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的真实面目:抄袭东方先进制度与文化,独立战争与美国人没有太大关系,“生而平等”是笑话,剽窃造假不停歇


辉格党成员罗伯特·沃波尔(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译作罗伯特·华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虽然当时他的职位并未得到官方和法律认可,但他确实是内阁的掌权者,并历仕乔治一世及乔治二世两朝,主导政局约20年之久,他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长任的英国首相。此人于1721年因南海泡沫事件而取得实权(4月4日),因对西班牙开战而失势,于1742年2月11日辞职致仕。
唐宁街10号本是乔治二世在1732年送赠予沃波尔的私人礼物,但沃波尔只愿以公职身份接受这份礼物,在其卸任后,唐宁街10号便成为首相官邸和一种象征。

英国人盛赞罗伯特·沃波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他首创内阁制度。但事实上,英国的内阁制度是师从华夏,从明朝学去的。
然后,在明朝内阁制度上适时进行了一些改变而已。

不但如此,他还采用了华夏的谏议制度。从御史台、言官,到所谓新名词“议员”,你懂的。
至于,华夏的文官制度和考试制度,管理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数千年来一直行之有效,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抄作业呢?
英国抄了,欧洲其他国家争先恐后跟着抄,美国见了,也赶紧抄。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先是在东印度公司试行中国制度,1870年后,认为可行,便将文官制度及考试制度推行至英国本土,全国实行。其他欧洲国家不甘于落后,也纷纷效仿。 
1883年,美国国会批准有关引进中国文官制度及考试制度的提案。这个提案最初是由杰斐逊首次提出来的,但双方争吵不停。1881年,时任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国会便加紧讨论、加快程序,最终决定紧跟英国之举,实行中国文官制度和考试制度。期间,他们甚至喊出了一句打动人心的口号:“在世界上,我们这个最年轻的国家,采取最古老国家的久经考验的先进制度”。
昆羽继圣,公众号:昆羽继圣一本《中国上古史》居然颠覆西方创世说、时空观、教会神权,掀起启蒙运动,迫使其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且来看看一些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一、“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个笑话,《独立宣言》伴随“西式双标”而生。
作为美利坚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富兰克林并称美利坚开国三杰的杰斐逊,负责起草了《独立宣言》,他在《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他却终生反对废除奴隶制度。

《独立宣言》不是写给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华工看的,在当时的美洲人眼中,这些人都不能算“人”,而只是属于奴隶主的财物。
它是写给英国人看的:
《独立宣言》,为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划重点),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该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之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而当时北美的社会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原来,其中存在着这样一条所谓的“鄙视链”:
英国人压榨北美白人;
北美白人血腥压榨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和华工。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美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闹独立,就颁布了《独立宣言》。
而把“人人生而平等”写入宣言的杰斐逊,其实是一个奴隶主,自己蓄奴600多人,并与华盛顿一样,强烈主张对印第安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真可谓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他直到老死,都拒绝解放自己名下的600多个奴隶。
杰斐逊的老爹也是大奴隶主,1757年,他老爹死后,留给他的遗产是近8千英亩土地,还有100多名奴隶。杰斐逊是不可能自己下地干活的,他靠的是奴隶帮他种地。于是,他通过各种手段将奴隶发展到了600多名,土地相应地也翻了好几翻。
这才是美利坚颁布《独立宣言》的历史真相。
至于堪称美国人立国信念根本、民主精神楷模的“国父”华盛顿,这个几乎与民主、进步、自由等同的名字,同样粘满了肮脏邪恶的污秽。
在华盛顿发表《独立宣言》的办公室地下,修筑有一条密道,以供9个伺候他的黑奴秘密出入,以便掩人耳目,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华盛顿老家有一个庞大的庄园,庄园里的黑奴多达317名,日夜为其劳作。
华盛顿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主,拥有很多的奴隶。他11 岁时便继承父亲留下的10 名奴隶遗产,后来又继承了哥哥的一部分奴隶。27岁时,他与富有的寡妇玛莎成婚,玛莎带来的嫁妆中就包括84名奴隶。从结婚到独立战争爆发前的16 年间,这对夫妇又一共买入40名奴隶。
请注意,这些奴隶中不但有黑人,也有白人。
美国人为华盛顿编造不少带“光环”的谎言,比如华盛顿砍樱桃树等,同时也努力遮掩了华盛顿许多真实的恶迹,使得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华盛顿究竟是如何对待黑奴的,是否像当时奴隶主那样普遍惯用鞭打、囚禁、饥饿甚至奸辱等残酷手段。
不过,即使千遮万掩,仍旧有一个存留下来的华盛顿遗物无情揭示了华盛顿心狠手辣的真实面目:这便是华盛顿的假牙。

