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630
  2.5治世之策
  公元10月26日,魏皇拓跋宏到达邺城,南齐降臣王肃正好也在,便对拓跋宏献上伐齐大计。
  王肃,今山东临沂人,北魏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属双A级名臣,王肃是王导的后代,起初在南齐辅佐萧赜,可不知因为什么,他的父兄都被杀死,所以王肃便弃了南齐而投往北魏。刚刚投奔的时候,拓跋宏根本没拿王肃当回事儿,可有一次机会使得双方见面相谈国策,王肃说,拓跋宏听,结果听着听着,拓跋宏就听了进去,再听着听着,拓跋宏竟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座位往前移了移,以便能听得更加仔细,所以时间不知不觉便过了很久。而从这以后,拓跋宏对王肃的器重和待遇便一天胜过一天,无论是亲信故旧还是朝中重臣都无法再动摇这二人。
  公元494年正月十七,拓跋宏南下巡视。
  22日,经过比干墓,用牛、羊、猪三牲祭祀了比干。孝文帝拓跋宏亲自撰写祭文曰:“呜呼!如此耿直忠诚之士,为何不生于当下,成为朕的臣子呢?!”
  29日,拓跋宏抵达洛阳。
  时,洛阳皇宫好还没有修建完毕,不过西宫还是建成了。这天,拓跋宏到达洛阳西宫召见群臣,中书侍郎韩显宗立即上奏道:“往年冬天大驾停在邺城,虽然正当农闲,但仍然要使每家每户出资来供奉,不胜辛劳破费。何况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您大驾所至,百姓将如何?而且大军久在北方,早已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如今忽至中原,恐怕会水土不服,以致瘟疫。所以臣希望陛下能率军返回北方,等洛阳彻底建好以后再行返回。这是其一;其二,洛阳宫殿的旧基是魏明帝(曹叡)时候建造的。那时候人们就批评他太过奢华,如今我们的营建,应该缩减规模,起到带头节俭的作用。还有,近来北都平城的富士大户争相攀比豪宅,影响极其恶劣,陛下应该趁着这次迁都的机会在这方面制定出一个制度来限制国家的富户。同时,对于都城的道路交通要扩宽加直,水沟渠道也要加以疏通;其三,陛下您往还洛阳,随从保镖人数并不多,陛下平时住在皇宫还要严加警戒,何况外出巡视呢?陛下您要是有什么意外,那么国家还如何运转?其四,陛下耳听雅乐,眼观圣典,口对百官,心虑万机,每天都要忙到太阳快落山才会吃饭,午夜时分才会入寝,这样下去,陛下的身体如何能受得了?我们大魏的雄图霸业还如何能够实施?所以,还请陛下能够无为而治,只管重要的事情,不必事事躬亲。”
  看过韩显宗的奏折以后,拓跋宏频频点头,除了第一条以外,其他的全部准奏。韩显宗见拓跋宏还挺喜欢自己的观点,便再接再厉上奏道:“现在各州郡选拔推荐的秀才、孝廉都是一些虚有其表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朝廷选人只会看他们的门第出身,而不考察他们的品德,这样的话,真正的人才永远都不会为国家所用。如果真的有才能,即便如姜太公那样屠牛于朝歌,钓于渭滨;又如箕子那样身为奴隶,周文王、武王也都礼遇而用为臣子,不以此为耻。而如果没有才能,即便他是夏、商、周三代之王的后裔,也照样是一个奴隶。有人大概会说:‘从古代开始,统治者们就不用那些出身贫寒的人,因为他们穷怕了,一旦做官就会开始贪污受贿,所以只能用世家子弟才是正统。’这话说得没错,可还要看统治者的强弱。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一个强大的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官员哪怕都是寒门出身也绝对不敢贪污。可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个废物,是个奢侈糜烂之人,那么哪怕整个天下官员都是世家出身也会贪污腐败!而陛下您英明神武,在您的作用下,北魏每一天都在成长,这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所以,国家以后用人绝不能以门第出身为第一选择标准,而是要以是不是拥有一技之长为第一选人标准。还有,刑罚的关键在于运用得当,而不在于专门求重。如果执法严明,不使有罪者漏网,虽然捶打很轻,人们也不敢再犯。如果执法不严明,留有侥幸逃脱的余地,虽然有夷杀三族的严厉刑罚,却也不足以威慑众人。当今朝廷内外的官员,他们都想获得天下名声,争着以严酷的刑罚来表达自己的无私,于是相互比赛,使得惩罚严上加严,这简直都成为了一种风气。陛下您住在深宫之中,待人民如同自己的孩子,可现在天下大部分的官员,却将百姓看做是自己的敌人。这种情况如果再不及时制止、警告的话,恐怕国家的气运不会长久。又,过去周成王居于洛阳,但仍保存故都镐城。东汉迁都洛阳,可依然在长安设置京兆尹。这叫什么?这叫不忘本,不舍弃曾经的龙兴之气!如今陛下就要迁都洛阳,如果将平城就像一个普通州郡一样放在北方,北方的民众们必然悲哀无比,这很容易就会伤到国家的根本,所以还请陛下也在平城设置京兆尹,以显示国家崇尚根本,重视过去,光照万世!又,古代圣皇都会将士、农、工、商的居住区分别划分,以便他们能各专其业、各安其志。太祖道武皇帝创基立国之始,拨乱反正,日夜操劳,根本没有闲暇之时,然而仍然不忘区别士族与庶族,不让他们混杂居住,可却并没有在当时立下严厉的律法,于是到现在,大家便都混淆而住了。现在的洛阳城,居民们居住的区域是以官位来划分的,而不是以士族庶族来划分。那官职并不是永恒的,有时得有时失,所以以官位来划分居住区势必会使衣冠之士和仆役之徒不日而杂居。陛下想想,假如同一里之内,有的人家教导歌舞,有的人家教导《诗》《书》,在这种情况下,放任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的爱好,则必定会使那些学习歌舞的孩子接近《诗》《书》。这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让工匠、技艺人家学习士人的礼仪习俗,您就是给他们一百年也不能学会。而让士人子弟学习工匠、技艺那些东西,一朝一夕便能学会。所以,孔子指出人选择居处,应居于仁者之里,如此就是美。孟母三迁使孟子远下贱而近礼仪。这才是风俗礼仪的根本所在,不可以不加以明察!如今正是迁徙初始之时,洛阳城中皆为空地,使工匠、技艺等行业的人分别居住甚为容易,一言之令即可以办到。又,南朝过去占有淮北之时,自己比作是中华,在那里设置了侨郡侨县。但是,自从淮北归附本朝管辖以后,这一情况仍然沿而未改,以致名实交错,给文书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现在应该依照地理上的旧名一一核实,重新加以规定,小的合并,大的分开设置。至于中原地区的郡县,过去我们因为户少人稀而合并撤销了一些,如今人口既然多了起来,就可以恢复旧有的设置了。又,国君以天下为家,但凡是这个天下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那都是国君的孩子,国君不应该有任何的偏私。国库之中的财富,是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的,除非有大功大德者,不然不能轻易赏赐。现在大魏的官员们已经享受不少的俸禄了,但近来陛下对他们的赏赐却动辄便是数以千计。如果把这些钱物分别赏赐给那些孤寡老人,一定能救很多人的性命。但是,现在只是一个劲儿地赏赐给那些亲近的大臣,这种做法不正与孔子所说的君子周济人以急需而不帮助富人使其富背道而驰了吗?”
  这两篇奏折很长,不过拓跋宏却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想都没想便全部批准!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北魏选人唯才是举,北魏刑法宽严有度,北魏变得更加强大。
  631
  2.6萧昭业的末日(上)
  公元494年9月,北魏新改考核官员之法,拓跋宏亲自下诏曰:“之前,国家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考核三次后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升迁或者罢免。这前后一共九年,如此长的时间,使得那些本应该被罢免的贪官又祸害百姓好些年,而那些本应该升职的好官则被大大地耽误了。所以朕决定,从今以后,三年一次的考评结束以后便立即执行罢免或者升职,不得拖延!至于考核标准有上中下三等,三等中还要再分三等,六品以下的官员由尚书部门考察,五品以上的官员则由朕和诸位公卿一起考察。”
  发布这篇诏令以后,拓跋宏立即命任城王主持了一次全国考察,所考察的官员数以万计,拓跋澄领导群官来对这些官员进行评估,该升升该降降,没有半点儿寻思,结果,这数以万计的官员不管是被升的还是被降的全都心服口服,没有半点儿怨言。
  11月,北魏之国都正式从平城迁徙到洛阳。这之后,拓跋宏下令,从洛阳开始,全国百姓不准再穿胡服,要统一换上汉服,从此抛弃游牧之血。
  时,国人多有不悦,拓跋宏的威望下降得厉害,但他不在乎,只要能让族人彻底汉化,他就是被百姓天天咒骂又能如何呢?
  12月,拓跋宏再起灭齐之心,这一次,他并没有什么意图,而是真的想要一举灭掉南齐。为什么呢?因为南齐国内已然大乱。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北魏折腾迁都这段时间南齐都发生了什么大事吧。
  公元494年正月,南齐雍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考虑现在的皇帝萧昭业浑身的昏君基因,料定南齐必乱,就暗中筹划,以便发生不测之事能够自我保全。他命令所辖兵器作坊打造兵器,又胁迫当时驻扎在襄阳的征南大将军陈显达担任自己的大将。陈显达不想跟着萧子懋造反,便将这件事禀告给了萧鸾。萧鸾于是任命陈显达为车骑大将军,转调萧子懋为江州刺史,并命令他把部曲留下来帮助镇守襄阳,实际上就是卸了萧子懋的兵权。萧子懋无奈,只能带着仅有的随从前往江州。
  在路过襄阳时,萧子懋去面见了陈显达,并试探着和陈显道:“朝廷命令我单身返回,可我身为皇室王爵,难道真能这样吗?还请将军能调拨给我三千士兵,哪怕是为了朝廷的体面。”
  陈显达直接回绝道:“殿下您如果不把部曲留下,就是违抗了圣旨,这可是不轻的罪过,再说,我手下这些人只听从我的命令,就是把他们给您,殿下您也未必能指挥动他们不是吗?”
  行了,不用说了,这回是彻底否决了萧子懋的提议。萧子懋无奈,只能率仅有的这些人前往了寻阳。不过他会甘心吗?答案当然是不。
  再看萧鸾。
  话说那萧昭业上位以后,其昏君之姿便尽显无疑,所以满朝上下都对萧昭业极为不满。萧鸾见状,便有废掉萧昭业的心思,因此叫来萧衍一起密谋。
  当时,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有很强大的力量,萧鸾想要调用他,但又担心他不听从,所以询问萧衍办法。萧衍道:“随王这个人虽然美名在外,但却是一个非常平庸顽劣之徒,他身边没有一个智谋之士,手下武将也只有垣历生和卞白龙,而这两个家伙都是唯利是图之人,所以只要以显要的官职做引诱,二人必定来投。而这事做成以后,只需要一纸书信便能让随王降服。”
  萧鸾听从了萧衍的计划,便征召垣历生为太子左卫率,卞白龙为游击将军。而事情果然如萧衍所料,二人一见有大官当,立马便舍弃了萧子隆前来投靠。
  之后,萧鸾再征召萧子隆为侍中、抚军将军,萧子隆当时手下已无人可用,不敢得罪萧鸾,便只能奉诏前往建康。
  时,豫州刺史崔慧景是萧道成和萧赜的旧将,萧鸾对他有疑心,便派萧衍为宁朔将军,驻守寿阳。
  崔慧景知道这是萧鸾防着他呢,害怕极了,于是穿着白色的衣服亲自出城迎接萧衍。萧衍则对其好生安抚,瞬间便将其变成了自己人。而直到这时候,萧昭业这个昏君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悄悄降临,还在宫中大疯特疯。
  萧昭业偏爱中书舍人綦毌珍之、朱隆之、曹道刚、周奉叔和宦官徐龙驹等人,凡是他们推荐的官员,萧昭业就没有不答应的,因此,綦毌珍之把朝廷内外的重要官职统统划定价格,然后交钱任命。一月之间,他就富得家累千金。
  他还擅自拿取朝中物品,占用差役人员供自己驱使。朝中的官员都非常害怕他,皆言:“宁可抗旨得罪皇上,也绝对不能违抗綦毌珍之之命。”
  而其他的人也不比綦毌珍之差,那是各种权倾朝野各种中饱私囊,所以只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萧道成和萧赜创建的盛世便有分崩离析之险。
  这还不算,那萧昭业自登基以后,便经常和左右侍从穿着民服于闹市中游走戏玩。他还喜欢在文辉太子崇安陵的墓道中乱扔泥巴、比赛跳高,于此地做各种粗鄙下流的游戏,而在这些游戏中最后胜出的人,萧昭业动辄便是赏赐上千万钱。
  这小子当初为郁林王的时候,他爹管他甚严,所以总捞不着钱。而现在呢,一见到钱就拿在手中道:“钱呐钱呐,当初我想得到十个你都不能,现在我是天下第一的主宰了,我还要你有什么用呢?哈哈哈哈……”
  基于此,这小子便是各种祸祸,那是真不拿钱当钱。之前,不管是萧道成还是萧赜,这父子俩都非常能给国家攒钱,在萧昭业登基之初,上库的存钱有五亿万之多,斋库的存款也有三亿万之多,至于金银布帛那更是数不胜数。可萧昭业这个天花板级败家子,他上位还不到一年就几乎将这些存货全部败尽。他经常出入宝库,让何皇后和那些宠爱的妃子们用各种珍宝相互投击,以听到这些珍宝摔碎的声音为乐。萧鸾实在是看不下去,便数次劝谏萧昭业,可萧昭业不但不听从,还对萧鸾心生怨恨,想要把萧鸾给除了。
  尚书右仆射鄱阳王萧锵在宫中和地方都有些兵权,萧昭业便私自找到萧锵道:“最近听说萧鸾对我好像有些不满,不知你知不知道。”
  一听这话,萧锵一个哆嗦,赶紧和萧昭业道:“萧鸾在皇室之中年龄最长,而且接受了先帝的托孤,我们都还年幼,朝廷中能够依靠的人只有萧鸾,还请陛下您不要以萧鸾为忧虑。况且我只看到萧鸾兢兢业业地做事,从来没听说过他对陛下有任何不满。”
  话毕,萧昭业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可回宫之后便对左右道:“我想和萧锵一起除掉萧鸾,可这小子不同意,而这种事情又不是我现在能办到的,所以没办法,只能让萧鸾再活一段时间了。”
  由此可见,萧昭业杀萧鸾之心已经确定,那么萧鸾的小心思便有些被逼迫成分在里面了。不过你要说萧昭业这小子身边一个忠臣也没有那倒不是,起码萧谌和萧坦之就都不错。
  632
  萧昭业的末日(中)
  卫尉萧谌是齐武帝萧赜本家的侄子,从萧赜在郢州时起,萧谌就是萧赜的心腹之一,萧赜登基继位以后,萧谌经常在宫中带着卫队保卫萧赜的安全。所以凡是有什么机密的大事,萧谌没有不参与的。
  征南咨议萧坦之是萧谌的本家,曾经做过东宫直。萧昭业因为萧谌和萧坦之两人曾是祖父和父亲的人,再加上二人还有些能力,便就对二人特别亲近依赖。每当萧谌有什么急事不在宫中,萧昭业都不敢睡觉,得等到萧谌回来以后才会安心入睡。而萧坦之也可以随意出入后宫,甚至萧昭业各种败家的场合他都能参加。那萧昭业经常喝多酒,喝多之后常常脱光上衣到处乱跑。每到这个时候,萧坦之都会扶着他往寝宫走,并不停在他耳边规劝,告诉他怎样才能当一个好皇帝。奈何萧昭业根本就不听。萧鸾因为萧昭业表现不佳的关系,经常回到宫中求见规劝,萧昭业不想听他墨迹,就躲在宫中不出来,所以萧鸾无奈,只能派萧谌和萧坦之到宫中向萧昭业转告自己的话。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萧鸾的话全都是二人代为转告的。
  萧昭业的正室何皇后非常淫荡。因为萧昭业满足不了她的缘故,这娘们便私通萧昭业的随从杨珉和他同床共枕就好像夫妻一样。
  一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二是何皇后的床上之术非常了得,所以萧昭业非但不知道这事,还对何皇后更加宠爱。因此,他将何皇后的亲戚们都接到了宫中,安排在耀灵殿中。
  自这之后,皇宫之门彻底洞开,内外混乱不堪。萧皇后呢?更是从这以后不再藏拙,一天到晚和杨珉腻在一起。而这么一公开,这事儿就让萧鸾知道了。得知此私通淫乱之事以后,萧鸾怒不可遏,当即便让萧坦之进宫奏请诛杀杨珉。何皇后听说这件事以后,当着萧昭业的面哭得泪流满面:“杨郎跟您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萧鸾说的那些事都是子虚乌有的,陛下怎么能够相信他而不相信臣妾呢?”
  萧坦之见何皇后装得这个可怜,怕萧昭业被忽悠瘸了,赶紧趴在他的耳边道:“皇后和杨珉的苟且之事已传得里外皆知,证据确凿,不可以不杀掉。”
  萧昭业见状,只能同意处死杨珉。可还没有一会儿的功夫,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又后悔了,便下令赦免了杨珉(萧昭业很有可能是一个男女通吃的家伙),可当时杨珉已经被处死了,萧昭业便只能作罢。
  又是一段时间以后,萧鸾又启奏萧昭业,请求处死徐龙驹,萧昭业本是不想,可迫于萧鸾的压力,最终只能又将其斩杀。可从这以后,他对萧鸾的怨恨就更加的明显,一天到晚的愿望都是及早杀掉萧鸾。而身为其心腹的萧谌和萧坦之当然知晓,可他们更知晓的是,这个如同白痴一般的皇帝是一定斗不过萧鸾的。为了避免以后祸害到自己,二人便反过来一心依附萧鸾,并火上浇油地劝萧鸾废了萧昭业。
  所以从这以后,二人便成为了萧鸾安排在萧昭业身边的耳目,可怜萧昭业这个 还丝毫没有察觉。
  废一个皇帝,从来就只有三个程序,第一,掌权。第二,剪除皇帝身边的羽翼。第三,废之!而现在的萧鸾,第一步已经完成,便开始进行第二步计划。
  那周奉叔依仗自己的武勇和皇帝对他的信赖而有恃无恐,经常欺辱公卿百官。常常以二十多口单刀分挂在身体的两侧(想想这场面,辣眼睛我X),出入于皇宫禁门而无人敢拦。这匹夫最常说的话便是:“我周某人的刀可不让人,所以你们说话最好给我注意点儿!”
  甚至连萧鸾都被这个匹夫当面指责过。所以萧鸾对他特别嫉恨,便指使萧谌和萧坦之去游说萧昭业,让他将周奉叔弄出朝廷,安排到他处去。
  史书中并没有说萧谌和萧坦之是如何劝说萧昭业的,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萧昭业是非常信任二人的。所以,在本月二十三日,萧昭业下令周奉叔为青州刺史。
  下午,周奉叔前来皇宫,请求在封自己为青州刺史的时候再给自己一个千户侯,萧昭业当时就允许了。
  “等等!”
  可就在这时,萧鸾却突然闯进来道:“自古封爵拜侯,非对国家有杰出贡献才可,周奉叔虽然弃暗投明,但却并没有对国家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给一个青州刺史已经不错了,怎么还能封……”
  “放你X的屁!”
  未等萧鸾说完,周奉叔便将单刀抽出,骂骂咧咧直冲萧鸾冲过去。萧鸾知道周奉叔是一个彪人,但却没想到他已经彪到了这种级别,幸好当时有卫兵在一旁拉住周奉叔,不然萧鸾这天便会被一刀砍死。可周奉叔力大无比,眼看就要挣脱这些士兵的“枷锁”,萧鸾见状不好,赶紧劝慰道:“周将军、周将军!且听我把话说完!将军虽然没有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可毕竟弃暗投明就是大功一件,再加上将军勇冠三军,给一个侯爵是没有问题的,可将军现在毕竟功劳还不大,所以给你千户恐怕遭受天下非议。我的意思是,先给你三百户,等时机成熟以后再将那七百户添上,将军意下如何呀?”
  周奉叔一听这话,火气顿时消了大半,骂骂咧咧说了一声:“这还差不多。”这才在谢恩以后转身离去了。
  磅磅磅~~!!!回府以后,萧鸾气得一顿砸东西,一边砸一边骂道:“匹夫!匹夫!汝欺吾太甚!本来没想杀你,可你这匹夫竟敢如此,那就怪不得我了!来人!”
  “在!”
  “给我点齐人马,叫上萧谌,我萧鸾要去杀人!”
  “是!”
  不大一会儿,萧鸾和萧谌带着人马追上了周奉叔的队伍。可周奉叔呢?一点儿惧意都没有,只是冷笑着道:“怎么着?萧大人是想干一下子还是咋地?!”
  萧鸾赶紧笑着道:“将军误会了,将军误会了,萧某怎能如此呢?是这样的,刚才陛下让我来找你回宫,恐怕是后悔了,不想让你再去青州了,所以我这才追出来接你回去啊,不信你问问萧谌大人,我的话你不信,他的话你总该信了吧。”
  周奉叔看了一眼萧谌,见萧谌点了点头,这才和萧鸾等人返回了皇宫。可就在刚刚进入官署的时候,一群人一拥而上,直接擒住了周奉叔,卸了他的武器,并将其五花大绑。
  在后面的萧鸾一看这回没问题了,便狞笑着走了出来,手持钝器一顿疯狂敲击,直到活活将周奉叔打死。这时候的萧鸾只管出气,也不管什么萧昭业生不生气了,杀了人之后只一纸文书送了上去:“周奉叔轻视朝廷,已经被我处死。”
  萧昭业虽然很是生气,但现在人家萧鸾大权在握,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忍了。
  633
  萧昭业的末日(下)
  溧阳令杜文谦,曾经在萧昭业初封南郡王时陪伴在他的左右,不久以前,杜文谦游说綦毌珍之,对他讲道:“天下之事至此已不难预料,权臣文武大权集于一身,君皇只知吃喝玩儿乐,朝廷危机将近,难以保全,不过早晚而已。如果现在还不赶紧做出应对的话,恐怕我们这些陛下身边的近臣都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话毕,綦毌珍之想了半天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有什么办法呢?”
  杜文谦:“先前皇帝的旧人多数已经被萧鸾排挤走了,如今找他们回来加以重用,一定会对皇帝更加忠心。近来我听说王洪范等宿卫将都对萧鸾很愤怒,所以你只需要密告周奉叔(这时候的周奉叔还没有死),让他带人杀掉萧鸾,那么这一切就都能解决了。我知道,萧鸾手中的兵力是我们的多倍,但我们是突然袭击,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此,不干是等死,干了还有活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拼他X的一把呢?”
  说得对不对?对,可綦毌珍之胆小如鼠,硬生生没敢实行,所以在周奉叔被杀之后,这二人也被抓起来一起杀掉了。
  7月,随着萧鸾将萧昭业那些手下一个个地解决,使得后宫的妇女们都开始猜测起萧鸾有可能马上就要发动政变。萧昭业虽然昏,但却不笨,连娘们儿都能看出来的事,他自然也能看得出来,所以立即找到了何皇后的堂叔何胤来帮助自己,谋划和其一起除掉萧鸾。
  可何胤也是一个怕死至极的窝囊货,他畏惧萧鸾的强大,根本不敢硬撼,于是非但没有听从,还劝萧昭业不要这样干。萧昭业无奈,只能作罢。于是,又谋划将萧鸾弄出京城,并诏令以后朝廷事务不再咨询萧鸾。而这一举动便是宣告彻底和萧鸾摊牌,要让他慢慢走下南齐之政坛。
  萧鸾当然不会让他称心如意,于是将自己的谋划告诉了朝臣王晏,王晏听从以后立即迎合。之后,又将自己的谋划告诉了丹阳尹徐孝嗣,徐孝嗣也表示赞同。于是,萧鸾便开始准备行动了。
  而萧昭业好像也感受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便招来萧坦之忐忑地问道:“最近我听说镇军将军萧鸾和王晏、萧谌勾结在一起想把我废了,并且证据确凿,好像不是谣言。你觉得呢?”
  萧坦之:“不可能,完全不可能!!!这世上谁没事儿闲的会去干那种废掉天子的傻事儿?这样做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还会遭受杀身之祸,更何况饱受隆恩的萧谌呢。朝中的大臣们是不会乱嚼这种舌头的,肯定是那些尼姑在那瞎咧咧,岂能相信?陛下如果无故将这些人除掉,那么以后谁还会相信陛下呢?”
  见最信任的萧坦之都这样说,萧昭业虽然还有些怀疑,但也只能先放下心中的惧怕。当时,按照萧鸾的想法,行动就要在次日开始。可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颍基都不在朝中,萧谌就想等他们来到建康以后再动手。萧鸾担心事情会有变故,就将这件事告诉了萧坦之,再让萧坦之去劝萧谌。而萧坦之听说这以后大喊“糊涂”,然后骑马便直奔萧谌府邸而去。到地方之后,萧坦之批头便道:“废除天子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第一大事,现在,皇帝手下剩余的党羽已经开始怀疑我们了,您如果明天还不行动的话,我们就全都毁了。我有百岁老母在家,岂能坐视不动,眼看着灾祸的降临?”
  萧谌想了想,觉得萧坦之说得甚有道理,便决定不再等待,次日便和萧鸾发动政变。
  次日,萧鸾派萧谌率先进入皇宫,正碰到曹道刚和中书舍人朱隆之,萧谌二话不说,哐哐两刀就把二人杀了。负责宿卫的长官徐僧亮见状,怒气冲天,大声对众人喊道:“我们承受皇恩,今日应当以死相……”
  哐!话音未落,又被萧谌一刀砍掉了脑袋。见爪牙已除,萧鸾也按照原定计划领兵从尚书府中进入云龙门,他在朝服外又加穿了战服,武装上阵。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等人也都紧随在萧鸾之后。
  萧昭业正在寿昌殿,听得外面有变故,便秘密写诏令传唤萧谌前来相救,又让人把内殿的门窗全部关闭。可这些事刚刚做完,萧谌便率领人马闯进了寿昌殿,不过见这货气势汹汹,萧昭业一下就明白了,这厮是叛变了。于是他立即跑进了内室,拔出宝剑就要抹脖子自杀,但真当死亡即将来临之际,这货竟然又怕了,这手一软,便将剑扔到了地上,只留下脖子那道浅浅的伤痕。
  萧谌见状,直接制止,又用布帛把他的脖子包扎好,然后用轿子将其抬出了皇宫。在出皇宫的一路上,一众侍卫看到了被胁迫的萧昭业,便想要解救。见状,萧谌直接对这些士兵吼道:“今天这事儿和你们都没有关系,你们最好不要乱动,不然惹火上身,受难的就不仅仅是你们了,想想你们的家人吧!”
  其一,萧谌曾经是他们的长官,他们习惯听从萧谌的命令。
  其二,这些人的兵力并没有萧谌多。
  其三,萧昭业虽然看似被劫持,但始终一言不发(萧昭业这时候已经被吓懵了,根本说不出话,再加上后面始终有大兵拿着刀把顶着他,他就是想说也不敢说)。
  基于以上,这些大兵最终还是放弃了营救萧昭业的想法。
  就这样,萧昭业被带出了皇宫,而在出宫的同一时间,萧谌就将萧昭业拽到一个偏僻的小路中,一刀解决了这个昏君的性命。
  杀掉萧昭业之后,萧鸾直接下令在皇宫中展开血腥屠杀,将萧昭业生前那些心腹和爱妃统统诛杀。
  次日,萧鸾假太后之诏宣布废萧昭业与何皇后,另外准备立新安王萧昭文(萧长懋次子,年仅十四,手中无权,就是个摆设)为南齐新帝。
  634
  2.7萧鸾上位(上)
  公元494年7月25日,新安王萧昭文即位为皇帝。上位以后便在萧鸾的操控下封其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并大赦天下改年号延兴。
  8月,在萧鸾的操控下,南齐朝廷又任命王敬则为太尉,鄱阳王萧锵为司徒,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
  同月,朝廷又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为南郡太守,但萧遥光没有去就任。萧遥光是萧鸾的侄子,早在萧鸾有了废立的意图以后,萧遥光便是其手下绝对心腹之一,凡是有重大的诛杀或者赏赐的事情,萧遥光都有参与。
  同月,又任命中书郎萧遥欣为兖州刺史,萧遥欣是萧遥光的弟弟,萧鸾知道,但凡废立的主谋大臣,除了篡位这一条路以外,其他皆是死路,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他已经有了篡位的图谋,便开始广揽同党,重用这些人。不过哪怕是这样,依然有人视萧鸾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南齐鄱阳王萧锵最初并不知道萧鸾有废掉萧昭业的阴谋。后来,萧昭业被废,萧鸾的权势日益增大,朝廷内外都怀疑他有窥伺皇位的心思。但是,萧锵每次去拜见萧鸾,萧鸾都忙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到车子后面去迎接。而且一说到国家大事,萧鸾无不声泪俱下,表现得非常忠贞。所以,萧锵还是非常信任他。
  可当时,朝中很多官员都倾向于萧锵当权,因为他们知道,废立君皇的大臣只有篡位这一条路可走。所以他们皆劝萧锵发兵入宫,取萧鸾而代之。其中谢粲更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对萧锵和萧子隆道:“二位王爷只需要乘着油壁车进入皇宫,把皇帝带出来,挟持到朝堂之上,左右辅佐,发布号令,我和其他人关闭城门,带卫士前来声援,又有谁敢不听从呢?只怕东府的人瞬时之间便会乖乖把萧鸾绑了送过来。”
  萧子隆听罢,便想按照此谋划进行,可萧锵却因为朝中兵力全都控制在萧鸾手中,而且考虑到萧鸾不一定就会篡位,所以很是犹豫,没有答应实行。可因为当时参与谋划的人很多,这里面便有萧鸾的耳目。于是,其耳目便将这些谋划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萧鸾。
  萧鸾听罢,当天便派人包围了萧锵的府邸,紧接着便将萧锵、萧子隆、谢粲等人全都给杀了。
  当时,齐武帝一众儿子中,就属萧子隆最为强壮高大,而且颇有才能,所以萧鸾很忌惮他,这便趁着这次的由子将萧子隆给弄死了。
  再说之前提到过的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
  话说萧子懋闻听萧锵和萧子隆都被萧鸾杀死以后,认定萧鸾早晚都会谋朝篡位,于是集结士兵准备造反,并和心腹陆超之、董僧慧道:“我已经决定起兵反抗萧鸾,这件事如果能成功,朝廷就将获得安宁,如果我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虽死犹荣!”
