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灵魂存在吗?佛教是否定的


看见有人在提问:人死了之后去哪里,这是一个千古之谜。人有灵魂吗?人死了之后,是不是灵魂跃迁到了五维空间?
不是未知,而是已知
对于人死后灵魂的去向问题,曾经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所谓终极话题,引发无数的幻想。人死后灵魂究竟去哪儿了?很多民间人士对此话题议论不休。但是在科学界,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无宗教信仰者,他们认为灵魂是不存在的,人死之后最终将分解为原子,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灵魂存在吗?
很多人还在说,灵魂是不是存在,又去了哪里,是“未解之谜”。其实,人死后灵魂去哪里,并不是人类的谜。这个谜,只是一些迷信的人想象出来的。灵魂是不是存在,这个结论不是未知,而是已知。无论从科学、哲学、宗教、生活经验上,都可以得出灵魂不存在的结论。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于灵魂这种虚无的东西,完全是人们的一种多余的假设。因为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在世界上,他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一生中做很多的事情,这一切都不需要所谓的“灵魂”的介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假设“人死后灵魂不灭”,因为这种假设本身就是多余的。
此“灵魂”,非彼“灵魂”,请搞清楚基本概念
很多人连最基础的常识和逻辑都不懂,居然会大言不惭的反诘,比如他们说,“你说灵魂不存在,那么一个人没有灵魂的话,岂不是成为了行尸走肉?看来唯物主义者各个都是没有灵魂的人啊!”对于他们这种耍无赖又无知的人身攻击,我只能对此嗤之以鼻。在辩论一个事物的时候,麻烦请您先搞清楚最基础的概念可好?想必这些人在学校也是差生,语文成绩应该很那个吧。。。。。。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或者一些哲学著作中,经常提到“灵魂”一词,比如,说“艺术家赋予了这座雕塑灵动的灵魂”“我看见了美丽的海伦,我的整个灵魂都在颤抖”等等,但这里所述的“灵魂”,指的是哲学概念上的灵魂,意思是人类的某种思想活动,或者一种艺术上的造诣,与这个问答中所提的“人死后灵魂去了哪里”的灵魂,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击穿了我的灵魂
在神学家眼中的灵魂,指的是人类身体内寄存的一种不灭的灵体,是属于超自然的存在。神学家们认为,人类是有智慧的,而智慧是来源于灵魂,人体是一个暂时性的寄托容器,是会腐坏的,而灵魂是不朽不灭的,它们仅仅是临时寄存在人体之内。当人类某一个个体死亡之后,这个不灭的灵魂体就会离开宿主。那么,灵魂是最初怎么来的呢?神学家就认为,灵魂是上帝创造的,或者某一个原始神灵创造的。但是,上帝又是哪里来的呢?他们无法回答,干脆就狡辩的说,上帝不需要被创造,它原本就在那里。别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就是这样的。
佛教基础教义否认灵魂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都认可超自然的灵魂学说,但是有一个宗教比较特殊,它是反对灵魂存在的。这个宗教就是佛教。佛教诞生于南亚大陆,创始人佛陀在生前是一位企图利用个人力量完成修行目标的学术人士。佛陀的基础教义有一条,就是否认灵魂的存在。在佛教教义中,神识是没有的,而神识就是灵魂的另一种说法。

佛陀的剧照
佛陀在对弟子的讲话中,提出了“空”的概念。“空”,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空荡荡,而是说事物属性的“无常”。比如,现在你的面前摆放着一只坚固的铁碗,你是不是认为这只铁碗非常的坚固,因为毕竟是重金属制作的。但是,在佛陀眼中,这只铁碗是会腐朽的,不管它最初多么的坚固不可摧毁,随时时间的流逝,铁碗会慢慢的腐烂掉,铁物质会变为粉末,最后“流动”掉了。佛陀就说,一只铁碗是这样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其他东西,也是这样的“流动”属性。即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就如同四季,春夏秋冬不断的变化。既然所有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属性,那么世俗中的追名逐利、荣华富贵、家庭责任,其实也是如梦幻影、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必去固执的坚守它们。因为一切都是永远在变化属性的。
佛陀还指出,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的痛苦烦扰,就是因为你太在意它们了,因为在意所以做出相应的事情,结果被业力加身。如果你修行到一定的思想境界(通过冥想等手段),即拥有了“般若智慧”,你就会发现,想摆脱人世间的烦劳很简单,就是你完全不去重视它们,如果这样做,等于你直接摆脱了“业力”,也就做到诸般因果不沾身,这样你就不会有任何的烦恼了。佛陀的教义,并不强调所谓的“神通”,而是希望人人不借助外界的力量,而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精神上的知足,这也就是佛陀所定义的解脱。对于如何成佛,佛陀则说世界上必须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成佛(后世大乘派则修改了佛陀的思想,认为人人具有佛性),什么是成佛呢,就是一个人去世之后,因为他生前的修行,就死的不能再死(大寂灭),自然就摆脱了业力因果的纠缠。而业力因果是人们在烦恼世界的起源。