华盛顿酷爱甜食,所以牙齿早就坏掉,不得不装上假牙,当时的假牙多是用昂贵的象牙制作,可是华盛顿的假牙缺是用真人的健康牙齿做的。
换言之,必须趁这牙齿坚实洁白之时,活生生硬拔下来才行。
因为华盛顿需要假牙,一共至少有三到四个黑奴被拔去了最好的门牙。
1791年,为了反抗联邦的蒸馏酒高税率,宾夕法尼亚州出现示威游行,继而产生暴动,最终演变为起义运动,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威士忌暴乱”。
身为美国总统的华盛顿得知后,竟然亲自带兵镇压起义暴动,这也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镇压国内示威暴动的总统。
华盛顿还是一个伪善的杀手。
他把印第安人同狼进行比较,说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形状不同而已。他实施种族灭绝政策,教导军士们从印第安人死尸上剥皮。他甚至放话,“先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长的长筒靴来。”
华盛顿表面倡导“民主博爱”,生前却从未释放过一个黑奴(他仅仅是在死前立下遗嘱,要求妻子在他去世后解放在他个人名下的奴隶,以换取名声)。与之相反,他在身任美国总统期间,暗中指示专业捕手去追索他脱逃的黑奴。原来服务于他的9个秘密黑奴中有两人逃跑,华盛顿就亲自写信,责令捕手去追捕他们。
这封信也像他的假牙一样,不幸被他的崇拜者保存下来,成为揭露国父假面具的又一铁证。
近年,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示威人士推倒了乔治·华盛顿的雕像,理由是华盛顿是著名的奴隶主,是种族灭绝的帝国主义者。

至于林肯,他一手铸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规模的一次死刑,迄今无人超越。
1862年,他下令一次性绞死达科塔地区的印第安部落的39个囚犯。捏造罪名判决时,每十分钟杀一人,不允许法庭辩论。
这些所谓的“英雄”实际上孤傲、嗜血、残暴,奉行白人至上主义,一直推行种族灭绝,比小胡子做得更彻底、更残暴、更泯灭人性,也更隐蔽。

二、美国人没有参加独立战争,真实的“独立战争”不是美国人打下来的,也跟美国人没有太大关系,而是金融家操控的英法战争在另一块大陆的延续
欧洲王室基本都是互相联姻的,而且名字还经常相同,什么玛格丽特公主,什么查理、亨利,为了便于区分,只能弄个一世、二世……五世,七世。法国国王也只能唤作路易十六、十八等等。说白了,王室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与新兴资本家之家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重新分割权力和财富,于是亲戚之间就开始打起来了。
战争就是对财富的重新洗牌和分割。
大战中,消息灵通的金融资本家获利颇丰,迟钝的则倒下,一蹶不振。
美国人根本没有参加过独立战争,华盛顿的大陆军拉拉跨跨,毫无战力,就放了莱克星顿的第一枪,仅此而已。

真正与英国交战的,是法国雇佣军。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人忽悠得把国库都掏空了,贵族不肯多纳税,就把税赋加到百姓头上,正好被不满的贵族阶级所利用,后来上了断头台。
严格地说,独立战争跟美国人没有关系,是有金融资本集团在背后操控,让代理人花巨资雇佣法国雇佣军。
法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犹大金融家忽悠法国国王打下美国后有许多好处,前期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谁料,英国被赶跑了,法国国王转眼也上了断头台。
独立战争结束时,参加英国受降仪式的有七人,前六个都是法国人,第七个才是华盛顿。
法国人把美洲这块土地打下来,转手交给了美国而已。
至于事先许诺的好处呢?享受利益的成了幕后的金融资本家,有法国有什么事?
那么,独立战争和建立美国政府的资金来源于何处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站在台前的是一位犹太金融家,名叫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国父”。
当时,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是他一人筹集的。
而这些巨额神秘资金的真正的来源,并非完全出自哈扬个人,他不过是一个借贷经纪人和经手人——资金的真正来源是反对英国人独占北美的法国、荷兰的犹太人富商的公鸡会。