  话毕,陆超之频频点头,董僧慧也赞同道:“江州虽然地域狭小,但宋孝武帝就曾从这里起兵成功。现在,我们如果发兵进京,讨伐萧鸾杀害萧昭业之罪,肯定无人能够抵挡,所以,我赞成殿下的提议。”
  于是,反叛萧鸾的口实就这样确定了。萧子懋想的是打萧鸾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可坏事就坏在了他的孝心上。
  萧子懋的母亲当时还在建康,萧子懋怕造反之后老母受到牵连,便派心腹前往建康去接回老母阮氏。那阮氏是一个毫无头脑的老太太,听说这件事以后吓得不知所措,便就第一时间将此事告诉了同母哥哥于瑶之,想询问他的想法。岂料于瑶之得知此事以后,立即禀告给了萧鸾。
  次日,萧鸾控制天子萧昭文发诏内外戒严,之后便派遣中护军王玄邈率主力讨伐萧子懋,另外又派将军裴叔业和于瑶之率另外一军袭击寻阳,声称是郢府司马。萧子懋知道情况以后仓促调兵三百守卫湓城。裴叔业则朔江而上,到了夜间又回过头来袭击湓城,于是轻易将此城攻陷。可这时候,萧子懋也集结好了部队,他手下的士兵们战意十足,都自告奋勇跃跃欲试。裴叔业见此士气微微有些心虚,便派于瑶之去说服萧子懋道:“你现在如果回到京城不会有什么危险,还能做一个闲散官员富贵一生,何必去做那明知必败的事呢?”
  是呀,这次起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出其不意,可现在,大事未行却已经被敌人知晓,这事还有成功的可能吗?因此,萧子懋变得犹豫起来,这就没有第一时间对裴叔业发动攻击,他手下那些将兵们的士气也就开始逐渐由高涨变为低落了。
  中兵参军于琳之虽然是萧子懋的手下,可更是于瑶之的哥哥。他劝说萧子懋以重金贿赂裴叔业叛变可以免除灾祸,如此必能转危为安。萧子懋信了,便派于琳之去劝说裴叔业,可刚刚见到裴叔业,这货便和裴叔业道:“萧子懋让我来劝降将军,将军何不假意投降,之后率军进入江州城,如此,一举便能将萧子懋生擒,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终的胜利。”
  裴叔业不敢全信,便命骁将徐玄庆带领四百兵士随于琳之进入江州。萧长懋不知自己已经被卖了,还以为真的劝降成功,便无知地打开了城门。结果,城门刚刚打开,那四百士兵便疯了一般冲进城内到处砍杀。
  裴叔业见状,直接率主力大军跟进狂攻。
  城门被破,使得里面的官兵知道必败无疑,于是大家四散而逃,再没有一个人有丁点儿的抵抗之念。所以很快的,城主府就被突破了。当时,最快的便是于琳之所率领的二百刀斧手。他为什么要这么快呢?因为第一个砍下萧子懋脑袋的人一定会被加官进爵。那萧子懋见第一个冲进来的竟然是于琳之,于是破口大骂:“畜生,这些年来我何曾亏待过你?你竟然做出了如此猪狗不如的行径,你还是个人吗?”
  于琳之虽然是个小人,但也有脸皮,见萧子懋如此骂他,赶紧用袖子挡住自己的脸,并对手下将兵急切道:“赶紧给我剁了他,别让他再在这放屁!”
  于是,萧子懋就这样被活活砍死。
  萧子懋死后,王玄邈又抓住了董僧慧,他尊重董僧慧的为人,所以在杀他之前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遗言。
  635
  萧鸾上位(下)
  董僧慧道:“晋安王萧子懋举义兵讨伐叛逆,本人确实参与了谋划,现在能为这样的明主而死,我死而无怨。要问我还有没有什么愿望,我希望,能在主人葬礼完毕之后再让我去死,我要在其死之后继续侍奉。”
  一听这话,王玄邈更觉得董僧慧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就把这情况告诉了萧鸾,结果萧鸾也不忍杀他,便将董僧慧发配到东冶做苦工。
  萧子懋的儿子当时才九岁,他以二寸丝绸写了一封书信托人交给了董僧慧。我不知道这封信上写了什么,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但当董僧慧看过这封书信以后,却仰天长啸:“这是小公子写的呀!!!”之后,便气绝身亡了。
  再看陆超之。
  江州城破以后,和陆超之相交莫逆的于琳之劝说陆超之逃跑,并承诺他会帮助他拖延,可陆超之只是鄙视地看了于琳之一眼:“人迟早都有一死,这没什么可畏惧的。我如果逃了,不但已经死去的殿下家人无人照料,而且恐怕还要遭受别人地嘲笑,我可不是某些人,没有那么不要脸。”
  话毕,于琳之又羞又怒,转身便去了。
  这之后,王玄邈等人想把陆超之押送到京都,而陆超之则端坐不动,等待他们前来抓捕。时,陆超之的一个门生就在其身后。他认为,只要杀了陆超之就一定能得到奖赏,于是便在陆超之身后一刀剁掉了陆超之的脑袋。然而让人震惊的是,陆超之的人头虽然落地,但身子依然坐在那里不曾倒下。那门生吓得连连后退,可王玄邈却认为这是忠臣死去才会有的异象,所以以丰厚的物品装殓了陆超之。而那个不要碧莲的门生却也舔着一张大脸来举棺入葬。可就在这时,那棺材却突然坠下,正好压在了那个门生的脑袋上,一下便将此人的脖子给折断了。当时人见到都大声叫好,认为这世上真的恶有恶报。
  再看萧鸾。
  话说当萧鸾得知萧子懋被灭的消息以后便派平西将军王广之去南兖州攻击安陆王萧子敬。结果萧子敬不是对手,被轻松斩杀。
  再之后,萧鸾又派徐玄庆带兵前往各州去诛杀那些“有可能”造反的诸侯王。临海王萧昭秀是荆州刺史,一直都没有反对萧鸾的心思,如今一看大军向荆州而来,便吓得要前往京城主动伺候萧鸾。可徐玄庆根本不想给他这个机会,到了江陵以后便想不经汇报便直接杀了萧昭秀。可还未等他行动,荆州西中郎长史何昌㝢便义正言辞地道:“我受朝廷委托辅助临海王已经好久了,所以我知道,临海王从来没有什么过失,更没有过反抗朝廷的念头,你不过是朝廷派来的一个将军罢了,就想杀害诸侯王?我告诉你,有我在,你休想!除非你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徐玄庆虽然有胆子杀诸侯王,但却没胆子杀地方重官,所以只能放弃,萧昭秀这才得以活着返回建康当一个闲散王爷。
  与此同时,萧鸾又派吴兴太守孔琇之主管郢州事务,并暗下旨意,让他杀死晋熙王萧銶,可孔琇之不愿做那屠杀诸侯王之事,又怕连累家人,便绝食而死了。
  时,裴叔业从寻阳出发来到了湘州,想要杀掉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萧锐手下的心腹周伯玉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将本州的将军们召集在一起吼道:“殿下勤政爱民,这是众所皆知的,所以朝廷不可能会下这种命令,这一定是有心之人想要暗害殿下!现在,我便要斩掉裴叔业,发兵匡扶社稷,你们谁敢……啊!!!!”
  未等这家伙说完,后面一人便拿刀直接砍掉了周伯玉的脑袋。是呀,现在整个南齐谁不知道萧鸾只手遮天,这家伙想要造反,不是害我们吗?不如一刀结果了他,还能拿些奖赏。
  就这样,唯一敢抵抗裴叔业的周伯玉死了,裴叔业顺利地斩下了萧锐的人头。
  之后,郢州刺史晋熙王萧銶、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皆被杀害。
  至是,在外围能对萧鸾形成威胁的宗室已尽数被萧鸾诛杀,他终于全无后顾之忧,可以实行自己的计划了。
  10月,为了保住性命,萧昭文任命萧鸾为太傅、大将军、扬州牧、中外大督,并加以特殊礼仪,进爵为王。可萧鸾才不鸟这些,他真正想做的是皇帝屁股下的宝座,因此广招朝廷名士参与筹谋。
  侍中谢朏心里不愿意,于是就请求出任吴兴太守。他到任之后,给担任吏部尚书的弟弟谢淪送去了好几斛酒,并且送信一封道:“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使劲儿地饮酒,哪怕是每天都喝得不省人事,但一定要记住,对政事一定要小心谨慎,更不要掺和到人事中去!”
  再看齐帝萧昭文。
  话说那萧昭文即位以后,不但手中没有半点儿权力,甚至连每天的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的起居饮食等所有事项都要经过萧鸾的允许才能进行。有一次,萧昭文想吃蒸鱼,可太官令竟然说没有萧鸾的命令不能给他做。萧昭文知道,丧失自由还是小事,可如果自己继续占着这个皇位的话,很有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命也会没有。而现在萧鸾之所以还没有杀他,还如此严重地剥夺他的自由,就是在点他,让他赶紧把屁股下的宝座让出来!如此,他小子兴许还能得一条狗命继续残喘。
  于是,悟透了的萧昭文立即找到并哀求太后一起向满朝发布诏令:“新继位的皇帝年龄太小,不明国事。况且,他从小便体弱多病,实在无法负担朝政。太傅宣城王萧鸾,是宣皇帝的嫡孙,又深得太祖皇帝的钟爱,所以应该继承皇位。至于现在的皇帝,降为海陵王,让他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就行了。至于老身,也因为年老多病,所以从此不再过问朝政。”
  公元494年10月22日,萧昭文退位,萧鸾上位,是为南齐明帝。
  636
  第三章 三次南征
  3.1南征决定
  萧鸾即位以后,大赦天下,改年号建武,任命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封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加封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可以说,但凡是萧鸾的亲信,他都拉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再看北魏。
  南齐萧鸾篡位之事很快便传到了北魏。时,北魏国富民强,甚至精良战马都达到了恐怖的二百多万匹!刚刚迁都洛阳的拓跋宏认为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开始调集兵力,准备真正大规模讨伐南齐,正巧这时候南齐雍州刺史曹虎派密使前来请求投降,并承诺以里应外合之法配合北魏拿下南齐,拓跋宏便定下了南征之决心。
  11月,北魏先遣军出动,分别是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向义阳进发,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钟离进发,平南将军广平人刘藻向南郑进发。又任命尚书仆射卢渊为安南将军督率襄阳前锋军。
  卢渊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不足以成为元帅,况且恐怕曹虎根本就是诈降,所以请求拓跋宏能换人任命,可拓跋宏十分喜欢和信任卢渊,并没有答应他的条件。
  数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想要亲自挂帅入侵南齐,所以宣布内外戒严,继续大批量集结士兵。
  又是数日后,相州刺史高闾见拓跋宏即将亲启大军向南征伐,遂上表建议道:“国家刚刚迁都洛阳,百废待兴,而曹虎又不派人质,足见其根本没有诚心,所以不应该轻举妄动。”
  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有,不过现在的北魏太过强大,拓跋宏以为,那曹虎不来也没什么所谓,便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12月,曹虎再也没有派使者前来商议投降之事,于是拓跋宏召集满朝文武商议接下来如何行动之事。这些大臣中有人认为不可行动,有的则认为可以行动,所以拓跋宏道:“现在众说纷纭,使朕不知所从,如果想把行动与否的利弊得失讨论明白,应该分立宾主,互相引发,共同探讨。下面,以任城王和镇南将军为主张留下的一方和以朕为主主张行动的一方展开讨论,哪方分析的更高明就听取哪方的建议。”
  于是镇南将军李冲首先发表意见道:“我们目前正是迁都的开始,诸事都是草创阶段,大家都想有一段安宁的时期,再加上我们对作为内应的曹虎根本不了解,情况很不明朗,所以还请不要轻举妄动。”
  拓跋宏反驳道:“曹虎投降一事虚实如何确实难以判断,不过又有什么所谓?如果曹虎投降是虚假的,朕也可以借此巡视抚慰淮水一带,探查一下民间的疾苦,使那里的百姓知道朕的仁政善德之所在,以便让他们产生归顺本朝的心思;如果曹虎的投降属实,我们若不及时加以接应,就会错失良机,有负于他一片弃暗投明之心!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话毕,任城王拓跋澄站出来道:“曹虎没有派人质,也没有再遣使者来联系,其中之诡诈是显而易见的。如今从代京新搬迁到这里的民众,实际上还是存在恋土情节。他们携老扶幼、长途跋涉地来到这里,刚刚到达洛阳,房间还没有一间,食物也没有储备一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非但没有帮助他们过冬,还要驱使他们去冲锋陷阵,这样恐怕并不是什么正义之师。况且,先遣部队已经开始进发,如果曹虎真的要投降的话,就等先遣部队平定了樊、沔之后您再出征也不晚啊。如今时局未知陛下便轻举妄动,只能使军中上下疲劳,如果徒劳而返,恐怕会有损于我朝天威,反而使贼军的气势更为嚣张,所以万万不是妥善之计。”
  话毕,司空穆亮带着一群人皆站出来力挺大规模南征,并且希望拓跋宏马上便出发向南。见状,拓跋澄大怒道:“你们这些人之前在平城的时候,听说陛下要大规模南征,一个个全都流露出担心的神色,私下里议论时,更是不同意陛下南征。怎么着?今天面对陛下之后又是另一种态度了?像你们这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见风使舵的人,已经到了欺君罔上的程度!这就是你们这些国士的忠义和品格吗?!!!我告诉你们,万一这次南征以失败而告终,那就是你们这群小人所造成的!”
  话毕,李冲直接跪在拓跋宏面前大声吼道:“任城王对国家忠心耿耿啊!!!!!”
  他为什么要这么夸张呢?因为今天拓跋澄很是有点儿上脑,说话的语气也非常狠,甚至把拓跋宏都给骂进去了,他就是怕拓跋宏一气之下把拓跋澄弄了,这才赶紧做出拓跋澄是一个忠诚于北魏的直臣的样子(本来也是),提前一步堵上了拓跋宏的嘴。可拓跋宏却摇了摇头道:“任城王认为这些赞同朕的臣子都是小人,可与朕所见不同的人难道就一定是忠臣吗?常言道‘夫小忠者,大忠之贼’,这不正和眼前的情形十分相似吗?”
  拓跋澄:“臣愚昧无知,虽然属于小忠之列,但归根结底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是为了国家的大利而在思考建议,不知所谓的大忠者,又是出于什么典籍?”
  这话把拓跋宏说得哑口无言,可最终依然决定亲率大军向南征伐。
  637
  3.2拓跋宏第二次大规模南征(上)
  公元494年12月,拓跋宏以萧鸾篡位为名,继续大举南伐,其留北海王拓跋详、李冲同守洛阳,然后便亲率大军南去征伐。其南征各路部署如下:
  使赵郡王拓跋干(拓跋什翼健曾孙,北魏四朝元老,从拓跋焘时代开始便活跃于北魏的军界之中,其极善指挥骑射作战,所以有‘射鸱将军’之称号)都督中外诸军事,主持大局。
  使征南将军薛真度督四将之军直奔襄阳。
  使平南将军刘藻挥兵向南郑。
  至于拓跋宏自己,则亲率主力大军于后缓缓跟随,跟进脚步非常谨慎。
  28日,魏军开始对南齐淮水一带展开全面打击,南齐寿阳、钟离、马头等处皆遭到了狂猛的攻势,被掠走的百姓物资甚多。因为之前魏人曾在南侵的过程中对南朝百姓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屠杀,使得南朝百姓到现在都憎恨北魏。虽然这事儿不是拓跋宏干的,但拓跋宏依然想让魏人摆脱这个“刽子手”的称号,于是将所俘虏的百姓全部释放,让南人也知道,他们北朝人并不是那么冷血。而在这期间,曹虎从来没有半点儿动静,这也就让人们都看清了,曹虎这厮就是在诈降。
  公元495年正月,北魏大举南侵的消息传到建康,萧鸾高度重视,遂布置如下防卫以拒北魏:
  使镇南将军王广之都督司州以拒北魏刘昶。
  使右卫将军萧坦之都督徐州以拒拓跋衍。
  使尚书右仆射沈文季都督豫州以拒拓跋宏主力。
  与此同时,又使太尉陈显达都督西北诸军,往来于新亭、白下之间,以虚张声势之法牵制北魏军团。
  2月,拓跋宏率领的三十万武装骑兵抵达寿阳,其骑兵数量一眼望不到头。十分震撼人心!
  次日,拓跋宏抵达八公山,遂乘兴作诗,可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下面侍从赶紧拿大伞给拓跋宏撑上。可拓跋宏却一把将大伞打开,淋着大雨吼道:“看看下面,我数十万大军都在雨中肃立,我拓跋宏多什么?我要和士兵们一起淋雨!”
  这之后,拓跋宏又开始巡视各军,抽营而入,看到生病的士兵便去亲自安抚慰问。
  又次日,拓跋宏三十万铁骑将寿阳围得铁桶一般,可当时,四方战线都处于胶着状态,北魏虽然战马精良,可人家南人根本不和你打野战,就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往死里拖你,而萧鸾的防守布置又非常得当,所以一直到现在,双方战事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拓跋宏怕自己单兵深入会有危险,便打算试探寿阳一番。如果这些人已经胆寒,那么他就在瞬息之间拿下寿阳。可如果这些人战意很强,他就要想想其他的办法了。于是,拓跋宏命人在城下吼道:“里面的人听着!我家陛下心怀仁慈,命尔等话事人出来对话,如果能让我家陛下满意了,不介意饶你们一城人的性命!!!”
  时,寿阳主要负责人为萧遥昌,但他身为主将,不可能亲自去阵前答话,于是命崔庆远上前。那拓跋宏身后虽然有数十万雄兵,可崔庆远凛然不惧,直接便质问拓跋宏出兵南侵的理由。拓跋宏手拿着马鞭轻轻拍打着另外一只手,然后以极为蔑视的口吻道:“理由?当然有理由!你小子是想让我直接数落你们所谓皇帝的罪过呢?还是顾及面子,让我含含糊糊地说?”
  崔庆远:“我们齐人行得正,没什么怕人说的,您有话就请直说!”
  拓跋宏:“呵呵,行,那我问问你,你们君主为什么要连续废去两个皇帝而自立为君呢?”
  崔庆远:“废去昏君,另立明主,并非只有我朝才发生吧?不知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疑问?”
  拓跋宏:“呵,那我就问问你,武帝(萧赜)的子孙们现在都在哪里?莫不是都让你们那位所谓的帝王给弄死了吧?”
  崔庆远:“七位藩王叛国问罪,已经被斩杀了,其余多位藩王现在都在朝中担任要职,怎么就被杀光了?”
  拓跋宏:“呵呵,好一套早就准备好的说辞,那萧鸾如果没有忘掉忠义之德,为什么不从前帝近亲中选择一人立为新帝,而要自己当皇帝呢?还说他没有野心?”
  崔庆远:“周成王有亚圣的品德,所以周公立他为君而自己辅佐。可是,如今本朝前帝的近亲中根本没有能比得上周成王这样的人,所以不能立为君皇。况且,汉代霍光也曾舍弃汉武帝的近亲而立汉宣帝刘询,只是因为他贤德而已。”
  拓跋宏:“呵呵,说得好听,可人家霍光有自立为皇吗?我只知道,你们家所谓的帝皇可是将皇帝赶下去,自己为皇了呀。”
  崔庆远:“这话问的,人家霍光是外姓,并不是皇族。而本朝圣上从血缘上正可比当初的汉宣帝刘询,他霍光又如何能与我家陛下相提并论呢?”
  说实话,这拓跋宏的口才是真的不怎么地,于阵前答话被崔庆远如同机关枪一顿突突突,最终被呛得哑口无言。而在这之后,拓跋宏也向东而走了。因为从崔庆远的语气来看,寿阳城的抵抗意志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他打算先协助其他部队打开局势,之后再徐徐图之。用兵可谓谨慎至极了。
  哇~~~,最近好多新朋友,这就更新
  638
  拓跋宏第二次大规模南征(下)
  公元495年2月9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放弃寿阳,沿河东下,所到之处百姓安居,无有骚扰,前来供粮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街道。
  17日,拓跋宏到达钟离,然后便督东路军对此一带的南齐城池展开猛攻。萧鸾见状,立即命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率大军前往救援,并成功进入了钟离,和北魏军打起了消耗战。
  再看西部战线。
  时,刘昶、王肃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义阳外郊安营扎寨,并在营寨周围挖坑掘树,立三层防御以防止义阳军夜袭。
  这一切都做好之后,魏军遂对义阳展开猛烈打击。据史料所载,时之义阳,从早到晚都被如蝗一般的箭雨所攻击,城中百姓不敢出屋,城中士兵始终都要躲藏在大盾之下才能生存,根本不敢露头。所以义阳危机到了极限,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危险。
  萧鸾见状,立即命王广之领兵前去援救,又命青、冀二州大督张冲独率两州之兵在魏军身后对其领土进行打击,以分魏军之势。张冲领命,立即派遣将军桑系祖去攻打北魏的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又派遣将军杜僧护去攻打北魏的虎阬、冯时、即丘三城。与此同时,又派青、冀二州刺史王洪范派军队前往攻击纪城。
  因为现在北魏大部分兵力都在前线,而剩余的部队也要防守洛阳以及北边边境,所以山东一带的兵力部署很少,于是这个几座城池都被轻松攻破。
  拓跋宏见状,立即命距离很近的刘昶分一部士兵前往救援。刘昶不敢不从,便依言而行了,这也就大大地分散了刘昶所部的力量。
  再看义阳方面。
  南齐将领王广之领命以后,立即带着部队救援义阳。可就在他即将到达义阳之时,却被北魏那惊天兵力所震慑,愣是吓得不敢前进。而这时,义阳城中频频告急,如果再不对其进行援救,那么义阳百分之百会被攻破。而义阳一旦被攻破,处于观望状态的拓跋宏也必定会行动。因此,实在看不下去的黄门侍郎萧衍请求率一部前往增援。
  得,有胆儿大的去送死还不好吗?如此,到时候义阳被攻破就怪不到他的身上了,反正自己也派人去援救了。
  于是,王广之非常开心地将自己麾下比较精锐的一部分士兵交到了萧衍手上,让他前往试水。
  那萧衍领命之后,立即率军从小道出发,偷偷摸摸进入了距离魏军只有几里的首贤山上,然后命大军在山上多竖旌旗,好像自己有十来万人的样子。由于首贤山非常雄伟,所以远处义阳守军一下便看到了,遂大呼:“援军来了”,士气因此狂增。
  而北魏的部队呢?因为不知道首贤山到底有多少齐军,所以没敢轻易发动攻击。双方就这样僵持在这里。可就在当天夜里,大风忽起,方向还直吹魏军大营。萧衍见天赐良机,遂秘密遣精锐游走至魏军营寨之前,偷偷将大营外的围栏点着。那本是星星之火,没有什么威胁,可如果加上狂风,威胁就太大了。
  所以瞬时之间,这星星之火伴随着狂风便冲进了魏军大营之中。然后,大营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无数魏兵光着屁股到处乱跑,场面那叫一个混乱。萧衍见状,直接率全军对魏军展开了决战式攻势。而义阳城中官兵见友军已经出击,也大开城门对魏军形成夹击。刘昶本就不知齐援军有多少人,如今还是黑夜,又遇到两面夹击,就更加无法判断战场之局势,所以直接下令逃跑。于是,整个魏营之中乱上加乱,相互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最终,萧衍以微弱兵力大胜魏军,解了这个义阳之围。而魏军到底损失了多少,史料并没有记载,不过从这之后拓跋宏的表现来看,我估计死的应该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东部战线。
  时,拓跋宏率三十万大军向南,准备兵压长江,萧鸾闻听此消息以后,立即在江南疯狂布防,并紧急遣使往广陵,命广陵太守死守此城,一定不能让北魏将此城夺取。
  3月初,北魏各个战线依然没有捷报,并且西部战线全线失利的消息亦传到了拓跋宏的耳中,如此,西部就成了真空地带,所以这时候的拓跋宏已经有了撤退的念头,可是他还是不甘心,所以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乃于淮河中的洲岛上修筑了城堡,又在南北两岸修筑了城堡,并且在水中树立了栅栏,以断绝南齐援兵之路。
  那萧坦之反应迅速,立即命裴叔业率军攻击新建的两座城堡,结果全部告破摧毁(过程未载)。见状,极不甘心的拓跋宏又想在淮河南边继续修建城堡,然后派重兵把守,以便安抚新近归顺北魏的该地百姓。可战事到了如今,却一点儿进展都没有,这使得拓跋宏对自己本次南征是否能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疑问。说白了,就是没底了。于是他特意召集文武大臣询问,并在同时又向各州刺史写信征询。结果,相州刺史高闾的观点改变了拓跋宏的想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孙子兵法》说:‘如果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可以包围他们,如果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可以进攻他们。’起初,朝廷仅仅从接受曹虎投降这一点来计划安排,所以出兵数量不多,然而东西战线拉得太长,故难以取得成功。如今,您又想在淮河南边筑城防守,以便招抚百姓。这可行吗?过去,世祖皇帝以排山倒海之势,率领步骑混编将近百万南下瓜步,各州郡闻风而降,然而唯有盱眙这个小城却怎么都攻不下。最后只能班师回朝,没有守住一座城市,也没有开辟一寸土地,难道这是因为没有人力吗?并不是!只是因为那些重镇要地还没有夺取到手,所以不急于镇守那些不重要的小地方。堵水要先塞住水源,伐木要先断其根本,如果本源尚在而只攻其末流,最后一定不会有什么成果。寿阳、盱眙、淮阴这三个地方,是淮河之南的重镇要地,如果不攻克其中一处,而要留守别的孤城,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一旦在此筑城,外围有敌人据要冲之地而相逼,淮河又隔断了我们和北方内地的联系,配置的士兵少了不足以自守,配置的士兵多了粮食又难以运到。再说,一旦大部队撤退回国,留下来的士兵们一定会感到孤单害怕,士气便会降至冰点。如此,南朝一定会派兵攻打我方,而就凭到时候我方的士气,如何能守住齐人连番不断的进攻?现在天气开始转暖,雨季就要到来,如果再不有所动作的话,瘟疫便将肆虐我全军。还请陛下能像过去世祖皇帝那般,及时调转马头,撤军回国呀!微臣认为,现在国家首要之任务并不是平灭南朝,而是先经营好洛阳,积蓄力量,静观机会,广布仁德,施行教化,等国内更安定平和了,更加富足了,到那时候,哪怕是不打南朝,他们也一定会丧失继续抵抗我们的意志。”
  看过这封书信以后,拓跋宏更强烈了撤兵的念头,并且没等这封奏书到几天,尚书令陆叡的奏书也到了,所说内容和高闾也基本相同,所以拓跋宏采纳了二人的观点,遂决定引军北返。
  639
  3.3北魏退军
  公元495年3月,拓跋宏一边秘密准备撤兵事宜,一边又在邵阳洲筑建要塞,以掩盖他要撤退的意图。而南齐崔慧景见北魏在此筑城,还以为拓跋宏要孤注一掷,所以心中非常担忧。见状,其麾下张欣泰却笑笑道:“北魏南侵已经数个月了,可到现在还没有一丁点儿建树,非但如此,还损失惨重,拓跋宏不是傻子,绝对不会在这时候和我们决一生死,所以我料定他们已经有了撤退的想法,之所以这时候在我们前方修建城池,不过是在外表上做做样子,其真实目的还是怕我们在他们撤退的时候追击他们罢了。如果现在我们派人去游说他们,提出甘愿罢兵休战的建议,他们不会不听从。”
  崔慧景听从了这个建议,便派遣张欣泰到邵阳城下和北魏交涉谈判。结果果然达成协定,拓跋宏答应条件并撤兵。不过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命五将率一部士兵于邵阳城驻守,以防崔慧景背信弃义。而事实证明,他的谨慎是对的。因为就在拓跋宏之主力北渡淮水一半之时,崔慧景突然遣精锐占领河中之洲,将整个北魏主力切成了两半。一时间,南岸没过河的士兵大乱一片,如果这时候北魏北岸之军反应稍慢一点,南岸之军便有可能彻底崩坏。还好,拓跋宏反应迅速,他见形势危急,立即对周边一群战将喊道:“谁能为朕拯救南边的兄弟们,朕便封其为直閤将军!”
  话毕,战将奚康生(奚康生,今河南阳翟人,A级骁将,A-级统帅,是北魏著名将领)直接站出来道:“我去!”
