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下一章来了
  147
  3.16苏峻之乱(1)
  公元325年12月,就在段辽夺得段氏鲜卑大单于之位时,拓跋鲜卑名义上的首领,代王拓跋贺傉亦离开了人世。
  拓跋贺傉死后,其弟拓跋纥那继承了代王之位,成为了新一任拓跋鲜卑的首领。可这时候还有多少人听从拓跋纥那的命令,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后赵。
  自石勒称帝以后,已经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经常要微服到民间去逛悠一圈,其主要目的便是访查民间疾苦,一旦有地方的百姓穷得都活不起了,他就会罢免当地官员,另换上贤能的官员就任。
  公元326年3月的某一天,石勒又像平常一样微服出宫。可那一天不知道是石勒临时起意,还是真的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总之,那天石勒要出城的时候,天色已晚,城池已经关闭。而石勒呢?还非要出城,同时还不想暴露身份,便拿着一包财物献给了一个叫王假的守城队长,希望他能放自己出城。岂料那王假见石勒手中的财物,直接便飞身跳起,一把将石勒扑倒在地上,然后一手压着他的身子,一手拽着他的头发痛骂道:“贼子,你敢贿赂朝廷官兵,真是胆大妄为,和我回官府去,看我不让你把牢底坐穿。”
  石勒懵13了,他的随从们也懵13了。可很快的,这些随从们一个激灵,赶紧上去拉王假。岂料王假见石勒人多,直接抽刀对准了石勒的喉咙,威胁这些人不准再向前一步。
  随从们都吓懵了,赶紧跪到地上,出示了石勒的印信以证明石勒的身份,王假这才从石勒身上下来,并连番叩头请罪。石勒呢?非但没有怪罪王假,反而在第二天召其进宫,重重地赏了王假,并颁布诏令,让全天下的官员都学 假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不过从这以后,石勒就再也没出宫微服私访了。
  公元326年10月,后赵之谋主程遐突然找到石勒,劝石勒增强太子石弘的政权、军权,以防止一些有二心的人在石勒百年以后夺取后赵的基业。
  程遐说的是谁,君臣二人不言自明,可石勒对石虎的忠诚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便没有放在心上。不过转念一想,毕竟自己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没准过几年真就嘎嘣一下崩了,到时石弘手中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利,还真备不住会被别人给弄了。于是,石勒采程遐之谋,在重镇邺城建造宫室,并让太子石弘镇守邺,配备禁兵万人,同时将车骑将军所统领的五十四个营全都配置给了石弘。
  时,中山公石虎正在镇守邺城。他自恃功多兵众,早就将邺城当做是自己的私人封邑,多年来劳心劳力地发展着邺城的经济与农业。可如今,石勒上嘴唇子一碰下嘴唇子便将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邺城给献了出去,这怎能不让石虎这个本来脾气就不好的人暴怒?可暴怒有什么用?他石虎现在虽说是后赵军界的第一把交椅,可实力再强他还能弄过石勒不成?因此,石虎只是在心中暗恨石勒、程遐和石弘三人,并没有表现出来。非但如此,他还毫无怨言地退出了邺城,前往襄国拜见了石勒。石勒因此对石虎更加的信任,认定他是一名杰出的忠臣。而祸患,也从此刻开始。
  公元326年12月,石勒任命王波为记室参军,负责平定九流高下,并设立秀才、孝廉的考试制度。
  同月,前凉张骏开始和大成建交,并和成皇李雄暗通,私自定下攻守同盟的约定。
  从此,两国使者互聘不断。
  好吧,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向东晋一段时间,因为东晋又出大事儿了。
  当初,元、明二帝在位时,朝政一向都是由王导来主导。王导辅政时,因宽和而得民心,因公正而得一众文武之心,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那时候的朝廷。所以哪怕王敦攻破了建康也没有得到东晋臣民的效忠。
  可当庾亮辅政以后,这一切都变了。
  豫州刺史祖约,自认为两代忠于大晋,名望和辈分都不比郗鉴、卞壶等人差,可却未能得到顾命大臣的身份,甚至连开府之号也没有得到,因此心生怨恨。
  等到晋成帝继位以后,顾命大臣的名单上又没有祖约以及权倾地方的大臣陶侃,因此二人都认为这是庾亮私自删除了他们的名字,因此心生怨恨。
  历阳内史苏峻,对于国家是有大功的,曾不止一次出兵勤王,因此威望显赫,拥有精兵万人,军械更是精良无比。朝廷因此将长江以外的地方都交给他治理。苏峻飘了,于是轻视朝廷,招纳亡命之徒,稍不如意就毫无忌惮地辱骂朝廷命官。所以庾亮既怀疑苏峻、祖约的忠诚,又惧怕陶侃的能力和手中的兵力。因此在公元326年8月任命丹阳尹温峤为江州都督、江州刺史,镇守武昌。又任命尚书仆射王舒为会稽内史,重修石头以防苏峻、陶侃和祖约。
  当时,有识之士都在私下里议论说:“江东朝廷创业时间不长,君主年幼,辅政大臣庾亮还如此年轻,德行和信誉在未能使人信服的情况下便锋芒毕露,依我来看,祸乱又要发生了。”
  公元326年10月,南顿王、左将军司马宗因为和苏峻是至交好友,所以被庾亮削去了官爵。司马宗心中怨恨无比,经常在府中痛骂庾亮。
  庾亮听说了这个消息,便决定杀了他。于是命令御史中丞弹劾司马宗谋反,然后立即派右将军赵胤杀了司马宗,将其三族皆贬为平民,并将其赶出族谱,从此改司马姓为马姓。
  这之后,庾亮又免除了司马宗的哥哥,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羕的太宰职务,并降低其爵位为弋阳县王,其他司马羕所提拔的官员也被接连罢免赶走。因此,庾亮在东晋声望大跌,失去了官民的拥护。
  更可怕的是,庾亮所做的一切都是瞒着晋成帝做的,所以晋成帝到现在还不知道朝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数日后,晋成帝多日不见司马宗,便拉着庾亮的大手问道:“舅舅舅舅,之前有一个叫司马宗的白头老爷爷,他每天都会在皇宫保护我的安全,为什么这几天我都看不到他呢?”
  庾亮尴尬一笑,然后柔声道:“这~~~,司马宗前几天参与谋反,已经被舅舅我给杀了。”
  这话一说,晋成帝直接甩开了庾亮的大手,眼泪汪汪地对庾亮喊道:“舅舅胡说,白头老爷爷每天都会保护我,他要是谋反,我早就被杀了,怎么还能活到现在?舅舅你说谁是反贼就要杀了谁,那以后别人说舅舅您是反贼,您让我怎么做?!”
  话毕,晋成帝哭哭唧唧地跑了,只留下满脸惊恐的庾亮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要命的是,当时有很多官员都在左右,所以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宫外,使得庾亮的恶名更甚。
  148
  苏峻之乱(2)
  公元326年11月,石勒遣石聪进攻寿春,想要彻底将祖氏的势力赶回长江以南。当时,赵军的军力是祖约的好几倍,祖约根本无法抵挡,只能向建康请求援军,可庾亮磨磨唧唧的就是不派援军往救祖约,大概是想借石勒之手除掉祖约以后再派出援兵吧。
  可祖约的军事手段尽得祖逖真传,硬是死死地守住寿春而不被攻破。石聪见攻不下寿春,便将寿春团团围住,然后分兵略地,疯狂抢夺寿春一带的人口和物资,使得寿春一带的县邑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庾亮见此,只能遣王导都督中外大军往救寿春。
  石聪见东晋大军来势汹汹,料定无法匹敌,便率领赵军返回了。庾亮呢?见赵军已经撤退,便立即撤销了王导的帅位,然后将大军第一时间撤回江东,继续孤立祖约于寿春。
  祖约见此痛声骂道:“庾亮,你这不但是弃我于不顾,还想让我死啊!我和你势不两立!”
  就这样,祖约对庾亮越发愤恨,这心中也就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公元327年10月,庾亮听说司马宗的余党卞阐逃到了苏峻的地盘,便让苏峻将卞阐押送到建康,可苏峻根本不拿庾亮的命令当回事儿,拒不服从。
  见状,庾亮断定苏峻以后必定会反叛朝廷,于是想要征召他进入建康,进而架空他的兵权。可同时庾亮也知道,自己毕竟年轻,有时候也许有欠考虑,所以在一天朝会之时看向老谋深算的王导,向他询问具体实施过程,以免在征召苏峻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可当王导听了庾亮的意思以后却吓得连连摆手道:“苏峻阴险多疑,必定不会奉诏前来。非但如此,他还会通过这件事情严防建康,扩充军事编制。一旦如此,大乱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不如放纵苏峻,让他的力量始终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等国家恢复元气,国君成年掌权,那个时候再收拾苏峻也不迟。”
  王导的办法虽然消极,但也确实是现在最“稳”的做法。可庾亮却大为失望地道:“苏峻狼子野心,最终必定会成为我大晋的祸患,今天我和他摊牌,他不听,我还有能力制服他。可如果再过几年,苏峻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到那时,试问整个大晋谁能够制服苏峻?恐怕汉时的七国之乱会再次降临于我大晋,如果两赵、李雄再趁势来攻,我大晋才是真的完了。”
  见庾亮语气坚定,朝中众臣无人敢作声,甚至连王导都只是叹息一声,再不劝说什么。只有卞壶,这个敢于死谏的直臣站出来痛声道:“苏峻拥有精悍的军队,精良的器械,根据地又靠近建康,全力奔袭下,不过一个早上的时间便能杀到建康城下。所以一旦将苏峻逼得造反,事态就无法得到控制,所以应该深思熟虑,不能脑子一热就做蠢事。”
  这话一说,好大喜功的庾亮就更不愿意听了,所以拂袖而去,坚持要用自己的办法来对付苏峻。
  见庾亮如此德行,卞壶料定其必败!于是致信于远在武昌的温峤,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庾亮和苏峻撕破脸面。
  温峤和王导、卞壶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致信庾亮,从方方面面阐述事实,劝他不要和苏峻撕破脸面。可庾亮吃了秤砣铁了心,连温峤的话也不听了,毅然决然地遣使往苏峻处,让他前来建康,并承诺会给他一个大官当。
  苏峻岂能不知庾亮的心思?谁他X去建康谁就是傻子。于是没有前往建康,而是遣使往建康送信道:“征讨贼寇,在外任职,无论朝廷让我讨伐什么样的敌人我都惟命是从。可在朝中任职,这实在不是我能胜任的。下官之能在于战阵,一旦从政,下官将再无价值,也会浪费了重要的位置。”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就是不想到朝中任职。可庾亮的态度更是坚决。他见苏峻不来,竟直接昭告天下,强封其为大司农、散骑常侍,并命令苏峻必须在三日之内进入建康。
  苏峻则再次上表道:“昔日明皇帝曾亲自拉着下官的手,让我在北部防止胡贼入侵。如今中原尚未平定,我怎么能贪图安逸呢?还请大人不要再让我回去了。我苏峻愿意成为朝廷的鹰犬,为朝廷死守北部门户。”
  好家伙,连死人都搬出来了,这苏峻是摆明了绝不会回去建康了。庾亮见苏峻这种态度也不再劝说,而是开始集结、布置士兵,准备随时讨伐苏峻。
  苏峻见庾亮如此,也开始不接受庾亮的诏书,虽然没有明着对天下表露态度,可已经与独立没有什么两样了。
  建康方面的乱局很快便传到了武昌方面,温峤听说此事以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返回建康帮助庾亮,可庾亮却提前写信道:“我对西陲(陶侃)的担忧更胜历阳(苏峻),你的任务便是给我死死地守住西部。至于国都这边不用你管。切记,死死地守住西陲,万万不能让陶侃跨越雷池一步!”
  就这样,温峤没有动,可却始终将目光紧盯住建康方向。
  与此同时,庾亮亦给苏峻下达了最后通牒,让他赶紧前来建康报道。而这一次,苏峻也不和庾亮打太极了,而是直接拒绝了使者的要求,并向整个东晋昭告道:“权臣庾亮说我苏峻要造反,我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之前国家有难,没有我不行。现在危难过去了,就要卸磨杀驴,这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国君年轻,这一切都是庾亮搞出来的,我发誓,必向其报复,不死不休!”
  由是,东晋内乱再起。

  
  149
  苏峻之乱(3)(181:苏峻进攻建康作战经过图)
  公元327年11月,苏峻在“宣布独立”以后立即遣使往祖约处,希望能和祖约合兵一处,共攻建康,一举斩杀庾亮。
  此议正中祖约下怀,于是立即命两个侄子祖沛、祖涣和女婿许柳率主力兵团和苏峻会师,然后便往建康杀去。
  时,庾亮亦调整军事部署以备之。他选用忠诚的卞壶为右卫将军,领导整个建康的城防之事。以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吴兴太守虞潭都督三吴诸军事,然后统兵在一起,准备对苏峻发动攻击。
  可还未等朝廷军对苏峻发动攻击,苏峻便率领自己和祖约的联军前来主动攻击了。朝廷尚书左丞孔坦闻听此事以后立即找到了王导,并急问道:“臣听说叛军现已经前来建康,不知消息是否属实。”
  王导:“消息应该没错,我也是这几天才听说的军报。”
  孔坦:“不知叛军现在何处。”
  王导:“未可知也,但距离建康应该尚远。”
  孔坦点了点头道:“如此时间还来得及。大人,下官觉得,我军应该在叛军未到建康之时极速截断阜陵的通路,把守长江以西的路口险要,说什么都不能让叛军接近建康。”
  王导:“这是为何?我军的士兵数量要远远超过叛军,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防守呢?”
  孔坦:“我军虽众,但精锐不如叛军。叛军虽精,但持久力不如我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便是采用防反之法,消磨敌方的锐气,一旦叛军锐气耗尽,就是我们发动反击,一举平定叛军之时。可一旦放纵叛军靠近建康,人心必定恐慌。我方士兵不如敌方精锐,又是在家门口作战,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大范围溃散或投降的绝境,所以还请大人能够三思,及时规劝中书大人。”
  王导认为孔坦之言很有道理,于是以同样的话来劝谏庾亮。可庾亮认为,自己辅政时间很短,没有太大的功绩,所以才会被满朝文武所不满,所以才会造成苏峻等人的叛乱。如果这一次能够在正面消灭久经沙场的苏峻,势必会狂增自己的声望,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不服自己的人了。基于此,庾亮并没有采纳王导的办法,而是依然布置建康一带的防御,准备硬撼叛军。
  公元327年12月,苏峻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渡过了那个让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都绝望的长江,然后立即遣其将韩晃和张健攻陷了姑孰(安徽当涂)这个储粮大县,掠夺了大量的盐和米。
  这之后,叛军已物资不缺,并成功越过了长江,大大的降低了攻击朝廷的风险。苏峻认为,朝廷最难对付的并不是建康的那些正规军,而是西部的温峤,一旦自己在进攻建康的时候温峤从后方来攻,那么大势必将去矣。苏峻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在攻陷姑孰以后并没有立即北上建康,而是命张健进攻于湖(安徽当涂南38里),并在攻陷于湖以后命韩晃向南攻击宣城。
  时,大部分朝廷军都在建康一带布防,宣城根本没有多少士兵,所以被叛军轻松攻克。而宣城的告破,也相当于苏峻暂时摆脱了后顾之忧。于是,他立即占据了慈湖(安徽当涂以北40里),并在此地休整部队,准备往北攻略建康。
  这前前后后,叛军都非常非常的顺利,没有半点儿阻碍。(庾亮简直就是一个白痴)
  同月,见叛军声势越来越浩大,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认为庾亮必败,遂叛晋而投苏峻,使得叛军士气更加振奋,苏峻更是通告全军,允许他们在攻破建康以后尽情掠夺。因此,三军士气高到爆表,一个个呜嗷喊叫的要攻破建康。而直到这时,身在建康的庾亮才稍微意识到事情有可能已经脱出了自己的掌控,于是赶紧命京师戒严,并令左将军司马流率本部兵马增援慈湖以拒苏峻。同时令自己的弟弟庾翼率数百白甲军(史料没有记载这个白甲军是什么情况,但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东晋的特种部队)守备石头以护住建康的南大门。
  当时,东晋的主力大军基本上都在慈湖北面,更是布置了相当严密的防守,如果单单想拖住叛军的话,难度虽然有,但也不是太大。可问题是主帅的能力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公元328年正月,苏峻亲率大军对对岸的司马流发动了凶猛绝伦的攻势。司马流这废物当时正在吃烤肉,闻听敌军前来,当即便慌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法正常指挥作战,甚至连吃肉都找不到嘴(食炙不知口处)。
  因此,晋军连战连败,只短短数个时辰的功夫便被叛军突破了大营,司马流更是吓得连马都骑不上,结果被乱军斩杀。
  司马流主力大军被歼灭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建康,庾亮料苏峻下一步必攻石头,便打算继续往石头增派守军。可他麾下有一个叫陶回(陶回,字恭渊,能断事,有谋略,更是有治理一方的政治才能)的却和庾亮道:“大人,苏峻用兵多年,熟知我大晋的一切布置。他知道石头有重兵把守,更知道石头是一个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所以绝不会硬攻石头。依微臣所料,这厮一定会走小丹阳(南京东南)之隐径小路。此路曲折险要,岔路极多,一个不小心连当地土著都会迷路,可却能绕过石头,兵锋直指建康。苏峻不知道这条道路的艰险,一定会率军从此而过,大人只要派伏兵埋伏在这条道中最难走的部位,必能一举而定叛军。”
  小丹阳那条路庾亮是知道的。就他所知,这条道又窄又难走,连当地居民都不怎么走,又怎么可能是大军能走的呢(他难道忘了66年前邓艾是怎么灭亡蜀国的了吗)?因此,庾亮并没有将陶回的话当回事儿。而是依然将大军布置在石头以待叛军。
  150
  苏峻之乱(4)
  数日后,一个极具震惊的消息传到了建康。
  原来,真像陶回所说的那样,苏峻没有率军直攻石头,而是率军走了小丹阳那条隐晦之路。途中,在陶回所说的那段最难走的路上,叛军因为找不到继续前行的道路,又因为有好几支部队突然失踪,使得全军大乱,几近溃散,苏峻虽拼死规劝也没能使部队恢复镇静。
  一个晚上!军队整整混乱了一个晚上,这时候,朝廷军哪怕只派出几千人也能轻轻松松将这些叛军砍成肉酱。可惜的是,整整一个晚上,叛军也没有碰到一个朝廷的士兵。
  消息传到建康以后,庾亮气得是摔杯子砸椅子,恨不能狠狠地抽自己两个嘴巴。可现在后悔又能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晚了。
  公元328年2月,叛军在苏峻的带领下终于走出了那条曲折阴森的小路,遂于建康稍东的蒋陵(吴大帝孙权的陵墓,位置在今南京钟山南)休整部队,然后又进趋至舟山,准备随时对建康发动攻击。
  时,整个建康的官民都知道叛军已经临近建康东郊,因此人心离散,没有一个人认为建康还能抵挡得住叛军的攻势。所以身在建康中的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小老百姓,他们纷纷携家带口的往他处逃离,建康的士兵因此士气大跌,战斗力狂落(这时候的庾亮已经将石头的驻军都调回来了)。
  见建康此种状态,庾亮知道,如果再没有一场大胜支撑,都不用叛军来攻,建康便将自行瓦解。于是,急切需要一场胜利的庾亮命卞壶统帅主力大军前往阻击苏峻。
  卞壶虽然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虽然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忠臣、直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战阵之事非其专长,他也没有什么领军作战的经验,所以双方统帅的能力说云泥之差也不为过。而这只不过是其一。
  其二,朝廷军如今之士气几近崩盘,反观叛军则连战连胜士气如虹。
  其三,苏峻之叛军虽然只有区区两万人,但不可否认的,这些人都是百战之精锐。反观朝廷军,虽然不是什么农民军,但和屯兵在外的边境精锐也无法相比。
  综合以上三点,朝廷军和叛军的战力完全是两个极端,这仗还怎么打?
  果然,毫无作战经验的卞壶看到苏峻的主力部队以后便扑了上去,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双方在建康以东展开了捉对厮杀。
  刚开始的时候,两军还厮杀得难解难分,可打着打着,朝廷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苏峻的两翼所包围,进而陷入了三面受敌的窘境。卞壶虽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但毕竟不是废物,论战阵之事多少还是懂的那么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他见叛军已将自己三面包围,两翼还在不断向后延伸,断定继续下去会被全面包围。到那时,全军都将覆灭。
  因此,在被完全包围之前,卞壶率全军仓皇而逃至清溪栅(建康城外的武装大营,紧挨着建康)。
  此次战役,建康而来的主力军或被杀或投降,损失大半有余,而痛打落水狗,永远都是这些将军们最喜欢做的事。
  苏峻没有放过卞壶这条落水狗,而是率军马不停蹄地杀向了清溪栅,在朝廷军刚刚撤退到清溪栅时便对其发动了凶猛的进攻。
  时,卞壶的朝廷军已经疲惫至极,外加士气低落,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所以被打得连连败退,甚至连清溪栅前的弓箭手都放弃了射击,转而回撤向内。
  见局势越发有利于自己,苏峻猖狂大笑。他用手轻轻感受了一下风向,然后立即下达了火攻的命令。
  叛军闻讯而动,那些装备精良的重步兵们第一时间杀进了清溪栅,然后四处纵火。
  大火顺着风向的推动越来越大,逐渐将整个清溪栅吞没。士兵们都溃逃了,甚至连将领们都撤退了,只有卞壶和他的两个儿子,哪怕是被大火吞没,他们依然耸立在清溪栅的正中央,死战不退。结果,父子三人皆死于乱军刀下,无一得生。(注:事后,苏峻因感卞家父子之忠诚,特将其三人尸体归还府上。当时,整个尚书府的人全都在痛哭,只有卞壶的妻子没有哭泣,而是微笑着抚摸着三人的尸体,然后幸福地道:‘我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国家的忠臣,他们死得其所,身为这些人的妻子和母亲,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可谁又能注意到,在这个女人微笑的同时,一滴满含鲜血的泪滴正悄悄滑落)
  卞壶三父子死了,现在建康还有的主力部队全都随着卞壶的死而烟消云散。可庾亮还不打算放弃,而是领着现在建康还有的士兵堵在东大门外,打算和苏峻的叛军决一死战。
  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还有谁愿意跟着庾亮送死呢?
  果然,还没等庾亮的部队和苏峻对上,这些士兵便已溃散而逃。
  庾亮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弃建康而逃往寻阳去投奔温峤(时温峤已带兵而至寻阳,打算援救建康,可没想到建康沦陷得如此之快罢了)。
  庾亮逃跑以后,建康已形同虚设,再没有任何人能挡住苏峻的步伐。于是,叛军轻轻松松进入了建康。进入建康以后,这些叛军顿时成了邪恶的魔鬼,他们直奔皇宫,将整个皇宫的宫女都扛回了自己的窝中,他们疯狂劫掠,将宫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共抢夺布匹二十万匹,金银五千金,钱亿万,绢数万匹,甚至连宫中的粮食也统统抢光。据史料所载,叛军洗劫皇宫以后,晋成帝只能吃宫中仅剩下的数石粮米,这也给这位年幼的皇帝好好的上了一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时,金碧辉煌的建康城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一座人间炼狱。叛军的士兵们用手中的皮鞭不断抽打着宫中百官,让他们来充当叛军的劳役。抢完皇宫以后,这些叛军们还不罢休,他们光顾了建康城的每一座民户,只要有稍微值钱的东西,这些强盗便会统统抢光。
  这还不算,为了防止这些老百姓们私藏金银,叛军但凡闯进一家后都会扒光男女主人的衣服,让他们蹲在门外等着。这些被扒光衣服的成年男女们一般都会用破草席遮住自己的身体,没有草席的人就坐在地上,用土把自己的下身埋住。
  于是,哀嚎遍野之声震荡于京城内外,每个人都恨不得吃苏峻的肉,喝苏峻的血,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真的违抗苏峻。
  151
  苏峻之乱(5)
  公元328年2月8日,建康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苏峻见已经实现了对士兵们的承诺,便宣布劫掠结束,并大赦天下,只有庾亮兄弟及其党羽不在大赦之内。
  这之后,苏峻任王导为司徒(大概是想搂回点儿人心吧),以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至于苏峻自己,则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至于其他党羽也皆有封赏,没有一个人落下的。
  苏峻,看似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可他是一个清醒的人,知道这只不过是表象。想要真正的成为东晋的主宰,光光攻破建康是不够的,还要真正地占据整个东晋。而想占据整个东晋,那就必须要先行占据江东之地。于是,在攻克建康以后,令叛军分兵略地,相继攻克了兴郡(江苏宜兴一带)、晋陵郡(江苏武进一带)、吴郡(江苏吴县一带)等土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夺得了江东大部,前景看似一片大好。
  公元328年3月,后赵石勒趁着东晋内乱之际,夺宛城重镇,并出兵攻击寿春祖约,一举连下数城,使得东晋的国土日益萎缩,可现在,不管是庾冰还是苏峻,他们都没有时间搭理石勒,只能看着北部国土一点一点落入石勒手中。
  同月,庾亮九死一生地逃到了寻阳,抱着温峤就是一顿痛哭。此时的庾亮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盛气凌人,他现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名声更是臭得一塌糊涂,所以见到温峤以后就承诺将自己所有的权利都交给温峤,并拜其为骠骑将军兼开府仪同三司。
  温峤知道,这都是庾亮的无奈之举,所以坚辞不受,反而拨给庾亮士兵,和其组成联盟共抗苏峻。
  可光光有温峤的士兵就有机会将苏峻击败吗?这机会可能还是有的,但却很小很小,毕竟苏峻现在如日中天,兵力也在一点点的增加,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有两万士兵的一方霸主了。
  鉴于此,温峤的堂弟温充在其即将东征之际和温峤道:“陶征西(陶侃)兵多将广,战斗力极强,如果能拉他入伙,消灭苏峻不过是旦夕之间。”
  温峤认为温充的话非常有道理,便遣使往荆州,邀请陶侃和自己共赴国难。
  当初庾亮为第一辅政大臣的时候,没少排挤打压陶侃,所以陶侃一直都没能当上顾命大臣,他因此怨恨庾亮,更不想为了庾亮去打仗,因此气呼呼地和使者道:“你回去告诉温大人和那个姓庾的,就说我陶侃只不过是一个外将匹夫,并不是什么顾命大臣,而现在建康这档子烂事儿都是他们这些顾命大臣惹出来的,和我没有毛的关系,所以我可不敢当。另外,苏峻之所以作乱,其原由还不是庾亮那厮胡搞乱整才惹出来的,不如将那姓庾的给杀了,不然不足以谢天下。”
  使者回到寻阳以后,将陶侃如同小孩子置气的话原封不动的汇报给了温峤,温峤听后哭笑不得,他没有将陶侃的话告诉庾亮(毕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内部团结),而是再派使者往荆州,请求陶侃能够共赴国难,并承诺让陶侃来充当这次讨伐联盟的盟主,他和庾亮都会听从陶侃的安排。消灭苏峻以后,最大的功劳也绝对是陶侃的。
  话这么一说,陶侃这心里就舒服多了,于是答应了温峤的请求,并派出大将龚登为前锋,率一部先行支援温峤,至于陶侃本人,则开始大规模集结精锐,承诺集结之后便往寻阳和温峤汇合。
  温峤闻之大喜,因为只要有陶侃的帮助,他他X在江南这一片儿就可以横着走,就可以谁都不惧。于是,温峤向天下广发数千字檄文(字儿太多,略……),表示陶侃将带领自己和庾亮共赴国难。
  三军畏惧苏峻,本士气低迷,可一听陶侃这东晋第一大帅要来蹚这趟浑水,一个个无不振奋,呜嗷喊叫的要弄死苏峻。可就在大军要往攻建康之际,事情却发生了异变。
  那陶侃不知道抽的什么风(具体原因史料未表),竟突然将已经出发的龚登给追了回来,然后再也不提出兵之事。
  温峤闻讯大急,一连遣好几拨使者往荆州劝谏陶侃,可陶侃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死活不去了,你能咋地吧。
  温峤无奈,只能遣使顺着陶侃的意,让使者携带自己的信件去往荆州。信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仁公且守,仆当先下。”由此可见,温峤已经对陶侃彻底死心了。
  可就在使者出发两日后,平南参军毛宝恰逢公干返回,闻听此事以后立即急谏温峤道:“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所以师克在和而不在异,况且陶侃之名威震三吴,陶侃之兵亦为江南之最,只要陶侃肯出兵,大事必成,可陶侃一旦退出,那么三军士气必定狂跌,我们就是再努力也无法战胜苏峻了。所以,现在应该立即追返使者,再遣能说会道的使者往劝陶侃。”
  这一席话如当头棒喝,当即将温峤打醒,于是他立即遣快马追回使者,然后再遣王愆期为使,带着自己的书信来到了荆州。其书信如下:
  “战争即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增而不能减,近来,将军您要带领我们共赴国难的消息已经传至大江南北,各郡的军队闻听将军您要前来无不翘首期盼,纷纷派出援军支援。在这种情况下,您一旦将部队召回,势必会让大军溃散,我们的大业就将胎死腹中。我温峤的责任重大但却才能拙劣,实在需要仰仗将军您的威势才能击败苏峻。我现在向您承诺,只要您肯来带领我们,我温峤便愿意成为您的奴隶,哪怕您要我温峤带领士兵们来做您的炮灰也不会有半点儿废话!这样,您还不愿相信我吗?现在,苏峻已经占据建康,正在疯狂分兵略地,正在疯狂地增加自己的军事编制,一旦给他足够的时间,我们就谁都奈何不了他了。到时,苏峻在东部设置长官,建立政权,西部有李雄虎视眈眈,北部又有胡子连年寇掠,我们的忧患便会远远超过今天。可现在,我们还有机会,还有很大的机会!您带领我们前进,就会成为大晋最大的忠臣、功臣!可与齐桓公、晋文公的功绩相比,您退,则大势去矣!如今,苏峻在建康凶逆无道,造成的罪孽震动天地,整个江南的人都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所以正是进攻他的最好时机,还请将军能三思!三思!!!!”
  看过信后,陶侃陷入了久久的沉默,王愆期见陶侃的意志有所动摇,便不失时机地在一旁道:“将军,苏峻就是一头豺狼,身边绝不允许有威胁他的存在。一旦他得到了大晋,试想,他会容得下您在卧榻之侧?这天下还能有您的立足之地?”
  话毕,陶侃深深地点了点头,这心里,算是倾向于出兵建康了。
  当夜,陶侃之妻龚氏亦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劝调侃出兵建康,这才真的奠定了陶侃的决心。于是,在次日,陶侃亲率三军登上战船,直往寻阳与温峤会师。

  
  152
  苏峻之乱(6)(图182:建康形势图)
  公元328年5月,陶侃的主力大军到达寻阳。可就在联军准备往攻建康之时,事情又发生了异变。
  本月,就在陶侃刚刚到达寻阳的时候,不知是哪个起刺儿的,竟然说陶侃到达寻阳以后便会杀了庾亮。这谣言虽然没有证据,但却有根据,毕竟两人之间的恶劣关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这谣言飞速散播,闹得军心惶惶。
  而陶侃呢?好像也很怀疑庾亮会对付自己,所以在到达寻阳以后并没有直接和温峤见面,而是驻军于港口,不知何意。
  温峤认为,当初庾亮收拾陶侃收拾得非常不留余地,陶侃对庾亮有怀疑之心也是正常的。而想要同仇敌忾对付苏峻就必须消除这些猜疑之心。因此,温峤将庾亮拉到一边,各种分析利害,让庾亮务必主动拜见陶侃,并摆正自己的姿态。
  可纵观整个东晋,哪怕是现在,他庾亮真正畏惧的也不是什么劳什子的苏峻,而一直都是陶侃啊。所以,在听了温峤的话以后,这厮脑袋瓜子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说什么都不敢去见陶侃。
  温峤哭笑不得地道:“元规不用如此惧怕,士行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这是一个心胸宽阔,不欺凌弱小,且吃软不吃硬的人。当初您对他打压防备,他痛恨你,想置您于死地,可如今您已经落魄了,再用谦卑的姿态来面对他,我可以保证,士行一定不会对您动刀。”
  对于温峤,庾亮还是信任的,尤其是相面,庾亮对其更是有近乎谜一般的信任。因此,他从温峤之言去拜见了陶侃,并在到达陶侃的中军大帐以后便给陶侃跪了下去。
  陶侃本来对庾亮还有很大的气,可一见这个当初权倾朝野的大臣直接对自己跪了下去,就是再大的气也消了。
  只见陶侃快步跑了过去,扶起庾亮微笑道:“权倾朝野的庾元规竟然前来叩拜我陶士行?”
  庾亮长叹一声,然后低着头向陶侃诉说着自己的过错,并再一次请求陶侃能够原谅自己。
  庾亮风度翩翩,极其英俊,说话亦如美酒一般甘甜中听,使得陶侃不知不觉将其心怀完全放开。所以,未等庾亮道歉结束,陶侃就拉着他的手道:“你呀,当初为了对付我甚至都翻新了一遍石头要塞,如今却反过来求我,你说说你玩儿的是啥。”
  庾亮一愣,再看陶侃那真挚的表情,顿时知道了,陶侃这是真的原谅了自己,于是二人相视一笑,过往恩仇皆如云烟。据说,那一天,这二人整整喝了一天一夜,好不快活。
  数日后,联军休整完毕,盟主陶侃立即下令全军往建康进发。据史料载,当时联军不到十万(《资治通鉴》说四万,《晋书•温峤传》说六万,此处从《晋书》),只有大概六万左右,但皆为精锐之士,又有东晋第一名帅(当时的第一名帅,后面的变态还没出来呢)陶侃领导,所以声势极盛,远近地方官府更是出兵来助,使得联军旌旗延绵七百多里而不绝,战鼓之声更是震动天际。
  公元328年5月10日,联军前锋温峤所部即将抵达姑孰。苏峻闻听以后,立即率一军堵在岸边,准备给联军一个惨痛的下马威。
  温峤认为,苏峻的骑兵在东晋几乎无敌,本军在陆地上根本不是苏峻的对手,于是下令船队横江驻扎,不准上岸与苏峻交锋。于是,两军进入了短暂的对峙期。
  时,后赵石勒正趁着东晋的内乱期狂攻寿春,祖约虽拼死抵挡,怎奈粮草告竭,便只能向苏峻求援,希望苏峻能运送一批粮草给他。
  祖约是苏峻在北方的重要盟友。祖约在,苏峻既能用他抵御后赵的侵攻,又能用他在背后牵制联军,所以当即答应,并于次日派出粮队前往。可这消息却提前被温峤得知,于是这个智将当即分出一部士兵偷偷上岸截击,果然将苏峻的粮草付之一炬。
  苏峻呢?粮草也不富余,因此没有再支援祖约,祖约只能饿着肚子来抵御后赵的猛攻。
  18日,陶侃左右两军逐渐逼近姑孰,温峤见士兵集结得差不多了,便对苏峻岸上之兵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
  双方在这一日交锋数次,互有胜负,可联军兵众,苏峻兵少,根本经不住这么消耗,所以一整天满面愁容。其参军贾宁看出了苏峻的忧虑,于是劝道:“敌军多,我军少,如此消耗下去,早晚会被联军给磨死。石头,为三吴之重要军事要塞,经历数代翻新维护,极度易守难攻。如今,我军虽然兵少,但却粮多,不如暂时迁都石头,在内死守。下官相信,只要时间拖长了,贼军必出破绽!那时,便是我军反攻之时!”