1975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张纪念哈扬所罗门的邮票,在邮票小型张上印着这样的话:
资助英雄——作为商人和经纪人的哈扬·所罗门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拯救了新政府使其免于财政破产。

哈扬-所罗门出生于波兰莱斯诺,来自葡萄牙的一个西班牙谱系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拉比。青年时期,他学习了希伯来语,游历欧洲,掌握了多种语言。1770年回到波兰,两年后到英格兰。1775年,移居至纽约建立商行,成为一个从事海外贸易的金融经纪人。
所罗门加入共济会在纽约建立的“自由之子”分部。1776年9月,因从事间谍活动被英国当局逮捕,服苦役18个月后,得以赦免,加入来自黑森州的雇佣军。所罗门却利用职务之便,继续帮助被英国关押的犯人越狱,阻挠英国的军事活动。1778年,再次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但他设法逃到费城,与家人合作,反叛英国。
1781年,他开始与罗伯特·莫里斯合作,为新独立的十三个殖民地做金融代理工作,成为代理北美殖民地政府偿付法国雇佣军贷款的财政经纪人,并通过买卖和发行金融债券为大陆议会筹集财政援助,而此时的大陆议会还没有能力通过税收来维持华盛顿的军队。他不但以贷款向独立军资助军费,甚至提供经费直接为议会成员以及后来的美国总统支付工资。
据时任大陆议会财政总监(相当于财政部长)的罗伯特莫里斯日记记载:
1781—1784年间,他代表北美新政府向所罗门借款多达75次的。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筹集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则已将近上万亿美元。
如同华盛顿一样,哈扬所罗门是一名公鸡会员。而他的公鸡会员身份甚至比他对美国独立的资助更隐秘,更不为人知。
在美国北凯洛莱纳公鸡会总会的网站上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公鸡会员:
成为公鸡会Master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的重要战友、支援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法国将军、外交家拉法叶;
《独立宣言》的第一签署人约翰汉考克;
哈扬·所罗门;
……
据密苏里公鸡会大师威廉姆丹斯洛1957年出版的《一万名著名公鸡会员》一书中的介绍,哈扬·所罗门于1764年6月21日加入费城公鸡会,6月23日获得公鸡会前两级称号。1784年8月9日晋升为大师Master。
那这些金融家为啥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去缔造一个超大号的美国公司呢?
因为金融家发现“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有战争可以持续地制造需求,让富国变穷国,让国家向他们借钱,让百姓向他们借钱。
如今时过境迁,但金融家的目标没有变,他们仍然在不停地创造各种金融产品,满足各种被刻意创造出来的“需求”。
于是,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了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重压之下,成为房奴车奴。

三、被偷盗的茶叶:茶叶居然引发鸦片战争、点燃独立战争的火药桶,还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
茶叶曾经是货真价实的奢侈品,是行销世界的硬通货。你以为那只是贸易?不,那是生活习惯向东方靠拢的模仿和改变,是一种崇尚和潮流。
西方人第一次听说茶叶,是在1555年。
1606年,一向什么东西都敢拿来做买卖的荷兰人把鼠尾草带到中国,用以交换茶叶。
茶叶第一次被荷兰人带到欧洲,而鼠尾草转身被中国人扔进了垃圾堆。此后,茶叶渐渐上了欧洲人的餐桌。但那时,欧洲人并不知道茶叶是什么东西,曾有人写了篇文章说茶叶有药效,被人当笑话,手稿也被一把火烧了。
1658年,英国一份刊物上首次登载了一个鼓励饮用茶叶的广告,茶叶每磅售价60先令。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迎娶了葡萄牙凯瑟琳公主。
在凯瑟琳的嫁妆中,有位于摩洛哥的军事重镇丹吉尔、印度大陆的明珠城市孟买,以及价值80万英镑的财宝,还有来自中国的221磅红茶以及整套精致茶具。

