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爱妾揉着英布的肩膀,轻声说道:“侍中贲赫是个好人。”英布面色大变:“你怎么知道?”说完,一把推开爱妾,正要下令捉拿贲赫,却得知贲赫已经逃往长安,英布不禁冷汗直流。
贲赫逃到长安,上书密告英布有反迹。刘邦下意识道:“他怎么会叛变?”
英布,因为犯法被脸上刺字,所以也叫黥布。他被送往骊山做劳役服刑,却串联其中的豪杰头目逃到江泽中成为盗匪。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也趁势举起反抗暴秦的大旗。
他率人去见番阳县令吴芮,让他跟着自己一起起兵。没想到,吴芮竟看上了他,执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陈胜被秦将章邯击杀,英布却因为作战勇猛,投靠了楚军项梁。等到项梁死后,英布顺势投靠了项羽,成为了项羽手中的一把尖刀。
英布作战勇猛,经常以少胜多打败秦军,很受项羽欣赏。更重要的是,项羽经常会交待英布完成一些特殊任务,他也能很好地完成。
比如作为先锋出奇攻破函谷关,再比如替项羽偷偷暗杀义帝熊心。正因为如此,项羽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封英布为九江王,希望他能感恩戴德,仍然为自己所用。可是,齐王田荣叛变后,项羽却发现他指挥不动英布了。
项羽攻打齐国,征召英布协助,英布却称病不从,只派了几千士兵去帮忙;楚军在彭城被汉军打败后,英布也称病不肯救援。项羽多次派人责备英布,反倒是让英布更加害怕,不敢出兵。
但是项羽欣赏英布的才能,也一直没有对英布下手。
项羽不懂英布,可是刘邦的手下谋士随何却摸透了英布的心理。随何奉命带着20名侍从拜访英布,起初英布不肯出面。随何对太宰说:“我知道你家大王在想什么,请他出面一见。如果我说得不对,我们这20人都愿意受刀斧之刑。”英布这才出来相见。
随何首先问:“我很奇怪大王为何跟楚国那么亲近?”英布回答:“因为我臣服项羽。”
随何笑了:“项羽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你却只派几千兵去相助项羽,这也叫臣服他吗?您不想背叛楚国,是因为汉王弱小。可是,项羽无道,背约杀了义帝。如果楚国战胜了汉国,到时候各诸侯必定会人人自危。这不也是您害怕的吗?”
英布叹了口气,随何接着说:“如果您愿意归附汉王,汉王愿意封赏您,不止是淮南之地。”英布动心了。其实英布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掣肘他,他更想做一个自在的王,随何的一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于是,英布同意归附,但是需要保密。
随何答应了,他却径直走向客舍,此时楚国的使者也在里面居住,正催着英布出兵。随何笑着对他说:“九江王已经归附了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发兵?”着急赶来的英布正好听到了这一番话,惊愕不已。
随何看了他一眼,英布无奈下令:“杀了吧。”
随后,又起兵攻打楚国。英布跟着随何密见刘邦,看到自己住处待遇跟刘邦一模一样后,心里对刘邦更加信任了几分。
只不过,项羽得知英布叛变后,立刻命项声和龙且攻打淮南,把英布的妻子女儿全都杀死。英布只好收拢了一些老部下,带着几千人投靠了刘邦。
在刘邦手下,英布得到了重用。更是在垓下之战中大败楚军,项羽战死,报了杀妻之仇。后来刘邦论功行赏,封英布为淮南王。英布以为自己能安心称王了,可是刘邦的行为让他越来越害怕。
公元前196年,先是吕后设计诛杀了淮阴侯韩信,接着刘邦又杀了梁王彭越,并把他剁成肉酱分赏给各诸侯。
英布越来越恐慌,总觉得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因为他和韩信、彭越两人一样,都是因功封王,彼此有相同的身份和实力。
于是,英布开始暗中集结人马。不巧的是,他的爱妾生病了,却和侍中大夫贲赫交往密切、相谈甚欢。英布已如惊弓之鸟,所以决定除掉贲赫,没想到贲赫察觉到了危机先跑了。
贲赫上书告密后,刘邦找来萧何商议,萧何也不敢确定。直到派出使者察访,才证明了这件事。
刘邦召来将领商议这件事:“淮南王英布反了,我们怎么办?”所有将领都同意出兵攻打。刘邦便亲自领兵平叛,英布兵败后被长沙哀王诱骗到番阳被杀。
狐沐说:
刘邦在和将领们商讨完后,汝阴侯滕公带着前楚国令尹薛公拜见。
薛公说英布叛变并不奇怪,并说英布能采取的计策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东攻吴,西攻楚,吞并齐地,发布檄文,占领山东;中策是攻楚吞韩,攻取魏地,封锁关口,和汉军成拉锯之势;下策是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取下蔡,把重心放在南越,自己回长沙继续称王。
刘邦问:“英布会采取哪一个计策?”
薛公回答:“下策。因为他原来为骊山奴隶,侥幸做到了大王都是为自己,而从来不会为百姓考虑。”
刘邦回答:“对。”
薛公把英布看得很透,他的确不体恤百姓,因为他称王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有更大的雄心抱负。
英布如果有雄心,就应该在争霸天下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队伍,而不是在别人手下打工。他不如刘邦那般志向高远。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还妄图与刘邦、项羽平起平坐,殊不知大势已变。
英布的悲剧在于他看不清自己,即便他能力出众,也因为这个致命缺点而徒留遗憾.....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