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代头成“精忠报国”的大英雄,比插图更隐蔽的,还有数学;比数学更隐蔽的,还有悄悄地删除;比伪史更隐蔽的,还有饱受质疑的伪史。


月代头成“精忠报国”的大英雄,比插图更隐蔽的,还有数学;比数学更隐蔽的,还有悄悄地删除;比删除更隐蔽的,还有饱受质疑的伪史。
这是“精忠报国”典故的插画,敢问,这是岳武穆???这怎么看都有点像来自岛国的倭人吧?

月代头,为日本武士及传统日本成年男性所留之发型,大体为岛国平安时代末期兴起。
月代头将由前额侧开始至头顶部的头发全部剃光,使头皮露出呈半月形。关于使用此发型的理由有许多说法,江户时代礼制专家伊势贞丈的说法:“为了在战场上便于戴上头盔,避免闷热”较广被接受。

日本古典文学《太平记》卷五提到片冈八郎矢田彦七脱下头巾,把手指放在头侧。成山状的头发,显露出之前月代的痕迹。
镰仓时代初期的关白九条兼实的日记《玉叶》中安元2年7月8日一条:
「自件廉中,时忠卿指出首,其鬓不正,月代太见苦,面色殊损。」
可以得知平安时代末期便存在此发型。

《昆羽继圣》四部曲之一“缘起金乌”中对此有描述,包括详细说明了倭人取名的由来,当时两个典型倭人就是月代头(宋朝对应时期,倭国进入了平安时代,月代头兴起),由于不太懂中文的含义,取名时还闹了笑话。新垣和东野这些姓氏都是正宗的中国姓氏哦。
对照绘卷的结果,可以确定镰仓时代、室町时代的月代主要是在战场上使用,平时是使用总发。

进入战国时代后月代成为日常的发型,江户时代时更是成为习俗。除了公卿以外,平民与武家间都相当流行,也是元服时依照惯例要剃的发型。此风俗一直持续到明治时代的散发脱刀令颁布。
不得不说,山川异域,“审美不同”。
唐朝,倭国给唐高宗李治送了两个美人。身为“六位帝皇丸”的李治(自己是皇帝,妻子武则天是皇帝,老爹李世民是皇帝,五子孝敬皇帝李弘、七子唐中宗李显、八子唐睿宗李旦,皆为武后所生,一家六口全是皇帝)当晚准备临幸两位倭国佳人,却被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个倭国美人,不仅面色惨白、没有眉毛,且一张开嘴,尽是满嘴黑黑的牙齿。

这个审美真的与华夏相去甚远啊。
诸如此类的插画问题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然而,即便如此,仍旧长时间……

据说,河南语文老师彭帮怀从2006年至今,坚持为广大学子的教育发声,16年打了22次官司,无一胜诉。堪称揭露教材问题第一人,直面惨淡的人生。

有网友爆出2014年,那时吴勇的教材投入使用刚一年,就有老师发现数学插画的问题。

根据张捷老师财经观察的叙述,2016年他还参与了一次座谈会,当时动静也挺大,但是后来雨点就小了。








只能说牵扯利益太大,一切云山雾罩。
善良的百姓或许以为只有插画问题,可是,这种长期的活动怎么可能只对插画下手呢?
还有更隐蔽、更令人吃惊的手段。
数学是中国人从几千年不曾间断的天文观测中总结发现的,中国人历来数学好,有传统,而数学又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又是化学等其他很多学科的基础,那么,就釜底抽薪,先从数学动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娃娃抓起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
当人们把视线的焦点集中在插图的问题上时,总结出来的无非是这几点问题:
人物形象丑陋;
有些图片竟然暴露性别特征;
人物服饰出现外国元素;
图片中竟然出现岛国战机编号……
可是,这个问题似乎鲜有人意识到,——教材内容被打乱了。

原来,自家孩子数学没学好,不单单只是自身的原因……
大潮之下,竟连新华字典也不能幸免。

可是,偷偷删除一些内容,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了,除非把前后两个版本放在一起作个对比。
吉林教育出版社《新编小学生字典》18年畅销版,第499页,有对“倭”字的解释。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关于“倭”的解释被“精简”了。