在宴会上,王室成员惊讶地发现,凯瑟琳的酒杯里,装的其实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叫红茶的东西。

欧洲人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各种肉类以及牛奶制品,还喜欢喝果酒。久而久之,这些饮食习惯给他们带来了大量健康隐患甚至是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胃部蠕动乏力等等。
而茶叶的一个非常大的功效就是能“刮油”,吃完了油腻重口味的东西,再来一杯清茶,别提有多舒服了。
欧洲人迅速体会到了茶叶的神奇功效,所以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成为继瓷器、丝绸之后,又一产自中国、风靡欧洲的产品。

东印度公司将2磅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作为礼物献给英国国王,国王每磅茶叶给东印度公司奖励了50先令。
由是,茶叶第一次直接进入英国。
凯瑟琳公主教会了英国王室喝茶。很快,王室又教会了英国达官贵人们喝茶。下一步学会这种奇异又时髦的生活方式的,就是普通平民了。
169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茶叶几乎魔幻般地一夜间征服了整个英吉利。
从这一年开始,英国年均进口茶叶都在万磅以上,且逐年飞增。
当英国全民都喜欢上茶叶之后,消费人群爆增,需求量急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茶叶进入英国100多年后,已然成为上至贵族下至贫民都迷恋的饮料。
你可能不知道,为了来中国买茶叶,欧洲探险家几乎把南美洲银矿都挖了一个遍。
由于太受欢迎,茶叶在欧洲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快就成了只有富商和贵族们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虽然欧洲人也能喝到茶了,但是最好喝的茶叶仍在中国,这倒不是中国人不把好茶叶卖给他们。而是按照当时的运输技术,一箱茶运到欧洲,漂洋过海,最少也要8个月的时间。
绿茶经过长时间运输,其鲜味大打折扣,而长时间海运,充满盐分潮湿的空气也会侵蚀茶叶,使其口味变差。渐渐地,能够保存更长时间、且不易变质的发酵类茶叶,如红茶、黑茶等等,慢慢成为欧洲人的最爱。英国贵族爱好吃糖,喜欢在红茶里放入牛奶和糖,久而久之,就演变出了后来的所谓英伦茶文化。
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他们喝不到新鲜的绿茶,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红茶。

戴维斯于1795年在《农工状况考察》中说:
“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麦芽酒昂贵,牛奶又喝不起,唯一能为他们软化干面包的就是茶……茶不是造成贫穷的原因,而是贫穷的结果。”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前几年,除了鸦片,茶叶几乎成了该公司从中国输入的唯一商品和全部的利润来源。
当然,茶叶也让英国政府赚了个盆满钵满,仅仅茶叶税收一项,就占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欧洲学者称,“丝茶互换”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茶叶贸易,新兴资产阶级迅速积聚起近代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巨大资本,这才使近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成为可能,或者说,让工业革命成为可能。
茶叶还引发了另一个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
远渡重洋的中国茶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火药桶——引发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斯当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英国对中国茶叶的依赖,他说自从荷兰冒险家从中国带回茶叶后,茶叶在欧洲日益风行。茶在英国,从在咖啡馆销售,到后来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
东印度公司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从最初每年销售量不超过5万磅,到后来每年销售量达2000万磅。
在英国,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年平均需要1磅以上的茶叶。要是茶叶贸易中断,那么情况会很糟糕。

17世纪,茶叶在中国的出口中超过了丝绸和陶瓷,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品。中国生产的茶叶,有五分之一出口到了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出现了贸易逆差。当时,茶叶的培育以及制作技术,牢牢掌控在中国手中,想要喝茶,就必须来找中国人买。

中国自古以来对茶叶的管控都很严格,《明史》记载:
“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
将茶叶视为对关外游牧民族的重要武器。对于茶工、茶树流出更是严格不许,甚至连外国人进入茶叶产区都不允许。
英国人没钱,就琢磨起了其他方法。
他们认为绿茶和红茶是两种茶树上产出的茶叶,一种叫绿茶树,一种叫红茶树。1834年,在印度殖民地阿萨姆山岭,英国茶叶委员会突然宣布发现了野生的茶树,开始自己试制。
1839年1月,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印度的阿萨姆茶叶运抵伦敦。英国人报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以为阿萨姆茶叶可以取代中国茶叶,结果却让他们极度失望。茶叶颜色发暗、叶质坚韧,茶水香气虽重,味道却苦涩,还没有回甘。
英国人尝试了很多次,最成功的也就是茶叶外形跟中国很像,但一喝,完全不是那个味儿。
他们连中国制茶工艺的门儿都没摸到。


