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江湖:元稹、白居易写文“贬李白”,韩愈看不惯,一首诗让后辈哑口无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拉帮结派,唐朝诗坛也不例外。
如今,我们仰慕唐诗,大多是站在欣赏的角度上去看待,没有私心,所以偏激尚少。但是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即便是诗坛,料想也不会风平浪静。
田园派、隐士派、边塞派、闺情派、浪漫派、阴郁派、直白派、隐晦派等等不同的诗词流派间,如同武侠里的各大门派之间一样,多少是有些分歧和较量的。
比如: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比李白小11岁,却一生追随李白,两人关系融洽;但李白和王维又似乎是死对头一般,虽同年出生,却几无交集;还有柳宗元和诗豪刘禹锡的关系,白居易和元稹的生死之交等等,在浩繁的唐诗诗坛,都留有佳话。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是唐朝诗人里最好的,他们经常和诗,关照有加。他们在诗坛上有“元白”之称,不仅诗作高度齐名,还是友谊友情最好的。
白居易因一首“离离原上草”16岁闻名天下,开始浪迹江湖,居于长安。但是他在长安多年,官场上索然独行,一直没有要好的朋友。
直到遇到元稹,他像梦中惊觉一般,发出感慨“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赠元稹》)。而元稹对白居易的情谊,也是非常浓厚,在《和乐天秋题曲江》一诗中也曾写道:“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
春天长安城百花盛开,两人常相约并游“花下鞍马游”;秋风起而满月当空时,他们又一起吟咏“秋风拂琴匣”。两人以诗为载体,诉尽衷肠,是为知己。
白居易和元稹关系之所以如此之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两算半个老乡。
白居易生于新郑,元稹生于洛阳,距离不过三百里。两人可以说算是同学,又在同一年考中进士,尔后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成为了同事,多年之后,又一齐被贬,同为天涯沦落人。
相同的处境和遭遇,可能也是两人惺惺相惜的原因之一。到了晚年,当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后,写了一首含情极深的诗,叫《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曾入选语文课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感情真挚,虽身有重病但闻之好友被贬,还是“惊坐起”了,读之令人含悲。
同样,没多久元稹也遭诬陷被贬,白居易知道后,同样深感触动,写出了“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代书诗一百韵寄徽之》)的诗句。

两人有如此之情谊,可以说是知己之交,不仅诗文风格相似,政见应该也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两人可谓是“双剑合璧”,在大唐诗坛无人能敌。后来竟想着撼动李白。
元稹和白居易的名气,虽然在唐朝诗坛赫赫有名,但是那个时代诗人辈出,灿若星辰,尤其是与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相比,光芒还是要黯然很多。
元稹非常聪明,他深知要出类拔萃,并让世人接受一颗新星,就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于是他想到了杜甫。
在杜甫去世的43年后,元稹给杜甫补写了一篇墓志铭《唐杜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倾尽文采之所能,为发扬杜甫而竭尽全力: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这篇文章主要是贬低李白而赞扬杜甫,想借此提升自己的身价。意思是说:李白虽然想象力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论起乐府韵律章法,那可比子美差远了!
元稹这篇文章写成之后,在当时文坛影响很大。对于李白和杜甫来说,两人诗词风格迥异,且杜甫一直仰慕李白,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所以在此文章之前,李白是大唐绝对的第一。
元稹的文章出来以后,就是对李白地位的撼动。但也许只有这样的借势,也才是他想看到的。在大家一团迷乱之际,作为哥哥的白居易,又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与元九书》: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意思是说,李白虽然是人才,奇才,但是如果仔细考究他的诗歌六义后,就会发现他的每一首诗都不及格。而杜甫就不一样了,几乎尽善尽美,轻松超越李白。

得益于元白二人的观点流传,当时的诗坛兴起了尊杜抑李之风,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不少诗人都发文附和响应,诗人张籍也不甘落后。
这一现象被大文豪韩愈看在眼里,十分不爽。韩愈,在古文方面与柳宗元齐名,是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坛地位和文学成就都非常之高。入选语文课本的《师说》,影响后世一千余年。
韩愈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于是便拿自己的座下大弟子张籍开刀,以起杀鸡儆猴之效。张籍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中写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韩愈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直接把李杜并列提升到了至高地位。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文章各有千秋,也是泰山北斗,他们的诗文影响将是无限的。
自第三句开始,韩愈扯开了嗓子开骂:你们这些轻薄无知的书生,怎敢用那些陈词滥调去攻讦他们呢?你们这样做,就如同那蚍蜉妄想去摇动大树,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简直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可笑至极!

学术界普遍认为韩愈此言是指桑骂槐,借弟子张籍来代指元稹、白居易二人。韩愈是当时文坛领袖,说话分量也是极有威望。所以自韩愈这篇文章问世以后,诗坛上贬李扬杜之风才逐渐平息,而这首痛骂之作也成为了千古名篇。
读者们,关于“唐诗诗坛的江湖之争”,大家怎么看?欢迎点在看,留下您的评论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