比数学教材打乱内容、字典内容进行“精简删除”更隐蔽的,是伪史问题。
这是人教版的《世界历史》第一册,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科书(五四学制)。





来,咱们把1728年出自艾萨克·牛顿之手的埃及编年体历史《古代诸国修订年表》,拿出来翻翻,对照一下,你会惊异地发现两者并不相同。




按照第39页,原文翻译如下:
公元前838年,齐奥普斯(Cheops,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冠以胡夫之名)统治埃及。他为自己的墓地建造了最大的金字塔,并禁止对先王的崇拜,意图自己被崇拜。
公元前824年,塞弗伦(Cephren)统治埃及,并建造了另一座大金字塔。
公元前808年,麦色尔努斯(Mycerinus)统治那里,第三大金字塔开始建造了。他把女儿的尸体放进一只空心的公牛里,日日用气味来礼敬之。
公元前801年,麦色尔努斯之妹尼托克利斯(Nitocris),继承了其兄长的埃及王位,完成了第三个大金字塔。
公元前788年,阿赛齐斯(Asychis)统治埃及,他建造了火神庙的东面柱廊,非常华丽,和一个巨大的砖制金字塔,由莫里斯湖挖出的泥土制成。埃及分裂成几个王国。涅腓克图斯(Gnephactus)和波乔里斯(Bocchoris)先后统治上埃及;斯蒂芬纳提斯(Stephanathis)、尼塞索斯(Necepsos)和尼库斯(Nechus)在塞斯(Sais),阿赛齐斯或阿莫里斯在阿赛齐斯或汉斯(Hanes),塔策罗提斯(Tacellotis)在布巴斯特。
公元前655年,普萨米提库斯通过征服其他11位国王,成为全埃及的王,在此之前,他已经与他们一起统治了15年。他在位约39年。
公元前617年,普萨米提库斯死亡。内乔(Nechaoh)在埃及即位。
公元前585年,在利底亚战争的第六年,5月28日,泰勒斯(Thales)预言的日全食结束了米底人和利底亚人之间的战争,于是他们达成了和平,并以塞亚薛西斯之子大流士·美杜斯(Darius Medus)和阿利亚特斯之女亚琳(Ariene)的婚事为定。
……

两者对比一下,历史是不是大有不同?
人教版的古埃及历史中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实际上,埃及文字造假时,这些人对象形文字理解得很肤浅,根本没有意识到存在一个天大的漏洞。他们简单地以为,模拟创造一个形状就可以用来表达含义了,比如画只鸟就代表鸟了。
可是,象形文字是具有引申义和表意功能的。
正如诸玄识所言,象形文字所表达的,只是个别事物、零星具象或静态观感,而非系统思想、通用概念或自然规律。所以,象形文字只是文字的雏形,或是原始宗教或部落图符,而远不能被用于书写知识与文明。
深以为然。
唯有把“象形”发展至“表意”文字,或分享它的概念的其他文字,才能够系统表达思想,书写知识与文明。
这样的例子在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我”这个字。
根据《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从禾。禾,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杀字。凡我之属皆从我。古文我。五可切。注:徐锴曰“从戈者,取戈自持也。



再举一个“明”字的例子。
明字左边是“囧”,不是“日”。你肯定会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左边明明是个“日”字好么?

莫急,故事是这样的……
明字的左边原来是个“囧”字,“囧”这个字大家肯定不陌生,光是什么泰囧、人在囧途就风靡了好一阵子。

因为这个字造型奇特,人们就以貌取字,把这个字的含义引申为悲伤、尴尬、无奈,但它最初的意思却不是这样的。

如下图所示,囧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实像个圆圆的小窗,其含义也的确如此。上古时,人们大多以穴居形式居住,为了给室内通风照明,人们便在屋顶上方开一个洞,并用树枝遮挡,以此透光、透气,便逐渐形成了最早的窗户。因此,囧字的本义是光明、明亮之意。

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明”字在甲骨文中是由“囧”和“月”构成的了。
据《说文解字》记载:“朙,照也。从月,从朙。凡之屬皆从朙。由此可见,“明”是“朙”的异体字,“明”字还是个会意字,从月或囧。

