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是在问:世界古代史上的十大圣人分别是谁?
首先,我们要清楚概念,什么是圣人。圣人不靠自己教派的信徒的吹捧,不是信仰的人多就是圣人。
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者,称圣人。
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圣人(其实就是对传播教派有功绩的劳模),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某些宗教中都有自己尊奉的圣人。一些新纪元运动(即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外星人邪教运动)的人也将圣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甘地
在我看来,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有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他的所作所为要符合人类的利益,比如让人类摆脱愚昧,解放人民的思想,提高大众文化水平,而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阻碍社会进步。
古代某些传说中的伟大上古君王,之所以被认可是圣人,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文明的进步,比如有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或者提出了某项政治制度的伟大革新。像印度的甘地,他的思想核心是提倡返古,反对科学和工业化,反对学习英语,其实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算不得真正的圣人。最多是一个糊涂的民族主义者。还有一些宗教领袖,虽然生前也很有挽救世人的主张,但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实在性,这样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利的,也没有真正的给出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案。像2000多年前的佛陀、老子这一类人,只是学术团体的领袖,算不得真正的圣人。不入世的,都不算圣人。
其次,他们的道德要接近完美(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道德),而道德的核心,首先不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诚心实意才是道德的基础。为了自己教派的利益,编造各种神迹、传说的人,当然不能算是圣人。
最后,圣人的善,应该是无私的善,应该把民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也包括自己所属教派的利益之前。某些教派的“圣人”,表面上道德无私,其实他们首先是为了自己所属教派的利益。为了传教而行善,不是真的善,而是有私心的善,是为了出售地狱的赎罪卷。比如,某个大名鼎鼎的修女,收养了很多重病的人,她也被封为圣人,但是有资料揭露她拒绝给病人吃药,因为这样“不符合教义”。这样的人是狭隘的,也算是圣人吗?
凯末尔
这样看来,绝大多数的“圣人”都不算是圣人,有一个算一个,我们没有必要生拉硬套出所谓的“十大圣人”。且不说国外(我认为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算是圣人),仅说在古代中国,有资格做圣人的也寥寥无几,孔子就是一位真正的圣人。或者还要加上一个孟子。墨子也算。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剧照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当然,孔子也是有缺点的,他的政治主张也是迂腐的,但瑕不掩瑜,孔子依然是一位真正的圣人。
最后,我要说一句:
圣人是农业封建社会的产物,生活在今天的人不必过多地去尊崇圣人。
作者:怀疑探索者
附录:
《《道德经》中的“圣人”与“士”》
节选:
在《道德经》全篇中“圣人”三十一见。圣人是《道德经》中的理想人物。严格地说,考察历史,还真找不到这个人物,可考据的尧舜等也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道德经》中的“圣人”显然是老子假托的人物,是老子为天下之人——严格地说是为统治者树立的“榜样”。因为《道德经》中的“圣人”绝不是普通百姓,他是天下的统治者,是循道而行的典范,“道”的精神从“圣人”身上折射出来。
老子的剧照
但要注意的是,《道德经》中的“圣人”与“道”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强调的是,从老子一再推崇圣人看,他肯定不会同意“绝圣弃智”。
《甘地,圣人光环下掩饰不住的空洞》
节选:
为农业社会的残留,圣人并不神秘,也无需崇拜。对甘地的赞扬,主要源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内心深处对暴力的厌恶。他的一生多有瑕疵,二战期间反对抵抗法西斯更是硬伤。甘地的言行只是符合印度的脚步,并不符合时代的节奏,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有些不合常理。
甘地留给印度的遗产并不多,无尽的赞颂掩盖不了实际的空洞。他号召印度人放弃英语、反对印度现代化、主张回归传统,对腐朽的种姓制度几乎无所作为。当非暴力不合作的对象消失,其学说只能被束之高阁,继任者尼赫鲁(1889~1964)带领国家进入正常轨道。后来印度扩张军力,买航母、造原子弹,发展经济,建工厂、开发软件,如今已经成为新兴大国之一。而这些成绩,都有违甘地的理想。
