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镇赵家营地名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 全文1098字 阅读约3分钟 -
(方阳 摄)

赵家营:因明朝将军在此驻屯而得名
文丨廖艳霞
花石镇龙潭村赵家营一带,为何以赵姓居多?赵家营何以得名?6月22日,我们走进了这个有着特殊历史渊源的地方。湘潭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赵家营这一地名已经沿用了600多年,因明初开国功臣南雄侯赵庸之子武略将军赵突在此驻屯而得名。
76岁的村民欧阳应昭告诉我们,一处茂密树林下,大门紧闭的两处民宅,就是赵氏宗祠所在地。他曾把那里当成儿时乐园,和同龄朋友们在里面玩耍,去观看祭祖时热闹的场面,去戏台看戏,去门口的白果树上摘果子。至于祠堂毁于何时,他已记忆模糊。我们只能在菜园旁边仅存的几块青砖中,在何歌劲老师的讲述中,感受明初功臣的遗风。
何歌劲介绍,赵庸为今安徽合肥人,其早年和兄赵仲中镇守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赵庸在战场上,总是以不怕死的精神奋勇争先。1363年,朱元璋以20万兵力,与陈友谅60万兵力在鄱阳湖大战。赵庸等人率六艘战船,深入敌军深处,奋勇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鄱阳湖之战历时40天,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为其进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庸等人后又占领武昌、庐州等地,升任中书左丞。后与李文忠攻庆阳、应昌。赵庸功劳很大,但因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则为南雄侯。此后,平定福建、广东叛乱,斩首八千余人。1391年,他与燕王朱棣北征,招降乃儿不花。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
他的儿子赵突被封为武略将军,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解甲归田,由苏州迁往潭州,定居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赵家营一带。
《中湘白龙潭赵氏七修族谱》记载: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宋太祖赵匡胤之嫡系子孙明武略将军赵突率军从苏州迁驻湘潭涓江白龙潭畔,故人称赵突驻地为赵家营。赵突爱其地山清水秀,沃野平畴,解甲归田,定居下来;并率其子孙在赵家营建有宏伟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特色的赵氏宗祠,作为供奉赵氏历代祖先神主的场所。
如今,虽然赵氏宗祠早已不复存在,赵家营村也合并到了龙潭村,但赵家营这个地名因一直是赵姓聚居之所,流传至今。

编辑丨杜博文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