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汀州城,有个叫陆亮的樵夫,他膝下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陆天宝,老二叫陆天伦,不过陆亮一直不喜欢老二,这是为何呢?
原来妻子潘氏生老二时,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于是陆亮认为是陆天伦害死了妻子,所以他非常讨厌小儿子,甚至多次想将老二送人;幸好老大苦苦哀求,这才让陆亮改变了想法。
几年后,驴亮病逝,从此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当时老大十二岁,老二九岁。
俗话说“长兄为父”,虽然当时陆天宝还是一个孩子,但他小小年纪便撑起养家的重任。为了填饱肚子,陆天宝学着邻居耕田种地,而陆天伦则在一旁打打下手。
转眼八年过去了,两兄弟都已长大成人。
话说陆天宝后来当了一名樵夫,虽然挣钱很辛苦,但他想着陆家世代都是穷人,为了改变现状,他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
原来陆天伦小时候特聪明,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在陆天宝看来,只要弟弟勤奋苦读,将来定能为陆家光宗耀祖。
后来陆天宝把弟弟送去私塾念书。
话说陆天伦非常懂事,他深知哥哥这些年付出了太多;尤其是父母去世后,哥哥吃了很多苦,所以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辛苦付出后,陆天伦终于中了秀才。
此时陆天宝已经二十五六岁。
想着哥哥还未成家,陆天伦只想快点挣钱,让哥哥早日成亲。
后来经人介绍,陆天伦投靠郑老爷,在他手下谋生。
干了几年,由于陆天伦表现不错,深受郑老爷赏识,后来郑老爷让他掌管账房。
话说郑老爷年近五十,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京城做生意,混得风生水起;女儿郑爱梅年芳二十,长得国色天香。
由于工作需要,陆天伦经常出入郑府,一来二去,他和郑爱梅就混熟了。
或许是郑老爷子对女儿管教太严,导致郑爱梅几乎很少出门,所以她身边没多少朋友。
自从认识陆天伦后,郑爱梅时常缠着他,让他陪自己聊天,有时候郑爱梅也会向他诉说心事。
时间久了,二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尽管二人关系不错,但陆天伦一直和郑爱梅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自己只是一个穷书生,而郑爱梅身份多尊贵。
突然有天,郑爱梅找到陆天伦,说她贴身丫鬟马秋香二十有余,长得挺好看,想给她找一个如意郎君。
陆天伦立马想到哥哥陆天宝,虽然哥哥不会挣钱,也没啥大本事,但哥哥为人忠厚老实,于是他极力推荐哥哥。
郑爱梅二话不说,直接将陆天宝推荐给马秋香。
谁知二人互生爱慕。
很快,郑爱梅征得父亲同意后,让二人拜堂成亲。
当时马秋香嫁人,郑爱梅陪嫁一百两银子。
自从马氏嫁入陆家后,昔日冷冷清清的陆家,终于又热闹起来。
陆天伦哪里知道,郑爱梅之所以将丫鬟许配给陆天宝,其实是她有些自己的小心思。
原来和陆天伦接触以来,郑爱梅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可陆天伦非常害羞,再加上极度自卑,始终不敢接受这份感情。
思来想去,郑爱梅决定从他哥哥入手。只要解决了陆天宝的终身大事,陆天伦才会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
想着丫鬟成为陆天伦的嫂嫂,那样只要丫鬟从中撮合,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一定能拿下陆天伦。
谁知她想错了,不管马秋香如何劝说,如何给陆天伦创造机会,陆天伦完全不开窍。简单来说,就是情商不高的书呆子。
就在郑爱梅为此事发愁时,陆天宝突然撒手人寰。
在陆天宝去世一年后,郑爱梅着急了,因为她不想继续等下去。
思来想去,她开始行动了。
那天,郑爱梅找到马秋香,将计划和盘托出。
马秋香表示,一定会办好此事。
过了三日,陆天伦干完活回家。
当他到家后,发现嫂嫂破天荒地做了一桌好菜,还放了一壶好酒。
陆天伦愣住了,他以为家里来客人了。
没想到马秋香告诉他,说自从他哥去世后,他帮了不少忙,想趁机好好感谢一番。
陆天伦也没客气,直接坐下来,和嫂嫂把酒言欢。
喝着,喝着,几碗下去,陆天伦醉意浓浓。
慢慢地,他感觉头昏眼花,随即趴在桌上睡着了。
过了片刻功夫,郑爱梅来了。
郑爱梅一挥手,仆人们赶紧抬着陆天伦坐上花轿。
到了郑府后,郑爱梅给陆天伦换上新郎的衣服;而此刻郑家上下,到处张灯结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郑员外早就放出话来,这天是爱女大婚之日。可惜女婿染上怪病,不能见风,所以拜堂免了,直接入洞房。
难说刚开始,郑爱梅将计划告诉父亲后,父亲死活不同意,因为他感觉这件事办得有点离谱。
哪知郑爱梅以死相逼,最后郑老爷子不得不跟着女儿,合演了这场闹剧。
没一会儿,陆天伦被仆人背入洞房。
直到半夜,陆天伦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穿着新郎的衣服,而郑爱梅居然躺在自己身边,吓得他瘫坐在地上。
此刻,郑爱梅笑了。
她告诉陆天伦,说自己和他早已拜堂成亲,如今二人已是夫妻。
陆天伦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中了圈套。
虽然这场婚宴,看上去挺离谱,但陆天伦知道郑爱梅是真心实意想和他过日子。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他就只能接受。
从此,二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几年后,郑老爷去世,他将家产一分为二。
由于郑爱梅的哥哥,一直在京城发展,所以郑老爷走后,她让陆天伦执掌郑家。
虽说陆天伦只是一个书生,但之前他跟着郑老爷学习经商之道,也算摸出了一些门道。自从他接管郑家后,在他的经营下,生意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