  苏峻采纳了贾宁的建议,于当日便逼迫晋成帝和满朝文武迁都于石头。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联军盟主陶侃的耳中,他见苏峻如此行事,猖狂的哈哈大笑。陶侃认为,苏峻恶名当世,虽然占据建康,但整个东晋的官民依然当其为贼。在这情况下,四方官府一定是不服他的,可又碍于其威势而不敢造反。所以,苏峻必须通过一场漂亮的大胜,这才能够安抚各个地方政府躁动的心。可如今,苏峻竟然要主动退守石头,这不是看不清形势的愚蠢之举吗?
  基于此,陶侃下令全军长驱直入。将庞大的船队直接驶入了蔡洲(江苏南京江宁区西南12里江中)。这之后,陶侃率主力大军屯军查浦(在长江南岸,秦淮入江之口),令温峤率本部兵马屯军沙门浦,并令其建白石垒以防苏峻之极重装骑兵的突击。
  至此,联军已经将石头团团围住,看似完全占据了上风。而各个地方官府见联军占据上风,遂纷纷来投。先是会稽内史王舒率庾冰等一万余人北上伐峻,并在渡过钱塘江的时候收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异姓太守顾众等。后又有郗鉴、魏该等率军来援,所以此时的石头已经被四面围住,再无归路。
  可苏峻并没有害怕,因为在他眼中,整个东晋唯一能和他抗衡的将军只有陶侃一人,剩下的全他X是土鸡瓦狗。
  153
  苏峻之乱(7)(图182:讨伐苏峻之战经过图)
  苏峻认为,本军只要能守住石头,就一定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不过会稽方面的联军断了自己的南路,苏峻虽然瞧不起他们,但也怕这些人扰乱了自己的军心,于是遣管商、张健和弘徽率一部兵马前往阻击,势必让南路保持畅通。如果能够成功消灭南部联军的话,苏峻还让此三将率军在外围游击,不断骚扰陶侃的联军主力。
  公元328年5月末,联军围城完毕,没等陶侃下令,大恨苏峻的庾亮便先一步率军攻击石头,却被苏峻打得损兵折将,狼狈逃窜。
  此败使得联军士气微微受挫,庾亮惧怕,因此前往陶侃大营请罪。陶侃面带微笑的和庾亮道:“古之名将失败三次才会受到惩罚,如今你只不过失败两次,不用处罚。可现在的局势瞬息万变,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擅自行动了。”
  从始至终,面对着跪在面前的庾亮,陶侃都能保持微笑面对。可当庾亮走后,看着他背影的陶侃却收起了微笑,转而靠着座椅疲惫地道:“士族~豪门~~~,我们大晋的士族豪门何其的多啊,不管什么重要的官位都有这些人的位置。如此,祸乱怎么能够不来?所以说丧乱之来并不只单单是苏峻的过错啊。”
  公元328年6月,联军已连续进攻石头要塞多日,可苏峻守得滴水不漏,并利用石头的地形连连击退联军多次进攻,使得联军损失惨重,士气下跌。苏峻认为反扑的时机已至,遂于本月的一天命韩晃率一万多骑兵朝白石垒而去。可苏峻的真正目的真的是白石垒吗?非也。温峤的参军孔坦就看出了他的图谋,于是和温峤道:“苏峻如果想攻击白石垒,必定会等待东风起,我方水军无法支援白石垒的时候才会进攻。可今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他怎么可能会来攻击白石垒呢?难道他就不怕腹背受敌吗?”
  温峤:“那你的意思是?”
  孔坦:“现在的情况是,整个晋朝的地方官府都在帮助我们对抗苏峻。所以苏峻的士兵心中没有可以获胜的信念,战斗力会有所下滑。为了清除这些忧虑,苏峻就必须让那些外围的官府重新投靠他。那么怎样投靠他呢?那些地方长官都是一些墙头草,谁的拳头大他们就会服从谁。因此,苏峻铁定会用武力逼迫这些官员就范。现如今,整个西部都在我军的掌控范围,石头西面也被我们围得水泄不通。南部郭舒、庾冰等已经北上,苏峻也做出了应对,所以这一次他出兵一定是往北走京口!意图肃清建康以北的忧患!所以他这一次看似是要攻击我们白石垒,可实际上,却是要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温峤认为孔坦说得非常有道理,便赶紧派人到陶侃那将这个消息说了一下。陶侃对此也非常认同,于是遣使以八百里加急之速命郗鉴、郭默等前来支援之人赶紧返回京口镇守,并在曲阿(江苏丹阳)、大业(曲阿以北)、陵亭(失考)分别建造三座壁垒以分苏峻之兵势。
  数日后,韩晃所部到达京口,却见京口防备甚是严密,且京口以南更是建造了壁垒严阵以待,所以只能暂停进攻,在京口一带和联军展开了长期的对峙。
  石头方向,联军攻不破石头,苏峻又拿不下白石垒,所以也陷入了对峙之中。可就在这时,北部寿春的祖约见双方没有动作,反倒出兵南下游击联军。(注:后赵军攻寿春多日不下,所以后撤以休整部队,祖约见此,遂出兵支援苏峻,主要目的是打通南北之通道,方便苏峻和他之间的支援和联系)
  祖约遣祖涣为主将,率军突然袭击了湓口(九江以西),切断了温峤和诸军的后路,然后又狂攻谯国内史桓宣于马头山,意图让联军完全丧失北部后援,不敢全力攻击石头。
  陶侃对于此事高度重视,想亲自率军救援。可其麾下将领毛宝却阻止道:“联军仰仗着您的领导才能万众一心地攻击苏峻,一旦您远离石头,很有可能会被苏峻抓住机会反扑,不如让我去救援,微臣保证,必打退祖涣,解除这一次的危机。”
  陶侃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给毛宝一部分兵力,让其前往救援。可让陶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毛宝带兵打仗的本领并没有他口中说得那么牛13。那毛宝到达马头山以后直接和祖涣展开了争斗,可却不是祖涣的对手,只能在救出桓宣以后草草退兵。因此,石头方面的联军主力和北部的地方政府中断了联系,陶侃、温峤等人更不敢在这种情况下放肆地攻击石头。胜利的天平,看似又要往苏峻这边倾斜。
  可就在苏峻、祖约等叛军的局势渐渐好转的时候,后赵突然再次对寿春发动了更加凶猛的攻势。祖约无奈,只能急召祖涣返回寿春守城,放弃了已经得来的战果。
  公元328年7月,寿春的祖约军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士气低迷至极,可祖约依然不肯放弃,天天站在城墙上指挥士兵防守作战。他的战斗决心超强,可手下大部分将领却不愿意和他一起送死了,所以秘密联络后赵,约定本月某日为内应,为赵军打开城门。
  (注:祖约手下将兵基本上全都是祖逖给他留下的班底,而这些将士们因为祖逖的关系,都挺崇拜石勒的,所以见寿春快要守不住了,便毫无负罪感地投降了后赵)
  154
  苏峻之乱(8)
  公元328年7月,赵军在石聪的带领下再一次对寿春发动了攻击。祖约还和往常一样,领导着士兵准备抵抗赵军的攻势。可就在这时,寿春的北大门突然大开,赵军毫无阻碍地冲进了寿春城中。城中的士兵们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如今之所以还在抵抗,无外乎祖约的指挥和高大的城墙。现在敌军已经进入了寿春,他们还怎么抵抗?拿什么抵抗?基于此,这些已经做得足够多的士兵四散溃逃,再也不替祖约守城了。
  祖约见败势已呈,再无反胜的机会,便只能在无奈之下率残兵往投历阳,彻底投奔了苏峻。至此,石头北部再一次和联军恢复了联络,这胜利的天平也再一次大大地倾向于联军。可任谁都想不到的是,苏峻这匹夫,竟然越挫越无敌。
  这厮在祖约失败以后仗着自己的勇猛频繁率少数精锐东出西突,以自己为引,八千精锐骑兵为刀,数次在野外战于联军,竟然战无不胜,所向无敌。联军的士气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时,联军士兵的魂已经被吓没了,甚至联军的将士在战场上见到苏峻都被吓得双腿打颤。这种恐惧的情绪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演变成崩溃。
  公元328年9月的某一天,苏峻还是和往常一样,亲率数千精锐突骑在白石垒附近转悠,就是想要吸引温峤来攻击他。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白石垒来人。怎么回事儿?原来是那些将领们胆寒了。
  实际上,温峤早就下令军中将士攻击苏峻,可这些将士畏惧苏峻如虎,更有些将领畏惧地和温峤道:“大人,苏峻有胆有谋,指挥作战出神入化,他的士卒骁勇,将兵合一所向无敌。这种人,只有老天才能收拾他,非人力所能败也!咱,咱还是别出兵了吧。”
  这话说得,简直将苏峻形容成一名灾害级别的非人类了,温峤一听就怒了,他指着那名将领大骂道:“苏峻是一个人!不是什么神!你小子畏惧苏峻如虎,却在这乱我军心!来人呀!”
  “在!”
  “给我将这胆小怕事的东西拖出去斩了!”
  就这样,温峤调兵遣将攻击苏峻,结果,被苏峻惨败。这之后一段时间里,不信邪的温峤又数次和苏峻展开野战。可结果呢,皆为苏峻所败,没有一次能够取得胜利。
  苏峻那边越战越勇,石头守军的士气也几乎爆表。反观联军,士气则越来越低,每个人都提不起反攻苏峻的勇气。最后,温峤也怂了,再也不敢派兵出去和温峤野战,只能固守白石垒,甚至强大如陶侃都不敢轻易派兵上岸,只能暂避苏峻之锋芒,任凭着苏峻整日率军在战场中央挑衅。
  不过,这些联军将士们都没有感到愤怒,反倒感觉到了安心,因为他们都知道,和苏峻在陆地上打野战,那就等于送死。更要命的是,就在军力庞大的联军被苏峻打得不敢冒头的时候,南方又传来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噩耗。
  时,苏峻的将领管商等人在建康以南大破王舒、庾冰的北伐军,然后再次攻取了吴郡各地,并疯狂屠杀了吴县、海盐和嘉兴等地的百姓。所以,联军东南的援军亦告破产,王舒、庾冰等人只能藏在余杭固守而已。
  此消息传到建康以后,联军的士气再次下滑,陶侃甚至有了退兵的想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联军最为窘迫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到了陶侃的耳中,使他彻底崩溃。什么消息呢?温峤所部的粮食吃光了。那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呢?就只能厚着脸皮向陶侃借了。
  陶侃本来就因为现在的局面而忧虑,收到了温峤的求援信以后更是愤怒,因此致信于温峤痛声道:“你之前邀请我组成联军的时候说了什么?你说有强悍的将领,你说有充足的粮饷。可如今呢?如今你数战皆败,你的悍将在哪里?现在可倒好,连粮食都他X没有了,你之前和我说的粮食又在哪里?今儿话我给你扔这,你小子要是再没有破解石头的办法,老子我不伺候了,你自己爱怎么和苏峻耗就怎么耗吧。”
  温峤本身是一个很有胸襟且性情柔和的人,曾不止一次纵容陶侃的暴脾气,可近来连番战败,他的情绪也开始出现了波动。如今,又见陶侃要撂挑子,他也怒了,因此回信反驳道:“纵观古今,凡联军胜利者,无不是齐心协力,共同进退。这,才是联军的精髓!当初,汉之光武为什么能大胜昆阳?当初,魏之曹操为什么能大胜官渡?这都是因为凭借道义的力量。苏峻虽然英勇无敌,但却是叛逆贼子,人心根本就不在他这,又何愁不灭?你我都是大晋的臣子……”
  还有好几百个字儿呢,没啥太大的营养,我就略过去了,总之就是各种道德绑,以民族大义来向陶侃“撒泼”,要求陶侃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留下来和他共同抗击苏峻。
  可陶侃根本不听,陶侃现在要的不是大义,他要的是赢,要的是能彻底击败苏峻的胜机!可他现在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苏峻的英勇无敌,叛军的士气高涨。看到的是联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这他X还打个屁。
  因此,陶侃没有理会温峤的书信,而是休整部队,收拾帐篷,准备随时撤离石头战线。
  温峤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陶侃又是那种倔驴,他实在没有办法留住他,所以整天急得来回踱步,完全丧失了平日里的沉着冷静。
  时,温峤麾下有一名叫毛宝的谋士,他见温峤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便对温峤道:“大人,陶侃是一个重视实绩而不讲道理、大义的人,您要让他看到胜利的希望,他自然会留下来继续作战,但您要是只用大义说服,他是铁定不会留下的,您也不必白费力气了。”
  温峤冷声道:“现在这种局势怎么能让他看到胜利的希望?苏峻那孙子整天在战场中央晃悠,谁又能打败他?谁又敢和他交战,哪怕打败他一次我都能让陶公留下!可谁能?你?”
  毛宝笑道:“我能不能打败苏峻不好说,但却可以留住陶公,您要是信我,那就让我当使者试一试。”
  温峤现在也是没办法了,秉承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思想,这才让毛宝前去拜见了陶侃。而毛宝呢?面对冷淡的陶侃也没有什么害怕的,他单刀直入,直接和陶侃道:“陶公戎马一生,军队出兵就不能回头的道理您懂吧?军队能进不能退的道理您懂吧?联军必须要有同生共死的信念才能取得胜利您也懂吧?一旦让苏峻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整个大晋将没有一个人能阻挡住他的脚步您更懂吧?您现在是节省下军粮了,可以后被苏峻彻底消灭您又拿给谁吃呢?多余的废话我也不说了,现在,我在您面前立下军令状,您只需要给我少量的士兵,我就能保证断绝叛军在外围的军需储备,重振联军的士气。如果我能做到,您也不用走了,我要是不能做到,您就杀了我,然后再走也不会有遗憾了,您觉得呢?”
  毛宝,无名小卒,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什么战绩,如果不是因为温峤的关系,他连见都没有资格见陶侃一面,可就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却敢狂称能灭了城外叛军的粮食,这完全勾起了陶侃的兴趣,遂分毛宝一些士兵,让他随意驱使。
  结果呢?不知道毛宝用了什么方法(史料未载),还真就烧毁了苏峻在句容和湖孰的军备口粮,使得叛军爆表的士气大范围下降,联军反有复振。陶侃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才重新决定留在石头的西部战场,并给温峤送去了五万石粮米。
  155
  苏峻之乱(终)
  可好景不长,就在联军主力稍有复振之时,东北战场的叛军将领韩晃却突然对大业发动了绝猛的攻势。他趁着主帅郭默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率军突入大业,然后断去了大业的水源,以守势死死将大业的士兵围在内壁。一个人,如果没有食物的话,兴许还能撑个几天。可如果没水,大部分的人绝对撑不过三天。当时,大业的士兵渴死者甚多,有的士兵经不住这种折磨,只能以粪水解渴。主将郭默见状,知道大业无论如何都守不住了,便弃军而去,将大业白白送给了韩晃。
  大业,为京口之门户,大业丢则京口危矣。京口,又是联军在晋朝东北方向的重要战略点,一旦京口有失,叛军就能游击到石头北方,既能断绝联军和北方的联系,又能从北方对联军发动攻击,使得联军疲于奔命。因此,当陶侃听说京口有难的时候,便打算放弃石头,转而率大军救援京口。可其长史殷羡却对陶侃道:“苏峻麾下猛将云集,韩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领兵作战的能力不比苏峻差多少。我军不善陆战,如转攻韩晃,必迁延日久。苏峻再率石头之军从背后袭击,我等大事败矣!不如集中火力于一点专攻石头,石头一旦陷落,则所有的麻烦都会迎刃而解。”
  陶侃:“善!”
  公元328年9月25日,陶侃亲督三军从西部狂攻石头。与此同时,温峤亦率庾亮、赵胤从北部率一万多人夹击石头,声势可谓骇人。
  可再骇人的声势,在苏峻面前都是狗屁不是。苏峻认为,陶侃、温峤这两股部队,破一便可破全军,而光论战斗力温峤根本无法和陶侃相提并论。因此,苏峻决定先破温峤,继而再破陶侃。
  于是,在联军开始向石头逼近的时候,苏峻将八千精锐突骑全都召集在石头的广场。并命其子苏硕和部将匡孝先率两千突骑迎击,自己则好好和剩下的士兵喝几坛子再去杀敌!
  没错,苏峻就是这么狂,就是这么嚣张。可让苏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和部将太猛了,亦或者说,温峤手下的士兵太弱了。因为苏峻那边刚刚喝完酒,还没有上马,苏硕和匡孝就已经将温峤等人的部队打退了。见此,苏峻猖狂大笑,借着酒精狂吼道:“我那犬子和匡孝都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我反倒不如他们吗?哈哈哈哈哈哈!!!!”
  话毕,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苏峻这疯子就骑上了自己的快马,疯狂向已经败退的敌人追去。
  见状,吓懵的众人赶紧跟随苏峻的马屁股追击而去,可苏峻的战马是一匹千里宝马,岂是这些人能追上的?据史料所载,当时能勉强跟上苏峻的只有几个轻骑兵而已。
  再说苏峻,这莽夫骑着快马很快便追上了逃亡的联军,然后挥起手中大矛就是一顿狂砍猛扎,所过之处残尸遍地,可谓一走一过就是杀人。当时,温峤、赵胤等人也不是没看到苏峻落单,也不是没组织过人马围杀苏峻,可苏峻英勇无敌,其绝强之武勇早就将这些士兵的胆吓破了,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回身围杀苏峻。这就让苏峻在联军之中纵横驰骋,温峤是血招没有。
  终于,温峤、韩胤等狼狈地逃回了大营,可回头一看,苏峻那疯子竟然单枪匹马地杀到了大营之外,更让人崩溃的是,他还在试图往大营里面突击,好像他一个人就能灭了整个联军一样。见过欺负人的,没他X见过这么欺负人的,温峤怒了,彻底怒了,于是暴吼着命手下将兵回身杀敌,不然定斩不饶。
  那些将兵也许是被一向儒雅的温峤给吓到了,也许是被苏峻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激怒了,反正别管咋的,他们这次没有违抗温峤的命令,而是抽起家伙便冲苏峻而去。
  苏峻虽然喝得有些蒙,但还稍有理智,他知道凭借自己无法全灭这些士兵,便嚣张地狂笑一声,然后调转马头便要和后方的主力汇合,反正这些联军士兵也追不上他,苏峻也不用有所顾忌。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只见陪伴苏峻多年的胯下宝马突然马失前蹄,竟然跌倒在了地上,苏峻没有料到这突然的一幕,直接被甩了出去,在地上连滚带爬咕噜了好几圈。见此,温峤疯了,联军的将士们更是疯了。他们不顾一切地鞭打胯下战马,瞪着猩红的眼睛直冲苏峻而去。苏峻也吓蒙了,赶紧站起来冲着自己的战马跑了过去,可他那匹宝马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死活不能再站起来,惊慌的苏峻只能拽下身旁的亲兵,打算骑着他的战马逃跑。可就在这时,联军的骑兵也冲到了近前,他们见苏峻要跑,赶紧将手中的战矛冲苏峻投射了过去。
  呼呼呼呼~~~~,伴随着无数的破空之声,成百上千的战矛如黑压压的乌云一般压向了苏峻。而就像温峤说得那样,苏峻再勇猛也不过是个人。他,不是神。
  就这样,苏峻被成百上千的战矛扎成了肉泥,尸骨无存。三军将士见苏峻已死,呜嗷喊叫的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并狂呼“万岁”,士气几乎在瞬时之间暴到了极致。而叛军则士气低迷,狼狈地逃回了石头。至此,士气转换,联军从极其被动的局面一举转为最主动的那方,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到联军一方。用《中国战争史》的一句话说就是:“此诚为极重要之幸胜也!”
  苏峻死后,温峤立即传檄天下,所以整个东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尽皆收到此消息。
  石头方面,众叛军拥苏峻的弟弟苏逸为主,然后紧闭城门,再也不敢走出石头半步。
  东北战线,已经快要扫平京口的韩晃第一时间放弃了京口,转回石头以协防。
  东南战线,占尽绝对优势的管商突然遭受了四面围攻(三吴地方闻苏峻之死讯皆反),所以一败再败,最终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庾冰。
  祖约方面,其见苏峻已死,断定再无胜利之可能,于是背弃苏逸,转投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的石勒(后详述)。
  至于其他隶属于叛军的地方,也皆在本年前后投降了联军。
  于是,外围再无叛军,联军终于成功合兵一处,将石头团团围住,断绝内外。
  公元329年2月,陶侃督联军从四个方向共同向石头发动了决战式猛攻,石头城中叛军的士气已经低至冰点,根本没有抵抗的意志,所以被轻松攻破,叛军上到苏逸,下到普通将领皆被斩杀,无一残留。
  至此,祸乱东晋数年的苏峻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注:三吴之地还有些叛军的残余和从石头侥幸逃跑之辈,比如张健和韩晃,但最后皆被东晋朝廷军所灭,后边不再详述)
  当时,建康已经被烧成了灰烬,只能用皇帝平时游玩的游园来当做宫室。百姓也已经疲惫,田地荒芜,店铺凋零,经济和农业一片惨淡。温峤认为这种情况的建康已经不适合再当国都,便上奏请迁都往豫章。而三吴的豪杰们,因为他们的家乡就在三吴之地,不想远离自己的地盘,所以不同意温峤的意见,而是建议将国都迁往更遥远的会稽。两种建议就这样相互碰撞,始终无法统一。而8岁的晋成帝在经历了诸多磨砺后虽然已经拥有了和年龄不符的心智,但始终是个孩子,手中的权利还都把持在一众大臣之中,所以他只能当一个旁观者,不能发表意见。
  然,就在两派为迁都这码子事儿争论不休的时候,王导却突然插话道:“古代的贤君是不会因为城池的贫、富而迁都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务本节用,励精图治,哪怕再破败的城池也会成为一方乐土。现在,羯族贼寇(后赵石勒)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时刻都在等待着消灭我们的时机,我们一旦迁都,那就是向敌人示弱,并丢失了长江防务的第一指挥权。如此,全军畏惧,一旦羯贼来犯,我等必为其所灭。不如继续留在建康,以此窥伺天下。况且,‘建康是帝王的府邸’,这是刘备和孙权都说过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话毕,众人频频点头,皆认同了王导的建议。因此,东晋皇朝并未迁都,而是继续留都城在建康。
  本年3月,晋成帝开始评议铲除苏峻的一众功臣,其具体名单如下:任陶侃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授交州、广州、宁州诸军事(基本上把东晋一大半的兵力全都交到陶侃的手中了)。
  任郗鉴为侍中、司空、南昌县公。
  任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始安郡公。
  等等等等等……
  总之吧,封赏的人有很多,但凡参加这次讨伐苏峻的都有赏赐,这里只列出几个重要的,其他就不列了,没啥影响。
  行了,东晋就说到这吧,为了说完苏峻之乱我都往后越了好几年了,现在赶紧回头去看看中原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


  
  156
  第三部 群雄割据,五胡乱华(中)
  第一章 羯霸中原
  1.1北部风云(上)(图177:石勒平定洛阳长安及淮汉地区作战经过图)
  公元327年5月,自后赵攻陷洛阳以后,前赵和后赵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可后赵的国力强过前赵,所以两赵相争,前赵总是败多胜少。时至今日,后赵更是将大军都驻扎到了河南,与前赵一绝死战的态势已然明显。
  前凉之主张骏认为前赵无论早晚,必为后赵所灭,所以背叛了刘曜,自废前赵官爵,称晋之大将军、凉州牧,然后在本月派武威太守窦涛、金城太守张阆、武兴太守辛岩、扬烈将军宋辑等将率数万人会同韩璞共同攻略前赵之秦州诸郡。
  时,南阳王刘胤正督军在秦州,见凉州兵马来势汹汹,认为守之必失,哪怕侥幸击败了敌人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地方战争,必会对本州的人口、经济、农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改为主动出击,将大军屯于狄道,然后主动攻击枹罕护军辛晏。
  狄道,为西北战略要地,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将军必攻之地,一旦狄道有失,张骏在黄河以南的地区就没有了保证,所以哪怕知道这都是刘胤的围魏救赵之计,他也得硬着头皮往里跳,遂命已经出击的韩璞、辛岩等改道救援辛晏。
  凉军越过沃干岭以后,已经能遥遥望见前赵的军队。辛岩提议第一时间对前赵军发动进攻,破掉刘胤以后立即占据全无防备的秦州。韩璞却道:“不可不可,我夜观天象,发现近日的太阳和星辰之间多次发生诡异的变化,此乃大凶之兆,绝对不能轻举妄动。况且刘曜和石勒正在中原相互攻击,总体来说刘曜是处于劣势的。因此,刘曜绝对不会来支援刘胤,同时也没有可能派兵防守秦州。更重要的是,刘胤兵少粮更少,必不能长久和我们在此相持,早晚必退!而等其一退,秦州便唾手可得。”
  话毕,辛岩频频点头,很明显是认同了他的言论。于是,双方便陷入了大对峙的状态。而这一转眼,70多天就过去了。
  公元327年10月,凉军军粮即将用尽,韩璞遂命辛岩从金城往本军督运军粮。此消息被刘胤的间谍所得知,遂往报刘胤。刘胤听此消息以后大喜过望,当即在中军大帐猖狂大笑。其手下不解,刘胤就和他们解释道:“韩璞、辛岩的兵力超过我方十倍,但却不精,可他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够相互依存,互助互利,想击败他们可谓天方夜谭。可两军分开以后,士兵势必胆怯,战斗力大减。我们只需要提前埋伏起来,待辛岩运粮部队路过以后便能将其全歼。而辛岩之军一灭,韩璞的军队必定胆寒,到时候,只需要轻轻一个突袭,敌军便可尽皆消灭!这是上天赐给我的机会,我怎能不高兴?哈哈哈哈哈……”
  就这样,刘胤亲率三千精锐突骑提前埋伏在了沃干岭,辛岩不知有伏,警戒稀松,所以被刘胤成功袭击,不仅成堆成堆的粮食被烧成灰烬,将士更是被一举突得狼狈而逃。
  这之后,刘胤并不赶尽杀绝,而是率领着部队慢慢腾腾地跟在逃兵身后。可在到达韩璞大营之时,刘胤突然发力,对大营的凉军展开了凶猛的攻击(时,守营之赵军亦冲出大营,配合刘胤攻击凉军)。
  见粮食已经被烧得精光,见辛岩已经被打得大败,虽然兵力依然数倍于赵军,但这些没怎么经历过生死搏杀的新兵蛋子却完全慌了,于是跟着那些败逃的乱军一起溃散、奔逃。凉军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败在了乱军之中,韩璞是拼死都制止不住。
  “兵溃于众”。此实为至理名言,古人诚不欺我!
  凉军败了,彻底地败了,可刘胤依然不肯罢休。他兵不卸甲,马不停蹄,追着败逃的凉军越过了黄河,然后趁着兵威正盛,敌军守备正弱之时,连续攻取了令居、振武,并斩两万余首级。河西为此惊恐,前凉为此震动!辛晏、张阆等辈更是率士众数万人投降了前赵,使得前赵全得黄河以南之地域,因此力量大增。张骏,真偷鸡不成蚀把米。
  公元327年12月,后赵石勒趁拓跋鲜卑各自为政时命石虎率四万大军攻击了代王拓跋纥那。双方在句注山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过程未表),最终,拓跋纥那大败,只能迁徙至大宁以避兵祸。
  公元328年夏,石勒趁着东晋还在内乱的时候遣石堪狂攻宛城。当时,东晋无力照顾中原,只能让宛城自生自灭,宛城太守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只能投降后赵。
  是年7月,攻下宛城的石堪又和石聪合兵一处,对寿春展开了最后一次狂攻。祖约不是对手,只能败走历阳彻底投奔苏峻。于是,石勒占据了两大超级重镇,具备了攻击关中的主动路线。
  公元328年8月,石勒命中山公石虎率精锐四万从轵关西进,攻击前赵河东地区。
  时,五十多个县邑皆有响应,统统协助石虎共同攻击前赵。因此,石虎全无阻碍继续向西深入,继而对蒲坂展开攻略。
  前赵刘曜见此,乃命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士兵屯驻在秦州防备后方的张骏和杨难敌,自己则亲率全国精选出来的士兵救援蒲坂。
  数日以后,马蹄声轰隆作响,黑压压的士兵从西部杀向东部,部队百里而不绝,几乎每个人眼中都遍布杀气。石虎远远见杀气几乎已经凝成实质的前赵军,吓得掉头便走。因为他知道,这次的事儿,要大!
  157
  北部风云(中)
  公元328年8月,盛怒的刘曜亲率大军追上了石虎所部,二话不说便对其展开了凶猛的进攻。石虎见逃脱不掉,只能掉头和其战在了一起(具体过程史无所载)。最终,石虎被刘曜大败,麾下心腹石瞻被杀,其心腹兵众尸体遍布两百余里。
  石虎虽然九死一生逃到了朝歌,但手下几乎已无可用之兵。至于刘曜,则通过这次的胜利抢夺了上亿军资,然后继续率军从大阳渡过黄河,对洛阳展开了合围。
  洛阳,千古名都,从商时便是天下陪都,历经数千年坚挺不倒,更是东汉、曹魏、西晋之国都,虽曾经受董卓等暴虐之人多方摧残,但城墙依旧坚固,整体防御力更是其他大型都市不能轻易相比的(长安除外)。因此,想要强攻下洛阳,不崩下一口大牙根本不现实。
  刘曜深知此理,同时更知道之后还要面对石勒的主力大军,所以没有强攻洛阳,而是掘开了千金堨的储水库,用这无尽的大水淹没了洛阳这个千古名都。
  这之后,刘曜一边等着洛阳陷落,一边调兵遣将同时攻击汲郡、河内等地。后赵荥阳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张进等畏惧刘曜之兵威,皆向其投降,洛阳也岌岌可危,时刻都有被攻占的风险。
  这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襄国,襄国为之大震,更有大臣劝石勒先不要管洛阳的危机,应该将刘曜的锐气磨没以后再行进攻。可石勒不听,反要亲自率大军前往救援。其谋主程遐极力劝说道:“刘曜孤军深入千里之外,战线拉得太长。现在看来虽然风光无限,但势必不能持久,不如静观其变,等刘曜锐气尽失之时再往攻之。况且,陛下乃是一国之主,不应亲自动身,不然有什么意外,国家乱矣。”
  本以为石勒哪怕不用他的策略也会折中一下,岂料石勒突然将手按在宝剑上,然后对程遐毫不客气地吼道:“自你继右侯之后,整天瞎咧咧,崩不出半个好屁,要是右侯还在我身边,岂用我如此劳心劳力!你与右侯差远了,给我滚出去!我现在不想见到你!”
  程遐无奈,只能流泪而去。也不怪他一个大老爷们流泪,自为石勒谋主以来,石勒一天到晚左一句右侯右一句右侯,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中,可纵观这天下,哪他X有那么多右侯。
  程遐委屈,真的委屈。
  程遐走后,石勒又招来徐光等人道:“刘曜凭一仗之威占据洛阳,进而围攻金墉。庸人都以为他锐不可当,不能现在和他决战,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刘曜那厮率十万精锐攻一城百日却不能下,士兵早已经疲惫不堪。我用精锐的士兵攻击他,一战就能擒获这厮。反之,如果任由他攻击金墉而不管,刘曜势必会全吞司州,进而攻击冀州。那时,刘曜真正的锐气已成,还有谁能抵挡得了他?冀州是我们的大本营,一旦大本营受到攻击,整个黄河以北就会陷入动荡的局面,要知道,北面的那些家伙还在盯着我们呢。到时,四面被强敌攻击,我们才是真的完了。我想亲自带兵和刘曜决战,可程遐不希望我去,你们认为呢?我该不该亲率大军征伐?”
  徐光回答道:“刘曜借着击败石虎的势头猛攻洛阳,锐气可谓冲天,可直到现在都无法彻底攻下,从此就能看出,他的能力也就那么点,大王您威风胆略天下无双,一旦出兵讨伐,刘曜必望风而逃。因此,平定天下就在这一战了,此绝好时机万万不能错过!”
  石勒:“善!”
  公元328年11月,石勒命石堪、石聪及豫州刺史桃豹各自统帅现在能够调遣的所有士兵至荥阳汇合,然后往成皋集结。又命石虎率领后备军自朝歌占据石门(河南广武东北入河之口),然后往成皋集结。至于石勒自己,则亲率步骑精锐四万余人赶赴成皋方向。
  数日后,石勒从大堨渡过黄河,距离洛阳已经越来越近了。而随着距离的临近,各个将领都有些紧张,毕竟将要面对的是天下有名的刘曜。
  当时,也有些紧张的徐光曾询问石勒:“陛下觉得刘曜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们?”
  石勒凝重地回答道:“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占据成皋关以阻击我等,如果刘曜采用这个策略,我们就麻烦了。第二种,在洛水设阻,坐守洛阳。此为下策,一旦刘曜选择了这种办法,那他就必死无疑!”
  徐光不太懂为什么选择第二种就会死,所以不懂就问。可石勒呢?只是笑而不语。
  公元328年12月1日,后赵各军顺利集结在成皋,共有步兵六万,骑兵两万七千。当时,刘曜并没有将重兵囤积在成皋关,还在围攻金墉,甚至都没有派一兵一卒在成皋一带警戒。所以当石勒看到成皋关空无一人以后,哈哈大笑道:“这是老天在眷顾我啊!”
  那么刘曜为什么对于警戒如此疏漏呢?
  众所周知,刘曜的领兵才能非常不错,用兵打仗一辈子少有败绩,而仅有的那几次败仗无一不是轻视对手疏于防范所致。因此,这就是刘曜的老毛病,不过经历了那几次失败以后学聪明了而已。可有一句话叫什么?“狗改不了吃屎”。
  如今,因近些年的不断胜利,使得刘曜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重复昨天的故事。刘曜认为,自己击败石虎并没有多长时间,整个司州也快收入自己麾下,兵威甚盛,石勒不会轻易对自己动兵,起码要过好长时间才会对自己动手,所以防守疏漏,不抚士卒,成天在军营中和佞臣饮酒嬉戏。一旁官员但凡有敢劝谏的,他都会抽出宝剑直接砍下劝谏人的脑袋的。逐渐地,再也没有一人敢劝刘曜,十余万兵众更是对刘曜开始生出了不满的情绪。不过对于这所有的一切,刘曜根本不知道。
  158
  北部风云(下)
  再说石勒。
  其见刘曜之防守如此疏漏,遂命大军统统脱下重甲,以人衔枚马裹蹄之法悄悄从小道往洛阳行军,直到后赵大军穿越巩县(位置在今洛阳和郑州之间,已经非常接近洛阳了),到达洛水之时,前赵巡逻兵才发现后赵小股部队,双方遂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交战之初,前赵的巡逻部队是占据上风的,可不久,随着大军轰隆隆的到来,这小股巡逻部队赶紧押着一个羯兵俘虏撤退了,并第一时间将他带到了刘曜的面前。
  刘曜听说后赵大军已经到达了洛水,吓得砰一下从床上跳了起来,并指着那名羯族士兵喝问道:“你说,这次是石勒亲自领的兵吗?他一共带了多少人来?”
