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碧泉与书院 何日再恢弘?
文 | 成青
湖湘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重要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批又一批湖湘英杰,倡导经世致用,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而湖湘大地千年文脉的兴起与传承,绕不开的是“碧泉”和“隐山”话题,一个是湘中名泉,一个称天下隐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的相互交融,让这片土地产生了独特的魅力,令人神往。
胡安国迁居碧泉潭
为了寻觅碧泉书院遗迹,顺着省道潭花公路,我们来到了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鼎鼎有名的碧泉潭就在这里。
碧泉潭水果然澄碧如染、清澈见底,墨绿色的水草在潭中轻柔摆动,泉底冒出细小的气泡不停地往水面上钻,游动的鱼儿欢快自在,潭中泛起的涟漪一圈圈散开,看起来灵动而又富有生机。难怪当年在朝为官的胡安国流连此地不愿离去。加上离碧泉仅几公里远的隐山,自唐代以来便是有名的人文圣地,千百年来以它的神奇和秀美吸引着文人学士、名僧高道、善男信女前往观光揽胜、传佛论道、祈福朝圣,胡安国父子闲暇时常往来于隐山和碧泉。胡安国的诗《移居碧泉》中写道:“买山固是为处幽,况有名泉冽可求”,可以看出当年躲避战乱来到碧泉的胡安国,对此处的心仪与赞许。
南宋理学家胡安国是福建崇安人,本已定居在湖北荆门,为什么又要来到湘潭,选择在碧泉定居呢?据胡氏文字记载,两宋之交,荆湖动荡,胡安国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1129年)冬来到湘潭。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湖南处于洞庭之南,当时远离金人南侵,而碧泉又远处于湘潭县城西南约40公里处,这里属衡山山脉,是青山随处、绿水回环的丘陵地带,人烟稀少,加上有绝世碧泉,实为避世桃源,是隐居山泽的不二选择。而最重要的是,湘潭这一带有两个胡安国的忠实弟子:黎明与杨训。正是在两位弟子的导引下,胡氏迁居碧泉、落籍湘潭。
碧泉潭边有个亭子,名有本亭,最初为胡安国季子胡宏所建。沿着潭边石阶往上走,来到重建的有本亭,石壁上刻有胡宏所写《有本亭记》。其中这样记载了这一史实:“徜徉游行,遂至湖南,横涉清流,顾而叹曰:‘此非沧浪之水乎?何其清之甚也!源可寻而濯我缨乎?’则命门弟子问津于居人。于是傍西山之阴,逶迤而入,不及百步,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
碧泉的记载始于唐代,千余年过去了,碧泉潭水仍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里的人们。潭水溢出,水流成溪,汇入涓水,灌溉着周边的田地。当地居民介绍,碧泉潭水灌溉的水稻颗粒饱满,煮出来的米饭弥久留香。当地人们还相信着一个美丽传说,说是古有一条龙,“头在江西铁树观,尾在湖南碧泉潭”,驯服的龙福佑百姓,惠泽苍生。
碧泉书院奠定湖湘学派基础
在碧泉潭畔约100米处,有一块写有碧泉书院遗址的标示牌,沿着牌边的小路往里走,便是胡安国、胡宏父子曾经建立的文定书堂、碧泉书院遗址。门口一块南宋时期的石碑,已被严重风化,见不到字迹。
胡安国在此开设书堂,完成了他的代表性著作《春秋传》,这本书后来成为各朝科举取士的教科书。胡安国逝世后,胡宏子承父业,在书堂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建成碧泉书院。弟子纷至沓来,形成湖湘学派的早期学者群体,其中有张栻、杨大异、彪居正、吴翌、孙蒙正、赵孟、赵棠、方畴、向浯等。胡宏的得意弟子张栻、彪居正,后来成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传人,将湖湘学派的思想与学风带到了岳麓书院发扬光大。
胡安国、胡宏父子成为湖湘学派的开创者,碧泉书院便成了南宋以性本论为思想核心的理学学派——湖湘学派的发源地。碧泉遂可称湖湘学派理论创新之所,湖湘文化的兴盛之源。当时的湖湘大地,是全国读书人向往的学术圣地,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曾言:士子学人“深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受湖湘文脉的影响,后世湖南人才辈出,群星闪耀。
碧泉书院在元代曾一度恢复。清顺治十八年,曾任江西玉山知县的碧泉人唐世征撰有《文定公碧泉书院记》。清朝复建的书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碧泉书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三栋民居。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书院留下的残垣,从古老的基石和残壁,依稀可以推测当时碧泉书院的规模,感受湖湘学子在此求学的意气风华,也不由心生感叹。湖湘学派的发祥地,湖湘文化兴盛之源头,何以至今荒凉至此,几乎被世人遗忘?
湖湘文脉的千年赓续
“碧泉书院是湖湘文化兴起的源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因为没有坚持办学逐渐落寂,薪火不传,实在令人扼腕!”现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院长的陈代湘曾说。
好在大量的史料记载有力证明了碧泉作为湖湘学派源头的重要性。近年来,众多学者和专家呼吁碧泉书院在旧址重建。2018年,湘潭大学在原有哲学系、历史系基础上,组建了碧泉书院,着眼于学术形态上的传承和创新。以这种校地合作的方式重塑碧泉书院,也算是对千年湖湘文脉发展的赓续。
陈代湘建议将碧泉书院打造成湘潭文化的“新地标”,他说:“在国学复兴的时代浪潮下,碧泉书院的重建,将会成为湖湘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推动湖湘文化走向新的辉煌,从而提升和增强文化自信。”
湖湘学派倡导的胸怀天下、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子弟,碧泉拥有着地方文化的瑰宝。何歌劲说:“碧泉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有独特的学术地位,我们应对湖湘学派的精神财富引起更大的重视,应该大手笔地做做文章,这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他说,湖湘文化具有思想里程碑的几个节点,包括周敦颐故居、王船山故居、曾国藩故居、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岳阳楼都已各自形成了文化景观,唯独上承濂溪文化的碧泉,至今尚未恢复。
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实践、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沃土,不断孕育着新的生命,陶冶着湖湘学子的性格与情操。湘潭市曾发布的重点文旅项目招商中,天下隐山湖湘文化源旅游区纳入计划,希望碧泉书院也早日实现复建,让湖湘子弟都可以到湖湘文脉的源头看一看,感受历史文化氛围,从而激励湖湘子弟奋发有为,谱写新篇章。(文中图片拍摄者:方阳)
编辑丨胡歆宸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