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是中国,我们被允许拍摄《西游记后传》


最近偶然刷到了《西游记后传》的短视频,又是无天佛祖那一张苦大仇深的脸。这可真是一部极有意思的神剧,虽说有太多重复的打斗动作,但是剧情太诱人了,特效也比《西游记》要上档次很多。想当年,这也是必追的剧之一。记得我有一个同事在夸耀他儿子聪明的时候,还提及了这部剧。他说,他的儿子会写作文,写天上的一团乌云来了,就比喻为“黑袍”来了,还得了老师的表扬。而“黑袍”,就是《西游记后传》里面的一个经典的反面角色。可见,这部电视剧确实给人印象深刻。

无天佛祖
转念一想,就这部神话题材的电视剧的剧情而已,也多亏了我们中国是世俗国家,才能够允许有这样的剧本,也能够拍摄并且公开播放出来。这要是在世界上某些地方,压根就不会出现类似题材的电视剧,那观众得丧失多少乐趣啊?

黑袍
为啥《西游记后传》只能在世俗国家存在?看看剧情就知道了。
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为了替小白龙的姑父泾河龙王伸冤,打算向天庭讨个说法。如来是怎么样做的呢?他顾忌到自家与天庭的关系,自己不愿意出头就罢了,还用武力劝阻孙悟空出头干预。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这还是“道德无私”的佛祖吗?和世俗之人也没有任何区别嘛。
如来是一教至尊,结果却敌不过编剧虚构出来的无天佛祖,转世人间为灵儿后,居然谈起了恋爱,先后和三个女人有了感情纠葛。先是和敢作敢当的白莲花,又是和温柔痴情的碧游仙子,最后他曾一度想占有风情万种的陈五真。物欲在他的身上强烈的存在,这不就是世俗化了的神佛吗?所以有网友就骂灵儿是十足的“渣男”。这要是换成非世俗国家,你敢这样拍吗?导演就是长了10086个铜头铁脑,也不敢这样拍啊!

《西游记后传》中的如来佛祖
还有,最后灵儿在凌霄宝殿里变回如来真身,恢复了法力,等孙悟空舍身一击击败了无天佛祖,于是“没出工也没出力”的如来作为“大功臣”,就这样大摇大摆的端坐在玉帝的宝座上。就这样高高在上的坐着,一点挪窝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何道理?想赖着不走?而玉帝大天尊、太上道祖等等一干天庭大神大仙,站在他的下面,双掌合十躬身向如来见礼。那样子就像晚辈向前辈行大礼一样。要知道,玉帝又被称之为玉皇大天尊,是三界至尊、万神之王。而太上道祖是混沌创世的至尊。这二人都是在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是在《西游记后传》中,导演把他们拍摄的和鸡肋一样无能,最后还要向佛家的大佬如来执晚辈之礼。请问,如果我们不是世俗国家,谁敢这样拍出来?
也多亏了我们是一个世俗为基础的国家,所以才这样包容。要不然,打你一个“亵渎”之罪,从编剧、场记、摄像师、化妆师、武术指导、演员到导演,恐怕一个人都跑不掉,吃不了兜着走,后果可严重了。

剧照
今生无悔生华夏。也就是我们华夏神州,自古就有着“远鬼神,重入世”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不信神鬼的传统。孔子在阐述三代思想特点的时候说:“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又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可见夏朝和周朝都不太信神。周人自己就说过,“天不可信”,对于神格化的“天——神”有了怀疑。又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说明周人把人的力量摆放在世界观的第一位置。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点提出了“重人事、轻鬼神”的主张。儒家向来主张“入世”,积极地干预现实生活,反对宗教的“出世”和逃避现实生活。孔子终其一生都坚持子不语“怪力乱神”,更提倡教化而不是宗教。
荀子更是在《天论》一篇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这是旗帜鲜明的唯物主义的自然天道观。荀子还提出,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有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卓越的价值,所以应该“勘天”,而不是“顺天”。“勘天”,就是与天战斗,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为我所用,通过主观能动性来创造今生今世的幸福生活。所以后世的王安石归纳荀子的思想说:天国即人间。天国都是虚妄的,真正的天国只能在人间实现。
又据《左传》记载,范宣子询问叔孙豹关于“死而不朽”的真义,叔孙豹对他解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即与天地宇宙同为不朽者。而这个不朽者,并非那些高高在上的“天”“帝”“天帝”“上帝”“鬼”“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生活在现世的具体个人。叔孙豹肯定人的重要性,认为人也可以做到不朽,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仅需为国家和社会建功立业,就可以达到与天地共存不朽的境界,不含有任何宗教色彩。这种肯定人而非神鬼的思想,自然是对神鬼权威的巨大挑战。

《孔子》剧照
从程朱理学到王廷相、王夫之、苏轼、朱熹,都把阴阳气化流变来解说鬼神,以气类相感来解说祭祀,这样就否认了超自然的力量。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正统核心地位,享有比宗教神学更加尊崇的地位,而鬼神之道一直居下于圣王王道的附庸地位。中国的核心文化总是倾向于孔子所主张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主张,所以说我们的文化主体本就是人文的、世俗的、斥鬼神的。历史学家、思想家钱穆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中说:“儒学既昌,则宗教信仰即退于无权也。”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保证了我们中国只能是世俗国家,少了“裁判所”的残酷。
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这样的以人为本的世俗国家,可以放心大胆地拍摄《西游记后传》,而不必担心遭遇不测之灾。今生无悔生华夏,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而骄傲。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