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黎氏八骏故居。(资料图,方阳 摄)
湘潭“黎氏八骏”是如何出现的?
文丨曾明辉
具有开创意义的语言学家、音乐家、作家、矿产专家、铁道专家……这个独特的人才群体释放出来的荣光,让后人津津乐道。人们不禁思索,“黎氏八骏”是如何出现的呢?
湖湘学派的文化基因熏染
“若要溯源,‘黎氏八骏’与湖湘学派在湘潭的出现有关。”湘潭作家赵志超称,湘潭黎氏在这儿出现,加上黎氏家族祖上的黎明,与湖湘学派有着渊源关系,并使其精髓成为家族发展的文化精神支柱一直延续至今。
湘潭黎氏几百年以来,注重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展示自己平生所学,反对书生空谈误国老学究似的读书现象。这就是湘潭黎氏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
从湖湘学派的维度看,自福建人胡安国在湘潭讲学以来,就受到了湖南荆楚地域文化和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民风影响,很明显地带有荆楚地域的思维特征。因此,湖湘文化在加强个人自身修养,追求完美人格同时,力求脚踏实地地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从湖湘学派、张栻、黎明的角度论及“黎氏八骏”出现的原因,尽管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不无道理,但多少显得空泛。
黎氏家风家教影响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传世文章。”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流传下来的黎氏家族家训不少,大多与书香有关。在论及湘潭黎氏为何一门出八骏时,人们多半将目光投放在黎家的家风家教上。
“黎氏八骏”的父亲黎松庵为晚清秀才,是远近闻名的文人学士,后来辞官不做,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黎松庵为孩子们请王仲言到杉溪学校作私塾老师。王仲言是齐白石担任社长的龙山诗社成员之一,熟谙古体诗词,擅长写对联。”作家、湘潭县原文联主席陈长工称,王仲言对孩子们的影响很直观。
“黎氏八骏”所接受的知识,并非只是蒙学范畴的。在黎家的私塾学校里,开设的是中西合璧的课程,既讲授四书五经,也传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黎松庵用“新学”来教育子女,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进取精神。
“黎氏八骏”的母亲黄赓,天资聪颖、善良贤惠,是一位有自立精神的女性,在操持家务,担负着一家几十口人衣食住行的重任之余,喜欢读书,善于培养子女。黄赓的风范影响了整个黎氏家庭,儿女们互助互爱,和睦融洽。
此外,黎氏一门八骏,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十分明显。“我们兄弟姐妹都随大哥黎锦熙北上……”老八黎锦扬在95岁时,这样回忆大哥的影响。当年,黎锦熙到长沙的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读书,参加新文化运动,继而到北京,常常给弟弟妹妹寄书信。黎锦扬与黎锦明、黎锦晖都受到了黎锦熙很大的影响。
兄弟姊妹间的“帮带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来,黎锦光步入二哥黎锦晖的后尘,成为一名作曲家。他在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做了多年的经理。后来,这个歌舞团创造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潮流。
编辑丨杜博文
审核 | 翁灵娜 徐美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