  之后,奚康生率兵驾驶N多竹筏(上面装的全是柴草等易燃品)扑向齐军,当快要到达洲中之时,将竹筏全部点燃,直接冲向齐军战舰。
  一时间,火光冲天,齐军超过一半战舰都被烧毁。
  这还不算。火势在大风的“协助”之下直闯进了洲中,将齐军烧得灰头土脸。而奚康生则带着士兵通过潜水的办法直接杀到了洲中,对着齐军便是一顿疯狂砍杀。河州的齐兵抵挡不住,只能落荒而逃。
  拓跋宏见状,立即命南安前将军杨播(今陕西华阴人,和奚康生一样,都是北魏著名的将领,两人之间水平也差不多)率三千步兵开道,五百骑兵殿后,赶紧率军速至北岸。
  本来,到这时,战斗便已经可以分出结果了。可正巧南齐建康方面的援军又到达战场,便直奔杨播杀了过去。可杨播悍不畏死,率领三千前军便杀了过去,一边杀还一边对南安士兵发布号令,让他们放心渡河,他不会放一个敌兵过去。
  就这样,杨播率三千士兵和数倍于自己的齐军在江上和洲中展开了拼死搏杀,这一战就战了三天之久。期间,拓跋宏是想救援的,可当时河水太急,派大批量援军下河很容易出现意外,所以他虽然痛心,但依然没有派出援军。而等到第三天过去,所有南岸士兵都已经顺利渡河,水势也已经减缓了好多,见状,已经猩红了双眼的拓跋宏立即命步兵组建了一支好几万的船队去救援杨播。齐军见状,不敢恋战,只能无奈退回。
  那杨播这时候只剩下三百多战士,他们的刀砍卷了,甚至连随身的粮食和淡水都已经吃喝完毕。可哪怕是这样,见到齐军撤退,杨播也带着士兵在洲中呜嗷喊叫道:“咋跑了呢?!!!!老子现在要渡河北上了,你们这帮废物来呀!!!来呀!!!”
  齐人虽然气得青筋暴起,但见魏军的船队呼呼啦啦的直往这边冲,只能无可奈何地撤退了。
  时,拓跋宏之主力部队虽然已全部渡河,可阳洲上还有魏兵一万人,而这时候,拓跋宏已经顾不得他们了,只能修书一封,让这些北魏大兵自行撤退。而这些身在邵阳的北魏大兵呢?不知他们仗的是什么势,那真叫一个狂。他们收到拓跋宏的信件以后,根本不偷偷摸摸地行动,大白天就收拾东 方方地往北撤退。并且在走的时候还遣使来见崔慧景,大概意思是:“那个啥,大爷我们要走了,有物资带着太累,崔大人破费,给我们五百匹马吧!”
  这话一说,崔慧景立即火冒三丈,X的,你们皇帝都他X不敢这么和我说话,你们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这犬吠?于是,盛怒的崔慧景便打算组织士兵,对北魏这些军队展开追击。可张欣泰却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归兵不杀,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因为那些要回家的士兵往往都会舍生忘死,所以不可轻视。再加上这一万魏军都是北魏的精锐更是陆战上的行家,所以如果我们要对其进行追击的话,一旦不能在水上追上他们,很有可能会被这群魏人反杀。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功劳已经不少了,不在乎剩下这么一点儿功劳,可如果要是被这些魏人反败的话,您非但没有半点儿功劳,反倒极有可能会被建康处分,所以还请大人能三思而后行。”
  话毕,崔慧景频频点头,这便没有对魏人进行追击。而等这场南征大戏结束以后,整个南齐都解除了戒严,各位大将都回到了建康以后,萧坦之却对萧鸾道:“邵阳洲被困的魏军有一万多人,但是崔慧景和张欣泰二人却任凭他们逃走而没有追击,往小了说,这是纵敌,往大了说,他们很有可能是在储备自己的力量,这意图,陛下不可不防啊。”
  所以,在这次大战之后,凡是参与了战斗的将领全部得到了封赏,只有战功卓著的崔慧景和张欣泰没有得到半点儿封赏。由此可见,京官儿一张嘴,更胜十万人。
  那么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除了东线和西线的战斗以外,其他地方又都发生了什么了呢?我觉得,各位看官还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640
  3.4过程
  首先,义阳方面:刘昶二十万大军失败以后,狼狈逃回洛阳,当即便负荆请罪,请求拓跋宏能砍下自己的脑袋。可拓跋宏却道:“这一次南征,本来就不是时机,是朕决策失误,和将军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免去了刘昶的死罪。
  南阳方面:往前几个月,就在拓跋宏刚刚抵达悬瓠之时,卢渊受命对南阳发动了攻击,卢渊虽然兵强马壮,但军粮的数量并不乐观,所以请求拓跋宏能允许自己先行攻下赭阳(河南方城),以取得大量粮食。拓跋宏认为有理,遂行批准。于是,卢渊与征南大将军城阳王拓跋鸾、安南将军李佐、荆州刺史史韦珍等共攻赭阳。
  南齐北襄城郡太守当时正在赭阳,所以立即关闭城门,以坚壁清野之法对抗魏军。
  时,北魏将领薛真度亦率军到达赭阳以北,可却被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新野太守刘思忌所阻挡不能进。所以两边皆成相持之势,交手百日而不得尺寸之功。
  4月,淮水方面之北魏主力撤退,攻击赭阳、南阳之军又损失惨重,所以在不得已之下只能撤兵。可两路大军皆遭到了南齐的追击,于是损上加损,所以北魏南阳方面军亦以惨败而告终。
  梁州方面:
  当拓跋宏率军到达钟离时,其仇池镇都大将、凉州刺史拓跋英(山西大同人,北魏A级将帅、S级音乐家,用兵以善谋、奇兵而著称)便请求以本州之兵会刘藻之军共攻汉中(南郑),拓跋宏许之。
  南齐梁州刺史萧懿闻讯,立即命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率两万人据角弩谷、白马、沮水(皆在甘肃、陕西交界处一带)设立五处军寨以拒之。拓跋英认为,这五处军寨都不相连,双方之间的通路还艰险难走,所以肯定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增援,而五寨都是纵向而立,所以只要一处军寨被突破,那么其他四寨便可不攻而破。于是,拓跋英集全军之力攻其一寨,果然在短时间内攻破。而此一寨被攻破,其他四寨尽皆溃散。拓跋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便将部队分为四股,分别对这些退兵展开追击。结果,魏军斩杀三千余齐军,并俘获七百多齐军。
  这还不算完。
  这次战斗之后,拓跋英料定齐军还会再派人来,而来之方向八成是从南郑往自己这条路,因为萧懿现在已经将整个汉中的主力全部集中在此处。因此,拓跋英表面装作慢慢向南郑进军,实际上却提前派出骑兵隐藏在南郑往自己的必经之路,只等齐军跳进口袋。
  而萧懿果然没有让拓跋英失望,在失败以后又派了姜修迎击,结果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再之后,萧懿又集中全城之兵给一将领阻击拓跋英,结果再被拓跋英所败(第三次阻击战之细节史书未载)。于是,拓跋英在连续三次大胜以后成功围困了南郑。
  魏军围困南郑以后,拓跋英严令禁止士兵掠夺百姓,让他们将南郑周围村落的百姓当成自己国家的百姓一样,只要发现有谁敢欺辱百姓者,杀无赦!于是魏军军纪严明,无人敢作奸犯科。远近百姓皆附,争相供给魏军粮食,魏军之粮饷问题也得以解除。
  那萧懿见魏军兵盛民附,自知无法在野战上取胜,便只能坚壁清野,并亲自登上城墙指挥。拓跋英见此也不惯着,亲自率领大兵攻城。结果,因为南郑城池坚固,士兵拼死力战的关系,使得魏军连攻十日都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萧懿见拓跋英之军已经开始士气低落,料定这厮在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撤退,便秘密遣使往仇池诸氐,劝他们起兵切断拓跋英的退路,并且承诺,只要他们能切断拓跋英之退路,南齐便会给诸氐无尽的好处,并且成为诸氐的保护伞,让他们不遭受北魏的欺负。
  这些氐人大多都比较困难,所以一听这个提议便满口答应了。
  四月,北魏孝文帝撤军返回洛阳,便遣使召拓跋英返回。拓跋英奉旨以后,先让老弱东返,然后亲领大军在南郑外叫阵,并写信给萧懿道:“萧大人,我马上就要返回驻地了,到时候,你就是想再和我交手都没有机会了。我们为什么不在分别之前彻底决出一个胜负呢?如此,输的人不过一死罢了,而赢的人却将会得到巨大的功劳。这何乐而不为呢?我会在城外等你半天,给你立功的机会,可如果你把握不住,那就和我没关系了。”
  结果,拓跋英在南郑城外足足等了半天萧懿都没有出来。伴随着拓跋英不屑一笑,魏军便大大方方撤兵了。而因为拓跋英用兵太过诡诈,那萧懿硬是在明知道有诸氐断后的情况下都没敢派出追兵,而这,就坑苦了这些氐人。
  在撤退的过程中,魏军正好遇见了堵路的氐人,拓跋英的将领们都非常害怕,怕会被两面夹击,可拓跋英却猖狂笑道:“你们不用怕,只管集中力量给我狠狠地打,放心,他萧懿没追击我那个胆量。”
  于是,魏军对诸氐展开了全方位猛攻。
  结果,诸氐大败,魏军成功返回驻地。
  以上,便是这次北魏南征的全部过程了,我们继续正文。
  641
  3.5全面汉化
  公元495年4月15日,拓跋宏到达小沛。
  21日到达瑕丘。
  22日到达鲁城,亲自去孔子庙祭祀了一番。
  23日,拓跋宏封孔子后代四人、颜渊后代两人的官职,并且选择孔子的嫡系后代长子一人封为崇圣侯,奉掌祭祀孔子的义务,又命令兖州修缮孔子之墓,重建碑铭。
  30日,拓跋宏到达碻磝,命令谒者仆射成淹准备舟船,想乘船从泗水进入黄河,朔流而上,返回洛阳。成淹不赞成拓跋宏这样做,于是劝谏道:“陛下,黄河水流很急,极容易出危险,万乘之君不宜乘船通行。”
  拓跋宏却坚持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可平城就是因为没有大河,根本无法漕运,所以京城的百姓才会那么贫穷。如今迁都洛阳,正有黄河在侧,但是百姓害怕黄河之水,所以,朕必须从黄河朔流而上,以此打消百姓心中的恐惧。”
  结果,拓跋宏还真就在黄河中返回了洛阳,也给以后的大谋划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公元495年5月15日,拓跋宏返回洛阳,在太庙向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汇报。
  16日,拓跋宏下诏减去多余官员的俸禄,以便资助军队开支。
  17日,拓跋宏在太庙举行仪式,对南伐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26日,北魏皇太子在太庙举行了加冕典礼,拓跋宏想要彻底改变北方的风俗,为此特意召见文武群臣,问他们道:“各位爱卿希望朕远超商、周呢,还是想让朕连汉、晋都比不上呢?”凝结
  众臣:“臣等都希望陛下能远超先朝!”
  拓跋宏:“那么立下这个宏伟目标之后,是应该改变风俗习惯呢?还是因循守旧呢?”
  众臣:“愿意移风易俗,圣政日新。”
  拓跋宏:“那么你们是只愿意自己实行呢?还是希望子孙后代也彻底改变呢?”
  众臣:“愿意传之百世万年!”
  拓跋宏:“既然这样,那么朕就要实行我大魏开国以来最伟大的改革,希望你们都能听从,不得违背!”
  众臣:“上令下从,有谁能够?又有谁敢违背呢?”
  拓跋宏:“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从今天开始,朕要彻底禁用鲜卑语,全国上下,无论官员百姓全部以汉语当做母语。从今天开始,这天下有的,只有汉文化!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是汉人!从今天开始,整个大魏皆为汉人!!现如今,国家三十岁以上的曾经的鲜卑人,由于习性已经久远,可以宽容他们,不用他们一下子改过来,但是,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人,无论你是民间百姓还是朝中权贵,都必须用汉语给朕讲话,如果有官员不愿意更改的,直接免职。如果有百姓不愿更改的,直接处以肉刑!你们,同意吗?”
  话毕,满场一片寂静,见状,拓跋禧(北魏宗室,聪明强干,是拓跋宏手下心腹之一)直接吼道:“无不遵从圣旨!!”
  拓跋宏接着道:“朕曾经和李冲谈过这件事,李冲说:‘四方之人,语言不通,不知道应该以谁为基准,故为皇者所说的话便是基准!’现在想想,这种含糊其辞,左右逢源的话就是屁话!李冲更应该处死!”
  话毕,拓跋宏转头看向李冲道:“你有负于社稷,应当命令御史直接把你小子牵下去!”
  话毕,李冲赶紧磕头请罪。一看威施得差不多了,拓跋宏又指着负责洛阳各种事务的官员们道:“昨天,朕看见妇女们还穿着夹领小袖的衣服,你们为什么不遵从朕以前的指令呢?当初朕说什么了?嗯~~~?朕是不是说过,从那以后国家的百姓都不准再穿胡服?”
  这话一说,下面的官员磕头如捣蒜,一个个惶恐不已。拓跋宏又道:“如果朕说得不对,你们可以当庭争辩,可为什么要朝上恭顺,退朝就不听从了呢?这种阴奉阳违的事情如果再让朕发现,朕见一个杀一个!”
  于是,在拓跋宏的高压政策下,从洛阳开始,慢慢遍及全国,整个北魏再也没有说鲜卑话的了,整个北魏再也没有穿胡服的了,北魏因此除了姓氏,其他也全面汉化,可以说汉化到了骨子里。
  21日,北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统一度量衡,方法改用长尺和大斗,使得度量衡更加精准。
  同月,南齐皇帝萧鸾开始了卸磨杀驴的行动。
  当初,萧鸾在废黜萧昭业之时,曾许诺萧谌为扬州刺史,可事后却任命他为领军将军,萧谌非常不满,所以经常在公开场合抱怨道:“呵呵,这世间的事真是无法预料,我刚把饭做熟,却被拿给别人了,哈哈哈”。
  时,萧谌已经对萧鸾非常不满,认为是萧鸾欠他的,所以经常干预朝政。几乎是他想用谁就用谁,谁他么也别1313。这些事儿被萧鸾知道以后,便对萧谌起了杀心,不过当时正值北魏南侵,萧鸾为了稳定住军心才没有处罚萧谌。而如今,魏人撤退了,你萧谌就没有再活着的必要了。
  本月25日,萧鸾游赏华林园,与萧谌以及尚书令王晏等几个人一起饮宴,喝得非常开心。宴席结束以后,萧鸾也是微笑着留下萧谌,说有事和他说。可当所有人都走了以后,萧鸾却直接命人擒住了萧谌,并用刀指着萧谌怒喝道:“朕承认,当初隆昌之时,如果没有你,兴许便没有朕的今天。可现在你兄弟三人皆被封为朝廷大官,有爵有权,我对你们已经是够意思了吧?嗯?可你呢?你是怎么报答我的?说他么什么连锅都被送给别人了,你说的这也叫人话?今儿个我就把你给杀了,让你去阴曹地府吃个够!”
  话毕,单手下压,萧谌人头落地。
  那萧鸾深明斩草除根之理,所以在杀掉了萧谌之后,直接便将他那一脉的亲人全部杀绝,所以萧谌一脉从次年开始绝迹。
  642
  3.6汉化的最后一步,北方氏族全面崛起(上)
  公元495年8月,北魏朝廷从全国选拔勇猛武士十五万人担任羽林、虎贲,以充洛阳之守备、宿卫。和当初西汉南北军的性质几乎相同,只有兵力上存在差异。
  同月,北魏金墉宫修建完成,拓跋宏立即再次设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同月,拓跋宏携群臣游览华林园,观看过去曹魏明帝曹叡所修建的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道:“山水是仁者、智者所喜爱的,应该重新加以修复,让它变得更为豪华。”
  拓跋宏道:“曹魏明帝不失为一代贤君,可就是因为喜欢这些东西而被唾弃数百年,朕怎么还能步其后尘呢?”
  话毕,下面一众官员皆称“万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爱好读书,经常书不离手,哪怕是外出时坐在车中或者在马鞍之上,也仍不忘讲学论道。他又擅长吟诗作文,常常骑在马上口头作诗,作完之后不用更改一个字。自从太和十年之后,各种诏令、策书都是自己撰写,不用他人代笔。
  拓跋宏喜欢贤才、善士,求贤心切的程度说是如饥似渴也不为过了。当时,凡是与拓跋宏交往比较近的,拓跋宏总是对他们好像普通朋友一样,从来不以帝王自居。比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这家伙贼猛,记住他统兵作战的能力应该能上S-了)等人,都是因为资质文雅而得到他的亲近,并且担任了重要职位,因此而显贵。
  李冲虽然有时左右逢源,但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为朝廷制作礼乐,可谓成绩斐然。
  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他刚强忠烈,一心为国,弹劾别人从来都是看你是不是犯了错,而不是看你的背景如何。拓跋宏有时想要宽恕被弹劾的人,可每次薛聪都是据理力争,不管当时有多少人在场。有的时候甚至能将拓跋宏气得直打哆嗦,可哪怕是这样,拓跋宏也从来没有惩罚过薛聪,反而对他更是信任有加。当时,拓跋宏经常和下面人叹息道:“这个薛聪,现在朕一看到他就害怕,更何况是别人呢。”
  因此,那些王公贵戚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后来,薛聪升至直閤将军,并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拓跋宏对外表明是看重他的德行才气,而在内心却将其视为绝对的心腹,甚至连皇宫卫士禁兵都交给他来统管。这说明什么?说明拓跋宏愿意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他。
  每次朝会,在百官退朝之后,薛聪总是留下来陪拓跋宏议论政事,有时能整整说上一昼夜,对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得失利弊,薛聪动辄加以匡正劝谏,从来都不担心这样的劝谏会不会引起拓跋宏的不满。而拓跋宏呢?对于薛聪也是绝对的信任,他所提的意见,拓跋宏大多都会接受并采纳。
  薛聪为人忠诚忠厚,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拓跋宏数次想提拔他到宰相的级别,可都被薛聪严词拒绝了。为什么呢?因为薛聪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的才能到这就算到头了,如果再往上升,那就不是帮助国家,而是拖国家的后腿了。所以拓跋宏便对薛聪更加满意。
  12月,拓跋宏在极光殿召见群臣,并宣布从今日开始,北魏开始实行九品官员制度。
  数日后,拓跋宏在一次朝会上和满朝大臣们道:“一个国家最让人可悲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君皇自认为完美,开始自傲。第二个便是大臣们发现了君皇的缺点,但恐惧君皇手中的生杀大权而不敢言语。现如今,在朕的治理下,大魏越发强大,朕已经有些膨胀自傲了,缺点也一个个蹦了出来。可直到现在,都没人肯指责朕身上的缺点,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作为一国之君,患在不能采纳劝谏。而作为臣子,患在不能尽忠竭力。所以从今以后,你们要严格监督朕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危害国家的坏习惯出来了,你们一定要加以制止。”
  同月,拓跋宏为佛教在嵩山修建少林寺,等以后527年之时,印度僧人达摩便在此首创禅宗,所以该寺也被称为佛家禅宗之祖庭。
  公元496年正月,在拓跋宏的主导下,北魏又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这么多年,在拓跋宏的作用下,北魏从上到下都已经完全汉化,甚至他们的根,也就是鲜卑文化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拓跋鲜卑已经完全变成了汉人。可哪怕是这样,拓跋宏还不满足。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姓氏和汉人格格不入。因此,在本月,拓跋宏发布诏令:“北方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我们大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跋。土,那是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诸位功臣旧族中凡从代京迁来的,其姓氏如有重复,都要一律进行更改。”
  于是,改拔拔氏为长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更改姓氏的,更是不可胜数。
  北魏孝文帝元宏(就是拓跋宏,从今开始写元宏)一向看重名门望族,由于范阳人卢敏、庆贺人崔宗伯、荥阳人郑曦、太原人王琼四姓门族,在士大夫中最受推崇,所以特意选他们的女儿进入后宫。
  最开始,在北魏兴起的时候,世家大族的强大统治力只有在南朝才有,可现如今,在拓跋宏的瞎整下,北方的世家大族也开始逐渐兴起。不过,想要让拓跋鲜卑从灵魂上成为汉人,并被汉人所接纳,这么做确实也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注:后来大唐初期依靠的北方士族,很多便是这一时期崛起士族的后代)
  陇西人李冲以才识而受到元宏的重用,成为了朝中显贵,他所结的姻亲都是具有清白名望而为时人所敬重的高门,元宏也以他的女儿为夫人。元宏诏令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审定各州的士族,地位多有升降。
  643
  汉化的最后一步,北方氏族全面崛起(下)
  元宏又诏令:“代京人早先没有族姓,虽然是功勋、贤士的后代,也与那些寒贱出身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一些宦途通达者虽然位及公卿,但他们的亲族却依然担任着卑微的官职。其中的穆、陆、贺、刘、楼、于、嵆、尉八姓,从太祖皇帝以来,便功勋卓越,著称于世,位至王公,无人不知,现在,通知司州和吏部,他们应当同卢、崔、郑、王四姓一样对待。除这些大族以外,其他还应该班列士族之列者,继续由朝廷下令加以确认。那些过去为部落头人,而从道武帝皇始年间以来三代官职在给事以上的,以及爵位上至王公的确定其姓;如果不是头人,而自皇始年间以来三代官职在尚书以上以及爵位上至王公的,也确定其姓。属头人之后代,但官职不显要的确定其族,或者本非头人而官职显要的也确定其族。凡此姓与族,都应该加以审定,不允许其中有伪冒者。命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琇等人加以审定,务必要做到公正合理。”
  从此,北方士族兴起,大多官员都要在士族中选拔,更有意思的是,这都是在皇帝元宏的默许下进行的。这不得不说是北魏的悲哀,但却是汉人再兴的标志。(注:元宏这样做最终导致士族从此在北方生根发芽,逐渐变成南朝那个样子,慢慢腐蚀国家的一切,使得寒门子弟根本无法出头。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让当权者更加从里到外支持汉化,并且巩固元宏的权力、成果。对于这一点的好坏我无法评论,坏处很明显,我说了,大家也看到了,可好处呢?使得鲜卑人成为了真正的汉人,我就问问各位书友,咱们这些人提到后世的长孙氏、尉迟氏、叔孙氏等等等等,谁拿他们当过外族人?不全都认为他们是汉人吗?人家元宏是拿一个国家的存亡来换取完全汉化,来换取当世和后世人的认同,我们这些后生又能说些什么呢?又有什么资格来批评元宏呢?)
  而这,还没有完!
  元宏规定,藩王的妃嫔都应该选取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之女。之前咸阳王元禧(拓跋禧)娶了穷苦人家的女儿,元宏听说此事以后非常愤怒,当即便将元禧叫到宫中好一顿训斥,之后又发诏令给自己的六个弟弟说:“以前所娶的必须改做小妾,咸阳王元禧,可以聘娶已故颍川太守李辅的女儿,河南王元干,可以聘娶以前中散大夫穆明乐的女儿。广陵王元羽,可以聘娶骠骑谘议参军郑平城的女儿。颍川王元雍,可以聘娶中书博士范阳人卢神宝的女儿。始平王元勰,可以聘娶廷尉李冲的女儿。北海王元祥,可以聘娶吏部郎中郑懿的女儿。”
  可以说,为了使国家彻底汉化,元宏已经将事儿做绝了。因此士族皇族沾亲带故,寒门从此在全国无出头之路,能上来的人少之又少。当时,赵郡李姓诸门中,有才干的人物非常多,都能够发扬家风,所以世人谈论门第高贵,均推卢、崔、郑、王、李,以此五大姓氏为首。
  同月,朝会,元宏当着面朝文武的面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事。他说:“从汉代开始,汉人便不用穷苦之人来做官。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穷惯了,当官以后一定会贪污腐败。所以家中没有一定资产不能做官。这种方法是对的,可却不够透彻!朕觉得还应该再狠一点。所以朕打算从此以后用官就用士族出身的官员,至于寒门出身,不管你家中有多少钱,一概不用!你们认为如何呢?”
  这话一说,下面官员一个个都炸了庙。李冲率先站出来:“不知上古以来,分官列位,其目的是为了那些富贵子弟呢?还是为了治理国家?”
  元宏:“当然是治理国家。”
  李冲:“那么陛下为什么专门看中门第出身而不注重才能方面的选拔呢?”
  元宏:“如果其人有过人的才能,不怕不为人知。然而,君子门第出身,即便没有为当世所用的才能,但终归在德行方面要永远纯洁一些。所以朕一定会选择士族出身的官员。”
  李冲:“当初,我元氏先祖崛起于草原,他们是贵族吗?不是,那么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因为他们唯才是用!那姜太公吕望,他是士族出身吗?不是!可如果没有他,周朝能如此顺风顺水?”
  元宏:“不要再说了,像吕望那种人,数百年也不见得能出来一个。”
  话毕,秘书令李彪也站出来道:“陛下如果专以门第来选人的话,那么对于鲁国的三卿与孔门的四科人才,你要选谁?”
  著作郎韩显宗也道:“陛下此举简直荒天下之大谬!从古至今,哪怕昏君治国者,也从没听说贵者世袭为贵,贱者世袭为贱之说,陛下您到底想要干什么?!”
  元宏:“注意你说话的分寸,如果这天下真的出现了千古难遇的贤才,朕还是会破格启用的。”
  破格,我去,说得好听,可这个制度如果真的如此实行了,不过半年,大魏以后就别想在民间挖出人才了。之前这些劝谏的官员,也都是当世士族,可哪怕他们明知道这一点对自己有利,但依然死活不让元宏这样干。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士族官员还是非常靠谱的,还是愿意为国家的利益考虑的,并且再往后一段时间估计也差不多,可百年以后呢?哦不,短点就数十年以后呢?我可以保证,北魏之人才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贪污腐败也不见得会少多少(参南朝),所以元宏此举实在是过了,过了!!!
  (注:元宏此举,虽然成功笼络住了天下士族,虽然让汉化更加彻底,但丧失的贤才却无以数计,他此举,不但使北魏从他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更影响了华夏后将近千年的选人,因为,一旦士族扎下了根,那么就不那么容易去除了,元宏,我虽然喜欢你,但不得不说,你糊涂啊)
  644
  3.7废太子
  公元496年2月13日,北魏孝文帝元宏提高养老福利,规定凡是超过七十岁的老人,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生活物资一倍有余。
  3月,元宏在华林园宴请群臣以及国老、庶老,并诏令:“贵族退休的老年人,统统给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誉职位和相关俸禄。”
  同月,元宏又下令将自己车上的金银珠宝全部摘掉,并加大力度勤俭持国。没招,自从上一次宣布只有士族才能当官的消息以后,一向深得民心的元宏可是被这举国的老百姓给骂惨了,甚至连一些士族都在背后议论元宏,所以元宏只能尽可能做些好事拉回民心。
  同月,南齐明帝萧鸾下令全国都要做到勤俭节约,所以从他开始,国家各个阶层的人都开始勤俭。而萧鸾做得也确实到位。一次,负责膳食的太官给萧鸾进献了一种叫裹蒸的食物,萧鸾感觉吃不了便对太官道:“朕一次吃不完这么大一个,可以把它分成四块,剩下的晚上再吃。”
  还有一次,萧鸾使用皂荚洗澡,指着用过的皂荚水对身边的近侍说:“这个还能用一次,不要扔掉。”
  太官在本年正月初一的时候,曾经用一个银制的器皿给萧鸾热酒,萧鸾大怒要将其毁掉。周围人见状,都夸奖萧鸾的伟大,只有卫尉萧颖胄皱着眉头道:“朝廷中最隆重的节日便是正月初一了,在这种时候,哪怕是用金造的器皿也不显奢侈,因为这象征着国家的富裕,以及帝王对于正月的重视,如今,不过是一个白银的器具,还是旧物,陛下怎么如此大动肝火呢?这~~~~”
  话没说完,但很明显就是在说萧鸾做作。弄得萧鸾一脸却黑,却又说不出什么。之后没几天,萧鸾在宫中邀请一众文武,席间有很多器皿都是白银制造的,见此,萧颖胄又道:“陛下之前要毁掉酒杯,那种场合不应该,可现在,既不是国家正节,也不是款待外宾,为什么要用白银的酒杯呢?我看,这些酒杯反而应该被毁掉。”
  话毕,萧鸾满脸愧色,当即便将这些酒杯销毁。
  咱也别管这萧鸾是不是做作还是给谁看,起码他能听逆耳之忠言,如此,南齐就差不了。
  7月,北魏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元宏祭鬼、祭神、祭天、祭地,把能用的办法都给用了,可这雨却始终不见一滴。元宏于是引咎自责,从22日开始绝食,一直到24日都没有吃饭,精神是一天不如一天,一众文武大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所以纷纷前来寝宫求见,可元宏一个人都不见。群臣一看没有办法,只能上奏折欺骗元宏道:“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大雨连绵,唯独京城之内下得很小,为此百姓都没有少吃一顿饭,可陛下却已经绝食三天了,臣下们对此惶恐不安。”
  元宏知道这些大臣的鬼心思,根本不信,所以派人出去回复道:“朕几天不吃饭,上天还是没有什么反应,近来朝廷无论贵贱,都说除了洛阳以外全国都开始降雨了,朕怀疑你们这些人之所以这样说,为的就是让朕宽心吃饭,实际上根本是在对朕撒谎!朕现在立即就命人前去各地查看,一旦真像你们所说的下雨了,那朕就立即吃饭,可如果没有下雨的话,那就是上天对于朕的执政有所不满,说明朕根本不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朕就以此身躯来祈求上天的降雨吧!”
