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之前要先掌握这个关键词



总有人说《毛选》确实是好书,也知道里面的内容很牛逼,但是读过之后总觉得没法深入进去,这个我很有同感,一开始读《毛选》都这样。
后来当我读进去以后才发现这类的差别,我把这里的差别归结为一个关键词。懂这个关键词的人,读起《毛选》会顺畅很多,如果不懂,那读起来总会觉得无法着力,深入不进去。
这个关键词就是政治利益。
一、
对比政治利益,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多接触到的是经济利益。
努力工作,工资翻倍,这份工作还不错,应该继续干下去,因为经济利益在增长。如果工作努力,工资不涨反而下降,那这个工作和公司就显得太差了,趁早走人。
一份工作工资8K,另外一份工作工资给开2W,都是正经工作,那么大家都会选2万的那份工作,这还是在算经济账。
交朋友,要交可以双赢的朋友,大家都会更好,而不是交一些自私自利,给自己带来极大损耗的朋友,这还是算经济利益的账。
买东西,同样的东西选价格更便宜的那家,这都是算经济利益的账。
算经济利益的账的事大大小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所以我们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极为深刻,思考和运用起来非常熟练,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利益的价值不小,但是你可曾知道,还有比经济利益价值更高的,那就是政治利益。
二、
这两年疫情期间,经常会发生一些部分地区防疫不力,事情做不到位,结果爆发了疫情,地区负责人直接被撸的新闻。
大的不说,我周围就有一个村,因为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工作检查组去检查工作的时候,发现这个村子的疫情防控环节有重大漏洞,村口检查站就横了根木头,测温查健康码的人都没有,这个村子的负责人当天就给撸了。
一次工作的马虎导致整个工作生涯都出现了重大危机,这就是对政治利益意识淡薄所致。要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因为防疫措施马虎导致了村里有人被确诊,那由此带来的新冠筛查,接触人员隔离,经济停滞带来的损失等等,都会是个非常大的数字。而且防疫态度上一定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是因为如果大家都松懈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一次小小的政治利益事件,背后影响的很大数字的经济账之外,还有很多非经济账,而且这些非经济账是无法用经济账来衡量的。
比如《红海行动》中的撤侨事件,为了撤侨,动用军队,动用武器装备,牵扯到不少人的生命,单纯无法用经济账来衡量,但是国家撤侨态度坚决,花再大的代价都干,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在乎的是政治利益。国家是国人最坚实的后盾,国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人民爱这个国家。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问为什么国人很信任解放军?后面的回答让人会感动很多次。解放军在历次困境中,都是挺身而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抗洪抢险,军队直接开到一线参与救灾,不怕流血和牺牲,还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比如四川地震,空军第一时间派伞兵空降过去执行任务。解放军用行动在捍卫人民的利益。
三、
政治利益的背后是政治考量,而影响政治的要素有很多。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问为什么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志愿军能用落后的武器战胜武器装备先进,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这就只是算了武器装备的账,而没算其它的账。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是政治的延续,武器装备只是影响当时政治的一个要素,但是其它要素也很重要,比如军队的组织能力,军人的意志力,军队的战术水平,后勤保障能力,外交能力等等。
从《功勋》李延年篇,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军能战胜美军,靠的是士兵的勇猛和意志力,靠的是这个营的组织能力,靠的是指导员的战术指挥能力,靠的是兄弟部队的配合,靠的官兵平等的基础,靠的是保家卫国的政治诉求等等。
综合起来的政治水平,我们强过美军,所以仗才能打赢。
再举个例子,一个偏远地区的村子很贫穷,有人口1000人,靠种种地为生。这个村的经济账肯定很差,一户按年收入2万来算的话,按200户来算,整个村的产值400万,一线城市一套老破小房子的价格,这个是算经济账。
如果算政治账,这就不一样了。一个村1000口人,就是1000口人的人力资本,一个村子里还有宅基地,还有农用地,潜力巨大,而且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比单纯的钱有价值的多了。

站在政治的角度再去看《毛选》会清晰不少。
比如为什么要建立根据地,为什么为保护根据地的农民留学牺牲?这是因为把根据地组织起来,为根据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就能获得很大的政治利益。
首先根据地是军队士兵的来源,军队人员补充当初靠的是根据地的人参军。其次根据地的人活动起来,粮食和税收也都会支持到军队。第三,根据地的信息也来自于村民,便于支持到军队。
没有根据地,整个军队就成了无根之木,没法发展。
再来看为什么要统一战线,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这都是政治利益的考量,通过政治利益整合人力和物力。
站在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毛选》,才真正的过了读《毛选》的门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