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萧何曾冒死月下追韩信,力邀他为刘邦效力。10年间,韩信为汉朝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当吕后找萧何商议计策时,萧何却毫不犹豫地说:“韩信必须死。” 仅仅过了十年,从拉拢韩信到抛弃韩信,韩信做了什么,让萧何如此忌惮? 韩信,原为楚人,父亲早亡。当母亲也去世后,除了一把祖传的宝剑,韩信再身无长物,甚至连饭都不会做。 南昌亭亭长见他可怜,就让他到自己家里吃饭。韩信也不客气,每天都踩着饭点准时到,一连吃了几个月,每次吃完就走。亭长妻子嫌弃他好吃懒做,有一天就提前做了饭。 等韩信来的时候,只看到了冷锅冷灶和亭长妻子的白眼。韩信也有骨气,一气之下就再也不到亭长家吃饭了。他每日四处晃荡,直到遇见了洗衣服的好心大娘施舍,才撑过了一段时间。 后来,大娘要去别的地方干活,韩信拜别时说:“您放心,以后等我有钱了,还您千金。”大娘笑笑说:“年轻人有手有脚的,别整天白日做梦,好好找一份营生吧。”韩信听后面色通红。 韩信也并非没有志向,他渴望的是和先祖一样上阵杀敌。于是,在受尽了乡里人的白眼和羞辱后,韩信决定投身军中,为梦想拼一把。他首选的,自然是同为楚人的项羽。 项羽的勇猛天下皆知,韩信满怀希望的投靠,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河北上,韩信带剑去投。然而,在项梁帐下,他只是做了一名小兵,默默无闻。项梁死后,他才归于项羽麾下。正当韩信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项羽却只是让他做了一名执戟郎中,对于他的谏言也都置之不理。 后来,韩信又投靠了刘邦,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夏侯婴觉得他相貌威武,言谈不凡,就把他推荐给了刘邦。然而,刘邦却让他做了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食。这下,韩信是不愁没饭吃了,可是他心里很不满意。 于是,在刘邦被项羽大军围困的时候,韩信跑了。 韩信的理由很简单:你看不起我,我就不伺候你。这是韩信的优点,也是他的性格缺陷。项羽不重用他,他就投了刘邦;刘邦不重用他,他就索性离开。他从来没有忠于某个人,而是在寻找一个能让他展现能力的平台。 萧何知道韩信逃跑后,没跟刘邦报备就骑马去追。当时,汉军里逃跑的将领有很多。刘邦以为萧何也跑了,气得他破口大骂。等萧何回来说明原因后,刘邦有些质疑地问:“他真的这么厉害?” 萧何回答:“是的。如果您只想做个汉中王,韩信可有可无;但是您志在天下,韩信就必不可少。”刘邦犹豫道:“那我封他做将军?”萧何摇摇头回答:“封他做大将军,不然他还是会跑的。” 刘邦照做了,韩信果然给了他一个大惊喜。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后,给刘邦分析天下大势,第一句就是项羽是“妇人之仁”。 他说:“项羽仅有匹夫之勇,不如汉王您能知人善用;他又有妇人之仁,不能够赏罚分明;他入汉中后烧杀抢掠,尽失人心。综此三点,他不如您。” 刘邦听后十分满意,而韩信也没让刘邦失望,让他如虎添翼。 魏王豹背信弃义,韩信布设疑兵,以木罂缻渡军,掳魏王,获魏地;趁势大破代兵,生擒代相夏说;井陉之战,攻破赵军,生擒赵王歇,使北方之地归附汉王;垓下之战,领军50万,大败楚军,全歼十万人,项羽自刎而死。 在刘邦遇到危机时,韩信总能帮他转危为安。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负还未可知。但是,尽管韩信帮刘邦接连取胜,他的性格缺陷却在这期间暴露无遗,也给了萧何忌惮他,刘邦不得不杀他的理由。 郦食其劝降齐王田广,田广献齐国七十余城归汉。无仗可打的韩信心中不满,竟然背弃郦食其已经与齐王签好的盟约攻打齐国,郦食其被愤怒的齐王烹杀;打下齐国后,韩信又置刘邦的安危不顾,反而趁机要挟刘邦封自己做“代齐王”,刘邦屈辱答应,这些都埋下了刘邦想要除掉韩信的前因。 刘邦曾多次收缴韩信的兵权,韩信都不知收敛。后来,有人告韩信谋反,韩信被削去王位贬为淮阴侯,他竟然当着使者的面抱怨:“真是狡兔死,走狗烹啊!”不满之心溢于言表。 樊哙送别他时当众下跪说:“恭送大王!”韩信不仅欣然答应了,还在出门后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樊哙可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原始人马,韩信竟对他不屑一顾,高傲尽显。 后来,随着积怨越来越深,韩信和陈豨商量谋反,被一位手下的弟弟向吕后告发。吕后便和萧何骗到长乐宫里,让武士将其诛杀。 一代名将,竟被诱杀,可悲可叹! 但是,韩信必须死,这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他趁刘邦危机,要挟封王;居功自傲,不屑同侪;被刘邦忌惮,又不知收敛,这些都是他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 而且,自秦朝以后,我国已经从封建列国走向了皇权一统,裂土封王违背了历史潮流。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顺应时代的需要。韩信的思维,还停留在先秦时代。 当你背离时代的时候,时代也会抛弃你。所以,韩信必须死。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