  这话一说,大臣们更是心急如焚,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事儿别人有可能只是说说,但元宏,他是真干得出来。
  可就在元宏这话说出的当天晚上,老天竟然真的下起了大雨,甚至洛阳下得雨还要更大一些,于是,满朝文武疯了一般冲向了皇宫,亲眼看着元宏吃了饭,这样才终于是安了心。由此可见,除了疯捧士族这个天大的错误以外,元宏基本上是完美的,不然也得不到如此爱戴。然而,开心的日子还没过几天,烦心的事就又来了。
  当朝太子元恂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学习的人,并且身体肥胖,受不了河南炎热的夏天,因此经常想回到北方去。元宏赐予了元恂汉人的衣服和帽子,但他却极不适应,因此经常在私下里还穿着胡人的衣服。
  中庶子高道悦为了元恂好,多次劝说元恂,让他一切按照汉家的规矩来,不然极容易会激怒元宏,甚至容易动摇他身为太子的根本。可元恂呢?非但不听人言,反而认为高道悦是在威胁他,所以从此对他产生了怨恨。
  8月,元恂秘密将总是对他进行劝谏的高道悦给弄死了。陆琇,大族陆氏的族长,他和高道悦的关系非常要好,之前就知道元恂的种种不是,可因为怕元宏废了这个小子,便没有声张。可如今,这个昏庸的太子竟然敢杀掉他的朋友,这他就忍不了了,于是将有关于元恂所有的事情都汇报给了元宏。元宏得知此事以后又惊又怒,立即将其招至宫中,对其一顿痛骂,并令宫中卫士打了他一百多棒,这才罢休。
  一百多棒,这种数量足以将一个强壮的老爷们打死,可因为打的是太子,这些人便运用了技巧。可哪怕是这样,也将元恂打得哭爹喊娘,一个多月以后才得以痊愈。不过,这一次元恂可是动了元宏的逆鳞(反对汉化),他这个太子也算是当到头了。
  12月,元宏在一次朝会中当众说明要废掉元恂。太子太傅穆亮和少保李冲一听此事大慌,于是立即摘去帽子,伏地磕头请罪,并反复请求元宏能再给元恂一次机会。元宏却冷冷道:“你们谢罪,请求宽恕完全是出于私情,而我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却是国家大事!‘大义灭亲’这四个字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彻底颠覆我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更想叛逃到北方据两州而叛变,如果这样朕还让他当这个太子的话,那么当朕死后,这个国家就完了!所以,现在谁都不要再劝了,我不过是通知你们一下罢了。”
  次日,废太子元恂被贬为庶人,安置在河阳的一个城池中,每日派人看守,至于他的衣食供应,也仅仅免于被冻死、饿死的程度罢了。然而,哪怕到这,让元宏闹心的事情依然没有结束。
  645
  3.8元宏的烦心事
  最早,冯太后想要废去元宏,是穆泰苦苦相劝才得以制止,于是在冯太后死后,穆泰便得到了元宏的信任和重用。等元宏南迁洛阳以后,其所亲信的大多都是些中州的大儒,所以皇族内部以及代京过来的大臣开始逐渐有了危机感。
  穆泰从尚书右仆射出任定州刺史,但他不愿意去上任,所以长期自称有病,并说在气候温湿的地方则更加严重,所以请求能让他到恒州去,于是元宏为此调恒州刺史陆叡为定州刺史,另任穆泰为恒州刺史。
  穆泰到达恒州之后,陆叡还没有出发,于是二人便勾结在一起,准备叛上作乱(两人之间因何勾结在一起,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任何细节,很明显是故意空白了这一段内容),并秘密勾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共同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拓跋焘曾孙,拓跋晃孙子,平幽王拓跋新成长子),准备立其为帝。
  可就在众人即将叛变之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史书依然将这一段空白),陆叡突然认为元宏是一个仁慈的君主,所以劝说穆泰将叛变推迟一段。穆泰因此没有第一时间造反。而这一推迟,便泄露了消息。
  那元颐世袭王爵,活得舒舒服服,不愁吃不愁穿,只要国家不被灭亡,他的宗族就会永享富贵,为什么要和这些疯子一起造反呢?对于此,他是一万个不愿意的,可当时这些人已经气势汹汹地找上了他,他又不敢不答应,便只能先稳住他们。这不,这些人这会儿又不动手了,元颐知道他们必败无疑,便将此事秘密汇报给了朝廷。元宏闻听此事以后非常重视,认为此等事情非拓跋澄不能处理。可拓跋澄现在有病在身,所以只能委婉对其道:“穆泰这小子图谋不轨,煽动宗室造反,如今朕刚刚迁都,很多事都没有处理,如果派普通将领前往征伐,还怕宗室寒心,所以,你哪怕是有病在身,也还请为朕勉强北行一次吧。假若穆泰的势力还不太强盛,那就直接将他拿下,如果他的势力已经非常强盛,那就麻烦你秉承我的旨意,发并、肆两州之兵讨伐他们。”
  元澄道:“穆泰等人愚蠢至极,正是由于恋旧使然,他们叛乱完全是为了这个,并非早有预谋。我虽然无能胆怯,但对付他们还是绰绰有余,还请陛下不要为了我的病情而担心。”
  一听元澄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元宏哈哈笑道:“任城王您愿意北行,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于是在次日授予元澄符节、虎符,让其前往平叛。
  数日后,元澄到达雁门,雁门太守见状赶紧来报:“启禀殿下,穆泰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带着兵马往西去投靠阳平王去了。”
  话毕,元澄立即命令大军出发。其麾下右丞孟斌见状,赶紧拉住元澄并对他说:“穆泰的力量难以估量,现在就带着本身这些兵马前往追击是不是不太妥当?下官认为,应该立即召集并、肆两州兵力再行追击,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元澄摇头道:“穆泰如果实力强大的话,一定会占据城池和我们坚壁清野,然而现在却放弃自己的根据地去投奔阳平王,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手中的兵力并不强大。所以,只须迅速前去镇压,民心自然就会得到安定。”
  于是,他率军加快速度,日夜兼行前往阳平方向追击。
  时,穆泰所部已经到达平城,元澄便先派一个叫李焕的进入平城。穆泰见敌方只有一个人,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可就是他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却将自己给毁了。因为那李焕进入平城以后便开始不停拜访穆泰的同党们,对他们说以利害,而那些同党就真的被李焕给说动了,一个个全都不听穆泰的指挥而发誓归顺朝廷。穆泰见自己竟然在瞬时之间成了光杆司令,那是又惊又怒,所以第一时间带领几百名士兵去攻打李焕,可这时候,自己原来的那些下属们全都派兵来保护李焕,所以穆泰无法成功,只能狼狈向西而逃。结果,没等跑出去多远便被李焕率领的骑兵给生擒了回来。
  于是,穆泰之乱,这个看似很是危险的叛乱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元澄轻轻松松给平定了,而这期间,民间相安无事,甚至连一点波澜都没有。
  消息传到洛阳以后,元宏别提多高兴了,在朝堂之上对着满朝文武道:“任城王可以说是社稷之功臣了,看他处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堪称完美,就算是古时候的名将们,又有几个能超过他呢?”
  说完这句话又看向元禧等宗室大王道:“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是我的左膀右臂,可如果我让你们负责这件事,你们没有谁能像任城王处理得这么漂亮,你们信不信?”
  话毕,众人频频点头,由此可以看出元宏对于元澄的重视。
  而当这些都做完之后,不甘心之前失败的元宏再一次策划入侵南齐,于是召集公卿文武至朝堂和他们道:“朕自从迁都洛阳以来,各个部门一直都在忙碌,如今,各个方面都已稳定,只有南方的贼寇没有被平定,朕如何能够安心坐于宫廷之中呢?朕已决定再次南征,这个决策是不会改变了,只是不知道时机的迟、早。近来,方士们都说,当下就前往征伐一定能够取胜,然而这是国家的大事,应该让满朝文武各抒己见,省的你们表面上答应朕的决策,背地里又不停地使绊子,所以现在,有不同见解的赶紧提,迟了就不好使了。”
  话毕,李冲站出来道:“凡是用兵之法,应该先论人事,然后观察天道。现在占卜所得虽然大吉,但人事准备却没有妥当。如今,秋谷没有收成,所以不可兴师动众外出征伐。以我所见,应该等到来年秋天再行南征。”
  元宏说:“去年,朕拥兵数十万,可以说是人事的鼎盛了,然而天时不利。如今,既然天时有利于我们,又说人事未备。那么,照仆射所说,该是永远都没有征伐的时候了是吗?南寇近在咫尺,他日终将是社稷江山的一大忧患,朕怎么敢自安呢?如果明年秋天南征不能取得胜利,朕看就将你们全都送到司寇那里去治罪,省得你们一天天反对战争,在战场上也不尽心用力。”
  得,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既然你让我们干,那就干吧!
  646
  3.9元宏第三次南征(1)
  公元497年正月,孝文帝元宏立次子元恪为太子,并在皇宫中大宴群臣。期间提到了前太子元恂,李冲便跪出来谢罪道:“我愧为太子太傅,没能教导好他,实在有罪。”
  元宏:“有些人,天生就是朽木,根本无法教导。朕是他的父亲,尚且不能教化他的恶劣,你做师傅的又何必谢罪呢?”
  再看元恂,话说这小子自从被抓以后,便被彻底软禁了起来,所穿的衣服只能取暖,所吃的食物只能果腹,生活那叫一个艰苦,那肥胖的身子也是一天天瘦了下来。直到这一步,元恂才开始后悔。是呀,就为了一个该死的习惯,他便违抗了父亲意愿,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就为了那该死的习惯,他丢弃了自己的锦衣玉食,成了如今这个样子。更为了那该死的习惯,丢弃了本应该属于他的皇位。元恂后悔,真的后悔,可这一切都晚了。一旦嫡长子被废,那他的路就只有一条,那便是死,不然,永远对国家都是一个安全隐患。于是,在三月,御史中丞在某人的暗示下,诬告前太子元恂,说他又在与手下密谋造反(都被软禁起来了如何密谋),元宏于是派中书侍郎邢峦和咸阳王元禧拿着自己的圣旨,带着毒酒前去河阳赐死元恂,而等这个前太子死后,二人只用最粗劣的棺材和最平常的衣服安葬了他,草草埋在河阳。所以说,孩子一定要在小时候多吃亏才能成长,因为长大以后,人们就不会再给他成长的机会了。
  公元497年6月,北魏孝文帝元宏发冀、定、瀛、相、济五州二十万大军向南展开了第三次征伐。
  8月,大军集结完毕,元宏讲武于华林园,时刻做出征之准备。
  25日,元宏留任城王元澄留守洛阳,后亲率诸军从洛阳出发。其进军部署如下:
  以彭城王元勰为中军大将军,总统帅为元宏本身。
  以荆州刺史薛真度与元宏合军十万向南阳攻齐之雍州。
  以河南尹李崇(北魏外戚大臣,武能平定一方,文能治理一方,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为都督陇右军事,将兵数万攻南郑。
  至于东方豫州、徐州方面,只要能守住本地便算大功一件。
  由此可见,本次南征,元宏是以南齐正中和西部为主攻点的。
  而齐之部署,除直閤将军胡松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守赭阳,将军鲍举驻守他地、北义阳二郡太守黄瑶起戍舞阴外,其余各地则皆由地方守将加编防备之。
  元宏此次南征,主力指向齐之雍州(治襄阳),乃用荆州刺史薛真度先取樊邓之计。故此次作战之主力战斗皆在这一地区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梁州方面的战斗。因为此一方面作战之胜败,直接影响了樊邓方面,故元宏举兵南下时,以氐帅杨灵珍为南梁州刺史,认为可保西部战线之大胜。可让元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杨灵珍刚刚得了大权,便率全州投降了南齐,甚至将他的母亲以及儿子都送到了南郑以表达自己的忠心。
  与此同时,又派他的弟弟杨婆罗阿卜珍率领步、骑一万人突袭了北魏武兴王杨集始的领地。因为杨集始根本没想到杨灵珍会反叛,所以全无防备,当即便被攻破城池。所以在无奈之下,杨集始只能率众投降。于是,北魏整个梁州全部沦陷。
  元宏闻讯大惊,当即命河南尹李崇为陇右大督,率将兵数万进讨之!
  9月,李崇开始对杨灵珍展开进攻。为了能达到突袭的目的,李崇没有从大路,而是率军专走山林,前面没有路了,那就搓山分道一直到了杨灵珍的腹地都没有被发现。
  于是,杨灵珍的手下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原来都是魏兵,所以其手下对杨灵珍毫无忠诚,见事态不好,当即溃散逃命。因此,李崇顺利占据赤土(甘肃陇南武都)。
  杨灵珍见状大惊,便命其堂弟杨建驻守龙门(仇池东北),而自己则亲率一万精锐驻守鹫峡以拒李崇。并命令部下砍伐大树,将十里之内的路全都给堵死了,使得李崇的人马根本无法行动。
  这还不算,杨灵珍又在峡口的高崖上堆积了许多滚石,以防止北魏军的通过。
  李崇见状,遂命统军将军慕容拒带领五千人马从另外一条路进去,夜袭龙门。
  那杨灵珍并不知道还有一条路能攻击龙门,所以被偷袭得手,李崇轻松拿下龙门。而龙门一破,杨灵珍犄角式防守体系便告破灭,所以大军士气极速降低。
  那李崇当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遂亲率全军对鹫峡展开打击。结果,杨灵珍不敌,狼狈而逃。
  时,杨灵珍之有生力量已尽数被灭,所以李崇马不停蹄,又攻克了武兴等多处地盘。而这时,杨灵珍的根据地只剩下几处地盘,齐帝萧鸾见状,遂命梁州刺史阴广宗率军前来救援。
  那李崇见敌援军前来,却依旧无所畏惧,当即便率全军迎了上去。结果,齐军大败,被李崇打得狼狈而逃。杨灵珍无奈,只能舍弃地盘,和阴广宗等齐将逃回汉中。
  至是,北魏之失地全部收回。而当前线战场的元宏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高兴地对左右道:“使朕完全解除西北之患的便是李崇,就是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吧?”
  于是封李崇为梁、秦两州大督兼梁州刺史,以便安抚整个西北。
  再看樊邓方面之战况。
  647
  元宏第三次南征(2)
  公元497年9月,薛真度自鲁阳引兵攻击南阳,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率军激烈抵抗,将薛真度击败。
  17日,元宏之先头部队对赭阳(河南方城)展开攻击。时,元宏亲率三十六军前后相继望不到边际,能战之正规军有二十余万,但却号称百万,以此给南齐造成空前之压力。
  与此同时,元宏又遣间谍深入雍州与义阳之间,不停造谣,给南齐百姓造成恐慌。
  19日,元宏主力到达宛城,夜袭宛城周围之城镇,皆克之。齐将房伯玉见状,遂率军在宛城坚壁清野。
  次日,元宏领大军包围宛城,在城外例数房伯玉之罪,并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可房伯玉抵抗之心甚为坚决,所以以辱骂而拒。
  23日,元宏留咸阳王元禧率本部兵马攻击宛城,自率大军继续南下。
  25日,元宏抵达新野,新野太守刘思忌遂率军拒之。
  时间很快到了10月,可北魏大军依然没能攻克新野,元宏见状,遂于新野城外加筑壁垒,将新野团团围住。并派人对城墙之上的齐军喊道:“房伯玉已经投降了,你们为什么还不献出城池?!!难道是想粉身碎骨吗?!”
  刘思忌派人回答说:“老子城中还有很多士兵和军粮,你们要来就来,不敢来就消停待着,别在这整没用的!”
  元宏见新野抵抗之心甚为坚决,便不再强攻,而是留一部士兵围城,自己则亲率主力继续南下以攻襄樊。
  是时,齐帝萧鸾以为雍州危机,便下诏徐州刺史裴叔业,让他率本部兵马紧急救援雍州。裴叔业却回信道:“北方人不喜欢远道而行,只喜欢直来直去,所以现在我需要做的并不是去执行救援任务,而是应该带着本部兵马北上攻魏,从后方骚扰他们,而一旦我这样做,北人就必定会分出大量士兵回援,到时候再派出援军那就事半功倍了。”
  萧鸾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命裴叔业率军北上骚扰魏军。结果,裴叔业往北进行突袭活动,不断牵制魏军。可让裴叔业和萧鸾没有想到的是,人家元宏根本就没有分兵前往相救,因为在这次出征之前,元宏已经安排好了徐州防务,所以北魏东南有很多士兵驻守,根本就不用援军。于是本月20日,见计谋不成的萧鸾再派太子中庶子萧衍以及右军司马张稷救援雍州。
  11月11日,南齐前军将军韩秀方等十五将不知是脑袋抽了还是怎么地,竟然和北魏军在野外决战,结果大败,尽皆被北魏军生擒。
  14日,魏军又再次在沔水以北击败了齐国守军,将王伏保等将军全部擒获。
  12月,中原重镇宛城被魏军攻破。
  与此同时,新野战况也陷入了劣势,因为房伯玉平时治理有方,所以深受新野百姓爱戴,于是这些百姓自发抵抗魏军,在新野城外建造壁垒来抵抗魏军的攻势。但不出几天的功夫,壁垒便被魏军攻破,新野百姓死一万有余。而南齐雍州刺史曹虎因为和房伯玉不和,所以从始至终都没有派出援军,就在樊城按兵不动。
  至是,整个南齐北部已岌岌可危。萧鸾见状,遂遣崔慧景率军两万救援雍州,并授予崔慧景权力,让他全权节度雍州战事。
  是时,魏军已逼临沔水,襄樊危机。所以萧鸾在派援军抵抗魏军的同时,又继续在东方加兵,用以牵制魏军之攻势,遂命南骑将军王昙纷率一万多人向北攻击北魏南青州。
  北魏青州刺史为崔僧渊,早在元宏南征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朝廷所给的数万大军,所以一直憋着劲儿要收拾齐军,如今一看齐军果然向北征伐,这家伙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率全军对齐军展开猛烈的攻击。
  结果,王昙纷大败,全军覆没。
  而就在王昙纷向北征伐,还没有被击败之时,裴叔业为了配合朝廷的行动,亦在此时遣将军鲁康祚、赵公政率万人对北魏豫州之太仓口展开了攻伐。
  时,北魏豫州刺史王肃只精兵三千,可他凛然不惧,当听说齐军前来的消息便立即命傅永(字修期,今山东淄博人,北魏A-级名将,极擅小军团行军作战,其率小军团作战的能力甚至能达到S-,相当可怕)带兵三千前往袭击。当时,鲁康祚、赵公政的士兵驻扎在淮水以南,傅永率三千精锐驻扎在淮水以北,彼此相距不过十多里远。傅永对部下说:“这帮南方人最喜欢搞夜袭,所以今晚一定会偷袭我们,并在水浅的地方放置火把,以便指示何处水浅可以渡河,你们今天晚上都给我准备好了,听我的命令行事。”
  于是,在即将入夜之时,傅永把三千士兵分为两个部分,让他们埋伏在营盘外面,又在大瓢里装满了易燃物,同时秘密派人渡过淮河,将大瓢放置在水深之处,并告诉那些人说:“你们记住,一旦看到对岸火起,就立即点燃这些大瓢。”
  这天夜里,鲁康祚等人果然率兵前来袭营,可还没等进入大营,便被魏军左右之伏兵击溃,鲁康祚见实在抵挡不住,便慌忙率兵撤退。可就在这时,傅永之前派去的士兵也在那边点燃了大瓢。于是对岸到处是火,使得鲁康祚根本不知道哪处水深,哪处水浅,又见后方追兵已经临近,便只能胡乱涉水而逃,结果被淹死和斩杀的齐军竟达数千之多,且剩下的士兵士气也都降至了冰点。
  傅永见状,知道一鼓作气就在此时,遂率军渡过淮河,对齐军展开了疯狂打击。结果,齐军全军覆没,北魏活捉赵公政,并找到了鲁康祚的尸体,大胜而归。
  消息很快传至裴叔业处,裴叔业气得青筋暴起,于是亲率全部兵马入侵北魏之楚王戍(河南新蔡)。王肃见状,再次派傅永前往迎击。
  时,楚王戍守军只不到三千人,所以为了和时间赛跑,抢在齐军之前到达楚王戍,傅永只带一名随从便马不停蹄奔往楚王戍。结果终于在齐军到达楚王戍之前率先到达。而到达楚王戍以后,傅永立即抽出一千人埋伏在城东的一片密林中。其麾下将军们见状大惊,纷纷劝谏道:“将军,敌军来袭方向不明,如果不在这一带攻城,我们的布置就全废了,不如赶紧布置城防,等待援军到来。”
  傅永:“自古以弱胜强之战,皆在于兵行险着,如果没有拼搏之心,那就永远都是下乘之将,再说,我既然有此决断,就八成断定齐军一定会在这一带安营寨扎,你们不要再劝我了,我让你们怎么做,你们便怎么做!”
  次日,齐军到达,让一众将领惊愕的是,那裴叔业果然安营扎寨于城东,傅永见状猖狂大笑,然后在城头上一挥令旗。顿时,那一千多名士兵突然在齐军背后展开厮杀。齐军,上到裴叔业,下到普通士兵,无论是谁都没想到这一幕,所以大军顿时混乱成一团,毫无反抗之力。傅永见状,打开城门,直接率全城剩余的士兵又从正面对齐军展开打击。于是,经过一顿砍杀之后,南齐被杀一万余人。裴叔业见进退失据,便只能率剩余的士兵仓皇逃走。而楚王戍的将领们都已经杀疯了,他们从来多没有打过如此酣畅淋漓的战斗,于是纷纷请战,希望傅永能派他们前往追击。可就在这时,傅永却摇了摇头道:“我们的兵力不足三千,而他们虽然被我们杀了这么多人,但剩余的兵力也不是我们能在野战就击败的。如此追击上去很有可能会被敌军反杀。他们不知道我军虚实,如今这么一击,就足以使他们闻风丧胆,何必再去兵行险招呢?”
  楚王戍的将领们已经对傅永心服口服,所以只这么一说,下面的将领就全都不再提追击之事。而消息传到元宏那边以后,元宏当即大笑道:“上马能击贼,下马能文章,这也只有傅永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行呀。”
  于是封傅永为安远将军汝南太守,并加爵贝丘男爵。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今天电脑崩了,才修完回来,我这马上更新
  648
  元宏第三次南征(3)
  是时,齐明帝萧鸾外有强敌压境,内部也不怎么安生。那萧鸾的儿子们当时都还年幼,所以内亲依仗萧遥光、萧遥欣两兄弟,外戚则依仗皇后之弟,西中郎将刘暄,以及表弟江祏。基于此,萧鸾遂任命萧遥光为扬州刺史,让他在建康主事。任命萧遥欣为荆、雍等七州大督兼荆州刺史,让他坐镇在西面。然而,萧遥欣却在江陵大肆招募死士,并聚敛财物,使出吃奶的劲儿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萧鸾因此非常不满,更开始怀疑起他的意图。
  而就在这个月,萧遥欣又侮辱南郡太守刘季连,刘季连便秘密上奏萧鸾,说萧遥欣有图谋不轨的举动,希望萧鸾能早日提防。时,正是内外交困之时,如果萧遥欣据荆州起兵造反,那自己就别想活了。于是萧鸾立即命刘季连为益州刺史,使其据萧遥欣之上游,以便能有效牵制萧遥欣。所以南齐之内乱也是一触即发。
  公元498年正月,魏将军李佐攻陷新野,斩太守刘思忌,沔水以北为之大震,于是齐之阳戍太守蔡道福、赭阳太守成公期、舞阴太守黄瑶起、南乡太守席谦等纷纷弃城而逃,沔北因此全部沦陷。
  闻讯,萧鸾是又惊又怒,可现在沔北诸地已经丢了,雍州不能再丢了,不然国家便会被灭亡。于是,萧鸾在本月23日急命太尉陈显达亲率数万大军前往救援雍州,同时又命太子中庶子萧衍立即取代曹虎的位置,成为新任雍州刺史并驻扎于襄樊之地。
  时,萧鸾身患疾病,又没有可信之人,所以特别防范高帝(萧道成)和武帝(萧赜)的子孙。这时候,高帝、武帝的子孙还有十个藩主,他们每个初一和十五都会主动入朝拜见萧鸾。萧鸾见到他们以后,经常会和身边人叹息道:“我和弟弟的几个儿子都年龄尚小,而高帝和武帝的子孙却一天天地长大,危险,实在是太危险了。”
  从这些话中我们就能看出,萧鸾早就对这些人动了杀心。
  终于,在本月24日,再也忍受不了的萧鸾动手了,并且将这十个藩主全部杀死。
  至此,高帝和武帝的后代全部死绝。
  再看战场。
  2月,北魏孝文帝主力部队继续南侵,萧鸾则遣左卫将军萧惠休增援寿阳,以掩护裴叔业自钟离大规模进攻涡阳(安徽蒙城),以救雍州之急。
  月末,南齐将军崔慧景和萧衍在邓城被北魏军队打得大败。当崔慧景到达襄阳之时,南阳、新野等五郡已经陷落了,崔慧景、萧衍、刘山阳、傅法宪等南齐将领就率领五千多人马来到了邓城(襄阳北部)。可很快,北魏数万骑兵便追赶而来,崔慧景等人只能部署兵力,登城防守。
  其时,南齐将士们由于早晨匆忙吃饭,再加上轻装快走,几乎人人饥饿、恐惧,所以并没有抵抗魏军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萧衍知道守城必死无疑,不如带领全军和魏人决战!如此,死了也能落一个战死沙场的好名声,甚至有可能突破重围,捡一条性命,总之怎么都比眼看着城池被魏军围住要好。可就在这时,崔慧景却拉住了他道:“魏人恐惧黑夜,从来不会在夜间攻城,所以天黑以后他们一定会退走,到时,我们便可带领酒足饭饱的兄弟们逃走,何至于现在交战送死?”
  萧衍点了点头,这才没有主动出击。可就在萧衍准备婴城自守之时,崔慧景却带本部兵马从南门逃了。其他将领见状,也皆带着本部兵马逃走。萧衍虽然被气得七窍生烟,但双拳难敌四手,便也只能带着部队逃亡。而北魏军当然不会放过此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便兵不卸甲继续追击。
  数个时辰后,南齐逃军逃至闹沟(湖北襄樊北部),当时的齐军已经是混乱不堪,北魏追兵又紧随其后,所以谁都想马上渡过闹沟,便疯了一般抢夺桥梁奔逃。可就在这时,因为闹沟上的桥梁年久失修,又因为挤上去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承受不住这种重量,咔吧一下便断裂开来,正在上面的士兵一下便掉落到了沟中,而那些还没有过桥的齐军也畏惧身后的魏军,于是纷纷跳下沟中,往对岸爬。
  不一会儿,后面的魏军杀到,看到齐军如此狼狈,一个个哈哈大笑便往沟中射击。一时间,惨叫声此起彼伏,南齐士卒们相继死在沟中,尸体相枕,不计其数,只有少数将领因为之前先过的桥,这才免于被杀。
  数日后,北魏孝文帝元宏亲率十余万大军,羽仪华盖,浩浩荡荡地开来围攻樊城。那樊城曹虎,别看是一个见死不救,公报私仇的人,但论防守作战,却真是有本事的。元宏率领北魏虎狼之师狂攻樊城数日之久,愣是没能攻入城中,甚至攻上城头都费死了劲。
  元宏见樊城如此坚固,又隔着沔水望了望对岸的襄阳,感觉更是坚固,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陷的,更恐怕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无法取得进一步战果,且此时有齐徐州刺史裴叔业将兵五万进攻涡阳之威胁,遂于本月末率军前往悬瓠。
  时,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正在攻打义阳,裴叔业便率兵五万围攻北魏之涡阳以“围魏救赵”之法救援义阳。那涡阳城守军非常少,双方力量根本不对等,可涡阳太守孟表依然率全城士兵死守涡阳,和齐军抗争到底。甚至粮食吃尽了都不考虑投降的问题,只拿野草、树皮来充饥。裴叔业见状大怒,遂将北魏俘虏全部砍头,堆积出一座五丈高的人头山让城中魏军看见,以此打击他们的士气。
  可裴叔业此举非但没有任何作用,反倒是进一步激怒了城中守军的怒气,于是更加卖命防守杀敌。
  649
  元宏第三次南征(4)
  时,元宏主力部队已经到达悬瓠,于是立即命广陵王元羽率本部兵马救之。那裴叔业见魏军来援,改全力攻城为围城打援,留一部围城,自率主力迎战元羽。结果,元羽被裴叔业大败,甚至在追击的过程中缴了元羽的符节,差一点便将元羽生擒。
  野战输给了南军?!!!!元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承认,他之前确实小看了南军,因为元宏认为,在陆战上,北军足以以一敌十,结果却造成了如此悲剧。于是,拓跋宏不敢再小瞧南军的野战水平,而是派大将安远将军傅永、征虏将军刘藻、代理辅国将军高聪等人率数万大军救援涡阳,并让他们统一受王肃指挥。结果,这些精锐之士却再次被裴叔业所击败(过程一丁点儿都没写)。
  此次战役,裴叔业杀敌一万余人,俘虏三千多,所缴获之器械、战马和各种财物更是以千万计数。消息传到元宏处的时候,元宏大怒,遂将吃了败仗的三位将领锁起来押到悬瓠,那刘藻、高聪免于处死,但却被流放到平州,傅永被剥夺了官职和爵位,贬为庶人,王肃则被降为平南将军。(这场战役虽然没有记载,但我怎么感觉傅永都像是背锅之人)
  这之后,王肃上表元宏请求另外派军队去救援涡阳,不能再由这支已经失败数次的军队去和裴叔业交战了。元宏看了他一眼回答道:“看你这意思是认为刘藻等人刚刚大败,所以再难以去援救涡阳。但是,朕如今若分少量兵力前去则不足,如果派出大量士兵则身边卫士不足,无法保证安全,所以只能停止围攻义阳的部队,让他们前来援救涡阳。可如果哪怕这样涡阳都没能守住的话,那么就是你这个献计者的失误,我定要杀死你,你有这个决心吗?!”
  王肃:“只要陛下按照臣的建议来做,臣可以保证,涡阳一定能救得下来,如果到时候真救不下来,臣甘愿赴死!”
