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我的父母有轻微反智的现象,认为人心险恶,不相信医生怎么办?他们经常购买天价的保健品和各种产品,放了满满一个屋子,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我就觉得他们是在乱花钱,可是我没有办法,他们不听我的劝。我要是说多了,他们还骂我不孝,舍不得给他们买健康。
提问者在这里所说的“父母的反智”,绝非社会上反转基因人士的那种反智。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父母的“反智”,其实是一种因为感情需求做出的“补偿”。
图文无关
而反转基因的反智,是社会文化现象和生理现象。比如说,你在街头看见有人搞封建迷信,你可以把他们抓起来吗?不能。这些人做封建迷信活动虽然不对,但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在他们看来,你没有去参加他们的封建迷信活动,反而证明了你是错误的。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那样的。有些人是天生的愚蠢(生理方面),有些人是后天的反智(文化方面)。你认为你掌握了科学真理,就可以纠正他们的歪理吗?不可以。对于这些仇恨科学的人来说,科学打破了他们的妄想,他们对科学的态度简直就是杀父仇人一样深恶痛绝,可以黑白颠倒的说科学是“迷信”,而迷信反而是“科学”。我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课题,追踪过在网络上职业反转人士360多人(普通人反转只是嘴炮,一旦了解真相后都会改变,他们不算职业反转),发现他们百分之百说过“不要迷信科学”的话,而且次数非常频繁。
而父母的反智,则是一种感情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到他们认为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他们接触到了值得信赖的人,比如说一些职业道德好的医生,他们会自然地改变想法。
现在很多推销所谓保健品的人,喜欢打感情牌。他们为了赚钱,将老年人的心理研究得特别透彻,摸清楚了老人家的心理需求,会有针对性的政策。
“健康课”听课现场
比如,一家叫“喜某某”的推销保健产品的商家,会经常组织一些免费为老年人“健康体检”或者产品“试用”的活动,邀请老年人们去参加。在活动现场,他们这些商家下面的服务员是有明确分工的。比如,一个服务员专门负责五到六个老年人。她们对你们的父母服务得非常的殷勤,非常的周到。老人家一进大门,她们立即喊:“爸爸妈妈,你们来啦!”
你没有听错,她们是在喊——“爸爸妈妈”!并不是喊“叔叔阿姨”,而是真的在喊“爸爸妈妈”。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们喊得非常的亲热,非常的真挚,可谓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在她们甜蜜的攻势下,很多老人家会直接招架不住,会感到不好意思,不知不觉与这些服务员拉近了感情,甚至会觉得这些小姑娘比自己亲生的子女还要亲热。
喊完爸爸妈妈,下面就是更细致的服务。爸爸妈妈,你们口渴吗?女儿赶紧端过来一杯热水。爸爸妈妈,你们饿吗?赶紧拿出瓜子、花生来。一些服务员会主动的给老人家揉肩膀。还有些服务员,她们在单位下班以后也不会休息,而是把工作延伸到下班以后。比如,单位给老人家发了10斤大米的礼品,她们“怕”老人家拿不到,就主动帮老人家送到家里。其实10斤大米而已,老年人并不是真的拿不动。她们这样服务,就是为了让老人家对她们产生好感,由好感产生某种“愧疚”,认为不该麻烦这些小姑娘。她们陪着老年人一起回家,还有一种目的,就是打量这些老年人居住的环境怎么样。如果是居住在中高档小区,老年人家里装潢的比较豪华上档次,她们就心里面有数了。她们会在心里进行估评,看这对老年夫妻的经济状况怎么样,一年可以消费多少产品。她们会在不经意间询问老年人的子女在哪里上班,就是综合衡量其家庭经济状况。如果子女工作稳定,则意味着老年人不需要补贴钱给子女,则储蓄会多一些。储蓄多了,在理论上,他们就可能拿出更多的钱去购买她们公司的产品。
保健品不等于药品
于是,针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年人,服务员对有针对性地搞好关系。比如,每天在微信上发问候语。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娱乐活动。
她们会经常送一些小礼品。甚至有服务员亲自买一捆菜,送到老年人家里。这可是真事,不是虚构的!
这个时候,老人家就不会感觉“人心险恶”了,而是逐渐地把对方看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她们绝对的信任了。甚至有的丧偶老年人与服务员之间建立起特殊的关系。
老年人还被公司要求听“保健课”——其实这个模式就叫做“会商”——找各种理由聚集起来开会,然后借机销售产品。现在是疫情期间,很多商家玩出了新花样,比如邀请一些不知道来历真假的“中医”做讲师,每天固定时间在手机上直播,尽讲解一些一般人听不懂的保健课。要求所有的老年人至少一天听两个小时。为了激励老年人长时间听他们的课,要求老年人做笔记,在群里答题,答对的就发个几元钱的红包。老年人为了拿这几元钱,经常会一边听手机上的直播课,一边用笔记在本子上。每天都记录、“学习”。时间一长,一部分老年人就对讲师的话深信不疑。你要是劝他们不要贪图这几元钱,他们就会说,闲着也是闲着,打发时间也是好的。
当然,到了这个程度,最后免不了是需要掏腰包了。据我所知,即使是最抠门的老年人也会购买产品。无非是少买一些,但是一年最少也要花几千元。于是,几千元一箱的保健酒,一买就是五六箱七八箱。售价八九万元一张的所谓“按摩床”,就这样成批的卖出去了。当然,这些东西基本对老年人没用。就说那个“按摩床”,根本就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不过是隔层里面安装了几颗滚珠,一通电就来回滚动而已。如果要说成本,能有个100来块元就不错了。200元顶天了。但是有了感情牌,这些在感情上对“女儿”过意不去的老年人,也舍得自掏腰包。其实很多老年人一个月退休金也就两三千元。但是人家就乐意买这么贵的产品。
所以,这些服务员成功的关键,还是她们打了感情牌,她们是以感情、亲情动人。老年人如果不能与子女交流,在感情上会比较空闲,急需关爱,于是就明知这些东西可能很贵,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宣传的那样对身体健康有奇效,但是在感情的加持下,就心甘情愿的掏钱。
就是配个图,图文无关
说到底,就是老年人花钱购买亲情。而医院的医生,可以给老年人提供这样的亲情服务吗?
如果想让你的父母信任正规医生的医生,并不是科普几句就能够完事的。最关键的,你得让你父母信任你这个儿子,或者信任你这个女儿。陪伴才是最好的科普。你可以经常抽空给父母打个电话——我知道,很多人结婚后单过,是几个月不给父母打电话问候的。电话都不愿意打,就更加不会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了。老人们在精神上能不寂寞吗?
所以,你们真的应该多加陪伴老人,应该嘘寒问暖,多与他们聊天交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对老人家贴心关怀。可以把孙辈带回去给老人们看看,一家其乐融融。老人家感觉家里有了温暖,对儿女的孝顺有了真切的感受,才会不觉得“人心险恶”,慢慢转变对其他人的看法。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花费太多的冤枉钱去购买天价产品了。
作者:怀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