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一起读《毛选》的朋友来找我,说自己试图把《毛选》中的认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解决自己在职场和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实践结果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很难,问我是不是自己的悟性不够?
其实这很正常,基本上每个读《毛选》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实践多了,总结多了,会逐步改变。
要用好《毛选》的本质是什么?是学习教员的顶级思维和智慧,然后再为自己所用,本质上需要习惯教员的思维方式,习惯教员的思考习惯,掌握教员智慧的总结,这个学习难度本身就比较高。
一般读一本畅销书的难度好比上小学二年级,读过基本都会,但是读通《毛选》就好比是上大学级别的难度,跟一般的读书不可同日而语,需要持续的学习,持续的总结,持续的积累,持续的实践,才能到达那个水平。
当然了,也不要把读通《毛选》想得很难。教员用自己的思想建国立业,这种难主要是实践本身确实很难,不是思想特别难。但是我们的实践更多的是集中在职场、生活或创业实践,实践难度本身不高,读书和运用自然不会太难。
一、
读《毛选》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学习和运用教员的顶级智慧。
教员把自己一辈子的伟大革命实践的总结都集中在了这里,这本书本身就是教员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宝藏。谁能读得通透,挖掘到的好处越多。再把书中的顶级思想和智慧用于个人实践,自然会受益匪浅。
比如教员把容易犯的错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左倾主义思想错误,另一类是右倾主义思想错误,可能我们每个人对这两个概念都耳熟能详,有部分人甚至听到耳朵起茧。
但是把这两个概念应用到个人实践当中,就会带来奇效。
比如我看到一个问题:老公快40失业了,不上班,窝家复习法考,说后半生只想做律师,不愿意干别的工作,我该支持他吗?
让他找个工作,边干边考,他说除了律师啥也不想做。
律师我倒是认可,但觉得老公好像不复习很吃力。不知道啥时候能通过法考,成天跟他喝西北风。
对于提问的这个朋友来说,她肯定没读过《毛选》,可能听过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错误,但是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方面她觉得老公失业了,窝在家里复习法考,一门心思想当律师,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复习的时候没有收入,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特别担忧。
一方面又觉得,老公事业是人生的低谷,应该给他多点支持,同时万一考上了,做律师应该还不错,也有好的一面。
对于提问的这个朋友来说,她要看清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比较明确的结果,最少要等她老公实践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且到那个时候木已成舟,只能接受,无法提前预判和修正和改变。
但是对于读通《毛选》,掌握了左倾和右倾主义思想错误概念的人来说,从提问出来这一刻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
二、
从教员思维的角度来看,题主她老公失业后不去上班,窝家里复习法考,打算一辈子当律师,这件事的做法本身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做法的出发点是错的,有这样的因,未来的结果大概率是一地鸡毛,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家里经济紧张,家庭稳定性受到严重的考验。
我们先来分析她老公这套做法背后的逻辑。
失业后不去重新就业,说明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如果已经有了十多年多年经验的行业就业机会真的好找,甚至机会工资翻倍,我不相信他不愿意去就业。
不愿意就业的根本原因是得不到预期的工作和收入,国内超过40岁就会遇到严重的职业下滑期,公司更愿意把机会留给年轻人,题主老公去找工作,估计是岗位和收入大幅下滑,受不了,所以打算换行业。
这次打算换行业不是主动积极提前准备,不是提早就看好这个行业,而是被动做出的选择。如果答案是是的话,估计她老公早就有一定的结果放在眼前了,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甚至法考都有可能早已通过。
再加上她老公不愿意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窝在家里复习,还说后半生只想做律师,这种行为是孤注一掷。孤注一掷可以成功的逻辑是前期有许多准备和经验积累,而她老公的孤注一掷因为未来没有清晰的预期,也没有事前的准备,更大概率是失败后的盲动主义。
我的一个朋友的老公因工作上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曾经也是孤注一掷考证,但他考的是建筑上的一些资格证,考出来放在别的建筑公司,直接就有好几万钱拿,市场行情如此,这个预期很清晰,这种就不是盲动主义。
判断上面题主老公要做律师是盲动主义,是她老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预期,连自己的老婆都没有说服,还不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比如对未来不确定,那么可以边工作边考。越不确定,越需要有一个的B计划。
综上所述,题主老公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三、
之所以说教员的思想和智慧是顶级的,那是因为这里的因果逻辑极为清晰,一旦成立,即可判定,从一开始就有了清晰的预期。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这么说是夸张的说法,一点都不会夸张。
想当年我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因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被蒋介石屠杀了好几万同志的生命,革命因此受挫,失去了好几年的发展期,这个代价太大。
这个代价大到必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对我党的发展和同志们的生命负起责任。最终这次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成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因果逻辑。
题主老公这么操作以后,最后更容易得到的结果是通过了法考,但是以40岁的年龄去做律师,市场很难再给他一定的、有潜力的就业机会,最后勉强做了两年,收入和发展都远不及预期。
同时由于她老公这这么干,在法考期间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之后工作两年只能给家庭带来极少的收入,而40多岁的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发展阶段,是最需要钱的时候。结果一地鸡毛那是肯定的了,对家庭的稳定性会有极大的考验,还不算其它未知的不可控的条件。
教员总结出来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概念和经验,如果可以掌握,最起码可以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
如果要实事求是的避免这种风险,最好求是在自己没有清晰运行的时候,不要孤注一掷。
可以在自己原来的行业重新就业,工资低一些,岗位低一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收入,能养家,让家庭足够稳定。
再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做复习法考,时间上可能拉长了一些,但是整个家庭的风险就直接降低到了趋于零,通过时间换空间。
实事求是就是要通过可操作性来达成目标,而不是把太多的不确定玩成了空中楼阁。
不仅仅局限于这个案例,教员总结出来的其它思想和智慧,价值非凡。
四、
这两年由于经济的下滑和疫情的影响,就业压力大,生存压力大,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多读点书,多实践多打磨自己的个人能力,才能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读书我首推《毛选》,真正的好书,教员在里面总结了不少顶级的思想和智慧,学到用好收获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