可是,销售茶叶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又令许多英国商人垂涎三尺。
最后,英国佬想了一个办法:把茶树从中国偷出来,然后自己栽培,并同步偷师中国制茶技术。
1834年,英国成立了茶叶委员会,专门负责从中国盗取茶树、制茶工人。
为此,英国派出了好几批人打着考察队的名义干这件事,终于有一个家伙成功了,这就是罗伯特·福琼。

罗伯特·福琼是英国的一名植物学家、园艺师,也是英国园艺协会的成员,更是一位植物赏金猎人。
他是中国开埠之后,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英国园艺师。
鸦片战争后,从1843年到1846年,福琼借着考察的名义前往中国,在中国各地跑了足足三年,到处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1847年,福琼回到了英国,并把自己的见闻写成《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成为了一名中国通,因此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上,进行史上最大的技术盗窃。

东印度公司,全名“伦敦(犹大)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发了皇家特许状,将东印度的全部贸易权都授予了这家公司。随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东印度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跨国公司。
1848年6月20日,福琼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前往香港,9月抵达上海。
熟悉中国的福琼没有冒险独立行动。他先来到上海英租界的颠地洋行,花大价钱雇人。买办们为福琼挑选到了一个最理想的随从:安徽松萝山茶农的儿子,专门从事茶叶贸易的职业经理人,王买办。
王家世代种茶采茶,他熟悉所有从上海到茶叶产区的道路。在买办的指导下,福琼穿上长袍,剃掉了头发,还给自己装了条假辫子,伪装成了中国人。然后,福琼带着王,还有另一名脚夫,三人一同乘船从上海到杭州,再直奔安徽松萝山。

安徽松萝山是福琼“猎茶之旅”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安徽松萝山作为第一战,是因为松萝茶香气盖龙井,色绿、香高、味浓,是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是真正的“绿茶鼻祖”,具有茶叶中罕见的橄榄风味。初品稍有苦涩,再品甘甜醇和,也是清代书画大师郑板桥的最爱。
在安徽,福琼总算弄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红茶和绿茶都产自同一种茶叶,唯一的区别是两者的发酵程度不同。
离开安徽以后,二人又去了中国红茶的重要产地福建武夷山。
作为一名植物猎人,福琼随身携带着大量工具:镐、铲子、吸水纸、笔记本、放大镜、标本瓶、沃德箱、柳条筐等等。便于随时挖掘植物,随时对植物做脱水处理,在压制过程迅速吸干水分,做成植物标本。
他还带着一种便于长途运输植物的透明玻璃容器,——沃德箱。

在很多中国农民、船夫、苦力、向导、脚夫等人的帮助下,凭借着伪装,福琼成功混入了很多不容易进入的地方,甚至还混入了苏州官员家中的花园。
两年后,福琼“偷师学艺”大成,准备回家。
启程时,在那个姓王的买办的帮助下,福琼以每月15美元的高薪偷偷雇佣并带走了八名武夷山制茶的熟练茶工。
之前第一次返回时,虽然搜集了大量的茶叶苗和种子,但第一次盗窃因为不太懂得如何保存运输,大量的种子和茶苗腐烂。所以,第二次福琼采用了新方法,将从福建、安徽、浙江搜集到的苗和种子放到了16个透明的玻璃制沃德箱中。

