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是当世鲁迅吗?》留言区精选(附录:方舟子反对方舟子))


蓝月流年:
打假韩寒是有实锤的,不过当事人不承认而已。比如他打电话亲自说到了代笔,韩三篇被网友技术分析最开始是在韩任君的博客上,这都是实锤。
崔洪志:
因为方科普转基因,一度喜欢他;他黑中医极端了,阴影;后发现确实有人品和三观的问题。挺可惜的。一个过多在国外呆,三观不受洗的,我知道一个我佩服的北大饶毅老师。方被洗脑毁了三观,很可惜,但常见。
` :
怎么觉得方舟子的性格像电视剧《大秦帝国》里的范雎。
陈亮亮:
评论区是什么鬼?你们是特么瞎吗?什么叫不该谈政治?你们那叫缩头乌龟没有担当。假如有人反科学,作为科普工作者不因该站出来吗?不讲方舟子污蔑祖国,就说那个医生的事情难道不该骂?额,原来所谓科学界所谓知识分子这么恶心?只要跟“科学”沾边,哪怕做的事极不科学也不能骂?
我算是发现了,凡是没什么贡献被称为民族脊梁、当代鲁迅的,都是极其恶心的反面教材。鲁迅是谁?那是民族意志的代表,是人民把他推到这样的高度。轮到区区方舟子就只能夸不能骂了?就这个XX,看他那一脸肾虚的样子骂他我都不想讲科学,尼玛别说他是好是坏,就当代鲁迅而言他不配。啥玩意都当代鲁迅民族脊梁了吗?喂,脸真的不会红吗?真的达到那种高度,也不会想成为别人吧?
科普不能谈政治?不谈政治爱因斯坦碰上方舟子之流都能压得抬不起头来,科学家还生活在地球上呢,咋就超脱了呢?没有好的环境,你谈什么科学?换在古代有可能叫巫术!多读了两个字飘这么高?一句话你们不做自有人做,先做人在做科学家好吗?没有爱因斯坦,科学一样不会止步。
“科普不谈政治”,这话出自哪里呢?恐怕人家的本意是科研工作者都该埋头苦干避免空谈吧,毕竟政治这东西不是科学家所能左右。但不空谈不代表不能积极入世。易中天、方舟子这两人原来不是这个名字吧,怎么这么奇怪的名字,原来不会是叫翠花吧,现在还不如叫翠花好听。
光正二手车·李:
爱因斯坦也要爱纳粹德国吗?
(“怀疑探索者”答:不要混淆视听。中国不是纳粹德国。)
客客:
原来这个公众号是方卓子的对头。
(“怀疑探索者”答:我是站在客观的立场。方舟子做错了,比如他攻击华为、中国政府抗疫政策、诋毁钟南山、贬低祖国、支持港毒,我就批评。他做对的,比如支持转基因等等,我也没有抹杀其贡献,而是予以肯定。)
李学雷:
老方的学认和人品还是很不错的,他与科普公园的矛盾我多少了解一点。
睥睨人寰:
大概从批判“梦游美利坚”开始,老方越来越乐谈政治了,大概是那次封杀刺激到他了,改变了他的心态。
(“怀疑探索”答:这是讹传。方舟子被封杀,是因为他在外媒造谣总指挥用秘书,与其他人无关。)
.com:
我也很讨厌方舟子睚眦必报甚至胡编乱造的人品,但你这种在政治上拼命打压他的做法也不应该是个知识分子该做的。
rEsEt:
方舟子从小人到小丑……这才是它的真像!
不过柯以敏现在这模样着实让我无法想象。
姚晓亭: 
方舟子很有可能是文化间谍。
(“怀疑探索者”答:方舟子做间谍的可能性不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收了外国的钱。他就是一个人格有问题,单纯的喜爱报复的人。)
陈斌: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科普为什么不能提XX?科普作者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科普作者不是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科普文。方舟子自己写的东西已经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批判他的文章当然可以不是什么科普文章。从方的推看,他担得起“XX”二字。
虫虫战队:
以前扬子晚报上看过方,被崔某某戏为方肘子,基本上对干,感觉方科普很自以为是,语气很压制性。现在变得XX化,是不是在讨好谄媚西方,不然在美国不好过?那些所谓的成功人,为什么非要跑到国外,是不是我们的宣传以X为主,忽略了国家的重要性,让后人从骨子里瞧不起前朝。其实我们都是从清过来的后人,但我们的宣传总是腐朽没落满清,那也是中华。以致于后人总是自卑感,总以为镀金了才能进步,不够自信啊。难怪汉奸多。
(“怀疑探索者”答:其实崔某某和方舟子是同一类人,都有道德上的缺陷。方舟子不一定是为了讨好西方,最大可能性还是出于报复心理。他认为祖国没有满足他,甚至亏待了他,所以要报复回去。就像他被学校的老师批评了几句,于是他恨不得炸毁整座学校。)
熔岩:
可以没有那么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最起码不能恨国。
附录:
《方舟子反对方舟子》(节选)
全文链接:
http://www.infzm.com/contents/69982
这是一篇2012年2月14日发表于《南方周末》的旧文,转载仅供参考。作者刘彦伟。

既然“不管你们如何”了,那么我方舟子就不怕敌人多,多几个敌人还能展示我见魔杀魔的刀法,引得支持者更加崇拜,这种心态演变下去就变成了“怕敌人不多”。所以方舟子不但对看不惯他的人尖酸刻薄,而且对偶然批评他的人都乐于一巴掌扫成“方黑”。这种暴戾之气也让他常常忍不住动粗,比如对陆晖不加考证地谩骂。
这种冷酷的面容、孤傲的形象,让方舟子不但孤芳自赏、好勇斗狠,而且不能认错认输,因为认错认输可不那么酷。尤其是一些较早认识到方舟子价值的人成为其支持者后,方就勾勒出一幅众人膜拜孤峰的画面,他已飘飘欲神仙。而凡是把自己塑造成神的人,都会“死不认错”,正如之前被方舟子拉下马的唐骏。被神化的人,只能永远伟大光荣正确,一旦认错认输,他的根基就毁了。而一些“教徒化”的受众,也不会允许他认错认输。
一个人不肯认错认输,但又知道自己错了输了怎么办呢?把“传闻不是证据”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方舟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引用传闻的行为错了,他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可以装聋作哑,但方舟子的办法不仅如此,比如他把韩寒不愿再理会他的表态当作韩寒的认输宣言,或转发某个支持者吹捧之语当作自己的胜利宣言。除此之外,继续发起新的攻势,也可以把人们对上一轮对错的关注吸引到新的焦点。
分析完不认账的原因,再来看看方舟子为什么随意。
如果说随意指责陆晖是好勇斗狠的习惯使然的话,那么很可能还有种故意的随意。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次随意是不小心,但发现也能忽悠住一批人,成果还是大于损失,那么不妨继续随意下去。在很多人指出方论证方式的纰漏后,他还继续用这种论证方式质疑,很难不给人“故意”之感。
总之,我认为方舟子在这次质疑韩寒的过程中比以往的一些不严谨程度更深,他的心态的确有变化,某种程度上,也许是他的支持者让他更输不起,导致了这种变化。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