不过,关于“明”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
《苟子·天论》曰:“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也就是说,在天上没有再比太阳和月亮更明亮的了。古人也正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是一个会意字,初文从日,甲骨文是左“月”右“日”组成“明”字。日月为明,故从“日”。
可是到了金文则发生了伪变,把“日”字变成了“窗户”形,月亮照在窗上即表示光明的意思,当然也是会意字。小篆则是由金文形体变来的,大致与金文同.其左也有窗户形。

到了楷书阶段,又还原到甲骨文的会意方式,用“日”和“月”组成“明”,不过日、月的位置与甲骨文相反。
不管是上述哪种说法,“明”字的本义皆有“光明”之意。后又引申为“明显”,如《苟子·正名》:“是非之形不明。”也就是说,是非的外部表现并不明显。由物之明,又可引申为人之“明智”、“英明”等,如《商君书·君臣》:“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大意是:英明的帝王治理天下,是依法而治,按功之大小行赏。
至于《管子·制分》所说的“聪耳明目”中的“明”字,那是指眼睛亮、视力好。
此外,“明”还可以通假为“盟”、“萌”、“孟”、“猛”、“望”等,它们的读音都比较相近。



其实,中文象形是先祖对周遭世界的模拟,这种模拟有形象的模拟,也有功能性、效用性的模拟,可以谓之“取类比象”。中文是拥有形、音、义三个维度,而语音文字仅有音、义两个维度。
中文之美也许只有深入了解华夏文化才能感知一二,好多优美的词汇现在已经变得鲜为人知了,但你若一听,便顿时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优雅扑面而来。
例如,阴历三月,有樱桃和春笋上市,故另有雅称“樱笋年光”。
来去自由,了无牵挂,可称“水云身”。
父母双亲,父亲叫椿庭,母亲叫萱堂,椿树长寿,萱草忘忧。春日阳光可名“春彩”。祝愿父亲身体健康,称之为“椿萱并茂”。
洗澡,古人谓之“澡雪”。想要去除内心的杂质,可以说“澡雪精神”。
初升之旭日,可称“亭瞳”。皓月隐下,名为“坠兔收光”。夸人颇有才气,可称“浮白载笔”;夸人美好,则称“昆山片玉”。
……
综上,华夏从文字诞生之时起,便在文字中注入了人的感受,简称“物感”,这是一种把内心与外界相互连接并用心去感应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便综合前人所述,提出了这套理论)。
你看,象形文字可不仅仅“象个形”而已,它是包含了引申义和表意功能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书写智识与文明的。
根据诸玄识等学者的研究,借用汉字六书,拿“日”和“月”来说,它们最初都是象形,但如果止步于此的话,那就是原始人的思维。
汉字则完成了“认知革命”——基于“象形”而升华至“表意”。例如:日+月→明→萌→盟……。
这样,就可以表达多样性、变动性或普遍性的意思(概念)。
再来看“水”,这也是象形字。但只有“表意”能在这方面突破和拓展。首先是水系词类,大约250个。《说文解字》曰:“依类象形”。《易经》曰:“类万物之情。”

进而,是动态的“水”,不受时空限制,这是象形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例如:“流、淌、游、洗、涨……。”
进而,是普遍性的“水”。例如“河”原来特指黄河,现泛指所有的与它相似的线型流动的地表水体。“江”也是如此。
进而,是普遍动态的无限开放。例如“波”,可泛指一切水体(江河湖海)的表面动态;还可以量化,例如“波涛”、“波荡”、“波轮”……;乃至延伸到“水系”之外,例如电波、光波、波谱。所以,汉字是原创的知识与科技的媒介。
进而,是抽象概念。例如“法”(法则)、“永”(永恒)、“浑”(浑然)、“洞”(洞见)、“涵”(涵盖)、“浅”(浅显)……。
……
由此可见,唯有“表意”的汉字和分享汉字概念的其他文字(包括现代西方诸文字),才胜任于书写知识与文明;相比之下,流于表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这方面则是“门外汉、小儿科”。根本无法表达高深、精微和变化的推理。
实不相瞒,莱布尼茨在与中国传教士白晋的信中,曾对古埃及、古华夏文字的相似性表示怀疑。
他认为埃及的象形文字比较通俗,更接近于所代表的事物本身,以此达到比喻的目的,而中国的文字则是在表达的基础上,用更为抽象的笔画将人类思维中的东西呈现出来,诸如人类关系、规则和数量,而那些代表客观事物的字,或多或少都脱离了事物的本身属性。
莱布尼茨在与耶稣会传教士闵明我的往来书信中提到:
从不列颠到印度河(据我们所知),欧洲和亚洲的所有语言似乎都来自于同一个母语(源泉)……