“沃德箱”的发明人是沃德,他出生于1791年,是伦敦一名医生的儿子。其热衷于采集植物标本,不久发现了一个现象:
在一个密封且明亮的环境里,即使没有水,植物也可以存活多年。
基于这个发现,他发明制作了一系列的玻璃箱,以油灰和油漆保持密封,用来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植物在光照作用下,透过玻璃可以继续发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挥发水蒸气。水汽遇冷凝结,重新流回土壤。就这样,一个密闭的玻璃箱,实现了水的无限循环,植物也就得以有效存活。
在沃德箱的帮助下,秘鲁特产金鸡纳树的树皮(生物碱奎宁的原料),顺利被移植到了印度,随后治愈了无数正在那里遭受瘟疫的英军。而巴西产的橡胶树,也得以移植到了斯里兰卡。由此,橡胶产业成为英国新的财源。
现在有了沃德箱,福琼从中国带回的,也不再是干瘪的标本,而是一棵棵鲜活的植物。
1851年2月,福琼带着他的茶苗茶籽和雇工,从上海启程,3月份到了印度。到达印度后,装在沃德箱里面的所有茶籽都发了芽,长势喜人。随后,福琼把所有的茶树和茶苗移植到了喜马拉雅山区那片500亩的茶园。
这是一个实验性种植园,专门用于种植茶叶。
东印度公司的计划,是从500英亩实验田,扩展到10万英亩的茶园。但是很明显,他们还需要更好的茶种,至少成百上千的优质茶种。东印度公司在这里制订了详细规划,试图用英式的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福琼从中国带走了2.3万多株茶树苗和1.7万多粒树种,盗走了全套制茶设备,他把包括迎春花、荷包牡丹、白紫藤、胸花栀子(中国栀子)、芫花(中国瑞香)、蒲葵、紫藤、栀子花、芫花、金桔在内的100多种花卉和植物偷偷带回了英国。
其中他找到的中国蒲葵,还被当做珍稀物种,成为维多利亚女王32岁的生日献礼。
福琼在一名官员的花园里发现了传说中的双黄茶玫瑰,引入英国后,被称为“福钧双黄”。
他还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金橘,中国柑橘,可以连皮一起吃掉的那种。
单单凭借这些发现,就让他从一个不入流的农场雇工之子,摇身一变,成为了英国“科考界的典范”。
由此,服务于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国公司的罗伯特·福琼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商业机密盗窃案的主犯。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因为西方国家长期大量进口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 而这些国家拿不出中国大量需求的商品,长期的贸易顺差造成白银黄金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成了世界财富的集中地。
而他们国内的白银、黄金很快就挖完了,导致银根紧缩,拿不出钱来继续购买中国商品,为了所谓的“贸易再平衡”,他们便强行推销鸦片,这便是鸦片战争的根源。
再后来,以罗伯特福琼为首的洋人从中国偷走了种茶及制作方法,在印度大面积展开种茶,中国茶税收由此在世界上一落千丈。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还曾经派遣商业间谍盗窃中国的宣纸技术。
1876年,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其中增加了芜湖为通商口岸。当芜湖开关后,在英国人管辖的芜湖海关,派了一个商业间谍前往宣城泾县,准备盗取宣纸制造技术。

不过,宣纸工艺远比制茶复杂,从选材到制作,要经过蒸、泡、晒、再蒸、再晒等18道工序,100多种操作方法。如此繁杂的工艺,绝不是一两个英国人能轻易完成的,所以英国人这一次以失败告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宣纸虽然躲过了英国人的偷窃,最终却没躲过岛国的盗取。
改革开放后,岛国派人化装成考察交流团成员,前往泾县宣纸厂。当时的宣纸厂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向日本人展示了最机密的技艺,还允许日本人全程拍摄。如此一来,历史上偷盗宣纸工艺曾经失败了数十次的日本人终于彻底掌握了宣纸工艺。其后,日本通过偷学中国的宣纸技术,把生产制造出来的纸张,取了个新的名称——“日本纸”。
目前,“日本纸”的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四、国政制度和茶叶虽然被盗,但文化的精髓仍旧留存于华夏,茶文化的巅峰和审美依然在华夏。
如前所述,即便种花家国政制度、各种工艺文化被人窃取,但也不必灰心和气馁。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茶文化的巅峰和审美依然在华夏,并且需要新一代去熟悉历史,去继承、发扬那些优秀的文化。《昆羽继圣》第一部曲《缘起金乌》考证了茶文化的巅峰——斗茶和茶百戏,并努力将之以贴合实际和史实的方式还原出来,书中同样还原的还有六博的一种玩法。
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茶百戏:不借助任何辅料在茶汤上作画,咖啡拉花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
你可能从未听过这个名字,甚至连学校的历史书上也极为罕见。
所谓“茶百戏”,又称水丹青,或曰分茶、汤戏、茶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有鸟兽虫鱼,山水、文字、人物等等。

