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站在东方巨人肩上成神:曾申请中国国籍,想将汉字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站在东方巨人肩上的莱布尼茨终于成神:曾申请中国国籍,想将汉字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大家都知道“百科全书”是什么意思,倘若一个人被称为“百科全书”,那么就证明这个人具有多方面的学问和才华,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300多年前的德国,就有这么一位被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他的名字叫莱布尼茨。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其实,这样的传奇的人物在欧洲上还有很多,比如达芬奇等人,全都是匪夷所思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莱布尼茨全名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
关于他的生平,广为流传的版本是1646年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父亲弗里德希·莱布尼茨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在莱布尼茨6岁时去世),所以受其父亲的影响,也毕业于莱比锡大学。母亲凯瑟琳娜·施马克则出身于教授家庭,是路德新教的虔诚信徒。从小开始,莱布尼茨就酷爱读书,还自学了几门外语,14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念书,学习数学,同时还钻研哲学和法学,专攻法律和一般大学课程。
1664年1月,莱布尼茨完成了论文《论法学之艰难》,获哲学硕士学位。
1664年2月12日,莱布尼茨母亲也不幸去世。
18岁的莱布尼茨从此只身一人生活,他一生在思想、性格等方面受母亲影响颇深。
1665年,莱布尼茨向莱比锡大学提交了博十论文《论身份》,1666年,审查委员会以他太年轻(年仅20岁)而拒绝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黑格尔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莱布尼茨哲学见解太多,审查论文的教授们看到他大力研究哲学,心里很不乐意。他对此很气愤,于是毅然离开莱比锡,前往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大学,并立即向学校提交了早已准备好的那篇博士论文,1667年2月,阿尔特多夫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还聘请他为法学教授。
然而他没有去当教授,而是投到了一位侯爵的门下,做起了法律和外交事务。


如果只看这个版本,那无疑是个绝对的天才。
可是,即便如此,又如何解释莱布尼茨精通中文到了母语的程度、还能读懂连一般中国人都看不懂的《易经》等诸多华夏典籍呢?
没有在华夏长期生活过的经历,没有华夏的思维,这一点是很难、很难做到的。
巧合的是,关于莱布尼茨的出生恰好有另一种鲜为人知的说法。
莱布尼茨是个中德混血儿,他并不是出生在德国,而是出生在中国。他的父亲是一位来华传教士,十多岁时才返回欧洲。而且是康熙继位时,两派耶稣会传教士南北相争,一派在中国落败被驱逐的传教士中的一人的儿子。
很少有人知道,莱布尼茨曾申请过中国国籍,后来遭到了康熙的拒绝。
不可否认,莱布尼茨是个伟大的人物,也对后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他成为通才、全才的秘密,却与华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与牛顿(在同时接触了明朝世界数学的巅峰——王文素的《算学宝鉴》后)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说其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连二进制的贡献也归到了他头上,真是荣誉加身啊。

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简介: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例如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对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后来涉及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地质学、概率论、心理学、语言学和信息科学——的概念。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莱布尼茨对如此繁多的学科方向的贡献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成千上万封信件、和未发表的手稿中,截止至2010年,莱布尼茨的所有作品还没有收集完全。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图书馆的莱布尼茨手稿藏品——Nieders chische Landesbibliothek 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项目。
由于莱布尼茨曾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在汉诺威去世,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学术成就,2006年7月1日,也就是莱布尼茨360周年诞辰之际,汉诺威大学正式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
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用1和0两个数字来表示数和一切运算(加减乘除)的数制。在他170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只用两个记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的阐释”中,这位数学家给出了二进制语言的定义。
在构思上,莱布尼茨是历史上第一个接近人工智能的人。这位数学家明确规定了认知思维和逻辑可以被简化为二进制表达式。
……
事实上,不仅现行的数字(0,1,2,3……)都是唐朝边民的发明,是中国数字,二进制也百分百是中国原创。
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华文化的欧洲人。法国汉学家、耶稣会传教士若阿基姆·布韦(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1732年)向莱布尼茨介绍了《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在莱布尼茨眼中,“阴”与“阳”基本上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版。他曾断言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目前在德国图林根,著名的郭塔王宫图书馆(Schlossbibliothek zu Gotha)内仍保存一份莱氏的手稿,标题写着“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对二进制是源自中国,有学者曾著书驳斥。
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兹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
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
但其实,这两人都只字不提数学源于天文,不管是十进制、十六进制,还是二进制,都是源于对天道的模拟,源于天文定人文,源于华夏对宇宙天象的模拟而创造出了度量衡(包括进制)。
上述学者忽略了莱布尼茨与多位来华传教士的书信往来和文献资料,对同时期的“东学西渐”也是讳莫如深。
比如,梁宗巨这本《数学历史典故》