这个母语源泉经过各方学者多年的研究,以及包括诸多传教士、历史名人文献资料的辅证,脉络已经基本理清,确定、肯定为汉语。
有兴趣的可以通过时光入口,阅读另一篇文章:
中国人黄嘉略如何教会西方识字:从中德混血的莱布尼茨,耶稣会罗马派和新教派在中国朝堂上的争斗说起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中国人黄嘉略如何教会西方识字:从中德混血的莱布尼茨,耶稣会罗马派和新教派在中国朝堂上的争斗说起
根据诸玄识《一篇短文澄清世界文明的来龙去脉》、《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古代史”都不真实——“西方文明”是基于汉字“表意”的塑造或伪造》的研究,也可以确定汉字文明是唯一的原生文明,而由象形文字或表音文字分别支持的‘古代文明’则都是假的。
“古埃及”及其“象形文字”是典型的“双伪互证、两者皆假”,具体原因如下。
“古埃及文明”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出自15—17世纪三个欧洲神职学者之手:
安尼乌斯(Annius of Viterbo , 1432—1502)
斯卡利杰(Joseph Scaliger, 1540—1609)
珂雪(又译“基歇尔”,Athanasii Kircher, 1602—1680)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西方文字很晚才成熟,今天所能见到的上述三个伪造者的著述都是在18—19世纪被改写或重写的〕。
第一、安尼乌斯最早虚构了古埃及、巴比伦和腓尼基等,使它们都有数万年的“历史”;但因与“创世纪”(仅在几千年前)的时间发生冲突,而被欧洲神权予以否定和揭穿。
第二、斯卡利杰借用中国历史的时间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而理顺了泛西方的“普世历史”(编年史);尽管被牛顿等人所批驳,但它毕竟从19世纪初开始成为西方之“正史”。
具体经过,请见此前所发文章:
一本《中国上古史》居然颠覆西方创世说、时空观、教会神权,掀起启蒙运动,迫使其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一本《中国上古史》居然颠覆西方创世说、时空观、教会神权,掀起启蒙运动,迫使其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珂雪根据传教士所提供的资料,汇编成《中国图说》,再用其中的内容充实“古埃及”,并按照汉字模样设计出第一批西方版的象形文字,这使他成为“埃及学之父”。
珂雪此人极为恶劣,他跟黑格尔一样,抄袭华夏成果,倒过来却反咬一口,宣称中国(民族、文明和语言)是“古埃及”所派生的,这便是臭名昭著的“西来说”之由来。
1654年时德国的基歇尔在《中国图说》和《埃及谜解》两本书中就提出了华夏文化源于埃及的假说,而他得到这个定论的依据就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相似度极高,所以认定中国人是从古埃及迁徙过去的。
18世纪,法国的汉学家德经则将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法律和文字,甚至说整个社会都归于埃及文明,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国古代史也就等同于埃及史。
19世纪,来自英国的拉克佩根据自己多年的考古发现,也出版了一本叫《中国古文明起源西方》的书,这本书从科技文明、天文历法、政治法律、甚至是民间传说等方面,将古中国与其他文明相比较,否定了中国文明的本土起源。不过这次的对象不是古埃及,而是古巴伦,他认为在2200年前,汉族从两河流域迁到了华夏大地。
19世纪中期,法国学家又提出了中国文明印度起源说……
你看,他们自己的历史都没搞清楚,却一天到晚忙着给中国找爹,奇怪不奇怪?
注意,欧洲所谓的汉学,都是在教会和公鸡会资助下发起、并长期进行的。
他们所有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先灭其史”。

