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专在湘乡


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 全文2210字 阅读约7分钟 -
▲湘乡城区。

无锡国专在湘乡
文丨罡昳
辛丑季春,无锡国专建校100周年之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院校的40多位学者联合倡议恢复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创办于1921年初的无锡国专,是我国近代以来唯一的一所以国学为专科的高等学校,是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
无锡国专办学三十载,总共才招约二千余名学生,因时局动荡、辗转流徙等原因,正常毕业者不到千人,可谓孤独而小众。陈衍、冯振、钱基博等名师执教于此,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等文史大家负笈从师。时至今日,无锡国专仍为士林学界所交口称誉。学者陈平原在《中国大学十讲》一书中将其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及西南联大相提并论。
少为人知的是,无锡国专抗战期间曾有50来天在湘乡办学,这是星光灿烂的无锡国专筚路蓝缕、艰辛办学,为传承优秀文化培育人才的一个片段,也是湘乡文化的荣光。
“五四”以降,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无情冲击。晚清进士、曾任农工商部署理尚书的唐文治发出“科学之进步尚不可知,而先淘汰本国之文化,深可痛也”的诘问。在他看来,国学可以传续文明,国学可以弘扬学术,国学可以砥砺士节,国学可以重建道德。他率然由“振兴实业”转为“修道立教”,受邀执掌无锡国学专修馆(无锡国专前身)。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在湖南籍教师陈鼎忠建议下,唐文治带领无锡国专师生于11月14日晚前往长沙。国专师生从无锡出发后,途经常州、丹阳,17日午后抵镇江,19日乘英轮“德和”号溯江而上。21日晚过芜湖,22日晚过九江,至24日黎明抵汉口。在汉口休整数日后,即于29日午后渡江至武昌,换乘车辆。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一千多公里,至30日傍晚时分抵达长沙。
唐文治后来在回忆时记录了惊心动魄的情景:“余雇小艇四,与眷属、生徒,踡伏其中。道出武进、丹阳,飞鸟(按:指日军飞机)之音,照明之弹,吾民号哭流离之状,震耳、刿目、怵心。抵京口,寓大华旅社。登英公司德和轮船溯江而上,山哀浪咽,离愁万端。过芜湖夜,忽舟中人惊相语曰:铁鸟在樯上回旋矣!于是灯火尽息。数时始去。抵长沙未旬日,忽同人竞相告曰:京口之大华、英公司德和俱被炸矣,死者约二千余人。闻之惶骇。”
岂知刚抵长沙,尚未站稳脚跟,日寇对湖北、湖南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无锡国专决定再次迁校,后在南洋旧同学谭介甫帮助下,托其表姊颜畹兰女士在湘乡铜钿湾找到房屋。1937年12月19日傍晚,唐文治携全家、俞庆棠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部分师生先赴湘乡铜钿湾察探。
唐文治后来回忆:“既雇定小舟三艇:一为余夫妇及四儿妇等用;一为庆棠、诸孙女等用;一为教育院师生用。……湘乡码头有峭壁极高,适天雨泥滑,余坐藤榻扶抬,行半里余始上船,危险之至。同学陈治安扶持,送至船上,可感也。廿五日午后二时,至湘乡铜钿湾。起岸,余坐藤轿,轿身狭窄,与江南不同,且透风不稳。内子等均步行。时余疲极,形神几若相离矣。”尽管如此,唐文治依然坚持在章氏大屋为学生们上课,在农历正月初二还为学生们讲授《格物定论》。
然而,留在长沙的临时负责人叶长青教授私自向部分师生宣布学校解散,导致无锡国专西迁办学出现危机。获知消息后的唐文治立即召集师生谈话,表示学校并未作出如此决定,大家尽可安心上课,“如果这里不能留,我到何地,诸生随我到该处,我有饭吃,诸生也有饭吃。”
早先长沙时有警报,彼时衡阳迭被轰炸,伤兵集结湘乡,“而铜钿湾一带常有兵队来同借住,于静修不宜”。正当唐文治为教学寝食难安之时,其长媳俞庆棠从桂林发来书信,称广西省府主席黄旭初邀请唐文治先生率领全校师生迁往桂林,并表示将派汽车前往衡阳迎接。唐文治迫不得已决定迁往桂林。
全校师生于1938年2月17日早晨启程赶赴衡阳,途经湘潭,备尝艰险,师生渐渐散失。行至湖南株洲时,只剩下校长唐文治、教师陆景周、工友高福与学生袁步祺、沈令生、虞念祖、奚干城等数人而已。又值隆冬严寒,唐文治乃于旷野中命学生席地而坐,朗声诵起反映征夫之苦的《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一章。老夫子声泪俱下,诸生听后莫不为之动容,继而相互激励,继续前行……
1985年,历史学家周谷城缅怀唐文治先生:“于大敌入侵之际,不辞劳瘁,万里宵征,实足为时贤楷模,后学津梁。”当是对唐先生带领无锡国专西迁壮举的至高评价。
从太湖到漓江,唐文治先生率领的无锡国专师生所表现出的坚毅卓绝,实在震撼人心,究其实就是“爱国实干”精神。流亡中的无锡国专,有幸盘桓湘乡办学月余,值得援笔一记。
作者简介:
罡昳,本名袁刚毅,湖南双峰县人,湘潭大学毕业,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名人传记》《书屋》《湖南日报》等发表作品多篇,代表作有《不负医者不负师》《人鸟低飞 萧萧落红——萧红祭》等。

编辑丨杜博文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