  羯兵:“这一次是陛下亲自率军前来,至于多少士兵,不是我一个小兵能够知道的,但部队延绵百里而不绝,军势极盛。”
  此话一说,刘曜顿时色变,立即撤了对金墉的包围,急忙让全军在洛水以西布阵防勒。
  时,石勒已至洛水,见刘曜仓促布阵,哈哈大笑着道:“诸位可以庆贺我石勒了!杀!”
  话毕,三部大军同时发动了攻击。
  石勒的战术简单粗暴,就是两部突击,一部侧击战略。其命石虎率本部兵马攻曜之中军,石堪率本部兵马攻曜之前锋。至于石勒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绕过了前赵军团,直攻后方之洛阳。
  时,前赵主力皆在洛水以西,洛阳继续围困金墉的只有数千人而已,所以石勒毫不费力便将洛阳占据,布置留守之兵后便率军攻刘曜之侧翼。
  而这时候,刘曜正与石虎、石堪激战。后赵军虽然少于前赵军团,但因为刘曜是仓促布阵,被后赵军抢夺了先机,所以始终奈何不得石虎、石堪。然,就在双方即将陷入持久战之时,石勒突然率四万精锐从侧翼杀入前赵中军。前赵军侧翼大乱,顿时有溃散之风险。刘曜见事情不妙,遂命大军急往平原方向撤退,意图用本军骑兵在平原突击后赵之军。可不管石堪、石虎还是石勒,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卓越将军,怎么可能让你轻松后撤?因此,在刘曜下令的第一时间,后赵全军便对前赵军进行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前赵的那些士兵们战战不过,退退不得,又是多种族联合部队,外加早已对刘曜心生不满,所以当即溃逃,没人再去管刘曜。刘曜见状,只能狼狈撤退,可他当天喝多了(刘曜有战前饮酒的习惯,越是大型的战役喝的越多,这一次对后赵的战役更是喝了十多斤之多),无法熟练地驾驭战马,战马一尥蹶子,这货便从战马上飞了出去,被后赵军轻轻松松地擒获。
  刘曜被擒,致使全军指挥系统失灵,所以整个前赵军团全都开始逃亡,哪怕是刘曜的心腹卫队也不再去管刘曜的死活。
  本次战役,从开始交战到追击结束,后赵军团共斩前赵五万首级,剩下的五万多人也皆逃回自己的家乡,不敢再往长安帮助前赵。因此,现在的前赵除了西部边防以外,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
  时间:公元328年11月10日。
  地点:后赵中军大营。
  石勒正嚣张地坐在正中,而阶下囚刘曜,只能被五花大绑地跪在石勒面前。开始的时候,石勒也不说话,就是玩味地看着面前的刘曜。而刘曜呢,面部表情在不断地变换,最终才好似下定决心一般赔笑道:“石王,您还记得我们当初在重门时的感情吗?”
  刘曜这什么意思?很明显是在向石勒请求饶命了。可石勒听后却哈哈大笑道:“这都是天命,还有什么可说的,既然你这么识相,那朕饶你一命也无妨。”
  就这样,石勒班师回襄国,并给刘曜配置府邸、酒食、奴隶、姬妾,让他生活美满富足,不过就是在其府邸内外安插了卫兵,时刻监视刘曜的行动罢了。
  可刘曜富足一生,嚣张一生,自由一生。这种生活怎么能让他满足?最开始的时候,他大概可以为了活命而低头。可当自己真的失去了自由以后,刘曜就觉得有点儿生不如死了。而也就是从此刻开始,这个前赵的前国主,生出了死念。
  公元328年12月(还有一种说法是329年,我觉得这个可能更大一些),石勒亲抵刘曜府邸,并让刘曜写信给前赵的太子刘熙,让他早早向后赵投降。可刘曜呢?只给刘熙写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
  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你要维护国家的社稷,不要因为我而改变心意。”再翻译的简单粗暴点儿就是“我的死活不要紧,你一定要把国家给老子守好了,不能便宜别人。”
  所以当石勒看到这封信以后,当即大怒,继而将刘曜斩杀。
  159
  1.2第一个北方霸主
  公元329年正月,前赵太子刘熙听闻刘曜被后赵生擒,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大为惊恐,乃与南阳王刘胤商议,准备向西迁都秦州以避兵祸。
  尚书胡勋极力劝谏:“殿下不可,如今我国虽然丧失了君王,但国土仍然完整,将士仍未叛离,雄关险要还在。只要我们将还能调动的所有兵力放置在这些险要的关卡,石勒就是想要灭掉我们也会崩掉一嘴大牙。而北方一众鲜卑大族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石勒做大的,所以我们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便可转危为安!可一旦撤往秦州,关中必乱。到时,整个关中瞬时之间便会离散,我们的那些盟友也会背我们而去,我们才是真的完了。还请……”
  “放屁!”
  未等胡勋说完,刘胤便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一个无用的书生也懂得国家大事?我与陛下的决定也是你个猪狗能决定的?来人呀!将这百无一用的书生给我拉出去砍了!”
  就这样,胡勋死了,再也没有人敢劝谏刘熙,前赵遂迁都至上邽。
  当时,关中虽已无精锐,但还有数十万后备军占据着险要雄关,如在野战斗,这些“业余”的肯定不是石勒的对手,但光光用这些人来防守的话,就像胡勋说的,石勒铁定会崩掉一嘴大牙。可愚蠢的刘熙竟然迁都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放弃了关中之地。那既然连你一国之君都已经放弃了关中之地,我们这群人还替你守什么呢?
  同月,关中各地皆降后赵,前赵将军蒋英、辛恕更是带领数十万后备军占领了长安,然后便遣使往后赵石勒处,让他赶紧派人来接收自己的士兵和长安。
  石勒闻讯大喜,立即遣石生率洛阳兵众急往长安接收地盘。
  就这样,后赵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白白得到了几乎整个关中。而直到这时,身在上邽的刘熙、刘胤才知道后悔,才知道关中的重要性,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书生都百无一用。可这一切,都完了。
  公元329年8月,前赵南阳王刘胤率数万兵众由上邽奔赴长安,意图夺回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关中。石生虽然不怕前赵的这些士兵,但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致信于襄国,希望石勒能派援军前来援助。石勒对此高度重视,遂遣石虎率两万精骑星夜前往援助。
  9月,石虎急行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到达了义渠,遂对前赵军团展开了疯狂的攻击。石生见两军已经展开了攻击,也从长安率兵支援,遂对前赵军进行两面夹击。刘胤不是后赵军的对手,只能仓皇逃往上邽方向。
  石虎见兵众士气如虹,马不停蹄率石生等军死命追击刘胤。据史料所载,刘胤带来的这些士兵十之八九都死在了逃亡的路上,尸体枕藉千里而不绝。甚至连刘胤都是九死一生才逃到了上邽。
  这下好了,现在的后赵甚至连后备军都没有了。
  石虎见此,直接对已经成为空壳的上邽展开了猛攻。上邽不敌,轻松告破,石虎因此擒前赵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及前赵将军、郡王、公卿、校尉三千余人,并且尽数被石虎所杀。(注:石虎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他也不敢把事情做得这么绝,所以这个命令一定是石勒下的)
  这之后,石勒命令石虎等人将秦州、雍州的豪族全部迁徙至襄国,又在洛阳残杀五千多屠各部众。一时间,整个河南、关中血流成河,官民晃晃不可终日。不过这还没有完,远远没有。
  石勒认为,之前两羌、诸氐皆臣服于前赵,如今前赵虽然灭亡了,可他们一定还对自己有些不服,而消灭这些异族最好的办法便是手中的钢刀。
  因此,石勒命石虎率关中主力军横扫两羌、诸氐各部,俘虏数万人口,抢夺的牛、羊、战马不计其数。
  至是,西北氐首苻洪、两羌首领姚弋仲皆降石虎,宣誓从此成为后赵的附属,永不背叛。
  那么这就完了吗?没有,远远没有。
  石勒认为,汉人自恃血统高贵,目中无人(司州、冀州尤甚)。边境的地方官员经常因为这个原因而欺压异族,所以战乱不断,永不消停,现在虽然暂时臣服于自己,可这种高傲已经根深蒂固,保不齐哪一天还会反叛。而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武力,而是将他们的血统变杂。这样,大家以后就都是一家人了。因此,石勒迁两羌、诸氐十五万村落居民往司州、冀州和汉人杂居。而这些人的后代呢?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迁徙……
  再说石勒。
  此时的后赵已经彻底消灭了前赵这个心腹大患,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那么现在后赵究竟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看好了。
  他现在已经拥有秦、雍、并、司、豫、兖、徐、青、冀、幽十州之地(几乎是整个北方),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当时整个天下最强大的政权,没有之一。
  160
  1.3塞外乱局
  公元329年8月,16年之前赵灭亡,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基本上全都投降了后赵,可也有一些民族不屑于投降石勒,因为他们觉得石勒不配。就比如乞伏鲜卑。
  乞伏鲜卑,是诸多鲜卑种部的一支,也是比较弱小的一支。当时,强大的鲜卑种部基本上都在华夏东北和正北活动,西北的鲜卑种部很少。因此,弱小的乞伏鲜卑便在苑川(甘肃境内)扎了根。
  之前我也说过,华夏四大异族派系中,西戎和北狄最为强悍,而在西戎、北狄中,匈奴和鲜卑又最为强悍,那乞伏鲜卑虽然在鲜卑族群中是弱小的一支,可放在两羌和诸氐中却是超级强大的一支。因此,自迁徙至苑川之后,乞伏鲜卑不断地吞并小的部落,逐渐成为了西北一支强大的种部。
  直到后赵灭亡了前赵以后,石虎开始在西北疯狂扫荡,大多数的种部都投降了后赵,只有乞伏鲜卑不屑于投降后赵,但又打不过石勒,因此迁徙至更远的麦田以求发展。
  再看拓跋鲜卑,话说那拓跋纥那自继承了代王的位置以后便没有多少人服从他,更有不少种部在其即位后宣布独立,并以悍兵相压。
  南方的后赵也不消停,石勒强大以后有事儿没事儿便要找他的麻烦,所以可怜的拓跋纥那只能迁都以避祸,成了鲜卑历史中最为憋屈的首领。
  直到公元328年12月,悲催又无能的拓跋纥那又发现了拓跋郁律还有孽种留于人世之间。他发现了谁呢?并不是之前所说的拓跋什翼健,而是拓跋郁律的另一个儿子——拓跋翳槐。
  拓跋纥那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现在整个鲜卑诸部都不服他,更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这些人早晚都会另外拥立新主。而这个新主是谁呢?当然就是拓跋郁律的子嗣。因此,拓跋翳槐就成了拓跋纥那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时,拓跋翳槐正在舅舅的贺兰部中生活,而贺兰部又不是特别强大的种部,所以拓跋纥那便要求贺兰鲜卑将拓跋翳槐给交出来。可贺兰鲜卑的首领贺兰蔼头根本不鸟拓跋纥那,硬是把他的使者给生生打了出去。拓跋纥那怒了,便要率军攻击贺兰鲜卑。可拓跋纥那在拓跋鲜卑一点威望都没有,光他一部攻击贺兰鲜卑还没有这个信心,便以重金邀请宇文鲜卑和自己组成联军共同攻击贺兰鲜卑。
  可这样就能拿下贺兰鲜卑吗?我只能说,废物,永远都是废物。
  公元329年12月,拓跋纥那的联军整整攻击贺兰鲜卑长达一年多,可依然没有尺寸之功。这期间,拓跋翳槐表现出色,带领精锐的骑兵部队数次袭击拓跋纥那成功,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游牧民族,最崇拜的便是拥有无尽武力的勇士,再加上拓跋翳槐还是伟大的君主拓跋郁律的儿子,所以很多种部便联合起来拥护拓跋翳槐为王,并派出部队要从后方彻底消灭拓跋纥那。
  拓跋纥那见势不妙,连自己的部众都不要了,慌忙逃到了宇文鲜卑,从此过着如同丧家之犬的生活。拓跋翳槐呢?则顺利的继承了代王的宝座。可刚刚即位的他深知现在拓跋鲜卑的处境,虽然他能控制的部落在鲜卑诸部中还能算是强大的种部,但已经无法和慕容鲜卑相提并论。而想要真正将拓跋鲜卑重新整合,就必须要有一个没有外敌的安全时期。
  当时,后赵石勒几乎统一北方,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存在,只要有他罩着,自己的图谋就能实现。因此,拓跋翳槐遣使往襄国宣誓效忠,并将自己的弟弟拓跋什翼健当成人质押在了后赵。
  这时候的石勒也急需巩固地盘,发展农业、经济,然后灭掉东晋,进而一统华夏,所以答应了拓跋翳槐的请求,并将拓跋什翼健留在了襄国。
  拓跋翳槐,得以迈出大业的第一步,可他能像他的父亲一样迅速地整合整个拓跋鲜卑吗?我们到时候再说。再看吐谷浑方面。
  之前我曾讲过,慕容吐谷浑自从和慕容廆分家以后便西迁发展,逐渐成了西北一支超级强大的种部。可直到公元320年左右的时候,吐谷浑突然病故,其长子吐延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带着族群继续发展。
  吐延勇猛无比也善于治理族群,可他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多疑,非常的多疑!其任河南王期间,族群虽然越发强大,可吐延也因为多疑这一点逐渐和手下产生了矛盾。终于,这个矛盾在公元329年爆发了。
  这一年,吐延的部众发生了叛变,一大群已经投降了吐延的羌族首领冲进了吐延的帐篷,将马刀刺进了吐延的胸膛。
  吐延身体强壮,生命力超强,没有第一时间断气,而是死死将马刀按在自己的胸口不拔出来,然后召来心腹纥扢埿,让他拼死辅助自己的弟弟叶延继承河南王的位置。纥扢埿含泪发誓,吐延这才拔出胸中马刀,归于西天。
  吐延死后,叶延在纥扢埿的帮助下顺利继承了哥哥的位置。
  叶延孝顺好学并遵守礼仪,他认为父亲吐谷浑为部落的开国领袖,子孙用他的姓氏来称国是正常合理的,于是在本年改国家的名字为吐谷浑。
  从此,吐谷浑这个国家便屹立于华夏西北之上。
  好了,塞外的这些游牧民族就先说到这吧,我们再看东晋。
  为什么?
  因为这个国家又内乱了。
  161
  1.4郭默之乱(上)
  话说联军破掉苏峻以后,晋成帝便重赏了相关功臣,并留他们在建康任职。可现在,世道变了,人心,也就变了。
  多年以前,大家都以在京中当官为荣,因为他们能够始终屹立在权利的最巅峰。可自八王之乱和王、苏二乱以后,众人了解到,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手中有兵才是王道。所以谁都不希望留在京中。
  太尉陶侃以江陵偏远重要为由,在京中待了没几天便带兵回去了。朝中众臣见此,便想留温峤辅助国政。可温峤却以先帝任命王导为辅政大臣为由,拒绝留在京中,继而返回武昌。庾亮虽然演技高超,可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远镇外藩,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地方军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灭掉苏峻以后,晋成帝依然想要任命庾亮为重臣,始终陪在自己身边,可庾亮却叩头请罪,说自己对不起东晋的列祖列宗,请求远镇他方。晋成帝不允许,乃温和劝道:“这是国家的灾难,并不是舅舅的责任,哪怕舅舅您不动手,他苏峻就不会反叛了吗?”
  从此可以看出,晋成帝是真的想留庾亮在建康为心腹,可庾亮主意已定,他现在是宁可隐居也绝对不会再留在建康了。于是,上言晋成帝道:“祖约、苏峻行凶逆之事。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我,即便将我的肉一寸一寸挖出来也不足以向列祖列宗谢罪,也不足以平天下人之怨。我又有什么脸面立于朝堂之上呢?所以,还请陛下成全鄙人,不要让鄙人继续留在京城了。”
  庾亮是真不想留,晋成帝也是真不想让他走,所以哪怕庾亮已经将话说到了这种地步,晋成帝依然没有答应庾亮的请求。无奈之下,庾亮只能使出了他的杀招,慢慢地“逃”出建康,隐居于晋成帝“能够找到”的山水之间。
  结果,庾亮谋划得逞,在“逃亡”的路上被晋成帝成功追了回来。这回,晋成帝不敢再逼庾亮了(毕竟是自己的舅父,可用心腹),只能让他出任地方,任豫、扬二州大督,并封豫州刺史,兼领宣称内史,镇守芜湖,使其一下子成为除陶侃外东晋力量最强大的地方刺史。
  而这一次,庾亮干脆地接受了任命,没再说那些有的没的。所以说,现在的东晋,看似是由皇帝在做主,可实际上,那些地方的大员们只需要一句话便可能左右皇帝的意志,这真是一个朝代的悲哀,可东晋的皇帝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公元329年4月,东晋一代能臣温峤带着他光辉的功绩去世。温峤这一生基本都在为了大晋奔波,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更得到了东晋皇帝的尊重,所以当温峤死去的消息传到建康时,晋成帝想都没想便要为温峤建造大型墓地,可陶侃却上言道:“温峤以忠诚著称于世,一生未收受一铢钱的贿赂,为的就是让国家富裕安康。所以老百姓过得好,才是温峤一生最大的愿望。陛下如今要为了温峤而劳民伤财,您认为温峤在天之灵会高兴吗?”
  晋成帝听从了陶侃的意见,这才取消了为温峤建造巨坟的计划。
  温峤死后,司徒王导建议年幼的晋成帝立刘胤为江州刺史,代替温峤原本的职责。(注:刘胤,字成胤,非前赵之刘胤,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胤长得非常俊美,性情豁达,乐于结交豪杰,所以人缘极好,得士族尊重,可却贪婪好色,据说家中的不义之财有百万之多)晋成帝不知刘胤为何人,但却信任王导,遂行拜立。可这消息传到东晋各处以后却吓坏了陶侃、郗鉴等地方大员,他们纷纷上奏,认为现在是大难之后,国家纲纪松弛不振,从江陵到建康的三千多里间便有流民数万有余,且大多散布于江州。江州又是国家的南部屏障,非文武双全的强悍之人不能担任。刘胤呢?性格奢侈淫荡,对待政事懒散,只不过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交际草”罢了。如果让这种人管理江州,江州必乱!
  这话说得诚恳,可晋成帝根本不听,坚决让刘胤走马上任了。
  果然,刘胤上任江州刺史以后,从不管理政事,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利不断从事商业贩运,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江州越发混乱,刘胤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也嫉妒刘胤嫉妒得眼睛发红。
  公元329年12月,晋成帝下诏征身在江州的后将军郭默(路人)为右军将军,让他立即回到建康任职。
  郭默想要继续当手握兵权的戎边将领,不想做什么劳什子的京城禁卫官员,所以请求刘胤能动动关系,将他留在江州。
  可一向是老好人的刘胤这一次不知是怎么了,也许是郭默并没有给他什么好处吧,这货竟然非常冷酷地对郭默道:“这是朝廷的任命,不是我一个地方刺史能够干涉的,你还遵从了吧。”
  就这样,刘胤对郭默下达了逐客令,郭默第一次对刘胤心生不满,亦或者说动了杀心。
  数日后,郭默即将启程往建康,可又不甘心,于是再次前往刘胤府中,希望刘胤能“资助一二”,以后在京城也方便双方联系。
  这就是公然的索贿了。唐朝老将军郭子仪言:“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这是至理名言。他郭默当初在大业的时候就能够弃满城军、民于不顾,现在为地方官员,更是不想遵从朝廷的指令,还公然索贿,所以百分之百是个小人。可刘胤并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没有“资助”郭默,不过在郭默临行前给了一头乳猪和一壶酒罢了。这就有点儿太羞辱人了。郭默因此大怒,当着刘胤使者的面儿将乳猪和酒扔到了湖中,并痛骂刘胤不得好死,二人从此刻彻底地撕破了脸皮。
  162
  郭默之乱(下)
  公元329年某月8日,恰逢朝廷便衣巡查使到江州查看刺史政绩,见刘胤如此为自己敛财,遂上奏朝廷言:“朝廷如今国库空虚,百官都没有俸禄,只能借助江州漕运维持财政。可刘胤却利用江漕谋取私利,根本不将政事放在心上,臣请免除刘胤的官职。”
  朝廷因此对刘胤有了看法,更多派官员到江州调查刘胤。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很大,还没有出发的郭默也从此有了其他的心思。
  又是一段时间以后,江州有一叫盖肫的官员以武力强抢了自己爱慕多年的姑娘,刘胤很恶心这种玩意,便让一个叫张满的地方官员勒令盖肫赶紧将这个姑娘送回去。可盖肫实在是太爱这个女人了,说什么都不将她送回去。盖肫认为,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姑娘永远在自己身边,那么刘胤就必须要死,因为他一死,江州必乱,江州一乱,就再也没人可以阻止他和那个女人的爱情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刘胤死呢?简单,很简单……
  同月,盖肫悄悄找到了郭默,并对其道:“大人,刘胤不服从朝廷的调查,已有所图谋。据我所知,他正和张满等人日夜谋划,准备造反独立,不过在江州唯一有能力和他抗衡的只有大人您一人,所以刘胤还没有行动,准备几日后先将您斩杀,再造反独立。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以免祸及满门。”
  郭默和刘胤早已经撕破了脸面,朝廷调查刘胤甚紧又是事实,整个江州能威胁刘胤的也确实只有郭默一人,所以这个叫盖肫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因此,郭默信了,连调查都不调查便在当天带领自己的亲信突袭了州府。
  刘胤手下的将官见有人侵入州府,最开始是要抵抗的,可郭默却直接拿刀指着他们吼道:“本将军受朝廷诏书讨伐有罪之人,你们不动则生,动则满族皆诛!”
  这一嗓子可把这帮人吓坏了,他们知道现在朝廷正在调查刘胤,所以信以为真,还真就放下了手中的兵器,任由郭默行凶了。
  郭默冲进州府的时候,刘胤正在睡着大觉。那郭默直接闯进了他的寝室,揪着刘胤的头发便将其生拉硬拽到州府正中,然后当着整个州府官兵的面将其活活砍死。
  这之后,郭默将刘胤的首级送至建康(看朝廷的反应),然后诈写诏书传至江州内外,以增自己行动的合法性。
  而朝廷方面呢?王导虽然知道这都是郭默的个人行为,但现在东晋内乱刚定,国家百废待兴,他实在不想再生事端,便只能默许了郭默的行为,不但在公元330年正月大赦了天下,还将刘胤的首级挂在了建康大门前,并顺水推舟地封了郭默为江州刺史。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东晋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官员都对这件事有所怀疑,但也都没有作声。只有太尉陶侃,这个掌握了整个东晋大半兵力的男人,听说这件事以后便站起来骂道:“放屁!这事儿肯定有诈!不可能是朝廷让郭默杀的刘胤!”
  于是,这位在东晋只手遮天的大军阀当即率领大军要去征讨郭默。郭默吓坏了,赶紧派使者往陶侃处,不但献上了美女和财物,还交给了陶侃所谓朝廷的“秘密诏令”。
  陶侃的谋士们大多劝谏陶侃道:“太尉大人不可冲动啊,郭默如果没有陛下的诏令,他怎么敢刺杀一州刺史?换句话说,大人实在想要讨伐郭默,那也要等朝廷的诏书来再动啊,不然出师无名,我们会遭受骂名的。”
  岂料陶侃一把将所谓的密诏扔到了地上,然后态度坚决地道:“别和我整那些没用的,君主年幼,大多诏令并非出于己意,刘胤被朝廷所重用,哪怕能力不足以充当刺史,也不是一个地方将军所能斩杀的。郭默这厮仗着自己有几分骁勇,行事从来贪婪残暴。所以杀掉刘胤一定是他自己的意思。我知道他怎么想的,国家大难刚刚平定,朝廷法纪松弛,这时候最是需要稳的时候,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赌的就是朝廷求稳的一颗心。可长此以往,谁都效仿郭默,那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必要了吗?尔等不要再说,我主意已定,必斩郭默。”
  就这样,陶侃出大军讨伐郭默,并在出兵的同时致信于司徒王导,毫不客气地道:“郭默杀了刺史就任用他当刺史,那有一天谁杀了你这个宰相,是不是也要用杀人凶手当宰相呢?”
  毫不客气地说,陶侃这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可王导哪敢有半分愤怒,收到信以后便将刘胤的首级给收了起来,并回信道:“郭默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再加上有船舰为其所用,我不过是暂时忍耐罢了,如今将军大军已到,我便可率朝廷军协助将军宰杀贼人,将军难道不理解我韬光养晦之谋吗?”
  看过王导的信后,陶侃冷笑一声,将手中书信团吧团吧就扔了,然后无不轻蔑地道:“王导这老匹夫柔弱无能,不过是尊贼护寇罢了,还说的冠冕堂皇,哪有他族兄半分魄力。”
  公元330年正月中旬,陶侃大军即将抵达江州,豫州刺史庾亮亦出步、骑两万会同陶侃共攻郭默。
  公元330年2月,朝廷大军即将到达江州的消息已经传遍东晋,郭默想要提前占据豫章阻挡陶侃,岂料陶侃大军来的太快,郭默的部队还没等出江州便被陶侃堵住了去路。于是双方在江州境内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郭默虽然也是一方大将,但手中兵力根本无法和陶侃相提并论,江州还有一些大将不愿意服从郭默,所以初战便被陶侃打得大败。最后只能入城固守,不敢冒头。
  陶侃得以轻松将此城团团围住,并建土山准备对其进行总攻击。
  公元330年3月,庾亮大军到达湓口,进而和陶侃成功会师,陶侃便命三军将郭默之城团团包围。史料载其:“围之数重”,围得甚至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所以郭默已经是必死无疑。
  公元330年5月,晋军已经狂攻郭默据守的城池近三个月。此城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郭默却依然坚守,不肯放弃。陶侃怜惜其勇,便遣使劝郭默投降。郭默见再无获胜可能,便答应了使者的要求。可还未等使者归来,郭默手下的将领宋侯却害怕了。为什么?因为宋侯一直都是主张顽抗陶侃的死硬派,所以怕郭默投降以后陶侃会杀了自己,于是不等使者回归便私自带领全军突袭陶侃之营。
  陶侃以为郭默誓死不降,遂加大了对此城的进攻节奏。而这时候,已经被打回城中的宋侯反倒突然叛变,带着亲卫突然袭击了郭默,并将郭默生擒至陶侃大营。
  就这样,宋侯活了,郭默及其40名心腹则皆为陶侃所杀。
  至此,郭默之乱彻底平定。晋成帝因此加陶侃再督江州军政,并兼刺史。
  陶侃回师以后,立即将总府迁徙到武昌,从此占据着三吴之地的第二大军事重镇。至于庾亮,则谦虚得很,没有要朝廷的任何封赏。我只能说,经过多次磨砺以后,这小子真的变聪明了。
  163
  1.5后赵的隐患
  好了,东晋暂且说到这,我们再看北方。
  公元330年2月,就在陶侃开始攻击郭默之时,后赵群臣见北方已经“一统”,乃请赵王石勒即皇帝位。
  石勒觉得也是称帝的时候了,便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置皇下官。
  立妃子刘氏为皇后。
  世子石弘为太子。
  儿子石弘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大单于、秦王。
  石斌为左卫将军、太原王。
  石恢为辅国将军,南阳王。
  中山公石虎为太尉、尚书令,并晋升爵位为王。
  石虎的儿子石邃为冀州刺史,齐王。
  石宣为左将军。
  石挺为侍中,梁王。
  又封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等等等等。
  总之,石勒在称帝以后大封诸官,大多重要位置上任命的几乎都是自己的宗族。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羯族是一个很小的族群,如果不用本族人为官的话,相信石勒也是寝食难安。
  这次任命大部分人都很满意,可只有一个人,他对自己的官位非常的不满,并从此对石勒生出了恨意,深深的恨意。
  这人是谁呢?他便是石虎了。
  朝堂之上,石虎憋得满脸通红青筋暴起,但他没有发作,只是忍耐忍耐再忍耐。直到回府之后,这厮呯磅地一顿乱砸,然后当着众人的面狂吼道:“陛下自从建都襄国以来都是端身拱手、坐享其成,就是靠着我石虎身挡箭石、冲锋陷阵才有如今的成就。二十多年来,我石虎在北方赶走索头,在东方平定了齐、鲁之地,在西方平定了秦州、雍州,攻克十三座州郡。所以,成就大赵功业的谁他X也不是,是我石虎!!!可如今,陛下竟然将大单于之位封给了那个奴婢所生的庶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他X是怎么想的!好~~~,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你等着,等你百年之后,你看看你那些器重的儿子们还有几个能活着!!”
  当天,石虎怒火滔天,满嘴跑火车,幸好府中安全措施做得严密,不然这话没准就跑到石勒那去了。不过,石虎这些话究竟是不是气话,这就很难说了。
  我们继续正文。
  当初,苏峻之乱被平定的时候,祖约第一时间便弃了苏峻而投往石勒,石勒比较爱惜祖约的军事才能,便将其留了下来,看看以后能不能有什么大用。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祖约依然赋闲在府中,并没有什么大用。后赵谋主程遐见此,乃对石勒献计道:“陛下,现在天下大体平定,应该彰明善恶顺逆,所以汉高祖赦免了季布,斩杀了丁公。大王自从起兵以来,见到忠于自己君主的人便表扬,见到背叛主人的不忠之人就会斩杀,这正是天下人为什么对陛下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如今,祖约投降您已经有一年多了,可他依然活着,我为此迷惑不解,不知道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毕,程遐默默退出,只有石勒在大厅之中陷入了沉默。
  公元330年2月,石勒下令收捕祖约全族,无论老少,全部诛杀。只有一个小男孩儿幸免于难。
  为什么?
  多年以前,祖逖有一个叫王安的羯奴,这人非常的骁勇,每每都会在祖逖有危险的时候护在其身前。祖逖十分宠爱王安,主仆的关系因此非常融洽。直到祖逖兵进雍州以后,石勒像一座大山一样堵在了祖逖的面前。王安和石勒不但是一个族群,据说还沾亲带故,所以这个羯人便有心投奔石勒,可又觉得对不起祖逖,便左右为难。岂料祖逖看出了他的心思,不但主动放他到石勒的身边,还给了他很多的盘缠让他赶路。
  直到公元330年2月,王安这个曾经的羯奴,现如今已经成为后赵一名权力挺大的将军。他至今还念着祖逖的好,不想让祖氏绝后,便利用手中的权利,在行刑之前救出了一个叫祖道重的孩子,祖氏因此而未能绝后矣。
  再看西北前凉。
  当初,前凉之主张骏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将黄河以南的地盘全都干丢了。可自前赵和后赵交锋以来,前赵一片大乱,本来在西部严防死守的前赵将领也没有时间去管张骏了,皆返回秦州防御后赵,或者直接归降了后赵。
  因此,张骏得以在“人去楼空”的情况下重新占领失地,并在狄道一带设置五屯护军,强制与后赵划分了疆界。
  公元330年6月,石勒派鸿胪孟毅为使,前往前凉封张骏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并赐九锡礼遇,意图将前凉变成自己的藩属国。可张骏却直接将孟毅扣在了前凉,并表明自己是为大晋官员,誓死不做后赵的藩属。
  我不知道张骏是真的这么忠于晋室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图谋,反正,这家伙确实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天下汉人之心。而石勒,暂时正全力发展国力,没有时间“光顾”前凉。
  公元330年9月,后赵天亡石勒去王位而正式称帝,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
  按说,此时的石勒已经成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应该高兴才是,可石勒近来经常茶饭不思,每天都紧皱眉头。为什么?因为他并不看好自己的太子石弘。
  石勒擅长骑马打仗,心胸广性情彪,内中还不乏权谋之术。可他的皇太子石弘却不同。石弘是一个非常温柔儒雅的孩子,他喜欢研究汉家经典,更喜欢结交那些儒生雅士,和后赵军界那些将军们反倒处得不是很好,石勒非常怀疑这个孩子将来不能降住那些刀口舔血的将军们,因此召来了徐光(徐光,汉种,今河南濮阳清丰县人。徐光有谋略,城府深,长于权谋争斗,最早为石勒的记室参军,后来又逐渐升为中书令、秘书监,始终游走在石勒身边。张宾死后,谋主虽为程遐,但徐光更擅长阴谋,所以石勒更加的器重他),针对于此事询问道:“现在天下未定,群雄虎视眈眈,正是需要雄主才能定鼎天下。弘儿性情柔和,安静典雅,完全不像将军世家的儿子,我恐怕他以后不能治理好国家,这可怎么办?”
  徐光想了想道:“陛下所担心的,微臣并不担心。陛下不担心的,那才是微臣所害怕之事。刘渊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强大,可您看看他们,将国家治理成了什么样子?最后不还是亡了国?当初强悍的高祖马上定天下,文弱的文帝马下治天下,不也一样将大汉治理成了四百年之强汉?所以刀夺天下,书治天下,这是上天给人类定下的规矩,也是圣人应该遵守的规矩,不必太过放在心上。”
  高祖刘邦是石勒最崇拜的人,所以一听高祖的儿子也像自己的儿子那样,石勒就开心的不得了。可一想又不对,于是皱着眉头道:“你刚才说我不担心的才是你担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话毕,徐光哐当一下跪在了石勒面前,眼神坚定地道:“皇太子忠孝仁义,有文帝之风,是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的。可高祖去后,汉朝满朝文武皆忠于汉室,无一人敢于造次,所以汉文帝能够顺利的治理国家。但陛下呢?恕下官直言,中山王石虎雄健粗暴,残忍好杀,并多有阴谋诡计,臣恐怕陛下一旦离世,我们的国家就不能是太子所有了。不如一边让太子及早参政,培养自己的心腹,一边削减中山王手中的权利,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石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石勒更了解了,不然当初石勒也不会对石虎动了杀心。这段话过后,史载:“勒心然之,而未能从。”什么意思?意思是对于徐光这一席话,石勒是打从心里认可的,可最后,他依然没有对石虎采取什么措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没有信心消灭石虎吗?
  是不想让后赵内乱吗?
  是顾忌自己的母亲吗?
  是不想在史书中留下杀亲的骂名吗?
  还是真的重视什么所谓的亲情?