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是伪史,伪史哪里有什么(来源于天文观测的)数学?不用怀疑,全世界几千年天文观测从不间断的地方,唯有华夏。

但有意思的是,《数学历史典故》一不小心却佐证了微积分的问题。
据文行先生研究,他在查阅相关数学史学的资料时,却无心插柳,在翻阅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时有了新发现。

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辽宁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257-258页

正如上图所示: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在《学艺》上第一篇积分论文中,并没有我们今天的积分号;,在印刷品中出现的积分号倒很象现在的“ f ”。该信息非常确切:
一、“没有我们今天的积分号;”;
二、“倒很像现在的‘f’”:
1.说明不是f;2.很像f。
显然,这个符号就是“禾”。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不是太牵强了?
有人的确这么认为的。他们说“禾”是“ S ”字母小楷当时的印刷体、制版不变,完全是无稽之谈、附会之说。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这冥冥之中却与李善兰《代微积拾级》中的相关记载吻合,进而揭示了近代微积分学之真相。
1684年莱布尼茨在《学艺》上发表的第一篇微分学论文(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辽宁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256-257页),这篇文章说理颇含混,符合莱布尼茨是翻译已经存在的明朝文献,但还没吃透。其中分数得分子和分母是上下颠倒的,也符合李善兰翻译的《代微积拾级》。
由此可见,微积分是来源华夏,这几乎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跑不了了。
那么二进制呢?
莱布尼茨在写给处于清朝皇宫中供职的传教士白晋的信中说道:“第一天的伊始是1,也就是上帝。第二天的伊始是2,……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而且不包含0。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第七天才最完美,为什么7是神圣的数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第七天)的特征(写作二进制的111)与三位一体的关联。”
原来,莱布尼茨还是位神学家。
就这样基于神学创造论的理解,又怎么会理解二进制的天文含义呢?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在中国《周易》的启示下完成的。
据说莱布尼茨在声名鹊起后,曾经一度变得非常自负。当他从一位到过中国的传教士那里,看到了太极阴阳八卦图、《河图洛书》的拉丁文译本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激动之余,他将自己微积分的书扔进了身边的纸篓,众人不解,他便提笔疾书:这是一个宇宙最高奥秘!
莱布尼茨连连称赞中国人太伟大了,大叹自己虽然了不起,却比不过中国人的智慧。
从此,他放下了傲气,如痴如醉地研读中国文化和哲学著作,还曾致信给清朝的康熙皇帝,提议在北京也创立一家科学院,并赠送给康熙一个计算器模型。甚至托传教士朋友向康熙皇帝申请加入中国籍,只是自恃国势强盛的大清皇帝康熙,并不肯屈尊降贵地接纳这个化外之邦的“蛮夷”,因而也就没有遂其意愿。莱布尼茨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个西洋名字叫“辩证法”,后来他又著书专门叙述,并且系统性地阐发二进位制,因而名声大振成为数学泰斗。
这些神奇的故事,至今保存在德国翰诺岱图书馆内,但是有些偏向西方的学者是看不见的。
其实,中国也有其他学者进行了详细考证。
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就给出了比较可信的材料,表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八卦图的启发。
根据莱布尼茨自己的说法,他1679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算术,但是1703年4月1日才收到耶酥会士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到这时他才开始正式研究八卦符号,并发现自己的二进制体系与伏羲八卦图的一致性。几天后,他就写了论文《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很多的研究者就是根据莱布尼茨自己的说法,认为莱布尼茨不是根据伏羲八卦图的启发而发明二进制的。
但是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中,证明了虽然莱布尼茨到1703年才见到白晋带给他的伏羲八卦图,但是并不表示这是他首次看到伏羲八卦图,而是早在1687年,莱布尼茨就已见到伏羲八卦图了。

