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01
复苏戛然而止
原本在5月、6月份建立起来的微弱复苏力量,在7月份再一次遭受冲击,致使楼市复苏势头戛然而止。
8月1日,克而瑞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
第一,2022年7月百强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5231.4亿元,环比降低28.6%。
从上图可以看到,6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量明显在复苏。6月份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额7329.1亿元,环比增长了61.2%。
从6月份的环比增长61.2%,到7月份的环比下跌28.6%,百强房企依然如此,其他中小房企,可想而知,一切戛然而止。
第二,从城市角度来看,7月重点30城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33%。
长三角的苏州、宁波、徐州7月份成交面积环比降幅超过30%,常州、无锡同比下降超70%。
珠三角的广州、佛山环比跌幅超20%。北方的青岛、济南、北京、大连成交同比跌幅均超40%。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环比跌幅接近20%。
5月份以来,在南京、苏州、佛山、东莞、武汉等重点城市大幅放开、放松限购的背景下,在疫情有所好转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叠加了6月份房企业绩冲刺,各种降价营销迭出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心城市都开启了筑底回升的模式。
典型如青岛,6月份青岛新房单月成交了26262套,是5月份成交量的近3倍,堪称一柱擎天。然而,7月份的成交量再次回到了5月之前的水平,从复苏跌落至萧条。
苏州亦是如此,6月份环比增加了51.58%,7月份环比下跌超30%。
02
从复苏到熄火背后的大逻辑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过山车式的走势?是什么终止了楼市复苏?背后有两大逻辑:
第一,5月与6月表面上的反弹,实则不过是假复苏。
这种假复苏主要表现在于两点。
一方面,5月份以来中心城市大规模放开、放松限购,再加上疫情有所好转之下,让原本就准备买房的人加速上车,但并没有调动潜在的购房需求。
换句话说,5月6月各种托举措施,只不过是加快了原本就着急买房的人上车,并没有调动摇摆的潜在人群,更没有扩大有效需求。
另一方面,富裕阶层对通胀的担忧开始大规模购买豪宅,豪宅市场大幅回暖,但普通住宅成交量仍在低位。
这种富豪扫房、普通人叹房的现象,是6月份全国房价筑底回升的逻辑,也是6月份成交量回暖的逻辑。
只有普通住宅复苏才是真复苏,豪宅复苏,普通住宅冷场,只是一场假复苏而已。
假复苏的佐证数据,央行已经公布。
7月29日,央行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其中披露:
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6685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9%,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低14.2个百分点。
只看数据看不出所以然,因为没有参照物。我们可以根据央行公布的一季度数据计算出二季度的房贷数据,并与之前几个季度进行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央行公布的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3.22万亿元,由此可以计算出二季度房贷余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0.11万亿元。
再用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减去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得出,二季度新增房贷减少了1105亿元。
也就是说,整个二季度,房贷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
五六月份楼市成交量环比在增加,但二季度房贷余额不增反降,个人住房贷款也只是略微增加,只能说明:
1,普通人几乎没有什么人贷款买房了。成交量都是富裕阶层买豪宅拉动的,而富裕阶层买豪宅,大多都是全款购买。
2,中产群体正在加速偿还房贷。
由此才会出现房贷不增反降的局面。
没什么人贷款买房,一是没钱买,二是不想买,三是不敢买。
加速偿还房贷,则是大环境不确定之下个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所以才出现了成规模的提前还贷现象。
第二,楼市风波是导火索,直接让楼市转向。
如果没有这轮楼市风波,原本的假复苏,有可能会带动普通房产成交缓慢复苏,成为真复苏。
但没有如果,所有的如果不过是从希望到绝望的一个缓冲地带而已。
6月末到7月中旬上演的楼市风波,让原本的潜在购房需求更加谨慎,也让本打算购房的人群更加摇摆不定。
最终的结果是,观望人群越来越多,楼市成交量再次跳水。
03
保交楼成了当务之急
这一风波已经酿成了较大的信用危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楼市复苏基本无望。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高层到地方城市,纷纷表态,并拿出了实际行动。
管理层方面,银保监会与央行表态,要求银行配合地方政府的“保交楼”工作,既要遵守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又要主动承担责任,要求银行“信守合同,践行承诺,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地方城市方面,西安、咸阳、遂宁以及漩涡之中的河南多个地级市纷纷出招,收紧了预售资金监管,个别城市甚至开启了一对一的帮扶政策。
漩涡之中的郑州,更是率全国之先,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成立了地产纾困基金,以此为基础,开启了对部分房企部分项目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此外,在7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管理层更是明确提出:
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压实地方责任、保交楼首次出现在了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之上,这意味着下半年保交楼成了楼市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如何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预计会采取问责机制,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直接相关。
如何保交楼?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是,一方面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另一方面效仿郑州成立地产纾困基金。
当然,地产纾困基金只适合有实力的中心城市,对于实力偏弱的中小城市,需要管家层面上牵头组织纾困基金来帮扶解决。
所以,本号预计,在托举楼市和保交楼上,一方面各城市会有更大力度的措施出台,另一方面问责机制、预售监管制度、地产纾困基金也会扎堆而来。
解决保交楼的长效机制,当然是现房销售。但考虑当前的宏观环境和房企现状,即便有心推进,也无力快速改变。
本号认为,在不宜操之过急的基调下,可以选取一批有财力的城市和一批有担当的国资房企试点开展。等时机成熟之后,再逐步推广。
不说未来要终结期房,至少要让现房销售的规模快速增加,才符合当下的房地产大背景,才能让房地产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转载、广告投放、爆料、加群,请联系微信:593594349
欢迎点击关注“城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