  史书未载,亦无人知晓矣。

  
  164
  第二章 各部躁动,北方两大巨头之间的撕咬
  2.1三国鼎立(图178:石勒统一北方后三国鼎峙形势图)
  公元330年7月,后赵散兵开始从各个边境南下寇掠东晋边境,使得东晋岁岁不得安宁。
  公元330年9月,后赵石勒遣荆州参军郭敬率兵进犯襄阳。
  时,襄阳有大军屯之,并占据有利地形,所以郭敬不能攻克,几次试探性进攻都以失败收场。石勒认为,襄阳守军虽众,但多为新军,襄阳北部多为陆地,适合骑兵纵横,所以东晋绝对不敢和赵军野战,亦不敢让赵军将襄阳围住。如此,一旦后赵有大批援军前来,东晋必定会收缩防线,说不定还会放弃襄阳,那自己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了。
  因此,石勒立即写信给郭敬,遥控战役。其信中言:“从现在开始,你给朕退回樊城,让将士将所有旗帜都收卷藏起,做出一种荆州无人的假象。东晋将士多疑,一定会派斥候前来探查情况,到时候你就散播假消息,说朕的数十万大军不日便要兵压襄阳。如此,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后赵的那些将士们对于石勒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所以郭敬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照着石勒的话去做了。而事情果然如石勒所料。当东晋荆州督军周抚听闻此消息以后,心中惶恐无比,周抚觉得,东晋军团善于水战,陆战一定会被后赵全歼,因此放弃了襄阳,退回长江以南,争取将石勒大军吸引到长江之上再决一生死。
  于是,郭敬不废一兵一卒便占据了襄阳这座有千年传承的文化古都。
  进入襄阳以后,长江一带的流民基本上全都投降了后赵,魏该等东晋地方官员更是投降了石勒,将土地白白奉献给了后赵。郭敬于是将襄阳付之一炬,并将这些流民和居民全部迁徙到沔水以北,并在樊城修建了城堡以守边。后赵因此又占据了大批东晋土地。
  东晋节节败退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天下。当时,天下人都认为后赵马上就要一统天下,甚至前凉张骏都开始畏惧,进而遣使往襄国拜见石勒,称从此愿意臣服于赵国,只希望石勒能赐给他合法的自治权。
  至此,石勒终于彻底统一了北方。
  时,北方有后赵石勒,益州有大成李雄,江南有东晋司马氏,几乎是重复了当初三国的故事。而距离司马炎统一天下才短短五十年不到而已,司马氏啊司马氏,你们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公元331年正月,后赵又进犯娄县、武进,虽然在寇掠一番后被打退,但一点一点蚕食东晋的意图已经暴露无疑。
  同年夏季,石勒从襄国至邺,并想要在邺城建造豪华的宫殿,有要迁都邺城的打算。可却被廷尉续咸(续咸,字孝宗,汉种,今山西潞城人,大学问家,后赵太子石弘之太傅,专精《春秋》《郑氏易》,其人忠勇,性情刚直,是一名难得一见的烈臣)劝谏。
  最开始的时候,君臣二人还能好好探讨问题,可聊着聊着就聊出了火药味。续咸的劝谏之词越来越激烈,石勒头上的青筋也开始暴起。最终,石勒拔出宝剑便要砍翻续咸,幸好徐光等一众大臣强拉,这才没有让石勒铸成大错。
  待续咸走后,徐光紧着平扶石勒的后背,温和地劝道:“陛下消消气,即便续咸的话不中听,陛下也应当宽容他才是,怎么能在愤怒之下便要砍杀直臣呢?”
  石勒委屈道:“老子当初什么也不是的时候尚能纵横天下,自由自在。怎么如今什么事都要大臣点头我才能决定?!寻常百姓有点儿闲钱还要给家里装修的金碧辉煌,我他X一个皇帝,又不是修阿房宫,就修缮一个宫殿我怎么了我!算了,宫殿暂时停修吧,我真是服了!”
  见石勒如此委屈,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徐光也是哭笑不得,这宫殿也就没有修上,石勒迁都的打算也暂时性落空了。
  同月,后赵石勒起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辟雍(天子的学校)、灵台(观测天象之用),学习汉家文化,遵从汉家文化,一点一点从羯人向汉人过渡。
  7月,大成李雄国力越发强大,因此开始向北扩张地盘。杨难敌不是李雄的对手,便投降于大成,从此称大成之藩属。
  同年10月,慕容廆见石勒越发强悍,惧怕他秋后算账,因此送信往东晋陶侃处,希望能和东晋南北夹击后赵,匡扶中原,并请求封自己为燕王,算是给自己以后吞并华夏北方提前找一个理由。
  陶侃认为,现在正是后赵最为强大的时候,此时攻击实属不智,所以没有答应慕容廆南北夹击后赵的请求,但却将他希望成为燕王的请求上报给了朝廷,并送上了自己赞成的建议。
  公元332年正月,石勒在皇宫宴请满朝文武,和他们共度新年。那天,一众文武情绪火爆,整个皇宫之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石勒也喝得很高兴,所以询问身边的徐光道:“徐光啊,你认为朕可以和古代的哪一个皇帝相比呢?”
  场中都是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看似在相互攀谈,可实际上背后的“眼睛”和“耳朵”始终都在石勒那边,所以石勒一说话,全场肃静,都在盯着他和徐光。徐光想了想道:“陛下英明神武,文才武略甚至超越汉之高祖,我认为没有哪一个帝王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话毕,石勒哈哈大笑,却赶紧摇头道:“我知道你想逗朕开心,不过一个人怎能没有自知之明呢?你的话实在说得过了些。朕觉得,如果是在乱世遇到了高祖,那么朕一定会诚心地跪在他面前,为他挥刀杀敌,和韩信、彭越比肩。可如果遇到光武帝,朕就会和他刀兵相见逐鹿中原,至于最后谁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那就未可知也了。”
  话毕,群臣争相鼓掌,齐呼万岁。(万岁个屁,石勒百分之百干不过刘秀,两个能力谁强谁弱撇开不谈,就说刘秀拥有皇室血缘,占尽天下人心,他石勒就要被刘秀大败)
  165
  2.2程遐之怒
  公元332年正月,晋成帝见郭敬破坏襄阳后又撤回了樊城,遂再遣兵马收回已经被破坏成渣的襄阳。
  可晋成帝没有想到,这都是后赵人的阴谋。因为现在襄阳的城墙已经被尽数破坏,晋人没有了屏障,根本不是后赵骑兵的对手,所以郭敬第一时间便率后赵骑兵杀向了襄阳,在全无阻碍的情况下突进了襄阳。
  那天,襄阳之内喊杀声一片,晋军或死或逃,几乎全军覆没。而二次夺取襄阳以后,郭敬没有再行撤退了(他知道,这种消耗东晋的办法只能用一次),而是彻底占据了此城,将其并入了后赵的版图之中。
  2月,后赵谋主程遐在一天夜里悄悄面见了石勒,并非常严峻地道:“陛下,中山王石虎强悍绝伦并有权谋之术,群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我暗中观察他的志向已经很久了,认为除陛下以外,他不把任何人在眼里。这小子性情凶暴残忍,长期出任将帅,已得全国之军心,威震内外,他的儿子们年龄已经不小了,都握有兵权,陛下在世,应对他们自然没什么问题,可陛下一旦有什么三长两短,少主铁定镇不住石虎,到时国家就会拱手送与他人。所以应该在铸成大错之前趁早将其除掉,以利国家之大计。”
  程遐说得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本以为石勒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岂料这家伙却以一种极为不屑的口吻对程遐道:“如今天下没有安定,石弘年少,应当得到强大的辅佐。中山王是我的骨肉至亲,有辅佐王命的功绩,正应该委托他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何至于像你说的那样!我知道你小子,不过是怕石虎取代了你的位置,让你不能专权罢了。你放心吧,我会让你和石虎共同辅政的,不会厚此薄彼。”
  程遐憋屈,他是真的憋屈,他实在不知道,石勒为什么就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成见。想当初,张宾为主他为辅的时候,石勒不但对张宾言听计从,还经常夸赞自己有张宾的才能。可等到张宾死后,自己的计谋次次都不被石虎采纳。如今,他见后赵有灭国的危机,这才不得不再次向石勒进言,可没成想,石勒竟然将自己看成了那种专权跋扈的奸臣。程遐又是委屈又是恼怒,最后竟然哭着和石勒吼道:“我所顾虑的是国家,陛下却认为我是在为自己打算,我不知道忠言究竟从什么方向才能进入您的耳!中山王虽然是皇太后收养的,但并非是陛下的亲骨肉,虽然有些小的功劳,但陛下酬答他们的已经超越了作为臣子的本分。可就这样,他们的心意、欲望依然没有止境。就这种人,您还打算让他作为辅政大臣,您难道是想将整个国家都白白送给他人吗?我今天就把话放到这,石虎如果不除,陛下百年之后,国家的社稷就会断绝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说完,程遐再不复多言,拂袖便去!
  程遐,自辅佐石勒以来就从来没对石勒发过这么大的火,所以今天这一怒也把石勒给干蒙了,进而让石勒陷入了沉思。再加上前后又有徐光帮腔,所以石勒最终还是增加了太子石弘的权利,并减弱了些石虎的权利。可这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注:我想,石勒大概是认为自己还能活很久吧)
  公元332年秋季,后赵郭敬以襄阳为根据地,开始大范围寇掠东晋邾城以东历阳以西的江北诸地(湖北黄冈以东至安徽和县以西),东晋太尉陶侃知道,如果继续纵容后赵群狼试探下去,那么这些贪婪没有止境的饿狼就会一点一点将东晋吃食干净,因此,他不忍了,决定反击!
  同月,陶侃遣其子陶斌和上将桓宣(桓宣,A级上将,富有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八王之乱、祖逖北伐、王敦之乱、苏峻之乱、郭默之乱等诸多战役都有他的影子)率军疾攻樊城。陶侃认为,樊城才是后赵南军的大本营。一旦将樊城攻破,赵人在荆州将再无补给,所以郭敬绝对不会放任樊城被己军所破,必会回援来救。到那时,自己围城打援,以逸待劳,必能在陆地上破掉赵军。因此,晋军直接攻击樊城。
  结果,确实如陶侃所料,那郭敬听闻樊城被袭,吓得亡魂皆冒。要知道,现在主力大军全都在自己手中,樊城几乎为空城,如果不疾奔回救,一旦樊城有失,那就会彻底和北方大本营断了联系。
  因此,郭敬未想其他,马上便疾奔回救。
  可当大军即将到达樊城之时,疲惫的赵军却中了桓玄的埋伏。因为全无防备,再加上疲惫至极,赵军战力极低,所以为晋军所破。
  郭敬无奈,只能狼狈逃回北方。
  陶侃见战况如此顺利,遂马不停蹄,再遣大军往荆州攻城略地。当时,荆州已经没有了赵军主力,所以被轻松夺回。
  至此,为后赵所夺取的荆州再次回到了东晋的手中。这,都是料敌于先的陶侃的功劳。
  夺回了襄阳以后,陶侃直接让桓宣镇守此地,并给与了桓宣在荆州的军政大权,让他放开去干,自己会给他百分之百的信任。
  桓宣也不负陶侃所望。他接管荆州以后,先是宣布刑法从简,以此赚取民心,然后亲自督促、从事农业生产,使得荆州迅速地富了起来。更厉害的是,桓宣将军事训练看做是头等大事,他每天都会亲自监督将士们训练,更会提升他们的训练难度,将他们看做是特种兵来苦练。因此,整个荆州在桓宣的治理下完全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除了法度和战国时秦国不一样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当初的秦国没有什么两样。也因此,在以后数年之中,后赵数次进攻荆州,但都被桓宣所败。当时的老百姓们都说,纵观整个东晋,除了陶侃和已经死了的祖逖、周访以外,论谁的军事能力最为出众,那就要数桓宣无疑了。
  166
  2.3过渡(本节路人繁多,不用特记)
  公元332年9月,大成又积累了不少士兵,成皇李雄为了占据整个西南,遂遣大将军李寿兵进宁州,另命征东将军费黑为前锋,随同往攻之。
  10月,李寿、费黑到达朱提(云南昭通一带),朱提太守董炳兵力不如成军,所以据城固守,打算以险要扼住成军。可李寿知道,朱提虽然险要,但城中军粮不多,只要四面围城,断其粮道,城内之军则必溃。因此,李寿只围不攻,意图活活饿死晋军。
  此消息很快便传至宁州刺史尹奉处,他怕朱提险地被攻破以后成军将势如破竹,便特遣建宁太守霍彪领兵前往增援。
  数日过后,霍彪之军进入了朱提境内,李寿准备围城打援,在野外全歼晋军,却被费黑所制止。他和李寿道:“朱提粮草本来就不多,霍彪如果进城,更将加快他们粮食的消耗,我们为什么还要阻挡他们呢?”
  李寿认为有些道理,遂纳费黑之言,将部队一角撤除,使霍彪之军安然进入了朱提。
  10月,已围困朱提一个月之久的李寿还不见朱提有粮尽的情景,认为情报有误,朱提城内一定还有相当数量的粮食,遂打算对朱提发动猛攻。费黑却再度劝谏道:“古有示之以强,实则羸弱之言,一个城池如果真的有粮食,他是不会晾出来让敌人看的,只有那些没有粮食的人才会用此种办法来打击敌人的士气,我方不可轻信。南中地势险阻,难以制服,朱提更是此中之最。所以一旦强攻,我军必损兵折将。不如继续围困,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全都消除干净。像圈畜生一样将他们圈起来,何必那么着急呢?”
  费黑说得对吗,不做事后诸葛亮,我不知道,李寿也不知道,所以他这一次没有听从费黑的建议,而是出全军猛攻朱提。结果呢?真像费黑说的那样,成军损兵折将,损失可谓巨大。
  此一战之后,李寿深深为自己之前的鲁莽而自责,更敬佩费黑卓越的战略眼光,遂将所有的军事大权全都交给了费黑。就这样,成军在费黑的领导下继续围城,不再攻击朱提险关。双方遂陷入了大对峙之中。
  东晋方面。
  公元332年9月,后赵残余亦彻底被赶出荆州,晋成帝为感激陶侃的功绩,遂升陶侃为大将军,并允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三样,看上去好像是一种荣耀,可何尝又不是一种试探呢?看看名单吧,得此三样“荣耀”者为西汉之萧何、王莽;东汉之梁冀、董卓、曹操;曹魏之司马懿、司马师;东晋之王敦。这些人,除了萧何以外,哪一个后来不是野心家?陶侃呢?我不说他对晋朝有多么多么的忠诚,只说这人,他确实没有篡夺东晋的想法。因此,陶侃说什么都不肯接受此三样荣耀,晋成帝因此安心,也就没有再防备陶侃。
  前凉方面。
  公元332年12月,前凉一众文武们皆劝张骏称王,兼领秦州、凉州两州州牧,并效仿魏武帝曹操、晋文帝司马昭的旧例设置公卿百官。可张骏认为,现在天下局势已逐渐明朗,这个时候称王无外乎刺激后赵,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儿好处,只会招来灾祸,因此没有答应一众文武的请求,并不准有人再劝他称王。
  同月,张骏立次子张重华为世子,算是确定了前凉的储君。(注:张重华,字泰临,今甘肃平凉人,B+级明主)
  公元333年正月,西南方向。
  经过数个月的围困,朱提粮草已尽,宁州刺史尹奉曾数次派军,意图强护运粮队进入朱提,可没有一次不是被费黑围城打援,进而将粮食全都抢夺到了自己的军营之中。朱提因此士气大跌,士兵们饿得上气不接下气,已经完全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勇气。
  费黑见攻略朱提的时机已到,遂令全军对朱提发动了狂攻。结果,围了数个月之久的朱提仅一天便被攻破。李寿因此威震宁州,再无阻碍,遂四面出兵而攻宁州各部,大有短时间内将整个宁州平定的架势。
  后赵方面。
  同月,后赵之主石勒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变得越来越差,有时候早晨起床甚至都会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石勒感觉自己大限将至,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而直到这时候,他还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在外而不是在内。
  石勒认为,石弘还年轻,没有得到文臣武将们的信任,所以在他即位之初,最是需要稳定,发展农业、经济,绝对不能战争。而现在,因为后赵的强大,整个北方异族没有一个敢跳出来起刺,唯一需要注意的便只有东晋。因此,石勒遣使往东晋,献上了贵重的礼物,希望能与东晋修好,短期内不要再发生战争。可一向儒雅的晋成帝却在大殿之中给了满朝大臣一个大大的“惊喜”。
  那天,一向嚣张跋扈的后赵使者难得以谦卑的态度面对晋成帝。可晋成帝却根本没有给这个胡人任何笑脸,只是冷峻地看着他,然后在满朝文武的惊异中下令烧掉了石勒带来的礼物,并冷笑道:“回去告诉石王,两国之间只有战争,没有和平,他如果想要和平的话,就来建康,跪在我的面前。或者打过长江,把刀架到朕的脖子上,让朕跪在他的面前!”
  这话一说,后赵使者仓皇退走,整个东晋都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准备迎接石勒接下来的怒火。可石勒呢?却没有行动。这第一是因为北人确实畏惧长江,不敢和南人水战,二也是石勒实在是打不动了,因为他现在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亲征天下了。
  167
  2.4慕容鲜卑的分裂
  公元333年3月,成军势如破竹,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攻陷了宁州多处地盘,而东晋不知为何(也许是在防备石勒吧),迟迟都没有派遣援军前来宁州,所以宁州刺史尹奉再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只能无奈降于成国。
  至此,大成真正地占据了整个西南,国力进一步扩大。
  公元333年5月,慕容鲜卑之雄主辽东公慕容廆去世,其子慕容皝继承了辽东公之位,成为了慕容鲜卑的新一代领袖。
  终于,终于!!!这个日思夜想的宝座终于还是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自为储君开始,慕容皝每日都如坐针毡。为什么?慕容仁智勇双全,深得人心,小弟弟慕容昭多才多艺,受慕容廆所宠爱。尤其是慕容翰,这家伙自为将以来大小战役不下数十场,可次次大胜,以少胜多的战役更是不在少数,所以威震北方,有无数的贵族心归慕容翰,希望他能继承慕容廆的位置,成为慕容鲜卑的储君。要不是慕容廆拼死捍卫自己的位置,自己恐怕早就被慕容翰给挤下去了。
  所以,慕容皝恨这些人,更恨慕容翰,因此自继位以来处处防备他们,尤其是慕容翰,简直将其看做生死之敌,不杀不足以安其心。而慕容翰呢?他手中有兵,也有大部分慕容鲜卑贵族的支持,更有卓越无双的文武之才,他如果要造反,根本不是慕容皝这个刚刚即位的雏可以抗衡的。可慕容翰一心昌盛慕容鲜卑,根本没有要造反的心思,更没有要夺权的念想,他只想强大慕容鲜卑,仅此而已。所以当慕容翰察觉了慕容皝想要弄死他的心思以后,无不叹息地和左右道:“我从先父那里接受了将军之位,每天都不敢不尽力,幸好仰仗先人的庇护,才能所向披靡。这是祖先的庇护,这是上天的保佑,并非人力所能为之。可现在大王却认为这是我的能力(不是吗),以为我具有无双的才能,足以威胁到他的地位。我虽然冤枉,但却不能反叛他,如此,我就跑吧,惹不起我躲得起!”
  就这样,慕容翰留下了所有的士兵,只带着家人逃奔了段氏鲜卑。
  慕容翰是谁?那是整个北方公认的战神,他要到哪里去高就,哪里的主人都会像供祖宗一样供着他。因此,段氏鲜卑的族长段辽听说慕容翰来投的消息以后都乐疯了,当即收为己用,并为其配豪宅,封大官,日日国宴招待,并作陪于左右。
  慕容鲜卑失了一大战神,整个族群都感到遗憾,只有慕容皝松了一口气,感觉睡觉都变得香甜了。
  可让慕容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慕容翰的走,却刺激了两个人,让他们变得焦躁不安,让他们变得极为害怕,最后甚至将他们弄得造了反。
  这两个人是谁呢?便是慕容仁和慕容昭了。
  公元333年9月,慕容仁从驻地前来棘城为慕容廆奔丧。丧事过后,慕容仁和哥哥慕容皝告辞后便作势离开棘城,可却在当天晚上偷偷拜访了弟弟慕容昭,并和其单刀直入地道:“我们在慕容皝继位以前嚣张跋扈,没少欺辱他。当时我以为我们都是亲兄弟,就是再过分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可如今一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慕容昭:“你说得对,我们都是嫡子,国家理应有我们一份,凭什么他慕容皝独占鳌头?兄长你在军界素得军心,我在都城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除掉他并不困难。”
  慕容仁:“看来弟弟早有想法,说来听听。”
  慕容昭:“简单,兄长现在赶紧回去,然后带领全部士兵袭击棘城,我来充当内应,替您赚开城门。事成之后,兄长做您的大单于,我就要一个辽东就可以了。男子汉行事,不成功便成仁,怎么能效仿慕容翰那个蠢货到其他地方苟且偷生呢?”
  慕容仁:“善!”
  就这样,慕容仁返回了驻地,并在本月月末带领本部兵马向西进发。当时,棘城有一不知名的文官第一个听说了这个消息。通过各种分析猜测,他料定慕容仁必定已经和棘城有些人串通在一起,不然他绝对不敢独自起事。而和他串通的人事谁呢?除了慕容昭以外没有第二个!因此,此文官赶紧找到了慕容皝,并将自己的想法统统汇报给了慕容皝。
  起初,慕容皝还不太相信这个文官的话,可他又是一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多疑之人,所以便派了一个心腹前往慕容仁处查验。
  当时,慕容仁的大军已经到达黄水,逼近了棘城,他知道事情已经隐藏不住了,便杀了慕容皝的使者祭旗,然后回身便占据了平郭(辽宁盖州附近)等各处险要,准备迎接慕容皝接下来的狂轰乱炸。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棘城,慕容皝闻之大怒,遂斩慕容昭,然后通告全国,纠集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打击慕容仁。
  可慕容仁是什么人?慕容廆生前,为了死后嫡系能够占据优势,进而钳制慕容翰,直接将慕容鲜卑大部精锐全都交给了慕容仁。最可怕的是,那慕容仁本来就具有相当统兵作战的天赋,又跟随慕容翰身边作战多年,所以尽得慕容翰之真传。因此,除慕容翰以外,说慕容仁是现在慕容鲜卑中最强悍的将领之一也不为过了。
  基于此,慕容皝的部队被慕容仁逐个击破,最后竟然将慕容皝所派来的部队尽数歼灭。
  此战影响极其恶劣,那些鲜卑贵族们本来就不怎么待见慕容皝,尤其是辽东方面的慕容鲜卑,更是不将慕容皝放在眼里。所以慕容皝那边一败,这些辽东的鲜卑贵族便清一色的投降了慕容仁,使得慕容仁在旬月之间便得到了整个辽东。慕容鲜卑的版图一下子就分出了三分之一还多一块。
  而这还没有完。更让慕容皝崩溃的是,拓跋鲜卑和段氏鲜卑乐于看到慕容鲜卑分裂,所以当他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全都隔空支持慕容仁取代慕容皝,并声称必要的时候会给慕容仁兵力支援。慕容鲜卑因此开始分裂,短时内走向了下坡之路。
  168
  2.5后赵内乱(上)
  公元333年6月,就在慕容鲜卑因慕容廆之死逐渐走向大分裂的时候,后赵亦发生了惊天之巨变,整个华夏的历史进程亦因此巨变而彻底改变了航道。
  本月,后赵之主石勒的病情越发严重,眼看就要去拜见他们的长生天(游牧民族的主神)。中山王石虎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因此从石勒不能下床开始,这货便进入了皇宫,将所有的禁卫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并不准任何官员和皇亲国戚进入,因此石勒病情的好坏,皇宫之外的人根本无从得知。
  控制住石勒以后,京城之内已无威胁,所以石虎又开始盯上了京外诸王。当时,后赵一众在外的诸侯王中,只有秦王石宏、彭城王石堪能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石虎假传诏命,招此二王回襄国。二王不知石勒已危在旦夕,不疑有他,乃第一时间往返襄国拜见石勒。
  当天,石勒病情有所好转,因此由晕转醒。可这一醒,正好看到了床前的石宏和石堪。石勒当时怒声道:“我之前让你们镇守藩镇,防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内外制衡),如今怎么就回来了?!!我问你们,是你们自己想要回来看我还是有人让你们回来的?如果是有人诏的你们回来,你们现在就领兵给我杀了他!!!”
  说到这,石勒还看了石虎一眼。这一眼将石虎吓得亡魂皆冒,赶紧颤抖地道:“陛下不要如此激动,是秦王和彭城王想念你,这才暂时回来罢了,我现在就让他们回去便是。”
  石虎对于石勒的畏惧是深入到灵魂中的,那是一种从小便养成的习惯。可二王退出皇宫以后,石虎这才反应过来。他X的自己现在已经大权在握,石勒这病王八成天躺在床上,手中已经没有半点儿权利,我还怕他什么?!因此,石虎私自扣留二王,不让他们返回藩镇,同时亦不让他们进入皇宫,有再见到石勒的机会。
  几日以后,石勒再次转醒,看到床边的石虎后便问:“石宏和石堪现在在哪里?”
  石虎:“启禀陛下,秦王和彭城王在接受陛下命令的那天就启程回藩了,估计现在已经在半路上了。”
  天真的石勒闻听此言,这才将心放到肚子里。
  公元333年7月,石勒已生命垂危,料想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便颁布遗诏道:“石弘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共同创建一个不朽的皇朝,千万不要内斗,司马氏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啊。中山王石虎应当深深的思考一下周公和霍光二人,要做一名忠心的臣子,不要为后世留下口实。”
  公元333年7月21日,留下遗诏的石勒没几天便去见了长生天。
  不要为后世留下口实?呵呵,石虎还在乎那个?!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权今朝享。
  权在身前不自取,留待后人蠢如猪!
  同年、同月、同日。石勒前脚刚死,中山王石虎便拽着石弘(看好了,是拽着)登上了皇宫宝殿。将石弘拽到殿前以后,石勒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收捕了程遐、徐光等之前“污蔑”过自己的人,然后命长子石邃率精锐入驻皇宫,将皇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准任何一个人随便出入。
  那天,石勒的棺材就在皇宫之中,可却没有一个人敢去看那棺材一眼,全都被石虎吓得哆哆嗦嗦而不敢言语。新帝石弘更是吓得双腿颤抖,竟在满朝文武面前要将皇位禅让给石虎。可石虎却对石弘狂吼道:“君王去世!太子即位!这是常规礼仪,岂容你说不当就不当?”
  一听石虎这么说,石弘更害怕了,于是当众给石虎跪了下去,哭着请求石虎能接受皇位,进而饶自己一条性命。可石虎却怒道:“如果你小子不能承担重任,这天下自然有人能帮你承担,你就乖乖给我坐到你应该坐到的位置上去,懂?”
  于是石弘不敢再有半句废话,只能乖乖地坐到龙椅之上,从此充当一名随时有可能丧命的傀儡。
  公元333年7月21日,就在石勒死的当天,石虎逼石弘继位,杀程遐、徐光等人,并大赦天下。直到让石勒都看完了这一切,石虎才将石勒草草入葬。而石虎此举大大地激怒一些后赵的官员。比如后赵将领石聪和谯郡太守彭彪,他们就看不惯石虎的畜生行径,因此遣使者向东晋朝廷投降,声称愿意将自己驻地的地盘、官兵、人口、资源尽数奉献给东晋。
  晋成帝非常高兴,第一时间便组织士兵准备接收地盘。
  可这消息却被石虎提前得知,因此亲率大军前往平定,未等东晋援军到达便将石聪等全部残杀。
  公元333年8月,后赵之主石弘在石虎的逼迫下授予石虎丞相、魏王、大单于的官爵,并加九锡,总统全赵之内外大政、军事,授十三郡为封地。
  石虎上位后,立妻子郑氏为王后,长子石邃为太子、侍中、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统内外军事。立次子石宣为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河间王。立石韬为前锋将军、司隶校尉,封乐安王。立九子石遵为齐王。立三子石鉴为代王。立四子石苞为乐平王。立六子石斌为章武王等等等等……
  总之,石勒原来任命的文武官员,石虎全都给他们改任为闲散官职,而那些朝廷的重要职位则都换了石虎的亲信之人。
  这还不算完,事后,石虎又将太子的宫室改名为崇训宫,将太后刘氏以及一些女眷全都安排到了这座“冷宫”。
  刘氏,后赵石勒之妻,太后,女强人,在两晋南北朝这些女强人中,她能排进前三甲。史料载其有吕后之能,而无吕后之疑,是圣母一般的存在。这种女人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石勒篡夺大赵的江山,因此秘密召见彭城王石堪和其道:
  169
  169后赵内乱(下)
  “先帝刚刚驾崩没有几天,丞相便如此欺压我们孤儿寡母,如果这样下去,帝统的灭绝也就不远了,我今天和你掏了真心话,希望你也能将你心中所想和我说。”
  石堪犹豫再三,这才如下定决心一般道:“先帝原先的大臣都遭到了疏远和排斥,现在京城一兵一卒都归石虎调派,所以我们在京中发动政变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想要弄掉石虎就只能靠外面的力量。我准备出奔兖州,挟持逼迫石恢(石勒四子),让他振臂呼吁全赵之地方官员共同起兵讨伐石虎。如此,兴许还有挽救的机会。”
  刘太后认为此言很有道理,便动用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关系送了石堪出城。
  石堪出了襄国以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兖州。可遗憾的是,石恢并不想蹚这趟浑水,所以拒绝石堪入境。石堪无法,只能南往谯郡而逃,却被派来追赶的石虎兵所擒获。
  将石堪擒回襄国以后,石虎当众将他绑在木桩子上,用小火一寸一寸地烧他,直将石堪烧得外焦里嫩之后才活活割死了他。
  弄死石堪以后,石虎又弄死了刘氏,然后立石弘的生母为太后。
  公元333年10月,石虎之残暴行径已经传遍了后赵各地,镇守关中的石生和镇守洛阳的石朗皆宣布独立,并联兵准备讨伐石虎。
  原本附属于后赵的氐族大人苻洪更是预感石虎将被四方围攻,最终走向灭亡,遂背弃后赵,转而投降前凉,成为了张骏的藩属国。
  石虎虽然残暴阴险,但并不是一个无脑的人。相反,他还有些小聪明,所以在造反之前便已经预料到会有如今的连锁反应。石虎认为,这种连锁反应并不可怕,关键的问题在于能不能以雷霆之势搞定这第一波反叛。一旦第一波反叛成功了,亦或者迁延日久,那么其他的“反贼”就会接连不断地冒出来。相反,如果能以雷霆之势消灭这些“反贼”,那么就会成功震慑其他势力,让他们不敢随意出头。因此,石虎早就准备好了部队。在石生和石朗造反的消息传到襄国以后,石虎便率七万正规军进攻正在金墉的石朗。
  石朗兵少将寡,不是石虎的对手,所以金墉告破,石朗亦被石虎生擒(过程未载)。
  进入金墉以后,石虎砍掉了石朗的双脚后将其斩首,然后率大军向长安进发,兵锋直指关中石生。
  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顺利了。
  河东王石生,在石勒生前便是其手下得力大将,戎马一生,战阵经验极其丰富。更狠的是,自后赵夺取关中,石勒便命石生在此镇守。这些年来,石生一直都在发展关中的农业、经济,并积极扩编、训练士兵,所以关中三不缺(不缺钱、不缺粮、不缺人),士兵更是训练多年的正规军,战斗力极高。
  因此,当石生听说石朗被斩的消息以后没有半点儿慌乱,而是沉稳布置,并亲率大军屯于潼关以拒虎军。(注:一说石生没有亲驻潼关,而是遣大将郭权驻扎)
  当时,石虎轻视石生,并没有亲自组织进攻,而是遣梁王石挺率主力部队前往潼关进攻。而石挺呢?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没有将石生放在眼中,到达潼关之下就发动了无脑的进攻。
  潼关,和函谷关齐名,乃天下之巨关,关中、关东亦由此二关而分。此关有千年的历史,并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役,历朝历代,每一任统治者都会在潼关押下重兵,同时定期维护增补。因此,现在的潼关非但不比以前弱,甚至还要比以前更加的高大、坚固。
  对于这样的雄关,你就是用数个月的时间来修建巨型攻城器具都不一定能打得下,更别说直接驾着云梯就往上冲了。
  果然,石挺数次强攻不成,以致兵众疲惫,士气大跌。石生见反击的机会已到,遂出全军对石挺军发动了疯狂的反击。
  石挺军不是对手,狼狈向东逃窜。而石生则抓住此战机不停地追击追击追击,直杀得石挺人仰马翻,近乎全军覆没。
  最后,甚至连石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可当时,石生并不知道石挺已死,还以为他活着呢,所以没有放弃追击的步伐。
  数日后,石生之追击军正巧遇到石虎的主力军。石生是个猛人,他见本军现在士气如虹,于是当机立断,对石虎的主力大军发动了亡命的攻势。
  石虎军不敌已经杀红了眼的石生军,只能仓皇逃至绳池驻守。
  据说,逃到绳池的时候,虎军已经损失了无尽的人马,横尸三百里而不绝。照此下去,不出数月,石虎必定被四方势力乱刃分尸,彻底告别历史的舞台。
  可石虎是什么人?他是一头猛虎,还是一头聪明的猛虎,更是一坨聪明的滚刀肉,事情不到最后,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当时,在石生的军中有两万鲜卑骑兵。这些骑兵是石生的绝对主力,更是他懒以生存的依靠。只要这支部队一反,石生必败无疑,自己定能够反败为胜。基于此,石虎密遣使者往这些鲜卑骑兵的领头者处,承诺了他巨大的好处(具体承诺内容无从考证)。这些鲜卑人和羯人本就不沾亲不带故,之所以投奔石生不过是想混口饭吃。如今,有了更好的归宿,他们当然不会继续效忠石生。于是,这些鲜卑人在次日清晨突然发动兵变,给了石生反戈一击。而石虎也在这些鲜卑骑兵造反的同时率军从绳池杀了出来,对石生军形成了两面夹击。石生军本就没有防备,再加上地方已呈钳击之势,所以无法力敌,只能仓皇西逃。
  至此,局势完全倒转过来,换成石虎不断地追,石生不断地逃。直到石生逃到长安的时候,他的士兵已经不满万人。
  石生知道,凭这点儿人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长安的,于是无奈的石生只能放弃长安,带着残兵败将藏匿于鸡头山。
  石生逃亡以后,石虎顺利地占据了长安城,然后将部队化整为零,出数路往关中分兵略地。
  时,石生已逃,关中指挥系统完全失控,所以但凡虎兵所至,关中的地方官员皆第一时间投降。于是旬月之间,石虎便几乎将关中重新一统。
  这之后,石虎又重新将士兵整合起来,让他们分别驻守在汧水和陇上,对苻洪造成了相当的军事压力。苻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敢和石虎硬撼,所以亲率两万户氐民投降石虎,希望石虎能让他作为藩臣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石虎新篡大权,需要有实力的人支持他,更需要有人能给他提供额外的力量,而苻洪,两样都占,所以石虎当即便赦免了他背叛的罪名,并拜其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让其主管西北氐族之总政。
  苻洪因祸得福,受宠若惊,于是再和石虎建议道:“陛下,现在北方遍布胡人,关西、关中、司州、冀州也尽是羌、氐之民。可哪怕是这样,纯血汉民还是很多,他们的敌对意识还是很强,不如再迁十余万户羌、氐之民杂居于关东,加速血统同化的速度。如此,统一天下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石虎:“善!”
