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房价拉开了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拉开了贫富差距


最近看到有人在说国内目前的现状是高房价拉开贫富差距,然后又把房价分解成土地价格、销售价格,再把问题归结到土地的价格上,最后把贫富差距的锅甩给国家,这明显的是带歪节奏。
一、
第一次读《毛选》的时候,我就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教员要把社会按阶层来划分,为什么不按男女来划分,或者按职业来分,为什么偏偏要按阶层来分?
后来把《毛选》跟社会实践相结合后,才读懂其中的关键——因为革命当时阶级矛盾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时期表面上是普通人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拿起枪来革命,本质上是社会阶层固化,整个社会治理不下去了,买办和地主阶层对劳动人民加大剥削,劳动人民日子才过去下去了,阶层之间矛盾爆发,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阶层才是透视社会问题,直达本质的关键。
既然有了阶层,那么处于阶层顶端的利益集团又是如何运作的?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慈禧虽然是后宫之主,一介女流,但是比光绪皇帝的权力都大,为什么皇帝会这么弱?
还是利益集团的原因。当朝里的官员多数都是靠慈禧这一脉上来的,那么慈禧的命运就跟自己的官运息息相关,如果慈禧倒了,他们自然也会被替代,所以他们会拼死维护慈禧的地位,同样还有军队利益集团。
当慈禧把下面的官员和军队的大部分利益都跟自己绑定在一起,不听皇帝的,那皇帝真的就没办法,只能当个傀儡皇帝,皇帝不是撼不动慈禧,是撼不动慈禧后面占了全国大部分势力的利益集团。
当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的势力,大而不倒,并拒绝革新,以巩固自己的势力,那么阶层就会固化,社会动乱开始。
二、
中国改开前三十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社会生产力低下,需大于供,所以集中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的好日子进一步发展各种产业。
所以在改开前三十年,谁胆子大,去做生意,去开厂办企业,正好就站在了风口,赶上了社会需求的趋势,不发财都难。
在改开三十年的时间,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为中国积累了许多财富。
改开三十年,大力推动市场经济,积极发展私营经济,中国的私营经济直接对接了国外产业转移,对接了国内和全球的轻工业品的需求,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市场经济虽然契合了一时的发展需求,但是市场经济也有重大的弊端,因为私有经济的生产资料是私有制,归私人所有,就会拉大贫富差距,会影响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的利益。
私有经济是贫富差距的主要根源。
高房价就是这么来的。市场经济部分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就是要把各种有价值的东西给物化,拿价格说事。比如北京的房价为什么会这么高?那是全国的私营企业老板往这块高价值的地段来聚集,把北京房价给挤上去的。
为什么北京的打工人会觉得工资的涨幅会跑不赢房价的涨幅?这就是全国私营企业老板的收益在跟北京地区打工人工资的竞争,打工人肯定争不过老板们,大家手里的杠杆就不一样,别人是靠企业靠公司,打工人只靠自己的力气。
高房价是市场经济充分的发展的结果。
这个时候不得不说还好我们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结构,能源、通信、金融、军工等主要企业都在国家手里,如果在私人手里,房价还要翻天的,在国家手里,就会还富于民。
而国家控制房价,主要是控制的是房价的大幅波动,因为大幅波动最伤的是普通人,跟旧社会灾荒年代地主阶级搞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一样,会把普通人的地和财富洗劫一空,最后就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状况。
三、
前几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意味着国内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的极为充分,产能过剩,贫富差距拉大,阶层趋于固化,所以才需要改革,再不改革社会矛盾就会爆发,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而改革必然要改的是私有经济,改造私有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今年,拉开了分配改革的新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