正因如此,西方一直都不承认中国文明的本土性,都在想方设法地将它璀璨的历史归于其他文明的功劳。不过,最早接触中国文化的诸多欧洲名人,包括莱布尼茨在内,他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看法却与之恰恰相反。
毕竟,穿越回去让他们改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是无法一一抹去的。
莱布尼茨(1646—1716)不仅反对“西来说”,而且还认为相对于象形文字,汉字才是高级文字——拥有知识性和哲理性的文字。
莱布尼茨说,有些人(主要是珂雪)声称“中国是埃及人的殖民地”,但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在收到白晋(Bouvet)关于汉字的信息之后,莱布尼茨开始认识到汉字所表达的事物,并不是象形的,而是哲理的。亦即,在他于1703年写给白晋的信中,莱布尼茨推翻了自己先前把汉字与埃及象形文字相提并论的观点;……他主张汉字具有哲学和知识的意义。
进而言之,较之象形文字,莱布尼茨对抽象概念更感兴趣。他认为,书面汉语大抵是建立在如同数字、序列和关联等智力因素的基础上的;它超然于具体形态来揭示了普遍性,为合乎逻辑和数理的书写系统提供了一种模式。
可在现代,为了衬托“字母优越性”或佐证“古埃及文明”,许多西方和西化学者都把汉字看成是或归类于“象形文字”。
美国语言学家德范克(John DeFrancis,1911—2009年)抱怨:“简直无法忍受的是,汉字一直被误传为象形文字;这是如此的智力糊涂,就好像把天文学当成占星术一样!”
……
清末,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之下,在洋务运动的所形成的“崇洋”之风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西源说。民国初年,在中小学的历史教材书中都能看到人种西源假说。
在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人民认知沉沦、自信心理严重不足。
对古埃及历史的质疑有很多,而且都经不起推敲,比如网上有人整理出了几个要点:地质学、分子人类学等等研究都不支持古埃及历史。而且,有人建议把里面的毛发拿出去做DNA和C14检测就能解示真相,但这西方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全世界,可不仅仅是中国在质疑西方造假,俄罗斯发现问题后,也在质疑。
以吉萨金字塔为例,这个著名的金字塔多年来饱受质疑,据说有人发现它是用混凝土+搭积木的形式建造的,外面用了花岗岩,里面是山体,当年参与建造吉萨金字塔的霍华德·维斯等人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
俄罗斯的专家对金字塔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且发布了一个纪录片《福缅科,历史发明家》。
在这个纪录片中,相关专家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假设,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并不是石头,而是混凝土。
很多的专家据此做了相关实验。
1、简单测试:用石头敲击埃及当地“建筑石料”,没想到很轻松就敲掉了,“石料”里竟还有很多沙土流出来;

2、尝试用“模板”还原制作埃及石料,发现埃及石料表面有些纹理是用草垫子铺在模板内、然后再把混凝土浇筑进去,晒干凝固成型的,事后就变成了石头样的混凝土块;

3、砌筑金字塔的“石头”上有大量气泡,很明显,而这不是正常岩石的特征,这些气泡是典型的“人造岩石”特征,并且用手稍微抠一下,“岩石”便碎掉了;

4、将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石料的成分以“石灰石粉末”为主,加上水、沙子混合而成;

5、在“埃及建筑石料”里发现了大量“纤维材料”,这些“纤维材料”之前以为是人工制造岩石时不小心掉落进去的,后来证实是故意放进去,很可能为了加大混凝土的凝聚效果;
6、这个现象很早便被发现了,但是西方主流学界不允许“打破古埃及历史”,且不允许有良知的学者进行研究;

7、古埃及的建筑和雕刻,基本上也都是用“混凝土”铸模而成。之前人们发现古埃及建筑上的浮雕竟然从来没有任何错误和修改的痕迹,而自古以来人类经常会在雕刻上出现错误或者失误,所以会强行在原作上更改,但是古埃及雕刻好像总是一体成型,这只能在软质材料上(混凝土没有凝固之初)进行雕刻,有错误了可以及时进行补救。

除了中国、俄罗斯,法国人也提出了质疑。
早在2009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拥有法国国家功绩勋章、荣获全美科技协会与材料学会金绶带奖、纽约科学院院士等诸多头衔的大拿戴维多维次质疑并验证了金字塔的材质与建造工艺,书名为:《Why the pharaohs built the Pyramids with fake stones》,书中曾提到:“从采石场采出石块,再磨碎、分解,与水混合,便于运输……”,这说的就是混凝土工艺吧?