  公元333年12月,石生旧部郭权突然率残部袭击并占据了上邽,然后立即遣使往东晋向晋成帝投降。晋成帝接纳了郭权,并承诺,只要石虎敢率军来攻,东晋方面必出兵前往支援。
  此言瞬时之间传遍天下,京兆、新平、扶风、冯翊、北地等地一些对石虎心怀不满的地方官员皆举旗独立,并同样向东晋投降。所以只旬月之间,后赵便有四分五裂之势。
  170
  2.6“身在段营心在燕”
  公元334年正月,仇池氐王杨难敌去世,其子杨毅继位,并称藩于东晋。
  同月,晋成帝拜前凉张骏为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并负责联合西北诸多势力,有趁后赵内乱两面夹击的想法。
  公元334年2月,段氏鲜卑大单于段辽开始遣军袭击慕容鲜卑的徒河一带,意图在慕容鲜卑分裂之时一点一点将其吃掉。可徒河乃是慕容鲜卑的屯军重地,慕容皝更是在此安放了多部士兵,所以段氏鲜卑虽然多次进攻,但都没有什么成效。
  段辽见此大怒,遂命弟弟段兰为主将,降将慕容翰为副将,率数万主力前往攻击柳城(辽宁朝阳一带),意图拿下柳城以后全夺徒河。
  可慕容翰“身在段营心在燕”,他虽然投身于段氏鲜卑,可心却一直都在慕容鲜卑,所以从起兵开始就一直没做过什么贡献,就更别提给段兰献计了。段兰因此恼怒,只能强攻柳城。可柳城在慕容鲜卑的版图中干系重大,亦为慕容皝屯重兵之处,因此段兰虽然连日猛攻但都没有尺寸之功。段兰怕长期进攻不下挫了士气被慕容鲜卑反攻,便暂时停止了侵攻的步伐,并退后数十里,有长期对峙的架势。
  岂料段辽闻讯大怒,当即遣使痛骂段兰,并威胁段兰,如果不能在短期之内拿下柳城,便要段兰和慕容翰提头来见。段兰无奈,只能请来副将慕容翰,并以谦卑的态度请求慕容翰能给他献上攻破柳城之计。可慕容翰对慕容鲜卑忠心耿耿,哪怕是死也不愿出卖“祖国”,所以装作无计可施,根本就不给段兰献计。段兰无可奈何,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将柳城团团围住以后发动不间断的攻击。
  那些士兵也知道,如果这一次还是无法攻破柳城的话,不但统帅要人头落地,就连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疯狂攻击,如同不要命的丧尸一般。
  你还别说,在这不间断的狂轰滥炸之下,坚固的柳城还真就有被攻破的危险。慕容皝见此大恐,遂遣猛将慕容汗和谋士封奕率一千多极重装骑兵前往救援,并在出发之前和慕容汗道:“段兰现在攻击甚紧,士兵已经不将生命放在心上。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和他们正面硬杠,你要率军进入城中,等敌军久攻不下,士气即将崩溃之际再领兵突击,到那时,必能一举而定!”
  极重装骑兵,那是冷兵器时代最为强大的兵种,他们虽然造价极贵,但战斗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就好像坦克一样,不怕箭矢,不怕刀砍,只要让他们近了身,那你就等阵型大乱、全军溃散吧。所以这一千多的极重装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就作用而言,却可比数万正规军。
  统帅这支极重装骑兵的将领是在整个慕容鲜卑都能排上三甲的猛将慕容汗(单论武力),他个性骁勇果断,无所畏惧,再加上手中有一千虎狼之师,所以根本没将慕容皝的话放在心中,见到段兰的主力部队便如同莽夫一般的冲了过去。
  极重装骑兵的战斗力虽然强大,可一旦最开始的冲击力过去,他就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了,所以但凡极重装骑兵作战,身边都要跟随轻骑兵或者步兵来掩护收割。如今,没有负责收割的步兵和轻骑兵,这些极重装骑兵的战力就下降了一大截,所以不出意外的,他们很快就被段兰的部队团团包围。
  当时,眼见一个个极重装骑兵死在自己面前,慕容汗慌了,竟然在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幸好封奕冷静地指挥部队重摆突击阵型,这才成功突破包围,不至于全军覆没。
  一千极重装骑兵,这可是一千极重装骑兵!如果能将这些士兵拿下,势必会大大地打击慕容鲜卑的战力。因此,段兰亲率一部精锐轻骑兵团,打算全歼这支精锐之师。
  慕容翰不想看着国家的精锐之师白白葬送了性命,于是赶紧拦住了段兰,并对其道:“作为一名将领,最重要的就是慎重二字,应当知己知彼,不到万全的时候一定不要妄动。现在敌方的偏师虽然已经被击败,可主力必定尚存。慕容皝狡诈多谋,善于布置伏兵,我料想,他现在一定率主力兵团在前方埋伏着我们。一旦我们去追击,这些伏兵必定会将我们尽数击杀。而如果不去追击的话,慕容皝也会前来夹击我们。到时,必败无疑,不如趁着损失还不是很大的时候撤回单于处,如此可保实力完整。”
  慕容翰,这是整个北方游牧民族最为尊敬的战神,也是段兰曾经最为尊敬的战神。可自从攻伐柳城以来,慕容翰不献一计,不发一言,段兰对他的感情早就由尊敬变成了失望。如今,慕容鲜卑的特种部队被击败,正是一举歼灭的绝佳时机。这货倒好,不但不让他追击,反倒让他连柳城都放弃,这他X不是搞笑呢吗?
  段兰因此大怒,对慕容翰咆哮道:“你别和我扯这些没用的,这些人被擒,柳城被攻破已成定局,再没有别的变数,你只是忧虑我会趁势灭亡你的故国罢了。现在慕容千年(指慕容仁,千年是他的小名)正在东边,如果我真的能灭亡慕容皝,必会让他来担任慕容鲜卑的大单于,依然保持自治,绝不会让你慕容鲜卑断绝宗庙。你怕个什么?!”
  段兰所言句句诛心,也正说中了慕容翰此时的心里,所以被点中七寸的慕容翰急眼了,从来都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变的慕容翰罕见地站了起来,对段兰痛声怒道:“我既然投身于段氏,就没有再考虑慕容氏的道理,他慕容氏就是灭亡了和我又有何干系?我只是想为段氏出谋划策,珍惜你我的功名罢了。既然你如此不信任我,那我们还合作个什么?不如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吧。”
  说完,慕容翰理也不理段兰,扭头便走。更狠的是,这货走的时候将自己的兵马也带走了,硬是让段兰的部队少了三分之一还多一分。
  此举使得段氏兵众士气大跌,全无继续作战的心思,段兰痛恨慕容翰已经到了极致,但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再继续作战了,便只能急头白脸地返回了都城。
  至此,段氏鲜卑本次的军事行动在慕容翰的阻挠下算是完败而终了。
  171
  2.7大成内乱
  公元334年3月,刚刚回到襄国没多久的石虎闻听关中再乱,于是大怒,遂遣章武王石斌率步骑四万前往征伐。
  郭权闻之大恐,赶紧遣使分别往张骏和东晋处请求援军。
  4月,上邽被石斌攻破,郭权被杀。而直到这时候,建康和凉州都没有什么反应。
  关中各独立势力见此,对东晋大失所望,于是又纷纷投降石虎,重回后赵之版图。
  同月,占据辽东的慕容仁自称为辽东公,平州刺史,气焰越发嚣张。
  5月,石虎再迁秦州胡人三万户往青、并二州和汉人杂居,加快了同化的速度。
  6月(一说7月),东晋名将陶侃离开了人世。这位忠诚的老将军在死之前上表退位,将所有的符节全都交还给了朝廷。最重要的是,这位老人同时将八州的兵符全都还给了朝廷,一点儿权利都没留给后人。
  写史这么多年,我发现不管是前四史还是两晋南北朝的史书,亦或是《资治通鉴》,这些史书的作者都很少去评价一个臣子,因为他们觉得臣子不够资格让他们耗费笔墨去评价,所以大多的评价都送给了那些君王。可陶侃,史官们却给了他一段评价,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陶公领军作战四十一年,他明智、坚毅并善于决断;同时,他思想纤密,别人难以欺骗。他统治的州郡富有、安和,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数千里内路不拾遗。陶公的文武强悍如同魏武帝曹操,陶公的忠诚顺从如同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甚至连陆逊、陆抗等东吴名臣都比不上他。”
  到这,评价结束。字虽然不多,但很客观,很实在,从古到今能做到他这样的确实不多。
  陶侃死后,八州军事大督空缺,所有权柄都集中在晋成帝手中。他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安排多人分任八州大督,这样可以大大削减大督的力量,可随时更换人选,保证中央权力的集中,但在行军打仗的统一调配上却有所缺失。第二,依然将这八州的大督权利交到一个人的手里,如此,八州令行禁止,攻伐统一。可却有一大安全隐患,那就是此人一旦造反,东晋亡矣。或者这个人死后将自己的权利都交给自己的亲人,东晋亦亡矣。
  从表面上来看,大多数的君王都会选择第一个来实行,毕竟这一条的危险系数最低。可晋成帝哪一个都没选,而是选择了第三个,遂封平西将军庾亮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大督,并让他兼领江、豫、荆三州刺史,坐镇武昌。
  从以上封赏我们可以看出来,庾亮的封赏看似牛X,但实际上多说只有三州之地。为什么?因为益州、梁州、雍州都不在东晋的版图范围之内,豫州也被后赵占去了不少,所以实际上让庾亮掌管的州只有两个半而已。至于其他的州,则由晋成帝分别指派。不得不说,晋成帝走了一手好棋。
  同月,就在陶侃刚刚死去没几天,成皇李雄又出事儿了。
  李雄年轻的时候跟随李特南征北战,伤疤遍及全身,可到统一天下以后,这些伤疤经过长期的处理,早已没有什么大碍。可到了这一年,李雄的脑袋上突然生疮,这疮极为霸道,竟然让李雄的伤疤全部化脓溃烂。众位可以想一想,所有的伤口都化脓溃烂,而李雄又是一身的伤疤……
  当时,李雄的儿子们都被李雄恶心到不行,所以他所有的儿子都离李雄远远的,只有太子李班从早到晚照顾在李雄的身边,为他擦洗身子,为他吮吸脓疮,最终是在李雄死前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并在其死后顺利继承了大成新一任国君。可这个国君之位,并没能保持多长的时间。
  公元334年10月,李雄的儿子,常年驻兵在外的车骑将军李越返回成都为李雄吊丧。他认为李班不是李雄亲生的儿子(李班是李雄的侄子),心中不服,便想扶立兄长李期为皇,于是秘密联系李期,阴谋作乱。
  李班有一个兄弟名叫李玝,他觉得自己的兄长并非李雄亲生,所以李越和李期肯定不服,长期让他们待在成都必然会对李班造成威胁,于是劝李班赶紧将此二人外调出去。可李雄刚刚身死,前脚还没有下葬,后脚就将他的儿子们赶出去?这吃相也太难看了,难免落人口实,因此李班没有答应,想要丧事结束以后再送二位出城。
  结果,这一等,就等出事儿了。
  公元334年10月,李越聚集死士,趁李班在夜间哭吊的时候将他杀死在殡宫。之后假传太后诏令,将李班一系之人全部斩杀。所以只一日之间,成都血流成河。
  当天,满朝文武被李越的手段所震撼,吓得瑟瑟发抖,皆愿奉李越为皇,可李越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众怒,这时候是绝对不能继承皇位的,不然便容易遭受四面打击,遂按原计划推李期上位。他自己则为相国、建宁王,成为了大成第一权臣。
  可哪怕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不服李越和李期。这李始便是其中之一(李雄的大哥,老字辈)。
  李始认为,李期、李越等辈不顾李雄诏命而残杀同族,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责,自己是有绝对的口实将他们弄死的。而这两人一死,那么皇位不就落在自己这位李雄大哥的身上了吗?想到这,李始笑了,很阳光、很灿烂。可笑过之后,他又不笑了。为什么?手下的兵不够。
  就他手上的这些士兵,给李期、李越塞牙缝都不够,就更别提武装政变了。所以要实现心中的抱负,那就只有找帮手。找谁?李寿!
  李寿,自武考,今甘肃天水人,李雄的堂弟。李寿聪明好学,文武双全,从小便展示出了相当的才能,所以被李氏所重用。且自李特进入汉中以来,李寿便随军行战阵之事,胜多败少,逐渐成为了李特军中的心腹战将。直到李雄成皇以后,更是认为他才能不凡,忠勇可嘉,遂拜其为征东将军,总督巴西军事。所以李寿在大成东部有相当的军力。李始便想和他合作诛杀李期、李越。
  可有一个问题李始没有想透,那就是别人为什么要帮你。李寿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凭什么我出兵帮你最后让你做皇帝?为什么不是我来做?就因为我是李雄的堂弟,你是李雄的大哥?基于此,李寿没有答应李始的请求,而是按兵不动,静观局势的发展。
  李始因此大怒,反而在李期面前诬陷李寿,说他有造反的可能,请求讨伐李寿。
  时,李玝正驻兵在外,并打从李班死时便宣布了独立,李期想要依靠李寿来讨伐李玝,让他们狗咬狗,所以没有讨伐李寿,而是让李寿带兵前往平叛。
  李寿不想在这个时候和李期撕破脸面,更不想因为讨伐李玝而损兵折将,于是表面上答应了李期的要求,可却在行军往南时秘密遣使往李玝处,对他说以利害,让他赶紧带领自己的部队向东投降东晋,自己会给他肃清通往东晋的道路。
  李玝信任李寿,便率本部兵马向东投降了东晋。晋成帝接受了李玝的投降,并拜其为巴郡太守,让他从此在巴郡一带从事分裂活动。
  至此,强大的大成已逐渐分裂为三个势力,有即将崩溃之相。
  再看后赵方面。
  172
  2.8过渡
  就在大成逐渐走向分裂的道路之时,石虎在后赵的地位却越发巩固。
  自从相继平定了国内的造反以后,石虎在后赵如日中天,再无人敢质疑他的权利。石虎则越发的狂暴残忍,将谁都不放在眼中。明面上的皇帝石弘预感这样下去自己早晚会被石虎所杀,于是在这个月再次手捧着玉玺交给石虎,请求他接受自己的禅位。可石虎根本不搭理石弘,只轻蔑地看他一眼就让他赶紧滚蛋。
  当时,有大臣问石虎为什么不接受石弘的禅位,石虎却冷笑道:“石弘只不过是一个蠢猪罢了,这种人谈什么禅让?等我想成为皇帝那一天直接将他废了就完了。他还没有资格给我禅让位置。”
  真是,连面子工程都不愿意做一点儿啊,真不知道到底石弘是蠢猪还是他石虎是蠢猪。
  公元334年11月,石虎随随便便废掉了石弘,并派一名将领将石弘、石恢、石宏和太后程氏囚禁,后来没过多长时间便将他们全都杀死了,实现了他当初对石勒的“承诺”。
  同月,石虎自封为摄赵天王,行皇帝事,让所有的属臣、外藩全部入襄国觐见。石虎凶悍残暴,虽然很多人对石虎的行径心有不满,但却没人敢表现出来,所以基本上全都来拜见了石虎,只有西北两羌的首领姚弋仲没有前来拜见。石虎因此恼怒,再遣使者让他前来。如此反复数次,姚弋仲这才前来襄国拜见石虎。
  那天,石虎很阴沉地对姚弋仲道:“本王曾数次让你前来拜见,你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来?”
  姚弋仲:“为什么?因为我对你最近的行径很不满意!”
  石虎怒道:“你说什么?我石虎做错了什么?你有什么理由对我不满?!”
  姚弋仲:“我之前投降大王您,是因为我认为您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可如今,您受先皇握着手臂的托付还没有多久便篡夺了孤儿寡母的位置,这说得过去吗?这是一个英雄该做的事吗?我难道不该对你不满吗?!”
  这如同连珠炮一般的问题将石虎怼得哑口无言,最终只能讪讪道:“这,我哪里喜欢这样做?这不过是石弘年轻不懂事,我怕他把国家弄坏了才暂时代理罢了。”
  “呵呵”。
  听了这话,姚弋仲只是冷笑一声,用一种极为轻蔑的眼神看了石虎一下便退在一旁,什么都不说了。
  这无声胜有声一般的“谩骂”将石虎气得是青筋暴起,可人家姚弋仲是两羌的大人,更是诸部的盟主,一旦把他杀了,西北将永无宁日,而现在自己刚刚即位,实在不能再出乱子。因此,石虎虽然恼怒,但也没有怎么姚弋仲,而是将他放回了西北。
  同月,辽东公慕容皝亲统大军对慕容仁的襄平(辽宁朝阳)发动了猛攻。这一次,慕容皝聚集了族中所有精锐,所以杀声震天,声势逼人。襄平人王岌(路人)怕慕容皝入城以后屠杀居民,乃秘密联系慕容皝,在夜晚之时偷偷打开了襄平的城门。于是布置了重兵的襄平城在一夜之间便被慕容皝所攻破。
  襄平陷落以后,慕容仁在西部边境已经没有了立足点,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所以襄平一带的县邑全都主动投降了慕容皝,使得慕容皝的局势一片大好。可就在这时,慕容皝这莽夫的脑子里却闪出了一个极端疯狂的想法。这货竟然想将所有的辽东居民全都给杀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前曾投降慕容仁。
  这想法一提出,慕容皝的手下们都吓坏了,谋士高诩更是直接跳出来道:“辽东民众的背叛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不过是受慕容仁的威胁而暂时听从罢了,如今多地重新投降于您便是最好的证明。现在首恶慕容仁还活着,如果这时候您将这些民众全都屠杀干净,那么试问,以后还有谁会投降您?我恐怕您每攻一个城池,这些百姓都会舍生忘死地抵抗您,到时,场场都是恶战,段部、宇文部和拓跋部再从背后对您发动攻击,您还有活路可走?”
  这话一说,慕容皝如醍醐灌顶,瞬间打消了这个愚蠢的念头,于是迁徙辽东多数豪门大姓于棘城,并安抚其他的民众,这才撤回棘城。(注:慕容鲜卑四面皆敌,所以不能长时间出兵在外)
  公元335年正月,晋成帝已年满十五,举行了加冠仪式,并大赦天下,改年号咸康。
  同月,后赵石虎将所有的大权都交给了太子石邃,只有祭祀宗庙、大型人事变动及征伐、刑杀之事才由他亲自过问。
  石虎喜欢建造宫室,所以杀掉石弘以后便开始大肆建造装修,一个地方建造的不让他满意他便会杀掉参与建造的人,然后再换一批重新建造,直到他满意为止。而石邃呢?比他老子更不靠谱。这厮请老爹封自己的奶妈子刘芝为宜城君,纵容她各种干预朝政,接受贿赂。据说,当时后赵谋求升官的人大多会去拜访这老娘们,使她的府邸一天到晚都人满为患。强大的后赵就这样在这父子俩的“带领”下一点一点走向覆灭的道路。
  公元335年9月,赵王石虎迁都于邺,并昭告天下,实行大赦。当初,在石勒还活着的时候,有一名八十来岁,叫佛图澄的天竺僧人曾追随石勒,并为他预言中了很多事情,所以很得石勒敬重。如今,佛图澄已经九十多岁了,石虎却对他更加的恭敬,给他各种绫罗绸缎都不在话下,甚至下令,在朝会的时候,佛图澄都要最后一个进入,并且进入之后,上到自己,下到文武百官都要给这个“大和尚”行礼。
  同时,因为佛图澄的关系,石虎开始信奉佛教,并下达了入佛教不用服徭役的指令。因此,赵国大多百姓全都开始信奉佛教,使得赵国寺庙大增,徭役大减,执行力更是大大的下降。
  石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询问众臣,想看看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官员道:“佛教其实早在西汉时便已经传入了中原,不过历代汉皇都认为这个宗教是外国的宗教,并且有很多消极的东西在里面,怕它腐蚀汉人的心灵,便禁止汉人拜入佛教,再往后之曹魏、晋朝亦为如此。而汉人强大数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会剔除消极的东西,崇拜能强化他们内心的文化。我们不妨也学习汉人,不让寻常百姓拜入佛门,只有高官贵族才有资格拜入佛门。”
  这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解决现在局面的一个折中的好办法,可现在的石虎爱佛已如疯魔,他甚至都认为佛是游牧民族的至高神,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的长生天,所以没能听从王度意见,反允许赵国的百姓们自愿入佛。因此,赵国频繁兴建寺庙,拜入佛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外国的宗教打从此刻正式进入了中原皇朝,打破了自西汉以来汉人不得信佛的禁令。
  173
  2.9西域霸主
  公元335年9月,成汉前皇李班的舅父罗演和上官澹图谋杀死李期而立李班的儿子为皇,可事情未等实施便行暴露,李期遂残杀二人及其宗族。这之后,李期志得意满,以为整个大成再也没人能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轻视旧臣,重用奸臣、庸臣,将所有的大权都交给这些啥也不是的,自己则成天窝在后宫之中爽爽爽。
  于是从此刻开始,大成法度毁坏紊乱,李雄创下的基业开始衰败。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初李雄不传位给这些儿子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公元335年12月,东晋使者到达棘城,慕容皝正式宣布从此为东晋之藩属。
  同月,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见慕容仁逐渐落了劣势,遂遣使往慕容仁处,打算和慕容仁三方联盟,共组同盟军对慕容皝发动毁灭性攻势。慕容皝提前得到消息,遂出斥候队将两国的使者尽数斩杀,使得三方之间短期内断了联系。
  同月,拓跋鲜卑方面。
  各位还记得那个拓跋翳槐吗?没错,就是赶走拓跋纥那,当上了代王的拓跋翳槐。
  拓跋翳槐即位的时候,拓跋鲜卑正是四分五裂的时期。当时,拓跋翳槐励精图治,打算学习父亲拓跋郁律,重新整合拓跋鲜卑。可拓跋翳槐的能力根本无法和他父亲相提并论。这么多年过去了,拓跋鲜卑不但没有整合的迹象,反而分裂得更加严重(具体缘由未载)。直到本年,几乎整个拓跋鲜卑的部落全都反叛了拓跋翳槐,他的位置已摇摇欲坠。
  宇文鲜卑感觉时机已经到了,遂带兵护送拓跋纥那回国,助其重夺代王之位。时,拓跋鲜卑各部对拓跋翳槐的不满已经到达了极致,越发思念拓跋纥那,所以当拓跋纥那回国以后,这些部落的头领想都没想便投降了他,并重新尊奉他为代王。
  局势到了如今这种地步,除非拓跋郁律从棺材里爬出来才有可能掰回局面,不过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无奈的拓跋翳槐只能率心腹逃离了拓跋鲜卑,转奔至邺城投奔石虎。
  前凉方面。
  自后赵吞并前赵以后,前凉多年没有战事,张骏趁着这难得的时机得以整顿吏治、处理各种政事。张骏虽然不善军事,但对于政事的处理却是“手到病除”,因此,前凉在这些年间急速发展,史料载其:“民富兵强,远近称之以为贤君。”
  有钱了、有粮了、有兵了,张骏感觉时机到了,便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可往哪里攻呢?向东?不行,后赵那强大的国力瞬间就能将自己撕成碎片。向南?不好,大成近些年来虽然开始分裂,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不是自己能够招惹的。那怎么办呢?好办,既然不能向东、南发展,那我就向西发展。
  公元335年,前凉张骏遣一将开始向西域进军,并连破龟兹、鄯善等国,一路势如破竹。那些西域国家根本不是前凉军的对手,所以纷纷向前凉投降,成为前凉的附属,并承诺,每年都会上供给前凉相当数量的贡品。因此,前凉在好一段时间内都是西域的霸主国家。
  (注:西域,实际就是现在的新疆。西汉初期,匈奴战力强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轻骑兵战斗集团,更是整个亚洲的霸主级势力,所以西域各国皆臣服于匈奴,帮助其和汉朝争锋。直到汉武帝时期,这名伟大的汉皇派张骞出使了西域各部,然后便用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军事天才相继攻击右贤王所部,彻底断去了匈奴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这之后,西域臣服于汉朝,至西汉灭亡又独立了出去。东汉之时再被班超所服。东汉灭亡之后再次独立了出去……总之,西域诸国和中原皇朝分分合合,直到西晋灭亡以后又再次独立了出去。另:西域各国的战斗力很低很低,全面落后于中原皇朝,所以中原皇朝只需要一个地方军阀便有扫平西域的可能)
  可光光得到西域的支持张骏还是不满足,他认为,只有全并秦州和雍州才真正有资格参与争夺天下的竞争。于是,张骏秘密遣使往建康,希望能和东晋两面夹击后赵或者大成。不过晋成帝根本信不过张骏。当初说得好好的,你张骏是整个西北的联盟总长。可最后呢?他X的眼睁睁看着郭权被后赵所灭,你张骏连个屁都不敢放,说好的同甘共苦在哪呢?因此,这一次晋成帝没有搭理张骏,但也没有拒绝他,只是以不回复来应对。
  174
  2.10辽东平定战
  东北部。
  时间:公元336年正月。
  地点:棘城城府。
  那天,慕容皝正在城府里办公,并愁眉不展。自慕容仁反叛以后,慕容皝每天都如履薄冰,从来没有懈怠过。时至今日,虽然在和慕容仁的战斗中已逐渐占据优势,可慕容皝依然整日愁眉不展。大概只有彻底消灭慕容仁才会让慕容皝心安吧。
  其司马高诩见状,知道慕容皝心中所想,乃于本月献计道:“慕容仁背叛、抛弃了祖宗和亲人,此举不仅让国人痛恨,更让神灵愤怒。此前,从未听说辽东之海有结冰的时候,可近三年来,此海年年结冰,而慕容仁防备主公只防陆路而不防水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是天神让我们从结冰的水路去袭击慕容仁啊!主公!不要再考虑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磅!!!
  听了这话的慕容皝狠狠拍了一下桌子,然后便一个字:“善!!!”
  公元336年正月19日,慕容皝率主力大军从昌黎东部踏冰前行三百里到达历林口,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了慕容仁的封堵,然后舍弃辎重,只率轻骑兵突袭了平郭(慕容仁居城,今辽宁盖州附近)。直到皝军距离平郭只有七里地的时候,慕容仁的侦察兵才将这件事回报给了慕容仁。
  见皝军如神兵天降,慕容仁手下的那些大将们都懵了。只有慕容仁,猖狂大笑道:“来人!给我迅速集结现在城中还有的全部兵马,我这回要让这帮狗东西一个都回不去!”
  其手下一听慕容仁要出兵迎击,个个吓得不行,更有甚者跳出来阻挡慕容仁,劝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主动迎击,应该固守平郭,等待边境守军归来以后再以钳击之势消灭皝军。可慕容仁当时并不知道这支军队是慕容皝亲自带队的主力大军,亦怕边防军回撤以后让这些畜生给跑了,所以没能听从这些将领的建议,而是毅然决然地率军出城迎击。
  可交战以后,慕容仁发现不对劲了。什么地方不对劲?第一,怎么人这么他X多?第二,是我眼花了吗?为什么敌军中军有慕容皝的大旗?!
  很明显,发现这两点的不仅仅有慕容仁,还有慕容仁的将领和士兵们。其中有一个叫慕容军的人第一个做出了反应。他发现敌人带队的是慕容皝以后,当即便在战阵之中造反,率领其部在慕容仁大军的背后给了慕容仁致命一击。
  慕容仁主力遭遇这突然的一幕,以为腹背受敌,顿时大乱,始有溃散之势。慕容皝见状,直接便对慕容仁所部发动了决战式突击,于是重创仁军,使其大溃。
  慕容仁知道再无胜利的可能,只能弃军而逃。而那些将士们见主帅已经不管他们了,便下跪投降,转而成为了慕容皝的士兵。
  慕容仁呢?他也没能好过,那边刚刚逃入城内,便被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手下给绑了,然后就送到了慕容皝处。
  那天,慕容皝轻轻拍了拍慕容仁的肩膀,当着他的面将那些背叛慕容仁的人全部斩杀,然后才赐给了慕容仁一把宝剑,让他自行了断。算是全了他这个哥哥对于弟弟的恩情。
  至此,慕容鲜卑重新整合为一,祸祸了慕容皝数年之久的慕容仁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注:慕容仁死后,那些边防军和地方官员皆降于慕容皝)
  可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公元336年6月,段辽不想让慕容皝有喘息之机,遂命中军将军李咏率一部骑兵攻击慕容皝,意图抢夺慕容鲜卑的生活资源。
  可那李咏实在废物,在到达武兴一带的时候便被一慕容鲜卑的都尉所击败。所带将兵尽皆被俘。
  段辽见此,另遣段兰率步骑混编部队数万人在柳城以西的回水,准备对慕容鲜卑发动总攻击。
  而就在这时,宇文鲜卑大单于宇文逸豆归亦出兵对安晋发动了攻势,以此分散慕容皝的兵力,和段氏鲜卑相互为援助。
  此二部之兵合起来将近十万,所以朝野震惊,众将哗然。但这些人中并不包括慕容皝。慕容皝认为,二部联军看似凶猛绝伦,可实际上都是老奸巨猾之辈,是不肯吃亏的主,所以只要齐聚重兵攻击一点,整个战事就能够平定。
  因此,慕容皝亲率五万控弦,以奔雷之势杀向了段兰之军。段兰当时有多少人?之前说了,几万人。这几万人虽然无法消灭慕容皝的大军,但也足够分军自守,最起码也能拖住慕容皝的主力部队,让宇文鲜卑全无压力地攻击晋安。可就像慕容皝想的那样,所谓联军,基本上全都是纸老虎,是利益的蛆虫,只要利益有稍微的损害,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盟友。
  果然,不想自己利益受损的段辽见慕容皝将所有的攻击重心都集中在自己这边,当即便命令段兰立即撤退,将战火引到宇文鲜卑那边。
  段兰收到命令以后立即撤退,慕容皝见此冷笑,也不追击,转而领兵攻伐宇文鲜卑的兵众。
  没错,老奸巨猾的段辽真的将战火吸引到了宇文鲜卑那头,可这个世界上,谁又是傻子呢?谁又愿意给别人当枪使呢?
  宇文逸豆归见此大怒,当即便撤回了部队,并宣布短期之内不再和段氏鲜卑共攻慕容部。
  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都被慕容皝打退了。一时间,万岁之声充斥整个辽北,人人都拜服了慕容皝,哪怕是之前崇拜慕容翰的人也开始认可了慕容皝,再无一人有反慕容皝之心,慕容皝得以彻底稳坐辽东公之位。
  可哪怕是这样,慕容皝依然没有半分自满,他认为,段氏鲜卑人人刚猛,且心胸狭隘,这一次连续出兵两次都无尺寸之功,凭段辽之流必定接受不了,会突然杀一个回马枪,所以命将军封奕率数千骑兵和数千步兵埋伏于马蔸山,等敌军自投罗网。
  数日以后,段辽果然亲率数千极重装骑兵前来突袭,结果中了埋伏,部将被杀死数名,那些被视若珍宝的极重装骑兵也近乎全军覆没,只有段辽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才得以逃回本国。
  此次大胜,使得慕容皝威震塞外,国内一众文武对其更是恭敬有加,再不复反念矣。
  175
  2.11后赵的衰败
  公元336年11月,鲜卑众部之一的索头鲜卑大单于索头郁鞠率部族三万人归降后赵,石虎封索头郁鞠为亲赵王,并将索头鲜卑众部分别安放在冀州、青州等六州和本地居民杂居。
  这些年来,石虎在国内大推佛教,并于邺城修建东、西二宫,至本年12月,全部竣工。据史料所载,石虎所造的宫殿光台基便高二丈八尺(6.8米),长60多米,宽70多米。整个宫殿都是用带有纹理的精砖所砌,殿基之下挖掘有宫室,可以安置五百卫士。宫殿屋顶的瓦片都是用精漆覆盖,瓦当则由纯金装饰。在宫殿中,金砖铺地,珠帘玉璧,可谓巧夺天工。至于宫中的各种器具,那就奢华得更加让人惊掉下巴了。
  石勒的皇宫中,床是白玉做工,帐是流苏做工,覆盖在帐顶的莲花都是纯金打造。石虎又在皇宫后面修建了九座后宫,各地的美女们都会放在这些后宫之中(一万多人),石虎给她们佩戴珠玉,身穿绫罗绸缎,并聘请师傅教她们占卜、射术。又设置美女骑兵一千人充当自己车驾的侍从,让她们都戴着紫纶头巾,穿熟锦制作的裤子,用金银缕带,穿彩金靴子。
  当时,赵国各地正接连发生严重的旱灾,金子一斤只能买二斤米,百姓嗷嗷待哺,可石虎却用兵不止,各种徭役繁重,使得民不聊生。这还不算,石虎还让牙门官将洛阳的巨型文物钟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等全都运送到邺城来。牙门官不敢不听从,所以车用最好的车,船用最好的船。在运送的过程中,一口大钟曾沉没于黄河,牙门官便用三百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黄河,用质量最好的大绳将大钟绑住,然后再由一百多头牛将这个大钟再拉出来。总之,在运送这些文物到邺城的过程中,死去了很多徭役,大家都非常痛恨石虎。
  这之后,石虎还想跨越世纪,在黄河上建造凌空大桥。最终,后赵耗费了几千万亿钱都没能成功,还因为造这个大桥而死伤无数徭役。石虎见实在不行,这才命令工程停止。
  总之,在石虎的带领下,强大的后赵已经开始萎缩,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全国流死者十之五六,甚至连曾经精锐的士兵都开始变得腐朽、怕死。
  后赵,正一步步地迈向灭亡的深渊。
  而就在后赵逐渐衰弱之时,东晋在晋成帝的带领下却逐渐强大了起来。
  这些年来,晋成帝整顿吏治,亲耕籍田,带头鼓励国家的经济、农业,政事如果不处理完毕,晋成帝是绝对不会睡觉的。直到本年,晋成帝更是发布了“壬辰诏书”,禁止任何人私自占据大山、河流,让老百姓们都能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东晋的百姓们都非常拥戴晋成帝,声称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
  公元337年正月,后赵文武五百余人联名上表石虎,请求石虎即皇帝位,石虎装蒜,还是没有听从,可却自称大赵天王,立王后为皇后,立太子为皇太子,其意已不言自明。
  可就在石虎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国家内部却发生了巨变。
  后赵皇太子石邃素来骁勇善战,从石虎起兵开始便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是石虎不能离开的心腹爱子。石虎经常对大臣们说:“司马氏父子相残,所以朕才能拥有天下。如今,我的儿子忠孝无双,我父子俩父慈子孝,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呵呵,忠孝无双?父慈子孝?那是从前没得势的时候。如今,父子二人都已经腐败,还如何能做到忠孝无双,又如何能做到父慈子孝?
  正所谓上行下效。最开始的时候,石邃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可见自己的父亲整天享受,他也开始不务正业,并且还是变态级别的。石邃最爱美人,将美人视为艺术品,可他更爱亲手将一件艺术品一寸寸地打碎,那样才能让他感受到满足,感受到那种欲仙欲死的狂热。
  石邃喜欢饮宴,并每到宴会高潮时都会将自己最喜欢的爱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笑着砍掉她的首级,亲手洗去血污,将她的衣服扒得干干净净,一片一片地削去她的血肉,再将这些肉放在锅里煮,煮好了分给大臣们吃。当时,很多大臣都对石邃这种变态行径极为不满,遂往告石虎。可石虎是一个比他儿子更变态的东西,根本不管,所以两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产生什么裂痕。
  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间公石宣、乐安公石韬越来越得石虎的宠爱,石邃这才有了些危机感,并视二人如同死敌。巧的是,就在这段时间,石虎亦开始对石邃表示不满,经常在工作上挑石邃的毛病,有的时候甚至借此鞭打杖击石邃。最多的时候,石邃一个月就挨了数次打。
  石邃认为,石虎这么无缘无故羞辱他,很明显就是有了废长立幼之心。他X的,老子掌储君之位多年,谁要想夺走谁他X就是老子最大的仇人,哪怕是亲爹老子也会要了你的命!因此,石邃在一天夜里秘密召唤李颜(路人)等一帮心腹,和他们推心置腹地道:“天子的心志是难以满足的,我想干当初挛鞮冒顿干过的事,不知你们敢不敢跟我干?!”