  于是,元宏命令王肃立即停止进攻义阳,转带杨大眼(仇池杨氏后代,A+级猛将,健步如飞,在脑袋上绑一个绳子奔跑可以让绳子一直漂浮在空中,比战马跑的还要快)、奚康生等将率步骑十余万大军前去解救义阳之围。
  此番回援部队,将都是猛将,兵清一色精锐,人数还是裴叔业的两倍有余。而裴叔业本次出征作战本就是以“围魏救赵”之法救援义阳。如今,义阳已经得救,那就没有必要再冒险了。于是,裴叔业趁着夜色携全军往南撤离。
  本来,裴叔业是没太拿这次撤退当回事的,本来嘛,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裴叔业就撤退了,而那时候魏军还远,怎么可能追得上他?所以裴叔业撤退得非常从容。可是他忘了,北魏之所以崛起的根基,那就是马,是无与伦比的机动性。
  当王肃听说裴叔业已经跑了的消息以后,当即舍弃步兵,率全部骑兵以八百里加急之速直奔裴叔业。结果,裴叔业悲剧了,因为根本没想到魏军能追上自己,所以他根本没有设防,就这样被魏军轻轻松松地杀入到中军之中。那齐军吓得狼哭鬼嚎,也不再听裴叔业之命令,当即四散溃逃。
  王肃立即将大军化整为零,分别对叛逃的齐军展开追杀。结果,魏军大胜,南齐伤亡不计其数,裴叔业在损失巨大的情况下狼狈逃回了涡口(涡河入淮之口)。
  可就在这战争进入白热化之时,齐、魏双方却都因为自身国内发生的事情而默契地暂停了战争。那么这两国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先看北魏。
  起先,北魏中尉李彪家世贫穷,在朝中毫无亲援。李彪初次去代都之时(那时候元宏还没迁都洛阳),得知李冲喜欢才能之士,便一心一意去投奔他。李冲十分重视李彪的才学,便对他礼遇有加,还把他推荐给了元宏,同时又在朝中为李彪造势,给他树立声誉。于是,李彪顺利当上了中尉。
  那李彪人如其名,弹劾大臣时不畏权贵,所以元宏对他非常欣赏,更将他比作西汉烈臣汲黯。可是,李彪自以为已经得了元宏的赏识,无需再凭借李冲了,所以从此以后就对李冲逐渐疏远,只在公开场合遇见李冲之时整理一下衣袖,以示礼节罢了,不再有任何尊敬之意。李冲因此大怒,逐渐对这个李彪生出了怨恨之意。
  到了元宏南征之时,李彪和李冲以及任城王元澄都被留在了洛阳共同掌管朝中事务,那李彪性情刚强豪直,商议事务之时常常与别人不合,并且为人一根筋,认为自己做对了的事情从来不轻易改变,而李冲呢?因为厌烦李彪到了极致,所以但凡李彪提出来的意见,李冲统统拒绝。因此,二人数次发生争辩,甚至发展到了翻脸相争的地步。李彪自认为身为司法人员,他人无法弹劾自己,行事便非常专横,常常会有错误发生。而李冲呢?身为北魏有数的士族族长,那权力可是大得很,要收拾李彪只要抓住他的小辫子便能让他坠入深渊永世不得超生。于是,李冲将李彪上任以来所犯的错误全部收集在一起,之后便直接派兵抓了他,将他囚禁在尚书省。之后,直接上表元宏称:“傲逆不顺,趾高气扬,贪污安逸,敷衍公事,乘坐轿子进入禁省,私自拿取官家财物,动辄便用皇家马厩的马匹,为所欲为,从来没有忌惮。我召集尚书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员于尚书省,把李彪所犯之罪告诉了他本人,他都供认不讳,一一认罪。所以,臣请求圣上根据上述李彪所犯之罪免去其官职,并且交付给廷尉治罪。”
  李彪认罪?凭李彪的为人,他怎么可能认罪?所以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屈打成招,第二种便是强拿着李彪的手去按的手印。因此,在上完第一封奏折以后,李冲就后悔了。为啥?因为等到元宏回来之后,这一切都有可能被元宏得知,到时候他就废了。因此,不如将李彪弄死,如此才能让自己安心。
  基于此,李冲再次上表道:“我和李彪自相识以来,至今已经二十年了。起初,我见他才干出众,学识渊博,刚正不阿,一时就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公正清廉的人才。可后来,我逐渐发现他性格急躁,心肠恶毒,但还是认为他好处多,坏处少,这也就没怎么太当回事儿。可自从陛下您大驾南行以来,李彪兼任尚书,我一天到晚和他在一起共事,方才知道他这人是如何的专断强横,无所顾忌,狂妄自大。听他所言,就好像是古代忠诚的贤士,但他的行为,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暴虐之贼!我和任城王卑躬屈膝,对他就好像温顺的弟弟对待狂暴的兄长一般。他所要干的事,虽然都不在理,但我们也无不曲从。以上所讲,皆为事实,人证物证俱在,所以我请求将李彪杀了,让他曝尸荒野,以便清除这个祸乱朝廷的奸人!”
  650
  第四章 盖世明君
  4.1王敬则之乱(上)
  元宏看过李冲的奏折以后,心里明镜是怎么回事儿,但他还是向着李冲的,因为李冲不但是他的心腹,还是国中几大豪族之一,所以看到这个奏折以后只是叹息道:“唉~~,没想到留守洛阳的几个人之间已经闹到了如此地步。”
  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心腹道:“李彪这个人在得势以后确实是变得骄傲无比,可难道李冲就没有自满吗?唉,算了,算了,朕就给李冲这个面子。”
  于是,下令将李彪革职查办,永不录用,但却没有将其杀死。可元宏后面的话却让李冲给知道了。这话是什么意思?按正常人来看只不过就是稍微敲打一下,让李冲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可李冲是一个心思极为细腻之人,他听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收拾完李彪就收拾他。所以李冲又悔又恨,当即便冲到牢房中,对着李彪破口大骂,他怒不可遏,瞋目而视,大喊大叫,各种脏话连番出口,扔出小桌子,敲碎大椅子,就好像一个疯子一般。下面那些御史们都吓坏了,一个个竟以泥土涂面,装成小丑,就怕李冲反过来再收拾他们。这之后,李冲还在骂,还在不停地骂,一边痛骂一边还怕元宏回来以后会收拾他,于是精神失常,言语错乱,颠三倒四。下面官员见状不妙,便赶紧将李冲拉回了府中。可这之后,李冲却成了一个神经病,每天都大骂李彪是一个“奸诈小人”“你怎么配和我同归于尽”云云。总之,就是神经病了,也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成天到晚骂李彪,最后骂得肝裂,没几天就死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元宏耳中的时候,“元凶”元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落泪痛哭,悲不自胜,为什么?因为李冲是元宏的绝对心腹啊。那李冲勤勉聪慧,性情要强,肯用全力来支持元宏,来辅助元宏,他长期处于重要的职位,平时文卷总是积累到案头,如果不处理完一天的工作,他是绝对不会睡觉的。然而不管多苦多累,李冲都从来不会感到厌倦,他兢兢业业,他恪尽职守,才四十多岁就全白了头发。各位想想,有这么一个好使的手下,他元宏能不心疼吗?并且在李冲死后,洛阳很多政务都无法处理,所以元宏只能暂停向南的脚步,于前线重新展开人事任命,先把洛阳稳住再说。
  再看南齐。
  话说那南齐大司马王敬则,因为是高帝、武帝时期的旧将,所以经常怀疑萧鸾会弄死自己。结果前一段时间,高帝和武帝的后代被萧鸾杀了个底朝天,这就更使得王敬则怀疑萧鸾的真实意图。因此心中十分不安,每天都在积蓄力量,以便到那最坏的时候有些自保之力。
  而齐明帝萧鸾呢?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礼遇有加,但内心却对他十分猜疑,曾经数次打听询问王敬则的饮食如何,身体是否还能带兵打仗。听说王敬则衰老了,而且又待在离建康不远的地方,这心中才稍微放心了那么一丁点儿。
  前两年,萧鸾派遣领军将军萧坦之等五百多人去武帝等人的陵园不知作甚,因为王敬则的儿子们都在建康,王敬则便担心这些人要杀害自己的儿子们,所以心中恐惧万分,这心中就在反与不反中来回交织。
  萧鸾得知王敬则的状态以后赶紧派其长子王仲雄从建康前往会稽安慰,并向王敬则反复保证,自己绝对没有加害其的念头。如此,才使得王敬则暂时稍稍放下那么一丁点儿的心。
  王仲雄擅长弹琴,明帝就将他收藏的西汉蔡邕所用的琴让他来弹,结果,王仲雄却当着萧鸾的面弹唱了一首《懊侬歌》,歌中唱道:“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许行。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随!”
  这首歌啥意思?意思就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们能负了我?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对我有所怀疑?王仲雄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在对萧鸾表忠心,可听在萧鸾耳中却成了一种怨恨,所以从这以后,萧鸾对王敬则更加猜疑。直到元宏南征之时,萧鸾数次病危,要不是怕北魏灭了南齐,他早就撑不住了。所以任命光禄大夫张瓌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并且秘密布置兵力,以防王敬则有什么不轨之举动。
  这时候,朝廷内外皆传言纷纷,说明帝一定又要在东边有非常的举动了。这些传言到王敬则那边以后,本来胆战心惊的王敬则便确定了,萧鸾一定会对他动手。而确信了这个事情以后,他反倒不害怕了,转而对身边的心腹道:“东边现在还有谁?!他萧鸾不过是要除掉我罢了,但是,我王敬则征战一生,又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被除掉?想要我死?可以,但要从战场上取下我的人头,想要让我平白喝下那毒酒?做他的春秋大梦!!!!”
  于是,王敬则和萧鸾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那王敬则的女儿是徐州行事谢眺的妻子,王敬则的儿子太子洗马王幼隆认为这个人在本地威望很大,必须争取,便邀请他一起举事。可谢眺非但不愿意,还将这件事连夜告诉了萧鸾。萧鸾听说以后大惊,便开始准备。当时,事情非常仓促,如果王敬则能在当晚便造反的话,不说定有那么些机会,起码短时间内肯定会占据一定的主动。王敬则手下的将军们也不知从什么途径得知此事,便劝王敬则在当晚便行造反,兵锋直指建康。可王敬则却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建康,如果萧鸾真的要对我防备的话,我那几个儿子一定会告诉我,别急,再等等,就等一个晚上。明天,不管有没有消息,我都会在几天内对建康发兵!”
  651
  王敬则之乱(下)
  当天夜里,王敬则把手下文武全部召集在一起,直接便对大伙道:“现如今什么情况你们都知道了,我想知道,你们想让我如何做?”
  这话虽然说得没头没脑,但不管是谁都知道王敬则话中的意思,所以一众人等谁也不敢率先开口。可没过多长时间,防閤将军丁兴怀便道:“将军您应该选择谋反,除此之外再没有哪怕半点儿活路!”
  话毕,再无人说话,王敬则也没有表态。而次日天刚亮,王敬则就把山阴令王询、台传御史钟离祖愿叫了过来,然后手握横刀跪坐席上,向王询、钟离祖愿两人发问道:“你们两个人一个管兵一个管钱,那么我现在就想问问你们,如果现在发兵可以有多少人,库中又有多少钱呢?”
  话毕,王询道:“启禀将军,一下子并不能弄出多少士兵,您只能等待。”
  之后,钟离祖愿又道:“很多钱现在还没入库,所以一次性拿不出什么钱来。”
  一听这话,王敬则勃然大怒,自己有多少兵有多少钱他王敬则自己还不知道吗?这两人明显就是不想自己造反罢了,那之前你们干什么去了?现在和我扯这个犊子?晚了!
  于是,王敬则直接将二人斩杀。
  听说这件事以后,其手下王公林又找到王敬则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反悔,只有这件事情一旦做了就无法反悔,现在还来得及,你为什么不再好好考虑考虑呢?”
  去你X的,之前你不提,再之前你不劝,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我王敬则要造反了,你这时候来和我说他X什么“还来得及”,来得及妮玛!
  想到这,王敬则一口老浓痰便吐在了王公林脸上,然后头也不回便走了。这之后,王敬则开始不断集结士兵,并对一众将领宣布,三日之内必杀向建康。
  数日后,王敬则带着一万正规军渡过浙江,兵锋直指建康。齐将张瓌见状,直接带三千士兵在松江岸上抵抗王敬则,但这些士兵一听说是老将王敬则的部队,一个个便心生畏惧。结果,那边王敬则战鼓声才刚刚敲响,这些士兵便疯了一般四处逃散,根本无法制止。张瓌没有办法,只能逃到民间躲起来了。
  那王敬则在南齐素来德高望重,对待百姓也是以宽仁为主,所以造反以后,远近前来投靠的百姓很多,没多长时间便有众十万人之多。见叛军声势如此高涨,周围郡县都非常害怕,可只有曲阿,是个例外。
  曲阿县令是一个叫丘仲孚的人,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却拥有超越常人的野心,所以当听说王敬则大军前来之后,他非但没有紧张害怕,反而兴奋异常。因为他知道,飞黄腾达就在今天了!于是,他对一众手下道:“反贼虽然一路连胜,气焰嚣张,但除了那一万来人之外都是乌合之众。别看他们的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可一旦我们将长冈水坝掘开,用洪水挡住他们的去路,不用多,只要能挡住他们几天的时间,朝廷的援军就一定会到。到那时连我带你们都等于是立下了大功,到那时,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不是梦了!我就问你们,你们敢不敢和我干了!!!!”
  这丘仲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他手下的官员们都知道,如今看他如此自信,所以皆把心一横,“干他X的!”
  于是,一众人等掘开大坝,果然用洪水挡住了王敬则的前路。
  5月,朝廷准备完毕,萧鸾遂命前军司马左兴盛、侯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马军将军胡松前往迎击,并对一众人道:“王敬则行军打仗多年,经验极其丰富,并且人多势众,所以不能硬杠,要用奇兵才能制胜。朕意,左兴盛等人带领步兵在长冈修建防御工事,只许死守,不许决战,而胡松和崔恭祖则带领骑兵绕道而行,约定时日在王敬则背后发动攻击,王敬则所部大多民兵,只要奇兵运用得当,王敬则必败无疑!”
  于是,左兴盛和刘山阳带本部兵马直奔长冈修建防御工事,而胡松和崔恭祖则带骑兵绕道而行。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王敬则用兵是如此的果决迅速。这名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在左兴盛等人到达长冈以后便对朝廷军发动了如同洪水一般的攻势,喊杀声一天到晚不绝于耳,左兴盛抵抗数日,最后实在抵挡不住,便只能仓皇逃窜,可经验丰富的王敬则早就料到了如此战果,遂命全军从两翼散开,将左兴盛等人团团包围,之后便展开了围歼。左兴盛等人打打不过,跑跑不了,遂死于战阵之中。
  可就在叛军呜嗷喊叫自以为大事必成之际,却听得后方轰隆隆如同地震一般的声音。紧接着,胡松和崔恭祖便率骑兵直奔王敬则之中军。因为王敬则当时已经将所有的士兵全都派了出去,所以周围的士兵非常非常少。这中军,便被胡松轻轻松松插上了胡字大旗,还好王敬则跑得快,没有被生擒。
  可就在这时,整个大军却全都混乱做一团。因为王敬则手下绝大部分士兵都是民兵,他们不了解战争,以为中军大营被攻破了,王敬则就被生擒了,所以一个个吓得呜嗷喊叫,都说:“将军已经死了,我们快点儿逃啊!”
  而那些本来没有想逃走的正规军见此情此景,也被刺激得够呛,便跟着逃散了。王敬则虽然百般喊叫,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他就是再喊叫又有谁会听从他的命令呢?所以,他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败了,最后甚至跑都没跑了,便被追杀而来的崔恭祖一枪挑落马下,紧接着便被砍下了头颅。
  至是,影响颇大的王敬则之乱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652
  4.2第三次南征的终结
  当时,萧鸾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王敬则还没有失败前),可这时候,元宏的部队始终在北部虎视眈眈,内部又多有虎狼窥视,而王敬则,不过是这众多虎狼之一罢了。所以朝廷内部一片惊恐不安。太子萧宝卷(萧鸾次子,但是嫡出)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自从王敬则起兵以后,他每天都担惊受怕,就怕人家打到建康来。一次,健康城内发生了小型火灾,而这个萧宝卷呢?见到火光以为是叛军杀来了,竟穿上戎装便要逃走,其急迫之意甚至连他爹都顾不上了。
  萧鸾听说这件事以后愤怒无比,可依然没有罢了萧宝卷这个太子(萧鸾这时候已经快要死了,如果在这时候再重立太子的话,很有可能引起动乱,而现在的南齐,再也不能接受动乱了)。而从这个萧宝卷的表现来看,我们也能知道,如果让这种祸害继承大统的话,估计南齐也就离死不远了。
  公元498年7月末,南齐明帝萧鸾病死于正福殿,死前曾和萧宝卷道:“你记住,军政大事要委托给太尉陈显达,而朝中政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委托给徐孝嗣、萧遥光、萧坦之和江祐,其中重大的事情可以和沈文季、江祀、刘暄三人来商议决定,关键要害的职务可以委托给刘悛、萧惠休、崔慧景三人,以上这些人都是可以信任之人,切记切记。”
  说完这些以后,萧鸾再无力说话,没多长时间便崩了。
  这之后,萧宝卷继位,是为南齐第五任皇帝。
  8月,南齐安葬明帝萧鸾于兴安陵,庙号高宗。那新帝萧宝卷不喜欢灵柩这种不吉祥的东西放在宫中,总想把萧鸾的灵柩给弄出去,要不是下面的官员轮番劝谏,这个灵柩估计第二天就已经被弄出去了。
  按照汉人的规矩,新任君皇在父亲的灵柩还没有运送出去之时,每天都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哭上一下,以表示自己对于父亲的敬意,可萧宝卷呢?他对自己的父亲没有感情,他本身更没有智商、情商,所以每次在该哭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嗓子疼,哭不出来。
  一次,太中大夫羊阐进殿哭灵,他没有头发,所以只能随时随地都将头巾戴在头上。可这一次,因为他哭得太过前仰后合,所以头巾就一下掉在了地上。可就在这本该无比悲痛的时间、地点,本来还装装样子的萧宝卷看到这一幕之后竟直接哄堂大笑,且一边大笑一边对左右官员大声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快看,有秃鹫来了!!”
  因此,朝中皆知萧宝卷是一个扶不起来的昏君,对于南齐越发担心起来。
  9月,已经处理完内务,正准备再次对南齐发动进攻的元宏听说萧鸾崩了,虽然他很想趁此时机对南齐发动进攻,但如此的话,自己之前融入汉族的努力不就全白做了吗?为什么?因为汉礼有“国丧不伐”的说法,而对比于统一天下,能让鲜卑人彻底汉化则更加重要。
  因此,在本月,元宏向天下下诏曰:“按礼,他国有丧,不能讨伐。”
  于是便率军撤退了,谁说都不好使。
  就这样,本次南征就这样草草结束了。(注:最重要的因素是上面所说,可还有两个因素也很重要,其一,北部高车有所异动。其二,元宏最近的身体已是一天不如一天,也有点儿整不动了)
  11月,元宏到达邺城,而就在即将进入邺城之时,李彪却在邺城大门口拜迎等候,以为元宏还能念及旧情重新启用他。可元宏却和李彪道:“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朕本来也打算重新启用你,但你这个人没有心肝,不念旧情,一想到李冲,朕的心中就悲痛难当,所以以后你不要再想着做官的事了,朕是不会再用你了。”之后便将李彪打发走了。
  同月,北魏江阳王元继上书元宏道:“高车人冥顽不化,逃避差役,反叛远遁,但带头的就那么几个人,如果将这些人全都杀了,恐怕要引起更大的骚乱,不如在六镇皆派安抚使者,表明只杀罪魁祸首,至于其他的都不加以诛杀。如此,很有可能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元宏认为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便按此实行。结果果然奏效,那些之前反叛的高车人大部分都回来了,北部的高车之乱很快便得以平息,并且朝廷没有浪费一兵一卒。所以元宏很开心,当着一众朝臣的面便道:“江阳王这个人有能力,可以委以重任啊!”
  12月,元宏从邺城返往洛阳。
  公元499年正月,元宏返回洛阳,可回来以后就愁眉不展,任城王元澄很是关心地询问,元宏便问道:“任城王,朕问你,自朕离开京城以来,旧的风俗有没有得到改善?”
  元澄:“回禀陛下,在陛下您的教化之下,我们大魏的风俗已日新月异。”
  元宏:“是吗?可为什么朕在刚入京时却看到有的妇女还戴着帽子?还穿着小袄?这些都是胡人的风俗,怎么能说是日新月异呢?”
  元澄:“额~~~,这个东西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现在已经不错了,穿戴的人很少,不穿戴的人则占了大多数。”
  一听这话,元宏更是面色阴沉地道:“任城王啊,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难道你还想让满城的妇女都戴帽子,都穿小袄吗?你是我最忠诚的心腹,难道你不知道为了彻底汉化,我这些年都付出了什么努力吗?”
  一听元宏将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元澄不敢再多说,赶紧下跪对元宏表示歉意。
  由此可见,元宏将彻底汉化放在了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上。
  653
  4.3陈显达北伐
  公元499年正月,就在元宏回到洛阳的同一时间,南齐太尉陈显达在得到萧宝卷的首肯后率崔慧景等四万大军向北攻击北魏,意图夺回雍州诸郡。
  陈显达率军进入均口之时,其部将冯道根(南齐名将,A+级统帅,率领小集团作战能力可达S-)进言道:“均水水流很急,前进容易,但后退却非常艰难,魏军如果凭此水据守关隘,那么我军首尾都将受到挫折,不如在鄼城抛弃船舰,改由陆路行进,并依次建立营寨,擂鼓进军。如此,便能达到不败之目的,行军作战有时候要用奇,但大多还是要以稳为主,还请将军能够三思。”
  陈显达没有听从。
  2月,陈显达和北魏元英在野外交战,结果屡次击败元英,元英没有办法,只能躲进马圈城中,陈显达遂率众对马圈发动进攻。
  3月,齐军已攻马圈四十余日,虽然魏人奋勇抵抗,可无奈城中粮食已经吃完,士兵们只能靠吃死人肉和树皮来充饥。眼见着士气一天天的即将降至冰点,元英只能放弃马圈带兵突围而走。同时,为能安全撤退,元英还命士兵们将所有的财物都留在马圈城,不许带走。于是,马圈告破,按照陈显达原来的打算,是应该马不停蹄继续追击元英的,可当大军进城以后,却看到到处都是财物,有的布帛甚至都散落在地上,所以这些士兵疯了,到处抢夺那些财物。
  所谓财帛动人心,但也没有命重要,如果陈显达在这时候下死命令,这些士兵是一定会停下手中的动作的。可问题的关键是,陈显达他能下达这种命令吗?他如果还要军心的话,他如果不想让士兵们都恨他的话,他如果还知道“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句话的话,那么他就不能!所以,他没有阻挡这些士兵,元英便就如此成功逃脱了本应该有的追杀。
  数日后,马圈陷落的消息传到洛阳,元宏以陈显达入侵,南部危机,非亲自出征不能化解为由,便要披挂上阵,亲率大军向南抵御陈显达。于是命领军将军于烈据守洛阳,以右卫将军宋弁兼祠部尚书,总摄尚书七兵事(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兵、右兵)。
  当时,元宏已经疾病缠身,所以以任城王元澄为代表的大多数文臣武将都不赞成元宏御驾亲征。可元宏却道:“陈显达率兵前来侵犯,朕如果不亲自出征就无法抵御住他,你们不要再说了,就这么办了!”
  见状,下面的人不再作声,就任由着元宏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陈显达虽然是南齐名将,但实力也就那么回事儿,况且兵力还只有四万,北魏除了元宏这个皇帝之外就真的没有将领能挡得住他的进攻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元宏之所以要亲率大军,只不过是要在自己的武功上更填一笔罢了。
  元宏治理北魏这么多年来,除了力捧士族这一点外,几乎没有犯过任何稍大一些的错误,可以说国家让他治理得国泰民安。只不过在武功上却从来没有什么建树。之前虽然三次向南征伐,但除了第三次有一些功绩以外,其他都拿不上桌面。因此,他急需更多的武功来威服国人(北方人毕竟好战),来青史留名,让现在以及后来人都知道他元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绝世之君。
  继续正文。
  数日后,元宏之急行军到达梁成(江西抚州临川区)。时,南齐崔慧景正率军猛攻顺阳(河南南阳淅川东),可因为顺阳太守张烈的誓死抵抗,使得崔慧景始终无法攻破。元宏见状,立即命振威将军慕容平城率骑兵五千前往救援。
  21日,元宏之主力军团到达马圈附近。元宏本次带来的士兵史料虽然没有记载,但我可以肯定,绝对远超陈显达,并且绝大多数还都是骑兵。因为兵力和单兵作战能力还有御驾亲征的三重优势,元宏断定,陈显达必然不是自己的对手,最后一定会逃走。于是,他在刚刚到达马圈附近的时候便分遣荆州刺史广阳王元嘉将兵万人堵住了均口,完全切断了齐军南归之路。
  次日,听说元宏主力大军到来的消息以后,陈显达并没有惧怕,而是带着部队引兵西渡均水,占据了鹰子山,并在此筑城以御魏军。可就在这时,后方均口被占据的消息却不知怎地传到了齐军的耳中。一听归路被断,齐军又是紧张又是害怕,这士气,也就一落千丈。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齐军屡战屡败,根本没有哪怕一场小的胜利。
  眼看齐军的士气已经跌入冰点,北魏武卫将军元嵩(任城王元澄的弟弟)哐当一下将铠甲拖了下来,露着一身腱子肉和元宏道:“陛下!现在南军士气狂跌,正是一鼓作气之绝佳时机,末将请为先锋,带领我大魏勇士将齐军碾成碎片!”
  于是,光着膀子的元嵩带着北魏大部分兵马对陈显达之齐军展开了决战式猛攻。结果,齐军溃不成军,四散而逃,陈显达见事不可为,只能率残军狼狈而逃,至于那数以亿计的军用物资,则全部留给了魏军。
  本次北伐,陈显达带正规军四万多人前往,结果回来的只剩下区区几千人,所以自此以后,陈显达之威望一落千丈,遂被贬为江州刺史,告别了南齐政治舞台的中心。
  654
  4.4盖世明君
  本次战役的胜利,元宏几乎全歼了南齐的有生力量,使得魏军士气大振,实在是一鼓作气,继续南征的绝佳时机。可就在这时,元宏的病情却突然加重,所以在无奈之下,魏军只能撤回洛阳。
  在到达谷塘原之时,元宏的病情更是加重,根本无法下地走路,其料定自己时日无多,便招来元勰道:“冯皇后长久以来不守妇道,违背德行,我料死后,这女人必定会干预朝政,到时候国家就完了!所以等我死后,必须赐她自尽,以皇后之礼加以安葬。”
  说到这,元宏又喘了好几口粗气道:“我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估计也就在这一段儿了,这次虽然打垮了陈显达,然而天下还没有平定,继位的孩子(现在的太子是元恪,时年十六)年龄还太小,所以江山社稷只能交给你了。当年霍光、诸葛孔明都以外姓人的身份而分别受到汉武帝、昭烈帝的重托,况且你还是我的骨肉至亲,你能不承担责任吗?所以,这个国家就拜托你了!你要好好辅佐元恪啊!”
  可元宏这话刚刚说完,元勰便哐哐哐地磕头,然后哭诉道:“陛下,不,哥哥,我的亲哥啊,您可饶了我吧。布衣之士还能为知己者死,何况我们还是亲兄弟!但是,我以至亲的身份长期参预朝政,由于得到了圣上您的偏爱,所以已经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嫉恨。现如今,您又要委任我为朝廷第一首辅,这样势必会让我功高盖主,所以最后我一定会以惨死而收场。过去周公是大圣人,周成王也是圣明之君,可哪怕是这样,期间也对周公产生了疑心,差点儿把他弄死,更何况是我这等平庸之人?所以最后我一定是死路一条!所以我如果当上了首辅,最终的结果要不就是死,要不就是篡位保命,我的哥哥,您就饶了我吧,我现在的心愿其实很简单,就是放下手中一切政务,从此小隐于市,做个富家翁而已。”
  话毕,元宏沉思了好久好久,终于叹息一声道:“细细思量你的话,从道理上实在难以反驳,那么好吧,随了你的意。”
  于是,元宏下诏书给元恪道:“你的叔父元勰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勤劳就好像大地,他的节操就好像白云,他不贪图荣华富贵,以官爵为身外之物,其纯洁之心好像松柏一样让人放心。我自小与他相处,从来不忍心分离,所以我离开之后,如果元勰要辞官的话,你一定要允许,不可以挽留。”
  这诏书啥意思啊?虽然表面是允许了元勰的请求,可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让元恪尽量留住元勰不是?所以说啊,这元宏是真坏啊!
  这之后,元宏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令他们与侍中太尉元禧及右仆射任城王元澄等人一起辅佐朝政,算是留下了一群托孤大臣。
  4月,在完成一切以后,元宏含笑去世,再没了遗憾。
  元宏,是我最喜欢的三个皇帝之一,还是那句话,文治方面,他除了力捧士族这一条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缺点,北魏让他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求什么?武功方面,南征夺取多处领地,几乎全歼陈显达有生力量,也是可以了,还求什么?从古至今,能力比元宏强的皇帝有很多,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他呢?为什么?汉化啊兄弟们!五胡乱华时期,身在北方的汉族人民活的还不如一条狗,可以被肆意残杀。
  公元280年,当西晋统一全国以后,国家有1616万人。
  公元581年,当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结束之时,国家有4450万人,可在280-581这段时间,尤其是五胡乱华这段时间,大家知道全国人口最少的时候是多少吗?
  400万!!!!
  全国只剩下400万人!
