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见证“称帝”闹剧的民间“皇宫”
文 | 刘安定
读历史,谈及中国最后的皇帝,很多人可能会说是袁世凯。但在袁世凯之后,在毛主席家乡湘潭,竟然也有人登基做过“皇帝”!袁世凯只做了83天就一命呜呼,这厮做了六年才被镇压,甚至还有“后主”继位,历经两“帝”才正式亡“国”。
故事要从湘潭县排头乡一座老建筑“石家大屋”说起。
石家大屋在一个叫作“深塘窳”的地方,离隐山约六七公里,位于湘潭县排头乡大扶冲村。三面环山,面对深塘,前方田野开阔,显然取座如龙椅之势。这座大屋由高两米的围墙团团围住,围墙厚达0.8米,墙外有土壕基,遍植俗称“鸟不落”的灌木,构成防护带。围墙内古木撑天,树龄超过150年。整个院子圈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现存屋宇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有土木结构大厅小室38间,设计精美,错落有致。目前此建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标示牌上公布为建于1938年,为特色江南民居。这座院子内,通往山体处,有一个暗道,据当地人说,这是个防空洞,很深,有几里长,很大,以前曾藏有军火。普通的民居要防空洞干什么?当地的老人只知道此屋主人叫石怀珍(忠),排头人,是一位经营布匹、煤油、纸杂的商人,这屋子是他从醴陵、茶陵请来的工匠建的,门额叫“乐善堂”。解放以来,石家大屋是历届排头乡政府机关所在地,西侧是深塘窳小学,开办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今已废弃,无人居住。
深入打听,这石怀珍(忠)是什么人,真的只是一个商人吗?这么大一座院落,建于三十年代,难道没有人知道细节?没人能说明白。
得感谢莫辛先生,他经过细致的采访,调阅了各类档案,得到了翔实的资料,撰成报告文学《帝梦惊华:当代中国“称帝”闹剧》(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湘潭真的出过二位“皇帝”,这个石家大屋就是一座“皇宫”!这个“王国”的国号叫“大中华佛国”,是1947年至1953年期间在湖南、江西等地,由三期普渡组织首领石顶武为首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政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动会道门组织。
清代光绪年间,湖南水灾严重,“每日饿殍死亡相继,卧病呻吟,几乎比比皆是。”在这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年代,有个叫石振顺的大地主学起了洪秀全那一套,自称是“燃灯古佛”再世,在湘潭创立“三期普渡”教,立起佛坛,编写了《三期普渡历史大概十五章》,作为入道必读的“经书”。他宣称:如若入道,能够使人在生时免除一切灾难,死后可入天界。愚味的乡人为了消灾免难,纷纷入道。
石振顺死后,其子石怀珍继承了衣钵成为道主,自称“顶盘老祖”转世。
石怀珍有个儿子叫石顶武,大约生于1917年,他出世时,传说石家的雄鸡叫了个通宵。石怀珍死后,石顶武接替成为道主,他自称“刘先生”转世,号称“普衡法渡主”,使“三期普渡”进入全盛时期。
这个石顶武真不是等闲之辈,17岁时就参加了国民党,任国民政府湘潭县县党部、二区区党部宣传委员和直属区分部书记。参加过中统特务组织,并任中统外围组织“中国文化社湘潭分社”社长。道内有个统治机关叫“威武宫”,他是最高统帅,掌握佛印,有升、降、贬、赏“佛”职权。他制定的道规,不许任何人违反,否则即以违背天命论处。“威武宫”下设五宫,五宫之首称“坛主”,坛主可指派“经手”,经手又是掌管一个县或一个地区的头领。
石顶武在湘潭十八总原头庵建立“普渡积善堂”,该堂向国民党省部、长沙市党部、湘潭县党部和省、市、县政府备过案。为登基做准备,他对外宣称,袁世凯只当83天皇帝,是命中注定,而他当皇帝则是上天的旨意。他勾结国民政府内要员,拉拢一些军政人物,以求得国民党军队和特务两大系统的支持。他将军统特务组长、国民党军团长、湘赣鄂边区反共自卫救国军司令陈德炎拉入教内,封他为“无上王佛”,地位仅次于他本人。又指使张启方邀请国民党军政部长欧阳礼、湖南省主席赵恒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李况生、《大众报》赵紫屏以及军官欧阳杰等到长沙专程商议“三期普渡”的发展事宜。他的举动引起了赵恒惕的高度重视,赵在研讨会上当即亲笔书写“埋头苦干”赠给“三期普渡”教。石顶武还给《大公报》社长张平子送去不少银钱,张平子礼尚往来,在《大公报》刊登了颂扬“三期普渡”的文章。
经过这些运作,“三期普渡”欺骗了很多群众,组织发展得很快。势力由湘潭延伸至长沙、株洲及其他城市。石顶武在长沙、株洲分别设立了“收原宫”和“宣化宫”,重新敕封成恕、陈泰来、彭良骥、张启方、宾书编为五宫之主。他模仿古人手笔,起草“迷律”分发各宫,作为“三期普渡”的道义,广为宣传。不少迷信思想深重的群众,纷纷拿出钱财加入其道,甚至致使一些人倾家荡产。一些已经入道的所谓“原人”为了能敕封为王佛,不惜筹措数十两、甚至上百、几百两银钱参加“练水班”。石顶武迅速扩充了组织,而且还敛积了大批财产。在石顶武担任道首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其组织和道徒由过去的湘潭向湘乡、长沙、宁乡、望城、浏阳、株洲、醴陵、攸县、茶陵、湘阴、平江、益阳、衡阳、衡山、安化和江西的萍乡、万载、铜鼓等数省二十余个市县发展,道徒近三万人。其中湘潭县遍布到了全县的十七个区。仅其分支机构“演化坛”在石潭、花石、射埠、中路铺、易俗河一带便有三千余人。