铁碗最终不成为铁碗
可以说,越是年代久远的佛教教义,越接近佛陀的思想。但是,佛陀的这些理念对于增加更多的信徒是不利的,因为古代人的文化层次很低,绝大多数是文盲,尤其是南亚大陆人,识字率比同时期的中国人低五倍,而且人们多喜欢“实际利益”,仅仅传播佛陀的学术思想,完全不够吸引人。于是,佛陀去世之后,僧伽就借鉴、增添了某些婆罗门教中既有的轮回转世的东西,以此来吸引普罗大众的信仰。这些新增加的思想,就是承认有一个不朽的灵魂在轮回。可以说,佛陀的思想出于某种实际需要被改造过了。如果佛陀在世的话,是不会承认灵魂和轮回的。要知道,佛陀认为一切事物的属性都是无常的,不朽不灭的灵魂如果存在,则违背了他的基本观点。
佛教基础教义中还有一个五蕴的概念,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认为这些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受的来源,而不必假托“灵魂”的虚构。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那种超自然的轮回的“灵魂”存在,人们也可以拥有各自的思想活动。这是正统佛教的看法。
对于上帝创世论,佛教的教义也有否认。在佛教经文中,有一个缘起论,特别推崇“缘起”的思想:“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生存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虽然这与现代物理学家说的“物理规则创造宇宙”有点类似,但佛学与物理学其实并没有关系,佛学属于一种非科学思辨。但是,这种思辨在当时是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
非人类也能拥有独立智慧,无需灵魂的参与
我还想说,人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拥有独立的意识,这种意识是由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传递电化学信号产生的,并不稀奇,电子计算机强大后,最终也能产生意识。这与虚构的灵魂毫无关联。电子计算机或者智能机器人,它们一旦具有不断自我进化的能力,最终也能诞生独立智慧,这个观点得到了科学界主流的认同。而电子计算机或者智能机器人,它们的“灵魂”又在哪里?

仿生机器人
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意识是很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组织逐渐发育完全,通过在书本和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诞生了智慧。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加不是“顿悟”出来的,而是在生产生活和知识实践中积累出来的。随着人类生命的终结,人所具有的意识就自然消散掉了。迄今为止,通过几百年的科学实践,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死人起死回生的现象,也没有察觉到死人从“冥界”向我们传递信息的现象。一些所谓的“转世灵童”,全部被证明是造假事件,无一获得过科学界的承认。医学仪器扫描了逝者的大脑,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灵魂重21克?你想多了
有曾经有人在自媒体上喋喋不休的宣传“21克灵魂”的实验,但是这个是110年前的一个英国医生做的粗糙实验。“孤证不立”,不能被同行或者其他实验室重复出来的实验,其结论是不能被知识界承认的。在当时,也仅仅是他一个人宣称结果,之后过了10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任何实验可以重复出他的结论。要知道,1个多世纪前,实验室的条件很简陋,很多仪器的灵敏度都极差,这个医生又不是职业科学家,他得出所谓的“21克灵魂”的结论完全可以是实验中的误差。说句粗话,一个人的P都可能有这么重,21克重量极小,人体组织的水分蒸发,体内气体的排出,实验仪器设备的精确度欠缺,都可能导致结论出现误差。
更高的空间维度?对不起,还没有证实存在
至于什么人死后灵魂跃迁到了五维空间,那纯粹就是扯淡了。五维有数学上的解,也有物理上的解,但不管是什么解,在现实世界都没有观测到它们的存在。物理学家中曾经流行过M理论,是一种在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十一维空间的超引力理论。这个理论是假设高维空间存在的,否则无法计算。但是,作为它理论基础的弦理论,在2015年12月由慕尼黑数学哲学中心和阿诺德·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组织的世界科学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包括几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内的众多关注、研究弦理论的物理学家大咖集体得出了一个共识,即弦理论还不能说是一种科学理论,而是哲学思想。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也得出了结论,如果要建造一台检验高维度是否存在的粒子对撞机,这台机器的尺寸将要比整个宇宙的尺寸还要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弦理论描述了高维度
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的“高维度”完全是基于数学的一种想象,或者是物理学上的形而上学,其是否存在还未可知。把根本不存在的“灵魂”安放在没有证实的“高维”空间,这与编造神魔小说别无二致。《西游记》里面的文字描绘说,托塔天王李靖在天庭为玉帝守卫着南天门,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一家居住在火焰山附近的芭蕉洞,相信即使是作者都知道这是艺术的虚构。而这个“灵魂在五维空间”的说法,和《西游记》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