1687年,耶酥会士柏应理出版了《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其中共计13页对伏羲八卦图做了介绍,书中配有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中,在相应的卦象上,标有阿拉伯数字1到64。
而在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中,通过0与1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数字,如000,001,010,011,100分别代表0-4这几个数字。而在易经八卦中,通过阴阳引申,就可以表示宇宙万有的原理。如果把阴爻看作0,把阳爻看作1,所有的卦象于是也就可以看成0和1的组合。比如坤卦就是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等等。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也正好可以看作二进制算术从0到63的数字。
而莱布尼茨于《中国哲学家孔子》出版的当年,就阅读了这本书。在致友人冯·黑森—莱茵费尔的信中,向他介绍说自己阅读了这本书。而在这封信中,还出现了“Fohi”的字样,这个词译为中文就是“伏羲”。通过这一些事实,不难证明,莱布尼茨当年就见过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
但是莱布尼茨在1698年5月17日的一封信中声称,对于二进制的思考已经二十多年了。1703年5月18日回白晋的信中也表示,他二十多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在其博物馆里也有1679年发表的《二进位数学》。根据这一情况,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关于易图的内容,应该对他发明二进制没有影响。
但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也有材料证明,早在1679年之前,也就是他发明二进制最早时间之前,欧洲就有关于八卦图的书籍出版,而莱布尼茨1679年之前也见过易图。
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 ——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介绍,1660年学者斯比塞尔在荷兰出版了《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书中记载了I Ging(易经)。斯比塞尔跟莱布尼茨交往相当密切,而这本书是莱布尼茨为了解中国参考过的一本书。书中两个部分介绍了易经,介绍了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得图做八卦以及太极阴阳八卦学说。
另外,从《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可以看到1660年以前,斯比塞尔参考的中国文化文献包括耶酥会士卫匡国1658年出版的《中国上古史》以及曾德昭1642年出版的《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中只是简单介绍阴阳八卦学说,而在《中国上古史》中就很详细。书中详细介绍了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极八卦演化过程。有学者认为《中国上古史》可能第一个向欧洲介绍了六十四卦图,并影响了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的思想,深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他的理性哲学则直接受到宋明理学的启发。因为十分欣赏中国文化,他极力推动当时的欧洲向中国学习,同时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
他一直在思考中国对欧洲的意义何在,欧洲能从中国学习什么。对中国的一切,他都很感兴趣:科技、语言、哲学、宗教……“
可以说,莱布尼茨是17世纪所有学者中最早、以最大的顽强精神和持之以恒地关心中国的人。”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他主要通过与在华多年的耶酥会士交流,或者通过耶酥会士们所写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跟他交往最多的耶酥会士包括闵明我、白晋,此外还有张诚、安多、苏霖、南怀仁、汤若望、邓玉函、李明、龙华民等人。
他不断向来华传教的耶酥会士们请教,向他们提出关于中国的问题,请求他们解答。法国传教士闵明我受到康熙的厚待,曾经被康熙派到欧洲办理与俄国有关的问题。在罗马期间,他在罗马与莱布尼茨相遇,两人多次交谈,随后建立了通信关系。


好学的莱布尼茨不放过任何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在给闵明我的一封信中,莱布尼茨列出了一共31个问题,涉及中国的文化、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请求闵明我回答。当他听说德国有一个选帝侯的顾问知道学习中文的秘诀时,就写信向他请教,列了14个有关中文的问题。
如果有人看了他写给耶稣会在华传教士闵明我的两封极为谄媚露骨的书信后,突然明白他的伟大成就都是怎么来的了。







