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刚走进东厢房,吕雉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多谢您据理力争,否则太子就要被废掉了!”周昌一时间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周昌刚走进东厢房,吕雉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多谢您据理力争,否则太子就要被废掉了!”一向耿直胆大的周昌,一时间竟有些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吕雉贵为皇后,为什么会对周昌行此大礼?因为周昌救了她们母子,而且不止一次。 周昌和兄长周苛原本是泗水郡狱卒。刘邦落草为寇后,吕雉和孩子被抓进了大牢,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周昌兄弟俩心善,经常对吕雉和孩子特别关照,才让她们熬过一劫。后来,刘邦率人打下了沛县,周昌兄弟俩便索性跟了刘邦。 作为同为沛县出来的老兄弟,兄弟俩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周昌从一个小小的护旗手做起,一路做到了中尉,专门负责京师的安全,是刘邦最信任的武官。而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兄长周苛也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百官。 后来,楚汉相争,刘邦在荥阳战败,周苛被俘。项羽想任周苛为将,周苛誓死不降,还对项羽破口大骂。一怒之下,项羽便将周苛烹杀。 刘邦听到消息后,感念老友的忠义,就让周昌继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没想到,周昌的性格更加耿直,御史大夫这个位置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据《史记·卷九十六》记载:“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也就是说,周昌为人强硬,敢于直言进谏,连丞相萧何、功臣曹参等人都害怕他,见到他都小心翼翼的,害怕被他弹劾。其实不止大臣,连刘邦都对周昌有些敬畏。 一次,周昌进宫找刘邦言事,恰好碰到刘邦在和戚夫人饮酒作乐。周昌连忙用袖子捂着眼睛,扭头就走。刘邦或许是喝高了,一把扑倒周昌,骑在周昌脖子上问:“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梗着脖子道:“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哈哈大笑,酒也瞬间清醒了很多,把周昌拉起来,替他拍拍衣服,放他走了。 刘邦并没有生气,他心里明白,一个敢于直言的御史大夫必定是个合格的好官。只是从此,刘邦对周昌也多了一份敬畏,也更加看重周昌的建议。 刘邦对太子刘盈不满意,反而很喜欢和戚夫人生的孩子刘如意。他经常抱着刘如意说:“诸子之中,只有如意你最像我啊。”戚夫人听了后很高兴,就经常给刘邦吹枕头风。刘邦听多了,就动了换立太子的想法。 一天,刘邦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刘邦宠爱戚夫人,所以都不敢提反对意见。直到问到周昌时,周昌气愤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 周昌有些口吃,情急之下,更是把一段话说得断断续续。 刘邦听后不禁莞尔,不过他也明白了周昌的意思,知道废嫡立庶这种事,肯定不会得到大臣们的同意。于是,刘邦也就淡了废立太子的心思。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吕雉此时在东厢房里把他们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吕雉让人把周昌请来,对着周昌行了大礼,感谢他肯为太子说话,这让周昌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不打算再换太子了,但是刘邦由于常年征战,伤病积累让他的身体日渐衰弱,他对于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的境遇很忧心。刘邦知道,凭借吕雉的手腕,一定不会让戚夫人母子好过。 他曾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过太子刘盈:“我重病缠身,你们都能自立我不担心,可是如意这个孩子还太小了啊!”为了保护刘如意,刘邦决定让忠诚耿直的周昌保护他。 当周昌被找来的时候,还以为刘邦不要他了,便哭着说:“我从沛县起就一直跟着陛下您,现在您怎么就把我扔给了一个诸侯王了呢?”刘邦大为感动,出言宽慰道:“委屈你了,可是只有你才能保护如意啊。” 周昌明白了刘邦的意思,二话不说便辞了御史大夫的职位,跑到刘如意的封地给他做相国。 刘邦驾崩后,吕雉果然开始对戚夫人母子动手。但是,当她想召刘如意的时候,都被周昌以刘如意身体不好给拒绝了。往来三次后,吕雉生气地把周昌召回了京城:“你不知道我很痛恨戚夫人吗?为什么要阻挠我?”周昌一言不发。 然而,趁着这个空当,吕雉再次派人去召刘如意。刘如意毕竟年幼,竟然毫无防备地来了。一个多月后,刘如意被人灌下毒药而亡。
周昌知道后,自感辜负了刘邦所托,便称病不再上朝,三年后郁郁而终。 周昌从做狱卒开始,一直到成为御史大夫,都信奉忠义,为人耿直,所以才得到了刘邦和吕雉的敬重。 周昌会做刘如意的相国,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昌有个手下御史赵尧,很有才能。有人告诫过周昌:“这个人将来会取代您的位置。”周昌不以为意。
后来,是赵尧向刘邦隐晦地提议要找一个吕雉敬畏的人辅佐刘如意,刘邦才想到了周昌。周昌离开后,赵尧便替代了他的职位。 周昌不是不知道这些鬼蜮伎俩,但是刘邦发话了,他就一定会去做,毫无怨言。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周昌的一生都在践行“为人谋而忠”,这或许就是刘邦信任他,而吕雉敬重他不会刁难他的原因吧。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