《圣人在现代社会没有存在的必要》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532139159006478851/?group_id=6532139159006478851
节选:
在古代,由于社会效率的低下,司法和民权观念不完善,人类社会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让一些人以"道德"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企图以"道德"维系倾向于崩乱的社会秩序,以"道德"主宰社会主流观念,是当时的社会需求。因为在一个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各种社会制度都很不完美的古代社会,除了依靠效率低下、数量有限的官僚团队,就只能依托"精神的力量",也就是"圣人的道德",这样才能增加农业文明社会的凝聚力。所以,历朝历代都推崇孔子这样的圣人。但是,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已经没有必要存在圣人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确保我们把持前进和发展,即使是倒退,也很快就会被纠正,重回正确的轨道。道德体系已经成熟,并且由法律法规来保障,已经不需要圣人的"启蒙"。所以,圣人退出历史的舞台,是一种自然趋势,无可避免。
修行者
我们依然需要伟大的人物,需要他带给我们信心。但是,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小。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所具备的社会贡献力,会由于社会制度的完善,而逐渐下降。如果一个社会,大家都是循规蹈矩,维护秩序,遵守法律,拥有民主和民权,正常的利益诉求都可以被尊重,公平公正已经大致实现,那么,就不再需要这个伟大的人物。
圣人已经逝去,代表了一个农业文明主导时代的终结。我们不必缅怀。未来会更加光明,尽管还会出现曲折,但大势所趋,曙光已现。
乱糟糟的时代才需要圣人,生活在没有圣人但公平高效又和谐的时代,会更加幸福。
《圣人王阳明:我练过气功,气功是错误的修炼之道》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995081994853941799/?group_id=6995081994853941799
节选:
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大儒王阳明就对“气功”的这种心理幻觉效应有所醒悟。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朝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在世界上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坐标,堪称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影响了很多人。明穆宗朱载坖评价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和雄伟功绩:“”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但王阳明也曾经执迷于佛道修炼30年,对当时的“长生术”也非常迷恋。可以说,早期的王阳明活脱脱就是一个“明朝的南怀瑾”。但王阳明毕竟是王阳明,有着破开迷障、自我觉醒的真正超脱大智慧。如果他在这条神秘主义道路上走下去,世上无非是多一个所谓的“修炼大师”,再也不会有后来建立“三不朽”之旷世伟业,被誉为“一代圣人”的王阳明。幸亏他及时地自我纠正。正是“给我一双慧眼”,看透了这世间一切痴愚迷信。
王阳明的剧照
史书记载,王阳明考上进士以后,本来要到刑部上任主事一职,因为感到身体欠佳,便向朝廷请假回到了家乡修养。他在绍兴东南会稽山的一个偏僻山洞里面搭了一个小茅棚,在洞中认真修炼“导引术”。这个山洞,后来被称之为“阳明洞”,他自号为“阳明先生”。当时还没有“气功”这个概念名称,而是叫做“导引术”。“导引术”就是气功在古代说法,二者是一回事。由于王阳明早年迷恋过佛道,他拜访了很多名震天下的佛家道家的高人,由此得到了一些“导引术”的秘术法门。在这个“阳明洞”中,王阳明对得到的“导引术”进行了一番静心苦修。他是一个在心理上很敏感的人,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就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据他后来的回忆,这些“导引术”确实让他体验到了“周游太虚”的独特感受。他还认为自己似乎可以“未卜先知”,于是怀疑自己已经练成了“神通”。
如果他真的相信这些东西,不会怀疑和反思,他必然就误入歧途而不可自救。但王阳明实在是太聪明了,他经过一番思索,得出了结论:其实我现在体验到的神气现象,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幻镜。我如果继续迷恋这样的修炼,绝对是走错了方向,“入歧途也”。对于曾经迷恋过的佛道“导引术”和练习出的“神通”,王阳明说:“此颠弄精神,非道也。”也就是说,王阳明深刻地醒悟到:所谓的“导引术”等神秘主义修炼,本质上并不是真的具有“神通”,而是让人在精神上出现颠倒错乱,在一种迷幻失真的思想状态中误以为自己“入道”了。所以王阳明对自己“当头棒喝”,认为再这样下去,就不是追求“大道”了,而是走上危险的歧途。醒悟过来的他,立即终止了这类修炼。
后来王阳明对他的弟子说:我曾经在深山的洞中修炼气功“导引术”,自以为修炼出了“神通”,但我醒悟过来,深刻的了解到这超常的感受是虚幻的。如果我执迷下去,也只是小道。
(我在之前还写过一篇揭露“紫薇圣人”的文章,阅读量10几万,不过突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