  而在这只剩下四百万人的前后,还分别发生了这些事:
  公元329年,石勒迁两羌、诸氐十五万村落之民于司州、冀州和汉人杂居。
  公元333年,石虎迁十余万户羌、氐之民往关东与汉人杂居。
  公元334年,石虎迁秦州胡人三万户往青、并二州和汉人杂居。
  公元336年,石虎迁索头鲜卑三万人往青、冀等六州和汉人杂居。
  公元338年,石虎灭段氏鲜卑,将所有的百姓迁徙至司、雍、兖、豫四州和汉人杂居。
  公元341年,为了吸引北方人口往南迁徙,强己弱彼,晋成帝令白籍之民的待遇和黄籍一般,皆享受大晋普通百姓的待遇,不再区别对待。(注:白籍为外国而来的流民,黄籍为大晋本土居民)因此,大量不知种族的北方流民进入江南和晋民杂居。
  公元349年,冉闵刚刚篡权的时候,将国家所有的粮食全都派发给了汉人,所以青、雍、幽、荆等等等等地方仅剩的汉人百姓全都跑到邺城投奔冉闵,可冉闵穷兵黩武,不善政治,这之后没有一天不在和胡人战争,所以国库中存的那点儿粮食马上就要打空了,冉闵更是不断强征汉人当兵,所以,这些前来投奔冉闵的汉人看不到哪怕一点点的希望,便都又折返回本地,可归途交错,总有大股民众迷路,又有吃光了粮食的百姓相互砍杀吃食,所以这好几百万人最终能回到家园的不过几万人罢了,其他的全都死在了路上,于是中原乱极,汉人的数量更是急剧减少。
  364年,东晋桓温令大阅户口,创立土断制度(以土为断,即令北方南迁流民不再单立户籍,而是在当地官府登记户口),称“庚茂土断”。(注:当初晋朝之所以给北方流民单立户籍就是因为想保证南部汉血的纯正,毕竟经过胡人多年的折腾,现在北方人的血脉已经普遍不纯,可现在正值乱世,国家需要大量的人口为兵、役、赋、税,所以桓温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便撤销了单独户籍制,使得北方往南的流民能够和东晋百姓通婚、混居,并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这说明了什么?
  公元371年正月,秦王苻坚为了更加快汉族与诸种的融合,乃迁杂夷部族十五万户于关中居住。
  公元399年,拓跋珪迁山东、河北六州百姓十余万户北归代地,让他们和本地鲜卑百姓杂居。
  公元472年2月,北魏境内之敕勒部再次造反,旋为北魏朝廷所平定。为了避免敕勒人再次反叛,朝廷将敕勒部全部打散,并分散在青、徐、齐、兖四州之中,让他们和本地居民杂居。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我就不再明说了,我要强调的是,汉家文化之所以没有被灭绝,这其中功臣很多很多,但这其中最大的功臣不是别人,正是元宏。
  是这个皇帝抛弃了鲜卑人的文化,让所有的鲜卑人真真正正变成了汉人。
  “血统是什么?那我们还是汉人吗?”
  经常有朋友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而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会回答说:“我们是纯粹的汉人,北魏人也是纯粹的汉人,因为只要真正同化一个文化,那么你就是这个种族的人,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真理,和血脉无关。”
  所以,文化,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
  而这一切,元宏所作的这一切,我们都不能否认,他绝对是一个盖世明君!元宏,你走好,历史一定会记住你,我们汉人也一定会记住你的功德!
  655
  第五章 南齐内乱
  5.1元恪上位
  公元499年4月,盖世明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北魏孝文帝元宏驾崩,死时年仅三十三。孝文帝对他的几个弟弟非常爱护,彼此之间始终没有隔阂,一次,他曾从容对咸阳王元禧说:“我死之后,子孙们如果不肖,你们看情况而办,可以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总之不管用什么手段,我们大魏的江山都不能让别人夺取!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记住!切记!!!!”
  孝文帝能亲近贤士,从善如流,并精勤庶务,朝夕不倦,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国之主患在不能用心公平,以诚待人,如果能做到这两点的话,即使是胡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兄弟。”
  孝文帝用法虽然严厉,对于大臣们,只要有罪,他就绝不姑息宽恕。但同时,如果别人有什么小的过失,又能够宽大处理,可以说是有原则到了极致。
  孝文帝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因为多次出巡体察民情或者打仗,所以经常有官员要提前将道路房屋修缮。可每当看到这种奏报,孝文帝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简单修理一下桥梁,能够通行就可以了,至于路根本不用动,原有的便足以通行,以免劳民伤财。”
  他还会经常对史官说:“当朝的事情,不可以不如实记载,皇帝的权力已经无人能够制止,如果史官再不详加记录的话,恐怕皇帝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了。”
  曾经,人们都认为北魏人是鲜卑人,是粗鲁、残忍的胡人,可自从元宏当政以来,这种声音越来越少,最后几近于无,因此在当时,起码在北方,已经没有多少人认为北魏是胡人所创建的政权了。
  不知不觉又夸了元宏一顿,好了好了不说了,我们继续正文。
  元宏驾崩的时候还没有回到洛阳,北魏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商议,考虑到齐军刚刚退去不久,恐怕会在这国家脆弱之时举兵来攻,更恐怕有心之人会趁着元宏刚刚死去这个时间段于内叛乱,所以决定秘不发丧,照样将孝文帝的尸体放置在他平时用的车辇之中赶路,只有彭城王、任城王和周围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件事罢了。
  数日后,车驾到达宛城,趁着夜间,任城王元澄立即派人前往洛阳,奉旨召太子元恪前来。
  又是数日后,元恪来到鲁阳,正碰上了元澄的队伍,这才正式为孝文帝发丧,并公布天下。
  公元499年4月20日,元恪正式即位,是为北魏第八任皇帝。
  这之后,元勰等人立即派人前往洛阳,以孝文皇帝之诏令赐死冯皇后。那天,北海王元详派长秋卿白整进去给冯皇后送毒药,冯皇后一边跑一边声嘶力竭:“你们给我滚,给我滚,你们假传圣旨,皇上怎么可能会下这种诏令?你们是想害死我谋朝篡位,来人呀,给我杀,给我杀了他们!!!!!”
  那声嘶力竭的模样,尽显其泼妇本质。白整看她这德行,也懒得和她再废什么话,直接命士兵架住她,然后掰开她的下巴,一碗毒药就灌了进去。而直到毒药已经发作,这泼妇还在一边吐血一边痛骂,说什么什么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云云,简直可怕。而当咸阳王元禧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相互看了看苦笑道:“看这模样,哪怕是没有先帝遗诏,我们兄弟几个人也要想方设法把她弄死才行,不然这天下必然会被这泼妇弄得鸡犬不宁!”
  5月,元恪一行人回到洛阳,便立即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宰相,那元勰一听这话直接懵在当场,然后跪在地上给元恪磅磅磕头,连哭带嚎地反复说明孝文帝的遗诏,让元恪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退休。那元恪也是个狠人,见元勰如此模样,直接走下皇位,抱着元勰也是一顿狼哭鬼嚎,说什么国家没你不行,你是要舍弃我舍弃这个国家云云。
  就这样,侄叔俩在大殿中一顿狼哭鬼嚎,最终还是元恪没哭过元勰,便只能小退一步,当众封元勰为侍中、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元勰还想不干辞职,可不料元恪直接急眼了,甚至以死威胁,元勰无奈,这才去上任。
  之后,就在元恪要继续封赏元澄之时,元澄却自己做了蠢事。
  北魏有一官员名叫王肃,他本是南朝人,后来投奔的北魏。按说,这种人能在北魏舒舒服服地活着就不错了,可这王肃能力非常强,所以得到了元宏的宠爱,因此这官职也就越来越高,最后竟然都超过了元澄。元澄以此事为奇耻大辱,可因为元宏比较喜爱王肃的关系,他就暂时忍耐,没有发招。如今,元宏死了,那他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本月,有人诬告王肃,说他准备偷偷返回南齐。王肃听说此事以后竟连调查都没有便将王肃抓获,并诬告王肃谋反,要求朝廷直接将其处死。但经过朝廷的反复调查以后,却证实人家王肃根本没有罪,所以无罪释放。非但如此,那元澄私自囚禁宰辅之臣,反倒成了重罪,所以被免官还府,不久便外放为雍州刺史(注:史料上是这么记载的,但也有人说这是元澄的自我保全之计,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各位书友们自己思量吧)。
  6月24日,元恪追封自己的母亲高氏为文昭皇后,之后追赐高氏之父高飏为渤海公,并让其嫡孙高猛传承爵位,之后又封高氏之兄高肇为平原公,高氏之弟高显为澄城公。没说的,这是要大力提高外戚之权以巩固自身之权,并达到官场的平衡了。
  这办法不得不说,还不错。
  好了,北魏先说到这,我们再看看南齐,看看新上任的这个叫萧宝卷的皇帝又出了些什么事儿吧。
  656
  5.2萧遥光之乱(上)
  话说那南齐皇帝萧宝卷,在其为太子之时就不好学,只喜欢到处玩耍,并且沉默寡言,有严重的社恐。所以其身边净是一些会说话会哄人的宦官和奸人。如今,他已继位为皇帝,就更加不爱和大臣们接触,所以把大权一交,整天和那些太监、奸人厮混在一起。所以,当时朝中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六位托孤大臣手中。
  当时,扬州刺史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等六人轮流在朝中内省当值,轮到谁当值谁就在当天的敕令后面签署执行意见。雍州刺史萧衍听说这种情况以后,对他的参军也是他的堂舅张弘策说:“一个国家有三位王公当政都不堪其乱,更何况是六贵同朝呢?他们之间势必要相互图谋,因此必定会发生动乱。要说避祸图福,哪里也比不上我们现在所在的州地,但是我的几个弟弟都在京城,恐怕会遭受乱世之患,所以我还要与吾兄益州刺史萧懿有所计议。”
  于是,萧衍秘密与张弘策加强戒备,其他人则一律不得参与,以免图谋泄露。
  之后,萧衍召集骁勇之夫上万人,并大量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之中,茅草堆积得如同一座座大山一般,然而都不使用。萧衍的得力手下,中兵参军吕僧珍察觉出了萧衍的用意,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可人家萧衍根本就不想让别人参与,所以他也不好明说,便只能也秘密准备战力,准备在萧衍做大事之时能够帮得上忙。
  这吕僧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早先就在朝中担任羽林监,徐孝嗣曾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幕僚,可吕僧珍认为徐孝嗣没有什么能力,不会长久,便再三请求跟随萧衍。徐孝嗣没别的招,只能答应。
  那么跟着萧衍就一定能成事吗?吕僧珍的眼光准吗?我们到时候再说,现在继续正文。
  萧衍的哥哥萧懿是南齐的一代明臣,不但行军打仗牛得很,治国行政也有一手,所以非常难得,现在正掌握郢州的事务,手中权力很大。所以萧衍要想起事,就必须先过了他哥这一关。于是,萧衍便派张弘策前去游说萧懿道:“如今朝中六位权贵当朝,各自发号施令,相互争权夺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他们造反反目成仇,理应相互攻伐而灭。 从太子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的名声,他身边的人也都是一群奸佞小人,这种人现在看着是不怎么管理政务,但以后一定会在手下的忽悠下夺回手中的权力,到时候必定是一番血雨腥风。那始安王萧遥光想要充当司马伦的角色,其行迹已经露了出来,然而其性情多疑、气量狭小,只能白白成为祸害之由。萧坦之嫉贤妒能,处处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徐孝嗣受人牵制,无法发挥。江祏优柔寡断,刘暄更是个糊涂软弱之人。就这么六个玩意当朝,朝廷祸乱早晚都会爆发,而一旦祸乱爆发朝廷内外势必土崩瓦解,支离破碎。现在大人您和萧衍大人都在外藩,应该为自身谋划一番了。趁现在他们之间还在相互猜忌,没有提防之时就应该开始。萧衍大人的意思是,将您们的兄弟们全都叫到身边来,不然的话,恐怕到时候就会走投无路。郢州在地理上可以管控荆、湘。雍州则兵马精干强壮,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如果天下大乱,凭我们的力量也足以匡扶天下。”
  这话说得还算含蓄,并没有明说要造反,可萧懿就是不听从,还反让张弘策回去劝萧衍不要有此心思。于是,萧衍暂时放弃了萧懿,而是迎接弟弟骠骑外兵参军萧伟以及西中郎外兵参军萧憺到了襄阳。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图谋。
  再看朝廷。
  起初,萧鸾虽然在临终遗诏之中把朝政委托给了朝中诸位大臣,但是最信任的却是江祏兄弟二人,所以把更多的遗命都托付给了他们二人。因此,萧宝卷继位之后,江氏兄弟二人更多在殿内当值,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而萧宝卷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想要自行其意,徐孝嗣不能加以制止,萧坦之也是委婉劝说,只有江祏坚决限制,不许萧宝卷自作主张,萧宝卷对此非常怨恨。
  一次,萧宝卷左右心腹茹法真和吴兴人梅虫儿等人受萧宝卷委托去办理一些事情,而江祏呢?常常对他们施以控制、阻拦,以致茹法真等人对江祏恨得是咬牙切齿。那徐孝嗣见江祏和萧宝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劝江祏道:“皇上稍微有些主张,这也是正常的,怎么可以一概加以反对和阻拦呢?”
  说的对不对?太对了,可江祏却不以为然道:“只要把事情交给我就行了,完全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呵呵,这话说出来,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死不休了。再者说,人家到底是皇帝,你还能无时无刻限制人家自由不成?这根本不现实,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事。
  这之后,萧宝卷失德作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常常会带着自己的人出去闲逛,并且每次出游一定要将某些倒霉的百姓从家里赶出去,然后以拆毁民居为乐。
  萧宝卷用钱没有节制,经常会大量赏赐下面那些奸臣宦官们,赏赐之数目以千万计算,所以也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困难。南朝皇帝大多奢侈腐败,那萧宝卷尤甚,皇宫里哪里不好就要重修哪里,并且用的材料还都是当时最为珍贵的东西。
  萧宝卷玩游戏特别花花,他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所以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宦官杀猪宰羊,宫女们卖酒卖肉,让他的潘妃来充当市令,自己则担任潘妃的副手,遇到有处理不了的事情便交给潘妃来解决。
  萧宝卷放荡不羁,一月之中有二十多天都要外出,有时候白天,有时候夜晚,时常入富户家中明着偷东西取乐,那些富户们明知道萧宝卷来了,却不敢出声,只能在被窝里装睡,以此来配合萧宝卷的游戏。并且还吓得瑟瑟发抖。为什么呢?因为萧宝卷玩儿的就是一个刺激,但也知道自己是皇帝,这种事情不能被发现,所以谁要是醒了,看到是萧宝卷偷的东西,他就会被无情残杀。所以建康的商铺、厂房纷纷关门,有的富户甚至携家带口逃出了建康,于是建康,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南方大都,一时工商皆废,不但百姓恨得咬牙切齿,更是将江祏气得青筋暴起,便想彻底废了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657
  萧遥光之乱(中)
  可想废了萧宝卷的可不只一个江祏,那刘暄虽然是萧宝卷的舅舅,但也不喜欢这个小东西,想要废了他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所以不同意江祏的主张。江祏因此找到了始安王萧遥光,和他商讨这个事情,可萧遥光自认为血脉纯正,又是最年长的,想要自己取而代之,就把这个意思隐晦对江祏表示了一番。江祏的弟弟也认为年幼的皇帝难以保住,就劝说江祏立萧遥光为帝。江祏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就去和萧坦之商量,而萧坦之呢?秉承着不惹祸上身的原则,对这件事并没有发表建议,并明确说明了自己根本不会参与。最后,江祏还是决定扶立萧遥光,于是和江祀暗中找到了礼部郎谢朓,并说道:“江夏王(萧宝卷)年龄又小,又不懂得事礼,每天只知道玩耍胡闹,如果任由这种状况一直下去的话,恐怕等他长大了国家就会被灭亡。始安王(萧遥光)年长,善于从政,如果由他继承大统,不会违背道义。而且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着想啊。”
  这啥意思啊?就是想让谢朓也和它,他们一起发动政变。可这种事情,一般人是不敢参与的,所以谢朓秉承着不惹事上身的原则也没有答应,但同时也表示自己不会拒绝,所以态度并不是很干脆。那江祏见谢朓如此态度,认为有戏,便直接任命谢朓兼管宫中卫队,以便发动政变。
  一听这消息,谢朓吓坏了,以为自己已经被萧遥光拉下了贼船,便将此事告发给了太子右卫率左兴盛,而左兴盛呢?也怕惹火上身,所以装作不知道,不再往上告发。谢朓见状,又跑去游说刘暄道:“始安王一旦称帝,他的心腹刘沨和刘晏就会居于您现在的地位,他们两个和您都有仇,到时候您还能够善终吗?”
  刘暄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他虽然也想立萧宝寅为帝,但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着想,也不想因为谢朓这么一个小人而得罪江祏和萧遥光,于是在事后便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江祏和萧遥光。萧遥光闻听此事以后大怒,所以和江祏联合在一起,找个理由便将谢朓给干死了。可这件事以后,刘暄自己也产生了浓浓的危机感。他认为,萧遥光如果被立为皇帝,自己就要失去皇舅之尊,所以不肯赞同江祏的意见,反倒忽悠他立萧宝寅为帝。所以将士一时迟疑而不能决定。
  那萧遥光得知此事以后大为愤怒,便遣手下黄昙庆在清溪桥刺杀刘暄。
  可那天,随刘暄出行的侍卫特别多,黄昙庆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便悄悄退走了。然而这一举动恰巧就被刘暄发现了,而刘暄呢?更是知道这个叫黄昙庆的是萧遥光所养的死士,所以刘暄断定萧遥光是要对自己动手了。这种时候,如果自己再不行动的话,恐怕命都没了。于是,刘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前往皇宫,将这件事里里外外全都告诉了萧宝卷。那萧宝卷一听这事儿大怒异常,于是立即召江祏兄弟前来皇宫觐见。这两个兄弟不知道刀斧手正在宫中等着他们,直接便去了。结果自是不必多说,两兄弟皆被残杀于宫中。
  再看始安王萧遥光那边。
  萧遥光向来心怀异志,与他的弟弟荆州刺史萧遥欣密谋策划,时刻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夺取帝位。兄弟二人原本的打算是萧遥欣率军从江陵直下建康,但是就在这一段时间前后,萧遥欣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这时候病死了,所以萧遥光在外的助力丧失了很多。等到江祏被杀以后,按照萧宝卷原来的想法,是想将萧遥光也一起杀死的,可萧遥光不管朝中还是朝外党羽都很多,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动乱,萧宝卷便没有处理他,但敲打一下还是在所难免的。
  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之上,萧宝卷就将江祏兄弟二人被杀死的事当众告诉了萧遥光,还问萧遥光这事儿到底有没有你参与。萧遥光哪里敢承认?赶紧原地告罪并说自己并不知情。萧宝卷也没说什么,冷笑两声便离去了,那笑容看着让人浑身发寒。于是萧遥光在回到中书省之后,便开始假装发疯,哭号之声响彻整个中书省内外。之后,萧遥光便借口自己得了重病,从此也不再入朝。
  早先之时,萧遥光的弟弟萧遥昌死后,其部属全部归了萧遥光,所以萧遥光并非没有自保之力。那萧宝卷避免再次刺激萧遥光,便打算封其为司徒,使他安心,然后再给他点儿提示,让他从此在家安心养病,就别再参与朝政了,只要他不乱动,自己也绝对不会动他。可让萧宝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他这一举动反倒刺激了萧遥光。
  这之后,朝廷的使者到达了萧遥光的府邸,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让萧遥光在病情差不多的时候前往宫中接受诏命。萧遥光此时已经是如履薄冰,神经高度紧张,所以没有听出圣旨中的善意,反倒认为萧宝卷是想将他骗至宫中残杀,不给自己留一丝活路。所以秘密召集自己的部曲前来府邸,又叫来刘沨、刘晏等心腹一起策划如何发动武装政变。
  于是当天夜里,萧遥光突然出招,他先是派几百人打进了监狱,将囚禁的囚徒全部放出来,然后又命人去抓住萧坦之。
  萧坦之的府邸就在萧遥光府邸的东面,所以萧遥光一起事,萧坦之就知道了。萧坦之被惊醒的时候衣衫不整,还光着个大膀子,可这时候哪里有时间再穿衣服,所以光着膀子便逃奔皇宫。中途正巧被巡逻队长颜端看到,他见萧坦之这副样子,还以为萧坦之畏罪潜逃,便直接将萧坦之抓了起来。
  658
  萧遥光之乱(下)
  萧坦之见状大怒,对颜端吼道:“你抓我干什么?萧遥光反了,现在正准备杀入皇宫,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和我一起入宫,向圣上禀明情况!”
  听着这话,颜端半信半疑,便押着萧坦之一起前往萧遥光的住所,离远一看士兵忙进忙出,一个个佩戴兵器,这时候才知道萧坦之所说皆属实,于是立即带着萧坦之一起入宫面圣。
  时,萧遥光又率军杀向沈文季的府中,打算俘虏沈文季以后胁迫他做大都督,将其兵权拿到手中。可当天正好有紧急公务需要处理,所以沈文季根本没有回府,萧遥光这就扑了个大空。一见和原计划有所不同,那萧遥光一下就不会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其手下垣历生见状,即劝萧遥光率全军趁夜进攻皇宫,并承诺道:“大人您将士兵交给我,只管乘车随后而行,我替您攻下皇宫易如反掌,转眼之间便可成事。”
  话说得叮当作响,可萧遥光却是没有把握,所以迟疑着不敢出动,这便耽搁了下来。这之后,下面的官员们分成两派分别对如何进步皇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讨论个屁!造反这种事情,只要开始了就没有善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怎么还能停止呢?真不知道这些白痴到底是怎么想的。结果,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讨论出个结果,这时间也就一点点过去了,太阳也就钻出来了。
  这时,朝廷的军队已经开始陆续集结于皇宫。
  当萧坦之将萧遥光造反的消息告诉了萧宝卷之后,整个朝廷上到皇帝下到士兵无不惊恐万分,甚至有的大臣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还没等交战就开始乱作一团。可以这么说,萧遥光如果在当天晚上就果断行事的话,萧宝卷必死无疑!而直到天快亮的时候,随着士兵越聚越多,而萧遥光的士兵还没有杀来,众位官、兵这才稍显镇定。而等到太阳完全出来,徐孝嗣都带兵来到皇宫之后,人心终于彻底安定了下来。而当太阳已完全升起之时,所有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士气非常旺盛,萧宝卷遂特赦整个建康的囚徒,并内外戒严,然后命萧坦之率全军对萧遥光的司徒府进行攻击。
  萧坦之得令以后,立即率军驻扎在湘宫寺,之后,令左兴盛率一部驻扎于东篱门,曹虎率一部驻扎于清溪大桥,将司徒府所有的通路全部堵死。
  萧坦之见布置完毕,便令大军从三个方向开始对司徒府展开火矢攻击。可就在这时,萧遥光军中猛将垣历生突然率军从西门杀出,直将朝廷军杀得节节败退,甚至连将军桑天爱都被垣历生所杀。
  此情况,使得战阵局势发生了微微的改变,本来朝廷军高昂的士气也受到了一些打击。
  可就在这时,司徒府谘议参军萧畅和抚军长史沈昭略却带着本部兵马偷偷从司徒府逃了出来反投朝廷军。(注:萧畅是萧衍的弟弟,沈昭略是沈文季的侄子)
  这一下子可把萧遥光干懵了,司徒府官兵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那猛将垣历生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在这种形势下就是自己如何努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既然这样,那还不如也投降算了,如此兴许还能留一条性命。因此,他也率本部兵马投降了曹虎。可因为之前他数次打败曹虎的部队,使得曹虎折了面子,这便在见到垣历生以后便直接给他斩了。
  那边垣历生投降的消息传到这边以后,萧遥光气得是七窍生烟,转身便将垣历生的儿子给斩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大局已定,这不都是你萧遥光自己找的吗?
  当天夜里,司徒府被攻破,士兵逃散,萧遥光彻底失败,于是逃回自己的屋子里,将蜡烛熄灭钻到了床底下,希望能躲过这一次危机,然后趁着空档逃出建康。可不一会儿,随着哐当一声巨响,屋子的门被踹开了,将军刘国宝带着士兵径直闯了进来,先是搜索了一番,然后直接便将萧遥光从床下面拽了出来,当即斩首。
  至是,萧遥光之乱彻底结束。
  此时,萧宝卷已任命徐孝嗣为司空,沈文季加镇军将军,萧坦之加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刘暄为领军将军;曹虎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这都是奖赏他们消灭了萧遥光的功劳。可这之后呢?便是卸磨杀驴了。
  同月,萧宝卷听信谗言,突然率兵包围了萧坦之的府邸,然后便将其全家杀掉。
  次日,萧宝卷又杀舅舅刘暄。
  再次日,萧宝卷又杀曹虎,将其府中所有钱财全都放进了自己的小金库。
  至此,萧坦之、刘暄、曹虎这几个被新任命的官员还没等上任便被杀绝。
  当初,萧鸾在死之前曾经和萧宝卷道:“做事情一定要果断,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给别人喘息的机会。”所以萧宝卷数次同身边亲近的奸人谋害大臣都是突然袭击。因此,朝中的大臣人人自危,从上到下都觉得难以自我保全。而各个地方刺史呢?因为知道萧宝卷昏庸而没有德行,所以皆认为国家即将完蛋,所以大多开始在本州多立军事编制,肆意横行。这其中,益州刺史刘季连最甚,于是蜀人赵续伯等纷纷起兵叛乱,使得蜀中大乱,刘季连根本无法制止。也因此,朝廷里那些官员们非常着急,一个个都将萧宝卷看成瘟神一般。枝江文忠公徐孝嗣是文人出身,待人处事圆滑周到,没有半丝棱角,因此虽然官高名显,但却得以存活,未被萧宝卷除去。他也就成为了朝中一众大臣游说的目标。
  虎贲中郎将徐准找到了徐孝嗣,向他痛说利害,希望徐孝嗣能为了国家除掉萧宝卷。徐孝嗣也有野心,但是他生性谨慎,或者说是优柔寡断,所以长久迟疑不决,最后以为欲行此事一定不能大动干戈,一定要等,必须等待萧宝卷出城以后关闭城门,召集群臣百官在一起商议,那样才能万无一失。
  结果这一拖延,便坏事了。
  659
  5.3残杀
  一段时间以后,萧宝卷手下的爪牙们不知从哪里得知了徐孝嗣等人即将造反的消息,于是将这些事里里外外告诉了萧宝卷,萧宝卷遂对这些人有了必杀之心。
  10月23日,萧宝卷突然遣人至徐孝嗣、沈文季和沈昭略三人的府上,并让他们立即前往华林省面圣。沈文季听说这件事以后先是一愣,然后和家人道:“这一去,我怕是回不来了,你们这些人,能跑就跑吧。”
  果然,三人到了华林省以后,萧宝卷二话不说,直接给了三人三壶毒酒,让他们麻溜喝掉。沈昭略见状大怒不已,指着徐孝嗣便骂道:“废掉昏君,另立明主,这是从古到今的大法,却因你这优柔寡断的废物,最后弄得功亏一篑,就是因为你这宰相的无能,才让我们落到如今的地步啊。”
  话毕,直接将酒壶扔到了徐孝嗣的脸上,并痛声骂道:“你这个废物,就是死,我也要让你做一个破面鬼!”
  于是,三人皆服用了毒酒,不过毒酒下肚以后却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那沈文季和沈昭略是喝完毒酒就死了,只有徐孝嗣,喝完了毒酒以后只是捂着肚子疼得直打转,但始终没能死去。萧宝卷见状,直接命人往他嘴里死命灌酒,结果整整灌了一斗多的毒酒才将这个生命力强悍的官员给弄死。
  这之后,萧宝卷在京城针对这三家人展开了血腥屠杀,凡是和他们沾亲带故的,基本上全都被萧宝卷给弄死了,只有有限的几个人逃走罢了。
  萧宝卷这一举动,更让京中的大人们惊恐连连,可当恐惧到了极致以后,就容易引起更大的反弹。
  当初,太尉陈显达因为自己是齐高帝、齐武帝时代的旧将,所以在齐明帝萧鸾之时心存畏惧,使劲儿贬损自己,经常乘坐一辆破破烂烂的车子,出外时扈从的仪仗大队也只有老弱病残十余人而已,怕的就是让君王感觉自己是一个危险的人。一次,他陪侍萧鸾饮宴,酒过三巡之时,君臣们都非常高兴,可就在这时,陈显达却请求萧鸾能赏赐自己一个枕头。萧鸾不知陈显达用意,但因为这是一个对南齐有绝大贡献的三朝元老,这便赐给了他一个枕头,枕头拿来以后,陈显达用手轻抚着道:“我年老体衰了,享受的荣华富贵已经足够,只欠一个枕头枕着而死,所以特意向陛下祈求一个枕头罢了。”
  一听这话,萧鸾当即怒声道:“陈显达!你喝多了,不要再说了,你还能活好多年,朕也从来没有对你有什么怀疑!”
  这之后,陈显达再次以自己已经七十为由向萧鸾辞官隐居,可萧鸾死活不同意,非但如此,在这次事件以后反倒对陈显达更加信任。等到萧宝卷继位以后,陈显达发现这就是一个昏货,所以越发不愿意住在建康,便多次请求能够得到外放。萧宝卷也就随了他,将他外放至江州刺史。
  直到本年十月,陈显达听说萧宝卷在建康胡乱残杀大臣,又听说这小子随时可能派兵前来征伐江州,便于公元499年11月15日在寻阳起兵,并命令长史庾弘远等人给朝廷中的大臣们送去了 ,信中列举了萧宝卷的罪恶行径,并忽悠这帮人和他一起拥立萧宝寅为帝。
  24日,陈显达造反的消息传至建康,萧宝卷见状立即命护军将军崔慧景为平南将军,督率各路军队前往攻击陈显达。崔慧景得到命令以后立即命后将军胡松、骁骑将军李叔献统帅水军占据梁山,左卫将军左兴盛统前锋军驻扎在杜姥宅,占尽了有利地形。
  12月12日,陈显达从寻阳出兵,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采石,当即和胡松战至一起。陈显达,那是现在整个南朝都能数得出的杰出将帅,行军打仗一辈子少有败绩,战阵经验简直不要不要的。胡松虽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却无论如何都不是陈显达的对手,所以被陈显达击败,狼狈而逃。消息传到建康,朝中一片震惊,萧宝卷更是惶恐不安。
  13日,陈显达的部队到达新林,左兴盛统帅诸路军队抵挡陈显达所部。陈显达认为,如果和朝廷军硬杠,战局必然会迁延日久,而发动武装政变的部队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而现在朝廷举满朝之兵前来攻击自己,建康必定空虚。如此,只要能“直捣黄龙”,大事便可成矣!
