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精髓之——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


有个朋友来提问,说自己有行业技术和经验,本来想自己创业,结果有老板愿意给自己投钱300万,开出年薪50万,该怎么选?
该怎么选首先在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是站在形而上学的角度看问题,那么看着投入300万和年薪50万,就会联想到老板肯给钱,还不用自己承担风险,未来如果公司发展的好,年薪肯定会上涨,说不定还会给股份,这比自己创业还要承担风险要好的多,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站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结果可能会截然相反。
一、
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首先会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承认任何事物的发展中都包含矛盾。
好了,那么在这件事上,假如选择了老板给自己投资300万,给年薪50万,这里会有什么样的矛盾?
老板出钱投资,考虑的是控股。老板给这个朋友开出年薪50万,考虑的是不给股份,只给工资。
朋友假如过去,考虑的是做出业绩,赚取更多的钱,甚至还需要获得股份。
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除了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以外,还需要考虑矛盾是会发展的,矛盾的两方面也是会发展的。
这个案例的发展无非是两个可能。第一是业绩做出来了,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看矛盾的双方会如何发展?
老板完全控股,老板给朋友开工资,老板考虑的是公司控制权,同样老板也考虑赚更多的钱。在这样的出发点上,老板会随着公司的发展,招聘更多的人,把其他人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给朋友的工资微涨或甚至不涨,这样才符合老板利益最大化。
朋友这里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越来越不对等,就会想着离职。当然也存在跟老板谈判的可能,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老板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都没有给朋友股份,在老板完全把控公司,又把控员工的情况下,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比如张策为什么会从《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背后这家公司离职?公司老板为什么不肯给主心骨一定的股份把人留下?这就是矛盾的发展。
如果是第二个可能,公司业绩没做出来,会怎么样?
如果这个朋友三个月没有把公司的业绩做出来,放心,老板这里承诺的300万估计只进去30万,老板也不是冤大头,会控制初期投入的成本,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同时老板承诺的50万年薪,更多会采用月薪3万,其余以年终奖的形式来发放,那么三个月到了,老板把权力收回,朋友最多能拿到的就是9万的工资,还是税前工资。
在这里最为主要的是,老板投入预期300万,给朋友开50万的年薪,他的预期肯定是要赚600万,完全掌控公司,预期不低的。老板绝对不会给朋友开出来50万的年薪,结果只想赚51万的纯利,最后变成给朋友做嫁衣。
一旦预期很高,这就是最麻烦的事,因为发展从来都是螺旋上升的,不会猛然上升,谁都不敢保证不犯错。只要朋友犯点错,影响了预期,在老板的眼里,朋友就属于能力不足,那么老板就会以偏见的角度来衡量朋友,未来的麻烦会很多,不信任一旦滋生了,就会生长和发芽,就跟有些领导看下属不顺眼,很多工作上容易挑刺一样。
二、
矛盾的双方都会发展,基于矛盾各方面会围绕自己的利益而发展,跟我们今年赚十万,明年想赚十二万一样,都是要发展的。
矛盾双方的发展不是平衡的,是有主有次的,有一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
当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蒋介石搞了一把“中山舰事件”,我党当时的领导人选择了妥协,我党被限制活动。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收手,下面又搞了一把“整理党务案”,直接把我党排挤出了军队,借此蒋介石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权。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还不是终点,终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杀了上万我党人士。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这个朋友入了老板投资300万的坑,将会处处受制于对方主导的发展事态当中。
当然了从矛盾的同一性中可以看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个条件的门槛不低。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要围剿红军,红军如何在兵力和武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转化矛盾中双方的地位?教员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敌军引入革命根据地深处,这样我军就有了情报、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再根据具体的时机,用好运动战,伺机歼灭敌人。根本就不跟国民党军队硬碰硬,不玩阵地战。
这个条件的转化在于教员的实力比国民党那帮人高出了许多,放在王明博古这批人手里就不行,把瑞金的根据地丢了。
同样在这个案例中,能转化矛盾双方地位的取决于朋友跟老板的实力对比,朋友还要高一筹才行,才有可能在后期的发展中,根据实际的机会博弈成功,攻守之势转化。
但是鉴于朋友的社会经验积累有限,对比一个随手拿出300万的老油条老板,老板控股的情况下,这种机会几乎没有。
所以看起来挺好,实际上对于朋友来说,并不理想,自己干,收益都是自己的,发展自主权也是自己的,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收益和经验积累都是自己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