。在两人通话的最后,张灵甫称妻子心地善良,将来一定多子多孙,还让王玉龄赶紧将儿子的照片寄给他看。
这张照片,王玉龄后来寄出去了,只是张灵甫再也收不到了。那通电话,就是两人之间最后的通话。
孟良崮一战,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74师被解放军全歼。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孟良崮的一个山洞中被我军击毙,时年44岁。

张灵甫被击毙的消息传到南京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告诉尚在月子中的王玉龄。当时一切报纸都停掉不再往张家送,门口也多了两个站岗的士兵。王玉龄渐渐觉得奇怪,因为以前无论是多么激烈的战斗,丈夫一下战场都会第一时间给自己打电话、拍电报,这一次怎么就突然没了消息呢。
周围的太太们都想着能瞒一天是一天,全部口径一致地安慰王玉龄,有时候仗打得激烈了,一两个月不通音讯很正常。
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张灵甫部下的一个参谋突然来到张家,一下子跪倒在了王玉龄面前。他带来了张灵甫的绝笔信。张灵甫交代妻子:“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玉龄无法相信丈夫已经离开的事实。在这之后的每一天,她只是呆呆地去两人曾经去过的地方坐着。她宁愿相信,这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丈夫就回来了。
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击毙的时候,王玉龄才刚满十九岁。一年后,在王玉龄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她跑到了亡夫的墓前,长哭不已。
1949年4月,王玉龄携子前往台湾,不久之后又远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期间,也有许多男士倾慕于她,但是王玉龄始终孑然一身,终生未嫁。
她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20余年直至退休。一直到后来儿子张道宇回国经商,王玉龄也跟着回国,定居上海。
2003年,在上海浦东玫瑰园,王玉龄给丈夫做了一个衣冠冢,碑铭是她为丈夫题的一首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至此,我仿佛一下子理解了王玉龄对张灵甫这段跨越70余年的守望。
张灵甫是内战罪人,兵败身亡,一味愚忠的张灵甫把自己送上了绝路的同时,留下年仅19岁的新婚妻子王玉龄,独自面对艰难的余生。能够遇到这般如鲜花般纯净美好的王玉龄,是他的幸运。
王玉龄则在不知情为何物的懵懂年纪里,就得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最为深沉、丰厚的爱。他们的爱情在还未来得及经历婚姻中的平淡与琐碎考验之前,就在华美的巅峰戛然而止。可惜,这样的女子却没能等到相守一生的爱情,而是后半生的孤苦无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让王玉龄在往后的余生之中,都难以再找到如此一段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对于一个已经见过山和大海的女人而言,她又如何再能平静地去接纳平原和小溪呢?
END.
一刀的写作课:扫码报名,早鸟特惠899元

详情请戳:985毕业+国企6年,辞职写作,朋友都说:你疯了呀
从0到1学写作,给自己一个参与的机会。30天学会高效写作, 玩转拆书+自媒体变现,开启副业赚钱之路。
往期文章:
1953年,特务黄茂才被判死刑,临刑前大喊: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
苦等27年黄维终于获特赦,夫妻团聚后他一声“滚”,妻子投河自尽
看完文章,点击关注@博书,点亮右下角↘↘「看一看」分享更多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