他在这两封信中一共罗列了如下问题请教,并署名“最忠实的崇拜者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1.中国人是否的确在人工造火方面优于欧洲人,他们是否可以人工造出就连我们的造火专家(拉丁文称之为"Hephaestus”)至今还无能为力的一种绿火?
2.人参是否如同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确实具有巨大的疗效?
3.是否有不少珍贵植物可以移植到欧洲或者至少移植到基督教地区,其中哪些就其作用来说最值得首先移植的?
4.卜弥格神甫是否写有《中华植物志》(Flora Sinia);还有哪些谈论中国事物的珍贵书籍尚未发表?
5、关于质地坚硬如铁、适合制作小号的那种木材,情况如何?
6、关于那种不知其名的金属,它产于东印度,普遍用于盛装煮熟了的茶水,其形状与那种涂了含有银成分的铅的铁罐相似,但不是由生铁做成,而且易于弯曲。
7、中国人是否先把纸和布用水泡软,而后再将它与其他的线织在一起,是怎样织的?在造纸方面,他们有些什么特长?
8、他们每年两次收集蚕丝,采用什么方法?
9、用来制作瓷器的泥土有何特质,是它本身就有光泽呢,还是在制作瓷器过程中添加了石灰和金属?
10、他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鞣皮子,然后为其充气,使之成为充气软垫?
11、他们是否从具有特殊功用的蠕虫,或者从其他适合于机械加工的人工材料或砂浆中加工出某些衍生物质,用它来防水防火,也用于覆盖养鱼池,防止水往外泄漏?
12、关于日本铁皮的制作。
13、中国在玻璃制作工艺上与欧洲有何不同?因为中国的玻璃制品更加易碎,并且易于熔化。
14、是否有些已证实有效的医疗方法可以象我们同胞仿制艾绒那样,在欧洲进行仿制或者直接传入欧洲?请谈谈中国人的外科手术。
15、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否根本没有进行证明的几何学和任何形而上学的痕迹?中国人是否当时就掌握了毕达哥拉斯的那个定理(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三边的平方和)?
16、关于中国人观察天的历史;他们是不是因为要编撰一个完满的天象故事,而无法对天体进行观察?
17、关于不会褪色的染色方法。
18、关于将金箔印到丝绸上的方法。
19、中国人怎样生产棉絮?这是一种用以填入衣物、枕头及其他用品的丝质材料。
20、中国人是否总是把印刷字母刻在木头上,或者为图省事直接把印刷字母揿入某种软质材料?
21、人们是否对亚洲北部与北美洲之间的海域以及日本对面的地貌一无所知?谈谈修订这些地区地图的情况。
22、列举几个已经翻译成拉丁文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自然科学著作的较为重要的片段。
23、关于中国的那种靠风驱动的地面风车。
24、中国是否有些奇特的机器值得欧洲仿造?
25、学习汉字有什么捷径可走?
26、中国人怎样用稻米酿制其质量不亚于我们的烧酒?他们的化学属于哪种类型?他们采用什么方法离析金属?是否总是先用容器盛装再用水冲的方法?他们是否从沙中淘金?陶洗时有何独到之处?
27、列举几个中国人用于耕作和园林建筑的实用的人造工具。
28、列举几种值得欧洲人借鉴的舒适的生活方式。
29、关于中国人的攻防机具以及其他用于军事和航海方面的实用技术;关于他们制造的那种可以折叠的蓬帆,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支架,使其免受震动的影响?
30、关于中国人的金属及其他种类的矿物,他们是怎样提取食盐、碳酸氢钠以及其他类似物质的?