  挛鞮冒顿当初干了什么?杀了自己的亲爹!这事儿李颜等人自然知晓,可现在石虎手中的权利岂是当初的头曼所能相比?石虎的狡猾又岂是头曼所能匹敌?更重要的是,你石邃,有什么信心和挛鞮冒顿相比?所以李颜一帮人不敢答应,而是尽皆跪在石邃的面前一声不吭。这也是侧面的表达不想和石邃一起造反。石邃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
  公元337年7月,石邃称病不理政事,秘密带领五百来人到李颜的府邸中饮酒。酒过三巡,全场众人全都喝高了(石邃也高了),石邃便当众和众人道:“老子现在就要去冀州杀了石宣,有敢不和我去的,当即斩首!”
  当时,一众文武都吓懵了,五百多人去冀州杀一个王?这他X不是找死吗?所以,石邃只出邺城数里,随从那五百多人就全都跑光了。李颜见势赶紧跪在石邃面前,极力劝石邃赶紧停止这次行动。石邃虽然喝多了,但也知道就这几个人不能完成自己的目的,便骂骂咧咧地返回东宫了。
  此事很快便被石邃的母亲郑氏所得知,便私下派遣身边的侍女前往责问。可石邃本身就是变态的畜牲,这时候又喝多了,哪里管你是谁,见有人打搅他睡觉,一刀了事。
  郑氏见自己派去的人被杀,吓坏了,便想亲自前往劝谏石邃。可未等她到达东宫,石虎的女尚书却来了。话说这石虎喜怒无常,但心中最喜欢的还是石邃这个长子。之前之所以对他连打带骂,那也是要提醒他认真处理国事。这不,听说石邃得病了,石虎不等天亮便打算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可就在他要动身之际,却突然想起佛图澄这几天对他说的一句话(陛下不宜往东宫),便打消了去往东宫的念头,而是派自己的女尚书前去看望。岂料现在的石邃根本不可理喻,见谁杀谁,一见眼前这女人是自己父亲身边的红人,拔刀便将其人头砍飞。
  消息传到石虎处,石虎怒不可遏,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擒拿石邃,而是将其心腹李颜等人抓获,然后对其进行审问。李颜扛不住石虎的严刑拷打,遂将石邃前后的图谋一字不差的告诉了石虎。石虎大怒,遂杀李颜等三十余人,然后将石邃幽禁在东宫,不准他走出半步。
  可一段时间以后,石虎突然觉得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让石邃产生了危机感,这才开始铤而走险,但实际上应该是不想杀自己的。
  很明显,石虎还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抱有幻想,所以没几天便赦免了石邃的罪行,然后在皇宫旁的太武东堂召见他。岂料石邃牛X到爆,这货到了太武东堂别说谢罪了,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一句,对石虎抱了抱拳转身便走。石虎大怒,在石邃身后喊道:“逆子!你哪怕不想见我,难道还不去见一见你的母亲吗?怎能转身就走!”
  石邃呢?依然头也不回!大步便出了皇宫。石邃这是干什么?大概是委屈了,和自己的父亲发脾气吧。可石虎却不理解这一点,他认为,再留着这个东西,自己早晚都会步了头曼的后尘,遂在盛怒之下废石邃为庶人,并在当夜派人杀死了石邃和妃子张氏,又将与石邃所亲近的两百多名官员全部诛杀。
  次日,石虎废郑皇后,改立儿子石宣为皇太子,并立石宣的母亲杜昭仪为皇后。就这样,后赵的“内乱”结束了。可现在的后赵,早已人心离散,距离灭亡越来越近了。
  176
  2.12东北乱局
  我们再来看东北方面的鲜卑各部。
  公元337年3月,慕容皝开始在边境修建军事要塞,不断逼近段氏鲜卑的乙连城(失考,疑似辽宁建昌一带),准备和段氏鲜卑全面开撕。
  4月,军事要塞建成(所采用之建筑手法皆为汉法,所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要塞,由此亦可以看出,现在的胡人已经完全掌握了汉人各种技巧,汉人对胡人的优势已全然不在),慕容皝起名为好城,并命将军兰勃驻守。
  段辽见慕容皝逼迫的厉害,怕乙连城守不住,遂遣数千粮车运往乙连城,打算和慕容皝在边境进行长期的对峙。可兰勃却仗着好城极佳的地理优势提前堵住了段部运粮队的道路,进而将所有的粮食全都抢夺到了好城之中。
  段辽因此大怒,遂遣堂弟、扬威将军段屈云率数千精锐骑兵夜袭兴国城,意图洗劫兴国城一带的村落。可兴国城太守慕容遵警戒十分严密,几乎斥候遍地,所以那边段屈云刚到,这边慕容遵便已经率本部兵马前往阻击。
  结果,段屈云被慕容遵大败(过程无载),狼狈逃回了段氏领地。
  自段氏鲜卑和慕容鲜卑交战以来,几乎战十败八,国力也在双方的交战之中越发衰弱。段辽的谋士阳裕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规劝段辽道:“自和慕容氏交战以来,我们百姓凋零,所得的利益远远无法弥补遭到的伤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恐怕就要灭亡了。所以亲近仁厚,与邻友善,是我们现在的唯一出路。当初,慕容氏和我们段氏通婚,交情莫逆,感情的基础还是在的。大单于不如遣使往慕容氏,与其和好如初,以便休养生息,再图后计。”
  讲真,这计谋献的还是不错的,比较务实,可段辽好胜心太强,输了这么多场他不甘心,不甘心!所以,哪怕要和慕容鲜卑和平共处也要在他战胜慕容皝以后才可以。哪怕是一场!
  因此,段辽果断地拒绝了阳裕的提议,并整军备战,准备再和慕容皝撕吧。阳裕见段辽已经魔障,断定如此下去段氏必亡,遂跪地苦谏,声泪俱下。结果呢,段辽一怒之下直接将这忠诚的谋士给贬到偏远之地去了。
  公元337年9月,慕容鲜卑的一众文武们认为慕容皝重新统一了慕容鲜卑,武功盖世,较之当初的拓跋郁律也不遑多让,所以爵位上不能低于代国(拓跋鲜卑),也应该自立为王,然后再向东晋上奏表。现在的东晋急需要外部势力的帮助,相信绝对不会拒绝的。
  慕容皝:“善!”
  公元337年10月,慕容皝在棘城自立为王,建国号燕,史称其为前燕。可就在慕容皝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段辽却送给了慕容皝一个大礼。
  原来,至本月初,段辽终于将部队整合完毕,正好在慕容皝即位为燕王之时对其发动了攻击。
  本次攻伐,段辽将部队化整为零,分出多股部队共同对前燕边境展开了血洗。所以前燕在段辽的寇掠下损失不小。
  慕容皝因此大怒,遂有彻底灭亡段氏鲜卑之念。可自己的实力虽然在段氏鲜卑之上,但要彻底消灭这种老牌鲜卑势力,没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是万万不能成功的。因此,慕容皝将目光盯上了后赵。
  公元337年11月,燕王慕容皝遣使往邺城向后赵称臣,请求石虎能派出部队和自己共同攻击段氏鲜卑,并将自己的兄弟慕容汗交到后赵以充人质。
  石虎大为喜悦。要知道,慕容鲜卑可是鲜卑诸部中的老牌强部,其实力甚至不在拓跋鲜卑之下。一旦让他成为自己的附属,那么东北将再无后顾之忧。因此,石虎当即便答应了慕容皝的请求,并表示信任慕容皝的为人,不用人质,遂将慕容汗遣返回棘城。
  同年12月,代国又发生了动乱。之前,因为拓跋翳槐没有治理好国家,所以众叛亲离,曾经的代王拓跋纥那便趁虚而入,重新夺回了代王的位置。按说,你拓跋纥那最早就是因为没有治理好国家才被拓跋翳槐赶走的,如今好不容易重新夺回了大权,是不是就该好好治理国家了呢?
  道理是这样,可不知道到底是拓跋纥那是真的不懂还是能力不足。总之,这货再次将拓跋鲜卑治理得内乱频频,万众不服。后赵石虎见有机可乘,遂命将领李穆率兵护送拓跋翳槐重新回到了代国(以后统称拓跋鲜卑为代国),助其夺位。
  拓跋翳槐回到代国以后,那些部落的统领们都重新归顺了他,拓跋纥那见势,只能再次奔逃。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宇文鲜卑,而是选择逃往声势正旺的燕国。而就在拓跋纥那逃亡前燕之时,西部仇池又发生了动乱。
  同月,仇池氐王杨毅的族兄杨初突然发动武装政变,在杨毅全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斩杀,继而成为新任仇池氐王。
  杨初篡夺王位以后,知道自己这个王不合法,手下一众文武难免不服,周边其他势力必然会以此为口实攻击自己。如此,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自己的位置很难保障,那么就必须找一个实力强大的势力来做自己的护盾,保证自己的安全。
  基于此,杨初降爵为公,并遣使往后赵,希望成为后赵的藩属。石虎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便答应了杨初的请求。
  于是,继前燕之后,仇池氐又成为了后赵的藩属国。后赵看上去好像是即将要统一天下一般。
  177
  2.13段氏鲜卑的败亡
  公元338年正月,燕王慕容皝已做好一切战争的准备,遂遣使往后赵询问石虎什么时候才会出兵攻击段部。
  最开始,石虎只打算出兵三万意思意思,兑现自己的承诺也就行了。可那不知死活的段辽,竟然在本月发兵袭击了幽州,并抢夺了无数的人口和物资。
  这一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石虎因此大怒,遂命老将桃豹为横海将军(桃豹,字安世,石勒起家十八骑之一,跟随石勒南征北战一辈子,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王华为度辽将军,共率十万水军出渝津(河北天津北部)。又任老将支雄(石勒十八骑之一,经验丰富)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率陆军七万配合水军共十七万大军共伐段部。
  公元338年3月,前燕之前派出去的使者已经回到棘城,并将石虎已经出兵的消息报告了慕容皝。慕容皝见状,便亲领大军寇掠令支(河北迁安西部)以北的许多城镇。段辽因此大怒,便打算率领主力部队追击慕容皝,和他决一死战。可就在这时,慕容翰却紧紧地抓住了段辽的手臂。(注:当初,因为慕容翰的关系,段氏鲜卑失去了痛击前燕的战机,所以段辽恨极了慕容翰,那以后再也没和慕容翰说过一句话。而慕容翰呢?自知理亏,也不想找没趣,便也没和段辽说过一句话。可如今,眼看着段辽要去送死,慕容翰就不忍心了,因为不管怎么说,段辽都是收纳了自己的恩人)
  段辽见久不和自己说话的慕容翰抓住了自己,便冷冷地道:“有事?”
  慕容翰没管段辽那冷漠的口音,依然坚定地道:“如今赵国的军队正在南边,他们军队虽众,但长途跋涉,士气低迷,只要袭击得当便可一战而定!而燕军方面,本次由燕王亲率大军出征,所用士卒皆为精锐,不好战胜,一旦对战燕军而失败的话,整个大局就会瞬间崩溃。所以应该采用北防南攻之战略,只要消灭后赵的军队燕军也必定撤退。如果大人信得过我,那就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我,我向你保证,一定将赵军打回老家,让他们不敢再侵入我们的领土。”
  说这话时,慕容翰眼神坚定,战意满满,是真要报段辽的知遇之恩。可这时候的段辽,他已经信不过慕容翰了,所以一把甩开了慕容翰的手,对其怒道:“上一次就是被你所误,才酿成了今日的大祸,我不会再上你的当了,你给我滚开!”
  就这样,段辽率领现在能调动的所有士兵往攻慕容皝。
  结果呢?慕容皝早就猜到了段辽的行军路线,所以提前埋伏在一条必经之路上伏击段辽。段辽不知有伏,在全无防备之下被慕容皝击败,部队几乎损失殆尽,甚至段辽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才成功逃回的族群。
  大破段辽以后,慕容皝本该继续深入,进而吞掉段氏鲜卑的土地,可他却一个地方都没占,只在周围抢了五千户百姓和数万牲畜便返回棘城了,之后更是不再出兵帮助后赵军团共攻段氏鲜卑,其意图让人无法捉摸。
  与此同时,后赵石虎已率一部进屯金台(河北固安),支雄更率主力陆军长驱入蓟。段辽在边境所立的地方长官听说段辽主力被慕容皝击败的消息以后本就士气低迷,如今一见后赵军团声势逼天,更是吓得神魂乱颤,所以不等后赵军团进攻,渔阳、上谷、代郡一带的地方长官便尽皆向石虎投了降,石虎得以在数日之间便攻取了四十多个城镇。
  战线已溃,败亡已定,段辽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可能战胜石虎了,于是放弃令支,逃奔密云山(河北密云南二十里),并在走之前拉着慕容翰的手痛哭道:“没有采纳您的建议,所以才有了今日之败,这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谁,可却让您因此丧失了安身之处,我深表惭愧。不过我现在确实自身难保,您没有必要跟着我一个废人深涉险境,不如前去投靠别的族群,凭您这一身本事,哪里还找寻不到安身立命之处。”
  就这样,段辽走了,慕容翰也在长叹一声后向北投奔了宇文鲜卑。
  段辽逃亡密云山之后,原本段部的官员更是丧失了那仅有的抵抗之心,遂全投石虎,使得石虎在瞬时之间便占据了整个段氏鲜卑。可哪怕是这样,石虎依然不打算放过段辽,于是命郭太、麻秋率两万轻骑兵追袭段辽,并在密云山将其击败,还擒获了段辽的母亲、妻子。
  段辽无奈,只能遣其子往石虎处请求投降,发誓从此为石虎之臣,至死不叛。石虎也不想再和段辽浪费时间,所以就接受了。
  公元338年春,石虎将所有段部百姓分散在司、雍、兖、豫四州,让他们和本地居民杂居,段氏鲜卑遂灭。
  178
  2.14燕、赵之战(1)
  段氏鲜卑既灭,现在北方唯一和自己衔接并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便只有燕国了,所以赵王石虎便打算借燕国违约不出兵为由乘胜攻之,彻底将整个东北纳入自己的版图。
  于是,燕、赵之战遂起,东北方向即将陷入火海之中。
  战场介绍:
  燕赵之战,其战场皆在今辽宁努鲁尔虎山脉及燕山山脉进行。令支(河北迁安西)、棘城(辽宁凌源)、蠮(椰)螉(居庸关)和蓟城(北京)四地的控制权更是本次战争的主要争斗中心。
  为什么?因为令支是之前段氏鲜卑的国都,棘城是燕国的国都,蓟城为后赵幽州治所,蠮螉为后赵北疆之大门。此四地皆为北疆重地,得一可得一大片土地,所以双方之征战皆围绕此四地而展开争斗。
  当时,燕国占据着原幽州东部的大片土地,所以对后赵形成了后背之大患,因此燕国不定,则幽、冀不安矣。故自石勒以来,后赵连年用兵于此。
  至于燕国,慕容氏要想向南争夺中原,更是必须拿下幽蓟之地,绝无第二条路可走。因此《读史方舆纪要》言:“幽蓟雄峙东北,关山险阻,所以隔阂奚戎,藩屏中夏。说者曰: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势,实甲天下。”
  又曰:“幽燕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巨势强形,实为天府”。
  因此,只要燕国能够占据蓟城,那么以后对赵便能够占据主动。
  好了,我们继续正文。
  公元338年4月,赵王石虎移其攻段辽之大军十余万自令支向棘城进军。时有谏者曰:“臣夜观天象,发现岁星正在燕国的分野,此时出师天助燕国,我军断无胜利可能,不如暂且先退,待后来再……”
  “放屁!”
  未等那臣子说完,石虎抽出马鞭便给其一顿狂抽,并一边抽一边痛骂道:“纵观天下,以此雄师攻城,有何城不能攻破?又有谁能挡住我们的锋芒?慕容皝,不过区区小坚,老子还能因为怕他而逃走?简直荒谬!”
  就这样,石虎不顾劝阻,依然出兵对燕国展开了全面攻势。
  时,后赵只用一月便消灭段氏,十多万大军精力充沛又士气爆棚,兵力还在燕国之上,所以燕人闻后赵大军前来,一个个吓得肝胆俱颤,根本没有战斗之心。慕容皝对此深表忧虑,于是问计于心腹谋臣高诩,想让他为自己出一个主意。
  高诩道:“赵军表面上看似人多势众,但单兵作战能力实无法与我军相提并论。我们只需要稳固住防线,挡住赵军前几波攻势便能挫伤他们的锐气,进而反攻取胜。”
  慕容皝认为高诩所说之法正中要害,遂行采纳,不断加强边境的防线。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慕容皝有张良计,老子石虎也不是没有过墙梯。
  那石虎见慕容皝不断巩固边境的防线,认为强攻下来也会损失巨大,因此采用威逼利诱之计,秘密遣使往燕国各地,劝那些地方长官归顺后赵。如此,还能得一个富贵。可如果不答应自己的话,那就兵峰所至,玉石俱焚。
  当时,整个天下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东北,几乎十个人中有九人都认为石虎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毕竟双方国力的差距实在是太过悬殊。而燕国国内的地方官员们当然也是这种心思,所以大多认为慕容皝必败,便尽皆投降了后赵。
  因此,只短短几日的功夫,燕国便有三十六城投降了后赵,那些不愿意投降后赵的地方官员也尽皆带着自己的部队到达了棘城,因为留在原地只有被其他地方吞并的可能。所以,现在的燕国,除了棘城一个地方以外,其他的地方已皆非慕容皝所有。慕容皝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公元338年5月9日,后赵军团于四面逐渐向棘城逼近,有要彻底合围棘城之势。慕容皝大恐,遂有离城逃往辽东的打算。可就在慕容皝打算行此重大失误之决策时,慕舆根(慕舆根,S-级将领,生卒年不详,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智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极擅统军作战之事)却站出来力谏道:“现在虽然敌强我弱,但却不一定就会输给石虎,可一旦大王撤兵,我们燕国数年之内便会亡国。”
  慕容皝:“此话怎讲?”
  慕舆根:“为何?大王抬脚这么一走,整个辽西将彻底为后赵所有,且不出数年,整个辽西便会兵强粮足。到时,后赵仗着强大的国力而兵出辽东,您还有抵抗的本钱?所以燕国必亡!我私下认为,应该集全国之力死守棘城。棘城,从先王开始便历经数代汉术改造,城高强厚,我棘城现在又有足够的粮食和众多的士兵,守住几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后赵的士兵大多是中原人,他们,能在北方待多长时间?我可以保证,只要时间长了,敌军的士气必定崩溃,到时便是我们反攻的绝佳时机。可如今,陛下为什么要放着生机不用,而采用必死之法呢?这实在不是我们鲜卑勇士能做得出来的,还请您好好思考一番。”
  话毕,慕容皝频频点头,这才终止了逃亡的计划。可他依然犹豫,恐惧,整天坐立不安,看似还有要逃跑的可能。
  刘佩(刘佩,不知字,不知种,不知出生地,A+级将领,极擅统军作战,文武双全,更是一名骁勇之士,有百夫不挡之勇,沉稳与刚毅兼备。如不是战绩较少,足可排S-级)见此,乃劝谏曰:“现在强寇在外,我大燕国人心恐惧难安,几乎所有的安危都放在大王您一人的身上,大王您如果意志坚定,将士则愿奋起抵抗,为您去死。可如果您一直像现在这样犹豫不决,面露怯弱,那么将士也会像您一样意志不坚,大事就彻底完了。”
  慕容皝长叹一声,继而道:“我也想信心十足,可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你让我怎么能够放心?你们一个个都说我们的士兵单兵作战能力要远远超过赵军,可我怎么没有发现?你要让我有信心,行啊,你给我证明一下,我们的士兵怎么就强过赵军那么多?”
  慕容皝本来也就是发泄一下而已,岂料那刘佩彪悍到爆,竟然顺着慕容皝的话往下接到:“大王说得对,现在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我请求分数百精锐轻骑袭击赵军大阵,为大王打下头一场胜仗,如不能胜,臣下必战死于战阵,大王您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要是胜了,不但是您,全国士兵也能看出我们多么的强,他赵人多么的弱!”
  179
  燕、赵之战(2)
  公元338年5月10日,刘佩率数百精锐骑兵冲出棘城,直奔后赵中军而去。面对数百倍于自己的敌军,史料没有记载刘佩是如何作战的,只有短短几字的描述,那便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且斩获甚众。”
  数百骑兵袭击好几万人,且斩获甚众,如此如艺术般的奇袭能力,又岂是孙吴之甘宁所能媲美?我想,也只有曹魏之张辽才有资格和他相提并论。
  刘佩奇袭的成功,使得棘城燕军士气大振,慕容皝更是满面的猖狂之气,意气风发,这才真的下定决心和石虎决一死战。
  之前有些大臣劝慕容皝投降或远遁的时候,慕容皝总是犹犹豫豫的拿不定主意。甚至慕舆根劝完了他也是犹犹豫豫的。可当刘佩这次大胜之后,再有人对他说这样的话,他便会露着那欠揍的表情极其豪迈地道:“老子正要一统天下,说他X什么投降!”总之就是这货信心又回来了。
  反观石虎方面。被刘佩奇袭得手以后,石虎被气得不行,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棘城团团围住,然后便令四面大军疯狂攻击,势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这个燕国首都,以解自己之前的怨恨。
  于是,数日以后,赵军如丧尸蚁群般从四个方向狂攻棘城。
  时,慕舆根为防守的总指挥官,他指挥灵敏超绝,使得棘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如铜墙铁壁一般。他精力充沛,一天到晚都在指挥战斗,竟然能在城墙上连续指挥战斗超过十天之久,此种精力,简直非人一般!
  同月23日,赵军虽猛攻十余日,但却依然无法攻破棘城的城墙,遂暂时撤军,准备退后数里,休整一段时间以后再行攻伐。可就在这时,慕容皝派出了自己两个最彪悍的儿子其中之一,给予了赵军超乎想象的一击。此子不是别人,正是慕容三帅之一,拥有S级统军水准的超级将领——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今辽宁义县人,狄系,鲜卑种,燕王慕容皝第四子,是整个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十六国十大名将之首,唐朝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慕容恪之母为高氏,在慕容皝的一众妃子中很不受宠,要不是一次慕容皝酒后乱性也不会有慕容恪的诞生。因此,慕容恪很不受宠,从小便少见其父。
  可慕容恪自强不息,他知道,要想有尊严地活在这天地之间,只能靠自己。于是,早成的慕容恪从小便熟读各种史书、经典及兵书,同时在闲暇时练习骑射武艺,所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慕容恪天赋异禀,才能得天独厚。他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并天生具有完美的性格。在一众皇子中,慕容恪虽然是最不被关注的,但却没有被这种环境扭曲了内心,反而待人彬彬有礼,宽宏大度,而在射猎比赛之时又能动若奔雷,凶狠异常,所以在慕容恪十五岁那年,他被慕容皝关注了,并且单独将慕容皝叫到自己的寝宫聊了整整一天。
  那天,不知慕容皝和慕容恪这父子俩聊了什么。总之,这天过后,慕容皝将自己这个儿子惊为天人,从此但凡上阵都要带上这个四郎出征,并交给他相当的士兵让他指挥。
  慕容恪也没有让他老子失望。这年轻人好像天生具有领兵打仗的才能,第一次上阵指挥就非常老道,没有半分生涩。但凡他指挥的部队,无不协调统一,生猛无比。因此,慕容皝对慕容恪更加的信任,给慕容恪的士兵也越来越多。直到公元338年,慕容恪正好18岁,领兵作战已有三年之久。
  好了,我们继续正文。
  石虎狂攻棘城十余日之后并无甚建树,遂领兵后撤,准备休整数日再攻棘城。可就在其撤退之时,慕容皝却看到了反胜的可能,遂遣四郎慕容恪率两千精骑突击赵军之背后。
  滋啦~~~,棘城大门轰然大开,慕容恪一马当先,率两千精骑如恶鬼一般突然从城中杀将出来。石虎万万没有想到慕容皝敢在这种时候出兵主动攻击他,所以没有什么防备,被慕容恪突然杀入了阵中。
  瞬时,杀声震天,血雾弥漫,后赵中军一片大乱。石虎大惊,一边布置合围慕容恪之军,一边组织大军层层防备,以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出城的慕容皝大军。
  慕容皝见石虎如此警戒,气得用手狠狠敲击墙墩,已经蠢蠢欲动的部队只能再次偃旗息鼓。
  可就在大家以为慕容恪要彻底完蛋之时,这四郎却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战力。只见慕容恪频频冲杀于战阵之中,每每都能在合围即将完成之时从空隙中率军突出,之后再在阵中奋勇冲杀。为了保证部队的拼死之心,慕容恪还在战斗中不断地鼓舞士兵,让他们保持战力、锐气。
  一边和敌人搏杀,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着战场的局势,一边还不停地鼓舞部队,此种指挥方式,简直如秦末之项羽、西汉之霍去病、曹魏之张辽!
  就这样,后赵军团无数次的围追堵截都没有拦住慕容恪,而这两千燕军呢?却在慕容恪恐怖的指挥下越战越猛。于是,慕容恪率军在后赵军中来往冲杀,所向披靡,竟无一人能挡其锋芒。
  当时,石勒甚至都生出了一种畏惧这两千人的“错觉”,多想打开缺口,就这么让这两千人赶紧滚蛋啊。可问题的关键是,慕容恪走吗?当然是不走!
  时,慕容恪已杀得浑身是血,但依然来往冲锋所向无敌。他的手下们都杀疯了,眼珠子血红一片。只有慕容恪,虽然浑身是血,但眼神依然沉稳清澈,还在四处张望,观察着战场的局势。
  一千人、三千人、一万人……直到慕容恪已杀后赵三万人之时,后赵的士兵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恐惧,遂四散而逃,再不管什么劳什子的将令。
  “你别问我石虎是谁?我他X不认识!”
  今天的作品被和谐了,下面分段重发
  燕、赵之战(3)
  慕容皝见赵军被慕容恪杀得大败溃逃,喜得猖狂大笑,于是大开四门,出全城兵马对赵军展开全面反击。
  赵军经过十多日的攻城战,早已累得疲惫不堪,如今又被慕容恪杀破了胆,哪里还有半分抵抗的念头?于是疯了一般地溃逃,谁都不再去理会石虎的呐喊。
  石虎见败局已定,只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弃军而走。
  当时,燕国大军化整为零,分出多个部队追击四散而逃的后赵散军。那些散军皆损失过半,可谓极其惨重。只有一支后赵部队,其统帅和士兵都没有畏惧燕军,其主将甚至期待能去阻击慕容恪那两千精骑。可见大势已去,他也不好再留,便只能率军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往棘城而回。
  此种“傲慢”的行军速度很快便被一支燕国部队追上,可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后燕部队,这将领没有半点儿慌张,而是冷笑一声,便调转马头,迎头便上。而这将领手下的士兵们见战神已动,便跟随其背影奋勇前冲。
  此将身材魁梧,身高两米,他身披千片精装鱼鳞甲,胯下朱龙骏马,左手双刃矛,右手长柄钩戟,在奔驰的战马上不断挥舞手中的兵器而不抓马绳。那些追赶而来的燕军将士本来气势汹汹,可交战只第一回合,一马当先的神秘赵将便将这支燕军前部给杀得血雾弥漫。
  此赵将左手双刃矛一挥,一片人头飞起。右手长柄钩戟一扫,燕军兵器无能近其身。他在这支燕军中左右冲杀,无一人能稍稍抵挡片刻。所以,只不一会儿的功夫,这支前来追击的燕军便被杀得四散溃逃,而这神秘赵将的部队,则没有一人伤亡。
  那么这个武艺绝伦的神秘赵将究竟是谁呢?他便是石虎的养孙,石闵了。
  石闵,汉种,今河南内黄人,S+级猛将,A+级统帅。石闵的父亲名叫冉瞻,是晋朝陈午的牙门官。陈午被石虎攻破以后,冉瞻便成了石虎的俘虏。石虎见冉瞻勇力非常,怜惜其才华,便将其收为己用。可让石虎没有想到的是,冉瞻并不是他最大的收获,他最大的收获实际上是冉瞻的儿子——冉闵。
  那时候,冉闵只有12岁,可在当地已经非常出名。为什么?因为没人能打得过他。这小子只要武器在手,数十个大汉都近不了身,所以威名远播,无人不识。石虎当时就感觉自己好像捡了个宝,于是将年少的冉闵收为部下,让其时刻追随左右。
  数年后,冉闵逐渐长大成人,长大后的冉闵更是了得,他身高八尺,力气奇大。更可怕的是,这人能在奔驰的战马上挥舞两把长兵器,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在当时的后赵军界,没有一个人敢在武力上不服冉闵,后赵军人更是皆惧冉闵如万山虎王。
  冉闵呢?不仅仅在个人武力上无人能敌,领兵打仗也是指挥得当。因此,石虎非常看重这个年轻人,遂认其为孙,冉闵也就从此改姓为石。
  直到公元338年。本次伐燕之战,以后赵的全面失败而告终,成吨成吨的粮食和军用物资被燕国所取,成山的赵军尸体被燕军所焚,后赵的战马更是被燕军抢去大半之多。
  最要命的是,赵军从此畏惧燕军如虎,这对以后赵国对燕作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时,所有逃到邺城的游散部队基本上都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士兵,只有石闵所部一个不少,“完璧归赵”,且斩获很多燕军首级。
  因此,石虎大大地奖赏了石闵,并以石闵为例,说明燕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行啊,就让石虎自己骗自己去吧,我们再看燕国方面。
  赵军败退以后,慕容皝趁势四面出击,尽数夺回之前的失地,并将土地趁机扩大到了凡城一带(辽宁平泉)。
  之前有背叛了慕容皝的地方官员,除了有限的几个逃往高句丽以外,其他的也基本都被这货给杀了。所以,总的来说,本次作战,燕国不但没有损失什么,还赚了一笔,大大的一笔。
  可惨败的石虎又如何能甘心?回到邺城以后,石虎是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要将慕容皝碎尸万段,遂遣度辽将军曹伏带领青州军屯于渤海某岛,又送三十万斛粮食支援高句丽,并造战船一千艘,准备从水路多点打击燕国。
  可就在石虎打算于次年全面攻燕之时,双方却又爆发了一场预料之外的战斗。
  各位还记得吗?之前石虎灭段氏鲜卑之后,段辽曾遣使往石虎处请求投降。石虎答应了段辽的请求,并准备接收段辽。可本年12月,石虎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北方,正在往邺城而走的段辽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不打算投降石虎了,而是打算带着自己的残部往棘城投奔慕容皝。因为在段辽的眼中,慕容皝更有前景。
  段氏鲜卑刚刚被石勒灭亡的时候,段辽已经变得一文不值,因为整个段氏鲜卑的地盘和民众将再也不归其所有。可石虎败退以后,赵国对燕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优势,所以段氏鲜卑曾经的地盘就变得尤为重要,也是前燕和后赵即将争夺的中心点。
  这时候,要是有段氏前主的支持,那就等于有了这些地盘的人心,做起事来也就更加简单了。因此,慕容皝命四郎慕容恪立即率七千精锐骑兵前往迎接,一定要赶在后赵之前率先将段辽接到棘城之中。
  慕容恪用兵疾如风、徐如林,行军奔若雷霆,其手下骑兵更是燕国精锐中的精锐,所以不眠不休,连续疾奔数日,没多长时间便率先见到了段辽。而段辽也不负慕容恪之辛苦,见面以后就送了慕容恪一个大礼。
  段辽告诉慕容恪,说之前他和石虎约定,会在三藏口(今北京密云县东,时在密云山中)汇合,然后便悄悄回到邺城,所以建议慕容恪趁此时机全歼后赵前来迎接的部队。
  慕容恪大喜,遂率此七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密云山之中,只等后赵士兵前来送死。
  数日以后,由赵将麻秋统领的三万后赵士兵应约来到了三藏口。可就在这时,数面“慕容恪”的大旗迎立于四方,然后杀声四起,看似无数的骑兵好像恶鬼一样从四面八方向赵军奔杀而来。
  慕容恪,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成了后赵每一个人的噩梦,所以后赵的军人看到慕容恪几个大字便肝胆俱颤,没等交战便乱成一团。而慕容恪,这个卓越的神将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良机的,于是引军直接冲入了赵军的正中心,然后便是一顿疯狂砍杀。
  本次作战,慕容恪以七千精锐大败后赵三万正规军,斩后赵军十之六七,麻秋弃军而走,九死一生才逃回邺城。燕遂得段辽之众,更以英武之势而得段氏旧地之民心。石虎则暴跳如雷,发誓荡平燕国。
  这场仗,没完。
  181
  燕、赵之战(4)
  公元339年4月,燕王慕容皝遣前军师慕容评(慕容廆少子,慕容皝之弟,A-级将领)、广威将军慕容军(路人)、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容埿(路人)率军侵犯了后赵的令支,掳掠一千余户而去。
  后赵驻守辽西一带的镇远将军石成大怒,遂携全辽西之骑兵前往追击。可燕军早就料到他们会前来追击,所以提前埋伏在追击的必经之路上,并成功伏击了后赵的追兵。
  此次,燕军再次大胜后赵之军,不但几乎全歼其部,还于乱军之中斩杀了数名将领,使后赵在辽西的力量大幅度削减。
  石虎愤怒,非常愤怒,他现在的怒火甚至能够吞掉整个燕国。但他依然没有动,而是在不停地憋大招,就等一击而灭前燕。
  同月,已在棘城的段辽图谋反叛燕国,可消息却提前泄露,被慕容皝所得知,于是杀段辽以及同党数十人。
  有可能是感觉最近后赵实在是太安静了,亦有可能是感觉越来越多的后赵士兵正在向边境集结,慕容皝有些害怕了,于是将段辽等一众同党的首级送到了邺城,请求和后赵停战。不过石虎没有作声,甚至没有回复使者任何话语,边境还是在集结,不断地集结。
  公元339年10月,大概是预感到了后赵的狂风暴雨即将袭来,燕王慕容皝遂采远交近攻之策,准备和后赵进行终极一战。
  时,北方有高句丽,东方有宇文鲜卑,这些势力多少年前便是前燕之劲敌,并与后赵交好,很有可能会在自己和后赵决战之时从背后插自己一刀。而更南方的东晋则和前燕一直都是好友,直到慕容皝上任以后,不率先汇报东晋便独自称了王,又和后赵联合破段,这才让双方断了交往。可如今,即将和后赵全面开干,所以继续在表面上臣服东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于是,慕容皝纳远交近攻之策,一面遣使往东晋继续称臣,并发誓会在东晋北上的时候南下牵制后赵。一面亲率大军,准备在后赵狂风袭来之前灭掉这个心腹大患。
  本次出战,慕容皝几乎将整个燕国A级以上的将领全都带出来了,所携之兵更是燕国的绝对主力部队,所以高句丽王闻之大惧,当即遣使往慕容皝处,不但给慕容皝带去了财宝、人质,还祈求慕容皝能放过他们。
  慕容皝的战力虽然超绝,可高句丽多为山区,想要彻底将他们扫平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换句话说,哪怕能扫平,也要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后赵石虎是绝对不会给他这么充足的时间的。因此,慕容皝选择接受高句丽王的投降,遂掉头往东直奔宇文鲜卑。
  可双方还未等交手,后赵方面就有要北伐的消息传出,慕容皝不敢不信,遂调转马头回返棘城。至于宇文鲜卑,慕容皝则命二将分别率本部兵马对其别部进行打击,算是给他们一个警告。
  那么这两名将领都是谁呢?那就是威震北方的慕容恪和名不见经传的慕容霸了。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并不是S级神将慕容恪,而是只有13岁的小将,慕容霸!
