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湘潭近现代女诗人群体探源
文 | 刘安定
近现代以来,湘潭一带人才兴盛,涌现出一波又一波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包括女诗人,她们以家族为核心成群体性出现,如郭氏女诗人群、周氏女诗人群、王氏女诗人群、曾氏女诗人群,都是赫赫有名,为学界推崇。是什么原因导致湘潭出现这么多女诗人呢?
一直有人认为,这种人才群的出现是在曾国藩的湘军战胜太平天国后,普通人无需科举,直接凭军功就可以当官,经济上又因打开南京而发了洋财,有钱有地位后,便开始重视教育了,自然人才就多了。人才多了,出现点女性人才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并非全如此。晚清时代,湘潭人才出现喷发高潮,其真正的发端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元朝末年,湖广地区是红巾军与元军以及朱元璋和陈友谅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军阀混战,几乎使湘潭的人口损失殆尽。当时有记载称:“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著仅存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来。”明灭元后,为了建立新秩序,就组织移民,便有了“江西填湖广”。湘潭各族族谱中,多为明洪武年间由江西迁来,便是明证。人口流动必然引起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湘潭随着人口大幅增加、水运交通的发达而开始成为商业重镇。王闿运家族就是从江西先迁至衡阳,嘉靖年间再迁来湘潭的,他家有记载:“湘潭繁富甲天下,吾家亦极盛于此。”当时还没有太平天国战争,从这些叙述中,湘潭就可号称“湖外壮县”“天下第一壮县”了。经济的提升,使女诗人群体产生有了物质基础。
女性到了清代,也普遍开始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梁乙真在《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中说:“妇学而至清代,可谓盛极,才嫒淑女,骈萼联珠,自古妇女作家之众,无有逾于此者矣。”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湘潭女诗人群便应运而生了。
王闿运的三个姑母,王珮、王玙、王璊就是乾嘉时期的女诗人。应该还可以说,这些女诗人还影响到了王闿运这样的男诗人。王闿运妻蔡梦缇、妾莫六云、长女无非、四女王帉均能诗,儿媳杨庄,是杨度的妹妹,更是著名的女诗人。
家族中男性文人的提倡褒奖是促使闺阁诗人群成就斐然的一个因素。很多世家都把提高女性知识修养作为振兴发展家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既可将女儿培养成兰心蕙质的名媛才女而得配名士;另一方面,家庭夫妻唱和,既巩固感情,又增添乐趣。
王珮、王玙均嫁入同邑郭家,她们也是郭氏女诗人群体中的一员。王闿运说:“道光中,湘楚闺咏,莫盛于潭,潭女能诗,郭氏尤著。余姑妹适郭,郭之姻亚,皆习诗礼相酬和,一门之中,人人有集。”这个“名冠湖南的第一大女诗人家族”,主人叫郭汪璨,嘉庆进士,久居乡里,曾创立雨湖诗社,其姑郭步韫,妹郭友兰、郭佩兰,女郭漱玉、郭润玉,孙女郭秉慧、外孙女李楣、侄女王继藻等都工诗。
湘潭作为清代湖湘地区的文化中心,一直都是文人结社的主要聚集中心。结社也离不开女性,诗社对女性自然会有影响。郭汪璨的雨湖诗社影响不仅仅在郭家,而是整个湘潭地区。
郭汪璨媳周氏与左宗棠夫人周诒端是堂姐妹。方上周氏有名冠湖南的第二大女诗人群体。左宗棠岳母王慈云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她长女周诒端、次女周诒蘩,侄女周挈、周诒静、周雅宜,孙女周翼杶、周翼枃、外孙女左孝瑸、左孝瑜、左孝琪、左孝琳,侄孙女周石禄,曾孙辈周马缦卿、周大葵、玄孙辈周陈淑贞都有诗传世。
另外,还有一个湘乡曾氏群体,也就是曾国藩家族中的女诗人们,曾国藩媳郭筠,女曾纪曜、曾纪芬,曾国荃媳刘鉴,郭筠女曾广姗,曾广钧妻唐氏、妾华金婉,曾广铨妻李氏,以及曾宝荪、曾昭燏等女性均能诗。还有曾国藩堂弟媳唐群英也可包括在这群体内。
明清以来,湖南涌现了一些著名的诗派,对诗人群体无疑推波助澜。曾国藩就是“宋诗派”的代表。明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标志着湖南第一次取得了全国诗坛领袖地位。后来又有湘潭周圣楷等人成为“公安诗派”和“竞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晚清民初,更形成了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湖湘诗派。这样的沃土,能不诞生女诗人群?
另外,出版业的发达使得湘潭的家族著述、闺秀著述特别兴盛。如方上周氏,明清两代,该族有著述者60余人,包含十多位女性。
所以,湘潭女诗人群体的存在,绝不是偶然。
编辑丨胡歆宸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