另一位质疑埃及和金字塔是混凝土块所建的是世界著名材料学学家、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杰出教授巴索姆。2006年,巴索姆和同事在《美国陶瓷学会杂志》上发表“埃及大金字塔重构石块的微结构证明”论文,认为金字塔石块是石灰石颗粒、黏土和沙子在高温下聚合的结果。


综上所述,金字塔是混凝土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个已被科学证明的事实。
浙大黄河清教授在讲课视频中明确表示,雅典巴特农神庙、雅典宙斯神庙、埃及金字塔等遗址是现代伪造,西方书籍插图和历史照片证明当时不存在埃及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大金字塔是19世纪用混泥凝土建造。
确凿证据包括巴黎卢浮宫首任馆长德农的一些画、跟随拿破仑去埃及远征的科学家代表团出版的《埃及描述》中的图片,以及三名世界顶级材料学家的证明,证明上述文物所用材料系混凝土。
更多证据在这里:
系统性造假+系统性完善=系统性坍塌。物极必反,这样的结果西方做梦也没有想到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系统性造假+系统性完善=系统性坍塌。物极必反,这样的结果西方做梦也没有想到
其实,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数学也是建筑学的基础,没有数学就不会有设计图,想要完成大型建筑是不可想象的。
数学来源于华夏几千年从不间断的天文观测(这一点全世界天文学界都是公认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1675年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建立的,三四百年前的天文观测记录全部要到中国来查),是这颗星球、这一纪文明的唯一起源。
天文历法的核心是圆周率和等分数学,一个连日子都搞不清楚的地方(有岁差,19年7闰),怎么可能产生高级数学知识?
没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如何建立大型金字塔?
不说其他的,就是天文历法和数学两项就可以把金字塔按在地上摩擦!
记住,是拿破仑作为总督远征埃及时带领的140多位科学家和工匠,在埃及完成了这一任务。拿破仑干完这件事,回到法国后,就以法国公鸡会山主的名义获得了可萨犹大的支持,加冕成为国王。当然,投桃报李,拿破仑也解放了可萨汗国被基辅罗斯灭国后在欧洲四处流浪的可萨犹大,让这些处于半封闭居住状态的外来底层户不再被贴上贱籍的标签。
有兴趣的可以移步以下文章,了解具体内容:
古突厥披着犹大的外衣又回来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复仇与复国,并统治世界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古突厥披着犹大的外衣又回来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复仇与复国,并统治世界
揭开伪史的数学,诡异的虚数通往反物质世界:面积为25的正方形中包含面积为30的矩形,阿拉伯数字正确叫法是唐朝数字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揭开伪史的数学,诡异的虚数通往反物质世界:面积为25的正方形中包含面积为30的矩形,阿拉伯数字正确叫法是唐朝数字
美国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罗珊( Stanley Rosan )教授在其研究中注意到了中国教育不足的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教育费用不高。那个时候,尽管经济不像现在那样发达,但广大的农村也能分配到一定的教育资源。这个制度比较公正,其优点是使人们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管多么贫穷,总会取得成功。实际上,现在各个领域起到领军作用的人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那一代人寻求“生命的意义”,尽管对社会不满,但有理想改造社会。但新一代就很不一样了。他们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金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流动和金钱的多少相关联,而和自己的努力越来越不相关。“给我钱,我给你小孩找到上大学的路于”。这一代的很多人因此相信,钱而非自己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要素。
国门大开时,我们本应两手并重,一手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经济建设,但几十年突飞猛进的结果却是天平失去了平衡。过于重视物质利益的结果,就是忽略了文化方面的问题。
回首往昔,赫然发现几十年前的警示居然在当下一一变成了现实,先见之明令人猛地一震。
原来,教员时代就曾发出警告,警惕帝国主义发动生物战争。
这是1975年出版的《辞海》生物分册所属的”遗传工程“的词条,在今日看来,让人不胜唏嘘。张宏良老师曾在民族复兴网上撰文提及此事。
可惜的是,现在的许多辞书,包括《辞海》在内,对,你没有看错,包括《辞海》在内都已经变相“中外合作”了,尤其是与灯塔国的合作。


今日所遇见之诸多乱象,早在1985年的《新华词典》中早已给了人民警示,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没有注意。


真是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