上图这位白晋,是跟莱布尼茨关系极为密切的另一位耶稣会传教士。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年出生于法国勒芒市,年少时就被送到了耶稣会学校学习。白晋不仅系统性地学习了数学和物理知识,而且还了解了利玛窦等人在华传教的卓越成就。
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清廷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致信欧洲教会,请求增派传教士来华。法王路易十四得到消息后,认为这是扩大法国在东方影响力的好机会,于是立即任命了白晋等6名法国教士前往中国传教,并顺带访查民情地理,以广见闻。1688年年初,白晋等人入京,得到了康熙的接见和赏赐,被留在身边。
1697年,白晋奉康熙之名返回法国。为了获得路易十四的重视和支持,白晋特地写了《康熙帝传》,详细地介绍了康熙皇帝及中国文化,并还向法王进呈了包括《诗经》《春秋》《易经》在内的众多著作。
由此,康熙、雍正、乾隆与法王路易一家成为至交。
1697年,白晋在欧洲读到了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表示非常钦佩。两人随后建立了通信联系。白晋把他写的《康熙传》赠送给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则把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拉丁文,收入到了《中国近事》的第二版中。
1698年,在离欧返华前,白晋给莱布尼茨写了一封信,谈到了《易经》并扼要叙述了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回到中国后,白晋开始更加刻苦地研读中国书籍,同时保持着他与莱布尼茨的联系。
1700年11月,白晋又给莱布尼茨写了一封信,信中白晋不仅盛赞《易经》是中国一切科学和哲学的源头,高于欧洲的科学与哲学。
1703年白晋向莱布尼茨寄来了八卦图。据莱布尼茨介绍,他由此正式研究八卦符号,并发现自己的二进制体系与伏羲八卦图的一致性。几天后,他就写了论文《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
……
其实,从很多传教士留下的书信中可以发现,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有一帮人在参照中国历史开始编故事了,还将“历史大大提前”了。

不仅如此,中国的各种知识点燃了欧洲的科技之火(信中多次提及中国文化一直存续,所以中国知识很宝贵,天文历法、冶金工艺、畜牧业农业、中医中药等一切知识),还努力把中国语言移植过去,他在信中透露,世界语言的真实起源可能只有一种。
传教士与当时的中国学者(此类人大多都被吸纳为耶稣会士)合作翻译中国各类文献,并假托在某位传教士名下,比如信中提到的所谓的“冶金学之父”德国矿业专家格奥尔格·阿格里克拉的作品《论矿业治》,实际上考证下来发现是传教士与杨之华、黄宏宪合作翻译中国学著文献《坤舆格致》。
从信中还意外地发现,当时欧洲人认为中医更有效,所谓的古希腊医学不靠谱。
更令人吃惊的是,17世纪欧洲正准备建立一种行政制度体系,可是并不知道如何设置官员和职能,因此急需一种成熟的模板来参考(想想为啥不“沿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制度,如果本来就没有,根本不存在,又如何“沿用”?),
这便是莱布尼茨写信给闵明我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牛顿、达芬奇、亚里士多德一样,莱布尼茨也站在东方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华夏先民成千上万年的辉煌果实上,所以,方才摇身一变,成为跨学科的大神人物。
难怪,莱布尼茨是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和地质学家。他在数学、力学、航海学和计算机方面都做了重要的工作。难怪,他成了一个旷古绝今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
其实,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不论是开普勒三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微积分都源自明朝时的中国。
而且,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牛顿诸定律最早在墨子的典籍中就出现了,到了明代,已经有大成。
莱布尼茨在1671年说:“即便中医的规则显露出某种(像一些人所批评的那样)愚蠢和荒谬,但它比我们的(欧洲医药)强多了。”一年后,莱布尼茨致信东方学家斯皮泽尔,写道:“来自中国的最有前途的东西就是她的医学”。
1716年11月14日,在因痛风和胆结石引发的腹绞痛卧床一周后,莱布尼茨孤独离世,“只有他的秘书和挥舞铁铲的工人听到泥土落在棺木上发出的声音”。
莱布尼茨一生崇拜中国文化,他是当时欧洲“以最大的顽强精神持之以恒地关心中国的人”,如其所言:
“谁人曾经想到,地球上还存在着这么一个民族,它比我们这个自以为在所有方面都教养有素的民族更加具有道德修养?……在实践哲学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鉴于我们道德败坏的事实,我认为,由中国派教士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运用与实践……这是很有必要的。”
“我完全相信,仍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值得向他们(中国人)学习;最需要的就是医学,因为它在自然科学中是最重要的。”
莱布尼茨曾想创造一种全球性的统一组织,进而想创造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他对汉文方块字的起源和功能高度褒扬,甚至设想将汉字作为世界通用文字,后来还在法兰克福创立了一所中国学院,可惜二战时在炮火中被毁。
最后,想说一句,他想把汉字作为世界通用文字的构想,假以时日,一定会实现。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