据说茶百戏最初并不是茶百戏,它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明起来的,就是在点茶出现泡沫的时候,勾画出鸟兽虫鱼等花香,不过即刻消散。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中描写的分茶就是历史上曾十分盛行的茶百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著名诗人杨万里对茶百戏变幻特征作了生动描写: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与咖啡拉花相比,二者有着本质差别:
茶百戏是在茶乳出现的基础上利用茶勺搅拌或者注汤等手段制造出图案的特殊技艺,而咖啡拉花则是在咖啡表面添加其他颜色的汤料、颜料或者牛奶等做成的。
茶百戏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已经初见雏形,及至北宋正式出现,两宋时期最为流行,但到了元朝开始衰亡。
如今,一千年以后,福建那边才从古书中考证复原,2010年,茶百戏已被列入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诸如此类优秀的文化艺术,因为战争和王朝更迭的缘故,因为外族入侵和文化入侵的缘故,今人多不知矣,反以国外的某些习俗、某些文化为荣,以为茶道在日本才得以发扬光大,正统茶道在日本,连买个小小的黑铁壶也以日本产的为上品。
殊不知,黑铁壶是唐朝后被老祖宗们淘汰掉的,因为黑铁壶使用时间长了,容易生锈,不容易清理干净,存在着不少缺点,故此发明创造了更好的替代品。然而,卖铁壶的商人不明所以,会忽悠你说,沏茶用铁壶好,又以日本产的为质量上乘,一把小壶价格从一千多炒到几大千不等。
你看,多学点文化和历史知识也有好处吧?
至少在涉及到的相关领域没有那么容易被骗。
所以,《昆羽继圣》一书就索性把“琴棋书画诗酒茶”以及古时真正拜师学艺的流程(其实就想知道古时入学究竟是什么样的)给考证了一下,融合进了故事情节中。没办法,全世界最早的官学、私学,教育体系都是在华夏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比如文翁石室、稷下学宫等等,到北宋范仲淹那会儿又是一波大发展。
如此,才有“文明”。
来,一起欣赏一下华夏先民的潮流与审美情趣。
这些东西,即便搁在当下,也是时髦啊!



北宋的牛皮靴




如果把时间横向对比,就会发现所谓西方,直到近代三四百年前才逐渐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才使得明智渐开,得以向“文明”迈进。试问,没有教育的普及,没有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的积累,何来“文明”之说,何来“文明”的突飞猛进?
欧洲教育的普及,还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造纸术;二是印刷术。
这两个技术何时引入欧洲,大体时间是可以确定的,印刷术大约是1455年。因此,如果说西方在五百年前有着多么璀璨、多么高度发达的“文明”,那一定是不具备诸多基础条件的弥天大谎。
更何况,彼时他们还缺乏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他们连天文历法都搞不清楚,连闰年闰月怎么回事都还弄不清楚。
当真正了解了那段历史,明白所谓的大航海技术(指南针、水密舱技术、经纬度、大舰制造技术)等等全部出自华夏后,忽然对如今所谓的收割智商税的奢侈品失去了兴趣,对什么五星级酒店的“英式下午茶”、“英式红茶”更是提不起半点兴趣。
五、除了制度抄袭、工艺盗取,还有文化剽窃和公然造假,还有指鹿为马。 
收藏于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唐伯虎送子观音图》,落款唐寅(唐伯虎)。

