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抱大腿?他身边全是巨头是吧



在很多人眼里,周杰伦成功的故事是这样的:
“当年周杰伦刚出道,阿尔法砸巨资请来了台湾乐坛当时最牛逼的三位编曲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编曲三巨头给周杰伦编曲,再加上方文山黄俊郎两个顶级作词人,这才带飞了周杰伦。”
然后部分人会顺道感慨一句:周杰伦运气真好,一出道就有神仙团队。我家XX就没这么好运啦,要不然也能当天王。所以才会有“xx和周杰伦只差一个方文山”“周杰伦全靠抱大腿”类似的言论。


别看它非常荒谬,但却相当洗脑,特别在某些不懂音乐只看词的文盲眼里,周杰伦能成功,和他本人的音乐素养,灵感嗅觉可以说没有半点关系,是编曲三巨头将他的作品拉到了那个高度。
更有甚者将周杰伦获得的四张金曲奖年专贬为“团队奖项”,直接抹杀制作人的首功,试图全力把周杰伦拉到普通人的水平线上,然后草草归结为一句“运气”了事。

然而,恰恰是在周杰伦这个最大的巨头身边,众多音乐人才赢得了身价,向乐坛证明了自己。
在周杰伦刚出道的2000年,所谓的“三巨头”在台湾编曲届根本就排不上号。当年阿尔法能请他们三个给周杰伦编曲,最大原因应该是当时这仨人编曲价格低。
我们不妨简单看看,这“三巨头”与周杰伦合作前的履历:
林迈可:《爱在西元前》《简单爱》《告白气球》
三巨头里最晚加入周杰伦团队,与周杰伦合作之前在台湾编曲届可以说籍籍无名,也拿不出代表作,90年代合作过的最大的咖是杜德伟。与周杰伦合作前,是阿尔法旗下N线女歌手温岚的御用编曲人。
洪敬尧:《以父之名》《三年二班》《听妈妈的话》
台湾星二代,1995年为他哥哥洪荣宏制作的台语专辑在业内小有名气,但是作品属于叫好不叫座(毕竟台语,传播有限)。96-97年在周华健演唱会担任键盘手,随后就处于沉寂状态,直到2000年与周杰伦合作首专后出名。
钟兴民:《菊花台》《双截棍》《七里香》
“三巨头”里资历最老的一位,给周杰伦编曲之前是齐秦虹乐团键盘手,90年代曾经为张学友、张雨生、任贤齐等一线大牌歌手编曲,但没有什么太出名的作品,2000年与周杰伦合作首专后出名。
(注:钟兴民和洪敬尧与周杰伦合作之前,各拿过一次金曲奖最佳编曲人的提名,但是未获奖。林迈可则从未入围过金曲奖。)
实话实说,看这几位的履历,合作的对象,他们在当时唱片工业发达的台湾,真的算不上什么大牌编曲人,遑论“巨头”,要不然也不会被阿尔法这样的小公司请来给当时还是新人的周杰伦编曲了。
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真的不计成本,砸巨资为周杰伦制作专辑,阿尔法最有可能请来谁;也就是说,当时真正的“巨头”是谁?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来了解一下当年台湾编曲届的几位“真巨头”。
陈扬:
台湾知名作曲家、知名编曲大师。80年代台湾首屈一指的电影配乐大师,8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并3次获奖。整个90年代曾经6次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提名,并获奖2次。曾经合作过的歌手:邓丽君,刘文正,殷正洋,周华健,潘越云,张清芳,孟庭苇。每一个都是当年台湾乐坛响当当的巨星。2015年,获得金曲奖特别奖。
张弘毅:
台湾知名作曲家,编曲大师。同样是电影配乐出身,院校出身,古典、爵士造诣深厚,金曲奖、金钟奖、金马奖、金鼎奖等各大奖项拿了个遍。流行歌曲编曲作品不算多,合作歌手主要包括许景淳、蔡琴、林志炫、张清芳等。曾经创下同一届金曲奖,三首作品同时入围最佳编曲人的记录。
陈志远:
台湾知名编曲家、作曲家。80年代起先后为王杰、齐秦、黄舒骏、林忆莲、张雨生、蔡琴、黄莺莺的一线巨星的专辑编曲,而且他编曲的作品很多都成为了这些人的代表作,比如林忆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张雨生《天天想你》欧阳菲菲《感恩的心》苏芮《跟着感觉走》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民金曲,都是出自他手。90年代金曲奖开办以来,几乎年年提名最佳编曲人。
以上三位,算是业内当时地位最高的三位编曲大师,是90年代台湾真正的“编曲三巨头“。
除他们之外,当时台湾乐坛比较大牌的编曲人还有:
殷文奇:
张学友御用编曲人之一,代表作国民级歌曲《吻别》,凭借这首作品获得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曾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并担任金曲奖评审员。曾合作歌手包括刘德华、王杰、叶倩文、谭咏麟、李克勤、张信哲、孟庭苇等。
吴庆隆:
90年代末—2000年初最炙手可热的新加坡编曲人,至今扔被很多人称为华语第一编曲人。95年为许美静编曲的《城里的月光》一战成名,之后被张学友的公司宝丽金聘请为张学友编曲,随后为张惠妹、孙燕姿两位天后担任编曲人。00年任张惠妹演唱会音乐总监,02年成为张学友演唱会音乐总监。这之后邀约不断,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争相邀约为自己专辑编曲。
屠颖:
台湾乐坛编曲大师,一生编曲作品2000+,90年代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代表作无数,包括张学友《忘记你我做不到》《情书》,王菲《天空》,张信哲《过火》,刘德华《每次醒来》等。曾担任滚石30鸟巢演唱会音乐总监,以及童安格、许巍等歌手的演唱会音乐总监,公认的华语乐坛歌手演唱会顶配键盘手。
综上来说,如果阿尔法真的舍得出巨资为周杰伦做专辑,那么当年他们应该为周杰伦配置的编曲团队应该是从以上几位里选择,而不是选择当时业内地位和知名度还不算很高的钟、洪、林这三位。
但是考虑当时周杰伦前两专制作和录音的粗糙、mv的廉价感,可以推测,当年阿尔法请他们来编曲,最大可能性还是前文所说:他们三个收费低。
当然,钟、洪、林也很幸运,一方面他们本身实力绝对的够强,这没得说;另一方面他们遇到了周杰伦这个奇才,在合作中可以很好的吸收彼此的经验和技巧。

随着周杰伦成为天王,他们三个也成为了中国编曲届知名度最高的三个人,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编曲三巨头”,在一些刻意否认和贬低周杰伦创作才华的水军文案里高频出现,常见的文案:“周杰伦能成功,都是因为编曲三巨头的功劳。”这一说法也被很多人跟风。
然而中国成功的歌手那么多,从来没人说过邓丽君、张学友、罗大佑他们的成功是靠他们身后的编曲人,唯独到了周杰伦这,就必须靠编曲人他才能成功,不觉得这个逻辑很奇怪吗?
无论周杰伦本人还是歌迷,实际上都给了“编曲三巨头“应有的尊重和名气,我们不能为了否定周杰伦,就过度拔高他们,应该实事求是。
我们更不该忽略了当年台湾编曲届更为耀眼的其他编曲大师们。正是几十年来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为我们带来那么多经典的作品,也一步步推动了乐坛的发展。
最后,就让我们系统性地认识一下这些人:










周 嘲
CHOU DYNASTY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