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回到沛县,笑着对父亲说:“您以前总骂我无赖,不如二哥。现在您看我和二哥,谁的家业大呢?”刘父看着已年过五十的小儿子,见他两鬓斑白还不失童心,既哭笑不得,又十分心疼。 刘邦是农家子弟,年轻的时候却不喜欢种地,反倒是喜欢四处交友,仗义疏财。刘父就时常责骂他:“你看你二哥,种地是一把好手。你现在不好好干活,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啊?”刘邦听后不置可否,依然我行我素。 秦朝建立后,刘邦通过考核,成了泗水亭长。他经常戏弄县令,又贪杯好色。后来,刘邦送服役的人去咸阳,正好遇见了秦始皇出巡。所有人都低头叩首,刘邦却看着威风凛凛的车架,无不羡慕地说:“大丈夫该当如此!” 命运仿佛听到了刘邦的请求,给他送来了一份大礼。 吕公携带家眷到沛县来避难,县令出城相迎。吕家顿时门庭若市,吕公规定:凡是送上一千钱的人可进院内饮酒。刘邦无赖惯了,张口大喊:“我送吕公一万钱!” 负责记账的主簿萧何气笑了,对吕公说:“刘季这人向来喜欢说大话,你别介意。”吕公觉得这人有趣,就让人把刘邦引了进来,刘邦熟络地跟人打招呼。 吕公惊讶,心有所定。于是在宴会后,把刘邦叫到一旁:“我看你将来必成大器,把我女儿嫁给你可好?”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刘邦自然不会拒绝。
后来权倾一时,对西汉初期稳定做出贡献的吕雉,就这样嫁给了大她15岁的刘邦。 刘邦娶了吕雉后,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家里的一切生产都由吕雉操持。他整日喝喝小酒,交交朋友,吹吹牛,日子过得也算自在。 可是后来有一天,刘邦在送徒役去骊山的路上,一些人在半路上逃走了。按照秦律,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即使全都到了骊山,也要受罚。 当晚,刘邦猛喝了一口酒,大手一挥道:“你们都逃命去吧!”这样仗义的举动,让很多人都愿意留下来跟着刘邦。于是,好好的泗水亭长便在芒砀山下落草为寇了。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条白蛇,刘邦借着酒意,一怒之下就把白蛇斩为两半。 后来,又遇上一个老妇人说自己儿子是白帝之子,被人斩了。说完,便消失不见。刘邦酒醒之后,众人无不称奇。 不久之后,秦始皇驾崩,天下重归纷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沛县的萧何、樊哙、曹参等人听到消息后,也赶来投奔。刘邦的队伍越来越大,成了角逐天下的势力之一。 刘邦称帝后,曾经在朝堂上问群臣自己成功的原因。有人说是您会用兵,有人说是您更得人心。刘邦摇摇头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镇抚百姓,我不如萧何;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天下间的英才,都能为我所用,这才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识人善用,身边能聚起一群人才,这才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韩信曾在项羽帐下效力却不被重用,愤而投奔刘邦。刘邦率先占了关内后,想在关内称王,是张良在关键时刻劝告他。他才猛然警醒,不仅不占据秦宫,还下令“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对百姓秋毫无犯,让他赢得了人心。 有人劝他杀掉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摇摇头道:“他既然已经降服了,杀之不祥。”刘邦的仁心、重诺,都让他威名更盛。 后来,项羽设下“鸿门宴”,范增谏言项羽一定要杀掉刘邦,项羽举棋不定。项伯把消息偷偷告诉了张良,张良连忙劝刘邦示弱,说没有争夺王位的野心,项羽相信了他。范增暗中命项庄舞剑杀掉刘邦,是樊哙带着刀盾闯入帐中才救了刘邦一命,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范增的看法没错,刘邦绝不会屈于人下,而项羽的刚愎自用,最终会让他失败。 楚汉相争后,项羽的勇猛曾让他无往不利。在彭城之战中,仅用三万人就攻克了刘邦的十万联军。后来,更是把刘邦打得一路逃窜。
但是,刘邦却屡败屡战,从不退却。他在战争中不断成长,逐渐扭转颓势,在垓下之战中终于击溃项羽,让项羽含恨自刎于乌江。 刘邦的后半生,一直在为汉室天下奔波,一刻也不得闲。然而,在天下安定之后,他也陷入了无尽的孤独。
他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我还是怀念在沛县时候的快乐时光啊!或许在这一刻,我们才见到了真正的刘邦。 后来,刘邦回到了沛县,与亲朋好友一起纵酒,分享喜悦。情到深处,不禁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还是那个自在的刘邦啊,可是这是他最后一次这么快乐了。 回宫后不久,刘邦旧伤复发,性命垂危。他问医生,我还有救吗?医生说可以。
刘邦却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说完,赏赐了医生五十金后把他打发走了。 崛起于微末,不问长生问民生,刘邦的人生就要落幕了。公元前195年,他在安排好足以保障大汉五十年安稳的人才后,溘然长逝,不留有一丝不甘。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