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年,班超打败了西域诸国后,又邀请他们的国王大臣来参加庆功宴,西域诸王不敢不从。宴会开始后,班超却突然面色大变:“你们的人怎么没来全,是不是还有反叛之心?”说罢,喝令左右武士把他们全部斩杀。 随后,班超派出大军斩杀5000人,俘虏15000人,牲畜三十多万头,又立元孟为焉耆国王,稳定了局面。此战之后,西域五十多国重新归附汉王朝,班超也因此被封为“定远侯”,后人尊称他为“班定远”。 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不仅震慑了西域诸国,还重新纳西域回汉朝版图。你可能会问,班超武功这么厉害,难不成是武将世家出身?其实不然。 在班超随军出使西域之前,他因为家贫,曾做过官府的抄书小吏,专门负责抄写文书。不过,他却很不甘心。 班超时常会在抄写时停下来,扔掉手中的笔道:“我身为大丈夫,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是也应该学傅介子、张骞一样来建功立业,封侯晋爵,怎么能老是干这些笔墨营生呢?”旁边的人听到后总会嘲笑他异想天开。 班超不以为意,反驳道:“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理解我的志向?”后来,窦固等人要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立即报名出征。这便是著名的“投笔从戎”。 班超能有这样的志向,跟他的家学分不开。班超的父亲班彪,是著名的史学家。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其兄班固、其妹班昭,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称“一门三杰一大家”。 班彪,西汉末年人,经历过王莽篡汉,倾心于恢复汉室统一。他曾投身过隗嚣(wei ao)帐下效力,隗嚣问他:“从前周朝灭亡,也是天下四分五裂。现在合纵连横的事情是否还会出现呢?” 班彪明白隗嚣有角逐天下之心,于是苦口婆心地劝他:“汉朝承袭秦的郡县制,国君有权威,臣下百年无权柄。百姓已经习惯了王朝的统治,都在翘首以盼恢复刘氏的统治呢!”隗嚣听后很不满意。后来,班彪投靠了光武帝刘秀,鼓吹“王命”,促进统一。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历史学家。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后,虽然也有人续写历史,但是大都粗鄙不堪。班彪采撷众家,纠正疏漏,写成了60余篇《后传》,成为其子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公元54年,班彪死于任上。 班固是班彪的长子,年少聪慧,十六岁时入学洛阳太学。在父亲死后,班固重新回到了乡里潜心治学。他通读了父亲所著的《后传》,觉得有些叙事并不详细,于是在父亲著书的基础上开始精益求精。 然而,在公元62年,他却被人诬告私自修改国史,并且因此入狱。“私修国史”的罪名非常大,曾有人因此被处死。班固一心治学,言语木讷,弟弟班超害怕哥哥说不明白遭罪,便一个人骑马奔赴洛阳替哥哥伸冤。 这件事得到了汉明帝的重视,班超趁机上书,言明父亲和兄长两代人几十年来修撰历史的辛苦以及宣扬“汉德”的志向,并把《汉书》的书稿呈献给了汉明帝。 汉明帝读过之后,既被班彪父子的志向感动,又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讶,称:“这是一部奇书啊!”于是,下令释放了班固,并拜他为兰台令史,专门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有了汉明帝的支持,以及皇家丰富的藏书,班固修撰《汉书》有了强大助力。 班昭是班超的小妹,虽为女性,但是才学不输于父兄。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进宫,让皇后和后宫贵人们拜其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班昭甚至还参与政事。 班固因牵连进“窦宪案”,不幸死于狱中。当时《汉书》并未完成,书稿散乱。班昭便继承了父兄的遗志,阅读大量史书,整理父兄的散乱篇章,并且续写了《八表》。在班昭的努力下,《汉书》才真正完成。 后来,她还教授当时的大儒阅读《汉书》,为《汉书》的推广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100年,班超经略西域三十年后,年事已高,便请求回国。班昭为兄长写了一封奏疏,陈明了班超的功绩,以及他现在年满七十,身体衰弱,力不从心。希望陛下看在班超往日的功劳上,准许他回国,不要怪罪他。 汉和帝看了奏章后十分感动,派任尚接替了西域都护,班超才得以告老返乡。班超回到洛阳不久后,便因病情加重去世,汉和帝亲自派使者上门吊唁。 班家为何能出“一门三杰一大家”?这其中少不了班彪的影响。 班彪作为父亲,其性情忠厚,倾心于治学修书,这些都影响了班固兄妹的志向选择。如果没有班彪的影响,他们的志向或许会大为不同。班超的儿子班勇和班雄,不也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对东汉经略西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父爱如山。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会长成什么样,父亲要负更大的责任。因为,小孩子都崇拜英雄,而父亲就是孩子眼里的英雄。 今天是父亲节,在这里祝所有当了父亲的男同胞们,节日快乐!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