  慕容霸,字道明,S+神级统帅,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他在10岁左右的时候便身长七尺七寸(将近一米八),聪慧过人,并极有气量。史料说,慕容霸的的臂展很长,平时轻轻松松就能垂到膝盖,所以都都认为他不是凡人。
  更狠的是,慕容霸从小便展现出了卓绝的猛将才能,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军中那些大兵竟然罕有能战胜者,所以慕容皝十分喜爱这个孩子,经常将其带在身边,并让他和自己一起出征战阵。
  到了战场以后,这小子更是显示出了卓越的统帅天分。慕容霸经常能在慕容皝做出应对前给他提出最好的战术,甚至有的时候要比慕容恪反应都快,所以慕容皝对他的爱甚至胜过了自己的嫡长子慕容儁(这个做的就没有他爹好)。
  直到公元339年,13岁的慕容霸已经跟随慕容皝身边学习了三年行军打仗的方法,所以积累了相当的作战经验,慕容皝想历练他,便让他和哥哥慕容恪各领一军前往攻击宇文鲜卑的别部。
  最开始,慕容皝想的是让慕容恪好好带带这个弟弟,可人家慕容霸根本不用慕容恪带,自分兵以后便率本部兵马直往目标而去。
  本次作战,史料并没有记载详细的作战经过,但却粗略地记载了慕容霸本次作战的战果。什么呢?只四个字“勇冠三军”。
  愚钝的我粗浅猜测,这次宇文鲜卑应该是被燕军给击败了,然而功盖全军者,必然是这位只有13岁的“孩子”。
  燕军的胜利,使得慕容霸在燕国更加的风光,更加的前程似锦,可却苦了另一个人,那就是身在宇文鲜卑的慕容翰了。这个可怜人最开始在宇文鲜卑的时候还能得到最大的尊重,可自从慕容霸、慕容恪扫荡其别部以后,他的日子就过得很难了。
  慕容翰的才能整个北方谁人不知?宇文逸豆归更是怕其里应外合灭亡自己的国家,所以自从慕容鲜卑和自己动手以后,宇文逸豆归便有杀慕容翰之心。可慕容翰的声望实在太响,怕杀掉他会影响自己在北方的威信,所以一直没杀,而是每日遣“便装”蹲坑侦查,只要发现慕容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便会挥刀斩杀。
  慕容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从近一段时间府外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陌生人巡查便猜到了宇文逸豆归的用意,同时也有预感,最后不管自己有没有作为燕国的内应,这货都有极大的可能会弄死自己,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那么要怎么才能活呢?别担心,慕容翰总是有许多的办法。
  182
  燕、赵之战(5)
  为了能消除宇文逸豆归对自己的猜忌,慕容翰从这天开始便佯装疯癫。一向不怎么喝酒的慕容翰开始整日狂饮。一向注重仪表的他开始随地大小便,甚至躺着躺着就在床上大小便失禁。更甚者,慕容翰经常会披头散发地在大街上奔跑,还会大声瞎喊,见到谁都会跪在地上乞食。
  就这样,崇拜勇者的宇文鲜卑全部都开始瞧不起他,宇文逸豆归也对他没有了杀心。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前燕。前燕之王慕容皝可不相信那个压了他一辈子,如同妖孽一般的哥哥会成为傻子,遂命一个叫王车的假扮成商人到宇文鲜卑的国都去经商。实际上却是要探查一下自己的这个哥哥到底变没变成傻子。
  数日以后,王车的车队到达宇文鲜卑之都城,正巧看到了正在满地打滚的慕容翰。慕容翰也看到了来自前燕的车队,于是嘻嘻哈哈地站了起来,用手来锤击自己的胸部(前燕前身,慕容鲜卑的传统礼仪,现在已经汉化,很少有人用,也很少有人知道了),可就在用手锤击自己的一瞬间,慕容翰的表情突然变得锐利肃穆,满眼竟是如鹰一般的精光。虽然这个表情只有一瞬之间,但在慕容翰的刻意之下,还是被王车给捕捉到了。
  于是,王车只在宇文鲜卑停留一天便率车队回国了,并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慕容皝。
  听罢,慕容皝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想到了当初是如何打压自己这个哥哥的。想到了这个哥哥从来都没有打压过自己半分。想到了这个哥哥一辈子都忠于慕容鲜卑,从来没有过背叛之举。更想到了之前为了照顾慕容鲜卑,自己这个哥哥在段氏鲜卑所做的一切。最重要的是,现在慕容皝已经将屁股坐稳了,他为什么还要害怕慕容翰呢?为什么不将这个极有能力的哥哥拉回来呢?
  想到这,慕容皝长叹一声,继而和王车道:“我的哥哥这是想要回来了。你再去一趟,把我的哥哥接回来吧。另外……”
  说到这,慕容皝回身拿出了一支三石多的大弓交给了王车并和其道:“这是我哥哥当初用的宝弓,我大燕很少有人能拉得动。如果你无法将他救出来,就把这张大弓交给他,我相信,凭他的能力,可以自己逃出来。”
  话毕,王车领命而去。可就像慕容皝想的那样,宇文逸豆归虽然已经没有了杀慕容翰之心,但对他的警戒却并没有放松多少,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将他救出来。因此,王车将大弓和箭矢埋藏在都城的一处,让人告诉了慕容翰地点便悄悄离去了。
  公元340年2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逸豆归对慕容翰的警戒已经越来越少,慕容翰便趁此良机偷取了宇文逸豆归的战马,然后挖出了王车给他留的弓箭和箭矢便策马而去。
  直到这时,宇文逸豆归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即遣一百多精锐轻骑兵前往追击。这些轻骑兵皆是宇文鲜卑最精锐的轻骑兵,他们骑术精湛,每人有宝马两匹,所以很快便追上了慕容翰。
  慕容翰见追兵将至,转身便在飞驰的战马上一顿背射(背射,欧洲称高级帕提亚射击术,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向后射击,是骑术中难度最高的射击术)。
  慕容翰的箭术超绝,箭箭命中,且弓箭特殊,射程远远超过普通的弓箭,所以这些骑兵只有挨射的份儿,却不能还击。因此,他们只能在射程之外,远远跟着慕容翰而已。可慕容翰知道,自己的箭矢就那么多,根本无法将这一百多人全部击杀,一旦箭矢用光,或者这些精锐的士兵反应过来,那么自己的死期便到了。
  基于此,正在奔驰中的慕容翰突然勒停了战马,调转马头便迎面身后的追兵。那些追兵见慕容翰突然停下面对着他们,一个个吓得赶紧停止,不敢上前。双方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见理想的效果已经达成,这些士兵已经对自己产生畏惧,慕容翰乃大喊道:“我居住在宇文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之前还装疯过好一段时间,可我的杀人手艺却从来没有丢失,你们是不是想死?啊?!!!”
  这一生爆吼如同平地惊雷,将那些追击的士兵吓得胆战心惊,甚至连胯下战马都不自觉的退了几步。见此,慕容翰继续道:“看来你们也不想白白送死!既然这样,你们就不要逼迫我,不然箭矢所至,有死无生!!!”
  慕容翰还是很威风的,所以说完之后大家都不敢动,但各位请看好了,不是落荒而逃,只是不敢动而已。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大概半柱香的功夫,有胆儿大的便开始逐渐向慕容翰移动了。慕容翰不是项羽,没有他那种以一敌百的强绝武力,所以没敢迎头而上,而是继续大吼道:“我长久居住在你们的国家,心存依恋之情,不想击杀死你们!这样吧,你们在离我一百步远的地方将刀插在土地之上,我如果能一箭射中刀中小环,你们就赶紧给我回去,可如果我不能射中,那我就和你们回去,决不食言!”
  一百步以外,还他X射中刀中小环,开什么玩笑?此种箭术,除春秋之养由基,东汉之吕布以外,简直闻所未闻,而这天下哪来那么多养由基和吕布?因此,这些追兵们答应了慕容翰的要求,于百步以外将刀插在了地上,岂料钢刀刚刚落地,插刀那人还未松手,就听远处磅的一声,然后,一支离弦之箭好像奔雷一般直接命中了钢刀中的小环。
  一时间,满场肃静,所有追兵都被惊掉了下巴。然后,不知道是哪位大仙带头离开,其他的人全部一哄而散。慕容翰这个可怜人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棘城。
  那天,慕容皝亲自接见了自己的哥哥,二人相拥而泣,无比感人。慕容皝更是在这之后重用慕容翰,对他的礼遇非常优厚,可这种所谓的信任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我们以后再说。现在还是将目光转向后赵吧,因为已经憋了一年多大招的石虎,终于要出招了。

  
  183
  燕、赵之战(终)(图184:燕开国之战经过图)
  公元340年秋季,石虎已造完舟船一万艘,齐聚全国之精锐于邺,准备一举荡平前燕。可哪怕是这样,石虎依然感觉部队的人数不够,于是以“三五发丁”之法(一家有5个男子的,要为国家出3名士兵。一家有3个男子的,要为国家出2名士兵),齐聚司、冀、青、徐、幽、并、雍7州之男,合共五十万人,这才感觉够用了,遂将这些新兵都集中在宛城,命老兵对他们进行训练,准备时刻出击前燕。
  据史料所载,自新军到达宛城以后,宛城周围数百里之内皆为赵兵,每天训练喊杀之声直冲天际,甚至将城内百姓住房上的瓦片都震得哇哇作响。
  此消息很快传到燕国,棘城一众文武闻听即将有五十多万大军来伐,一个个都惶惶不安,朝野暗震,可慕容皝却好像没事儿人一样,在一众文武中间大笑道:“古人言:‘兵溃于众’,所以只有得天独厚的将军才有资格率领数十万大军行军作战!而这天下哪有第二个白起或韩信呢?他石虎如果有信心就让他领着那群新兵蛋子来!我有十足的信心能将其打得抬不起头来!况且,这次作战还真就未必能打得起来。”
  众官:“还请大王明示。”
  慕容皝:“呵呵呵,为了有足够的军粮维持这五十万大军,石虎早在征兵初时便于蓟城一带设置屯田,而这,便是他之所以能率军北上的根本。同时,为确保万无一失,石虎还在蓟城设置了数万精锐,以防守这些屯田。可他没有识人之眼,所用的统帅竟然是石光(路人,极其窝囊、愚蠢的一个路人)那个蠢货,所以我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将这些屯田全部摧毁,而一旦屯田被毁,各位认为石虎还有胆量攻击我们吗?”
  公元340年10月,燕王慕容皝先发制人,亲率各路精锐由棘城入蠮螉塞(居庸关)南下袭赵。因前燕行军迅速,事发突然,后赵之军全无防备,遂为慕容皝一路攻破直至蓟城。
  时,幽州刺史石光正在蓟城,当时他有精兵数万,足以抵御慕容皝的部队,可慕容皝手下能征善战的神将太多,石光自认不是对手,便没有出城迎击,而是固城死守。
  慕容皝见此哈哈大笑,遂引兵折道向南,一路攻杀焚烧,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石虎之前辛辛苦苦设置的屯田全都付之一炬。
  将所有的屯田全都烧没了,意气风发的慕容皝又掳掠了三万多户赵人,这才大摇大摆地返回棘城。而直到慕容皝嚣张而去,那拥有数万精锐的石生都不敢踏出蓟城半步,足见其窝囊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北方的屯田没了,士兵更是被燕军打得抬不起头,现在后赵的那些士兵一提起前燕的那些“牲口”都吓得双腿打颤,未等交战便落了下乘。所以,现在的后赵是一没粮,二没士气,无论如何都不是前燕的对手。
  见状,无奈的石虎只能暂时停止大规模征伐,意图待士气重新回归以后再行计较。可慕容皝和他那些变态的儿子们偏偏还要在石虎已经很大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公元341年正月,慕容皝开始在边界高地处不断修建防御要塞,更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立龙城(辽宁朝阳),以增军事协调之速率。后赵石虎见整个辽东让慕容皝弄得那叫一个固若金汤,气得青筋暴起,同时知道如果再拖延下去,别说五十万,就是有一百万大军也不能攻下前燕了,乃于本年10月遣横海将军王华率数万舟师袭击并成功夺取了安平(辽宁辽阳东60里,处于前燕大防线的背后),准备以安平为根据地,彻底扰乱前燕的大后方。
  此举果然阴毒,因为这样一来,前燕的后背就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后赵的屠刀之下了。可前燕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那就是如同李牧、韩信一般的S级神将。人家一个朝代能出一个这样的神将就不错了,可前燕呢?不大点儿小国,一代就出了仨!(慕容霸、慕容恪、慕容翰)!!!!你说他慕容皝还用得着害怕吗?
  果然,就在满朝文武都为此担忧的时候,慕容皝却半点儿都没有波动,只是轻轻一笑,便用四郎慕容恪率本部兵马镇守平郭(辽宁盖平南,亦是前燕之大后方,其地向北制约安平,向东、向南制约高句丽,算得上是前燕最大的‘后门’了)去了。
  慕容恪到达平郭以后,好勇斗狠的高句丽整个都怂了,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只能去欺负南边那懦弱无能的三韩人(朝鲜南半岛,现在的韩国)。至于王华,本来的战略目标是在前燕的大后方不断骚扰,以大乱前燕的整个军事部署,可当慕容恪到达平郭以后,王华是动都不敢动,就怕被敏锐卓绝的慕容恪抓住战机,便只能龟缩于安平死守而已。
  因此,石虎的这一次行动又以失败告终。
  至此,石虎是要粮食没粮食,要士气没士气,前燕的防线还越加巩固,无奈的石虎便只能遣散大部分之前招募的新兵蛋子,取消了对燕的攻略行动。这也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告,本次燕、赵之战,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并以后赵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184
  第三章 赵晋之战
  3.1大成之衰
  好了,燕国和赵国这场虎头蛇尾的战争暂时就说到这吧,我们再看看这些年间都发生了什么其他的大事。
  先看西南成国方面。
  上回说到李期得李越之助杀李班篡夺皇位,李始请李寿助其政变未遂,到如今,李期登上大成之皇位已经有4年之久。这4年中,李期相继平定了数次造反和政变,自认为皇位已经坐稳,便自得意满,开始轻视旧臣,信任一帮心腹佞臣,大成之刑赏大政几乎皆取决于这些佞臣,由是纲纪隳紊,雄业始衰。而且李期生性暴虐,残杀无度。但凡有他觉得控制不了的旧臣,就是杀杀杀,甚至连他们家人都不放过。把人杀光了就将其家产都充至小金库中。朝中旧臣因此惶恐不安,多有叛走下野之心。
  汉王李寿在大成德高望重,手中有精兵一万镇守大成之北大门,所以一直为李期、李越所忌惮。李寿也知道这两个小兔崽子随时都有可能对自己下手,所以行事非常小心,每逢该入朝觐见的时候,李寿都以边境有兵祸为由拒绝入京。因此,君臣之间越发猜忌,内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时,巴西有一名叫龚壮的隐士,甚有谋略,可却因自己的父亲当初被李特所杀的缘故而憎恨大成,始终不肯为大成之官。如今,李寿有了新的打算,便亲自前往拜访龚壮,希望他能为自己出出主意。
  能看到大成内战,这当然是龚壮所希望的,因此献计道:“照这么来看,您与李期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您就是不动手,早晚也会被李期弄死。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呢?据我所知,李期现在并不认为您会谋反,所以成都的防备十分松懈,只要一个偷袭便能夺取。到时,斩杀李期,大成就是您的囊中之物了。您也不必害怕他国会以此为口实对您发动攻击。我这有一计可保大人万无一失。”
  李寿怕的就是这个,要知道,东边的东晋和北边的后赵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他们趁大成内乱结束以后攻击自己,那一个巴蜀之地肯定扛不住他们的打击。所以,当龚壮说出这话以后,李寿赶紧站起来道:“先生旦说无妨!”
  龚壮:“巴蜀的民众本来就是晋王室的子民,不过被强迫而屈服大成罢了。您在夺得大权以后如果能第一时间向晋朝称藩,那么天下豪杰必然争着做您的臂膀,为您舍生忘死。如此,非但没有谁会以此为口实攻击您,您还会青史留名,永垂不朽,哪里还会再担心什么后患呢?”
  话毕,李寿深以为然,从此开始便和一众心腹商议偷袭成都之事,并扩充军备,以备不时之需。
  公元338年夏季,好似是李寿有些许的异动传到了李期耳中,李期开始重点关注李寿。不但派兵整日往驻地调查李寿,还毒死了他在成都的弟弟——安北将军李攸。
  李寿虽然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局势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他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李寿在本月突然率一万多精锐自涪城袭击了成都(涪城就在成都的北面,距成都只有一百多里),并向他手下的士兵们保证,一旦成都告破,那整个城中的财物和女人将都是他们的奖励。
  那些士兵因此令行禁止,攻击如同不要命的恶鬼。而李期呢?这废物根本没想到李寿这么快就和自己撕破脸面,所以全无防备,刚交战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更要命的是,那边李期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李寿的世子,身在成都任翊军校尉的李势便悄悄的打开了成都的大门。因此,双方并没有真正的交锋,成都就已经被李寿给攻破了。
  攻破成都以后,城中卫兵尽皆投降于李寿,李期见再无胜利可能,便只能遣使拜见李寿,以绝对的低姿态来犒劳他。可李寿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先是将李期的心腹全部杀绝,然后纵兵在成都掳掠数日。直到月底,这货才令士兵停止掳掠,然后废掉了李期,最后将其暗害。
  干掉了李期等人以后,李寿正式上位,成为了大成的新一任统治者。当时,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劝李寿放弃“帝国”之名号,而自称成都王,并向东晋称藩,这样才能保证巴蜀之地的平安。
  李寿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龚壮也是这么向他进言的,可自从真正成为益州的霸主以后,他心中的暗影却开始不断蹿升,越发的抑制不住那曾经点点滴滴的野心。于是,他没有答应这些臣子,也没有拒绝他们,而是在散朝以后找到了大成最有名的占卜师解思,让他给自己占卜,看看能不能做成皇帝。
  解思拿着一个王八壳子一顿晃悠,然后一脸凝重地和李寿道:“做皇帝,您只能持续几年的时间,可如果选择成为东晋诸侯国的话,您的传承却能百世而不毁。”
  “哈哈哈哈哈……”
  解思刚刚说完,李寿就哈哈大笑道:“一个男人,一辈子能当一天皇帝都行!更别说几年了!”
  解思见状赶紧劝道:“您这又是为何?几年的天子怎么能与百世诸侯相提并论?”
  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初沉稳之风的李寿如同疯魔一般猖狂道:“我李寿的屁股哪怕上午坐到宝座上,晚上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这天下芸芸众生无数,谁一辈子又能做一天皇帝?!哈哈哈哈哈”
  就这样,李寿没有投降东晋,而是即位为帝,并改国号为汉,因为在这之前其国号一直都是“成”,且李寿还是李氏一脉,所以史学家们为了方便区分“四汉”(西汉、东汉、匈汉、成汉),便称李寿之汉为成汉了。
  那么李寿成为西南霸主以后,成汉将要经历什么变局呢?它会变得强大还是弱小呢?史料没有过多叙述,只说了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自是,蜀势益衰”。
  185
  3.2代国的崛起
  公元338年5月,东晋成帝开始大规模人事调动,分别任王导为太傅,名义上都督中外军事;任司空郗鉴为太尉,以分诸军阀之权;任庾亮为司空,除军事外又加大了他在中央的权利。
  6月,晋成帝取消司徒之官,又重设丞相,并以王导担任,总统朝政大局。(注:丞相起源于战国,兴盛于西汉。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终极官职,最强的时候甚至能军政大权一把抓,说一不二。可西汉末年,因为丞相的权利太大,所以被取消,改为大司徒。这之后,历经多代,丞相舍了设设了舍,从没有长置之时,晋成帝之所以设置丞相之职也是想增加朝廷的力量,进而制衡地方)
  10月,代国(拓跋鲜卑)名义上的国王拓跋翳槐身患重病,自感命不久矣,便打算遣人至邺迎回弟弟拓跋什翼健,让他继承代王之位。(注:对比前燕随便揪出一个王室就是英杰,代国显得格外可怜,因为自拓跋郁律以后,代国再无英杰,拓跋翳槐的那些兄弟和儿子们更是格外不堪,没有一个比得上拓跋什翼健,所以拓跋翳槐才一定要让拓跋什翼健回国继承代王之位)
  当时,代国表面上看好像是各部团结,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拓跋翳槐也是完全放弃了控制他们,这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也都有想要扶立上位的人。因此,他们虽然在表面上答应了拓跋翳槐,可实际上却并没有派人往邺城去请拓跋什翼健。
  数日以后,拓跋翳槐病故,诸部大人这才露出了他们本来的面孔。他们认为,拓跋什翼健距离代国实在太过遥远,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立即、马上找出一位新的代王才能保证代国的正常运转。于是,这些人便各自提出自己的人选(无一不是和他们关系比较好的王室),希望各自提议的候选人能成为代王。而这些候选人中,支持率最高的便是拓跋翳槐的两个弟弟拓跋屈和拓跋孤了。可拓跋屈是一个奸诈凶狠的人,在代国民间的恶名很足,所以代王之位最终还是落在了拓跋孤的身上。可让各部鲜卑崩溃的是,拓跋孤忠厚仁义,一定要遵循拓跋翳槐的遗愿,所以当上代王以后便只身前往邺城,希望石虎能将拓跋什翼健放回去当代王,他自己则愿代替拓跋什翼健在邺城充为人质。
  石虎从小便生活在一种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环境之中,长大后更是需要处处防着石勒,以免被其所杀,再加上天生狡猾残暴,所以心中没有信任和仁义,有的只有冷血和变态。不过这一次,拓跋孤的行为完全颠覆了他对人性的认知。他实在无法想象,这个天下竟真有这等仁义之人。石虎,很罕见的感动了,于是不用拓跋孤为人质,并派兵将二人同时护送到了代国境内,帮助拓跋什翼健即位。
  又有拓跋孤的禅位,又有拓跋翳槐临死前的遗命,这些人还能说什么呢?算了,你想当这个代王就当吧,反正我们依然是各个地方的土皇帝。
  这些代国各部的族长们,他们以为自己还能像当初那样横行无忌,他们以为自己还能像当初那样“控制”一个国家的王,结果证明,他们太天真了。
  代国,或者说拓跋鲜卑,自拓跋郁律死后便陷入了长期的分裂,拓跋纥那与拓跋翳槐都试图重新整合他们,可最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成功。久而久之,这些鲜卑部大手中的力量便越来越大,使得国王不能控制。可拓跋什翼健却有不同的想法。这位英明的君王认为,之前两任代王的切入点都错了,并且是大错特错。他们觉得只有控制住鲜卑的各部部大才能重新整合代国,岂不知这种想法完全是忘乎所以,忽略根本。那么这个根本又是什么呢?两个字,百姓!
  拓跋什翼健认为,只有取得百姓的心,他才能重新整合代国。而老百姓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你可以说是温饱,这无可厚非,但笔者却认为,还有一种东西甚至在温饱之上,那就是公平!
  当时的代国各部,虽说百姓们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可贫富差距极大,贵族更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百姓,因此那些代国百姓们整天窝着一股火,敢怒而不敢言。拓跋什翼健上位以后,学习汉家之法,开始制定了新的法律,史料未曾记载此法的详细条令,但却说此法法令明了,简单干脆。自立法以后,杀人、奸盗、反逆者根本没有,其他犯罪的频率更是呈直线下滑。最重要的是,拓跋什翼健制定的法律绝对公平,在他的眼中,不仅贵族是人,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人!因此在判决案子的时候,不管你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还是有什么劳什子的天王老子,只要是你的错,那你就撒愣给我接受惩罚。因此,整个代国的风气大改,老百姓们对拓跋什翼健打从心眼里爱戴,支持。而这一切,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拓跋什翼健再无所顾忌,因此统合部落,设置百官,以汉家之法置官、治朝、制法。因此,代国迅速富裕,百姓安居乐业。
  见到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大部分部大都开始真心地拥戴拓跋什翼健,他说一这些人不敢说二。可还是有些不长眼的,不想服从拓跋什翼健的命令,依然做着土皇帝的美梦。结果,这些人毫无意外的,皆被拓跋什翼健以武力摆平。于是,整个代国皆从拓跋什翼健,他的地盘东起秽貊、西至破落那、南到阴山、北往沙漠,可用士众更是达到了数十万之多。而这一切,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代国,曾经的拓跋鲜卑,在拓跋什翼健的领导下即将再次走上巅峰。
  186
  3.3北伐图谋
  再看东晋方面。
  公元339年3月,晋成帝开始对成汉下手,于是以两路进攻之势南北钳击成汉。
  南路,由广州刺史邓岳率领,攻成汉之宁州。
  北路,由征西大将军、司空庾亮率军攻击荆西游散成军,以及巴郡各地。
  4月,南北两路皆行军顺利,尤其是南路邓岳,刚刚进入荆州境内,还未等对宁州动手,成汉宁州刺史霍彪便向东晋军投了降了。因此,宁州不战而定。
  北军方面,庾亮相继平定了荆西游散成军,又挥军向西,攻下了巴郡部分土地,势头旺得很。
  可就在大家都以为庾亮要打算一举平定成汉之时,这厮却突然改变了军事部署,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向北迁徙,给后赵造成了相当的军事压力。
  正当满朝不知庾亮此举为何意时,庾亮却突然上了一封奏折到建康:“启禀陛下,成汉弱小,根本不是我大晋之敌。这种对手,随便什么时候便能消灭干净,不急于一时。如今,赵国和燕国已经撕破了脸面,双方相互争斗、防范,每次战争都要出动好几万人,所以赵国西北空虚,破绽大开。这种机会可是天所赏赐的,如若不取,反受其咎。如今,微臣正处于国家的最西面,并打通了往北的通道,随时可以向北进攻。况且凉州张骏早已臣服于我大晋,并发誓随时愿意和我共同攻击赵国之关中地区,所以我之突袭,十有八九能拿下关中,到时再让燕国配合,从长江以南全面向北进攻,后赵必亡矣!我大晋便可重现祖宗之荣耀啊!”
  庾亮之言雄心万丈,甚至晋成帝都被其言撩得热血沸腾,可他毕竟是一个冷静的国君,不能被一腔热血而冲昏头脑,所以召集了满朝大臣,共同商议此事的可行性。首先站出来的是丞相王导,他觉得庾亮的提议非常完美,举双手赞同。
  此提议符合了晋成帝心中的偏向性,所以晋成帝非常高兴,当即便要太尉郗鉴筹备进攻之粮饷、军备等诸多后勤问题。可郗鉴却站出来直截了当地道:“征西将军和陛下想要收复中原,重复大业的热情我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可要想消灭后赵,完成征西将军所说的战略目标,恕我直言,没钱。”
  这他X太直接了,直接到简单粗暴,一下就给晋成帝干懵圈了。而懵圈过后,就是无尽的怒火,可还未等晋成帝对其发怒,太长蔡谟(蔡谟,字道明,汉种,今河南民权人,蔡谟宽厚典雅,能够出口成章,是当时天下出名的士人,且有过作战经验,还有谋略,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杰出人才)便赶紧站出来道:“征西将军的提议在表面上看虽然是占据了绝佳的时机,但再往深一看,这根本不是攻击赵国的最佳时机。为什么?因为石虎这个人。自石勒白手起家开始,石虎便以武将的身份常伴其左右,为其攻战几乎百战百胜,所以石勒能平定中原,占据的地域甚至能和当初的曹魏相当。石勒死后,石虎挟持继位的君主,诛杀异己。最终平定了内乱,又相继削弱外寇,擒获石生,甚至诛杀石聪如同探囊取物,战胜郭权如摧枯立朽,使赵国之土地不失半寸!试问,石虎是有才能呢?还是没有才能?燕国虽然在表面上臣服于我大晋,但实际心中是怎么想的谁都知道,如果不是赵国对燕国造成了太大的威胁,他慕容皝能臣服于我们?不能!而一旦我大晋对赵国展开全面战争,赵国必定和燕国休战,转而全军南下攻击我们。到那时,他燕国连一兵一卒都不会出,我们呢?将和赵国决一生死,陛下觉得,就我们现在的国力,能够战胜赵国吗?更别说后面还有一个汉国(成汉)虎视眈眈。所以,当今之计并不是商议如何北伐,而是要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先慢慢地磨死成国,再静观时机,等后赵出现真正的破绽以后再对其发动决定式攻击。”
  当时,朝臣大多和蔡谟的想法一样,甚至最后连丞相王导都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所以晋成帝便否决了庾亮的提议,并停止军队继续讨伐成汉,以免李寿狗急跳墙,使好不容易得到的战果产生反弹。
  公元339年5月,拓跋什翼健开始全面发展国内经济、农牧业,不想在这时候再生事端。
  现在的北方,唯一能威胁代国的也就只有燕国一家。而此时的燕国正面对强大无比的后赵,无瑕和其他鲜卑大部发动战争,是最需要盟友的时候。拓跋什翼健看穿了这一点,当即选择性忘掉石虎对自己的再造之恩,遂遣使往棘,请求和燕国联姻。慕容皝自觉正中下怀,立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拓跋什翼健,瞬时和代国结为了秦晋之好。
  公元339年7月,东晋三朝元老,丞相王导病故。王导没有诸葛丞相那样绝世的政治才华,没有曹丞相那种统兵打仗的才能,更是在晚年所用非人,整一帮废物在朝中任职。但,王导却能一生忠于晋室。他身为一个大国的丞相,从来家中没有余财,甚至没有余粮,一辈子所穿的衣服从未加帛,说他刻意伪装也好,说他沽名钓誉也罢,总之,没有一个人能抓住他贪污腐败的把柄,他也做到了一个丞相应该起到的模范作用。所以,我们还去挑他什么呢?我只能说,这种人,值得所有人去缅怀,更值得史书加上厚重的一笔。
  今日文章被和,分段重发
  187
  3.4邾城之战
  王导死后,晋成帝封庾亮为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可庾亮认定现在这种世道,只有在地方才可永保安全,所以坚持不肯入京,更不肯接受丞相这位置。晋成帝无奈,只能再次取消了丞相而复用司徒,且以司马衍担任。
  这之后,晋成帝再封庾亮之弟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加强了庾氏在东晋的军政大权。
  同年8月,不甘心的庾亮又有北伐之心,因此遣毛宝、樊峻提前占据邾城以做准备。
  邾城,长江北岸之坚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北伐据点,得历代当权者所看重,三国时孙权更是以数万重兵常年驻守于此。为何?他们觉得,只要将邾城把持在手中,就等于占据了北伐的主动权。
  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谁呢?那就是陶侃。
  当初,陶侃还活着的时候,其驻兵于武昌,对于邾城不理不问。他手下的将官们认为,邾城是北伐的极重要的据点,应该派大军驻守才是。可每每这些将官向陶侃提议时,陶侃都是不理不睬,以无言而应之。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我不想提这个事儿,你们也不要问。可陶侃手下的那些大老粗才不管这些,依然天天提醒天天提醒。终于,这帮大老粗在一天将陶侃的耐心耗没了。于是,这杰出的统帅在那天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在长江南岸设置重重壁垒,其原因无外乎是利用长江来防御北军,这也是历代南军所用最常用也最实用的办法。而邾城呢?他在长江北岸,没有可以利用的天险作为屏障,又有威胁北军的地理,所以一旦屯大军于此,势必会吸引赵人的注意,到那时,他们必然会出大军与我相抗。试问,在长江以北和北军战斗,我们有能胜利的希望吗?恐怕士兵会一点一点被消磨干净吧?所以,邾城只要保证在我们的版图范围内便好,不用加驻士兵,等什么时候真正做好北伐准备时再驻兵于此也不迟。”
  因此,终陶侃一生,都没有在邾城加驻重兵。可庾亮不是陶侃,他不了解北军陆战的恐怖,更没有陶侃的军事韬略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毅然决然地驻大军于此,这便刺激了后赵石虎。
  当时,后赵正在和前燕不断试探交锋之中,随时有可能进行决战。而在这种时候,石虎是绝对不允许背后有风险的。因此,他在收到这个消息以后便任夔安(石勒起家十八骑之一,在后赵德高望重,有相当的作战经验)为大都督,率石鉴、石闵、李农、李菟、张貉等名将及五万大军攻击荆州和扬州北部土地,看似是要大举侵入东晋,可实际上却是声东击西,牵制晋军主力。
  那么石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就是那个重兵布防的邾城!
