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萧何被封为相国后,立刻大摆宴席庆贺。然而,门客召平却穿着一身孝服哭嚎着赶来:“您要大祸临头了!”萧何先是一怒,然后猛然惊醒,不禁苦笑:又被老兄弟刘邦算计了......
萧何原本是沛县主吏掾,勤奋好学,性格随和,还喜欢结交朋友。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跟他的关系都不错。
他见刘邦器宇不凡,经常暗中相助他。刘邦去咸阳服役,同僚们为他送行,一般都送二百钱,偏偏萧何送了他五百钱。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多加封了萧何二千户食邑,笑着说:“这是对你当年多送我三百钱的报答。”
刘邦起义之后,萧何便和曹参等人追随刘邦一起打天下。萧何擅长主持后勤,把刘邦的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时常夸赞他。但是,随着两个人身份地位的转变,刘邦也对萧何多了许多猜忌。
其中有三次,萧何差点命丧黄泉。
楚汉相争时,萧何以丞相身份负责后勤,供应前线粮草。刘邦在初时一再惨败,都是靠着萧何及时供应粮草,补充兵源,才能化险为夷。不过,或许是项羽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尽管萧何每次做事都会先给他呈报,刘邦还是对萧何起了猜忌。
毕竟,后方的安稳实在太重要了。
于是,在京、索相争中,刘邦就多次派人来慰问萧何。
起初,萧何很得意:还是老兄弟仗义,即使在前线还是关心我。然而,手下鲍生却告诫他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现在多次来慰问你,是对你不放心。你把家族子弟一律派到前线去,放到汉王身边,才能消除他的猜忌。”萧何照做了,刘邦果然很高兴,萧何逃过一劫。
再后来,萧何设计诛杀了韩信。
刘邦龙心大悦,不仅封萧何为相国,还派了500名士兵作为他的护卫。萧何又飘飘然了,大摆宴席庆贺自己加官进爵。然而,正在他高兴的时候,召平却穿着一身孝服走了进来。萧何很生气,质问召平:“你是喝多了吗?”
召平却郑重道:“你要大祸临头了!陛下在外领兵作战,你在后方安享太平,他为何给你増封赏爵,还设置警卫?这是在防范你啊。你现在却还在宴请宾客,赶紧辞了所有封赏,捐家产资助军用,才能保你一命!”
萧何听后冷汗淋淋,连忙照做。刘邦得知消息后,果然很开心,直夸萧何忠心。萧何再一次逃过一劫。
最后一次,也是最惊险的一次。
英布叛乱后,刘邦前去平叛,但是时常会派人来询问萧何的作为。这一次萧何学乖了,不仅在后方安抚百姓,还主动捐出家产资助军用。然而,又一位门客跑来对他说:“您不久后就要遭到灭族之灾了!”萧何这下崩溃了:该做的我都做了,难道又做错了?
门客说:“您身居相位,功劳第一,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陛下在外面打仗,您却在这里安抚百姓。陛下派人来打探您的情况,就是怕您拉拢百姓啊。您不如做些败坏名声的事情,陛下才会放心您。”
萧何听后默然无语,但是仍然照做了。他低价强买百姓的房屋,弄得百姓怨声连连。当刘邦凯旋回京后,立马有大批百姓跑来告状。刘邦把萧何找来,把一叠状子丢在他面前,笑着说:“相国就是这样为百姓做事的吗?”本来萧何低头认个错,事情也就过去了,可偏偏他真的是一心为民。
萧何以为刘邦把事情揭过了,就趁机道:“陛下您的御林苑有一部分土地荒废了,不如拿去让百姓耕种,这样还能......”然而不等他说完,刘邦便勃然大怒:“你一定是收了那些商人的钱,还想骗朕的地!”说罢,让人把萧何押给廷尉治罪。
几天后,有一个护卫问:“萧相国犯了什么罪您要惩罚他?”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当丞相的时候,有了功劳就归于君主,有了过错就自己承担。萧何收了商人的钱,想拿朕的地去讨好百姓,难道不该罚吗?”
护卫道:“萧相国一直兢兢业业治理后方,当初如果关中一乱,那么函谷关以西早就不是陛下您的地盘了。陛下怀疑相国,实在是目光短浅啊!”刘邦听了心里仍然不高兴,不过还是释放了萧何。
萧何出狱后,不敢先回家,反而是第一时间进宫谢恩。刘邦看着已经年过六旬却衣衫褴褛的老兄弟,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相国不必介意,我关押你,是想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而我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啊!”
至此,萧何终于逃过三次劫难,直到汉惠帝二年才在家中病逝。
萧何和刘邦原本是至交好友,初创业时,能够相互扶济。然而,随着刘邦逐渐定鼎天下,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从朋友,追随者变成了君臣。在家天下的时代,君忌惮臣,防止臣功高盖主,是稳固皇权统治的重要一环。
所幸,萧何一心为民,从不违法乱纪,擅于听取门客建议,才让他数次逃过劫难。
萧何制定的政策,被曹参萧规曹随,换来了西汉数十年的稳定发展;他晚年修订《九章律》,又完善了西汉的律法,功不可没。一代贤相,一心为民,这才是萧何真正的能力啊。刘邦定功称其为“功劳第一”,所言不虚。
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