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3年,汉惠帝刘盈生气地对曹窋说:“回去问问你父亲,当了丞相后成天喝酒,还想不想干了?”曹窋回到家刚提起这件事,曹参二话不说就把他揍了一顿。 曹参,刘邦集团的二号功臣。他整整打了儿子曹窋二百板子,才慢悠悠地对他说:“快点进宫去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能瞎掺和的。” 曹窋一瘸一拐地回到皇宫,把父亲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汉惠帝。汉惠帝有些无语道:“这不是打我的脸么?”第二天上朝,汉惠帝就责备曹参说:“你打曹窋干什么,那些话是我让他问你的,你有什么不满?”曹参当即下跪谢罪。 汉惠帝又问:“你为什么整天喝酒不做事呢,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曹参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您觉得您和高皇帝比,谁更有才能?” 汉惠帝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不能和先帝比。”曹参又问:“那您觉得我和萧何比,谁的才能更高?”汉惠帝毫不客气地说:“你也不及萧何。” 曹参笑呵呵地说道:“高皇帝和萧丞相定天下,已经制订了各项制度和法令;现在陛下垂拱无为,我做相国的恭谨守职,遵循成法行事而不出偏差,不就可以了吗?”汉惠帝听后很满意,不过他还是追问道:“可你不能总是光喝酒不理事吧?” 曹参道:“这就是臣的管理秘诀了。” 原来,曹参曾做过齐国的国相。齐国有七十座城邑,然而悼惠王刘肥年纪太轻,他自己又是武将出身没有治理经验,就把齐地所有的读书人找来商量办法。
可是,齐地的读书人太多,众说纷纭,吵得曹参头都大了都没法决断。后来,曹参听说胶西有位盖公擅长黄老学说,就把他请来议事。 和那些儒生不同,盖公说:“治理国家在于无为而治,让百姓们自行安定。”曹参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在齐地为相九年,他只在大事上抓牢,其他小事全都放任处理。齐地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盛。 曹参治理国家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任选那些忠厚老实不敏于言行的人为官。每天,曹参都和下属们饮酒作乐,遇到小事就想办法遮掩过去,大家都省事。 一次,有官员喝多了高声唱歌,大呼小叫。一些随从官员看不下去了,就把曹参请到花园里,让他看这些人的无礼行为。没想到,曹参竟然让人取来美酒佳肴,和那些喝醉的人一块高声歌唱起来。 一来二去,那些不满意想要提意见的官员也都不再言语了。汉惠帝听了后哈哈大笑,说:“国库里的酒还有很多,你就开怀畅饮吧!” 曹参当了三年国相,汉朝得到了平稳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恢复和巩固。当时老百姓编歌谣称颂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
简单说就是,萧何制定了明确的法令,曹参继任后能守正,不乱改,百姓们才能过得好啊。 曹参武将出身,和萧何互有嫌隙,但是能做到不争功名,萧规曹随,不人亡政息,实在难得。当时,经过数年的征战,汉朝最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如果遇到一个喜欢彰显自己能力,瞎折腾的国相,汉朝想要恢复生机或许就难了。 如果前任做得足够好,继任者最好便是不要瞎折腾,历史上不乏瞎折腾把事情搞砸的“聪明人”。
黄老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文明中的灿烂明珠,直到今天依然受用。汉朝能够走向兴盛,历史上多个时代能够从战乱中迅速恢复生机,黄老思想功不可没。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