1947年,石顶武宣告“大中华佛国”成立,自称是佛国的“皇帝”,正式登基。并制“黄杏佛旗”为国旗,分封左丞相王裕契,右丞相陈太来,保驾将军屈照白,军师张启方等人。同时,还组建“大中华佛国护国军”,简称“佛国军”,封陈德炎为总司令,石顶武之弟石克钧为副总司令。各县根据人数的多少,设总队、大队、中队、分队和班。兵源即“三期普渡”道徒,并确定了军旗、番号、肩章、帽徽等标志。还特别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国民党湖南驻军还派人担任了“护国军”的教官。
石顶武在自己老家扩充修缮了共有160多间房屋的“皇宫”,这就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石家大屋。“皇宫”内除“皇后”外,还有妃子3人,女工10人、男工30人,并豢养了一支皇家卫队。宫殿四周围墙耸立,院内石佛、石马、石狮左右排立,宫前院后,布有碉堡,由皇家卫队轮流站岗。一挺机枪把守大门,威风凛凛。
距皇宫100多华里的湘潭市原头庵,是石顶武坐殿称帝、接受朝拜的地方,又是他的军事指挥机关。每年的正月、五月、十二月,即石顶武的祖父、父亲和他过生日的那个月,都要于庵内举行“仙佛寿期”集会,简称“仙佛会”。届时石顶武头戴冲天皇冠,身穿镶金龙袍,坐殿称帝,接受信徒跪拜。信徒们三呼万岁,并求皇爷保平安、升佛级。每做一次“仙佛会”,石顶武可赚取上万块光洋。
然而,石“皇帝”好景并不长,1949年8月湘潭解放。石顶武仍负隅顽抗,流窜到中路铺、易俗河一带,组织“湘鄂赣边区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图谋攻打区政府,继而上山打游击,坚持武力对抗;后又潜回老家排头岭,成立假农会,妄图打入基层政权内部。1952年冬,湘潭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掀起了以取缔反动会道门、打击会道门反动头目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期镇反高潮。湘潭地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先后抽调100余名公安干警参加取缔工作。
1953年6月,为了尽快追捕石顶武到案,中共湘潭市委原政法委书记伍荫棠带队,重返石顶武的老家排头岭,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终于在离排头岭不远的原十五区白沙乡“三期普渡”大经手黄笃行家里将石顶武缉获,查获金条金砖数公斤,价值数十万元。在镇压反动组织“三期普渡”的过程中,共缴获隐藏在醴陵、浏阳、湘潭三地的长、短枪一批,手摇式发报机1台。其中从石顶武藏匿处查获手枪3支、捷克式轻机枪1挺、长枪16支,子弹2000余发;从陈德炎藏匿处查获手枪1支、手摇式发报机1台;从成恕藏匿处查获手枪2支。此外还查获皇帝玉玺一颗,冲天皇冠一顶,龙袍一件,皇后穿戴的凤冠霞帔一件,另有光洋、黄金及反动经书、扶乩批语等大量作案证据。1953年冬,在湘潭县易俗河镇召开了一万多人参加的公判处理大会,石顶武被执行枪决。当时还有大部分“三期普渡”的普通道徒,他们向政府写下了保证书,登记退道后被从轻处治。
然而,这场闹剧并没有结束。部分“三期普渡”残余分子趁机潜伏下来,伺机图谋复国。
1976年,毛主席逝世,潜伏已久的“三期普渡”残余骨干李丕瑞、李臻仁、曾广波、曾广淑、王英其、钟源仁等人,认为复国时机降临,翻出藏匿已久的《三期普渡历史大概十五章》《五公经》等书,怀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刻骨仇恨,分别从浏阳、醴陵、湘潭等地,再次串连聚集。1979年2月21日,他们打听到石顶武还有一个儿子叫石金鑫,尚在湘潭排头,随即找到他,将他奉为“后主”,秘密簇拥他至江西萍乡高坑镇老道徒杨宏梅家。钟源仁甚至还将女儿钟月香进贡给“后主”当“皇后”。杨宏梅为掩人耳目,让石金鑫、钟月香两人学打豆腐,开了豆腐店,以此为职业掩护,继续秘密发展“三期普渡”教徒。1981年10月25日,在醴陵黄沙乡清潭桥村,他们借为“后主”举行婚礼之机,开展活动,这也是“三期普渡”道徒们安排“后主”和“道徒”们见面的誓师大会。1983年10月21日,在李丕瑞家,石金鑫举行了“登基大典”。道徒们装模作样地插起黄杏佛旗,匍伏于地跪拜,分封各路道首。
不久,醴陵县公安局接到举报信,开始调查此事。萍乡市公安局、浏阳县公安局、湘潭县公安局等分头行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后主”石金鑫和他的“左丞右相”及骨干道徒全部被捕。一年后,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以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对他们提起公诉。1985年5月,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醴陵开庭审结此案,李丕瑞、李臻仁受到了法律最严厉的惩罚,石金鑫、曾广波、钟源仁等均被判处有期徒刑。至此,“大中华佛国”才彻底覆灭。
石家大屋,沉寂在排头乡下数十年,没人记起这里曾发生过的闹剧。历史的风烟,终归宁静,石家大屋是这段滑稽史的直接见证。
编辑丨胡歆宸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