  基于以上,陈显达在长江岸边设置了许多火堆,装作要和朝廷军决一死战的样子,然后只率少数精锐偷渡过江,直接袭击了建康。
  14日,陈显达率数千骑兵直接杀到建康,因为建康方面大军全在前方,根本没想到陈显达会突然出现,所以一片混乱,陈显达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建康城,然后直奔皇宫而去!
  还好,当听到远处传来混乱之声以后,宫廷的卫士便将大门紧锁。陈显达见状,已经七十有二的他跨马持槊,带领兵众便对皇宫发动了绝猛的进攻。
  那陈显达虽已年过七旬,可依然勇不可当,亲自持槊击杀数人,其麾下部众也在他的作用下越战越猛。可就在这时,不知是天不佑陈显达还是怎样,在击杀一名士兵的时候,陈显达手上的宝槊竟然断裂了!陈显达也在宝槊断裂之时身体失衡受了伤。
  这么一下子,本来士气旺盛的陈部突然惊恐起来。巧的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宫中卫兵也已经全部组织完毕,便冲陈显达部杀了过来。时机把握的那叫一个天衣无缝!陈显达抵挡不住,只能率残部逃走。
  萧宝卷又岂能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机会?于是立即命全军对陈显达展开亡命追击,势必不能让他重回叛军大营。
  陈显达虽然勇猛,但毕竟年过七旬,更是在皇城攻略战之时受了大伤,所以行动迟缓,终是在到达西州之时被朝廷军追上,并被追来的骑官赵潭一槊刺下马。
  之后,赵潭二话不说,一刀便砍掉了陈显达的脑袋。
  这之后,萧宝卷展开了血腥的残杀,不但将陈显达一家杀尽,但凡参与谋反之人也统统诛杀。
  至是,陈显达之乱亦被平定。
  660
  5.4边将降魏(上)
  萧宝卷平定陈显达之乱以后,自认为国内已经无敌,所以越发肆无忌惮,他外出游走,又不想让人看见,所以每次外出总是事先把要经过地方的住户赶走,只留下空房子让他游玩。
  他出游时,先由尉司敲着鼓沿途走一大圈,居民们凡是听到鼓声就要立即跑开,不然等萧宝卷一到,谁没跑就会被他和其手下随意射杀。所以一听到鼓声,远近之居民便吓得四散逃跑,有的甚至连衣服和鞋都来不及穿。而每次见到此情此景,萧宝卷都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那萧宝卷喜欢这种外出的疯狂,所以一个月要出去二十多天,几乎不处理任何朝政,而且出去之前从来不说具体位置,东南西北几乎无处不去。
  他还常常在夜间三四更的时间出游,弄得鼓声四出,火光照天,还随意派兵到四处,这不让走那不让过。而每每到这时候,知道萧宝卷来了的百姓们都会吓得狼狈逃窜,老人和小孩更是吓得惊慌失措,哭喊成一片,拥挤在路上,但是处处禁止通行,他们根本不知道往哪里逃,结果,这些孩子和老人便会被无情射杀。
  就这样,建康一带的工商无法从业,红白事也无法进行,一些孕妇不能把孩子生在家里,甚至有人抱病躲藏,结果死在了路上,不能得到安葬。
  有一次,萧宝卷来到沈公城,有一个孕妇因为怀了身孕,没能提前躲开萧宝卷的仪仗队,便被士兵们带到萧宝卷的近前。萧宝卷对于这个孕妇怀着的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非常好奇,便亲自拿刀将孕妇的肚子刨开,连女人带孩子一起残杀。
  又有一次,萧宝卷来到定林寺,有一个老和尚因为年纪太大了没能提前离开,躲藏在草丛中瑟瑟发抖。萧宝卷见状一笑,然后便命士兵们一起冲草丛中齐射弓箭,结果,老和尚直接被射成了刺猬。
  唉,下面还有好多,我不想说了,等等等等吧。
  总之,萧宝卷肆无忌惮已经到了极致,他还能这么嚣张多长时间呢?我只能说,他快把自己作死了,不过还能活一段时间,我们拭目以待吧。
  公元500年正月,按照惯例,皇帝应该在大年初一接见群臣,但是萧宝卷昨夜玩儿得太疯,睡得很晚,所以醒来吃过午饭以后才出来。但他的困意依然没有过去,所以该有的礼仪都没有,打个招呼就回去睡觉了。
  所以这礼仪没有结束,一众官员也不敢走啊,便一直从巳时(9:00-10:59之间)等到申时(15:00-16:59之间)。
  当时群臣百官已经累得腰腿僵直,因为无法再行站立而倒地,肚子也是饿得咕咕直叫,可直到这时候,萧宝卷才眯着惺忪的睡眼再次起床,朝臣们见状,赶紧匆匆进行了礼仪便相继离去了。而萧宝卷呢?根本不觉得怎么样,待群臣走后便继续去过他的潇洒夜生活了。
  而此时的豫州,话说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很早以前就得知萧宝卷开始诛杀以前的有功之臣,所以心中时常感到不安。一次,他登上寿阳城,向北望着肥水和部下们道:“你们想要富贵吗?我可以替你们办到!只要你们忠于我,那就够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这家伙便已经有了反叛之心。后来朝廷不知为何要调他去南兖州当刺史,他心里十分不愿意内调,因此对萧宝卷更加愤恨。而等陈显达武装政变之时,裴叔业也曾命司马李元护率领一队人马前往建康。明着说是要救援朝廷,可实际上却是观望朝廷和陈显达的虚实。最后,在陈显达失败以后,李元护便率军走了,期间没有参与一场战斗。
  基于以上,朝廷十分怀疑裴叔业有谋反之心,而裴叔业也派使者去建康观察动静,这就更使得朝廷对他有所怀疑。时,裴叔业的几个侄子都在宫中任职,他们见朝廷如此防备,便舍弃了家人前来寿阳,告诉裴叔业早做防备,因此朝廷已经做好了随时消灭裴叔业的准备。但朝廷真的是要讨伐裴叔业吗?我只能说,有这个可能,因为当时朝廷已经开始怀疑裴叔业了,但还没有下定决心讨伐。为什么呢?因为裴叔业所在的地方在北边境,几乎是挨着北魏,如果将裴叔业逼急了,这货直接投降了北魏,那么北魏必定会大举入侵,并且直接越过北部防线,将匕首一下插进南齐的心脏部位,所以绝对不能将其逼反。因此,朝廷官员们分成了两派对此事展开了争论。
  最终,还是主和派占据了优势,遂遣裴叔业的同宗之人裴长穆去裴叔业处宣读圣旨,并准许裴叔业继续留在豫州担任刺史。可是,事情已经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还有回头的可能吗?抱着这个疑问,裴叔业始终感到害怕,所以没有答应朝廷,但也没有得罪死,因此犹豫不决,便遣亲信往襄阳向萧衍商讨保住自己的办法。因为萧衍总是有很多别人想不到的好办法。
  数日后,裴叔业的亲信马文范到达襄阳并见到了萧衍,遂代裴叔业口传道:“天下大势明显可知,萧宝卷那个畜生残杀老臣,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你我恐怕再也没有生存的希望,所以还不如投降北魏,这样还不失做一个河南公,你觉得怎么样?”
  萧衍回答道:“朝廷那帮小人专权跋扈,岂能长远得了?要我说,你先不要急,现在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建康,暂时安住朝廷的心,然后积攒力量,等待时机。如果这样还不能安住这些败类的心,那你就率全部兵马直出横江,断掉朝廷的后路,我再从西边配合你一起对朝廷发动进攻,如此,大事可定矣!可你一旦投靠北魏,他们一定会找人代替你,而只以淮河以北的一个州给你,哪里还能让你做什么河南公呢?这样一来,你落叶归根的心思就不要想了,就准备老死在北方吧。”
  裴叔业一向敬重萧衍,认为他说的话一向都是对的,便依计而行,让自己的儿子到了建康充当人质。可事后裴叔业又越想越不对劲,战事如果真的开启,就他和萧衍那点儿兵能成事吗?以两州对抗整个南方,这不是扯犊子吗?所以,裴叔业又有点儿后悔,最终还是秉承着狡兔三窟的道理,一边让儿子在建康做人质,一边联系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询问他可否投降北魏之事。
  661
  边将降魏(下)
  薛真度一听南齐北疆大将要投降自己,高兴得不行,所以趁热打铁,赶紧回复 道:“欢迎,随时欢迎,另外,你要是来就现在,尽快过来。因为我们这边最近也正在策划对齐国动兵,所以你现在过来就是大功一件,可一旦等到事情紧迫以后再过来,我恐怕那时候封赏就不会有多少了。”
  这之后,二人数次书信往来商议投降事宜,最终终是被朝廷察觉出了一些东西,所以纷纷传说裴叔业要投降北魏。裴叔业身在建康的儿子裴芬之早就知道父亲有投降北魏的心思,所以更是害怕,便瞒着裴叔业自己从建康逃回到了寿阳。这一下,就更坐实了裴叔业要谋反的心思,所以裴叔业再不想其他,遂命裴芬之带着书信前往投降北魏。
  数日后,北魏元恪断定裴叔业不是诈降,遂派骠骑大将军元勰和车骑将军王肃统领步骑十万前往受降,并任命裴叔业为持节、豫、雍五州大督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兰陵郡公。
  30日,消息传到建康,萧宝卷闻此事大怒,遂下令讨伐裴叔业。
  2月16日,建康方面任命卫尉萧懿为豫州刺史。
  28日,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司徒,兼扬州刺史,坐镇寿阳。
  数日后,北魏大军眼看就要到达寿阳,为防事情有变,元勰遂提前遣将军李丑、杨大眼先率领两千骑兵进入寿阳,又派奚康生率羽林兵一千疾驰寿阳。可就在魏前军即将到达寿阳之际,裴叔业却突然病死了,这一下可将局势打乱了。当时,下面有很多文武不想背叛南齐,不过因为裴叔业的关系只能屈从。如今,裴叔业死了,这些人便开始有了些不同的想法。还好李元护等人为他们分析利害,告诉他们现在已经反了,哪怕再后悔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这些人才绝了不投北魏的想法。
  这之后,之前那些想背叛的人便以裴叔业已死,大事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统领为由,纷纷推荐李元护管理州事。可剩下的那些官员们不认可,他们都是裴叔业生前的心腹,认为只有裴氏的人上位才会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坚决不同意李元护统帅州事,遂荐裴叔业之侄裴植上位,最终,两帮人经过激烈的争论,还是扶立了裴植上位,并且按照裴叔业生前的原计划实施不变。
  次日,奚康生的部队到达,裴植大开城门迎接北魏军队入城,并将城内仓库的钥匙全都交给了奚康生。奚康生确定了这帮人是真的投降以后激动得不行,拉着裴植的手一番客气,然后又在城中宣读了圣旨,就是什么约法三章云云,总之就是发誓不扰民,以此来安定民心。至是,寿阳,这个南齐北边境要塞,就这样归到了北魏的手中。
  与此同时,南齐益州的叛变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之前我们说过,因为近年来南齐频频战争,还赶上了昏君当道等等,总之很多因素归结在一起,使得益州民不聊生,所以很多百姓开始反抗朝廷的统治,本州刺史根本无法制止。
  到本年,也就是公元500年2月,这种局势更加恶化,巴西百姓雍道晞聚集了一万多人逼攻郡城,南齐巴西太守鲁休烈也只能环城自守,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
  3月,南齐益州刺史刘季连见巴西方面反叛激烈,遂命中兵参军李奉伯率领五千人去救援鲁休烈,那李奉伯到了地方便与起义军战在一起,因为雍道晞下面全都是农民军,单兵素质根本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所以虽然人数是李奉伯的两倍,可依然被打得节节败退。而身在城中的鲁休烈见状,直接大开城门,率城中全部兵马杀了出去,配合李奉伯夹击起义军。结果,在此两面夹击之下,起义军大败亏输,甚至连主帅雍道晞都死于战阵之中。
  李奉伯还想进一步追击巴西起义军余孽,将他们全部杀死,可就在这时,涪令李膺制止他道:“这场战役过后,我方兵卒已经慵懒,将领已经骄傲,在这种状态下追击敌人是非常危险的,不如稍缓一步,充分思考一下再行下一步也不迟。”
  李膺说得有道理,可李奉伯视这些民兵如同草芥,轻视之心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根本不听李膺劝告,带着士兵便追击这些义军而去,结果在追击的过程中中了埋伏,导致全军覆没,只有他李奉伯一个人狼狈逃回了巴西。而自此一战反败而胜之后,益州的起义军更加积极,战争几乎天天都会在这个大州发生,看来,南齐还需要好一段时间后才能安稳住益州的局势。我们再看寿阳方面。
  话说自从奚康生进入寿阳以后,整个南齐的北边重镇便被北魏所得,萧宝卷不敢大意,遂调兵遣将前来夺回。
  3月15日,萧宝卷派平西将军崔慧景率水军讨伐寿阳,派豫州刺史萧懿率步兵三万人屯驻小岘,派交州刺史李叔献屯驻合肥,继而命胡松、李居士率一万多兵马驻守死虎,又命骠骑将军陈伯之统帅水军溯淮河而上,以便逼近寿阳,驻扎在硖石。
  总之吧,就是要从多个方向共同对寿阳进行打击,也在同时防备魏军趁势从寿阳对南齐发动进攻。而寿阳的民众呢?见齐军来势汹汹,又有爱国的情节,所以大多计划如何里应外合帮助齐军。但没等齐军到来,他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话说那奚康生听说齐军大批前来的消息以后,直接封锁了寿阳,做好死守的准备,因为他知道,只要能等到主力大军前来,齐军根本不值一提。
  662
  5.5崔慧景之乱(上)
  公元500年3月,齐军还未等前来寿阳,魏大批兵马便已开到。主帅彭城王元勰听说了齐军的布置以后,立即亲率大军对胡松、陈伯之的驻军给予打击。结果,二人被元勰轻松击败。
  之后,元勰又率军进攻合肥,结果轻松攻破此城,并活捉李叔献。其副将宇文福见形势大好,遂与元勰道:“殿下,建安是淮南的军事重镇,更是敌我双方之要冲之地,如果能夺得此地,那么义阳就可以到手,如果夺不到,那么寿阳也难以保全,不如趁着现在士气正旺一举将其夺下!此战机稍纵即逝,还请殿下能够深思!”(注:宇文福,今河南洛阳人,祖籍鲜卑,居辽宁海城,其人刚毅忠正,文武双全,是北魏难得之名将)
  元勰很是同意这个办法,就派宇文福亲自率军攻打建安。结果,建安不敌,太守亲自出城投降。所以淮河流域之齐军,从此开始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而就在齐军处于节节败退的窘境时,南齐内部却又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话说建安丢失以后,萧宝卷那是相当震恐,于是立即命崔慧景督军前往支援。可让萧宝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崔慧景这时候已经有了反心。当时,崔慧景的儿子崔觉正担任直閤将军,负责一部分的禁卫军,所以崔慧景便已默默和儿子商议起了政变的细节。所以等崔慧景率军到达广陵之时,崔觉便已偷偷逃出京城,率领着自己的部众和崔慧景成功会师。见状,已经放心的崔慧景在过了广陵十几里以后突然将所有文武都召集在一起道:“我崔慧景承受三代帝皇厚恩,肩负着明帝死前的重任,本应辅佐新帝创下不世之伟业,可,你们也看到了,现在的皇帝年幼昏庸到了极致,搞的朝纲败坏,国家一片混乱。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恐怕我们心爱的国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所以,我想同诸君共同建立伟大的事业,以彻底安定我们大齐的江山,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话毕,众人一致响应,竟没有一个人犹豫。于是,崔慧景挥师返回广陵。
  时,司马崔恭正驻守广陵,见崔慧景回归广陵,竟直接打开城门放崔慧景入城。消息传到建康以后,萧宝卷又惊又怒,于是于12日临时授予右卫将军左兴盛符节,让他督率建康全部水陆之军前往讨伐崔慧景。而崔慧景呢?只在广陵休整了两天便率全军南下,兵锋直逼建康。
  当初,南齐南徐州和兖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娶了徐孝嗣的女儿为妻,小两口非常恩爱,萧宝玄为了这个妻子甚至不再娶别的女人为妾。可等萧宝卷杀掉了徐孝嗣以后,却威逼萧宝玄和此女离婚,不然就杀他全家。萧宝玄没有办法,只能休了爱妻,可这事以后,他便恨极了萧宝卷。崔慧景也知道这个事情,便遣使前往面见萧宝玄,表示要奉他做皇帝,希望萧宝玄能和他一起进攻建康。可让崔慧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萧宝玄非但没有答应自己的谋划,还斩杀了自己的使者,宣誓效忠萧宝卷云云。萧宝卷闻听此事以后非常高兴,便即命骑兵将军戚平、外监黄林夫率各自兵马前往萧宝玄处,协同萧宝玄一起抵抗崔慧景。可让萧宝卷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萧宝玄的阴谋,甚至连崔慧景这种老狐狸都被他成功骗过。因为就在崔慧景即将渡江之时,萧宝玄却突然秘密遣使往崔慧景处道:“我痛恨萧宝卷已经到了极点,恨不得扒他的皮,吃他的肉,所以看到你的信以后我就想第一时间答应,不过这昏君手下还有很多士兵,我之所以斩了您的使者就是在欺骗他,把他的士兵都吸引过来以后再行反水,将其有生力量尽数歼灭!所以,您到了只管进攻,到时候自然有人为您打开城门。”
  崔慧景心中了然,加快了行进速度,到了萧宝玄所驻守的城池以后便发动了凶猛的进攻。戚平和黄林夫见状,直接带领士兵登上了城墙,准备协助萧宝玄抵抗崔慧景的侵攻。可就在这时候,下面的城门却突然打开了,还没等二人回过神来,后面便传来了喊杀之声,只见萧宝玄亲率自己的士兵对二人的部众展开了疯狂的砍杀,因为二人的部众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同袍会对自己刀兵相向,所以全无防备,就这样被杀尽,甚至就连戚平和黄林夫二人也被砍掉了脑袋,于是,崔慧景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这座城池,并获得了萧宝玄全部的兵力。
  这之后,萧宝玄乘坐着八抬大轿,手持指挥旗,随着崔慧景的部队向建康方向进发。
  建康方面见状,即命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閤将军徐元称等六个将帅据守竹里,并建了好几个城堡以抵抗崔慧景。
  萧宝玄知道张佛护这个人,打算招降他,所以写信道:“当今皇上昏庸无道,我受上天之任,誓要铲除此等昏君,你难道要阻拦我吗?”
  张佛护回答道:“小人承受国家的重恩,岂能违背殿下的意思?您只管前进,臣绝对不会拦着殿下的。”
  一听这话,不管是萧宝玄还是崔慧景都放心了,可就在大军即将越国竹里之时,张佛护却突然率军对崔慧景的部队展开射击。好哇,整了半天这都是在忽悠人的,他张佛护就是想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崔慧景于是大怒,遂命崔觉、崔恭祖率领前锋部队对竹里进行侵攻。
  时,崔慧景之前锋部队都是江北人,他们十分英勇善战,而且在崔觉、崔恭祖的带领下还变得“老奸巨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进行一轮的进攻以后,这些士兵并没有撤退,而是围着城转悠,一看到城中做饭的炊烟升起便攻城,使得城中的士兵无法吃饭,弄得饥肠辘辘。最后,竹里守军实在是抵抗不住,徐元称等人便有投降的打算,可张佛护因为欺骗了叛军,恐怕投降都会被杀,所以说什么都不肯投降,众人无奈,只能和他一起勉力守城。
  而这时,崔恭祖已经发现竹里的士气快要降到冰点,所以亲率大军对竹里展开进攻。结果,竹里城破,张佛护被斩,徐元称投降,其他的将领也尽皆死于乱军之中。
  663
  崔慧景之乱(下)
  本月15日,见叛军距离建康越来越近,萧宝卷即命中领军王莹统帅现在还剩下的数万兵马据守湖头修建堡垒,并同时连接蒋山西岩一带,将平坦之大路几乎全部封死。崔慧景到达此地后,见朝廷军防守极其严密,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其部将万副儿见状乃劝道:“如今平坦的大路已经全被朝廷军给封死了,不可以选择进兵,唯一的办法就是登上蒋山,对其实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突袭!”
  崔慧景采纳了他的意见,遂分派一千精锐,一个紧随着一个鱼贯而上山,等到入夜以后从西岩而下,直接从朝廷军的后背对其发动突袭。
  朝廷军是万万没想到敌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后背,所以恐慌无比,阵容大乱,更有甚者四散而逃,几乎一触即溃。萧宝卷见状惊恐无比,于是赶紧命左兴盛死守建康,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敌军闯入城中。可现在萧宝卷大势已去,左兴盛害怕崔慧景事后算账,所以根本不敢抵抗,就这样撤出了建康。于是,崔慧景轻轻松松便杀进了建康城。
  24日,崔慧景开进到乐游苑。时,皇宫大门已全部关闭,只有还剩下的禁卫宫墙之上瑟瑟发抖罢了。可就在眼看着皇宫将要被攻破的时候,叛军却突然停止了进攻。为什么?因为崔慧景犹豫了。当初,陈显达反叛之后,萧宝卷两次召集诸侯王进宫,巴陵王萧昭胄有鉴于永泰元年的王敬则反,齐明帝萧鸾诏诸王入宫欲行杀戮之事,与弟弟永新侯萧昭颍装扮成和尚,逃往江西。等到崔慧景起兵之时,萧昭胄兄弟二人便来投奔,对崔慧景的态度那叫一个恭敬,就差当面儿叫祖宗了。所以,当大事即将成功之时,崔慧景的内心已更加倾向于立萧昭胄为帝,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也就暂缓了攻城的脚步。
  崔恭祖见状,遂劝崔慧景立即攻城,并先用火箭射烧北掖楼,但崔慧景以为大功即将告成,又考虑该立谁为帝,又担心毁掉北掖楼以后事成了还得重建(他还挺节俭),便没有听从崔恭祖的话,引得崔恭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不过事情真的像崔慧景想的那样就要成功了吗?是的,确实是的,不过朝廷却并非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时,豫州刺史萧懿正率兵屯驻于距离建康很近的小岘,手中握有上万兵马,所以萧宝卷早在宫城被围之前就已经遣使往萧懿处请求援助了。在使者到达小岘之时,萧懿正在吃饭,听说这件事以后立即扔掉手中的筷子,率几乎全军前往增援。当即将到达建康之时,其又于城外燃起了熊熊大火,意思就是告诉建康城内的守兵,让他们不要放弃,因为援军来了。而朝廷军看到城外的火光以后,果然士气大振,相继拍手称快,这士气也就提起来了。
  在这之前,崔恭祖曾劝说崔慧景提前派两千人堵住险要之地,如此,便能以最少的兵力彻底断绝前来建康的援军,可崔慧景认为大事就要成功,萧宝卷也早晚会投降,所以根本没当回事儿,也就没有提前派兵占据险要之地。而今,萧懿的部队正逐渐逼近建康,崔恭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遂请命崔慧景,请求给他一部军队,让他前往阻击。可崔慧景不知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没拿人家萧懿当回事儿,所以不准军事能力更高的崔恭祖出击,只给了崔觉少数人马,让他前往阻击萧懿。结果,崔觉全军覆没,只剩他老哥一个人逃了回来。
  至此,崔慧景的地理优势已经全部丧失。最可怕的是,萧懿现在正在崔慧景后面,已经对崔慧景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而崔慧景呢?还和没事儿人一样,那自信满满的样子真让崔恭祖感到恶心。于是,对崔慧景彻底死心的崔恭祖直接率本部兵马投降了朝廷,所以崔慧景的战力在瞬时之间大减,最可怕的是,全军的士气也在此时急速下降。
  4月,眼见朝廷军的士气越来越高,崔慧景断定大事不可再为,遂率全军撤退,打算北渡长江继续发展。可朝廷很明显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那萧宝卷瞬时出全城之兵追杀崔慧景,而萧懿也在此时指挥大军对崔慧景展开了攻击。最终,将士们皆对崔慧景离心离德,没等成功过江便皆离他而去。而这个发动政变的头子,也在逃跑的过程中被一个渔夫给砍掉了脑袋送到建康请赏。
  至此,崔慧景之乱也宣告终结。一手好牌让他打成这样,这也真没谁了。
  崔慧景之后,他那些手下们也没有一个得了活路。最先投降的崔恭祖,自从投降以后就被囚禁在大牢之中,等崔慧景之乱以后便被残杀。崔觉在崔慧景失败以后扮做道人的样子逃跑可也被成功诛杀。那萧宝玄,本来以为大事肯定会成功,可谁承想最后在崔慧景如同智障一般的行动下落了一个失败的下场,所以在听说崔慧景失败的消息以后便仓皇逃走了。可这么大一个目标,不将他给抓住萧宝卷又岂能罢休呢?因此,萧宝玄只跑了不几天便被擒回了建康。
  那天,萧宝卷命人用布帐将其裹了起来,然后命令好几十号人在他周围擂鼓吹号,环绕着他不停地跑动。最终,在这些人将萧宝玄吹得晕头转向以后,萧宝卷便对他痛声骂道:“你他X的也知道这种滋味不好受吧?啊?!!当初你小子勾结崔慧景攻打朕的时候,朕一天到晚都是这种感觉,你知不知道?啊!!!!!”
  之后没过多久便将萧宝玄给残杀。
  664
  5.6淮南陷落
  崔慧景的乱子被平定以后,建康方面特赦了建康、南徐州、兖州三处之前追随崔慧景的起兵民众。
  之前,就在崔慧景之乱被平定以后,萧宝卷便已经下令赦免了这些地方的民众,可萧宝卷身边的佞臣们专权跋扈,竟然不依萧宝卷的命令做事,所以一些本来没有罪的富足人家被诬陷为崔慧景的同党统统被杀害,然后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揣进了自己的裤兜子里。因此,这些州的百姓们将萧宝卷恨得咬牙切齿,无不想反了这个无道的朝廷。
  时,萧宝卷身边所宠幸的人一共有三十一个,其中直閤将军、骠骑将军徐世檦最得萧宝卷信任,凡有杀戮之事都由他来执行。到陈显达举事之事,萧宝卷又加任他为辅国将军,虽然任用护军崔慧景为都督,但朝廷的兵权实际上却是掌握在徐世檦的手中,由此也能看出萧宝卷对他的宠幸程度。不过萧宝卷对徐世檦的信任却没有换来什么好的结果。那徐世檦知道萧宝卷是一个无道昏君,更知道这种人最终的下场一定是惨淡的,而到时候,他身边所信任的人也会和他同一个下场,甚至连他都不如,所以经常对同为萧宝卷宠臣的茹法真和梅虫儿道:“哪一朝的天子身边没有信任的人呢?但我这种人,却偏偏是官家手上的屠刀,专门为官家顶着罪孽,所以我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好不了的。”
  后来,茹法真和徐世檦相互争权夺利,茹法真便将这些话原封不动地汇报给了萧宝卷。于是,萧宝卷就遣宫廷卫士去杀他,徐世檦与这些卫士近身搏杀,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被残杀。从此以后,茹法真、梅虫儿便在萧宝卷身边专权,说一不二。
  这还不算,萧宝卷还很宠爱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管潘宝庆和茹法真都叫阿丈,另外称呼宠臣梅虫儿和俞灵韵为阿兄。他们之间的感情好到经常相互拜访,甚至萧宝卷还经常去这些人的家中亲自打水做饭,这些人每一次家中有什么红白事,萧宝卷都要亲自到场为他们庆贺或者吊丧。由于萧宝卷的宠爱,使得这些人更加肆无忌惮。那潘宝庆各种仗势欺人作奸犯科,但凡富有之人,这家伙都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关进大牢,然后没收其全部财产,比强盗还要强盗。可萧宝卷呢?却从来都不去管这些事情。
  太监王宝孙,才十三四岁,但却最受萧宝卷喜爱,所以在萧宝卷的纵容之下,这小太监开始参与朝政,之后没多长时间便能随意控制大臣,篡改圣旨,甚至经常骑马进入大殿之内,敢于当众顶撞萧宝卷,可萧宝卷没有一次不陪着笑脸来哄这个小太监,所以满朝文武皆畏惧王宝孙,甚至连梅虫儿等人都要对王宝孙低眉顺目。因此当时的南齐朝廷谁也不敢讨论国事,更不敢讨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而这样的南齐,又如何能够长久?
  再看北部战场。
  时,因为内乱已经结束,所以南齐冠军将军、骠骑司马陈伯之再次率军攻打寿阳。北魏彭城王元勰亲率大军进行抵抗。这之后,双方进行了数次征战,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北魏汝阳太守傅永见状,认为元勰之前夺取了多块地盘,如今一定是将士兵布置去守那些地盘了,所以集中在寿阳的人并不多。如此,再继续下去的话,寿阳说不定就有失陷的风险,所以当即率全汝阳之兵前往寿阳救援。可要想去救援寿阳就必须经过淮口,而陈伯之又在淮口层层布防,简直守得铁桶一般。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只有傅永,这个聪明的男人,他见状,利用水牛拉船,硬是成功绕过了淮口的守军,悄悄潜入了寿阳城中。
  元勰听说傅永到来的消息高兴坏了,当即便亲自迎接傅永,并拉着他的手道:“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是把你盼来了,走,现在就和我进城,我要好好和你叙旧。”
  可就在这时,傅永止住了元勰的步伐,并郑重道:“殿下勿急,吃酒何时都可,但却不是现在,下官此番前来,主要是为了抵挡敌兵,可如果率军进城,那么就会和殿下在一起受敌,这并不是上策。下官认为,殿下应继续守城,消磨齐人的士气,而下官则带手下精锐四处游击敌军,让他们投鼠忌器,不能将力量集中。如此下去,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敌方士气必溃!到那时,只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其钳击,大事便可定矣!”