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一生坎坷。才情世所罕见,书画诗,皆是大家风范,至今从未见其有摹制西洋的作品和文献记载。
上图中,不难看出三点:
观音左手持绢索法器喻令得安稳。
童子右手持诀喻供奉敬礼,左手抱书喻文昌文曲。
面容是标准的华人脸。
该图完全契合明朝传统文化,符合当时妇女求子的美好愿望:安稳怀子产子、儿子安稳、儿子恭敬有礼、儿子日后中举为官,光宗耀祖)。
童子并非观音之子,而是有“文曲文昌”的上天眷顾之子。
童子下凡(不完全是婴儿形象,大量画作及文物可证),面对观音是恭敬守礼的,表情淡喜有礼,右手持訣向观音敬礼。还要留意观音的绢索法器,大量见于其他文献和法像上(特别是千手观音),是成索对折,左拇指圈握的。
华夏传统艺术对人的手势是有艺术追求的,无论京剧、昆剧、越剧、粤剧、潮剧,无不是对手指和手部姿势有严苛的要求。
但是,西方也有一张高度类似的画,画名叫《罗马人民的保护者圣玛利亚》,现藏意大利罗马圣安德烈教堂,宣称绘于16世纪或17世纪。

注意:
玛丽亚左手持抹布
耶稣的耶手势
耶稣反着抱书
东方脸
仔细端详,此画处处都透着一股怪异的味道。
为什么?
因此宗教画作是有特种要求的,不是画家想怎么画就怎么样画,必须是有寓意的。
敢问,玛利亚为何要左拇指圈抹布?抹布在JD教中寓意是什么?耶稣为何要面对玛利亚做出“噢耶”般的手势?
这可不是JD教的祝福手势。基督教教士作为“Father”,对信众有祝福惯用手势,但这是上对下的祝福手势,没有信众或低级教士对上级教士作如此手势的。因为那样会非常不恭敬。
图中,作为幼儿的耶稣一边要母亲抱着,然后另一边采取不恭敬的手势,难道向表达耶稣不恭敬吗?
此外,耶稣为何要反着抱书?寓意为何?
华夏古代之书因为是从右写到左,所以是左开页,向右翻书。西方之书因为从左写向右,所以是右开页,向左翻书。两者迥然不同。
上图若是原创,耶稣反着抱书是不合规矩的,宗教画家要被训斥和勒令重画的。
为了证明上图里面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西方宣称该图的绘制蓝本是源自号称画于西元590年的画作《Salus Populi Romani》(下称《SPR》),又炮制了一幅更早的假画。

结果,惨被打脸,新问题又产生了,仍旧无法解释。
《SPR》一样是耶稣对玛利亚做手势、玛利亚左手拿抹布、耶稣反着抱书,非常不合理、不符合宗教规矩。耶经中有不得膜拜偶像的规定,原先是一直不允许画耶稣玛利亚像的。西方宗教宣称:公元692年教会才授与基督人像化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颁布禁令又禁止了。直到9世纪中叶,教会才重新给予耶稣玛利亚像合法性。
实际上,此画在1613年才进入视野,由保禄小堂声称从几个世纪一直保存在大理石壁龛里“移至”一座专门打造的祭台上,1838年教宗额我略十六世才正式给这座像加冕。
此画最大的问题是婴孩手中那本书。
请问,造纸术是什么时候才传入欧洲的?手里就有书了?
此时,大唐(618—907年)西域的撒马尔罕都还没用上纸呢,公主还没嫁过去,造纸术都没带过去,更遑论再远一点的阿拉伯和更远的欧洲了。
还有,上千年的画色彩竟如此绚丽??
强烈建议先去潘家园见习一年。
可是,即便如此大的漏洞,1910年德裔美籍学者托尔德·劳费尔仍然声称唐伯虎的《送子观音图》是摹制《罗马人民的保护者圣玛利亚》,因为两图的构图和人物姿势都是十分相似。
显然,这种事情西方不是第一次干了,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再来看看,孔子的雕塑。给人的感觉怎么有点像爱因斯坦呢?

耶稣原本还在疑惑:我咋就成了白人?
现在看看孔子,心里顿时平衡多了。
好兄弟,你来啦!!
其实,文化的抄袭和剽窃远不止这些,看看国外的大牌。
卡地亚的胸针

汉朝中山靖王刘胜之妻墓出土的错金银豹,镇席之四角


唐朝紫檀木琵琶,上面的纹样叫宝象花


商代青铜器


春秋时期高柄小方壶

汉晋时手提皮包,和田出土

这个款式,现在还在用

由此可见,醒来后的路,还很长啊。
有些东西,已经失落得太久,以致于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出自衣冠上国的我们,竟连衣服都穿不对。
有些东西,是该重新认识、重新学习,重新拾起来了。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