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浒洲村“万岁茶”:一株藤的前世今生
文丨谷桔
人间四月天,是诗人笔下最美的季节。此时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湘乡市东郊乡浒洲村,更是一幅山清水秀人勤的美丽田园画卷——4月中旬,这里的200亩“万岁茶”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采摘,青翠的茶园里,采茶女又快又准地摘下一枚枚嫩芽,爽朗的笑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园子里的“万岁茶”植株和湘潭常见的茶树不同,竟长出了许多弯弯绕绕的藤蔓来,它们的叶片也不像普通茶叶那般,而是有着明显的叶缘锯齿。这茶被命名为“万岁茶”,莫非和皇帝有关?通过深入采访后发现,在以现代示范农业闻名的东郊乡,这里的“万岁茶”是这片土地与历史之间最悠久的连接。
老藤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浒洲村二组王新华家的一株名叫“显齿蛇葡萄”的老藤。
“祖祖辈辈就是这么传下来的,说是有600多年了。”跟着王新华来到他家后院,我们看到了一片像葡萄藤一样的绿藤,它们沿着支架向上攀爬的姿态,诉说着生命的张力。王新华见过的最粗壮的藤,直径足有十余公分。遗憾的是,老藤没能抵得过时间的力量。但老藤的魂早已深深扎进了土壤,孕育出一株株充满活力的新藤。
这并不是一株普通的藤,它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尤其富含植物黄酮,号称“黄酮王”,对身体大有裨益。在寻常百姓家中,它常常以“茶”的方式出现,大家较为熟悉的永顺莓茶就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4月11日,王新华84岁的母亲杨秀英摘下了藤尖上最嫩的部分,经过炒制、揉捻、晾干等环节,制成了他们家的虎年第一碗新茶。杨秀英自15岁嫁到王家就与这些藤相伴,后来她跟着公公学做藤茶,至今已经“独当一面”50多年了。她十分爱惜这些藤,每年仅限于清明至端午期间采摘,其余时间让藤自由生发。杨秀英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她从没见叶片上长过虫,这也许是因为显齿蛇葡萄的药食同源属性。
能喝上头茶,是一种格外愉快的体验。王新华抓起一把外表裹着白霜的茶放进杯子,将烧开的水浇下去,茶叶在滚水中旋转、伸展,一股清香顺着热气冲到鼻子里。一口入喉,先是感觉到一丝微苦,很快又生出浓烈的回甘,让人忍不住多喝几口。王新华说,这藤茶可以多次续杯,其茶叶始终都是脆脆的,一试果然如此。
“他家的茶就是格外好喝一些。”这时,邻居刘文斌抓走了一把茶。与王新华是同学的浒洲村村主任丁建平也说,“以前放了学最喜欢到他家来喝茶,天气越热越觉得好喝。”杨秀英笑呵呵道,家里每年会做上两三斤藤茶,大多数都用来招待客人了,对此,王家人十分乐意,但无论如何必定要留一些用于中元节祭祖。他们认为,这藤是祖先对子孙最珍贵的馈赠。
传奇
因为老藤和藤茶,王新华家在当地着实颇有名气。事实上,因为茶的“味道”,还因为一些广为流传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老藤和藤茶不只是王家的、也是整个浒洲村的家村藏珍宝。
“大家之所以叫它‘万岁茶’,传说跟明朝正德皇帝有关。”浒洲村党总支书记李带说。在民间传说中,正德皇帝下江南时来过湘乡一带,曾称赞过潭市豆腐“走尽天下路,只有潭市好豆腐”,显齿蛇葡萄藤茶亦深得他的欢心,后来更是钦点其为贡茶,也就有了“万岁茶”的美名。
丁建平又讲了湘军将领“陈百万”与显齿蛇葡萄藤的故事,说是“陈百万”喜好搜罗各地好物,曾用大帆船拉了18船宝贝回来,他也派人到王家偷过藤。王新华的父亲也是这么说的,那时正是插秧时节,老藤被连根偷走,不过似乎是因为栽种环境不适宜,他们又给还回来了。
最初,显齿蛇葡萄藤只生在王新华家,其名气不胫而走之后,吸引了众人前来采摘枝条用于移栽。如今走进浒洲村会发现,几乎每个庭院里、菜园里都种了一把显齿蛇葡萄藤,甚至有人在门前支起一个高高的拱形花架,让藤长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清明过后,大多数人家的阳台上也都会晾起一篮“万岁茶”。
自古以来,民间传说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有时也是人们对难以理解的现象赋予的美好寓意。尽管它们不一定真实存在,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一个传说的诞生,必定说明故事主角对于当地人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或象征。显齿蛇葡萄藤之于浒洲村,不正是这样吗?
2018年,浒洲村特有的显齿蛇葡萄藤迎来了新的生机。李带与几位村民一起在本村建立起显齿蛇葡萄藤种植基地,经过科学种植,茶园很快呈现出良好的长势。他们还请来专业机构检测当地显齿蛇葡萄藤的成分,发现总黄酮的含量高达39.9,因此更加确定“万岁茶”是有益于人体的。此后,村里又建成了规模化“万岁茶”生产线,完善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如今的“万岁茶”已经走出了浒洲村、走出了东郊乡,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编辑丨吕章洪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