  元勰认为傅永说得非常有道理,便答应了他的提议,对齐军实行两面夹击。
  8月,经过了几个月的战争,陈伯之的齐军士气已经低落,傅永见时机已到,遂率全军对齐军展开了进攻。元勰见傅永已经行动,便也打开城门,和傅永共同夹击城下之敌。结果,齐军大败,被魏军斩杀九千,俘虏一万,剩下的齐军也四处逃窜,无复抵抗之力。
  而元勰见敌军损失如此严重,料定其短期之内绝对没有自守的可能,于是立即率全军向南进攻,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淮南地区就全被北魏所占据。
  消息传到洛阳以后,元恪非常高兴,当即便遣使往南,表示元勰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返回洛阳了。而回到洛阳以后,元勰再次请求元恪想辞了自己所有的官职,让自己回去好好颐养天年,可元恪还是不准,就是坚决要用元勰到底了。
  这之后,元恪命王肃为淮南大督,并加派援军让他一定守住淮南。
  与此同时,南齐萧宝卷。
  665
  5.7昏君
  就在淮南陷落,整个朝廷惊恐不已的时候,建康的后宫还着起了大火,一时间,后宫的宫女和嫔妃们争相叫喊哭闹,可因为后宫和外面是隔绝的,想跑需要打开那个可恶的大铁门才行,因此后宫中的那些女人们哭着喊着请求快快将大门打开,可是,这可是后宫!没有皇帝的明文,谁敢轻易打开?那不是九族俱灭的重罪吗?因此,卫士哪怕急得直跺脚也不敢打开后宫之门,而是赶紧前去汇报给萧宝卷。可当天晚上,萧宝卷又出去玩儿了,所以根本没找到他,这后宫的大门,一直都没有打开。直到萧宝卷回来以后,他才下令打开了那个大门。而当灭火之后经过清点,发现这场大火共烧三十三座别殿,已经烧焦的宫女和嫔妃更是不计其数,当时,整个后宫都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可人家萧宝卷呢?根本不在意,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时,萧宝卷身边的奸佞都起号为鬼,有一个叫赵鬼的,能读《西京赋》,因此引用其中之言对萧宝卷说:“柏梁既灾,建章是营。”(皇宫既然被毁了,那么就建一个新的)
  于是,萧宝卷大兴土木,开始在皇宫中新建各种宫殿,且各个新殿都是碧玉装饰黄金铺路,可以说是豪华到了极点。而那些修建宫殿的劳役们在萧宝卷的命令下则是不分昼夜地干活,一个月都要累死好几十号人,可这依然不能达到萧宝卷要求的速度。
  当时,后宫因为这场大火的原因损失极其惨重,什么金银首饰都没了,于是萧宝卷开始重新补贴后宫,给后宫大量引进各种金银珠宝。所挑所选无不是当世珍奇异物,可就是如此奢侈,却依然无法满足萧宝卷的引进需求。
  于是,萧宝卷就开始在民间各种搜刮钱财,他手下的那些鹰犬们便借用萧宝卷的名头在民间各路搜刮,所搜刮的数目甚至是萧宝卷所要求的十倍。不过只有十分之一给了萧宝卷,其他的金钱则都落入了这帮鹰犬的裤兜子。
  地方太守和县令们因为是萧宝卷下的命令,所以都不敢吱声,于是这些鹰犬便变得更加贪得无厌,遂翻来覆去地敲诈地方百姓,使得百姓们倾家荡产,没有活路,所以无不哭泣于荒野。可对于这些事,萧宝卷全不知情,还用抢来的钱各种挥霍,其中有一种比较出名。那就是命能工巧匠用金子在地上修建金莲,并让宠爱的潘贵妃踩在金莲上行走,之后恬不知耻地和周围的佞臣们道:“看到没有?这就叫步步生莲,哈哈哈哈!!!”
  作吧,你就继续作吧,快到头了。
  话说当初萧懿援助朝廷平定崔慧景之时,萧衍曾急遣使者往萧懿处送信,信上是这么说的:“您如果诛杀了崔慧景,平定其乱之后,则所立之功劳太大,这不是朝廷能够封赏或者酬劳得了的,即使遇上盛世明君尚且如此,更别说现在是昏君当道,佞臣把权了。所以,将反贼消灭之后,您必须进一步再率兵逼宫,如商代的伊尹放逐太甲、汉代霍光废黜昌邑王那样,此实为天赐良机,万不可失!可如果您实在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就以抵御北魏为借口,上报率军返回历阳,如此,则威震朝廷内外,他们也不敢害您。可一旦您不采取上述两个办法,虽然享受的官爵很高,但手中却没有了军队和民众,恐怕必死无疑,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还请您能三思。”
  看过这封信后,萧懿的谋士徐耀甫也是苦苦相劝,可萧懿对于朝廷的忠诚已经到了愚忠的程度,哪怕是明知必死也不会反叛,所以硬是没有答应他们的提议。那么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崔慧景死后,萧懿被任命为尚书令,成为了朝廷的元勋,位列百官之首。时,萧宝卷经常外出游玩,一玩就是好几天,所以很多人都劝萧懿能趁此机会起兵废之,可萧懿统统没有答应。萧宝卷之宠臣茹法真等人畏惧萧懿的权力,所以和萧宝卷献谗言道:“陛下,据微臣所知,那萧懿正准备学习霍光废黜昌邑王那样将您废掉,陛下您再不动手就危险了。”
  萧宝卷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当即表示同意,准备回到建康便动手。可这消息却被徐耀甫安插在萧宝卷身边的奸细所得知,于是立即报告给了徐耀甫。徐耀甫听说以后,立即找到了萧懿,将这件事说完以后即劝萧懿赶紧向西奔向襄阳。然而,萧懿却道:“自古以来,又有谁能够不死?只不过是早死晚死罢了!我身为大齐的尚书令,就更不能行此懦夫之举,如此,不是给国家丢人吗?!”
  他想来,那就让他来!
  10月13日,萧宝卷派人给萧懿送去了毒酒,萧懿见状,只是轻笑一声,然后对前来给酒的使者道:“我有一句话要告诉官家,麻烦您能通传一下。”
  使者:“可以。”
  萧懿:“我那弟弟萧衍文武双全,又有野心,还对官家有所轻视,所以一定是朝廷的一大祸患,还希望官家能赶紧将他除掉,不然国家危矣!这话你说了,国家有可能还能活,但你要是不说,国家就要灭亡了。”
  话毕,直接灌下了毒酒,就此含笑九泉。
  这话萧宝卷听没听史料没有记载,但看他以后的表现,感觉好像是听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666
  第六章 萧衍篡齐
  萧衍篡齐(1)
  其实,萧宝卷早就忌惮身在地方的萧衍了,这次听到萧懿临死之言以后更是料定这萧衍会背叛,所以萧衍瞬时间便上了萧宝卷的黑名单。时,朝廷官员郑植的弟弟郑绍叔正担任着萧衍的宁蛮长史,萧宝卷认为这是一个下手的好机会,于是命郑植以探望郑绍叔为由潜入萧衍处将其刺杀。郑植不愿意死,更不愿和弟弟翻脸,所以在出发的同时寄给了郑绍叔 ,将萧宝卷的意图里里外外说了一遍。而郑绍叔呢?对萧衍那是忠心到了极致,所以当即将这封信交给了萧衍,萧衍得知此事以后,连夜召集心腹张弘策、吕僧珍、王茂、柳庆远、吉士瞻等人到州府议事道:“昏君残暴无比,自从继位便开始诛杀各路元勋,至今,除了我在内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已经没有活口,现在,他又要将刀子插进我的心口,我萧衍又岂能坐以待毙?所以,我将你们召集在一起,准备起全州之兵和昏君决一死战,不知你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铲除昏君?!”
  话毕,下面一众官员纷纷赞同,没有一个有半点儿犹豫的。于是,萧衍竖起大旗,召集兵马,没多长时间便召集了正规军一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船舰三千多艘。而当这些事做完之后,郑植也来了,那萧衍虽然知道郑植这次所来的目的,但是看在郑绍叔的面子上也不会动他,所以特意在郑绍叔家中举办酒宴来欢迎郑植,并以开玩笑的口吻道:“朝廷派你来这里谋害我,你现在可以动手了。”
  话毕,见郑植慌忙不知所措,萧衍和郑绍叔哈哈大笑,而郑植呢?看样子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只能摇头苦笑。事后,萧衍带郑植参观了雍州的城墙壕沟、仓库、士兵、战马、器械、船舰等,之后,便由他的弟弟郑绍叔亲送郑植了。走前,郑绍叔和郑植道:“得到这些情报以后,相信哪怕没有杀了大人您也能保命了,另外请和官家说,就说一定要展开战争的话,我郑绍叔会第一个把屠刀指向他,而且,我们所有雍州人也都会这样做。”
  由此可见雍州军民对萧衍的忠心和对于抵抗朝廷坚定之心。
  时,南康王萧宝融任荆州刺史,西中郎长史萧颖胄具体负责州府事务,萧宝卷便派辅国将军、巴西和梓潼两郡太守刘山阳率领三千士兵前往会同萧颖胄的兵力一起袭击襄阳。萧衍闻听此事以后立即派参军王天虎前往江陵,给荆州和西中郎府的官员们每人送去了一封书信,信中没有多说,只说了:“刘山阳率兵西进,要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两州。”
  萧衍的部下们都不懂萧衍为什么要这样做,萧衍见状只好和他们说道:“雍州和荆州是相邻的两州,可谓唇亡齿寒,所以岂能不和我们暗中联络通力合作?我只要能合并荆州和雍州的兵力,大张旗鼓地东进,便是白起、韩信再生又能给现在的朝廷想出什么好招?况且是昏君带着一帮奸佞之徒。”
  次日,萧颖胄收到了萧衍的信,可却半信半疑不能决断。而当时,刘山阳已经到了巴陵,所以萧衍再次命令王天虎送信给萧颖胄和其弟弟萧宝融以及谋主萧颖达。张弘策不懂这其中的关键所以问道:“这种事情,想就是想,不想多说了也没有什么作用,大人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给他们送信呢?”
  萧衍笑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前不久,我派王天虎前往荆州,给每个人都送了信,所以近来荆州传言不断,什么版本都有。而我给萧颖胄和萧颖达的信中却只写了:‘王天虎口述’。他们问王天虎的时候,王天虎一定是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呵呵,为什么?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给王天虎任何指令。那王天虎是萧颖胄信得过的人,所以荆州官民一定以为萧颖胄和王天虎在隐瞒着什么事情,人心就会产生疑惑和防备。而这种消息一定会传到刘山阳耳中,刘山阳这个白痴一定会被众多言论搞得迷迷糊糊,再后来就一定会对萧颖胄产生疑心。这样的话,二人之间便无法达成信任,如此,萧颖胄进退两难,便一定会落入我的陷阱之中,此便是一信定一州之策,你看如何?”
  嚯~~~,这分析的,如此到位,可问题的关键是,人家会按照你定的剧本来吗?而从结果来看,我只能说,这萧衍,真神人也(起码年轻的时候)。
  那刘山阳到江安以后,果然迟疑十多日而不敢前进,萧颖胄因此大为恐惧,可又想不到什么良策妙计,所以只能在一天夜里叫来最信任的参军席阐文和柳忱二人来商议对策。席阐文说:“萧衍在雍州招兵买马,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们荆州人向来害怕雍州人,又寡不敌众,要收拾他们根本办不到,而且即使能收拾他们,朝廷最后也一定容不得我们。如今,如果杀了刘山阳,与雍州方面一起举事,立天子以令诸侯,则霸业可成!那刘山阳迟疑不决就是不信任我们,可又不想让我们怀疑他,所以这个时候的他最是好骗。我们如果斩了王天虎,把其首级送给刘山阳,那么他一定会前来,而等他到来以后再将其斩杀,我们便可以和雍州全无芥蒂地一齐杀向建康!大事一定能够成功。”
  柳忱接着道:“昏君的骄狂一天更胜一天,京城的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百姓们更是恨得咬牙切齿。而我们呢?只不过是幸好远离朝廷,暂时安全罢了。朝廷命令我们袭击雍州,只不过是暂时让我们相互残杀,等事情结束以后便会连我们一起收拾。大人您难道忘了萧懿了吗?他以几千精兵打败了崔慧景十万大军,然后不还是被昏君和那帮奸佞小人陷害了吗?再说雍州兵力精锐,粮草充足,萧衍雄姿勃发,胆略过人罕有人能匹敌,刘山阳一定不是他的对手。如果等他击败了刘山阳,我们荆州也会因为没执行命令而受到责难,这才是真正的进退不能,必死无疑啊,所以还请大人一定要三思!”
  话毕,萧颖胄狠狠拍了一下桌子,然后恶狠狠道:“善!!!”
  667
  萧衍篡齐(2)
  次日一早,萧颖胄直接将王天虎宣到自己面前,然后很是无奈地道:“天虎啊,我知道你对萧衍的忠诚,我更是要和萧衍结为同盟,可在这之前,我必须借你一样东西才能更加巩固我们之间的情感,不知你借不借啊?”
  王天虎:“只要能让我家大人和大人您结为同盟,就是要了我王天虎的命又能如何呢?”
  萧颖胄:“好!”
  话毕,萧颖胄直接一摆手势,后面早就准备好的刀斧手便将王天虎之首级砍下,萧颖胄遂命人将首级送到刘山阳处。那刘山阳看到王天虎的首级以后对萧颖胄之戒心果然全消,便独自乘坐一辆车,穿着白色的便服,只带十几个随从便去见了萧颖胄。结果,这厮一进大营便被萧颖胄埋伏好的刀斧手砍掉了脑袋。
  那刘山阳的副将李元履听说此事以后,竟然连考虑都没有,便带着全军投降了萧颖胄,所以萧颖胄的力量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强悍。
  公元500年11月19日,萧颖胄以南康王萧宝融的名义发布戒严令,又释放囚徒,广施恩泽,颁布奖赏标准。
  20日,萧颖胄再次以南康王萧宝融的名义任命萧衍为使,持节都督整个前锋诸军事。
  21日,萧颖胄再以萧宝融的名义任命自己为都督行诸军事。
  萧颖胄有才识和度量,要说唯一的大缺点,大概就是遇到事情过于谨慎,需要反复考虑,可一旦他下定决心,那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还能做到虚心待人接物,处处委曲求全,所以人心全都是向着他的。当初,荆州的富有僧人因为萧颖胄非常支持他们的缘故,用金子做成了好几条巨大金龙献给萧颖胄,可萧颖胄全都埋了起来。如今,起事了,他就将这些金龙全都从地底下挖了出来,用作军费开支。
  同月,萧颖胄派使者将刘山阳的首级送到了雍州,并告诉萧衍说年月不吉利,应该等明年二月再起兵不迟。萧衍见状,立即回复一封书信道:“起兵的开头,凭借的就是一时之骁勇气势和决心,即使不停歇地赶下去,也还要担心出现什么问题。而您这一等就是三个月,那样的话势必会导致士兵们未战先怯,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更何况我们这么长时间便聚集了十万大军,粮食消耗本就严重,一旦时间延长,粮食也要消耗干净,如此没有士气又没有粮饷,大事必然失败,况且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过去周武王消灭商纣,出发的时间正好犯了太岁,可最后他有没有成功呢?又岂能等待什么虚无缥缈的良辰吉日?”
  萧宝融认为有理,便听从了萧衍的劝告。
  22日,萧衍上表萧宝融,请求他称帝,可萧宝融不同意。
  12月,萧颖胄发布檄文于天下,例数萧宝卷身边那些奸臣们的罪状,为自己本次出征建康而正名。
  同月,萧颖胄派冠军将军杨公则率本部兵马前往湘州,派西中郎参军邓元起率本部兵马前往夏口。
  同月,荆州的将领和谋臣们再次劝萧宝融登基,但萧宝融仍旧没有答应。
  27日,萧颖胄率军到达江陵,声称奉太后指令称:“南康王萧宝融应该继承皇位,但由于要等待清除宫中的昏君和奸佞,所以暂时不能称帝,所以先封他十郡封地,改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并且授予黄钺,可以任意挑选任命文武百官。”
  时,萧衍手下,竟陵太守曹景宗派属下去游说萧衍,建议他提前一步去迎接萧宝融,然后以襄阳为首都,先称帝即位再进军建康,比萧颖胄先一步控制住天子,可萧衍却没有答应。
  官员王茂弘私底下也对张弘策道:“现在,南康王被掌握在萧颖胄手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萧衍大人进退都受到了限制,这哪里是长久之计呢?应该先一步将权力夺过来,这样才能保证夺取胜利的果实。”
  张弘策也觉着是这么个道理,便将此言论献给了萧衍,可萧衍却摇头道:“大事还没有成功便要勾心斗角,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失败,而一旦大事失败,我们这些人就全都得死,到那时,就是有再大的优势又能如何?可如果大事能成,我这个主攻的必定会威震天下,又岂能受他们摆布?你们把心放下看着吧,我萧衍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盖萧衍此时深知若二州分裂,则必定事败同遭屠戮,可若成功,自己则会威震天下,便可取天下而有之!所以和众人发誓一起推荐南康王萧宝融不过是权宜之计,借为号召以举兵耳。当初,陈显达、崔慧景反叛之时,人心不安,大多认为这天下将重新易主,尤其是上庸,那里的人更是焦躁不安,所以询问太守韦叡天下之局势,韦叡说:“陈显达虽然是一员老将,但不是治世之才,崔慧景虽然懂些事理,但为人优柔寡断,缺少英武之气,结局恐怕都是惨死的下场。而安定天下之人,必定是萧衍那样的英雄,所以你们不要管这些有的没的,只管看戏就好。”(注:韦叡,字怀文,今陕西西安人,A+级统帅,A级行政大臣,韦叡从政善施仁政,所管辖之地皆富足有余,韦叡统军打仗之时,嗅觉灵敏,行事果断,大局观极其了得,更可以和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所以战无不胜,魏人畏惧韦叡,遂称其为‘韦虎’)
  而等到萧衍起兵之时,韦叡料定其必能成就大事,于是亲率两千精锐前往萧衍处投奔。之后,华山太守田康绚、冯道根(字巨基,今湖北老河口人,南朝A级统帅,率领小军团作战能力可上S,极其恐怖),梁州和南泰州两州刺史柳惔(B+级行政大臣)也皆率精锐前往投奔,所以,萧衍之声威日益强盛。
  再看那昏君萧宝卷。

  
  668
  萧衍篡齐(3)
  话说萧宝卷听说刘山阳已死的消息以后,立即发出诏书,命令讨伐荆州和雍州。公元500年12月13日,萧宝卷任命冠军长史刘浍为雍州刺史,并派遣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率兵以及运粮一百四十余船送给郢州刺史张冲,让张冲抵挡西边荆、雍二州的军队。
  可薛元嗣等人有鉴于之前刘山阳之死,对张冲抱有怀疑态度,不敢前进,遂将部队停留在夏口浦以观动静。直到听说西边的军队已经快要过来了,这才率军进入郢城,和张冲合兵一处。由此可见,战事还未等开启,朝廷军相互怀疑便已显露无疑。
  这之后,萧宝卷又任命房僧寄率本部兵马留守鲁山,授予他骠骑将军之职。于是,张冲和房僧寄结为联盟,并派遣将军孙乐祖率数千部队帮助房僧寄防守鲁山。
  同月,叛军开始进攻湘州,并攻克巴陵、白沙等多地,兵锋势不可挡。时,湘州行事张宝积发兵自守,不知道该依附哪一方才好。所以当叛军攻克巴陵以后,张宝积就害怕了,所以立即率军投降了叛军。至是,湘州大半土地已落入叛军之手。
  于此同时,南齐北泰州刺史杨集始率一万多人从汉中北边突然对北魏发动了进攻,收复他的旧地,洛阳方面遂命凉州刺史杨椿率步骑五千余人驻扎于下辩,准备抵抗敌军的进攻。那杨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将领,他不打算对杨集始动手,而是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杨椿给杨集始写信 中向杨集始阐述利害,劝他赶紧离开内乱不断的南齐,而投靠到北魏怀抱中,这样北魏不但会将你之前的土地还给你,还会对你有所重用。于是,杨集始重新投降了北魏,北魏也不墨迹,遂还回过去的爵位,并让他驻守武兴。
  我们继续向南看。
  公元501年正月十三,萧衍率兵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州府事务,萧憺则防守襄阳附近的军事要塞。府司马庄丘黑则防守樊城。
  萧衍出发以后,因为是将所有的主力部队全都带走了,所以雍州的兵力和物资储备都很空虚。见状,忠于朝廷的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裴世仁和齐兴(湖北郧县)太守颜僧都立即率兵袭击襄阳。而一旦襄阳被朝廷军占据,那么萧衍便将进退失据,军队士气必一落千丈,结果自是不必多说,所以襄阳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幸好,这时候萧伟和萧憺及时率襄阳还剩下的全部兵力前往阻击。结果大破朝廷军,使得雍州安定,萧衍得以全无后顾之忧。
  2月18日,有鉴于前方局势的不稳定,萧宝卷遂遣羽林军前往袭击雍州,并宣布朝廷内外戒严。
  20日,萧衍之主力大军到达竟陵(湖北天门),遂命王茂、曹景宗为前军,使中兵参军张法安守竟陵城。
  王茂等人到达汉口以后,主将全都建议萧衍在围攻郢城的同时分兵两路去袭击西阳(湖北黄冈)和武昌(湖北鄂城),可萧衍却摇头道:“汉口的河道宽不到一里,我们在河中间行走,敌人在两岸射击,我们如何能够抵抗?那房僧寄以重兵把守汉口,与郢城相互呼应,我们如果将全部军队派了出去,房僧寄必定会派兵断去我军的退路,如此一来亦是必败无疑!所以,应派王茂、曹景宗的军队渡过长江,与荆州方面的兵力汇合,进逼郢城,我则亲自率军攻击鲁山,打通沔、汉之水道,使郧城、竟陵的粮草能够用舟船运送下来,而等粮食的问题解决之后,江陵和湘中的军队便会相继开到,那时,兵多粮足,何愁攻不下这两座城池呢?”
  于是,萧衍一面使王茂等率众攻击郢城,一面遣曹景宗进据石桥浦(郢城附近之战略要地),连军相续,下至加湖(湖北黄坡),以阻击建康西上之援军。
  时,荆州方面之前军邓元起、王世兴、田安之等部亦率军前来与雍州军会师,萧衍遂筑汉口城以围鲁山,又命水军将军张惠绍等人率水军来回穿梭于大江之上,以便阻断郢城和鲁山之间的信使往来。而叛军杨公则所部则在攻下湘州之后北上在夏口与其他军队成功会师。萧颖胄于是命令荆州方面军都要接受杨公则的指挥,即便是萧颖达也不能例外。于是叛军不管是荆州军还是雍州军都能够达到令行禁止,凝聚力那叫一个强,遂同时对郢、鲁二城展开打击。
  与此同时,荆州军统帅萧宝融正在和一众文武商议究竟派谁去管辖刚刚攻下来的湘州。要知道,湘州乃江南产粮大地,只要将这地方管好,那么叛军的军粮就不缺了,可这些人商量来商量去都无法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人。所以西中郎中兵参军刘坦毛遂自荐道:“湘州因地处极南,风土人情不同中原,所以派一个不懂得那里风俗的人去是绝对不行的。同之,如派一武将前往,他不懂得如何行政,最后难免引起反弹。如派一文官前往,则威略不足,压不住那些人。所以,想要让湘州成为我们的二基地,那边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萧宝融认为有理,遂命刘坦为辅国长史长沙太守,主管湘州各种事务。那刘坦曾在湘州做过官,并且施政能力很强,在湘州很有些威望。所以当他到达湘州以后,迎接他的地方豪族和百姓都挤满了街道。
  那刘坦到任以后,选派能干的官员奔赴湘州十郡,不但频频颁发仁政,还发动民众来运送小麦三十多万斛,于是叛军粮草充足,再也没有了缺粮的困扰。
  669
  萧衍篡齐(4)
  再说前线战事。
  3月,正在和叛军激烈对抗的郢州刺史张冲在本月突然暴病身亡。其死后,郢城混乱成一团,为了能够迅速稳定局势,骁骑将军薛元嗣和张冲的儿子张孜,以及征虏长史江夏内史程茂共同坚守郢城,以达到稳定军心的效果。
  11日,南康王正式在江陵称帝即位,改年号中兴,大赦天下,建立宗庙,并任萧颖胄为尚书令、荆州刺史、镇军将军,萧衍为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以晋安王萧宝义(萧鸾长子)为司空,庐陵王萧宝源(萧鸾第五子)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以建安王萧宝寅(萧鸾第六子)为徐州刺史,以冠军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以散骑常侍夏侯详为中领军。
  看到了吗?虽然名头给了萧衍,但其实已经将其根本磨去,而这个根本,便是雍州。可萧衍根本不在乎,他现在的目标就是成功攻下建康,你想玩儿?行,等攻下建康以后我陪你玩儿。
  19日,萧宝卷委任豫州刺史陈伯之为江州刺史,都督前锋诸军事,命令他立即往西击雍、荆二州叛军。
  4月,萧衍率部出沔,命令王茂、萧颖达等部进军郢城。郢城薛元嗣坚定坚壁清野之战术,所以不管叛军如何挑衅,他都不出城接战。萧衍麾下各部将领见状,坚持要攻击郢城,可萧衍却绝不允许,并下死命令,只围不攻。其意图有二:一、削弱荆州方面军的兵力。二、围城打援,以围城的方式养精蓄锐,而等朝廷的援军到达以后在野歼灭之,以此达到威震天下的目的。
  5月,萧宝卷又成功从全国聚集十三支军团(具体人数不知),再遣将军吴子阳、陈虎牙等率领前往救援郢州,大军不过几天便到达巴口(湖北黄冈东)。
  时,南齐巴西(四川阆中)太守鲁休烈和巴东(四川奉节东北)太守萧惠训非但拒绝了萧颖胄的叛乱邀请,还当众发誓要忠于朝廷,置叛军于死地,遂于本月举兵顺流东下进击江陵。
  萧颖胄闻讯,立即派汾阳太守刘孝庆与自己任命的巴西太守任漾之各率本部兵马前往峡口(湖北宜昌以西)拒敌。
  6月,萧颖胄见郢城久攻不克,东西又同时遭受夹击,形势堪忧,遂遣席阐文往东犒劳萧衍的军队,并将萧颖胄的意思代为传达:“如今您将力量全都放在汉口两岸,而不合并诸军围攻郢城,平定西阳、武昌,所以现在的战绩已经失去了,不如求救于北魏,和他们联合在一起也不失为上策。”
  找北魏?如此做的话不但会丧失名声,被后世所痛骂,还会将所有胜利的果实全部让给外敌,只有傻子才会这样做,所以萧颖胄这样说的目的其实并不是真的想与虎谋皮,而是有两层意思。第一,试探萧衍,看看这小子到底是怎么个想法。第二,也是威胁萧衍让他快点儿行动,不然老子我不一定还会干出什么虎事儿。
  萧衍聪明人,一听便听出了萧颖胄真实的想法,所以和席阐文道:“汉口连接着荆、雍二州,控制着秦、梁二州,一切粮草调度全都要靠这里才能通过,所以我才决定兵压汉口,连接数州。现在如果合并各路军马总攻郢城,并且分兵前进的话,鲁山方面必然会阻断沔水水路,这便会扼住我方之咽喉,使得粮草无法运输到前线。如此,这仗便必败无疑了。西阳和武昌这两座城池,如果想要攻取的话很快便能攻下,然后,就地势而言,想要守住这两座城池没有两万人是做不到的,这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士兵和粮饷,但仓促之下又如何能够做到?而一旦东边的援军到达,就凭这点人势必不能相互救援,而一旦我分派援军去援救,则首尾兵力俱将削弱,再想有所进展就不可能了。而一旦不派遣援军,则孤城必破。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我们绝对不能失败,不然必定土崩瓦解,所以这两座城池哪怕有一座被攻下,我们都要以失败而告终。可如果在攻下郢州以后沿长江而走,西阳和武昌便会不战而降。基于此,又何必去分兵攻打,以致让自己陷入绝险之境呢?而且,大丈夫举事是为了清理出通向建康的康庄大道,又岂能求救于戎、狄之人以致示弱于天下?求救北魏?那完全是与虎谋皮,实在是下策,又如何能说是上策?请您替我转告镇军将军,下一步攻取之事,只管交给我来办就好,事情明摆在那里,不要担心不能取胜,镇军将军只要在我攻伐之时稳定住大后方,那么就没有不能攻破的敌人。”
  话毕,席阐文礼拜告退,回到江陵之后将此事完完全全地汇报给了萧颖胄,一听萧衍如此谋划,萧颖胄这才放下心来,行呀,只要不是对之前的任命有所不满就好,那就好。
  同月,朝廷吴子阳等部到达武口(安徽杨滩镇),准备对萧衍发动攻击。说实话,萧衍围城不攻这么长时间,就是等着打援呢!士兵们的精气神那叫一个足,所以当得萧衍知此事以后,立即命梁天惠等将军率本部兵马屯驻于渔湖城(湖北武昌北部),唐修期等将屯驻于白阳垒(湖北武昌北),以此两地形成犄角之势待之。
  数日后,吴子阳将部队开进至加湖,在距离郢城三十里远近的地方选择地理形势依山傍水之处修建壁垒,准备以防守反击之策对抗叛军。
  时,吴子阳点燃烽火,让郢城之军能够看到,而郢城之军也点燃烽火回应,可双方都只是点亮烽火罢了,却不愿意相互主动出击援救,只想自我保全。而就在这时,驻守于鲁山的房僧寄又病死了,所以众人力推孙乐祖代替其驻守鲁山,不过却大大打击了鲁山守军的士气,也给整个战局带来了新的变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