  因为就在后赵大军全面入侵东晋之时,石虎亦派出了一支两万人的部队集中攻击邾城。因为这支部队是封锁消息悄悄行进,所以直到进入邾城地界之时,毛宝才发现赵军的动静,进而遣使往庾亮处请求支援。可当时庾亮关注的重点还是夔安所部的五万大军,并没有余兵去支援邾城,同时还认为邾城坚固,撑个一年半载的没有问题,便没有前往支援,结果,庾亮悲剧了。
  公元339年9月,晋军全线失利,猛将石闵率本部兵马在沔南战胜了晋兵,斩将数名。夔安、李农的部队亦在沔水左右战胜了阻挡的晋兵,斩郑豹等五位将军。
  赵军在沔水一带的全面胜利,使得庾亮将士兵都集中在了这一带,而完全忽略了邾城的防守。因此,五将之一的张貉趁机率本部兵马和那两万军队会师,然后对邾城展开了疯狂的攻势。
  最开始的时候,毛宝和樊峻对赵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未曾放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军在赵军的猛攻下死伤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六千之数,而东晋驻防在邾城的士兵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万,所以二将认为必败,遂弃邾城南逃,最终还悲催地死在了长江之中。因此,邾城亦陷入了后赵之手,晋军全面落败。
  最开始的时候,后赵的战略目标就是声东击西,攻略邾城。可夔安万万没有想到,晋军的战斗力会如此低劣,因此在完成战略目标以后继续南进,兵锋直指江夏。
  庾亮见状,赶紧将大批量的部队都集中在石城以拒赵军,并下达死命令,哪怕是拼了性命,也绝对不能让赵军再进一步。晋军因此士气大盛,拼死之心甚浓。
  数日以后,夔安包围了石城,并对此城展开凶猛的攻势。结果,数次攻略无尺寸之功,大军损失不小,士气也有所下降。再加上石虎派给自己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夔安也就没有再行纠结,继而率军北撤,并在北撤的途中捎带脚掳掠了汉水以东的地区,挟持民众七千多户而还。
  本次作战,赵军虽最终退却,但东晋损失却极为惨重,不说邾城这个北伐据点被端,沔水一带也是被掠甚重,十户九空。庾亮因此暴病,从此更是丧失了北伐的锐气。
  188
  3.5过渡
  公元339年9月,成汉国主李寿突染重病,看似命不久矣。朝中大臣们因此劝李寿早立太子,而太子的人选还必须是一个叫李晋的人。那么这个李晋是谁呢?史书没有记载,也不知道是谁的儿子,路人一般的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人年龄已经不小了,并且在成汉国内也有一定的贤名,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是李寿的血脉!因此,李寿坚决否定了这件事,还杀掉了提议让李晋作为储君的人。
  同年11月,前凉之主张骏的身体机能已越发退化,认为自己没有几年的活头,便将很多政务、军务都提前分配给了嫡子,也就是储君张重华,张重华因此能够在张骏的保护下累积相当的经验和力量。
  同月,成汉李寿遣部将李奕兵出巴东,并击败了当地守将,夺回了之前被东晋夺取的巴东地区。
  公元340年正月,庾亮在懊恼与悔恨中郁郁而终,晋成帝遂命其弟庾翼为安西将军,代替庾亮之位,督管多州军政要务。
  时,大多朝臣都认为庾翼年轻,不能继承庾亮的衣钵,只有晋成帝依然相信庾翼,对其委以重任。
  庾翼呢?并没有让晋成帝失望。
  自庾翼为安西将军以后,能够竭尽心力地治军从政,所以多州军、政要务都非常的严明,只短短几年时间,地方官府和各州百姓便资用充实,所以朝臣们皆改变他们初始对他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更胜庾亮的贤能之臣。
  公元340年10月,石虎在北方之屯田皆为慕容皝所破,偷袭并成功占据安平的王华又被慕容恪吓得不敢冒泡,所以北伐燕国之计大挫,石虎便将目光瞄向了东晋。
  可要想彻底消灭东晋就必须越过长江才能成功,然而天之所以分南北,不就是因为那天堑一般的长江吗?石虎的北军善于陆战,有绝对的信心能在陆地上搞死晋军,可要论在长江之上决战,从小在水边生长的南军能打北军个七进七出。因此,石虎不敢贸然行动,而是遣使往成都请求和成汉共同出兵东晋,并承诺,一旦平定东晋便和李寿平分江南之地。
  (注:益州和江南是真的唇亡齿寒,因为益州身处上游,所以非常方便进攻江南,可谓占尽地利。而益州的群山险要基本都是对着北方,很难防止江南方面的袭击,所以两地失一地则全失,所以光武帝攻蜀必有一军从荆州出,晋武帝伐吴必有主力从蜀地下,基于此,想要彻底消灭东晋,成汉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
  起初,李寿非常高兴,当即便答应了石虎的建议,并多造船舰,积累军粮,准备东下出击。可就在成汉聚集了七万大军,准备顺流而下之时,李寿之谋臣解思明却突然劝谏道:“我大成国小力弱,虽占上游,但距吴、会(建康)甚远,再加上战线拉得太长,结果恐怕并不是那么乐观。”
  李寿早已没有最开始那种一脚踏平东晋的狂热想法,心情逐渐趋于冷静,所以解思明这话说完以后,李寿陷入了久久的沉静,然后竟暂停了行军,并召开临时廷议,就到底应不应该讨伐东晋做出商议。
  时,朝臣皆认为后赵乃豺狼之辈,只有和东晋联合在一起才能挡住他的寇掠,反过来,一旦和后赵一起灭了东晋,那么成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彻底成为后赵的奴隶,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李寿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停止了向东进击的行动,文武百官和全体士卒因此高呼万岁,其声震山野。由此也能看出,成汉的老百姓们是多么不希望进行这场战争。而石虎呢?他的南征行动也因此宣告破产。
  公元341年2月,因为慕容皝成功阻挡了石虎的侵攻,使得东晋朝廷大喜,晋成帝于是遣使往前燕盛赞慕容皝之贤明,并给了他一定的赏赐,慕容皝则顺杆往上爬,遣刘翔为使往建康,请求朝廷能赏给自己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并赐燕王之合法印玺(鲜卑几乎所有的部落对待汉人都是极其友好的,他们崇拜汉人的技术,崇拜汉人的文化,甚至自己都想成为汉人,所以这些鲜卑部落都想入主中原,又不想没有口实,那么一个合法的身份和地位就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南下的方法。而慕容皝的燕王又是自封的,所以东晋的授命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最开始的时候,东晋朝廷因为害怕前燕有了合法的身份地位以后会进一步南下扩张地盘,所以没有答应刘翔的请求。(慕容皝手下那几个大S太过恐怖,当时整个天下就没几个不怕前燕的,甚至包括天不怕地不怕的后赵石虎)刘翔则在建康停留数个月之久。这期间,刘翔舌战群儒(一千多字的论战,略……),以其锐利的言辞挫败了江东各个大儒。可哪怕是这样,东晋朝廷依然不肯赏赐慕容皝燕王之印玺,也不和你刘翔再唠了,摆明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不赏你,你能怎么滴。
  刘翔一看东晋朝廷耍起了流氓,也不和你整没营养的,便修书一封往棘城,告诉慕容皝,让他玩儿硬的,让他给东晋朝廷,尤其是庾冰、庾翼两兄弟施压。
  收到信后,慕容皝当即修书往建康,其话风极具侵略性,明里暗里都在警告朝廷,如果不封我为燕王,那你就等着独自面对后赵的兵锋吧。
  同时,他还在信中大肆诽谤庾氏,说整个庾氏都有篡逆之心,他们现在的权利已经非常大了,如果继续纵容下去的话,国家早晚都会被这种外姓所夺取。
  这强烈的态度把庾冰、庾翼吓到了,他们不想再和慕容皝这种疯子有什么交集,于是就劝晋成帝,干脆给他燕王之位得了。而晋成帝呢?也不想燕国和赵国停战,便答应了慕容皝的请求。你不是想要赏赐吗?行呀,朕给你个够!于是封慕容皝为大将军、河北大督、幽州牧、大单于、燕王。
  河北大督,幽~州~牧~~,这可都是石虎的核心地盘呀,晋成帝的小心思已不言自明。慕容皝也懂晋成帝的心思,可他无所谓,他想南下,他想在中原这个天堂一样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政权。那么,石虎这个巨大的拦路虎就必须滚犊子,他和石虎之间早晚会有一人灭亡。因此,晋成帝此举也正中慕容皝之下怀。
  刘翔顺利完成了慕容皝交给他的任务,所以回到棘城以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慕容皝亲自设宴招待了他,并在席间询问道:“先生这次去大晋好长时间,不知对现在的大晋有什么评价。”
  刘翔冷笑道:“天下大乱已近四十年,大晋实际上的宗庙社稷早就成为虚无,此时,正是应该君臣同心,用生命匡扶社稷之时,可大晋的那些所谓的士人、君子根本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整日于江沱游玩,尽情纵欲,以奢侈靡乱为荣,以桀傲怪诞为贤,真正忠诚耿直的言论根本传不到国君的耳中去,真正具有才能的人根本无法走入大晋的政治中枢。因此,大晋将会越来越弱,不会再对大王形成什么威胁。”
  慕容皝:“……”。
  189
  3.6晋成帝之死
  公元341年3月,为了吸引北方人口往南迁徙,强己弱彼,晋成帝令白籍之民的待遇和黄籍一般,皆享受大晋普通百姓的待遇,不再区别对待。(注:白籍为外国而来的流民,黄籍为大晋本土居民)
  因此,大量不知品种的北方流民进入江南和晋民杂居。
  公元341年10月,匈奴部大刘虎率本部兵马进犯鲜卑,大量掠夺鲜卑的人口和财物。(刘虎,本姓赫连,原名赫连虎,是匈奴铁弗部的部大,铁弗部,虽然名义上是匈奴部众的一支,但却不受待见,因为此部居民血统混杂,共有匈奴、汉、乌桓、鲜卑四族血统,所以亦有‘杂胡’之称,不入匈奴正宗,凡大型战事也没有他们的机会,所以这一部人马得以保全,在前赵灭亡以后得以重回塞外,寻找‘重生’的机会,而这一‘重生’,就‘重生’到了拓跋什翼健的大刀之下)
  本次,刘虎抢夺的区域范围便在代国的领土之内。拓跋什翼健大怒,亲率精锐前往迎击。
  结果,刘虎被拓跋什翼健大败,损兵折将极其严重(过程未载)。而且这次拓跋什翼健是动了真火,还要趁此时机为自己立威,所以针对铁弗部的军事打击特别凶猛,哪怕是刘虎撤退了,拓跋什翼健也要往死里追,往死里打,完全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态势。
  刘虎被这接连不断的疯狂压迫压得生不如死,终是没抗住压力,硬生生被拓跋什翼健“压”出了重病,继而郁郁而终。
  刘虎死后,其子刘务继承了部大之位。就好像他的姓名一样,这个刘务特别的识时务,他知道铁弗部根本不是代国的对手,因此在继位以后便向拓跋什翼健投降称藩,并保证永世服从于代国,绝不会再起什么歪心思,而拓跋什翼健已经完成了自己立威的目的,也不再穷追猛打,便答应了刘务的请求,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封其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再看成汉方面。
  话说那李寿刚刚夺取成汉皇位之时,他能够像李雄一样宽厚仁慈地对待本国国民。可自从之前后赵遣使往成汉以后李寿就变了味道。为什么呢?成汉和后赵最后不是没有合作吗?
  原来,两方虽然没有合作,但从那时候开始,李寿便不停地派出使者出使后赵,意图拉后赵为外援,在东晋攻击他的时候能够牵制东晋,不至于被其灭亡。
  那些派出去的使者也确实完成了李寿交给他们的任务,使成汉成功和后赵拉近了距离。可一是李寿嘴欠好问,二是那些使者嘚瑟好说,结果就将石虎在邺城盖得皇宫多么多么漂亮,石虎靠杀伐立威多么多么威风全都给抖了出来了。
  半辈子仁厚的李寿好像瞬间打了鸡血,好像封存于内心中的小恶魔全面解封,又好像桀、纣、二世、孙皓集体上身。总之,打从这以后,李寿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这货强征成汉全国,凡是家中有超过三个男丁的,必须派一个来给他修建皇宫、制造器玩。如果有敢不出男丁的,杀!
  这货开始在后宫中肆无忌惮,每天玩儿的川妹子多不胜数,凡是有敢对其行劝谏之言的,杀!
  这货还增加了百姓的赋税,并且是那种成倍的增长,只为了让自己的皇宫更漂亮一些,旦凡有不交的,杀!
  总之,在李寿的祸害下,百姓疲惫不堪,哀嚎之声响彻成汉的大街小巷,甚至士兵和大臣们都开始憎恨李寿,憎恨这个氐人所建立的国家。
  因此,成汉国内时常会发生暴乱,官军也不愿意去围剿,使得成汉军事、农业、经济开始直线下滑。而这时候的成汉,也距离灭亡不远了。
  那么成汉现在已经成了这副样子,东晋是不是就能出兵攻击了呢?
  按理说呢,机会到了,是可以出击了,可不巧的是,东晋这边也遇到了大问题,暂时没有时间搭理西南的成汉。
  公元342年5月,年仅18岁,本来身体很是建康的晋成帝突然生得怪病,这病非常尿性,极速摧毁了晋成帝各项身体机能,所以到6月5日之时,晋成帝已经瘦成了骷髅,是个人都能看出他离死不远矣。
  当时,整个晋朝基本都被庾氏所把持,庾冰主内,庾翼主外,所以当庾冰见晋成帝的死相以后便立即劝晋成帝不要立自己的孩子,而是立琅邪王司马岳(晋成帝司马衍的同母兄弟)为天下之储。
  为什么呢?
  表面上看是晋成帝当时的年龄只有18,所以他的孩子们还都在襁褓之中,无法治理国家。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庾氏兄弟掌权已经很久了,怕皇帝换代之后和新任皇帝之间的血亲越加疏远,所以才忽悠晋成帝立自己的弟弟为新任晋皇。
  晋成帝认为也是这个道理,便答应了庾冰的请求,立琅邪王司马岳为新任储君。
  公元342年6月8日,年仅18岁的晋成帝去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晋成帝司马衍在5岁的时候便继承了东晋皇帝的位置。起初,这个孩子没有执政能力,需要在朝中大臣的尽心辅佐之下才能勉强学习国政。可他长大以后,却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皇帝。
  晋成帝每天都会亲自处理公文,在青春期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能够遏制住心中的欲望,专心处理国政。如果他能再多活个几十年,历史的轨迹大概会有所偏离吧。只可惜,英年早逝。
  晋成帝死去以后,其弟司马岳顺利继承了晋皇之位,是为晋康帝,而他刚刚一即位便将朝中的大权分别分配给了庾冰和何充(何充,字次道,今安徽霍山人,晋朝重臣,有能力,有节操,为晋朝忠心耿耿,属于A级辅政大臣),很明显是分庾氏之权。
  这还不算,晋康帝还封何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扬二州军事、兼领徐州刺史并坐镇京口,算是以何充来分庾氏之军、政大权吧。
  庾冰,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90
  3.7平定高句丽(上)
  公元342年10月,燕王慕容皝正式迁都龙城,越发靠近宇文鲜卑,很明显有要和宇文鲜卑决一生死的意思。
  慕容翰见慕容皝之举动便判断出了他的意图,可慕容翰认为现在并不是消灭宇文鲜卑的最好时机,因此找到慕容皝谏曰:“宇文部强盛日久,屡次袭击我国,是我们最大的忧患。而如今这个宇文逸豆归,他是靠篡权才上来的当权者,并不能得到宇文部民的认同,所以民心不在。同时,宇文逸豆归的能力非常平庸,眼光也非常差劲,因此他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能打的,他手中的士兵更都是一群白吃干饭的人,根本没有半点儿战斗力。可哪怕是这样,难道现在就是进攻他们的最好时机吗?并不是!纵观整个辽东,能够给我们带来威胁的也就只有宇文部和高句丽。现在三方,我方最强,所以高句丽和宇文部就形成了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那么,一旦我们攻击宇文部,高句丽就必定会从后方对我国发动突袭。慕容恪虽然勇猛果敢,但如果高句丽出全国之军来袭,就慕容恪现在手中的兵力,能够挡得住吗?因此,应该先行消灭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心腹之患以后再灭宇文部!”
  话毕,慕容皝沉思良久,然后道:“可问题是高句丽多山多河,国民又擅长游击作战,想要消灭高句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如果宇文逸豆归对我发动攻击,恐怕我龙城危矣。”
  慕容皝的思虑还是有道理的,因为谁都不敢保证在出击高句丽的时候宇文部不会偷袭龙城,可慕容翰却极其坚定地道:“呵,您太夸奖他们了。就臣所观,宇文氏现在的那帮人没有一个是能干大事的,他们心胸狭隘,眼界更是一条巷子都容不下,都是一群只会守成的老家伙,别说宇文逸豆归也是那样的人,便是他想攻伐作战,提议也绝对不会被那群老家伙支持。因此,我可以保证,我大军往攻高句丽,宇文部一定不会趁机偷袭我方后背!而等高句丽被我燕军彻底消灭以后,宇文部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还能撑到几时?”
  磅!说到这,慕容翰狠狠将手砸在面前地图的河北地区,然后凶狠地道:“等这两个国家都被我们平定以后,便可尽得东海之利,到时国富兵强,便可横扫河北,进而图霸中原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哥哥,慕容皝还是了解的。他既是自己少时的梦魇,又是自己最为崇拜的十全完美男,只要是他确定的,在慕容皝的印象中,还从来没有说错的时候。因此,慕容皝选择相信慕容翰,准备兵出高句丽,完全消灭这身后的大患。
  当时,通往高句丽的道路一共有两条,分别是南道和北道,其中北道宽松好走,易于大军做长途行军,所以当时的将领们全都建议慕容皝走北道攻高句丽。只有慕容翰不赞成,并劝谏道:“南道不但道路狭窄,还多有险要,其艰险程度是北道的数倍,可越是这样,高句丽王越会在北道布置重兵,到那时,高句丽军占据北道险要,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们再想完成战略目标就难了。不如遣少数士兵走北道,并多致旌旗,给人一种十余万大军的感觉,可主力大军却悄悄走南道袭击高句丽。如此,敌军必不设防,丸都便可一举而下!”
  慕容翰虽然曾经潜逃国外,但他的能力是整个燕国都承认的,因此慕容翰只一句话下来,满场的将军就全都闭嘴了。
  慕容皝见此,便行慕容翰声北击南之计,往高句丽进军了。可谁都没有发现,就在大家都散去之时,慕容皝却看着慕容翰的背影久久不能离去,眼神中遍布着复杂的神情。
  公元342年11月,燕王慕容皝亲率燕国之精锐四万人走南道向高句丽进军,并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先锋,负责一切硬仗。
  同时,慕容皝还另外派长史王㝢(王㝢,史料记载很少,不知种别,但在前燕有相当的作战经验,可上A级悍将,可惜这时候的前燕神将扎堆,这等在中原任何一国都能成为香饽饽的存在在燕国就不怎么太受待见了)率多置旌旗的一万五千正规军从北道向高句丽挺进。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高句丽王——高钊的耳中。对于强大无比的前燕,高钊不敢有半点儿松懈,赶紧令高句丽最强统帅,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高武率主力军团前往北道严防死守。至于自己,则率还剩下的一些士兵防守南道,以防万一。
  结果,这万一还真就来了。
  数日以后,慕容翰的先锋部队抵达战场。这狠人见高句丽军以后二话不说,直接挥刀便上。于是,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搏杀战。
  高句丽,夫余国之分支(并非某些国家的先祖,它们不过是硬往上靠罢了),从最开始的小型部落一点一点发展成了东北最强大的几个族群之一,其国民好勇斗狠成性,有帅不死我不撤的光荣传统,更擅山地游击作战,战斗力极强,所以哪怕高钊带领的并不是高句丽的绝对主力,他们也能舍生忘死地抵抗巅峰时期的燕国,他们也能抵抗让人望而生畏的慕容翰。
  就这样,在刀兵四起,喊声震天的战场上,这些瞪着血红双眼的高句丽人硬是顶着慕容翰的猛攻拼死力抗,不退半步。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当时的战场已经是鲜血为毯,死尸铺路,高钊的防御线更是被打得千疮百孔,可可怕的高句丽人依然坚挺着不肯后退半步。而这时,慕容皝的主力部队也进入了战场,他见这些高句丽人如此拼命,也是惊得够呛,又见百战百胜的慕容翰久久无法突破高句丽人的防守,便令主力军团亦对高句丽发动攻击。可就是这样,燕军依然无法突破高句丽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这使得慕容皝眉头紧皱,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注:本次从南道攻击高句丽,燕军就是要打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进而迅速占据丸都,然后前后夹击灭掉北道的高句丽军,进而全吞高句丽之国民。可一旦速度慢了,极擅山、林、沼泽游击作战的高句丽人就会闻风逃进山川丛林。到那时,就是占据了丸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西汉时,汉人的武力已经到达了全世界的巅峰,可就是那样,他们也不愿轻易远征高句丽,因为这些山林中的霸主实在是太让人头疼。只要在山地中,所谓的大军在他们眼中和几万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191
  平定高句丽(下)
  见慕容皝满面愁容,其身旁的鲜于亮(鲜于亮,今河北涿县人,A-级猛将,本为后赵将领,可却在与燕军交战之时被燕军擒获。当时,已经落单的鲜于亮不畏燕军,主动求死,慕容皝怜其忠勇,便将其劝降,并留在身边作为亲身侍卫,信任有加,鲜于亮被慕容皝的信任所感动,因此发誓效忠前燕)主动站出来道:“我以俘虏的身份受大王以国士之礼待之,此大恩不能不报,高句丽防守虽然森严,可并非不能破之!我愿率麾下卫队前去突破,到时只需大王伺机而动便可!”
  未等慕容皝再说什么,那鲜于亮便率十余名生死兄弟直奔高句丽的防御线而去!
  鲜于亮与这十余名生死兄弟皆为前燕之勇士,每个人都是前燕最精锐的极重装骑兵,所以不惧远程火力,顶着如雨一般的箭矢便冲进了高句丽的防线之中。
  极重装骑兵,为冷兵器时代的近战武力之最,那就是现在的装甲车,坦克车,根本不是几个人就能挡住的。因此,这十多个人就这样冲进了高句丽的防御大阵之中,导致防御大阵一处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这混乱非常非常短暂,就好像在沸腾的油锅中滴一滴水。可这些高句丽军的对手是谁?是慕容翰!这个可怕的男人,他的战场嗅觉极其灵敏,能将一处极小的破绽无限放大。因此,这个看似很小的破绽在慕容翰的眼里就成为了可以迅速致胜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迅速令全军将力量集中在一点,对高句丽的防线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此处因鲜于亮舍生忘死的突击而陷入了短暂的混乱,结果还没等恢复过来,慕容翰便率兵杀了过来。此阵脚遂被完全破去,慕容翰之前锋部队得以彻底冲入高句丽军的腹地之中。
  慕容皝见此,猖狂一笑,亦挥下令旗,命全军对高句丽军发动总攻击。一时之间,杀声震天,整个高句丽的防线全盘崩溃,高钊见再无胜机,便只能率残部退回丸都,并紧急下令,命丸都的百姓抛弃家资,赶紧藏入山林之中。
  做完这一切以后,高钊也不敢久留,赶紧携残部躲入山林之中。
  可就在高钊刚走几个时辰以后,慕容翰便率军进入了丸都城中。他见城中空无一人,有些人家甚至火还没有熄灭,断定这些百姓刚走不久,便立即率骑兵往距离丸都最大、最险的山林附近追去。
  果然,在追击的过程中,慕容翰追上了成群结队的高句丽人,这些高句丽人见燕军前来,无一不四散奔逃,高句丽王高钊更是吓得抛弃了老娘和妻子,只率部分轻骑逃入了山林之中。
  最终,慕容翰擒下了一些高句丽百姓和高钊的老娘、妻子便打道回丸都了,因为这时候的高钊已经进入了山林,而强如慕容翰也不敢轻易和高句丽人在山林之中作战,哪怕这时候的高钊只剩下残兵。
  回到丸都以后,慕容翰将现在的战况禀报了慕容皝。可慕容皝的脸上却没有半分笑容。为什么?
  第一,高钊已经逃进了山林。
  第二,王㝢那一万五千正规军在北道受到了高句丽军的顽强阻击,已经连败了好几场。因此这支高句丽的主力部队可走、可守、可牵制。慕容皝也就无法占据绝对的主动了。
  所以,这位君王决定不再以灭亡高句丽为战略目标,而是遣使往山中通告高钊,让他主动投降自己,并发誓永远向自己臣服,这样,他慕容皝就承诺退兵回燕,不再来攻击高句丽。
  呵,高句丽人怕你这个?只要他们的王躲进了山林之中,他们就谁也不怕,哪怕你前燕来再多的人,他们都敢和你杠!基于此,高钊根本没搭理慕容皝,要干就干,要走就走,咱废话少说。
  慕容皝只能准备撤退,且每天脸都是却黑却黑。可就在慕容皝打算“无功而返”的时候,其谋士韩寿却道:“高句丽的君王已经逃至山林之中,他们的百姓也已经逃到各处山川险要,待我方大军离去,他们势必还会集中在一起,攻陷丸都等失地,到那时,他们依然会在我大燕后方形成祸患,始终牵制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所以,高句丽这地方是不能屯兵留守的,要撤只能全撤。可……”
  慕容皝:“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我大燕有很多事没有做,哪里有时间和他们在这山川沼泽中耗着?”
  韩寿:“微臣这倒有一个办法,可保大王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就是有点儿损,恐怕会有损大王的贤名啊。”
  慕容皝:“你说说看”。
  韩寿:“高句丽人最重死人,祭拜年年都有,贡品月月不断,其王室更甚,简直将死去的先王当做仙王来对待,认为整个国家都被先王的魂魄所保佑,是绝不能被侮辱的。因此,大王可将高句丽之前国王的坟墓给掘开,将其棺材好好保养,完整地运回龙城。到那时,高钊必会投降于我们,高句丽这个身后的大患也就能暂时解除了。”
  说实话,掘人家祖坟,这计谋确实不咋地,太损了点儿,可慕容皝急于平灭宇文鲜卑,完成自己的抱负,所以损一点儿也就无所谓了,遂于当天掘高钊之祖坟,并全掠高句丽之资源、全毁高句丽之宫殿,掠五万多男女民众而走。
  而事情果然如韩寿所料,慕容皝回到龙城没过多长时间,高钊便遣其兄弟携无数金银珠宝前来投降。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高钊的这个兄弟还自愿在龙城为人质,并发誓永不叛变,只求慕容皝能将高句丽先王的尸体和他的母亲还给高句丽。
  慕容皝答应了高钊的请求,接受了他的投降。不过,他只是将高钊父亲的遗体还给了他,并没有将他的母亲也送回高句丽,其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就是用他的母亲来充当人质。
  至此,高句丽臣服于前燕,起码在短期之内再不是前燕的后顾之忧。
  192
  3.8此时后赵
  公元342年12月,东晋康帝立妃子褚氏为皇后,并大力培养褚氏外戚以分庾氏之权,让东晋有更多的人分掌权力,不至于一家独大。这其中,褚皇后的父亲褚裒(pou二声)得到了格外的关照,分得的权利是最大的。可褚裒认为,现在这个世道,只有手中有兵、有地盘才是王道,至于什么权倾朝野,那只不过是一个表象,没有半分实质。而入京和庾氏夺权,那更是死路一条,没有丁点儿胜算。因此,褚裒说什么都不肯入京当权,只要求在外为东晋守护边疆。
  晋康帝无奈,只得封褚裒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地方。
  再看现在的后赵。
  这些年来,赵王石虎穷兵黩武,征战不断,不但在洛阳、长安修建豪华宫室,还修建了四十多所观台,前后参与劳动的劳役共计四十余万。
  这时间,凡事都是上行下效的,上面石虎如此破败腐朽,下面的官员当然也都争相效仿。所以当时的后赵上到朝中大臣,下到地方官员,他们都拼了命地诈取私利,百姓在他们眼中连个屁都不如。所以,N多百姓失去家业,更有连饭都吃不起的铤而走险,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石虎呢?对待这些造反的百姓从来都只有一个字,杀!并且是连带他们的亲族,但凡族内有一个人造反,那么他们全族都会被残忍地宰杀。因此,后赵的百姓整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畏于石虎之淫威,敢怒而不敢言。
  石虎喜欢打猎,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经常早晨出去打猎,直到夜晚才回来,至于朝中大事,他一概不管,只要军事、人事和赏罚大权他握在手中就好。其麾下谋臣劝谏说:“陛下轻视权力核心,总是游离于危险之地,倘若突然有危险发生,试问陛下如何应对?陛下死后,这天下又该如何?近些年来,陛下征发徭役不分时节,经常在农耕时节让百姓们修建皇宫观台,我赵国因此疲惫,粮产不足。百姓们更是泣于荒野,对我大赵心生怨恨。如果长此以往的话,我怕……额~~,恐怕会对陛下的贤名造成损伤。”
  听了这谋士的话,石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赏赐了他很多的财宝,并重重地表扬了一番。可这之后,石虎依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但没有减少徭役,还更增加了徭役的数量,使得后赵的百姓越发贫苦。不过这只是外在的,在石虎的治理下,内里的事情也开始越发“复杂”。
  之前,因为石虎宠爱石宣、石韬而冷落了太子石邃,使得石邃铤而走险,走上了反叛的道路。最终,石邃身死,石宣上位。可石虎就好像一个政治白痴,他没有发现自己的过错,甚至认为这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依然如旧。
  这之后的数年里,石虎又开始冷落石宣而宠爱石韬。总之就是,谁当太子他冷落谁,根本不给一点儿好脸子看。石宣因此憎恨石韬,更忌惮石韬。当时,石宣手下有一些谋士看出了石宣的懊恼。为了讨好石宣,他们特意针对于此献了一条损人不利己的策略。那就是削减各个诸侯王的兵力,将多余的士兵全都集中在东宫这边。
  说实话,这计谋实在是太蠢了,笨想想,现在皇帝还没死呢,你当太子的就他X开始往自己的东宫狂增士兵,你是想干什么?想弄死老子吗?
  石宣呢?和他老子一样不具备基本的政治头脑,竟然就这么信了。于是,这货让手下谋士上奏章道:“大晋之亡,亡于诸侯分权,中央权力无法集中,现在,诸位王子侯爷兵多权重,这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应该将他们的士兵限制在二百以内,至于多出的编制,则全部配给东宫,以增太子之权柄,省的内部不安。”
  此奏章上去以后,石韬等一众王子都开心极了,因为他们都从奏章之中看出了石宣的野心,认为石虎也一定能够看出来,进而废掉石宣,让自己上位。可让人崩溃的是,石虎好像没有看出其中的意味,当即便批准了此奏章,让东宫之石宣力量大增,兵力直往十万而奔。于是,各位王公皆憎石宣,他们之间的矛盾、隔阂也越来越深,再无调和之可能。
  同月,青州地方官府上报石虎,说济南平陵城北的石雕老虎在一夜间便被神奇移动到城的东南,并且沿途有一千多只狼狐的足迹,已经踩出了小路。石虎因此大喜,在朝廷上哈哈大笑地道:“所谓石雕老虎就是朕了,自西北迁徙到东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是老天想要让朕荡平晋朝彻底统一天下了!朕又岂能不尊天命?啊?哈哈哈哈哈……”
  话毕,群臣道喜,一百零七文武上《皇德颂》以溜须拍马。如此,便更加助长了石虎的气焰,于是他下令,命全国强征兵丁,石虎要组成一支超级庞大的部队消灭东晋。
  可近些年来,石虎一顿败坏,后赵的国库都已经要被祸害空了,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部队运转。那怎么办呢?没关系,“聪明”的石虎从来都不缺办法。
  为了能凑足军需,石虎特意向天下发布诏书,宣布凡是被征调的士卒,每五人都要出车一辆,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有不备者直接斩首。这也就是说,这些男丁不但要上战场冲锋陷阵,一切军需物资还要他们自己出。于是,民间各家各户争相凑钱,有的家庭不能凑足,只能卖掉子女以供军需。可就是这样,他们依然无法满足石虎那“血盆大口”。没有活路的百姓只能相继自杀,以致路边、树上的死尸远近相望。
  遥记得当初秦二世之所以灭亡,就是出了一个类似此等的法令(徭役干粮自备)。如今,石虎又弄出这么一个办法,是不是也要重复秦二世的路了呢?我只能说,只要他的大军出征了,那就必会重复二世之路,可问题的关键是,这次到底能不能出征。
  193
  3.9此时东晋
  说了后赵,再看东晋方面。
  自东晋康帝即位以来,连番提拔多人,使得庾氏之权逐渐被分。不过康帝的初衷并不是要消灭庾氏,而是要将权利平均分出去,以免一家独大,皇帝成为傀儡。如今,庾氏之权已经被分出不少,晋康帝的第一步目标已经达成,为避免刺激庾氏,让其萌生反心,晋康帝乃于本月加庾冰车骑将军,又给了庾翼相当的军事扩编权。
  庾翼为人慷慨,心胸豁达,更没有想过发动武装政变,甚至晋康帝这些年来种种的分权行动也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他对晋康帝的种种举动就谈不上有多恨了,更何况晋康帝还给他一个大大的台阶,这让他有什么不满的呢?不过怎么说晋康帝在内心中还是愧对庾氏的,毕竟如果没有庾冰、庾翼两兄弟帮忙,他是不可能继承这个皇位的。而庾翼呢?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愧疚,乃上报朝廷,大力提拔一个年轻人。
  庾翼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他的眼光更是胜过他的能力。当时,整个东晋能让他看在眼里的人是少之又少,只有这个年轻人,是庾翼眼中的十全大才!是绝不能放过的千里之马。那么他又是谁呢?他便是以后东晋最为闪亮的政治明星,权倾朝野的绝顶大臣——桓温。
  桓温,今安徽怀远人(能力等级不好评价,还是各位读友以后自行判断吧),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桓温刚出生还没满周岁的时候,温峤便为这个孩子相过面。据史料所载,当时温峤看到桓温的时候便面有惊色,继而道:“这孩子骨骼惊奇,你让他哭两声我听听。”
  话毕,桓彝便掐了小桓温一把。小桓温吃痛,这便嗷嗷大哭起来。听了哭声以后,温峤更是惊叹地道:“这真是英才胚子啊!以后必定能成就大事!”
  听了温峤的话,桓彝别提有多高兴了,当时便在温峤面前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起名叫桓温。见此,温峤笑着说:“如果真要如此,我以后就要改姓喽~~~”。
  这之后,十多年过去了,桓彝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一个叫韩晃的害死,其中有一个叫江播的也参与了此事。年轻的桓温当时便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直到桓温18岁那一年,江播去世,桓温便伪装成吊丧的宾客进入了江府之中,结果其在丧礼进行之时突然暴起,将江播的三个儿子全部宰杀,算是给自己的父亲报了仇。虽然我不太理解他这个行为,不过在当时,人们都称赞桓温,说他非常孝顺。
  桓温豪爽有风采,外表非常魁梧,脸上有七星痣,他的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更有人评价说:“桓温眼睛好像紫色的宝石,头发好像浓密的猬毛向外张开(自然卷吧应该是),是孙仲谋(孙权)、晋宣王(司马懿)一类的人物。”
  再后来,桓温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娶了东晋的公主,成为了东晋的驸马,然后顺理成章地认识了庾翼。庾翼这个眼高于顶的家伙第一眼见到桓温便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所以摆宴招待。经过一番畅谈以后,更认为桓温是一个不世之材,于是面见晋成帝,力推桓温。
  晋成帝是很喜欢庾翼的,但也没将这个叫桓温的放在眼里,所以只是稍稍提拔罢了。
  直到晋康帝之时,庾翼依旧强推桓温,康帝这才因为心有愧疚的缘故开始重用了桓温。桓温因此开始活跃于东晋的政治舞台。
  再看庾翼。
  这家伙一生都以灭胡收蜀为终极目的,所以在公元343年6月遣使往前凉、前燕,和他们约定,会在一个合适的时候三方共攻后赵。
  慕容皝和张骏当时都答应了庾翼的请求,可真到了打仗的时候,他们可能配合东晋一起出击吗?这个谁都叫不准,所以东晋朝廷一众文武大多认为困难,无法实行,只有桓温、庾冰二人力挺庾翼之奏,希望朝廷能尽快合三方攻击后赵,匡扶晋室往日之荣耀。
  说心里话,对于这次北伐能否成功,晋康帝是不太确定的,但又不想刺激庾氏,所以一直支支吾吾,没有给一个准确的答复。直到本年7月,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突然宣布向东晋投降,这才改变了晋康帝的态度,便召开廷议,针对到底是否北伐展开讨论。
  可这一讨论就是好几日,甚至半个月过去了都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庾翼怕日久生变,于是先斩后奏即刻行动,他先是将靠近自己的四万精锐全部召集,然后发所统六州之兵浩浩荡荡驱兵进丹水(河南淅川西丹水附近)。
  这之后,庾翼任桓温为前锋督,率本部兵马坐镇临淮(安徽盱眙)。至于庾翼自己,则想要坐镇襄阳总统大局。可朝廷听说此事以后却大为惊慌,这怎么还没讨论出个结果你庾翼就动了呢?因此,满朝非议,都认为庾翼本次必败,晋康帝认为也是这个道理,便赶紧下令让庾翼撤回。
  为了这次北伐,庾翼已经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为了这次北伐,庾翼几乎赌上了自己的一切,好嘛,如今你司马岳说撤就撤,你让我如何去对我的士兵说?你让我如何去对我的将领说?你他X让我如何去对我一生的理想说?!
  基于以上,盛怒的庾翼硬是违背了朝廷的诏令,强向北移动到了夏口,然后再次上表朝廷,要求坐镇襄阳,继而北伐。
  朝廷感受到了庾翼的愤怒,文武百官全都闭上了嘴巴。晋康帝更不想激怒庾翼,便只能答应庾翼的要求,封庾翼为北征大督,另使庾冰都督荆、江、宁、益、梁、交、广七州兵力,坐镇武昌,以为庾翼之后援。
  同时,晋康帝还征徐州刺史何充为扬、豫、徐三州大督,配合庾翼从侧翼打击后赵。
  至是,东晋倾举国之力北伐已成定局。可就像现在的后赵一样,问题的关键是这一场惊世大战,他究竟能不能打得起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